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考研备考必备!
管理学(13版)罗宾斯 考研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1.1 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1.2 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
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
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
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
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1.3 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最为重要,而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
人际关系技能对所有管理者都同等重要。
其他一些经确认的管理技能包括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的人脉网络,等等。
罗宾斯管理学13版(浙大考研)笔记
第一章管理者对组织非常重要:1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比以往更加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当组织应对当今的挑战时,管理者在识别关键问题和巧妙回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管理者对于完成任务非常重要。
他们处理公司的各种问题,创造并协调工作场所的环境和工作系统,以使其他人能够执行公司任务。
或者当工作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预期时,他们会找到原因并让任务回到正轨。
这些管理者是带领公司走向未来的重要人物。
3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质量是决定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
公司管理和雇用员工的方式可以显著影响其财务绩效。
研究证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非常重要。
管理者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的工作和个人成就无关,而是关注如何帮助别人完成工作。
这可能意味着协调部门群体的工作,或者监管某个人,还可能涉及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甚至组织外部人员的活动。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管理非管理雇员(即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
中层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处于组织基层和高层之间。
高层管理者:处在组织最高层,负责为整个组织作出决策,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如果问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层级:还需要写非管理雇员: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没有人向他们汇报。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对人员的精心安排。
组织的三个共同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管理:是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是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特征。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即不浪费资源。
效率与做事的手段有关。
成效:“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成效与结果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关。
在成功的组织中,通常高效率和高成效相伴。
较差的管理通常包括低效率和无成效或者低效率但有成效。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笔记考研经典笔记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2)效率:指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方法)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概念技能、沟通技能、效果技能人际技能)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管理学(13版)罗宾斯考研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13版)罗宾斯考研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
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
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
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
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最为重要,而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九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人。
他的工作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一个团队的活动。
2.非管理雇员: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一项工作和任务,并且没有人向其报告的成员。
3.管理者的分类:1) 基层管理者:指最低层的管理人员。
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即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这样的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生产线线长或工长。
2) 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他们管理着基层管理者,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事业部经理的头衔。
3) 高层管理者:即处于或者接近组织顶层的管理者,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他们的典型代表头衔经常是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或董事会主席。
4.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简述:管理的定义及含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明确的设定目标是管理的起点。
②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③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做正确的事”,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④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的,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
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5.效率:指“正确地做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即不浪费资源。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管理1.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
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协调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管理活动强调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
效率注重过程,效果注重结果。
因此,管理当局既要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与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二、管理的职能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
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它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计划和协调活动的过程。
2)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它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过程。
3)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去完成组织目标,这是因为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它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等。
4)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的过程。
监控是指关注事情是否在按计划进行;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纠正是指如果比较中发现显著的偏差,管理者要使工作绩效回到正常轨道。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并不总是按照先计划、组织、领导,然后控制这个顺序工作。
但这并不否认这些职能的重要性。
不论工作次序如何,管理。
者在管理时确实进行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三、管理角色(一)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知识点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知识点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知识点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是很多备战管理学考研考生的必选资料之一,对于管理学专业课复习,大家一定要梳理好各章的要点和逻辑关系,做好案例分析。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罗宾斯管理学要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职权的划分重点知识职权:职务范围内的管理权限(核心是决策权)。
职权是权力的一个子集1、直线职权:上下级之间的指挥、命令关系。
“指挥链”•各级主管都拥有直线职权。
•有时把组织对目标实现负有主要责任的管理者称为直线人员。
2、参谋职权:组织成员向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的权力。
•产生:源于直线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如财务、质量、人事、公关等。
“参谋建议,直线指挥”3、职能职权: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拥有的原属直线人员的一部分权力。
•其产生:直线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将部分指挥授予参谋人员,使他们在某一职能范围内行使指挥权。
•职能职权只有在其职能范围内才有效。
是一种有限指挥权厂长参谋职权直线职权财务科长职能职权车间、科室直线职权员工工人、一般员工边界、范围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组织结构设计重点知识组织结构设计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必须解决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部门、层次、职权的划分。
(一)部门化确定任务分配和责任的归属。
1、按职能划分部门(有基本相似的专业知识)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合并在一起。
--- 传统、最普遍•优点:使各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维护组织统一•缺点:协调困难,各部门易产生“隧道视野”。
•适用:组织规模较小、产品较少2、按产品划分部门•优点:有利于产品改进有利于部门内协调•缺点:部门化倾向(本位主义)管理费用高(机构重叠)•适用:规模大、产品多、产品之间差异大。
•产品部门化也适用于服务业,如会计事务所:税务部、审计部、管理咨询部等。
3、按地区划分:把某一地区的业务集中于某一部门。
原因:地理分散带来的交通不便和信息沟通困难------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优点:针对性强,能对本地区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斯蒂芬 P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
斯蒂芬 P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斯蒂芬 P 罗宾斯的《管理学》是一本经典的管理理论著作。
书中提供了诸多关于组织管理、领导力、决策制定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对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罗宾斯在《管理学》一书中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才能有效地管理组织。
他还指出管理不仅仅涉及到组织内部的事务,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因此,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
其次,罗宾斯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他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他将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等学科进行了交叉融合,以深入研究组织内部的动态和变化。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罗宾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关于个体行为的激励理论。
他认为激励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来激发个体的动力。
外在激励包括金钱、奖励、晋升等物质和非物质的奖励;而内在激励则涉及到个体的自我实现、成长和满足感。
罗宾斯认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罗宾斯还提出了关于领导力的理论。
他将领导力定义为影响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他认为有效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特质和行为,例如坚定的决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学习的能力等。
他还提出了转型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能够激发员工内在的动机,并通过激励和支持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在决策制定方面,罗宾斯提出了理性决策模型和行动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是基于理性分析和信息收集的决策方法,通过搜集、分析和评估各种信息来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
而行动决策模型则是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强调灵活性和快速性。
罗宾斯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完全理性的决策,大部分决策都是在有限的信息和时间下做出的,需要权衡各种利弊并做出迅速的行动。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知识结构导图1.2考点难点归纳1.3课后习题详解1.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一管理史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决策2.1知识结构导图2.2考点难点归纳2.3课后习题详解2.4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管理实践第Ⅱ篇现代工作场所的管理基础知识第3章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3.1知识结构导图3.2考点难点归纳3.3课后习题详解3.4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全球环境下的管理4.1知识结构导图4.2考点难点归纳4.3课后习题详解4.4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管理多样性5.1知识结构导图5.2考点难点归纳5.3课后习题详解5.4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6.1知识结构导图6.2考点难点归纳6.3课后习题详解6.4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理变革和创新7.1知识结构导图7.2考点难点归纳7.3课后习题详解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Ⅱ篇管理实践第Ⅲ篇计划第8章计划工作活动8.1知识结构导图8.2考点难点归纳8.3课后习题详解8.4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战略管理9.1知识结构导图9.2考点难点归纳9.3课后习题详解9.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二创办和领导创业型企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Ⅲ篇管理实践第Ⅳ篇组织第10章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10.1知识结构导图10.2考点难点归纳10.3课后习题详解10.4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11.1知识结构导图11.2考点难点归纳11.3课后习题详解11.4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12.1知识结构导图12.2重点难点归纳12.3课后习题详解12.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三管理你的职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第13章塑造和管理团队13.1知识结构导图13.2考点难点归纳13.3课后习题详解13.4考研真题详解第Ⅳ篇管理实践第Ⅴ篇领导第14章沟通管理14.1知识结构导图14.2考点难点归纳14.3课后习题详解14.4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15.1知识结构导图15.2考点难点归纳15.3课后习题详解15.4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激励员工16.1知识结构导图16.2考点难点归纳16.3课后习题详解16.4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成为有效领导者17.1知识结构导图17.2考点难点归纳17.3课后习题详解1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Ⅴ篇管理实践第Ⅵ篇控制第18章监管和控制18.1知识结构导图18.2考点难点归纳18.3课后习题详解18.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四计划与控制技术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五运营管理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Ⅵ篇管理实践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部分:(1)整理考试重难点,浓缩内容精华。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Ⅰ篇 管理导论【圣才出品】
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本章是全书的基础,需要重点理解管理、管理者的概念;掌握管理者的类型,管理的四大职能以及管理技能的内容;了解影响管理者工作的因素,以及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好处和挑战。
1.2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管理者的重要性★★管理者对组织非常重要,原因有三:(1)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比以往更加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当组织应对当今的挑战时,管理者在识别关键问题和巧妙回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他们是带领公司走向未来的重要人物。
(3)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
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质量是决定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
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
研究证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考点二:管理者的含义、类型及工作场所★★★★1.管理者的含义管理者(manager)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需要协调部门群体的工作,或者监管某个人,还可能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甚至组织外部人员的活动。
2.管理者的类型在传统结构(多为金字塔型)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见表1-1。
在结构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管理者的角色。
表1-1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层级3.管理者的工作场所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
组织(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对人员的精心安排。
所有的组织都具有三种共同特征: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
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考点三:管理的含义、职能、角色和技能★★★★★1.管理的含义管理(management)是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是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特征。
(1)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2022考研专业课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
2022考研专业课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 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考研专业课资料完整版可转——识库学习网本章是全书的基础,需要重点理解管理、管理者的概念;掌握管理者的类型,管理的四大职能以及管理技能的内容;了解影响管理者工作的因素,以及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好处和挑战。
1.2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管理者的重要性★★管理者对组织非常重要,原因有三:(1)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比以往更加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当组织应对当今的挑战时,管理者在识别关键问题和巧妙回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他们是带领公司走向未来的重要人物。
(3)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
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质量是决定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
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
研究证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考点二:管理者的含义、类型及工作场所★★★★1.管理者的含义管理者(manager)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需要协调部门群体的工作,或者监管某个人,还可能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甚至组织外部人员的活动。
2.管理者的类型在传统结构(多为金字塔型)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见表1-1。
在结构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管理者的角色。
表1-1 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层级3.管理者的工作场所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
组织(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对人员的精心安排。
所有的组织都具有三种共同特征: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
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考点三:管理的含义、职能、角色和技能★★★★★1.管理的含义管理(management)是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管理学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知识笔记梳理之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2019考研暑期强化复习开启,此阶段大家要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背诵,下面管理学考研为同学们整理了罗宾斯《管理学》复习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一、什么是计划工作1.定义计划工作。
答:计划工作包含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
计划工作既关系到结果(做什么),也关系到手段(怎么做)。
注:在正式计划中,覆盖一个年度甚至几个年度的正式目标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为组织的成员所共享。
二、为什么管理者要制定计划2.计划服务于什么目的?答:管理者制定计划出于四个原因:①计划指明了方向,并对各种努力进行协调,使它朝向共同的方向。
②计划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
尽管计划不能消除变化,但管理者可以?变化、考虑这些变化的冲击和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响应变化。
③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小化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④计划工作为控制工作设立了标准。
3.计划与组织的绩效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首先,一般来说,正式的计划工作通常带来较的绩效,较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积极的财务结果。
其次,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通常要比计划工作本身对绩效的贡献更大。
再次,某些对于正式计划工作的研究表明,正式计划并不然地导致绩效,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更关键的。
后,计划与绩效的关系还受到计划的时间结构的影响,一般组织要改进它的绩效,至少需要4年期的系统性的正式计划工作。
三、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注:计划通常被称为管理的主要职能,因为它构成了所有其他职能的基础。
计划工作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要素:计划和目标。
4.区分目标和计划。
答:目标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
目标为各种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方向以及衡量标准。
计划是一种文件,它规定了怎么实现目标以及通常描述了资源的分配、进度以及其他实现目标的要行动。
当管理者制定计划时,他们既要规定目标也要编制计划。
5.目标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是组织正式陈述的目标。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1-6章)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2014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笔记
官方网址Biblioteka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和重要性的作业,提高工人技巧和熟练程度。 3、产业革命 :提高效率 二、多样化的时期 ( 20 世纪前半期) 2.1 概述: 1、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的效果和效果的角度看管理;应用科学方法的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 式” 。 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 2、一般行政管理:关心整个组织,寻找如何应用于整个组织的管理原则和任何使之有效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 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 定量化的方法:运用数字或统计技术改进资源分配的决策。 4、管理进程:科学管理(1880s)--------行为科学(1920s)------管理科学(1950s) 。 2.2 科学管理: 2.2-1 泰罗的四条管理条例: 1、对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2、科学的挑选人,培训教育人,促进工人的进取心。 3、在科学的方法下,与人合作。 4、管理人员和工人各负其责,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具体步骤:工作环境分析-------任务分析------制定工作标准,挑选员工------管理人员配合,督促,完 成自己的工作。 解释:工作环境分析内容:工作是什么,谁来做,管理者怎么办。 任务分析内容:任何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技能分配工作。 2.2-2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在不增加工人的劳动 强度的下,进行最轻松最有效作业的方法 2.2-4 科学管理在许多人从事一种工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义。 2.2.-5 历史的评价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 300%+ 成为可能;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一门复杂化和 科学性的学科;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2.3 一般行政管理 亨利,法约尔: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关于人的控制和协调的共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括五个职能: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有什么要点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有什么要点考研罗宾斯管理学有什么要点考生们在临近考研考试时间时,需要把罗宾斯管理学的资料掌握住要点。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罗宾斯管理学重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管理万能论和象征论要点①管理万能论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它在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管理象征论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实质性的组织成果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因为大量的因素是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象征性的效果。
③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组织环境),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要点:三类管理方式60年代初提出管理学的统一框架,包括:(将各种管理方式进行综合)①过程方式:被当作综合多样化理论观点的一种方式。
按过程方法: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工作。
②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内部活动之间,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
系统: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整体。
封闭系统: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开放系统:认识到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③ 权变方法:分离出影响组织绩效的情境变量。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变化中的管理实践要点① 全球化② 工作人员的多样化③ 道德④ 激励创新和变革⑤ 全面质量管理(TQM)(戴明)含义:1、强烈地关顾顾客2、坚持不断的改进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4、精确的度量5、向雇员授权⑥ 授权⑦ 工作人员的两极化授权——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
工作人员的两极化——从事低技能服务只能得最低工资,高技能服务得高工资。
考研罗宾斯管理学管理和管理者要点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考研备考必备!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1-6章)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体现所有者意志)(上层建筑、社会文化)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
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
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
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例1-1 管理工作的特性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
上个月,A 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
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
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
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 48000 Specialization: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Simplification:简单化3S’ 优点减少工作转换时间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1800年,Jr.Watt & Boulton:苏霍铸造厂实行: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医疗、福利制度1810年,罗伯特?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提倡利润分享制度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一)科学管理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60%代表人物: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去世)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 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2) 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3) 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4) 差别计件工资制5) 改进管理方法: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遍验证过的原则、方法。
主要内容:1.管理是经营的职能之一2.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十四条原则:(1)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
责权对等原则(3)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A B C(5)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前提:二者一致!(7)人员的报酬。
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 b.能激发热情 c.公平(8)集中: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9)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法约尔桥‖)。
(10)秩序:―有其位,在其位‖。
(11)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人员的稳定: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13)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
(14)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德]韦伯:(Max Weber,1864-1920)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
---―组织理论之父‖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核心:设立公职。
(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特点: 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4)非人格化的关系。
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优点: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60年代)孔茨称其为―丛林‖1、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H?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德鲁克(Peter?F?Drucher, 杜拉克)主要观点和贡献: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目标管理4、行为科学学派创始人:梅奥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
------ ―激励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伯法理论基础:运筹学+ 计算机(模型+ 程序)**管理过程学派孔茨:Harald Kontz(60年代初)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的职能组成。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年代)——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60年代中期后)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2、权变理论(70年代后)管理思想和方法= f(环境变量)比较:古典理论:―假如X,那么Y‖权变理论:―假如X,那么Y,但只有在Z的情况下‖(其中,Z为环境变量)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
4、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强调创新。
创新来自于矛盾和问题(单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不了时)事实上,管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
―今天的管理者越来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已变得非常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