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精美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歌精美语句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县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创作背景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
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
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诗歌赏析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志士。
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诗的下半节,诗人以激昂的语气来回答了那个在外面高叫的声音,告诉了他们自己的选择,用激烈的话语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志向和无畏的气概。
在诗中诗人用“活棺材”来比喻这座囚禁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另一方面,也以此来揭示国民党反动统治必将走向灭亡的最终结局。
诗人坚信革命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
他愿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得到永生。
我们仿佛看到,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起来,光耀千秋。
本诗是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成的雄壮乐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
作者遣词造句极其精炼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在面临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捍卫人的尊严,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宁可选择囚禁的决绝态度和牺牲精神。
作者的伟大人格在这里得到“诗性”的升华。
生动的比喻也是此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诗人用“活棺材”比喻那些囚禁革命志士的牢房和反动派的统治,又用“地
下的火”比喻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诗人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并且希望能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本诗所体现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伟大爱国精神,将永垂青,激励和教育着成千上万的革命后代。
这是一首用热血写成的诗,这是一个革命者用生命谱成的雄壮乐章,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但音韵嘹亮,读起来是那样的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诗被选为小学生课本的课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崇高的革命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本诗所体现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伟大爱国精神,激励和教育着成千上万的革命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