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

合集下载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18课《囚歌》PPT课件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18课《囚歌》PPT课件
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命将,我随/时连都这可以活爬棺出材牢/房一。齐
指牢房中的革命
烧掉,者我所/要应走该的/路被在敌烈人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锁得紧紧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 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 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指身国躯民党/反怎动能派/在从声狗嘶力洞竭里地爬叫出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囚歌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挺, 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
叶挺在“皖南事变” 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扣 押,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 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 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 叶挺却始终坚持真理,毫 不屈服。他在国民党渣滓 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 《囚歌》,这铿锵作响的 诗句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 的崇高气节和坚强意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传承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中的《囚歌》。

文章通过对革命先烈在监狱中坚韧不屈的描述,展示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四单元第12课《囚歌》。

2. 详细内容:课文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体会他们的坚定信仰。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感悟课文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红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a. 讲述革命先烈在监狱中英勇斗争的故事。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2. 课文学习:a. 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b.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c.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

3. 例题讲解:a.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b. 举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问答等练习题。

b.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评。

5. 主题升华:a. 讨论:革命先烈为什么能在监狱中坚持斗争?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b. 鼓励学生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六、板书设计1. 《囚歌》2. 内容:a. 生字词b. 文章结构c.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文讲述了哪些革命先烈的故事?2)革命先烈在监狱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b. 仿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革命先烈形象。

2. 答案:a. 1)课文讲述了革命先烈在监狱中坚韧不屈、坚持斗争的故事。

《囚歌》课文

《囚歌》课文

《囚歌》课文嘿,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那首老歌儿,就像是从老一辈嘴里传唱下来的故事,带着铁窗的寒气,却也透着股子不屈的劲儿——《囚歌》。

想象一下,那年头,世道不太平,有的人啊,一不小心就踏进了那四面高墙里头,阳光只能从铁丝网的缝隙里偷摸进来那么一丢丢。

可就算是在这暗无天日的地儿,有人的心啊,比那外面的天空还要辽阔,还要明亮。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话听起来糙,可道理深着呢。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正道难行,歪门邪道倒是畅通无阻。

但有些人,骨头硬气,他们知道啥是尊严,啥是底线。

就算门儿关得再严实,洞儿开得再大,他们也不瞅那眼儿瞧,心里头跟明镜似的,清楚得很。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那声音啊,尖锐刺耳,就像是夜猫子在深夜里叫唤,让人心里头直发毛。

可咱们这位老兄,他笑了,是那种看透了世事,却依然淡然自若的笑。

他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更知道,自由不是靠出卖灵魂换来的。

”这话,掷地有声,比那铁锤砸在石头上还响。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他反问,语气里带着不屑,也带着坚定。

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咱们有脊梁,有骨气,有那么一股子宁死不屈的劲儿。

哪怕身陷囹圄,哪怕前路茫茫,也不能丢了这份尊严,这份骄傲。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是他的誓言,也是他的信仰。

他相信,总有一天,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驱散黑暗。

而他,虽然肉体被囚禁,但精神却是自由的,是永恒的。

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那熊熊的烈火,去照亮那黑暗的道路。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咱们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这位老兄啊,他就是用这口气,撑起了自己的尊严,也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他的故事,就像那首《囚歌》一样,传唱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啊,朋友们,不管咱们遇到啥困难,啥挫折,都别忘了挺直腰板儿,守住底线。

因为咱们是人,不是狗;咱们要的是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囚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了解《囚歌》的背景和主题
理解《囚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分析《囚歌》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囚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囚歌》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的文学资料和批注
教学步骤
步骤一:《囚歌》的背景和主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囚歌》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二:《囚歌》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囚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对自由的渴望、对困境的反抗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步骤三: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师讲解《囚歌》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效果。

步骤四: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囚歌》的文学鉴赏活动,例如朗诵、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囚歌》背景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囚歌》情感和意义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进行其他诗歌的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囚歌及其阅读答案

囚歌及其阅读答案

《囚歌》阅读答案
《囚歌》
为人出入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盼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当在烈火与热血中获得长生!
1.依据诗意,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为人出入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
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走的道路。

⑵.我盼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革命的烈火,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软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公民党反动派通知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最后一段中“烧掉”与“长生”相互矛盾吗为何
不矛盾。

略。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叶挺不为严刑拷打、高官厚禄,为了颠覆公民党反动统治,情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激情。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囚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英雄的赞歌》中的《囚歌》。

文章通过对革命先烈在狱中坚韧不屈的描述,展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而斗争的英勇精神。

《囚歌》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描述了监狱的阴森环境;第二部分(35段)讲述了囚犯们的生活和斗争;第三部分(68段)揭示了囚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2. 学习并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词汇、短语和句型学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英勇精神,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英雄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同时找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3.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囚犯,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囚歌》2. 内容:课文结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英勇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英雄的文学作品,了解更多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内容理解与英勇精神的体会2. 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3. 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与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课文内容理解与英勇精神的体会1. 通过播放英雄歌曲、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囚歌的创作背景

囚歌的创作背景

囚歌的创作背景1. 引言《囚歌》作为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其深刻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一直以来都深深地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本文将探讨《囚歌》的创作背景,包括该歌曲的创作灵感、歌曲制作过程以及其影响力等方面。

2. 创作灵感《囚歌》是由知名音乐人在某个特定时间下的创作产物,它的灵感来源于他在那段时间所经历的个人心境和生活经历。

音乐人可能经历了一段困难、挣扎的时期,他通过创作《囚歌》来表达自己对困境的理解和内心的痛苦。

3. 歌曲制作3.1. 创作过程在创作《囚歌》之前,音乐人可能会进行大量的灵感搜集和创作素材的收集工作。

他可能会借鉴其他音乐作品中的元素、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等。

在歌曲制作过程中,音乐人会将这些素材融合在一起,选择合适的旋律和歌词,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2. 录音和制作一旦歌曲的创作完成,音乐人需要进行录音和后期制作的工作。

这一过程包括歌曲的声音调试、混音、编曲等,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音乐人可能会邀请其他音乐人或制作人参与这一过程,以期获得更好的音乐质量。

4. 歌词和旋律特点4.1. 歌词特点《囚歌》的歌词语言简练、富有感情。

它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困惑、痛苦和希望等人们普遍的情感。

这些歌词不仅让人回味无穷,更能引起人们对困境和生活意义思考。

4.2. 旋律特点《囚歌》的旋律动人、优美。

它以柔和的音乐风格传达出音乐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旋律的起伏和高潮迭起,既带给听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又展现出音乐人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5. 影响力《囚歌》作为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广泛传播并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

它引起了人们对困境和内心的思考,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同时,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该歌曲在文化传播和艺术品鉴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6. 结论《囚歌》作为一首富有深度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背后蕴含着音乐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剖析。

通过探讨《囚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意义和魅力,并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困境的更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囚歌

囚歌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我 —— 人的 狗的洞 爬出! 我 望 一 , 的 , 我 一 , 我 !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 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 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 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 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 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 作用。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 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返顾。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 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 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 配谊也。”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 堂正正的革命志士。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 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 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 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 体现。
《囚歌》是叶挺送郭沫若寿礼 囚歌》
• 2009年11月24日,从深圳飞抵重庆参加 “11.27”60周年纪念活动的叶挺将军四子叶华明, 首次披露《囚歌》是叶挺在渣滓洞监狱时送给郭 沫若的寿礼。 • 叶挺有9名子女,7男2女。叶华明时年75岁, 是改革开放中风靡全国的科技领军人物之一,曾 任深圳先科集团董事长,乃先科之父。 • 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 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 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 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谊。

囚歌

囚歌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单元


什么是“囚歌”?
囚歌,囚是指被囚禁在监狱里。歌, 就是指诗歌。本文的题目是指叶挺在监国 民党反动派无理扣押,敌人把他关 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 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叶挺却始
终坚持真理,毫不屈服。他在国民
党渣滓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 《囚歌》,这铿锵作响的诗句显
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
坚强意志。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了到什么?
叶挺被关在这样终日不见阳光的监
狱里,生活条件很艰苦。
阅读质疑
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 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
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 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 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 歌。
叶挺同志,正是有这么多向您这 样英勇坚贞的勇士,我们才能过上今
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感谢您!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我们的 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你从叶挺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说一 说,写一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的 感触最多。
课下作业
• 搜集其他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看谁积累 得多。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 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 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 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指牢房中的 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 敌人锁得紧紧的。

囚歌

囚歌

这是一个革命者用生命谱成的雄壮乐章,虽然 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但音韵嘹亮,读起来是 那样的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新中国成立 后这首诗被选为小学生课本的课文,作为爱国 主义教育的教材。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崇高的 革命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了中国 一篇白话述志诗。这篇诗作于一九 四二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 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犹如脱 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 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 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 股凛然正气而震撼感慨,为诗人的高尚 人格而肃然起敬。
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新四军军长,中国无 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 一。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 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 歌》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 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 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 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 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 生!

《囚歌》-精品文档

《囚歌》-精品文档

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
文化背景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但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时代背景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与表达情感
目的
这首诗旨在表达作者对囚禁生活的强烈不满和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同时 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囚歌》
汇报人: 日期:
• 作品背景 • 作品分析 • 作品意义与影响 • 作品评价与批判 • 作品传承与拓展 • 相关作品推荐
01
作品背景
创作年代与作者背景
创作年代
这首《囚歌》写于1931年,当时中 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作者背景
作者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 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位 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诗歌通过革命者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使人们认识到 在黑暗的旧中国,仍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 幸福而奋斗不息。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01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囚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
现手法,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02
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发展
《囚歌》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发展,为后
内容
诗歌内容包括对囚犯生活和情感的描绘,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呼唤。它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展示了囚犯的生活状 态和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对囚犯的同情和对监狱制度的思考。
形式与语言特点
形式
诗歌采用现代自由诗的形式,以自由奔 放、富有节奏感的韵律和短句为主,表 现出强烈的情感和震撼力。
VS
语言特点
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 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读者的感受力。

囚歌

囚歌
囚歌 (叶挺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人:革命者。
狗:反动派走狗 。
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 降之路 。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声嘶力竭叫喊诱降的 声音。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烈火 。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 (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 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 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 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 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 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 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 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 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 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 博古(秦邦宪)、邓发。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梅岭三章》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囚歌》读后感优秀7篇

《囚歌》读后感优秀7篇

《囚歌》读后感优秀7篇《囚歌》读后感篇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这是《囚歌》这首诗中的第一句。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将革命前辈那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人。

第一种人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也绝不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这种人宁死不屈,是真正的英雄;第二种人则是那些贪生怕死、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这种人这种人背叛革命,为了私人利益甚至不惜出卖祖国,成为敌人的走狗。

虽然这两种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表现截然相反,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对于自由的渴望。

自由,谁不渴望?谁都渴望自由!但是,面对敌人的阴谋诡计,叶挺将军却义正言辞地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过狗洞子里爬出!是的,革命者们虽然十分渴望自由,但他们却更希望推翻敌人的统治。

革命者虽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囚歌》读后感篇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囚歌》印象中这篇文章还是小学的时候学的,那时真的应正了那句歌词:少年的我,不何不懂心痛!故而也不曾有什么正切的感动,也没有深入飞去挖掘所谓的“门”,“洞”,“自由”,“烈火”,“永生”。

当然,渐渐长大了,于是这些懵懂的东西成为了一种意象,成为了一种人格和品性的思考。

面对自由,往往人性直接就有了尊严和屈辱的叩问。

然而,中国人还是怕听真话的,正如中国人怕见“悲剧”一样,因为中国人怕——怕那些有价值的东西瞬间覆灭。

然而西方群众却是以另一种态度去诠释他们的见解,诚如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

”于是怕见悲剧就直接引申出“尊严”问题,在自由面前“卑躬屈漆,恃强凌弱,吹嘘拍马,阿谀奉承……”便写尽了这种人世的尊荣,而他们换来的是什么?诗人说:这是狗洞子里爬出来的人啊!那种情况下,自由已经不再是自由了,是一种人性的摧残啊。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囚歌》《就义诗》《我的 “自白”书》三首诗歌对比
分析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三首诗歌概况 • 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 • 诗歌主题及情感表达 • 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 • 三首诗歌的异同点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囚歌》是由叶挺将军于1941年在重庆歌乐山集中营创作,这首 诗反映了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和对抗,以及他坚定的 革命立场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07
结论
结论
主题思想
《囚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反动统治的憎恶,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 义诗》展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愿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决心;《我的“自白”书》 则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不屑。
创作背景
《囚歌》写于诗人被反动派囚禁在牢狱中,受尽折磨与摧残的时候;《就义诗》则是在革 命处于低潮时,为牺牲的同志壮行而作;《我的“自白”书》则是诗人在被敌人逮捕后, 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和利诱,坚贞不屈,慷慨陈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得淋漓尽致。
《我的“自白”书》的诗歌主题及情感表达
要点一
主题
要点二
情感表达
陈然的《我的“自白”书》通过自我表白,展现了革 命党的忠诚和对革 命事业的热爱。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诗人坚守 了自己的信仰,这种坚定的信念在“任脚下响着沉重 的铁镣”这句诗中得到了体现。
《就义诗》概况
作者:吉鸿昌
创作背景:在抗日战争中被反 动派杀害前所作
诗歌体裁:现代自由诗
创作年代:民国时期
《我的“自白”书》概况
作者:陈然 诗歌体裁:现代自由诗
创作背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下坚持斗争, 被捕后所作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篇一执教场合:吴江市垂虹之秋5位省特级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执教地点:吴江市松陵中心小学三楼多功能教室执教班级:五(1)班执教时间:2006.10.20上午第二节课前准备:1.备高亮度实物投影仪一台及教鞭、粉笔。

2.学生自带文具、字典或词典。

3.复印自选教材,上课后现场分发给学生等。

一、教学目的(一)帮助学生基本完成对全诗内容及主题的读、议、背、悟。

(二)注重发展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机合作的品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自学互议评点追问讨论答辩小结等伺机推进;范读散读齐读默读点读试背背诵等交互联动。

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段:导入我们大家都要懂得尊重自身(板书),勇于承担责任(板书)。

革命先烈叶挺(板书)军长就切切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

他具有为了正义,决不在敌人面前低头的高尚人格,他愿以牺牲自己生命的代价承担起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光荣责任。

叶挺军长离开我们已经60年开外了,但人们始终崇敬他,永远怀念他!今天,高老师就陪大家一起来学习叶挺军长64年前写的一首诗《囚歌》(板书)。

第二时段:以老师的提问生成学生的提问看了这题目,你已经想到了哪些问题?【备案:①掌握囚字的音、形、义。

②理解囚歌一词的到位意思被关押在敌人牢房中的革命者写下的一首诗。

】第三时段:展开中心环节㈠分发并投影讲义后,教师范诵全诗。

㈡组织师生间的多边活动。

1. 布置3项任务:①看讲义左边的照片,认识叶挺军长;②读照片下的简介和说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地方,自己查字典等化解;③想办法把全诗读准、读顺、读得尽可能好一些。

2. 扼要了解看简介和说明后的情况叶挺军长被谁关押、什么时候被关押、被关押在哪里、被关押了多少个年头?《囚歌》一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写在何时、写在何处?3. 点读、齐读全诗,适当评点。

4. 要求学生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问同学、问听课的老师。

囚歌和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

囚歌和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

囚歌和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

《囚歌》写作背景: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

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时期作的一篇白话述志诗。

这篇诗作于一九四二年。

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感慨,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

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

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歌曲《春天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定珠三角为经济特区的伟大构想后,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创作背景1992年,该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

囚歌背景译文

囚歌背景译文

囚歌背景译文《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伪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一、作品原文囚歌1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2,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3,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二、作品注释1.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此版据作者手迹抄录,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

2.地下的火:比喻全国人民愤怒之火。

3.活棺材:比喻反动统治。

三、创作背景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

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四、文学赏析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版: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

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收录
这首诗收录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同时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里,是第7课第一篇课文。

[3]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回顾·拓展三的第64页至65页。

写作背景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

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
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志士。

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诗的下半节,诗人以激昂的语气来回答了那个在外面高叫的声音,告诉了他们自己的选择,用激烈的话语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志向和无畏的气概。

在诗中诗人用“活棺材”来比喻这座囚禁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另一方面,也以此来揭示国民党反动统治必将走向灭亡的最终结局。

诗人坚信革命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

他愿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得到永生。

我们仿佛看到,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起来,光耀千秋。

这是一个革命者用生命谱成的雄壮乐章,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但音韵嘹亮,读起来是那样的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诗被选为小学生课本的课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崇高的革命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本文的诗意为:
革命者所走的道路被敌人紧紧地锁着,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却敞开着。

反动派声嘶力竭的叫喊着:投降吧!给你自由!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靠出卖革命获得自由!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动派的监狱一齐烧掉,我应该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到永生。

这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诗。

诗人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革命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毕业于保定军校。

曾于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

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

参加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相关信息
《囚歌》是叶挺送郭沫若寿礼
2009年11月24日,从深圳飞抵重庆参加“11.27”60周年纪念活动的叶挺将军四子叶华明,首次披露《囚歌》是叶挺在渣滓洞监狱时送给郭沫若的寿礼。

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

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
的战友情谊。

《囚歌》由叶挺夫人转交像叶挺一样高高个子的叶华明说,1941年的皖南事变后,父亲被国民党囚禁于上饶等地,后监禁在湖北恩施。

父亲被关押在重庆的渣滓洞时写下了《囚歌》,并在郭沫若生日时当寿礼送给他。

当时母亲(李秀文)也到了重庆,通过周恩来找到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准许母亲探监。

母亲在探望父亲后,父亲便把《囚歌》交给母亲要她转交给郭沫若。

母亲把《囚歌》秘密藏在衣服中带出后,交给了郭沫若。

叶华明的夫人称,皖南事变后,被关押的叶挺写《囚歌》送给郭沫若当寿礼,是要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社会评价
郭沫若称赞这首诗: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激愤,但也放射着明澈的光辉,这才是真正的诗。

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一切的苦难之上。

现在果真是“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同我一起烧掉了”。

而他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