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案例分析》
浅析方剂学不同形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
浅析方剂学不同形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陈建杉 贾 波 张丰华 胡 鹏 叶品良 江 泳(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关 键 词:方剂学;案例教学法;影响 《方剂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主干课程,以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应用为教学重点,是中医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在整个中医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为了提高《方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方剂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方剂课程的教学改革。
而案例式教学法作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直倍受重视。
所谓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力思考能力和辨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该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载体,以探究过程为根本,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因此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推行案例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果。
经过几年的案例式教学体会,我们总结发现,案例是方剂学案例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展示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
综观目前方剂学案例式教学所采用的大部分案例展示方法,明显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有的在讲授过程中,配合相应方剂,口述案例。
而这种方式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均被教师按照主诉、现病史等归纳得井然有序,学生从患者身上获取疾病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
其二,有的以幻灯片播放文字档案介绍的案例为主,不仅症状罗列周全,且患者需要进行的各项辅助检查及结果,案例中也已列出详细清单,学生补充询问、围绕病情全面了解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这些方式对培养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都非常不利。
因此,2006年以来,我们对原有的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案例模式”,除了传统的口述案例、文字档案(幻灯片或WORD文档)播放案例外,还制作了“临床病例录象”,使案例式教学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过渡。
方剂学ppt课件-案例分析(复习)
34
案例十三
. 黄某某,男, 28岁。
. 主诉:阳痿4年。
. 病史:婚后不久,夫妻吵架,互不言语3个 月,经邻居调解,方才说话。但相互感 情 冰冷,同房时,欲而难举,举而不坚,伴 阴囊坠胀,胸胁满闷,烦躁易怒 ,食少, 咽干口苦。查: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数。
• 病史:一天前有腹痛,后逐渐下移至右下腹 部位,伴呕吐数次。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收 住院治疗,当日即行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病 情未见减轻,反见持续性腹胀痛, B超显示右 下腹化脓性感染。经抗炎及对症治疗效果不 明显。诊见右下腹胀痛、拒按,伴低热,大 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19
• 诊断: 肠痈。
方药: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2克、白芍12克、 桂枝12克、干姜9克、半夏9克、细辛 3克、五 味子12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3 剂。
4
按语:宿喘之体,冒寒引发,其脉不缓不 紧,且身无汗,为寒邪袭表,卫阳不虚, 加之痰声漉漉,量多色白,乃属外寒内饮 为患。投用小青龙汤加味,以外解 表寒, 里化肺饮,表里同治。方中麻黄、桂枝解 表发汗;五味子、白芍意在 制约麻、桂, 不致过耗肺气而敛肺止咳;干姜、半夏配 麻、桂温化寒饮,降 气平喘。加杏仁、桔 梗,宣降开肺,喘咳当平。
. 按语:夫妻吵架,肝气郁结,血行不畅, 宗筋失养而阳痿。肝之经脉络阴器,布胸 胁,气滞肝经则阴囊坠胀。肝郁情志失于 调畅,则烦躁易怒。气郁引动肝胆相火, 故见咽干,口苦之症。脉弦细数,乃肝郁 血虚,相火内动之象。 在治疗上,舒肝健 脾强筋,同时,通过调畅肝气,使气行血 行。宗筋得养,诸证自愈。
案例版方剂学2
水 丸
酒剂
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后服用, 或隔水加温炖服。又称药酒。可以 内服,或外用。
现代剂型
针 剂 滴 丸 剂 口 服 液 片 剂
返回目录
第三节 方剂的用法
一、 汤剂制备
* 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 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补益 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 久煎。
二、分类与适应证: 1、和解少阳 —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口苦,脉弦; —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2、调和肝脾 — 适用于肝脾不和之证。 —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 — 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3、调和肠胃(调和寒热)— 适用于肠胃 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 —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脉弦滑。 — 半夏泻心汤。
水煎。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
芒硝溶服。
【主治】阳明腑实证。 热与燥屎互结成实 — 大便秘结; 内传 热结津伤 — 口燥咽干,苔燥; * 伤寒邪气 胃肠 热结肠胃 气机壅滞 — 脘腹痞满,胀痛拒按; 化热 燥热浊毒上冲 — 或发热、谵语; 燥热内结(邪盛)— 舌红苔黄厚而 燥,脉沉实 * 证候特征:燥、实、痞、满俱在(阳明腑实证)。
返回目录
麻黄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 (3g) 水煎服。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
卫气被遏
风寒
营阴郁滞
风寒
肺失宣降
症 状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身痛 咳喘 苔薄白 脉浮紧
第一节
方剂治法与分类
方剂学课程案例-清热剂
热在营分
火热壅盛化毒
热
热在血分
内伤— 五志过极
证
化火 — 里热偏胜
脏腑偏胜
虚热— 阴虚发热、 阴虚火旺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九分。
四、分类及适用范围
1、清气分热:适用于热在气分之证。表证已罢,里热渐盛之证。 代表方剂有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 2、清营凉血: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代表方剂有清 营汤,犀角地黄汤。
君 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泻 除 臣 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助清肝胆经实火
肝 下 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
胆焦
助泻下焦湿热
经 湿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肝火
实热
及利水以防苦燥伤阴
火
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和脾胃以防苦寒伤中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五十九 分。
左金丸《丹溪心法》
肝 胁肋疼痛—火郁肝经,经气不利
火 嘈杂吞酸呕吐—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犯 口苦—肝病及胆,胆气上犯 胃 舌红苔黄脉舷数—肝经郁火之体征 证
清 降 君 黄连—善清心火(火为木之子)“实则泻其子”
泻逆
且能清胃热,胃热得清,其气自降
肝 止 佐 吴茱萸—少量,以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
火呕
3、清热解毒: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 膈热盛;或风热疫毒发于头面等证。代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普济消毒饮。 4、气血两清:适用于疫毒火热充斥内外,气血两燔之证。代 表方剂有清瘟败毒饮。 5、清脏腑热:适用于邪热偏胜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 代表方剂有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 6、清虚热:适用于热病后期,邪留未尽,阴液已伤;或肝肾 阴虚,阴虚火扰之证。代表方剂有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 归六黄汤。
《方剂学》课程思政经典案例举隅
《方剂学》课程思政经典案例举隅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特点)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基础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与桥梁,结合学校“做精中医”的定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组方原理与配伍特点;具有分析运用方剂、临证组方的辨证思维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以及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拥有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后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对外交流及文化传播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思政”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方剂学课程中,不是专业课“思政化”,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是对思政课内容的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
1.通过对组方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如讲授普济消毒饮。
首先说明原方是治大头瘟的。
大头瘟是传染病,专攻头面。
金代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这个时候李东垣22岁。
在保定一带,发生过大头瘟,这个病发展的特别快,今天发热畏寒,明天即头面肿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亲戚不能相访,染者多不救,死亡率非常高。
当时有一个副县长,其侄子得此病,治了五六天,有的医生给开承气汤,结果病人越来越重,病情危重。
当时听说李东垣医术高明,特意请其诊病。
经过仔细辨证,问清治疗过程,认识到此病应属风热毒邪客于心肺,上攻头面,前医用承气汤下之,是“诛伐无过”。
所以,一改前医之旧辙,另辟新方,结果病人霍然而愈。
周围村屯之人听闻此事,凡病大头瘟的都用这个方,结果“全活甚众”。
【课程思政案例】《方剂学》课程
一、课程组基本情况方剂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中医学院中教学成果比较突出的学科之一。
方剂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并开展大量教学研究工作。
曾先后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统编及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方剂学》教材、教学参考书。
多位教师在多个年度获得优秀主讲教师荣誉,在中医教育行业、大学及学院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获奖;《方剂学》课程连续多年蝉联校级优秀主讲课程;方剂教研室与中医诊断教研室共同承担的教改课程《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也多次获得优秀主讲课程称号。
方剂学科注重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尤其重视方剂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
二、工作概况1. 高度重视,订立实施规划作为首批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教研室对此非常重视。
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一方面,学习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对专业课中思政元素融入重要性的认识,将教书育人的理念以思政教育形式贯彻在日常方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将建设任务分项落实到人,布置工作任务,讨论实施方案。
确定一下阶段工作任务:第一阶段:方剂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类型梳理;第二阶段:分章节思政元素提炼;第三阶段: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第四阶段:方剂学思政元素融入微视频录制。
2. 认真梳理,挖掘思政元素每一门课程因教学内容不同,其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入也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方剂学作为融合中医思维、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等为一体的学科,需要针对学科特点挖掘与方剂教学内容丝丝入扣、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元素。
(1)从思政课程中寻找素材2020年4月教育部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180年的斗争史,党领导人民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年的治国理政史,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进史。
中医的历史5000余年,是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中异常瑰丽的一笔,而方剂作为中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方剂及其相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势必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光彩。
中药方剂医案分析报告
中药方剂医案分析报告
根据所提供的中药方剂医案,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推理:
该医案使用的中药方剂为X方剂,主要由A、B、C药物组成。
据医案描述,该方剂用于治疗Y病症状,包括症状甲、症状
乙和症状丙。
初步分析显示,该方剂中的A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根
据病情描述,患者可能存在热毒炽盛等病情,因此选择A药
物作为主要药物之一。
B药物被选入该方剂可能是为了增加方
剂的调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益气活血功效,以促进病情恢复。
C药物则可能被加入方剂中以起到某种辅助作用,具体功效在
医案中并未详细描述。
综合医案中的症状描述和采用的药物组合,可以初步推断该方剂的治疗原理为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症状甲和症状乙可能是病情主要表现,而症状丙则可能是方剂的辅助作用或针对患者特定症状的调整。
具体的治疗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和判断。
总结起来,该中药方剂医案分析报告指出使用的中药方剂及其药物组合,分析了其可能的治疗原理,以及针对患者所描述的症状的医治策略。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以验证方剂的疗效和适用性。
方剂学-病例分析题
(一)解表剂:病案题要求:分析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方药配伍关系。
病案:患者男性,5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昨日受凉,夜间即咳喘加重,痰多而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诊舌苔白滑,脉浮。
1、病例分析:本案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属素有水饮之人,又因外感受凉,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寒饮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
恶寒发热,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引起,属风寒表实证无疑。
小青龙汤在临床多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外寒内饮证,也符合此病例。
2、病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3、治法:法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主之。
4、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9g 半夏9g5、配伍关系:(君)以麻黄、桂枝,开宣肺气,化气行水,以发汗解表,散寒邪。
(臣)以干姜、细辛,干姜辛热温脾以退化水饮,细辛辛温以温肺化饮。
(佐)以半夏、白芍、五味子。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白芍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这二药与辛散之品配伍。
散中有收,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
(二)泻下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病案:患者男性,36岁,2004年10月5日就诊,自诉于昨日清晨突然出现左胁下疼痛,曾服用解痉药物治疗疼痛减轻。
今日就诊仍诉左胁下疼痛,体温37.8°,按之疼痛加重,大便二日未行,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1、病例分析:患者左胁下疼痛,体温37.8°可见发热,又有手足不温,腹痛便秘,舌苔白腻,脉弦紧的症状,判断为里寒积滞内积,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里实之症。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同,所以腹痛便秘,胁下疼痛;积滞内积,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则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浮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方剂学之保和丸(图文)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
莱连 陈 茯 半 神 山
菔翘 皮 苓 夏 曲 楂
子
各
各 三
二
六
两
两
一
两
两
【用法】 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主治】
食积证
饮食不节
病因 暴饮暴食
脘腹痞满胀痛 嗳腐吞酸厌食
【证治分析】 食积证发病机理
气机不畅 胃不降浊
食积 内停配伍特点】 主以消食化积,辅以行气、清热、祛湿、化痰。
【运用】
治疗食积轻证的常用方。 以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 属食积内停者。
【使用注意】 本方因属攻伐之剂,不可久服。
【案例】
彭某,男,3岁半,于1980年3月6日就诊。腹泻水样物 一天半,一日5-6次,大便酸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精 神倦怠,面色无华,小便短少,双睛青色,指纹淡滞,舌苔 微黄而厚腻,脉滑。笔者分析该病证属伤食泄泻,以保和丸 加味治疗,服药一剂,水泻次数明显减少,呕吐停止,精神 好转,两服药痊愈。
脘腹痞满胀痛 嗳腐吞酸 恶食呕逆
或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 脉滑
病机 食积内停,气机受阻,脾胃失和 治法 消食和胃
【方解】
山 楂 — 消各种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君
神 曲 — 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
臣
莱菔子 —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方解】
陈皮、半夏 —行气化滞,和胃止呕,燥湿
佐
茯苓 — 健脾渗湿 连翘 — 清热散结
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 中药领域
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中药领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是为了激励和推动教学工作者在教学领域中做出更优秀的贡献而设立的。
在中药领域,研究生作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
建立一份关于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在中药领域中收集和整理各种优秀的教学案例,将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药领域,教学案例的制作和应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案例教学法等基础要素,更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于这些要求,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中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二)案例具有实践性中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中的案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和诊疗案例,让学生不仅了解中药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中药的实际运用技能。
(三)注重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
在中药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中的案例应该结合案例教学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案例。
(四)案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中药教学中,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地设置难易程度,避免学生过度繁琐的内容,又不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案例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案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二篇示例: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是为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的案例,其中药领域作为传统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中的中药领域案例,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中药知识和提高中药实践的能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含剂量),并分析方义1)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病证解析:┏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咳喘痰多而稀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停心下,阻滞气机——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干呕┗水溢肌肤——浮肿身重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方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
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
“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
本方用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
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1、痰饮的区别:“质稠者为痰,质稀者为饮。
”2、白芍配麻桂,酸敛合营,防止麻桂发散太过,保护营阴。
3、五味子配干姜、细辛,酸敛护肺肺为娇脏,因凡有水饮者,其正常之津液必定减少,故用白芍敛营。
4、本方可用于素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复感风寒之邪。
)配伍意义:麻黄、桂枝——发汗散寒,平喘,化饮君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臣五味子、白芍——酸收敛气,和营养血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1)散中有收。
以麻黄、桂枝辛散在表之邪,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
方剂学—安神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五味子 ─ 补益心肾,宁心安神
远志─ 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玄参 ─ 滋阴降火 丹参 ─ 清心活血而除烦
使:桔梗 ─ 载药上行,使药力上达入心胸
朱砂 ─ 镇心安神
Company Name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配伍特点
滋阴补血治其本 安神镇心治其标 标本同治,治本为主 心脾肾兼顾,补心为主
Company Name
虚烦不眠,心悸怔
忡
健忘多梦等。
“惊者平之” “重可镇怯”--------《素问·至真要大C论omp》any Name
第九章 安神剂 使用注意
⑴ 重镇安神与滋养安神往往配合运用,以顾虚实。 ⑵ 神志不安证病机较为复杂,当辩证论治。 ⑶ 重镇安神剂多由金石、贝壳类药物组方,易伤胃气,不
宜久服。 ⑷ 脾胃虚弱者,宜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⑸ 某些安神药,如朱砂等有一定的毒性,久服能引起慢性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现代应用
神经衰弱 冠心病 甲亢、 精神分裂症、 更年期综合-属阴亏血虚者
Company Name
第九章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内外伤辨惑沦》
Company Name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组成
朱砂五钱
黄连六钱
炙甘草五钱五分 生地一钱五分
Company Name
安神剂
Company Name
8 安神剂
概念 组成:以安神药为主 作用:安神定志 治证:神志不安病证。
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烦躁惊狂等。
Company Name
8 安神剂
分类
1、重镇安神----心肝阳亢,热扰心神 实证
梦
心烦神乱,失眠多
惊悸怔忡,癫痫等。
虚证
感冒方剂医案分析报告
感冒方剂医案分析报告近期,医院门诊中出现了一例感冒患者,经过中医师的综合分析和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本报告旨在对这一感冒方剂医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年龄35岁,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等。
中医师初步判断为风寒感冒,建立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采用了以下中药方剂:麻黄汤加减。
该方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宣肺、发散风寒、解表除湿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对方剂进行了一定的加减。
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
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逐渐减轻,喉咙痛也得到明显缓解。
此外,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通过对该感冒方剂医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该方剂的组成合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明显。
麻黄的辛温开窍作用可以发散风寒、宣肺解表;桂枝具有温阳解表、发汗散寒的作用;杏仁可以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炙甘草具有和中调和、解毒的作用。
这些药物的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感冒的效果。
其次,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了个体化的加减调整。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在该医案中,中医师可能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和症状的变化,对方剂进行了一定的加减。
这种个性化的调整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该感冒方剂的治疗效果良好。
通过5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
这充分证明了该方剂的疗效。
综上所述,该感冒方剂医案的分析结果显示,该方剂具有合理的组成、个体化的加减调整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感冒提供了思路。
方剂经典病案分析总结
方剂经典病案分析总结引言方剂是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许多经典方剂。
这些经典方剂历经千年,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对一些方剂的经典病案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方剂一:桂枝汤病案一:表证不解、气分不利病历描述患者,男性,40岁,主诉发热咳嗽两天,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左右,咳嗽有痰,胸闷,舌苔白腻。
分析患者体温升高,咳嗽有痰,舌苔白腻等症状表明属于表证。
但是病情持续不退,咳嗽胸闷等症状表明气分不利,可考虑使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经典方剂,具有宣通表里、和解营卫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酌情增减药物。
方剂组成:•桂枝: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煎服,每日3次。
结果经过3天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显减轻,胸闷感也减轻,舌苔变薄白。
总结桂枝汤主要用于表证不解、气分不利的病情,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分析该病案,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汤具有宣发表里、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类似的病情。
方剂二:四逆汤病案二:寒痰壅塞、四肢厥冷病历描述患者,女性,50岁,主诉咳嗽低热一个星期,咳嗰稀白,呼吸困难,四肢厥冷,舌苔白滑,脉细。
分析患者咳嗽稀白,舌苔白滑,脉细等症状表明属于寒痰壅塞。
此外,四肢厥冷的症状提示阳气不足,可考虑使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四逆汤是由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组成的经典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酌情增减药物。
方剂组成:•人参:10g•干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煎服,每日3次。
结果经过3天治疗,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四肢温暖了许多,舌苔变薄。
总结四逆汤主要用于寒痰壅塞、四肢厥冷等病情,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通过分析该病案,我们可以看出四逆汤具有温通阳气、祛除痰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类似的病情。
结论方剂是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总结,经典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方剂学之川芎茶调散(图文)
值夏天,出汗较多,且在两天前急于赶乘地铁,于大量出汗
坐地铁吹空调后,出现头痛,来诊时,自觉头痛剧烈,眉弓、
巅顶及颈项部疼痛明显,睡卧不宁,鼻塞,恶风。查脉弦紧
略浮,舌淡薄白。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甘 草
爁 , 各 二 两
阻遏清阳 羁留日久 风邪入络
头痛 头痛日久 头风 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
卫阳被遏
病机 外感风邪,风邪循经上犯,上扰清空 治法 疏风止痛
【方解】
川芎 — 祛风活血止痛
羌活 — 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 — 善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 — 善治少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
君
臣
【方解】 荆芥、薄荷 —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 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 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
羌 活
白 芷
防 风
去 芦 , 一 两 半
细 辛
去 芦 , 一 两
荆 芥
去 梗 , 各 四 两
川 芎
薄 荷 叶
不 见 火 , 八 两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头 痛
病因 风
邪
外 感
目眩
鼻 塞
பைடு நூலகம்
恶风发热
【证治分析】 外感风邪头痛发病机理
外感
风邪
入 表
循经上犯
头目
防风 — 辛散上部风邪
清茶 — 既上清头目,又制约风药过于温燥升散 甘草 — 益气和中调药
佐
使
【功
用】
疏风止痛。
【配伍特点】
方剂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分析方剂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方剂的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原则。
二、实验内容1. 方剂选择本实验选择的中药方剂为“银翘散”。
2. 方剂组成银翘散由连翘、银花、薄荷、桔梗、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组成。
3. 方剂功效银翘散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4. 药物分析-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薄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
- 桔梗: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 甘草:调和诸药,缓解药性。
- 荆芥:疏散风热,解表透疹。
- 淡豆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 牛蒡子: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
5. 方剂制备将上述药物按比例称取,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至规定体积,制成煎剂。
6. 临床应用银翘散适用于风热感冒,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加减药物。
1. 称取药物按照处方比例称取连翘、银花、薄荷、桔梗、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2. 煎煮将药物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需不断搅拌,防止糊底。
3. 去渣取汁煎煮完成后,用细筛过滤,去渣取汁。
4. 浓缩将药汁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浓缩至规定体积。
5. 装瓶将浓缩后的药液倒入无菌瓶中,密封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方剂制备按照实验步骤制备的银翘散煎剂,外观呈淡黄色,气味清香。
2. 药效分析本实验制备的银翘散煎剂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符合处方要求。
3. 临床应用银翘散在临床应用中,对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银翘散的组成、功效、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
银翘散在治疗风热感冒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药物称取的准确性,避免误差。
2. 煎煮过程中,需不断搅拌,防止糊底。
3. 药液浓缩过程中,注意火候,避免药液过快蒸发。
4. 药液装瓶后,密封保存,防止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案例分析前言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方剂学习的特殊要求是,理论知识必须与现代临床上的实际运用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但是,要求初学者一开始就每一首方剂都去“躬行”是不可能的,这时对已有方剂案例之观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它可以加深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节约大量重新摸索用方规律的时间。
本书为什么以现代临床的案例为主呢?大家都知道“寒凉派”刘河间。
他强调其所在时代以温热病居多,与仲景时代已经有所不同。
用药时不该盲目套用仲景方,而应该多考虑用寒凉性质的药物。
可见不同历史时期的好发疾病谱可能有所差别。
而且中药材名称、品种、质地及用药习惯等在不同时代也有可能存在差异,如威灵仙品种的变迁就很大,仲景的“人参”与现代药房所售人参也不相同。
如果我们以古代病案为主,同学们可能不但对当代的多发病印象不深。
对现代已不常用的陌生药物也会感到迷惑,不知它在方中的重要程度。
甚至于同名异药而没有发现,影响了你对别人经验的正确汲取。
而以现代临床的案例为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案例中的常用药也就是自己将来医院中药房的常有药;案例中怎么用起的效,以后自己这么用也必然有效,方便大家直接学以致用。
当然,典型的、很有启发的古代病案我们也会略选一些。
应当注意的是,要学好方剂是多方面的。
若没有较扎实的中基、中诊、中药的功底,希望单凭方剂课的学习是不能真正学好方剂学的,病案的自学也会相当吃力。
譬如开方之前的辨证,甚至最开始的问诊训练,直接就决定了开方的大方向正确与否。
大方向上差之毫厘,用药时就会谬以千里。
单就方剂而言,多数时候也需要灵活地调整药物,因为患者不是按照书本来生病。
所以如果觉得自己之前课程学得不是太好,应该踏踏实实地补补前面的知识,并无捷径可走。
本书适合于中医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刚入临床的医生以及中医爱好者,也可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内容主要按方剂学教材的顺序编排,以便查阅。
在此需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恩师,全国方剂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樊巧玲教授在百忙中担任本书的主审,使本书的质量得到保证。
当然,囿于编者学识,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仁批评指正,也请广大同学提出宝贵建议,在此先表谢意。
编者目录第一章解表剂11麻黄汤32桂枝汤53九味羌活汤74小青龙汤95止嗽散116桑菊饮137银翘散158麻杏石甘汤189柴葛解肌汤2010升麻葛根汤2211败毒散2312再造散2513加减葳蕤汤27第二章泻下剂291大承气汤302大陷胸汤323大黄附子汤344温脾汤365三物备急丸386麻子仁丸407济川煎418十枣汤429舟车丸4410黄龙汤4511增液承气汤47第三章和解剂491小柴胡汤512蒿芩清胆汤523四逆散544逍遥散565当归芍药散576痛泻要方597半夏泻心汤60第四章清热剂631栀子豉汤652白虎汤663竹叶石膏汤674清营汤705犀角地黄汤716黄连解毒汤737凉膈散758普济消毒饮769清瘟败毒饮7810导赤散7911龙胆泻肝汤8112左金丸8213泻白散8314清胃散8415泻黄散8616玉女煎8717芍药汤8818白头翁汤9019青蒿鳖甲汤9220清骨散9321当归六黄汤94第五章祛暑剂971香薷散982新加香薷饮993六一散1004桂苓甘露饮1015清暑益气汤103 第六章温里剂1051理中汤1062吴茱萸汤1083小建中汤1104大建中汤1115四逆汤1126参附汤1147当归四逆汤1168黄芪桂枝五物汤117第七章表里双解剂1191葛根芩连汤1202五积散1213大柴胡汤1224防风通圣散123第八章补益剂1251四君子汤1272参苓白术散1283补中益气汤1294玉屏风散1315生脉散1326人参蛤蚧散1337四物汤1358当归补血汤1369归脾汤13810八珍汤13911炙甘草汤14012泰山磐石散14213六味地黄丸14314左归丸14515大补阴丸14616一贯煎14817石斛夜光丸14918补肺阿胶汤15119肾气丸15220右归丸15421地黄饮子15522龟鹿二仙胶15723七宝美髯丹158第九章固涩剂1611牡蛎散1642九仙散1653真人养脏汤1654四神丸1665桃花汤1676金锁固精丸1707桑螵蛸散1718缩泉丸1729固冲汤17310固经丸17411完带汤17512易黄汤176 第十章安神剂1791朱砂安神丸1802磁朱丸1813天王补心丹1824酸枣仁汤1845甘麦大枣汤1856交泰丸1867黄连阿胶汤187第十一章开窍剂1891安宫牛黄丸1902紫雪1913至宝丹1924苏合香丸1945紫金锭195第十二章理气剂1971越鞠丸1992柴胡疏肝散2003金铃子散2014瓜蒌薤白白酒汤2025枳实消痞丸2036半夏厚朴汤2047厚朴温中汤2058天台乌药散2069橘核丸20810暖肝煎20911苏子降气汤20912定喘汤21013旋覆代赭汤21114橘皮竹茹汤21215丁香杮蒂汤213第十三章理血剂2151桃核承气汤2162血府逐瘀汤2173补阳还五汤2194复元活血汤2205温经汤2226生化汤2237失笑散2248丹参饮2259大黄蟅虫丸22710抵当汤22811十灰散22912咳血方23113小蓟饮子23214槐花散23315黄土汤235第十四章治风剂2371川芎茶调散2382大秦艽汤2393消风散2404牵正散2425小活络丹2436羚角钩藤汤2447镇肝熄风汤2468大定风珠247第十五章治燥剂2491杏苏散2502桑杏汤2513清燥救肺汤2524养阴清肺汤2545麦门冬汤2556百合固金汤2577玉液汤2598琼玉膏260第十六章祛湿剂2631平胃散2642藿香正气散2653三仁汤2674茵陈蒿汤2685甘露消毒丹2696连朴饮2717二妙散2728八正散2739当归拈痛汤27510五苓散27711猪苓汤27812防己黄芪汤28013苓桂术甘汤28114真武汤28215实脾散28416萆薢分清饮28617羌活胜湿汤28718独活寄生汤289第十七章祛痰剂2911二陈汤2932温胆汤2943清气化痰丸2954小陷胸汤2965滚痰丸2976贝母瓜蒌散2997消瘰丸3008苓甘五味姜辛汤3019三子养亲汤30210半夏白术天麻汤30311定痫丸305第十八章消导化积剂3071保和丸3082枳实导滞丸3103木香槟榔丸3114健脾丸3125桂枝茯苓丸3136鳖甲煎丸3147海藻玉壶汤316第十九章驱虫剂3191乌梅丸3202肥儿丸321第二十章涌吐剂323瓜蒂散323第二十一章治疡剂3251仙方活命饮3262五味消毒饮3273四妙勇安丸3294牛蒡解肌汤3305阳和汤3316小金丹3337苇茎汤3348大黄牡丹汤3369薏苡附子败酱散33710透脓散33911托里消毒散34012内补黄芪汤341解表剂方剂学案例分析第一章解表剂感冒占表证绝大部分,本章方剂主要治感冒(燥邪外感在治燥剂中讲述),或以感冒为主、兼有它邪的疾病,如外寒内饮,用小青龙汤、风寒兼外湿的九味羌活汤等(外湿兼风寒的羌活胜湿汤、内湿兼风寒的藿香正气散在祛湿剂中);或表证入里化热,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等;或虚人外感;或外感致麻疹不透,用升麻葛根汤。
本章方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如下:(1)治疗实证感冒时——实证感冒有风邪、风寒、风寒兼外湿、风热、风寒兼内湿(阴暑证)、燥邪等多种,多数时候治疗是有明显差别的。
后两种分别见祛湿剂、治燥剂中。
其他如下:风邪感冒:又名太阳中风证、风寒表虚证。
因风性疏泄,汗出已明显,故不宜一味地发散,以致进一步耗伤营阴,而应以剂量均衡的“桂芍”配合以调和营卫。
风寒感冒:又名太阳伤寒证、风寒表实证。
恶寒甚者选发散性较强的“生麻黄桂枝”配合(麻、桂单用时发汗力很一般),或其他辛温解表药加大剂量也可以。
恶寒甚却发烧不高者,须警惕外寒直中入肾,必加附子,常配细辛。
还应根据恶寒发热以外的症状,选择相应兼有功效的药物。
如,呕恶者重用生姜,或紫苏、香薷、藿香等均为两擅其功;脘闷不欲食者加紫苏;头痛明显有所偏重者选羌活、藁本等相应的归经药(柴胡虽是风热感冒药,但若风寒证而头两侧痛更明显,仍需选择)等等,兹不一一赘述。
风寒兼内饮:温肺化饮的“姜辛”药对与辛温解表并举,但如此辛温复辛温,娇脏恐难承受,故仲景稍加芍药、五味子佐制之。
风寒兼外湿:外湿若在关节,既祛风湿又发散力强的羌活自当为首选,其他兼可祛湿的蔓荆子、藁本、细辛、防风、白芷等均可为其辅助。
其他治疗与单纯的风寒感冒同。
此为风湿初入,如此治疗已可速愈,关键在于不可拖延。
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可以拖一拖或可自愈,而此证一拖,感冒虽可以好,关节炎却保留了下来,变成极为棘手的疾病,所以感冒后关节酸胀的(上下肌肉却不酸)要引起高度重视。
若外湿在肌肉中,恶寒较重者仍以发散为主,兼以渗利水湿;仅微恶寒者则应以渗利为主,甚至可以不配合发散。
风热感冒:多数恶寒并不重,增衣稍多还反欲去之(去之却又不免喷嚏连连)。
关键在目、咽症状之轻重及有无,决定了牛蒡子、薄荷、黄菊花等利咽、明目之属的主次。
少数可恶寒重,则为风热重证、郁遏太甚,反宜略加辛温解表药,此时并不忌其助火,亦并不限于荆、防二味。
感冒不拘何种,鼻塞、鼻痒、流清涕或浊涕(燥邪外感只流清涕)、头背或周身酸痛、咳嗽(或咳痰)、不欲食、呕恶、腹泻等症状均有可能伴兼,此时并无辛温、辛凉这些药证对应的禁忌。
凡是鼻塞明显的,均可加白芷、细辛、苍耳子等;前额痛为主者均可加白芷(巅顶者加藁本,头痛连齿者加细辛);肌肉酸痛明显的加桂枝;咳者加杏仁、桔梗;痰易咯出者加陈皮,少量而黏者加桔梗;不欲食或呕恶者加生姜;腹泻者加葛根、香薷。
感冒轻、症状少、难辨属何证者,多喝开水、多着衣、远凉水、慎洗浴、保持微饿、饮食清淡、适当休息,必迅速自愈。
坚持索药者,予少量辛温药,或辛温、辛凉药各半,均可。
(2)治疗虚证感冒时——多为原有气血阴阳某一两种虚证,复得以上各表证之一种。
凡虚之人,服辛散药均不可急重。
其他可按实证感冒思路,同时配伍对应的少量的补益药。
气虚者生晒参、党参、炙黄芪均可,白术不宜。
血虚者当归(或血虚暂不处理),胶、地、芍均不宜。
阴虚者宜玉竹,麦冬、石斛不宜。
阳虚者,诸补阳药不忌。
有是证,用是药,此时少量使用补药,无“闭门留寇”之虑,反因扶正而能助祛邪(以上不宜者应切记)。
1麻黄汤【组成】生麻黄12g桂枝9g杏仁(碎)10g炙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
【病案】丁甘仁先生逝世之一年,若华之母于六月二十三日亲至小西门外观看房屋。
迨回家,已入暮。
曰:今夜我不能亲视举炊,急欲睡矣。
遂盖被卧,恶寒甚,覆以重衾亦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