组织行为学-个性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趋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因此称之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正强化: 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 是惩罚那些与组织目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惩罚: 表示惩戒、责罚;处罚。

消退: 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趋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本职工作各个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感情。

对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心理程度。

人际关系: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血缘,心理等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人际知觉:以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礼节等进行感知。

人际吸引: 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喜爱、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就是人际吸引。

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

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人际沟通: 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其过程就是人们采用言语、书信、表情、通讯等方式彼此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对行为的调节。

群体: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

团队: 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领导: 1.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4、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冬季的过程。

5、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特质理论:当一个人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萎缩等特点时,称其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着组织中某些最基本的个体差异。

8、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

9、态度: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

10、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11、组织承诺:通常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12、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感情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3、从众: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

会迫使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行为。

14、群体士气:群体工作精神或者服务精神。

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这种满足的获得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含义。

15、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1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提出的方案,而后从若干个方案中进行优选17、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个词是选择题18、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19、组织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个性倾向又称个性或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几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表现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对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沟通:是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种类的资讯的任何过程。

冲突:是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该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系统及以其为基础的所有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应变能力,使组织管理更符合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备注:如果答案有误,请大家指出哈。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3、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4、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5、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6、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7、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8、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9、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10、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思想,心里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特点和品质。

组织管理研究的个性是次广义的,包括三个范畴,其一是个性倾向性如志向,兴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其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智力,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三是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内容,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有助于组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人际关系。

二.气质的差异与运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因此我们常说,“禀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这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正确认识气质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取方法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气质的消极因素,同时了解气质的特点,也能判断不同的个体的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岗位配置,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气质具有天赋性,典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非常大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为例。

他认为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相互协调造成了人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即使决定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取决于,工作态度,熟练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质也在职业适应性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这个职业的气质特点相吻合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适应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偏离此职业特性,甚至是相悖此职业特性的人,更容易产生对此职业的激情,动力,进而正视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熟练度。

胡孝德《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五章人的个性与行为

胡孝德《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五章人的个性与行为

协作型
促进团队沟通和合作, 让员工在协作中发挥最
大价值。
自主型
给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自 主工作的空间,让他们
在自主中发挥价值。
如何克服不同个性在工作中的障碍
创新型
提供实际可行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将创意转 化为实际成果。
稳健型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冒险精神,提高应对 变化的能力。
协作型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
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管理者应通过观察、沟通、心理测评等方 式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包括性格、价值 观、兴趣爱好等。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 方案,包括工作任务分配、职业发展规划 、绩效评估等。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
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员工的反馈和表现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员工 的个性需求和工作要求。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帮助团队成员发展自己的技能 和才能,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绩 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不可忽视
个性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其对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因此, 管理者应重视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有塑造作用
长期处于某种管理风格下的员工,其个性可能会逐渐被塑造和影响,因此,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对 员工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没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性。
稳定性
个性在个体的一生中相对稳定 ,不易改变。
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 整体结构,包括许多方面如情 感、动机、价值观等。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三)个体行为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基本特征: (1)目的性。(2)自主性。 (3)社会性。(4)连续性。 (5)持久性。(6)可塑性。
01 02
03 04
(二)人的行为模式
1.S—R模式 2.S—O—R模式
X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懒惰; 2.多数人胸无大志; 3. 目标是相互矛盾; 4.多数人满足基本需要; 5. 少数人能成为管理者。
基于“经济人”假 设的管理和评价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
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 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 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 人”。
“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 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 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 成总体社会利益。
(三)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事实上,人格和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 物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 响实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改造、变 革的结果。
第一节 “复杂人”假设:
1.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复杂多变。 2.人在组织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人能否感到满足,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模式、组织关系、工 作性质、个人能力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 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

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

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组织行为学个性自我剖析组织行为学,也常被称为企业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是关于组织中个人行为、组织行为过程和组织行为结果的分析,涉及到员工如何组织上交流、协作、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的个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每个员工都具有独特的人格、兴趣、价值观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下面,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中个性自我剖析进行探讨。

个性维度个性是指人类行为和感受的重要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维度。

多年来,研究者们在研究个性维度方面得出了很多结论,下面列举其中的几项:1.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一个人容易感到紧张、焦虑、敏感、多疑以及产生负面情绪状态。

神经质高的人通常更加敏感并容易产生压力。

2.外向性:外向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交性、活泼、冒险和情绪表现强烈等方面。

外向性强的人非常适合需要大量社交和协作的团队。

3.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和博爱等方面,具有开放性的人通常更容易适应变化和毫无准备的情况。

4.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一个人的温和、敦厚、合作、细心和谦虚等方面,具有宜人性的人通常是非常好的团队合作者。

5.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一个人对责任的承担和执行能力。

具有尽责性的人通常非常守时、尽职尽责,并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以上这些个性维度,并不是指员工只各自占据一种特质,而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维度。

因此,要想更全面地认识个体的个性表现,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

个性与组织行为学在组织行为学中,个性常常被用来预测员工在某些工作表现中的差异。

例如,社交性高的员工更适合从事销售等需要大量处理客户的领域,而神经质高的员工则更适合从事需要高度精密度和耐心的工作,例如会计和数据分析师的工作。

因此,了解员工的个性维度,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匹配员工和任务,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绩效和效率。

此外,个性也被广泛运用在组织文化建设中。

公司建立有强烈企业文化的组织,通常会更容易吸引那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与公司文化相符合的员工。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 个性倾向性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 个性倾向性

第三章个性倾向性第一节需要一、对需要的理解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

就是说,需要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的状态,而这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对客观条件(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需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产生需要与刺激是分不开的。

刺激是多种多样的刺激,一般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也是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性欲、情感等,它是人的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映;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如眼、耳、鼻、舌、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三、有关需要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这是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退休金等。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又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要。

当前二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

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社交欲)。

人们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4)尊重的需要。

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奥德弗的“ERG 论”奥德弗(C.P.Aldeffer)的“ERG 论”是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的需要(R)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这三种。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的和某些安全的需要。

它包括多种形式的生理的和物质的欲望,如饥、渴和住处等。

(2)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这种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社交和尊重的需要。

它包括所有在工作场所中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个人的这种需要要依靠与别人分享和在交流感情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经常的本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包括两个部分:(1)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2.角色: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任何时候,员工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群体调整他们的角色行为,(或完成任务,或维持群体成员的满意感)。

角色:①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3.认知失调: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一致或不舒服。

换句话说,个体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4.标杆比较:是从竞争者和非竞争者中寻找导致他们成功的最佳实践。

作为一种监控和管理组织绩效的工具,标杆比较用来确定具体的绩效差距和潜在的需要提高的领域。

5.组织绩效:绩效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组织绩效是所有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

6.二、简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a.当一种需要满足时,就不会有激励作用,下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b.个体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要求管理者激励员工时,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需要层次,并重点满足该层需要。

(2)上诉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

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2.路径——目标模型假定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1)罗伯特.豪斯——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她们的目标,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2)领导行为是可接受的:如果下属在某种程度上将领导者的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或是获得未来满足的手段时(3)领导行为具有激励作用的条件:它使得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它提供了获得有效业绩所必需的辅助、指导、支持和奖励(4)四种领导行为①指示性领导者——让下属知道对他的期望,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令②支持型领导者——他们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各种需要的关怀③参与型领导者——他们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④成就取向型领导者——他们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气质特征
● 多血质的特征: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 变换等等。
● 胆汁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 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
●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 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 ,善于忍耐等等。
● 抑郁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 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
二、气质特征
●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有一定的影响。气质不 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如要求作出迅速 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 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 的人较为合适,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在一般的学习和劳 动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对活动效率 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气质特征
●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性的神经系统基本特 性的典型结合。构成气质类型的几种特性:
● ⒈感受性。这是人对外界影响产生感觉的能力。它是神经系统 强度特性的表现,可以用感觉阈限衡量。
● ⒉耐受性。这是人在经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 的耐受程度。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 ;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 ,对长时间的思惟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
二、气质特征
●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一种情 况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 消极意义。如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工作能力较强 ,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 移。抑郁质的人工作中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 ,但感情比较细腻,作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 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 ■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 低。气质只是属于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动力方面, 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却并不决 定一个人性格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
● ⒌情绪兴奋性。既表现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也表现平衡性。 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强,而情绪抑制力弱,这就不但表现神经 过程的强度,而且明显地表现了兴奋和抑制不平衡的特点。情 绪兴奋性还包括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程度。有人可以具有强烈 的兴奋和强烈的外部表现;另些人可以只有强烈的兴奋但无强 烈的外部表现。
● ⒍外倾性与内倾性。外倾性是兴奋性强的体现,内倾性则是抑 制过程占优势的反映。外倾的人表现为心理活动,言语反应和 动作反应倾向表现于外,内倾的人则相反。
● 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 会生病。
二、气质特征
● 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用拉丁语 “t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气质。这就是“ 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
● 盖伦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 为四种基本类型: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体内黄汁占优势; ■液质—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
二、气质特征
● 巴甫洛夫根据高等动物大脑皮层基本过程 的三种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划 分出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 ■强、不平衡型(不可抑制型); ■弱型。
● 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不可抑制型相当 于胆汁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而弱型 相当于抑郁质。
■个性倾向性
● 需要与动机 ● 态度与价值观
二、气质特征
● 在我国古代,孔子把人分为“中行”、“狂”、“狷”三 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中,按阴阳的强弱,分 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 ,每种类型各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和气质。又根 据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 形”和“土形”,也各有不同的肤色、体形和气质特 点。
● ⒊反应的敏捷性。可分为两类特性:一类为不随意的反应性, 各种刺激可以引起心理的各方面的指向性;另一类指一般的心 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和记忆的速度,思考的 敏捷程度、注意转移灵活程度、一般动作灵活、迅速等。
二、气质特征
● ⒋可塑性。这是人根据外界事物变化的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 行为的可塑程度。表现在对外界环境或要求的变化,主体在顺 应上的难易,产生情绪上的愉快或不愉快,采取行动的简捷或 迟缓,态度上的果断或犹豫等方面。可塑性主要是神经系统灵 活性的表现。
二、气质特征
●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公元 前460-370年)在所著的《论人的本性》认为人 体内有四种体液,其组合形成人的特质:
■血液(来自拉丁语—sanguis); ■粘液(来自希腊语—phlegma); ■黄胆汁(来自希腊语—chole); ■黑胆汁(来自希腊语—melanoschole)。
二、气质特征
● 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的特性
■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 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 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 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 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 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 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 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 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组织行为学-个性
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一、个性的一般含义
• 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当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 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时,就使各种特点带 有经常、稳定的性质。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性的一般含义
●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 气质特征 ● 能力特征 ● 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