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至道”、“相长”、“困”、“学(xiao)”、“虽”等重点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导学过程】一、导课新课: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走进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虽有嘉肴》教材分析《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兑命》篇中说“学学半”,“教”和“学”字形上用的都是“学”字,可见“教”与“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文言积累较少,甚至仅限于小学课本所学的几首唐诗而已,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虽有嘉肴》一课的学习,要注意教师可以领读几遍,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同时做到熟读自然成诵,让孩子喜欢文言,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萌生兴趣。

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问题,教学相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着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理提炼课文主旨,要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互相说一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视点叙述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本篇古文相同以简略的文段从证明的视点提出“教育相长”的观念,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只日子中能够习得道理取得感悟,相同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情绪和办法。

1.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泼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考虑方向会发生较大误差,所以需求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考虑答题方向,鼓舞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经过熟记词句含义和熟读背诵激起学生爱好。

2.关于简易白话文,实词的释义不行小看,应该以学生开始触摸的视角来耐性阐明,多结合古意,有爱好地叙述弥补相关课外常识引发学生的爱好,并安置简略的实词阐明,简易白话文给学生操练。

常识与才干: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进程与办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

情感情绪价值观: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一、巧引进。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

“四书”、“五经”别离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全国,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咱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知咱们要勤于研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咱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有”教育咱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日,就让咱们接近《礼记》,领会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报告收集到的有关《礼记》的材料。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秦汉曾经各种礼仪作品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撰写。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阐明称为“传”或“记”,《礼记》因而而得名,即对“礼”的阐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问题,教学相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着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理提炼课文主旨,要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互相说一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必须注重教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其实古人早在《礼记》上就有“教学相长”的论述,让我们走进《礼记集解》中的《学记》,悉心体味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复备:【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 (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2.把握“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2. 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了解作品《虽有嘉肴》出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虽有嘉肴》教材分析《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兑命》篇中说“学学半”,“教”和“学”字形上用的都是“学”字,可见“教”与“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文言积累较少,甚至仅限于小学课本所学的几首唐诗而已,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虽有嘉肴》一课的学习,要注意教师可以领读几遍,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同时做到熟读自然成诵,让孩子喜欢文言,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萌生兴趣。

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故事引入: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能读明白吗?《虽有佳肴》节选自《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嘉肴(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2、再读课文,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自读一遍后,班级反馈,教给朗读方法。

3、三读课文,努力读出味道。

4、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注意重点字的解释。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合作探究:1、细读文章,思考: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2、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3、你还有哪些疑问?四、反馈检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 解不清)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D.学而不思则罔。
3.重点实词
(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
教法设计
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合作 学习;导学法,朗读
教学程序
1.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yáo)弗(fú)食旨(zhǐ)自强(qi?ng)教学相长(zh?ng)兑(yua)命学(xiào)学半
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疏通文意,翻译课文。(1)虽有佳肴,弗食不 Nhomakorabea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虽有嘉肴》一、课标依据:文言文教学,重点是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l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目标2、3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二、文学常识(以填空形式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学记》是我国的一部关于()活动的论著。

(接下来我们来疏通文意)二、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个人读),读准字音。

(学生个人自由大声朗读,并完成《学习目标与检测》第一题,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字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X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解决《学习目标与检测》第二题,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教学设计5:第20课 虽有嘉肴

教学设计5: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5【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整册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课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初一新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特制订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情感与态度目标: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二、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等现象。

2.了解儒家关于教学相长的思想学说和古代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

3.深入理解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启发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

3.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挖掘,理解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自圆其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文道理的深入的阐述分析,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

2.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美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以及多音多意字、通假字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逐层理解短文所阐发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讨论。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文章。

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篇,它是秦汉时期系统地阐明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一篇典范作品,这篇文章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教师正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ɡ)兑(yuè)命学(xiào)学(xué)半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字。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甘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

20《虽有嘉肴》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篇古文同样以简短的文段从论证的角度提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不仅生活中可以习得道理获得感悟,同样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 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跃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会产生较大偏差,所以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答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通过熟记词句意义和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兴趣。

2. 对于简易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不可小看,应该以学生初步接触的视角来耐心讲解,多结合古意,有趣味地讲述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布置简单的实词解释,简易文言文给学生练习。

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课时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2. 教学重点/难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诗词含义,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有常见的知识入手,引出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应该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吧,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它出自《学记》,今天我们学习出自《学记》的另一篇文章《虽有佳肴》。

课堂实录一、了解《礼记》。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了解古代的文学经典的常识,积累文学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以《礼记》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能力。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 )学半三、掌握重点字词。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归纳文中的各种文言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3.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育方针:常识与技术:1.掌握本课要点白话实词、白话虚词、特别句式等现象。

2.了解儒家关于教育相长的思维学说和古代教育教育的一般准则。

3.深化了解文章中所论说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领会。

进程与办法:1.经过学生答复问题,教师启示解说,使学生根本掌握本课的白话基础常识。

2.掌握本文善用比方与比照的说理办法。

3.经过对文章的进一步剖析、发掘,了解文章所论说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无懈可击。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经过对本文道理的深化的论说剖析,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建立“教育相长”的思维。

2.培育学生“尊师重教”的美德,建立起杰出的师生联系。

教育要点:1.掌握文中常用白话词语的含义、用法以及多音多意字、通假字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比方与比照的说理办法。

教育难点:逐层了解短文所分析的教育思维。

教育办法:教育、朗诵、评论。

教育时刻: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体系而全面地论说教育教育的文章。

今日咱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篇,它是秦汉时期体系地说明教育的意图及效果,教育和教育的准则、准则和办法,教师的位置和效果,在教育进程中的师生联系以及同学之间联系的一篇模范著作,这篇文章对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是我国也是国际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咱们今日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二、熟读课文,全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教师正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ɡ)兑(yuè)命学(xiào)学(xué)半2学生朗诵课文,疏通文字。

(1)“虽有嘉肴”:“虽”,连词,尽管。

“嘉肴”,甘旨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目标。

“旨”,甘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杰出。

(5)“是故”:连词,所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 课堂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虽有嘉肴》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Leabharlann . 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 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a.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
b.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本文的中心句是 :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
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七年级练字)
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