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泻下剂 (2)

合集下载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温脾汤
❖ 主证病机分析:阳虚寒积证。
脾阳不足 阴寒内盛 寒积中阻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手足不温,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迟。
28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方解:
大附芒干人当甘
黄子硝姜参归草
君臣
佐使
29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 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30
运用:
20
大黄附子汤--主证病机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21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子黄辛


22
❖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
❖ 本方配伍特点: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合。
❖ 本方剂型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
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
36

运用:
❖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
用或忌用。
37
❖ 随证加减: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 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
38
济川煎
《景岳全书》
39
济川煎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淡苔白,

脉沉迟。
便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40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中医中药方剂学12泻下剂

中医中药方剂学12泻下剂

2020/3/3
方剂学
4、逐水—攻逐水饮—蓄水重证
代表方:一级方:十枣汤
5、攻补兼施—攻邪扶正—正虚里实
代表方:二级方:黄龙汤
2020/3/3
方剂学
七、使用注意:
1、辨表里 2、别虚实 3、中病即止 4、禁慎范围 5、调护
2020/3/3
方剂学
大承气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大黄配芒硝 2、厚朴的用量

诸药以蜜为丸
润燥滑肠
2020/3/3
方剂学
二、组方特点:
1、在治法上体现润。
2、配伍上多用果仁多脂类药与攻下药同用。
3、润不滋腻,下不伤正。
三、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四、主治:
1、脾约便秘证(胃肠燥热,脾津液不足之证)
何谓脾约?
2020/3/3
方剂学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满而痛,心 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7、 体虚无实或孕妇禁用。 8、 反甘草。
软坚散结,泻热导滞 活血化瘀
清利湿热,消痈散结
臣药 佐药
诸药合用,攻而行之,荡涤湿热瘀血,促进肠痈 消散。
2020/3/3
方剂学
四、应用:
1、肠痈有湿热瘀滞和寒湿瘀滞之分,本方只用于 湿 热瘀滞之肠痈,以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苔 薄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2、重用大黄、冬瓜仁各30克。 3、注意老人、孕妇、体虚慎用。重型急性化脓性 或坏疽性阑尾炎,或合并腹膜炎禁用。
大黄—泻热通便—实—君 泻热通便强
芒硝—润燥软坚—燥—臣

厚朴—行气除满—满 佐*行气除痞满 下 枳实—下气消痞—痞
2、为何能峻下热结?
2020/3/3

《泻下剂》PPT课件

《泻下剂》PPT课件
• 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大黄牡丹汤
第二节 温 下
泻下剂
大黄附子汤 Ⅱ类
《金匮要略》
温下剂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附子汤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温脾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 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温脾汤
第三节 润 下
泻下剂
麻子仁丸 Ⅱ类
《伤寒论》
润下剂
病机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甘草
阳明腑实
气血不足
黄龙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又是治疗阳
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
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 黑,脉虚为辨证要点。
黄龙汤
阴肾 津阳 不虚 足衰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淡苔白, 脉沉迟。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济川煎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肉当牛枳泽升








炒 )



济川煎
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济川煎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温润通便,治疗肾虚便秘的常用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在这种情况,你用寒下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把 热顿然而解,大便一通,热就顿然而解,不是逐 渐的下降。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它虽然肚子里面有很多 的有形之积,看上去肚子并不高起,跟气胀,水 都不同,但是它有一点:肚子硬,所以这个问题, 有时候讲到“痞满燥实,腹大满痛”,如果是初 上临床,或对这个情况少见的时候,往往产生怀 疑:它肚子有东西,怎么肚子是这样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苔。
我们刚才非常强调颜色,强调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 现在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些病人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了, 输液以后,舌苔就改变了,从上面看是白滑,你透过白苔, 可以看到黄苔,还有一些透过白苔看不到黄苔,是寒凉药 用的太多了。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辨舌验齿,有句话叫 “前板枯燥”,就是门牙,因为嘴一张开,就看到前面的 牙齿,比里边的牙齿清楚,而且前面的牙齿是平的,好看。
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 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运用:
随证加减: 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败酱草; 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急下存阴”,因为到了 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不赶快急救的话, 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 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 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
功用: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泻下剂

泻下剂
君: 大黄12 ——泻下热结,荡涤胃肠邪热积滞
臣: 芒硝9 ——软坚泻热,助大黄泻下燥结
两者相须为用,其力倍增,为攻下之峻剂,
以峻下热结
佐: 厚朴24 ——下气除满 消痞除满,以助泻下 枳实12 ——行气消痞 热结,为破气之猛药
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泻下则胃气下 降,腑气通,则痞满消;行气则燥屎去,大便通而 积滞除,二者相辅相承。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 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 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伤正 。
【附方】
1.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君 ―泻下热结(同煮,泻下力缓) 枳实三枚(9g) 臣
―散结消痞
厚朴二两(6g) 佐 ―行气除满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神昏谵语不甚,大便秘结,脘腹 痞满,舌苔老黄,脉滑数。
泻 热 通 便
黄枳朴
轻下
缓下
调胃承气汤
硝黄草
大承气汤
攻下热结治 阳明腑实证
峻下热结,痞满燥实 俱重,先煮枳朴后下 大黄,芒硝烊化 轻下热结,痞满实而 不燥,三物同煮
缓下热结,燥实而不 痞满,先煮二物,芒 硝烊化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主治
肠痈初起
湿热瘀滞证
证 候
右下腹疼痛拒按 甚或局部肿痞 右足屈而不伸 伸则痛剧 小便自调 或时时发热 恶寒 自汗 苔薄黄腻 脉滑数
十枣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寒论》
【主治】
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 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 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 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2、水肿
方解
甘遂 大戟

第二章 泻下剂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泻下剂 参考答案

第二章泻下剂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寒下温下润下逐水2.里热积滞实3.厚朴枳实大黄芒硝4.泻热破瘀散结消肿5.肠痈初起湿热壅滞6.附子大黄7.甘遂佐8.泻下逐水悬饮及阳水实证9.附子大黄细辛10.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11.小承气杏仁芍药白蜜12.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13.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桔梗甘草14.桔梗15.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16.温脾汤17.阳虚寒积证18.大黄芒硝甘草二、选择题(-)A1型题1.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以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为君药;配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为臣药;更配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痞除满为佐药。

故功能峻下热结。

2.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的组成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3.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的阳明腑实证。

大黄荡涤实热,泻热通便,以泻其“实”为君,芒硝咸寒润降,软坚以润其“燥”为臣。

4.A。

答案分析:此为热结旁流证是因“旁流”是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旁流”可止5.B。

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物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只因两方中各药的用量不同而致各方的君、佐药发生改变,主治证亦不同。

6.C。

答案分析:此为阳明腑实轻证故当用小承气汤7.A。

答案分析:大黄牡丹汤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当为君药8.B。

答案分析:大黄牡丹汤的组成是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复元活血汤的组成是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9.D。

答案分析:此证为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当用阑尾清解汤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

10.A。

答案分析:温脾汤功能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方。

其辨证要点当为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11.C。

答案分析:温脾汤的组成是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泻下、和解、清热、祛暑剂

泻下、和解、清热、祛暑剂

第二章泻下剂:凡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1、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治法:峻下热结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实、燥、痞、满)第二节温下1、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附子大黄,干姜人参与甘草(温脾汤中参附草,大黄干姜攻下方)第三节润下1、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蜂蜜第四节逐水1、十枣汤主治:悬饮,实水(胸水,腹水)治法:攻逐水饮甘遂,大戟芫花,大枣第三章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疟疾的方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胞宫),3、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脾胃小柴胡汤治少阳,半夏人参甘草芳,更有黄芩大枣姜。

和解少阳,调和脾胃此方彰。

2、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枣姜。

少阳阳明合病证,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此方良。

(小承气汤去厚朴+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芍药)=大黄枳实+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芍药)3、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里热偏重兼湿痰浊)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蒿芩清胆淡竹茹,陈皮半夏与茯苓滑石青黛枳壳与甘草。

第二节调和肝脾1、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中柴胡当归与白芍,白术茯苓与甘草,烧生姜与薄荷。

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苓术加姜薄。

本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第三节调和脾胃1、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散结半夏泻心黄连与黄芩,甘草干姜枣人参。

寒热错杂之痞证,平调寒热,消痞散结此方良。

第四章清热剂: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 [重点,难点] • 1,病机: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 又是治疗阳明腑实证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 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
神倦少气,
• 舌苔焦黄,脉虚。
• 3,加减法: • 老年,去芒硝,增参,归量。 • 4,黄龙汤是泻下剂,为何用桔梗? • 5,比较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
•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 沉弦,迟。
• 3,配伍特点: • 攻下与温里并用,攻补兼施。 • 4,加减: • 腹胀痛加——厚朴,木香。 • 腹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 5,温下的常用方剂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病症 病情 特点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温散寒凝,攻下冷积,治寒积阻滞肠中 便秘腹痛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胃热肠燥,脾津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
证的常用方。
• 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 •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 3,脾约: • 4,加减法: •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 痔疮出血,加——地榆,槐花 • 燥热伤津,加——生地,玄参,石斛。 • 5,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方名 同
麻子仁丸
五仁丸
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肠道失润之便秘证
功效 异
病理
特点
泄热行气 气滞热结 功偏泄热结
润燥滑肠 津枯燥结 功专润肠燥
济川煎(2)
• [组成]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 升麻,枳壳
•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 [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 [方解]
• 君: 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泻下剂2

泻下剂2
第二章 泻下剂
概述
一、定义: 1、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2、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 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
3、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二、立法依据: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 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三、分类
1、寒下——热结——大承气汤等 2、温下——寒结——温脾汤等 3、润下——燥结——麻子仁丸等 4、逐水——水结——十枣汤 5、攻补兼施——正虚邪实——黄龙汤
四、使用注意:
1.泻下剂不可多服、久服,否则易耗伤胃气。 2.年老体弱、经期、孕妇、产后、病后慎用泻
下剂。 3.里实内结易阻碍气机,故泻下剂常配理气、
行气药。 4.表证未解,里实以成,应先解表,后攻里,
或表里同治。 5.忌食油腻。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 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 类及使用注意。温脾汤、济川煎、黄龙汤。 2、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 附子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苦寒通降,泻热便 荡涤胃肠湿热积滞
臣——芒硝
咸寒润降,泻热通便 软坚润燥以除燥坚
泻其“实” 润其“燥”

厚朴(重用):下气除满——除其“满” 枳实:行气消痞——消其“痞”
大承气汤
【配伍特点】
咸寒共投,通因通用 。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 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 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 要点。
附方 1、小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大者 • 功用: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
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 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 按语:本患者为搬运工人,饥饱失常,餐风 饮冷在所难免,胃肠功能差,且病情已久, 舌苔、脉象均辨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便 秘证,处以温里攻下之温脾汤,正与证相符, 故使病证得以痊愈。
精选课件
51
精选课件
38
第二节
温下
精选课件
39
适应证
里寒积滞实证: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脉沉实等。 组方结构
1.泻下药:如大黄、巴豆等; 2.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等; 3.兼气虚者,配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
精选课件
40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精选课件
41
重点:温脾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
精选课件
二、分类与适应证: 1. 寒下 —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 里热积
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 — 温下寒积; — 里寒积滞证;
( 温脾汤)
3. 润下 — 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
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 水饮壅积
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5. 攻补兼施 — 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
使:甘草 — 和中调药。
精选课件
47
•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 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 伤正之特点。
精选课件
48
温脾汤
运用
•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脉沉弦。 • 2.临证加减:
·腹痛甚者(寒凝气滞)+ 厚朴、木香; ·呕吐者 + 半夏、砂仁。 • 3. 现代运用: ·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中阳 虚寒,冷积内结者。
轻证。
精选课件
燥、实为主 单纯性肠梗阻, 而无痞满之 痞满燥实俱重、 阳明轻缓证。气胀明显者。

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

肉当牛枳泽升








炒 )
君臣

医学课件
40
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医学课件
41
运用: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迟。 使用注意:
邪热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医学课件
42
医学课件
19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附子汤
《金匮要略》
医学课件
20
大黄附子汤--主证病机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医学课件
21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子黄辛


医学课件
22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
麻杏白大枳厚白

仁仁芍黄实

君臣
佐 朴 佐使
医学课件
34
本方配伍特点: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合。
本方剂型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
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
医学课件
35
运用: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
医学课件
12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实:下气消痞 (痞) 厚朴:行气宽中除满 (满) ——佐使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 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 ,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代 表方为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泄 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 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运 用
1、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 2、随证加减:气虚,加人参适量; 津亏,加玄参、生地。 3、使用注意:(1)体虚慎用。 (2)中病即止。 4、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 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 等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用法 3、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
组 成 同 异 同 功 用 异 同 主 治 异 重 证 峻下热结 (泻下作用强) 厚朴、芒硝、
小承气汤
大黄 厚朴、枳实 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
枳实
芒硝、甘草
缓下热结
(泻下作用缓) (润燥作用强) 阳明腑实证
(痞、满、燥、 实)
水肿
方 解
甘遂:善行经隧脉络之水湿 大戟:善泄腹膜肠胃之水 芫花:善消上部胸胁之水
方 解
大枣:
1、培土制水:补养脾胃,以制水邪。 2、益气护胃:防止逐水药伤及脾胃。 3、缓其峻毒:缓和逐水药的毒性。
运 用
1、辨证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
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2、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需要注意的 是,无大枣,则本方不可应用。
各 下篇 论
第二章 泻 下 剂
概 说
一、概 念:凡以泻下药为主 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 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 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泻下剂。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适应范围:里实证。 分 类: 寒下——里热实证(热结)——大承气汤 温下——里寒实证(寒结)——温脾汤 润下——津亏燥结(燥结)——麻子仁丸 逐水——积水、水肿(水结)——十枣汤 攻补兼施——邪实正虚——黄龙汤
《伤寒论》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组 成
甘遂、大戟、芫花
用 法
散剂:(三味等份,捣为散。) 量:0.5-1克,亦有0.5-5克,但都应从小
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非每日都服,起 效即可。(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 钱。) 1次/日。清晨空腹服用。(温服之,平 旦服。) 大枣10枚煎汤送服。(先煮大枣肥者十 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伤寒 邪传 阳明 之腑
由寒 化热 与肠 中燥 屎相 结
腑气不通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旺于申酉之时,邪正交争
日晡潮热 神昏谵语 里热炽盛,迫津外泄 手足濈然汗出 内有里热实邪 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 脉沉实 阳气受遏 四肢厥逆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痉病 热甚扰神 神昏谵语甚则发狂
功 用
攻逐水饮
主 治
1、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 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 弦。 2、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 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饮停胸胁、肺气不利——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悬饮 上干清阳——头痛目眩 饮停心下——心下痞硬 饮邪犯胃,胃气上逆——干呕 饮停脘腹,气机不利——腹胀 饮溢肌肤——水肿(一身悉肿,下半身尤甚) 苔白滑,脉沉弦
主 治
阳虚寒积证
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 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 而迟。
病机: 脾阳不足,寒积中阻。
寒积阻于肠道——腹痛便秘,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脾阳不足——手足不温,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迟。
方 解
附子:温补脾阳,以解寒凝 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 ——君
大黄虽然苦寒,但与大辛大热的附子 同用,则寒性可去,而泻下的作用仍 然存在,此处用大黄,就是取大黄的 泻下作用,使寒积从大便而出,即为 “制性取用”。
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攻,心神被扰
病 因 病 机
大承气汤的主治证概括为: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 清水,脉实有力。
方 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 (实) ——君
芒硝:泻热通便,咸寒软坚以润燥 (燥) ——臣
运 用
3、使用注意: (1)本方为攻逐水饮的峻剂,非水饮壅盛 不能妄用。服时宜清晨空腹,剂量从0.5 克开始逐渐加大。 (2)体虚者及孕妇慎用。 (3)甘遂等不能与大枣同煎,否则可增加 腹痛吐泻的副作用。
重 点
1、组成、功效、主治及 配伍特点。 2、大枣的配伍意义。
功 用
峻下热结
主 治
1、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 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 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 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 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 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 解
芒硝:软坚通便,助大黄泻下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散寒 ——臣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佐
助附、干温补阳气——助阳先益气 防止硝、黄泻下伤正
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使
配 伍 特 点
此方中,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
,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 攻下不伤正。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 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所 制约,不至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 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轻缓证
(燥、实)
(痞、满、实)


先下枳、朴,后 下大黄,芒硝溶 三味同煎
先煎黄、草,
后溶芒硝
第二节 温下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 成
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组 成
大黄Βιβλιοθήκη 芒硝 当 归用 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 用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运 用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 白,脉弦。 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 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 阻者。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附子与大黄的配伍意义 及制性取用的概念。
第四节
逐水
十枣汤
第一节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组 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用 法
先下枳实、厚朴,后下大 黄,溶服芒硝 (枳实、厚朴煎煮快好时, 下入大黄,几分钟后取汁, 以药汁冲服芒硝)。
三、注意事项:
1、应用原则: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2、有兼挟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积滞→气滞→血瘀 3、泻下剂中除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 他的均属于峻烈之品,易耗伤人体的正 气,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 之人、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 —如需应用,应考虑攻补兼施。
4、泻下剂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 过剂,同时服药后应调节饮食,忌油腻 和不消化得食物。 5、苦寒泻下剂(寒下)大多损耗胃阴, 又可伤正气而产生不良反应,如腹胀、 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为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使用本类方剂 治疗疾病时,一般大便维持在3-4次/日, 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攻下药,并酌情 加入健脾和胃之品,以防攻伐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