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泻下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在这种情况,你用寒下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把 热顿然而解,大便一通,热就顿然而解,不是逐 渐的下降。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它虽然肚子里面有很多 的有形之积,看上去肚子并不高起,跟气胀,水 都不同,但是它有一点:肚子硬,所以这个问题, 有时候讲到“痞满燥实,腹大满痛”,如果是初 上临床,或对这个情况少见的时候,往往产生怀 疑:它肚子有东西,怎么肚子是这样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苔。
我们刚才非常强调颜色,强调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 现在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些病人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了, 输液以后,舌苔就改变了,从上面看是白滑,你透过白苔, 可以看到黄苔,还有一些透过白苔看不到黄苔,是寒凉药 用的太多了。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辨舌验齿,有句话叫 “前板枯燥”,就是门牙,因为嘴一张开,就看到前面的 牙齿,比里边的牙齿清楚,而且前面的牙齿是平的,好看。
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方解:
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 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运用:
随证加减: 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败酱草; 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急下存阴”,因为到了 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不赶快急救的话, 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 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 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 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
功用: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第二章 泻下剂 ppt课件

第二章 泻下剂 ppt课件
❖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水热互结,气机不通—心下疼痛,拒按,按之 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
里热成实,腑气不通—短气烦躁,大便秘结。 津液不得上承—舌上燥而渴。 热陷阳明—。里实—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2020/2/14
方剂学
大陷胸汤
❖ 方解: 甘遂——功逐水饮,泻热破结——君药。 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 结泄热,润燥软坚——臣药
2020/2/14
方剂学
大陷胸汤
❖ 组成:大黄(去皮,10克)、芒硝(10克)、甘遂 (1克)。
❖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 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 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2020/2/14
方剂学
大陷胸汤
❖ 功用:泻热逐水
第二章 泻下剂
2020/2/14
方剂学

说 一、概
念:凡以泻下药为主
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
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
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泻下剂。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适应范围:里实证。 分 类: 寒下——里热实证(热结)——大承气汤 温下——里寒实证(寒结)——温脾汤 润下——津亏燥结(燥结)——麻子仁丸 逐水——积水、水肿(水结)——十枣汤 攻补兼施——邪实正虚——黄龙汤
2020/2/14
②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味承气汤
③复方大承气汤
方剂学
病案选录
❖ 痉厥
❖ 孟河金奎官,发热,有汗不解,脘痞作痛,神昏谵 语,时常痉厥,口干苔黄,中心灰黑厚腻。医皆束 手无策,请余诊之,脉来沉实而滑,此阳明内热, 非急下存阴,不能挽救。洒炒大黄五钱 芒硝三钱 枳实一钱 厚朴一钱,一剂,大便畅行二次,热退 神清痉厥皆止。以粳米熬粥,缓缓与服。约两日, 即知饥而痊。(费绳甫,2019,孟河四家医集,费 绳甫医话医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泻下剂

泻下剂
君: 大黄12 ——泻下热结,荡涤胃肠邪热积滞
臣: 芒硝9 ——软坚泻热,助大黄泻下燥结
两者相须为用,其力倍增,为攻下之峻剂,
以峻下热结
佐: 厚朴24 ——下气除满 消痞除满,以助泻下 枳实12 ——行气消痞 热结,为破气之猛药
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泻下则胃气下 降,腑气通,则痞满消;行气则燥屎去,大便通而 积滞除,二者相辅相承。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 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 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伤正 。
【附方】
1.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君 ―泻下热结(同煮,泻下力缓) 枳实三枚(9g) 臣
―散结消痞
厚朴二两(6g) 佐 ―行气除满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神昏谵语不甚,大便秘结,脘腹 痞满,舌苔老黄,脉滑数。
泻 热 通 便
黄枳朴
轻下
缓下
调胃承气汤
硝黄草
大承气汤
攻下热结治 阳明腑实证
峻下热结,痞满燥实 俱重,先煮枳朴后下 大黄,芒硝烊化 轻下热结,痞满实而 不燥,三物同煮
缓下热结,燥实而不 痞满,先煮二物,芒 硝烊化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主治
肠痈初起
湿热瘀滞证
证 候
右下腹疼痛拒按 甚或局部肿痞 右足屈而不伸 伸则痛剧 小便自调 或时时发热 恶寒 自汗 苔薄黄腻 脉滑数
十枣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寒论》
【主治】
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 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 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 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2、水肿
方解
甘遂 大戟

第二章 泻下剂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泻下剂 参考答案

第二章泻下剂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寒下温下润下逐水2.里热积滞实3.厚朴枳实大黄芒硝4.泻热破瘀散结消肿5.肠痈初起湿热壅滞6.附子大黄7.甘遂佐8.泻下逐水悬饮及阳水实证9.附子大黄细辛10.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11.小承气杏仁芍药白蜜12.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13.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桔梗甘草14.桔梗15.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16.温脾汤17.阳虚寒积证18.大黄芒硝甘草二、选择题(-)A1型题1.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以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为君药;配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为臣药;更配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痞除满为佐药。

故功能峻下热结。

2.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的组成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3.B。

答案分析:大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的阳明腑实证。

大黄荡涤实热,泻热通便,以泻其“实”为君,芒硝咸寒润降,软坚以润其“燥”为臣。

4.A。

答案分析:此为热结旁流证是因“旁流”是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旁流”可止5.B。

答案分析:小承气汤与厚朴物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只因两方中各药的用量不同而致各方的君、佐药发生改变,主治证亦不同。

6.C。

答案分析:此为阳明腑实轻证故当用小承气汤7.A。

答案分析:大黄牡丹汤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当为君药8.B。

答案分析:大黄牡丹汤的组成是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复元活血汤的组成是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9.D。

答案分析:此证为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当用阑尾清解汤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

10.A。

答案分析:温脾汤功能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方。

其辨证要点当为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11.C。

答案分析:温脾汤的组成是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方剂学》第二章,泻下剂!

• [重点,难点] • 1,病机: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 又是治疗阳明腑实证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 • 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
神倦少气,
• 舌苔焦黄,脉虚。
• 3,加减法: • 老年,去芒硝,增参,归量。 • 4,黄龙汤是泻下剂,为何用桔梗? • 5,比较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
•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 沉弦,迟。
• 3,配伍特点: • 攻下与温里并用,攻补兼施。 • 4,加减: • 腹胀痛加——厚朴,木香。 • 腹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 5,温下的常用方剂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病症 病情 特点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温散寒凝,攻下冷积,治寒积阻滞肠中 便秘腹痛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胃热肠燥,脾津不足。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
证的常用方。
• 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 •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 3,脾约: • 4,加减法: •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 痔疮出血,加——地榆,槐花 • 燥热伤津,加——生地,玄参,石斛。 • 5,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方名 同
麻子仁丸
五仁丸
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肠道失润之便秘证
功效 异
病理
特点
泄热行气 气滞热结 功偏泄热结
润燥滑肠 津枯燥结 功专润肠燥
济川煎(2)
• [组成]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 升麻,枳壳
•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 [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 [方解]
• 君: 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第二章-泻下剂

第二章-泻下剂
2.《金匮》“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但方后有说“有脓当下”。 据现代临床运用,无论脓未成、脓已成未溃, 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3.重症阑尾炎、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小儿、老人、 妊娠期阑尾炎等,宜手术治疗。
运用:
辨证要点: 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寒湿瘀滞所致以及老人、孕
缓。” ……(《伤寒来苏集》)
运用: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全。 使用注意:
1、体虚慎用。 2、中病即止。
随证加减: 气虚,加人参适量; 津亏,加玄参、生地。
附方:1、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大者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
《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汤--病机及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主治]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或善屈右 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 薄腻而黄。
少腹肿痞——湿热郁蒸,气血凝滞,内结成痈 其痛如淋,小便自调——非淋病,病在肠,不在肾与
膀胱 时或发热,自汗恶寒——肠痈已成,营卫稽留于内而
三、临床运用泻下剂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注意掌握时机,既不宜早,亦不宜迟,总以及时 为要。一般通便二、三次,即可停服,如继续使用, 往往会损伤胃气,发生诸变。(2)若表证未解,里实 已成,切不可单纯使用泻下剂,应视表里证的轻重缓 急,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3)若里实较重,病 势较急者,应峻攻急下。反之,病势轻缓者,宜轻下、 缓下。(4)泻下方剂中除部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 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 病后伤津或亡血者,虽有大便秘结,亦不可专事攻下。 必要时可酌情采用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5)由于泻下剂易伤正气,故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同时,服药期间,应注意调节饮食,忌食油腻及不易 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
• 按语:本患者为搬运工人,饥饱失常,餐风 饮冷在所难免,胃肠功能差,且病情已久, 舌苔、脉象均辨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便 秘证,处以温里攻下之温脾汤,正与证相符, 故使病证得以痊愈。
精选课件
51
精选课件
38
第二节
温下
精选课件
39
适应证
里寒积滞实证: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脉沉实等。 组方结构
1.泻下药:如大黄、巴豆等; 2.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等; 3.兼气虚者,配补气药:如人参、炙甘草等。
精选课件
40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精选课件
41
重点:温脾汤中大黄与附子的配伍意义
精选课件
二、分类与适应证: 1. 寒下 —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 里热积
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 — 温下寒积; — 里寒积滞证;
( 温脾汤)
3. 润下 — 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
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 水饮壅积
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5. 攻补兼施 — 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
使:甘草 — 和中调药。
精选课件
47
•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 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 伤正之特点。
精选课件
48
温脾汤
运用
•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脉沉弦。 • 2.临证加减:
·腹痛甚者(寒凝气滞)+ 厚朴、木香; ·呕吐者 + 半夏、砂仁。 • 3. 现代运用: ·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中阳 虚寒,冷积内结者。
轻证。
精选课件
燥、实为主 单纯性肠梗阻, 而无痞满之 痞满燥实俱重、 阳明轻缓证。气胀明显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川煎
组成: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
(酒洗去咸)(6~9克)、泽泻(4.5克)、升麻 (1.5~3克)、枳壳(3克)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 脉沉迟。
2015/8/21 方剂学
济川煎

2015/8/21 方剂学
重 点
1、组成、功用、主治、用法 2、方解 3、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 因通用、寒因寒用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组 成
大黄 冬 瓜 仁
牡丹皮
桃仁
芒硝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一、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主治:肠痈初起(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 溃之证)。
病机:湿热郁积,气血凝滞,阻于肠中, 肠络不通。 症状:
第二章 泻下剂
2015/8/21 方剂学
概 说
一、概 念:凡以泻下药为主 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 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 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泻下剂。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适应范围:里实证。 分 类: 寒下——里热实证(热结)——大承气汤 温下——里寒实证(寒结)——温脾汤 润下——津亏燥结(燥结)——麻子仁丸 逐水——积水、水肿(水结)——十枣汤 攻补兼施——邪实正虚——黄龙汤

2015/8/21 方剂学
医案选录



曹颖甫医案:沈家湾陈姓孩,年十四,独生子也。其母爱逾掌珠。―日 忽得病,邀众出诊。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利伸屈,病属 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 类悬饮内痛。大便于工作五日末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 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 胸汤与之。 制甘遂4.5克。大黄9克.芒硝6克。 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其它诸症,均各霍然。 按语:上有痰饮内停,下有燥屎结聚,外有太阳之湿,内有阳明之热, 相互结聚于胸膈脘腹,而见上证。当与大陷胸汤攻其湿痰,下其燥热, 待邪从前后分下,则体腔坦荡,诸症自消。
诸药合用,攻而行之,荡涤湿热瘀血,促进肠痈 消散。
2015/8/21 方剂学
四、应用:
1、肠痈有湿热瘀滞和寒湿瘀滞之分,本方只用于 湿热瘀滞之肠痈,以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 苔薄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2、重用大黄、冬瓜仁各30克。 3、随证加减: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 花地丁、败酱草;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 4、注意老人、孕妇、体虚慎用。重型急性化脓性 或坏疽性阑尾炎,或合并腹膜炎禁用。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水热互结,气机不通—心下疼痛,拒按,按之 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 里热成实,腑气不通—短气烦躁,大便秘结。 津液不得上承—舌上燥而渴。 热陷阳明—。里实—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2015/8/21 方剂学
大陷胸汤
方解:
甘遂——功逐水饮,泻热破结——君药。 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 结泄热,润燥软坚——臣药
2015/8/21
方剂学
大陷胸汤
运用: 1、辨证要点:心下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苔 黄,脉沉而有力 2、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及轻 度肠扭转、肝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胆石症、胆道感染等属 大结胸证者。 3、使用注意:凡素体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此方。 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下利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利下及 时,以防留邪为患。本方煎煮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 宜缓”,此煎煮方法与大承气汤有别,应注意区分。
2015/8/21 方剂学
组成:火麻仁(麻子仁)500克,芍药 250克,枳实250克,大黄 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以上为丸剂用量)
一、配伍意义:
火麻仁
杏仁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润
白芍
敛阴和里
轻下热结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诸药以蜜为丸
2015/8/21
润燥滑肠
2015/8/21
方剂学
第二节 温下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
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 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2015/8/21
方剂学
大黄附子汤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
三、注意事项:
1、应用原则: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2、有兼挟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积滞→气滞→血瘀 3、泻下剂中除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 他的均属于峻烈之品,易耗伤人体的正 气,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 之人、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 —如需应用,应考虑攻补兼施。
4、泻下剂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 过剂,同时服药后应调节饮食,忌油腻 和不消化得食物。 5、苦寒泻下剂(寒下)大多损耗胃阴, 又可伤正气而产生不良反应,如腹胀、 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为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使用本类方剂 治疗疾病时,一般大便维持在3-4次/日, 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攻下药,并酌情 加入健脾和胃之品,以防攻伐过度。
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 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 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 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 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 脉弦紧为寒实之征。
2015/8/21 方剂学
大黄附子汤
2015/8/21
肠痈者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 ,时时发 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 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方剂学
三、方解: 大黄 丹皮 芒硝 桃仁 冬瓜仁 泻下湿热,祛除瘀血 凉血行瘀 软坚散结,泻热导滞 活血化瘀 清利湿热,消痈散结 佐药 破瘀泻热 瘀热同去 臣药 君药
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还可用于:
1、热病后津伤、产后妇女,津液不足而致的
大便秘结可用,习惯性便秘也可用。
2、痔疮便秘,若见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2015/8/21
方剂学
医案选录
罗谦甫曰:丁已,予从军至开州,夏月,有千户高 国用谓予曰:父亲七十有三,于去年七月间,因内 伤饮食,又值淋雨,泻利暴下数行。医以前药止之, 不数日,又伤又泻,止而复伤,伤而复泻。至十月 间,肢体瘦弱,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腹痛肠鸣, 又易李医,治以养脏汤,数日泄止,复添呕吐。又 易王医,用丁香、人参、藿香、橘红、甘草,同为 细末,生姜煎,数服而呕吐止。延至今正月间,饮 食不进,扶而后起。又数日,不见大便,问何以治 之。医曰:老人年过七旬,血气俱衰弱,又况泻利 半载,脾胃久虚,津液耗少,以麻仁丸润之可也。 2015/8/21 方剂学
病 因 病 机
大承气汤的主治证概括为: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 清水,脉实有力。
方 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 ——君
芒硝:泻热通便,咸寒软坚以润燥 ——臣
枳实:下气消痞 厚朴:行气宽中除满
——佐使
五、临床应用 1、原则:痞满燥实俱全。 2、现代:广泛用于西医外科急腹症。 3、使用注意:①孕妇禁用、得效则止。 ②煎药法。 4、加减变化方

2015/8/21 方剂学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 成
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组 成
大黄
芒硝 当 归
温脾汤《千金要方》
一、组成:大黄5两 附子2两 芒硝2两 当归3两
干姜3两 人参2两 甘草2两
1、主要配伍:大黄配附子
2、药量特点:温热大于寒凉,姜附归大
于硝黄总量
2015/8/21 方剂学
二、主治—脾虚冷积之证
第一节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
组 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用 法 功 用
先下枳实、厚朴,后下大 黄,溶服芒硝 (枳实、厚朴煎煮快好时,下入大黄,几 分钟后取汁,以药汁冲服芒硝)。
峻下热结
主 治
1、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 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 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 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 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 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①小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 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②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味承气汤 ③复方大承气汤
2015/8/21 方剂学
病案选录
痉厥 孟河金奎官,发热,有汗不解,脘痞作痛,神昏谵 语,时常痉厥,口干苔黄,中心灰黑厚腻。医皆束 手无策,请余诊之,脉来沉实而滑,此阳明内热, 非急下存阴,不能挽救。洒炒大黄五钱 芒硝三钱 枳实一钱 厚朴一钱,一剂,大便畅行二次,热退 神清痉厥皆止。以粳米熬粥,缓缓与服。约两日, 即知饥而痊。(费绳甫,2006,孟河四家医集,费 绳甫医话医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方解:
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君药。 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 臣 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 药 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 佐药 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 升麻——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
2015/8/21 方剂学
助大黄攻积

运 用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 白,脉弦。 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 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 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