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答案: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解析:注意“强”的声调是上声,“兑”是多音字,但是在《尚书》中读yuè,“学学半”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所以读“xiào”。
2.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1)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析:文言文的断句首先要明确语句的意思,分析出其句子成分,这样才能明确句子的节奏。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
C.然后/能自强也
D.不知/其善也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二、课内阅读
4.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佳)肴.( )
(2)虽有至道
..( )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
(4)然后能自强
..也( )
答案:(1)美味的菜(2)最好的道理(3)所以(4)自我勉励
解析:文言实词的解释一则靠日常的积累,二则可以根据今意进行推测。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是故”“自强”是古今异义,其中“强”的声调是第三声,翻译为勉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佳)肴(虽然)
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答案:A
解析:“虽”是“即使”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自立,自强)
答案: D
解析:“自强”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这里翻译为“自我勉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
..也( )
(3)教然后知困.( )
(4)虽有至.道( )
答案:(1)甘美(2)反省自己(3)不通,理解不了(4)达到极点
解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古今异义,不能按照现在的理解来推断。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答案:(1)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解析: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1)句中要注意“困”和“自强”的意思分别为“不通,不了解的”“自我勉励”。
(2)句中抓住“相长”是互相促进的意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
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部,“信”即准确,“达”即通顺,“雅”即文雅。
同时从得分来看,第一步还是得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1)句中要抓住这几个词:“虽”是一词多义,应翻译为“即使”;“至道”是重要的文言实词,翻译为“最好的道理”;“善”在这里是一个古今异义词,翻译为“好处,益处”。
(2)句中要抓住“自反”这是两个字,在文言文中也是两个词,翻译为“自我反省”。
10.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解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明确文章要说的中心并非“嘉肴”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所以“嘉肴”定然只是起一个引出下文的作用,再明确所使用的方法,就得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了。
1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解析:文章的主旨可以从文中语言直接提炼。
分析论证思路的时候,一是要明确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类比推理,二是要明确中心“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逐步开展。
12.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解析: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学相长”的启示,学生可以结合文章来谈谈对它的理解。
二是要结合经验,这里需要从两个角色出发,一个是学习者一个是教育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
系。
解析:学生在看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是要明确问题有三个,相同点可以从二者的目的来分析,不同点则要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抓住其在文章中的位置,以及主次地位来判断,后者只是前者的补充和从属。
14.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答:
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解析:这类题有两步答案,第一步是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所在,可以从文中的那一句“教学相长”得出,第二步就是谈谈自己对这一主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议论。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学,不知道
..(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答案:(1)明白道理(2)甘美
解析:对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来进行分析,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知道”现在就是一个词,意思为了解,但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两个词,“知”的意思是知道,“道”的意思是道理。
“旨”可以根据前文中的“食”可以推断出
这是一个形容词,而非名词。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
答案:(1)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
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解析:翻译三部曲,第一步是得分的关键,所以,学生在分析的时候首先标示出句中的关键词。
(1)句中抓住“是故”这个文言虚词和“困”这个文言实词;(2)句中要抓住“善”是善于的意思,“庸”指的是老师的教导有方,“怨”是埋怨的意思。
17.【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答案:【甲】教学为先【乙】教学相长【丙】进学之道
解析:在文言文中,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提炼中心的语言。
18.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1)
(2)
答案:(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解析:首先要明确论证方法有哪些。
同时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或者重要的语句可以得出结论。
如【丙】文中可以抓住“如”字可以得出是一个比喻句从而引申为比喻的论证方法;同时说到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两种人的情况,自然是对比论证的手法。
五、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衡②,抚节③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
②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喝酒送行。
③抚节:打着节拍。
④遏:阻止。
1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饯于郊衢③未穷青之技④自谓尽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 D
解析:①的“于”的意思是“向”②的“于”的意思是“在”,③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④“之”是代词,指代的是“秦青的技艺”。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答案: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解析:学生在翻译时一是可以结合所给的注释来进行推断,二是要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弗”是不的意思,同时“响遏行云”是一个成语,也可不译。
21.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寓意: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解析:学生在分析文章主旨时首先要抓住故事情节,文本中主人公薛谭自以为已学到了师傅的所有技艺而请辞,最后被师傅秦青的一曲而震撼再不敢说学到了所有,讲的就是人应该秉着谦虚的态度,须知学无止境。
阅读《礼记》中的哲理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l)或.失则多( ) (2)或失则寡.( ) (3)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 答案:(1)有的人(2)少(3)发扬
解析:“或”在文言文中经常翻译为“有时,有的人,有的事”,“长”在这里起谓语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动词,“善”是长处的意思,结合语境,“长”只能翻译为“发扬”。
23.下列“而”的用法属于顺承关系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 B.俄而雪骤 C.人不知而不不愠 D.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答案: D
解析: A项表示转折;B项“俄而”表示时间词语“一会儿”的意思;C项表示的是并列关系。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答案:(1)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
(2)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
解析:学生在翻译时抓住几个关键词(1)中的“者”翻译为“……的人”“莫”
即不的意思。
(2)中的第一个“也”只表示语气的停顿,第二个“也”则是判断句式“……者……也”,“善”和“失”相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优点”和“缺点”。
25.本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围绕“因材施教”回答即可。
解析:文章讲的四种不同的人的学习问题,最后一句话点出了写作的意图,也就是说老师要“因材施教”遵循孔子的这一教育方法,学生围绕这一点来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