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
组织行为学个性差异与行为
个性与疾病
在一个美好、清新而宁静的早晨,你 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 欣赏着湖中的游鱼和树上的鸟鸣,这时, 有一个与你同样年龄、同样身材、同样 性别的陌生人走到你面前,什么也没说, 踢了你一脚。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12
1、过分反应型:以牙还牙,报复, “我会以同样方式来对待他或更加凶狠”。 易患冠心病、慢性关节炎、胃溃疡。
3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 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 特征。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稳 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 理活动和行为,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9
本我--寻求快乐 自我--考虑现实环境的限制 超我--明查是非善恶 1) 管制社会所不接受的原始冲动 2) 诱导自我符合社会规范替代较低的现实目标 3)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成完美人格
10
个性理论的应用
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 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 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
土形之人:行步稳重,做事取信于人,安静而不急 躁,好帮助别人,不争权势,善与人相处。
金形之人:禀性廉洁,性情急躁,行动猛悍刚强, 有管理才能。
水形之人:不恭敬不畏惧,善于欺诈。
16
2. 气质与血型有关(日本) 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
性,容易灰心丧气 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寡
是受胎儿的个体生物组织制约。
盖赛尔观察新生儿在运动中的敏捷性、反应性,以及
是否容易产生微笑等表现时发现,不同儿童有个体差异。
组织行为学(4章)
或
或 或
或 或
或
I 内倾偏爱 偏爱自制和个人设计事物 N 直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可能性、想象力创 造性上,并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F 感情偏爱 把重点放在人类价值、建立个人 友谊、主要依靠信念为基础的决 策和不喜欢上 P 知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获取尽可 能多的资料上
E外倾------------建立关系----------------内倾I S感觉-------------产生信息---------------直觉n T思维-------------做决策-----------------感情F J判断的-----------选择优先性------------ 知觉的P • • • • • • • • • • • • • • • 美国教授根据对参加商学院短期课程的849名经理的研究,作如下的分类 ----------------------------------------------------------------------------------------------------外向型 总百分比 内向型 ESTJ 20.7 44.5 23.8 ISTJ ESFJ 5.9 12.4 6.5 ISFJ ENTJ 8.8 15.3 6.5 INTJ ENFJ 1.6 4.0 2.4 INFJ ESTP 3.9 8.2 4.4 ISTP ESFP 1.2 2.4 1.2 ISFP ENTP 4.2 7.1 2.9 INTP ENFP 2.9 6.0 3.1 INFP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中高级经理中,“STJ”型人占了最大部分。“SEP”型的 人--最爱好社交的人—比例低。 在这份样本中,这些类型的百分比如下: 总数 ST SF NF 经理 849 52.8% 14.8% 10%
MBA课程组织行为学第四章能力人格价值观
EC
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 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 ——高登•奥尔波特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 进行描述)。 个体待人处世的基本倾向。 性格决定命运。
NU
NU
经济价值:象征形式依靠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而 取得的价值。
MB A
2.价值观:
3.价值观的分类(罗克奇的两种价值类型):
EC
终极价值观: 舒适、和平、安全、自由、幸福、和谐、快 乐、救世、自尊等 。 工具价值观: 能干、欢乐、勇敢、宽容、正直、独立、智 慧、博爱、礼貌、负责、自我控制等。
四、人格的文化差异
Personality显然包含了下列意涵:面具、 书写符号、戏剧里的虚构人物、私有财产、明显 的特质……但是, Personality或character,过 去指的是外部的符号特征,现在无疑已被内化为 个人的所有物,也就是某个可以显示或诠释的特 质。就某个层面而言,这是一个强烈的、占有性 的个人主义,但它更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意识的纪 录;纪录了日益增强的意识(对于“独立的”、 有价值的生活的认知),且赋予我们“个别的” (individual)自我。 ——雷蒙•威廉斯
EC
NU
1、能力 2、学习及相关理论
MB A
主要内容
一、能力
1,能力:
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这是对个体能做什么的一种现时的评估。 2,三个要素: 工作背景、主观性、时间性。 3,两种能力 心理(智)能力: 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 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 体质能力: 力量因素、灵活性因素、其他因素。
组织行为学课件-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03
在这个案例中,不同性格的员工在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影响。内向型员 工可能更注重细节和协调,而外向型员工可能更注重领导和动力。了解员工性 格的差异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优势,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
案例二:能力差异在项目团队中的影响
李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他 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他的 带领下,项目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任 务,项目进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包括:1)加强沟通:双 方需要坦诚地交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了解 对方的想法和感受;2)寻找共同点:尽管双 方存在差异,但也可以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目 标,促进合作;3)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的 价值观和信仰是解决冲突的基础,只有相互尊 重和包容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案例四:动机和需求差异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工作动机
个体对工作的动机不同,有些人追求成 就感和社会地位,而有些人追求稳定和 高薪。
VS
需求层次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体的需求 层次存在差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 实现的需求。
04 个体差异对组织的影响
工作绩效
01
不同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存在 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组织的 整体绩效。
02
个体差异在工作绩效方面表现 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职业 精神等方面的不同。
绪稳定性等。
环境因素
02
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如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也会对
个体差异产生影响。
经验因素
03
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和经验,如职业培训、工作经历等,
也会导致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测量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心理和行 为特征。
心理测验法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_群体心理与行为
② 消极作用
扼杀个体的创造力; 限制个体观察事物的视野,堵塞了一些言路; 迫于压力的行为不会有高的积极性.
14
复习: 第二节 群体的动态特性
一、群体中的角色 需要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引导?
二、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指成员对自己与群体的关系的体验与认
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个体是群体的细胞,群体是组织的基 本组成单位.
二、构成群体的条件
群体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① 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② 成员在心理上相互认同;——成员有角色意识.
③ 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群体存在和能够延 续的基本条件.
④成员间有工作、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相互依 存
27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是行为主体之间,由于目的、手段分歧而
导致的行为对立状态.
微妙的意见分歧
公开、暴力的活动
冲突的水平
冲突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① 冲突是分歧的表面化;
② 冲突的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
③冲突包括一个人的内部心理矛盾、人与人 之间的争论,以至阶级、政党、国家、民族或集
28
团之间的斗争,甚至战争等等.
协调,步调一致——防止力量的耗散 .
〔3〕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个体的需要是多样性的,有物质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满 足的途径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的许多需 要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满足.
4
① 认同感——实现群体认同,包括角色的认同和群体规范、群 体目标以及群体行为方式的认同.
两种群体认同
自觉性的——人际关系密切,凝聚力强。 被动性的——避免被冷遇和抛弃。
组织行为学课程标准辩析
《组织行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三、课程性质与目的《组织行为学》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考生在做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四、课程设计思路鉴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对学生组织行为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工作项目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充足、必要及发展性要求,融入管理从业人员在职业上对于组织行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要求,以此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能力与积极的组织行为意识。
五、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和开发;4、掌握群体的类型、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群体有效沟通的障碍和群体冲突的管理;5、理解领导理论,领会激励理论的应用;6、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认识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特点,领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特点.(二)能力目标1、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2、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懂得改变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3、能运用适当的手段管理压力、防御挫折;4、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正确分析并处理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5、会对冲突进行管理,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6、能应用各类激励理论;熟知组织权力和政治的作用;7、会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2、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奋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人格
2、人格特质理论
• •
人具有生物性,但其本质来说是社会的。 人生活的社会决定了每个人的意识、心理 具有社会制约性。因而这种兼顾生物制约 性和社会制约性、获得广泛认同的人格理 论流派,就是人格特质理论。
2.1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
• 最早是提出特质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 学家阿尔波特,他认为: • 人格特质:是指人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 为方式。 • • 因此,一个偶然发生的行为不能称为特质,因
2.5 五大个性维度模型
•
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对人格结构特 质研究的深入而开展的。现在比较流行的 人格理论模型---―大五”人格理论模型(the Big Five)
• • 1)外倾性(extraversion) •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善于社交中不同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 正面:健谈,面部表情丰富,喜欢做姿势,果断,好交友,活波,幽 默,好刺激,好动,乐观 • 反面:内倾性(introversion)表现为腼腆,沉默寡言 • • 2)随和性(agreeableness) •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 正面:善于为别人着想,富于同情心,直率,容易合作,体贴人 • 负面:表现为充满敌对情绪、不友好,给人不信任感,缺乏同情心 • • 3)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 描述人对信誉的测量 • 正面:规范,有能力,有责任心,似乎总能把事情做好,处处让 人满意 • 反面:行为不规范,粗心,做事效率低,不可靠
• •
•
•
是最普遍的个体分析框架之一。这种理 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 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 不能互相理解。
这一个性测试包括100道题,用以了解个体在一定情 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什么样的活动。
个性差异与心理管理--案例
题目:个性差异与管理摘要: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任何人的心理过程都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过程。
个人的心理特征就是指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和特征。
正是这些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构成所谓个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
由于各自的不同特征,构成了人们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差异、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
本论文主要围绕个性差异的三个主要表现来分析。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管理工作如果失去了人这个基本要素,就失去了根本。
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能达到好的绩效。
关键字:个性差异气质能力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目录: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1 )1.1气质的概念.……… ( 1 )1.2气质的类型.………( 1)1.3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2)二、能力差异与管理2.1能力的概念.…………( 2 )2.2能力的差异.…………( 2 )2.3 能力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2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2 )3.1 性格的概念.…………( 2 )3.2 性格的分类.…………( 2 )3.3 性格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3 )四、案例分析——谁当经理更合适4.1案例简介.…………( 3 )4.2企业特征分析 (3)4.3企业特征分析企业发展规模和阶段.………( 3 )4.4个体特征分析.……… ( 3 )4.5 个性特征分析——性格.……… ( 3 )4.6个性特征分析——能力.……… ( 4 )4.7 案例讨论结果.……( 4 )五、结论.………… ( 4 )六、参考文献.………( 4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1.1气质的概念:(1)气质的含义: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其特点共4点;1、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2、气质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它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4、气质只反映一个人情感与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不涉及情绪和活动的动机与内容1.2气质的类型;1.3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气质对人的时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思想,心里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特点和品质。
组织管理研究的个性是次广义的,包括三个范畴,其一是个性倾向性如志向,兴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其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智力,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三是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监督。
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内容,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有助于组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组织人际关系。
二.气质的差异与运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因此我们常说,“禀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这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正确认识气质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取方法发扬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气质的消极因素,同时了解气质的特点,也能判断不同的个体的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实现岗位配置,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气质具有天赋性,典型性,受遗传因素影响非常大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为例。
他认为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相互协调造成了人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即使决定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可能取决于,工作态度,熟练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质也在职业适应性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这个职业的气质特点相吻合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适应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偏离此职业特性,甚至是相悖此职业特性的人,更容易产生对此职业的激情,动力,进而正视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熟练度。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的性格
2。性格的特点
(1)复杂性 (2)独特性(差异性) (3)整体性 (4)持续性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的性格
二、人的性格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指一个人的性格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表现。像有 的人善于交际,主持正义、不畏强暴、诚实、正直、富于同 情心,或相反。对自己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自尊、 谦虚,或相反;对工作勤奋、认真、细心、节俭、有创造性, 或相反。
水平。观察力、 记忆力、逻辑思维力、分析判断力等。
(2)性向: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的能力。特别是
指人的可以发展的特殊的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 能力等。
(3)成就:个人通过教育和训练对学识、知识和
技能方面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经济师、会计师、教授等。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四节 人的能力
2。能力的作用
(1)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2)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 (3)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完成一项工作仅靠 一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 (4)能力总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人的活 动才能表现出其作用来。
(1)弱兴奋,强抑制,不平衡。 (2)表情呆板而羞涩。动作迟缓、忸怩、怯懦、腼腆、 迟疑、孤僻。 (3)性清脆弱,感受能力强。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动感情。 (4)困难面前优柔寡断,危情面前胆小如鼠。 (5)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对人关怀 备至。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二节 人的气质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人的气质
3。黏液质(稳重性)(性情沉静,动作迟缓)
(1)强平衡,弱灵活。 (2)缄默、沉静、稳重、专一。 (3)交际适度,不爱空泛的清谈。 (4)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不故 意显露才能。 (5)惰性而不灵活,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教案
1墨渍图
• 即一组轮廓似乎无特定意义似此似彼的不 规则图案 图形 但却是洞察内心的利器
❖罗夏墨迹测试
测试材料:10幅图 其中有5幅水墨图 2幅 水墨加红色图 3幅彩色图
分析变量: • 回答总数 • 回答时间总时间 每张图第一回答时间 • 决定回答的因素 • 图的形状 色彩 • 看成运动 • 墨色浓淡 • 联想内容 • 联想的是动物 人 物 • 大多数人的共同回答 别出心裁的回答等
胆汁质 冲动型
表4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
神经系统的特性
气质
强 度
平衡性
灵活 性
特性组 合的类
型
气质类 型
主要心理特征
不平衡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
兴奋占
冲动型 胆汁质 速而 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 热情 易
优势
怒 急躁 果断
灵活
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强
活泼型 多血质 表情丰富;思维 言语 动作敏捷;乐观 亲
1 要求人们在这些特征上各有程度不同 2 这些特征应当在各种场合都表现一致 3 所测的结果可以预计此人在各种场合的表现
• 实践意义:预测相当准确 且约束越少;预测就 越准
第二节 人 格
一 人格的概念
• 人格是个体独特的;较稳定持久的;习惯性 的行为模式或倾向
• 人格包括个性 气质和性格
一个性
•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 独特的整体特性
作用:1 测评16个独立品质因素自身水平的高低;
2 部分因素组合测评;
如:成功者的品质素质:知己知彼 自律严谨高Q3 有恒负责高G 情绪稳定高C 好强固执高E 精明能干 世故高N 自立自强 当机立断高Q2 自由批评 激进高Q1
个性差异与个体行为
动机驱动行为
目标导向与行为选择
动机冲突与行为矛盾
内在动机与自主性
动机是驱动个体采取行动的内 在动力。动机强烈时,个体更 可能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
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个 体的行为选择。例如,追求成 就感的人会选择具有挑战性的 任务,而追求安全感的人则可 能选择稳定的工作。
当不同动机之间发生冲突时, 会导致个体行为的矛盾和犹豫 不决。例如,职业发展与家庭 责任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职业 选择的困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模拟人类行为来预测和解释个体 行为将成为可能。
情感智能
情感智能在个体行为中的作用将受到更多关注,包括情感识别、情 感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
自我调节与目标导向行为
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个体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目标导向的行为, 以及如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
个性差异与个体行为
目录
• 个性差异概述 • 个性差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 个性差异的管理与利用 • 个体行为的引导与纠正 • 个性差异与个体行为的未来发展
01 个性差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 独特性,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 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特点
个性差异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和独特 性,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思考和情 感方式,使每个个体在面对相同的情 境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标设定与奖励机制
设定明确的目标,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个体积极行动。
公平与透明
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和透明,避免产生不公和消极情绪。
持续改进与调整
根据个体的表现和反馈,持续改进和调整激励机制,以保持其有 效性。
组织行为学第4章压力与挫折管理
教学提示
本章将首先介绍个体在组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压力 的种类、形成压力的原因,以及由于压力的产生造成 的对身体、心理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压力的 管理,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介绍 人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遭遇挫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 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挫折理论的研究,把握人的行 为的规律,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朝着积极意义的方向 转化。
皮尔逊要求各级主管给予下属更多的绩效反馈并表现出对下属利 益与成长的真正关心。公司今后将告知每位员工有关晋升的具体 标准与途径,管理人员的晋升与工资也将部分取决于他们指导、 培训下属的情况。此外,公司要求各级主管认真评估员工的绩 效,即使反馈给员工,并详细解释奖金分配的依据。
问题: ⑴百事可乐公司的员工工作压力来源有哪些? ⑵你认为皮尔逊总裁减轻员工的压力措施是否可行?为什么? ⑶试讨论理想的处理方式。
清前景,增强信心,也要认识到不利条件可能导致的 隐患,设置处理的预备方案。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切实可靠,又留有余 地,并且及时检查执行和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计划。 第三,排除可能产生挫折的各种原因。 2)及时了解并排除挫折产生的根源 3)改变挫折情境 一是调离原来的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 气氛。 4)对员工进行挫折心理矫正 第一,采取宽容的态度。第二,精神发泄法。第三,认 知改组。第四,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压力结果
4.1.1 压力概述
1、压力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付的重要情
境的情绪与生理的反应。 第一,压力首先是个体感知到的、体验到的情
绪的反应(如焦虑、忧愁)和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第二,压力是个体对某一不能较好地应对情境 的反应。如果个体能从容应对,则某一情 境不会使人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个体对某一重要情境的反应。所谓 重要是指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给个体带 来危害或使目标不能实现。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1:心理实验的启示案例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二. 个体心理专题案例3:个性差异和管理案例 4 谁当经理更合适三. 群体心理专题案例5:群体一和群体二案例6:FS有限公司的员工集体辞职四. 组织激励专题案例7:大明服装厂案例8:青田乳胶制品厂案例9: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案例10:白泰铭跳槽案例11: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案例12:日立公司内的“婚姻介绍所”案例13: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五. 领导管理专题案例14: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案例15:岂能“一条道走到黑”!案例16:工厂经理李萧及其它人的工作案例17: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案例18:“强强联合”的领导班子案例19:技术人才和劳模就适合当领导?案例20:冷面硬汉变奶油小生案例21:为葛多特当餐厅服务员案例22:领导方式的确定六. 管理沟通专题案例23:撞机事件案例24:沟通方式之一——暗示的运用案例25:我失去了它案例26:小道消息案例27:聪明的船长案例28:售票处的一场口角案例29:摘掉总统的乌纱帽——水门事件的媒介关系案例30:巧借“危机”为“契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应对“福胶事件”案例31:失败的危机沟通案例32:李克的策略案例33:降低心中的分贝七. 组织冲突专题案例34:谁是赢家案例35:病理实验室八.组织变革专题案例36:杨利平糯米美食厂九.企业文化专题案例37: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城案例38:TCL的企业文化十. 组织结构设计专题案例39:XX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案例40:三九集团的案例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 1 心理实验的启示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
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
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4章
第四章知觉与归因思考题1.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是指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2)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3)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如距离、照明度等)发生某种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选择性: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其他的作为背景。
2.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的因素有:(1)知觉的主体因素: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
(2)知觉的客体因素: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3)知觉的情境因素: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3. 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答: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1)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的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它是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2)对比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将其与自己熟知或最近接触到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而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知觉现象。
(3)定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4)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6)投射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4. 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个性差异及管理
一、个性(人格)个性的概念、个性的特征、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测量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给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他被认可的内在或外在的品质全貌。
(二)个性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因素。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1、个性的形成因素
遗传因素:人的基因不同,在此基础上生长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和控制作用。
社会化因素:家庭、学校、同伴、朋友
组织因素:工作设计、领导风格、奖酬制度
偶然因素:突发事件、重大变故
2、个性的发展
个性早期决定论: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取决于少年以前的生活经历。
(佛洛依德)
一个人的个性在他的整个生活经历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需要成功,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果受到阻碍将会导致个性上的某种缺陷。
(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人的个性终生都在发展、变化,即一个人终生处于成长过程,由不成熟到成熟。
(阿吉里斯的个性发展过程理论)
(四)个性的测量:问卷测量法、投影测量法
二、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价值观系统的两个维度
内容属性:说明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是重要的。
强度属性: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序。
这些排列构成价值观体系。
(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关系
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三)价值观的来源
1、遗传。
2、后天影响:家庭、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
个人主义文化管制自己,自我被认为是独立于周围人际环境的自给自足的统一体,个人目标优于集体目标,因此个人主义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取向,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国家,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则以紧密的社会框架为特征,个人被认为是群体中的一分子,群体规范优于个人目标,个体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如:中国、墨西哥、日本、韩国。
权力距离
表示人们对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
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不确定性规避
表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
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
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而规避不确定性程度较弱的文化的社会规范和原则就不那么明确和严格。
价值观的男性度与女性度
表示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如何分配的认识。
阳刚型社会性别角色有明确的划分。
阴柔型社会性别角色有所重叠。
阳刚型社会的文化成员赞扬成就、雄心、物质、权力和决断性,而阴柔型社会的文化成员则强调生活的质量、服务、关心他人和养育后代。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短期导向的社会更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当前的状态更感兴趣,他们的时间观较强,讲求效率,信奉“真理”;长期导向的社会放眼于未来,人们倾向于节俭,积累,容忍和传统,追求长期稳定和高水平的生活,认同个人间的不平等,时间观念淡漠,做事从长计议,信奉“美德”
(四)价值观的分类
斯普朗格尔的分类
罗克奇的分类
格雷夫斯的分类
(五)价值观测量
量表法:通常以一些价值观因素和维度作为量表项目的内容。
应用比较广泛的量表:默斯理十三种生活方式量表;罗奇的形容评判量表;霍夫施泰德的工作价值观量表;施沃尔茨的价值观量表。
(六)价值观与组织管理
价值观影响员工当前及将来的行为
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
对员工个体来说,价值观影响员工当前及将来的行为。
价值观影响员工的行为标准、价值观影响员工动机、影响对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价值观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
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努力使组织的所有员工接受并赞赏,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在甄选时,要重视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些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悖的人,以免将来造成冲突。
跨文化管理中,要注意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建立与该国文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领导方式。
必须重视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三、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如,积极或者消极、喜欢或不喜欢,它们一旦变得持久和稳定,就会成为态度。
态度的心理构成
1、认知,即对态度对象的理解、看法和价值评价。
2、情感,即人们对态度对象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
3、行为意向,即人们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
人的行为不等同于态度,但态度含有行为倾向,人的行为反映态度。
(二)态度的改变: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态度改变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利昂.费斯廷格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现象:认知失调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认知失调的后果: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导致心理上的不适,促使当事人尝试消除存在的失调,从而消除不适感。
人们想消除认知失调的愿望是否强烈,取决于三个因素:造成失调的重要性。
当事人认为自己影响、应付
失调的能力;因为失调可能得到的报偿有多大。
(三)态度的测量
1、量表法:沙氏通量表;赖克梯量表;语意差别量表。
2、自由反应法:投影法。
3、生理反应法。
(四)工作态度的类型
1、工作满意度: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2、工作投入:个人在心理上对他所从事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工作绩效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工作投入程度高的人,很在意他所从事的工作。
3、组织承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高工作投入度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高组织承诺意味着一个人对所在组织的认同。
(五)态度调查:访谈法、问卷法、态度调查示例
四·、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
人们通过知觉、思维反映客观事物,伴随着认识过程,还会产生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称为情绪。
情绪与情感
情感是社会性的、稳定的、深刻的、习得的内心感受;情绪是人天生的、生理的需求得到满足程度不同而得到的体验。
(二)情绪的分类
(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人的活动能力和工作效率。
正面的情绪有利于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情绪对人的行为的消极影响来自于诸如焦虑、挫折感等负面情绪所引起的破坏、瓦解和干扰作用。
企业管理人员要想法设法控制员工情绪,帮助员工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绪,从而保持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持续提高。
(四)组织行为学中的情绪管理:情绪劳动、情绪与文化、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