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20 虽有嘉肴》优质课教案_1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划分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3.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品。
《虽有嘉肴》节选《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三、朗读,初步感知。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虽有佳肴( yáo ),弗( fú)食,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 qiǎng )也。
(3)教学相长( zhǎng )(4)《兑( yuè)命》曰:“学( xiào )学( xué)半。
”2.教师范读,生划出朗读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再读课文,读出美感。
四、领悟文意,拓展延伸。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2.既然文章是说教学相长这一道理,想一想:作者是怎么一步步论证出“教学相长”的道理?【引导学生用原文回答,顺便翻译句子】五、小试牛刀。
1.生当堂练习;2.生展示交流,师订正;3.当堂成诵。
六、课堂总结。
“教学相长”让我们了解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只有教,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2.《典中点》P58 1-7题,P59课内阅读;3.背诵全文。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一、《虽有嘉肴》全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虽有嘉肴》考点:【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
虽:即使。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
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这样以后。
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
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
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读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第20课_《虽有嘉肴》
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
类比推理 (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 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 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 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就是 “类比推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即使
表否定: 不
吃,品尝
代:它的
甘美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说明教与学的关 系。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把中心论点阐述 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主题概括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 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即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拓展提升
《礼记· 学记》 ①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 》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注释】 ①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 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20.《虽有嘉肴》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读准字音
嘉肴(yáo ) 兑命( yuè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xiào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省 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促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其 此之谓乎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
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 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一、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二、论述教和学的关系。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三、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虽有嘉肴》含答案
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佳肴》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虽有嘉肴
《礼记》○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2也;虽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5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6也。
《兑命》○7曰:“学学半○8。
”其
此之谓乎!
○1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4[困]困惑。
○5[自反]自我反思。
○6[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8[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斆(xiào)”,教导。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尚书·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两汉:戴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解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味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困惑。
8.自反:自我反思。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14.弗:不15.食:吃重要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可口的饭菜,不吃,就不知道其中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理解。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就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不理解了,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20、《虽有嘉肴》课件
【问题导读】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 【问题探究】疏通文意 • 要求: • 先解释每句中加点的重点文 言词语,然后翻译句子。
•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 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 (1)比如有同学遇到自己不会的 问题,如果自己会,要主动去帮忙。 因为这样不但帮助了同学,还能看 到同学存在什么问题,从同学那里 得到经验或教训,帮助自己以后更 好的学习。
•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 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 用教的学习方式。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 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 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 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 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 强”。
同理,对教师来说,只有把知识教 授给别人,也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 地方真正懂了,哪些地方并不懂。 而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 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鞭 策,更努力地去学习去弄懂,这样 以后才能更好的把知识教授给学生。 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观点:教学 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这样层层论述,文章就浅显易懂了。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 (1)文言词语: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 这样以后 (2)译文: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地方。
•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1)文言词语: 自反:反省自己 强:勉励 自强:自我勉励 (2)译文: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 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 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研究,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研究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够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中说:“教人是研究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解释:虽:即使XXX: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加本人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XXX说(yue)。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字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现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研究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猜测。
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课《虽有嘉肴》
目录
• 课程导入 • 《虽有嘉肴》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与意义 • 写作技巧与特色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虽有嘉肴》是《礼记》中的一 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篇经
典之作。
该文主要论述了礼的重要性,强 调了礼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
语言风格探讨
01
02
03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无华 丽辞藻,却能深入浅出地 阐述道理,给人以深刻启 示。
言简意赅
文章用词简练,语言精炼, 寥寥数语便能表达出深刻 的道理,令人叹服。
含蓄蕴藉
文章表达含蓄,不直接点 明主旨,而是通过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暗示,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技巧总结
1 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写作技巧与特色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将美食比作高深的道理,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理解。
对偶
文章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形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文章更加优美。
排比
文章开头连续运用多个“弗之……不 知其……”句式,形成排比,增强语势 ,使文章气势磅礴。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撰写课程心得
要求学生总结课程学习体会,反思学习过程 中的收获和不足。
拓展阅读推荐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深入了解相关主题。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 会,促进交流与合作。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虽有嘉肴》出自《礼记》。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虽有嘉肴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注释(1)本节选自《学礼》。
(2)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4)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
(7)强(qiang):勉励。
(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虽有嘉肴翻译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虽有嘉肴读解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20、《虽有嘉肴》
4、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 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读完本文,结合自身情况谈 谈你有哪些体会?
积累《之、明辨之、 笃行之。 (2)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
故曰:教 学 相长 也。
学习
学习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叫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得出的?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合 作 探 究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相长” 首先通过“嘉肴”和“至道”作类比提出学
习应当重视实践,在实践中“知不足”“知困”,然后明事理, 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最后点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2、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同时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虽 有 嘉 肴
—礼记
预 习 检 测
《小戴礼记》 本文选自 是 儒 家 《礼记》 又名 经典著作,是 秦汉 以前各种礼仪论 著的选集。相传为 西汉戴圣 编撰。 《礼记》《周礼》《仪礼》 合称“三礼”。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 肴 jiā yáo 自强 qiǎng
2、读准节奏:
弗食 fú 兑命 yuâ
所以
教学
困难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反省自己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读到这段诗词,是不是觉得有很有趣呢,今天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想了解的可以看看!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1【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
”其此之谓乎?此文的体会:我们在学习中应重视实践,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在给同学讲解习题的同时加深了对此类题目的理解,而且又发现此类题目的新解法,可谓实践出真知,“教学相长”。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鲜美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的反省自己;知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2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建议你这样译读课文
对照注释、查阅词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即使
不
代词,指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好的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这样以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20 虽有嘉肴
-2-
建议你这样初读课文
跟读排障顺文 大声朗读知文
-3-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教学相长(zhǎng)
-4-
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7-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因此、所以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 问。《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8-
建议你这样梳理脉络
思维导图、形式不拘 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9-
资料助读
《论语·八佾》篇中写道,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当学生子夏与自己探求《卫风》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的含义,并且能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 本的道理以后,孔子情不自禁的衷心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夏呀,是你启发了我啊! 现在你可以与我研究诗经要义了啊。孔子以圣人之名望、先生 之尊,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却乐于享受“教学相长”的进取 之乐。这是一种胸襟,这是一种境界。
结合上例,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0-
建议你这样感受韵律
抄之诵之
——写字者,写志也。
-11-
层次:
出示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看着思维导图想着思路 化难为易分成几个部分
-12-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课文。 2.整理课文翻译,并标注重点字 词的解释。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