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泻下剂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用法 3、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
组 成 同 异 同 功 用 异 同 主 治 异 重 证 峻下热结 (泻下作用强) 厚朴、芒硝、
小承气汤
大黄 厚朴、枳实 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
枳实
芒硝、甘草
缓下热结
(泻下作用缓) (润燥作用强) 阳明腑实证
(痞、满、燥、 实)
功 用
峻下热结
主 治
1、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 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 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 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 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 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攻,心神被扰
病 因 病 机
大承气汤的主治证概括为: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 清水,脉实有力。
方 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 (实) ——君
芒硝:泻热通便,咸寒软坚以润燥 (燥) ——臣
伤寒 邪传 阳明 之腑
由寒 化热 与肠 中燥 屎相 结
腑气不通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旺于申酉之时,邪正交争
日晡潮热 神昏谵语 里热炽盛,迫津外泄 手足濈然汗出 内有里热实邪 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 脉沉实 阳气受遏 四肢厥逆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痉病 热甚扰神 神昏谵语甚则发狂
第一节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组 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用 法
先下枳实、厚朴,后下大 黄,溶服芒硝 (枳实、厚朴煎煮快好时, 下入大黄,几分钟后取汁, 以药汁冲服芒硝)。
各 下篇 论
第二章 泻 下 剂
概 说
一、概 念:凡以泻下药为主 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 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 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泻下剂。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适应范围:里实证。 分 类: 寒下——里热实证(热结)——大承气汤 温下——里寒实证(寒结)——温脾汤 润下——津亏燥结(燥结)——麻子仁丸 逐水——积水、水肿(水结)——十枣汤 攻补兼施——邪实正虚——黄龙汤
主 治
阳虚寒积证
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 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 而迟。
病机: 脾阳不足,寒积中阻。
寒积阻于肠道——腹痛便秘,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脾阳不足——手足不温,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迟。
方 解
附子:温补脾阳,以解寒凝 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 ——君
大黄虽然苦寒,但与大辛大热的附子 同用,则寒性可去,而泻下的作用仍 然存在,此处用大黄,就是取大黄的 泻下作用,使寒积从大便而出,即为 “制性取用”。
三、注意事项:
1、应用原则: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2、有兼挟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积滞→气滞→血瘀 3、泻下剂中除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 他的均属于峻烈之品,易耗伤人体的正 气,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 之人、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 —如需应用,应考虑攻补兼施。
4、泻下剂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 过剂,同时服药后应调节饮食,忌油腻 和不消化得食物。 5、苦寒泻下剂(寒下)大多损耗胃阴, 又可伤正气而产生不良反应,如腹胀、 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为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使用本类方剂 治疗疾病时,一般大便维持在3-4次/日, 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攻下药,并酌情 加入健脾和胃之品,以防攻伐过度。
运 用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 白,脉弦。 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 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 阻者。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附子与大黄的配伍意义 及制性取用的概念。
第四节
逐水
十枣汤


轻缓证
(燥、实)
(痞、满、实)


先下枳、朴,后 下大黄,芒硝溶 三味同煎
先煎黄、草,
后溶芒硝
第二节 温下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 成
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组 成
大黄
芒硝 当 归
用 法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 用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功 用
攻逐水饮
主 治
1、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 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 弦。 2、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 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饮停胸胁、肺气不利——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悬饮 上干清阳——头痛目眩 饮停心下——心下痞硬 饮邪犯胃,胃气上逆——干呕 饮停脘腹,气机不利——腹胀 饮溢肌肤——水肿(一身悉肿,下半身尤甚) 苔白滑,脉沉弦
枳实:下气消痞 (痞) 厚朴:行气宽中除满 (满) ——佐使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 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 ,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代 表方为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泄 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 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运 用
1、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 2、随证加减:气虚,加人参适量; 津亏,加玄参、生地。 3、使用注意:(1)体虚慎用。 (2)中病即止。 4、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 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 等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运 用
3、使用注意: (1)本方为攻逐水饮的峻剂,非水饮壅盛 不能妄用。服时宜清晨空腹,剂量从0.5 克开始逐渐加大。 (2)体虚者及孕妇慎用。 (3)甘遂等不能与大枣同煎,否则可增加 腹痛吐泻的副作用。
重 点
1、组成、功效、主治及 配伍特点。 2、大枣的配伍意义。
《伤寒论》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组 成
甘遂、大戟、芫花
用 法
散剂:(三味等份,捣为散。) 量:0.5-1克,亦有0.5-5克,但都应从小
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非每日都服,起 效即可。(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 钱。) 1次/日。清晨空腹服用。(温服之,平 旦服。) 大枣10枚煎汤送服。(先煮大枣肥者十 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 解
芒硝:软坚通便,助大黄泻下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散寒 ——臣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佐
助附、干温补阳气——助阳先益气 防止硝、黄泻下伤正
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使
配 伍 特 点
此方中,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
源自文库,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 攻下不伤正。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 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所 制约,不至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 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水肿
方 解
甘遂:善行经隧脉络之水湿 大戟:善泄腹膜肠胃之水 芫花:善消上部胸胁之水
方 解
大枣:
1、培土制水:补养脾胃,以制水邪。 2、益气护胃:防止逐水药伤及脾胃。 3、缓其峻毒:缓和逐水药的毒性。
运 用
1、辨证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
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2、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需要注意的 是,无大枣,则本方不可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