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虽有嘉肴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芸,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更好的反省己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激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初中语文文言文礼记《教学相长》原文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礼记《教学相长》原文及译文

精选
礼记《教学相长》原文及译文
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

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戴圣《虽有嘉肴》原文译文赏析

戴圣《虽有嘉肴》原文译文赏析

戴圣《虽有嘉肴》原文|译文|赏析《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虽有嘉肴》原文两汉:戴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20课 虽有嘉肴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请谈谈这个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
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 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 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礼记》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 2、准确翻译课文,熟读并背诵 课文。 3、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知道类比说理的方法。
自学指导一:自由诵读.
自学指导二:再次诵读,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虽有****不知***;虽有****不 知***。是故******,教****。 知********;知*******。故曰 *****。《兑命》曰********?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 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 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 比推理”。
诵读展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案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案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2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熟读课文,疏通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 áo)自强(qiǎng)兑(yuè )命学(xià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佳肴》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佳肴》课件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 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 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 比推理”。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来源:Z|xx|]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 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 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 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 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 辅相成的。
自由诵读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注意以下词语
即使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好,美 (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吃,品尝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最好的道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通,理解 所以,因此 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不了。 (6)故曰:教学相长也 促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其 此之谓也 “此……之谓也”是一种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处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两汉:戴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解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味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困惑。

8.自反:自我反思。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14.弗:不15.食:吃重要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课件1:第20课 虽有嘉肴

课件1:第20课 虽有嘉肴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字词归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qiǎng)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教学相长(zhǎng)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也有理解不了的问题。
名句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 导、因材施教……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③ 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 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4、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 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 怎样的启示?

《虽有嘉肴》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虽有嘉肴》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虽有嘉肴》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三、一词多义学①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

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是故,连词,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清。

()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故,连词,所以。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0.《虽有佳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释】(1)虽:纵然,即使。

(2)嘉肴:美味的食物。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5)是故:所以。

(6)困:困惑。

(7)自反:自我反思。

(8)自强:自我勉励。

(9)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壮:青壮年。

(7)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孤:幼而无父的人。

(9)独:老而无子的人。

(10)废疾:残疾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课《虽有嘉肴》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课《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课程讲解大纲
目录
• 课程导入 • 《虽有嘉肴》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与意义 • 写作技巧与特色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虽有嘉肴》是《礼记》中的一 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篇经
典之作。
该文主要论述了礼的重要性,强 调了礼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
语言风格探讨
01
02
03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无华 丽辞藻,却能深入浅出地 阐述道理,给人以深刻启 示。
言简意赅
文章用词简练,语言精炼, 寥寥数语便能表达出深刻 的道理,令人叹服。
含蓄蕴藉
文章表达含蓄,不直接点 明主旨,而是通过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暗示,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技巧总结
1 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写作技巧与特色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将美食比作高深的道理,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理解。
对偶
文章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形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文章更加优美。
排比
文章开头连续运用多个“弗之……不 知其……”句式,形成排比,增强语势 ,使文章气势磅礴。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撰写课程心得
要求学生总结课程学习体会,反思学习过程 中的收获和不足。
拓展阅读推荐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深入了解相关主题。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 会,促进交流与合作。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以“嘉肴”类比“至道”,生动形象地引出下文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而教导他人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当我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困惑时,要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通过自我反思来改进和提高,通过自我激励来不断进取。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教导他人来加深理解。

这一观点强调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引用经典来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篇短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嘉肴”还是“至道”,只有亲自去尝试、去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其价值。

同时,也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提升机制,即通过发现不足和困惑来促进自我反省和自我勉励,从而不断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学校里,老师通过教学,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从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中获得新的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巩固自己的知识,还能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从而共同提高。

课件3:第20课 虽有嘉肴

课件3:第20课 虽有嘉肴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 四、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教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它的
• 五、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积累:
•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
•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 失则寡,或失则易,或 失则止。
•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检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记录

的问答,记述。Fra bibliotek解释翻译:
虽(

旨(

至道(

善(

困(

是故(

自强(
) 自反 (
提示:教者的角度: 学者的角度:
脉络梳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 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 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 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十课 虽有嘉肴

第二十课 虽有嘉肴
2014秋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课常识;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品味类 比论证和递进论证的表达效果。 2.理解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明白只有勤
奋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激情导入
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本文在论述教与学的关系的时候,层层深入,从“学后知不足”, 到“教后知困”,最后得出了“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强努力,教 学相长”的道理。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浅显易懂。
迁移拓展
本文所论述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 义? 【交流点拨】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面对着 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想使自己的知识不匮乏,思想不 生锈,就要勤奋学习新知识,不断了解新道理,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特 别是为人师者更应该如此。
课堂小结
教学相长 , 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 困。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天我们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反馈训练
敬请完成 《随堂1+1》 “当堂强化”和“课后练案”作业。
板书设计
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 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 资料汇编 , 又叫《小戴礼记》 , 与《周礼》《仪 礼》合称 “ 三礼 ”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 , 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 , 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 的七十二名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不兼收先秦 的其他典籍。
自主预习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佳肴(yá o) 弗食(fú )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è)

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20课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 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 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
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集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 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 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 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 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 阐述。
》。与《 ,记录 。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
虽(
Hale Waihona Puke )旨()至道(
是故 ( 自强(

) )
善(
困( 自反 (

) )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脉络梳理
类比引入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礼记》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
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
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 《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 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 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嘉肴( yáo ) 兑命( yuè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 xiào )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处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第20课_虽有嘉肴

第20课_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zhǎng)
熟读背诵展示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容易背诵。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 合课文下注释,将组内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以下词语
虽然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好,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吃,品尝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最好的道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通,理解 所以,因此 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不了。 (6)故曰:教学相长也 促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其 此之谓也 “其此之谓……也”是一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处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反思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 掌握的?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以及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的用法。

(重点)
2.了解儒家关于教学相长的思想学说和古代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

(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
..也:
..:(2)弗食.,不知其旨
(3)至道
..:(4)弗学,不知其善.也:
(5)是故
..:(6)困.:
(7)自反
..:(8)自强
..:
(9)故.:(10)教学相长
....:
(11)学学半
...:(12)其此之谓乎
.....:
3.填空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和《》合称为“三礼”。

为儒家论礼丛书,《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写作年代约在。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学学半
(4)其此之谓乎?
5.文章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关系?
6.短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二)当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礼记》,又名《___________》,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

(2)宋代的理学家选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把它们合称为“四书”,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3)儒家经典著作“五经”指《》《》《》《》《》。

2.重点句子默写。

(1)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一句是
(2)文中指出进行实践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文中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各学科科代表,你很想当某学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要怎么说才能取得同学的信任与支持呢?(不超过40字)
示例:我热爱语文,责任心强,有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我有信心当好语文科代表,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罕辞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献诸.子罕
B尔.以玉为宝
3.翻译下列句子。

A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B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学习体会
(五)教师评语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及写骈偶句的方法。

(重点)
2.理解短文阐发的教育思想。

(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
1.短文如何论证得出“教学相长”?
2.如何理解“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明确“之谓”的用法?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5.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种什么写法?
6.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当堂检测
1.用原文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这个结论。

2.本文集中论述了___与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解释下列字的古今异义
虽:古义:今义:
旨:古义:今义:
困:古义:今义:
自强:古义:今义:
(三)拓展延伸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董遇①字季直,性质②讷③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陈寿《三国志·董遇传》)
【注释】①董遇:汉末三国魏人,著有《周易注》十卷,《春秋左氏传章句》三十卷,《老子训注》二卷。

②质:质朴。

③讷:口齿不流利。

④渴:急切,迫切。

1.翻译下列句子。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你怎样理解乙文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
3.甲文的观点是“教学相长”,这在乙文中有体现吗?请简要分析。

(四)学习体会
(五)教师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