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个性,人格理论,气质
【组织行为学的“个性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组织行为学个性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个性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组织行为学个性理论一、绪论个性理论是个体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是个体内在的一种东西,其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最核心的是性格。
气质是不容易改变的,而性格和能力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形成和提升。
了解员工在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有助于企业对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员工进行有效管理,以取得更高的成绩。
(一)个性理论的主要内容1.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气质一般是通过人们在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气质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a.胆汁质型:其代表人物就是张飞,在情绪方面果断直率,对人热情,但是由于其性格暴躁,从而难以控制,做出一些欠思考的事情;行动起来,胆汁质的人行动敏捷、精力旺盛,对工作有很大的热情;同时,胆汁质的人在思维方面,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粗心大意,往往考虑不够细致。
b.黏液质型:其代表人物是丁俊晖,这种类型的人属于安静型的,善于克制自己的冲动,情趣和兴趣都比较稳定,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对大悲大喜表现的都很淡定。
但是,这种类型的人不够灵活。
c.多血质型:其代表人物是王熙凤,这种类型的人属于活泼型,他们有很灵活,在新的环境中感到不拘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善于人际交往。
处理复杂而多变的工作往往得心应手,但是一旦没有足够的刺激吸引,就会变得厌倦而怠惰。
d.抑郁质型:其代表人物是林黛玉,他们的情绪具有很高的易感性,并且情感影响深刻、有力、持久,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产生情绪波动,当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往往胆怯失措。
但是,他们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们思维敏捷、观察细致,常常能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
2.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经常性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
性格可简单的分为4种类型:a.老虎型:喜欢冒险,个性积极主动,附有竞争力。
组织行为学中气质的含义和类型划分
组织行为学中气质的含义和类型划分在组织行为学中,气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表现。
了解气质的含义和类型划分对于理解组织行为学以及管理实践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气质对组织的影响。
一、气质的含义气质是指个体在行为和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质,它反映了个体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在组织中,气质往往会影响个体的领导能力、沟通方式、决策方式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表现。
二、类型划分在组织行为学中,学者们往往将气质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比较经典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四气的理论,将气质划分为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黑胆质。
每种类型的气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行为表现,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通常性格积极、乐观,喜欢冒险和挑战,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他们往往在组织中扮演着推动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能够带领团队迎接挑战,是非常有活力和魄力的人。
2.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温和、稳重,善于倾听和体谅他人,喜欢与他人合作。
他们通常是组织中的协调者和团队合作者,善于化解矛盾,是团队的稳定因素。
3.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悲观、敏感,情绪容易波动,但也很聪明和有创意。
他们在组织中往往扮演着理想主义者和创新者的角色,能够带来新思维和新观点,是组织中的思考者和策划者。
4.黑胆质黑胆质的人独立、果断,喜欢追求个人目标和成就,有很强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他们在组织中往往是实干家和领导者,善于突破障碍,是组织中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气质的理解和类型划分,我个人认为每种类型的气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在组织中,不同类型的气质能够形成互补和协作,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和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合理安排工作和团队,让不同类型的气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于组织行为学中气质的含义和类型划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决策、动机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学科。
它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理解和解决组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1. 个体行为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
其中包括人格理论、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
人格理论揭示了个体性格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动机理论解释了个体在工作中产生动机的原因,自我效能理论探讨了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2. 团队行为理论团队行为理论探讨了团队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效果。
其中包括团队动力学理论、团队决策理论、团队合作理论等。
团队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团队决策理论研究了团队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团队合作理论研究了团队协作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3. 组织结构理论组织结构理论讨论了组织内部的层级、职责和权力分配等问题。
其中包括行政管理理论、组织设计理论、权威理论等。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了组织的规范和控制机制,组织设计理论研究了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划分方式,权威理论研究了权力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二、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1.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个体行为理论,组织可以更好地招聘和选拔合适的员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并提供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同时,团队行为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优化团队的组成和运作方式,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整体绩效。
2. 组织变革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在组织变革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个体行为理论,组织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员工在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制定适合的变革策略,并通过沟通和参与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变革接受度。
同时,组织可以运用团队行为理论,推动团队间的协作和知识共享,促进变革目标的实现。
3. 领导和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有效的领导和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重点
1.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定义: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内容: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上的行为问题,按三个层次来划分:(1)个体行为:个性、认知、学习、态度、激励与工作压力等;(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权力与影响力、冲突、沟通和领导等;(3)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流程与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创新等。
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2)调差法:会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差法;(3)心理测验法;(4)案例法;(5)情景模拟法;(6)系统法;(7)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个性、性格、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在管理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上有问题的员工,是管理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诚然,你无法解决所有他人个性的问题,也没有人会期望你这样做。
较为极端的情况应该是让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大夫解决,但是你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和他们沟通,试着去了解他们,并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
你事先应该有心理准备:个性上的问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改变得了的,严整纪律的行动很少发生效用。
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P116(一)认知风格类型(1)感觉思维型:(2)感觉感情型(3)直觉思维型(4)直觉感情型(二)决策方式类型(1)最优化型决策风格(2)寻求满意型决策风格(3)渐进型决策风格(三)麦柯比的职业风格类型:赛手型、工匠型、斗士型、企业人型(四)影响组织行为的个性特征(1)成就取向(2)权术主义态度理论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一)准确把握医护人员原有的心理特点(1)了解原来的态度,逐步加以引导和改变(2)强化新信息,力求达到认识上的一致性(3)准确把握医护人员的需要动机特征(二)提高医务管理者的权威性(1)公正无私,廉洁自律(2)管理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强化(三)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3.四个效应(1)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个性倾向又称个性或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几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表现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对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沟通:是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传递、交换或分享任何种类的资讯的任何过程。
冲突:是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该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系统及以其为基础的所有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应变能力,使组织管理更符合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备注:如果答案有误,请大家指出哈。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思想,心里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特点和品质。
组织管理研究的个性是次广义的,包括三个范畴,其一是个性倾向性如志向,兴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其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智力,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三是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内容,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有助于组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人际关系。
二.气质的差异与运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因此我们常说,“禀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这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正确认识气质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取方法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气质的消极因素,同时了解气质的特点,也能判断不同的个体的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岗位配置,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气质具有天赋性,典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非常大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为例。
他认为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相互协调造成了人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即使决定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取决于,工作态度,熟练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质也在职业适应性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这个职业的气质特点相吻合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适应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偏离此职业特性,甚至是相悖此职业特性的人,更容易产生对此职业的激情,动力,进而正视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熟练度。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境←二、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到来的D说:“我真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我来猜一猜:四个人的心里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A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而B则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们两人的性格都具有外向性。
C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D则孤僻、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
组织行为学课程知识点
1.组织: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的正式关系的集合体。
2.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是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4.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目的和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1.个性(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气质:气质是不以个体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一系列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4.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喜欢或不喜欢5.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6.价值观对管理人员的影响企业和组织要不断地作出决策,而任何决策都会受到组织中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的影响。
其中,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影响到:(1)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3)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5)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7.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工作性质 b.报酬 c.晋升 d.领导的管理方式 e.工作中的人际关系f.工作条件8、员工表达不满意的途径:一建设性/破坏性维度二积极性/消极性维度退出建议忠诚怠工9.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观点。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和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和重要理论。
一、个体层面1、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常见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预测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
例如,责任心强的人通常更有组织性、更可靠,在工作中更可能按时完成任务并保证质量;而外倾性高的人可能更善于与人交往,在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的工作中表现出色。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影响着个体的决策、行为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个体的价值观可能因文化、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有助于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3、知觉与归因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归因则是对他人行为原因的判断。
知觉偏差在工作中很常见,例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避免对他人行为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4、学习与决策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在决策方面,个体通常会遵循理性决策模型或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然而,决策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等。
二、群体层面1、群体发展阶段群体通常会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这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挑战。
在形成阶段,成员相互了解;震荡阶段可能会出现冲突;规范阶段形成群体规范;执行阶段完成任务;解体阶段则是群体结束。
2、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有其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提高决策的合法性等;缺点可能包括决策速度慢、从众现象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气质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 文娱活动。
巴甫洛夫认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 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见下表:
神经过程 的强度 强 强 强
弱
神经过 程的平
衡性 不平衡
平衡
平衡
神经过程 高级神 气质类 的灵活性 经活动 型
类型
行为特征
兴奋型 胆汁质 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
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
(冲动型)
具有外向性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
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 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向性
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 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 定但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 有内向性
抑制型
抑郁质
行动迟缓、而且不强烈、孤僻、 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 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 具有内向性
定,精力易分散;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而
有力,但是脾气急躁,易于冲动;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善于自
制,但是对周围事物冷淡,反应迟缓;抑郁质的人情感体验深刻
而稳定,观察敏锐,办事认真细致,但是过于多愁善感,行为孤
僻。气质只是人的性格和能力发展的一个前提,各种气质类型的
人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据分析,俄国四位著名文学家就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1.组织:是人们进行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的存在的条件:(1)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
(2)组织具有一定的目标。
(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是指人们作为组织成员时所表现出来的,体现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水平上的行为。
第二章:人格理论1.气质:气质是人格中最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首先,气质是先天的心理特征,是与人的遗传密切相关的,它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不因人的动机、活动的内容而转移。
其次,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再次,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能力高低、品德好坏、成就大小.2.气质的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同时又很敏感: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与兴趣容易转移。
这类人适合于从事公关、外交、运动员、管理、记者工作。
(2)胆汁质(兴奋型):精力充沛,直率热情,胆量较大,但是粗枝大叶;反应敏捷而迅速;情绪的抑制较难,易冲动。
适合从事于导游、主持人、推销员、演员等工作.(3)粘液质(安静型):有精力,但是沉着平静、安静;行为反应迟钝,沉默寡言,情绪易受控制,不易表露。
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类型的工作.(4)抑郁质(抑郁型):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
适合从事校对、打字、化验、艺术等类型的工作。
3.气质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对于上司的批评都不服:胆汁质的人马上暴跳如雷,与批评者争吵起来;多血质的人则会立刻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一方面接受对方的批评,另一方面又婉转幽默地进行解释;粘液质的人则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认真地接受批评,而内心却极其的憋屈和压抑;抑郁质的人更为敏感,则会十分懊恼,意志消沉。
4.性格的结构,内容。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性格特征。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为学复习资料第⼆章⼈格与⼯作第⼀节⼈格(⼀)⼈格含义的复杂性⼈格,最初的意思是指⾯具、脸谱,但很快就发⽣了变化。
(⼆)组织⾏为学中⼈格的概念具体⽽⾔:⼈格是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理⾏为模式。
⼆、⽓质(⼀)⽓质的含义在组织⾏为学和⼼理学中,⽓质是指⼀个⼈天⽣的、表现在⼼理活动的动⼒⽅⾯的典型的、稳定的⼼理差异和特征(从这个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质和⼈格在含以上的不同。
⽓质指的是天⽣的差异,⽽⼈格并没有强调差异的先天性。
)(⼆)⽓质的分类(重点)巴甫洛夫⽓质分类苏联著名学者巴甫洛夫认为,⽓质的差异主要受到⼈的神经活动特征的影响。
他依据神经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将⽓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巴甫洛夫的⾼级神经类型学说现代学者认为⽓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的⼈情绪兴奋性⾼,反应迅速,⼼境变化剧烈,抑制能⼒较差,易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经理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倔强,易粗⼼⼤意;感受性较低⽽耐受性较⾼,外倾性明显。
多⾎质的⼈情绪兴奋性⾼,思维、语⾔、动作敏捷,⼼境变化快但强度不⼤,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有⽣⽓,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和毅⼒,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外倾性明显。
黏液质的⼈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语、动作迟缓、内⼼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制⼒强,感受型较低⽽耐受性较⾼,内倾性明显抑郁质的⼈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谨慎,敏感多疑,内⼼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动迟缓,不活泼;易疲劳,疲劳后也易回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内倾性明显。
(三)⽓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第⼀,⼈——职位匹配中需要考虑⽓质类型与⼯作岗位的匹第⼆,根据⼈的⽓质特征来合理调整团队构成,增强团队战⽃⼒。
第三,在组织管理活动中,需要“因⽓质施教”。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 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第二篇个体行为一、个体行为规律的几种解释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几乎所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新华生主义:刺激—思维加工过程—反应这个思维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勒温:新行为主义--靳温的群体动力理论B=f(P•E)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二、气质的概念:气质的概念及其特征气质是人们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所具有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的类型及特点多血质(活泼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
胆汁质(兴奋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
黏液质(安静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抑郁质(抑制型)、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倾性。
四、气质的管理:气质发展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五、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六、三种经营价值观(企业管理的三种模式)的内容最大利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企业追逐的发展是利润而不是员工,领导方式专制、粗鲁(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模式:企业的员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谋求利润的同时会兼顾社会道德(企业价值最大化)生活质量管理模式:估计整个社会利益。
人被看成组织发展的目标。
提倡人性化管理,员工参与。
管理者和员工彼此信任,共同努力(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七、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教案
1墨渍图
• 即一组轮廓似乎无特定意义似此似彼的不 规则图案 图形 但却是洞察内心的利器
❖罗夏墨迹测试
测试材料:10幅图 其中有5幅水墨图 2幅 水墨加红色图 3幅彩色图
分析变量: • 回答总数 • 回答时间总时间 每张图第一回答时间 • 决定回答的因素 • 图的形状 色彩 • 看成运动 • 墨色浓淡 • 联想内容 • 联想的是动物 人 物 • 大多数人的共同回答 别出心裁的回答等
胆汁质 冲动型
表4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
神经系统的特性
气质
强 度
平衡性
灵活 性
特性组 合的类
型
气质类 型
主要心理特征
不平衡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
兴奋占
冲动型 胆汁质 速而 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 热情 易
优势
怒 急躁 果断
灵活
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强
活泼型 多血质 表情丰富;思维 言语 动作敏捷;乐观 亲
1 要求人们在这些特征上各有程度不同 2 这些特征应当在各种场合都表现一致 3 所测的结果可以预计此人在各种场合的表现
• 实践意义:预测相当准确 且约束越少;预测就 越准
第二节 人 格
一 人格的概念
• 人格是个体独特的;较稳定持久的;习惯性 的行为模式或倾向
• 人格包括个性 气质和性格
一个性
•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 独特的整体特性
作用:1 测评16个独立品质因素自身水平的高低;
2 部分因素组合测评;
如:成功者的品质素质:知己知彼 自律严谨高Q3 有恒负责高G 情绪稳定高C 好强固执高E 精明能干 世故高N 自立自强 当机立断高Q2 自由批评 激进高Q1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经常的本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包括两个部分:(1)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2.角色: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任何时候,员工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群体调整他们的角色行为,(或完成任务,或维持群体成员的满意感)。
角色:①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3.认知失调: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一致或不舒服。
换句话说,个体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4.标杆比较:是从竞争者和非竞争者中寻找导致他们成功的最佳实践。
作为一种监控和管理组织绩效的工具,标杆比较用来确定具体的绩效差距和潜在的需要提高的领域。
5.组织绩效:绩效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组织绩效是所有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
6.二、简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a.当一种需要满足时,就不会有激励作用,下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b.个体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要求管理者激励员工时,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需要层次,并重点满足该层需要。
(2)上诉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
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2.路径——目标模型假定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1)罗伯特.豪斯——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她们的目标,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2)领导行为是可接受的:如果下属在某种程度上将领导者的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或是获得未来满足的手段时(3)领导行为具有激励作用的条件:它使得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它提供了获得有效业绩所必需的辅助、指导、支持和奖励(4)四种领导行为①指示性领导者——让下属知道对他的期望,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令②支持型领导者——他们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各种需要的关怀③参与型领导者——他们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④成就取向型领导者——他们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
【个性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意义】1认识个性心理规律,合理安排,人尽其才。
2利用个性差异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实现最佳管理。
3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育人才,4既要重视个性特征,也要注意个性特征不决定成就大小。
【个性基本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积极性。
【个性心理结构】意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
【个性形成的原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2环境因素(环境是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社会实践,4自我教育
19,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属于潜意识,与生俱来,追求基本生物需要满足,表现为本能的欲望。
自我是意识部分,遵循先是原则,调节人格的各部分。
超我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明的部分,属于意识部分,服从至善原则。
【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0,气质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2气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塑性,3气质本身并不好坏,4气质与工作匹配。
【性格结构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例子特征。
【性格的类型】内倾型与外倾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A型性格B型性格,文化-社会类型说,特质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