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同其他学科一样, 管理学科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方法论的支配, 有着自己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加强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实证方法的运用是提高管理研究成效的关键。针对现阶段实证方法在我国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者对实证论证方法的认识误区, 提出了问题导向和环境依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基于问题导向和环境依赖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毫无疑问,实证主义方法是目前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主流方法。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伴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实证主义方法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扩散。采用实证主义方法的经济学或管理学研究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进行研究的“规范化方法”,言外之意,其他方法的研究皆属“非规范”。由此可见,实证方法在当前学术界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就无法构建管理学的理论。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学科是否健全的标志。我国的管理研究论文多数采用思辨研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 所得结论大多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面对我国管理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的现
状, 加强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是现阶段管理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掌握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将会使管理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常用到的实证方法,按照研究方式分类包括:文献法、实地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集体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实地研究法、访问法、集体访谈法和实验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所以称为直接研究,而其它研究方法则称为间接研究法。这些研究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研究者不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当中,所以称为非参与性研究。当然还有一种不常用但并非不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参与性研究,它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当中。例如某学者为了研究麦当劳的规范化服务和物流配送,特地到麦当劳快餐店打工。这种参与性研究不仅能够比非参与性研究获得更多的信息、数据和资料,更能够让研究者体会到作为参与活动的一个成员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实证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取样范围可分为:全面研究(普查)、典型研究、重点研究、个别研究和抽样研究,其中的抽样研究又可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研究。实证的研究结果,可以是对现实管理活动的总结,对问题本质的发掘,对有价值经验的概括,也可以是对已有理论的证实或证伪。
我国的管理学科在实证研究应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国的管理研究论文多数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大多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缺乏用真实案例与实际数据资料证实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
国内管理研究中实证论证方法运用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实证研究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咨询信息获取困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数据资料的来源较为丰富, 有许多机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 而且检索、获取和使用各个环节运作规范, 研究人员按需使用这些数据比较方便。我国目前在数据来源和运用各环节还存在较大差距, 研究型数据库、案例库的缺乏,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证研究水平的提高; 研究成果共享机制的不完善, 使许多现有的数据和信息都被分割封闭在不同的部门内部, 相关研究者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得所需的真实数据和信息。(2) 实证研究特别是采用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方法获取一手数据资料相对于文本分析、既有统计数据分析耗时较长、耗资较大, 而且有时会面临一定风险。我国从事管理学科问题研究的学者,绝大多数是高校教师和在校研究生, 他们的研究经费往往有限, 加之学术研究中存在的浮躁心理, 因而在文献、资料、书本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较多,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我国在管理学科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误区, 就是以为与人有关的管理研究只能用定性的、思辨性的、总结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或者只能主要用定性的、思辨性的、总结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运用实证论证方法研究管理学科问题时许多研究者往往又认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既然是两种不同的论证方法, 那么实证研究就不再需要理论, 只要有充足的数据资料经过相关性分析处理就可以完成实证研究工作。上述这些认识误区如果不能有效剔除, 将会极大地影响实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误区一: 实证研究不需要理论
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在事实观测的基础上, 从现实资料和数据中归纳得出结论。而且, 管理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管理实践, 属于应用研究。因而往往有人认为,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解决管理学科问题不需要相关理论, 只需要从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即可。要知道, 实证研究虽然是建立在事实观测的基础上, 然而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理论推理仍然很重要。因为, 实证研究以假设为起点, 假设的提出虽然离不开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现象的观测, 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以理论为依据进行的臆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理论是若干相互关联的假设的集合, 任何假设的提出必定建立在某种理论之上; (2) 假设的提出必然涉及到现有的理论或命题,在现有理论或命题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 (3) 证实的假设或理论往往是在否定或修订前人的假设或理论后形成的。由此可见, 实证研究并非只限于事实和数据分析, 而是与理论密不可分。
误区二: 有数据、事实和分析就是实证研究
有些管理研究者认为, 既然实证研究建立在事实观测的基础上, 那么通过数据观测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最终所得结论必然能够证实或证伪所提假设, 因而往往认为有数据、事实和分析的研究就是实证研究。其实, 有数据、事实和分析本身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一项实证研究, 主要还要看这些数据观测、收集和分析工作是否有理论针对性, 即是否是围绕验证假设服务的。这里有两个关键: 一是获取数据,二是处理数据。不能说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些数据、事
实或事例就是实证, 还要看这些数据或事例是怎样获取的。
在运用实证方法的过程中,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管采用上述哪一种研究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其基本的研究程序为:
1.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研究的目的、问题的界限、问题的特点和性质,研究该问题的意义,研究者对问题熟悉程度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2.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初步探索并不是要直接回答所要研究的问题,而是为正确研究和解决问题寻找可供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依据。初步探索也是形成问题研究假设的过程,研究假设是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假定性的设想或说明,它是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指标,选择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指南。科学的研究假设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它是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细微洞察和一定的想象力的结晶。
3.研究指标体系与操作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指标是指用来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和程度等特征项目。研究指标往往是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指标。操作指标是指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和方法对抽象指标所作的界定或说明。特别是对反映情绪或情感、意向或期望、态度或行为倾向、评价或判断、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主观性指标,则应该设计向量卡、表格等特殊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