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7a93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c.png)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语言表达“简明”的“简”就是简简单单,不啰唆重复,它是指量上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明”就是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上的要求,是要求表达的效果最佳,表达的明晰度最高。
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唆、无条理。
语言表达“连贯”是语言表达中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一、要明确语言表达“简明”的具体要求1.做到语言简洁。
大体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
什么是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请看以下例句:“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
”在这句话中“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光这一生理现象,这里再加上“头上”一词,就不够简洁了。
二是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
比如:“这是一件新的毛衣”,这里的“的”字应当省去。
又比如:“我因为心里有点烦,所以出来走一走。
”这里的“因为”“所以”用得就多余。
三是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
比如:“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这个复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完全可以用“对上述问题”来替代。
2.做到语意明白、确定。
这可以从口语、书面语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于口语,一是要注意重音恰当。
在口语中由于重音不同,同样的话却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王刚来了”,如果说成“王刚..”,表意重点就不一样,前者..来了”和说成“王刚来了侧重表示来的人是王刚,而不是其他人,后者侧重强调王刚已经来到了,没有缺席。
二是要注意合理停顿。
在口语中,同一句话由于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演员要演好戏”,如果按如下停顿“演员/要/演/好戏”与按“演员/要/演好/戏”停顿,意思就不大一样。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d377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6.png)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涵盖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语言文字运用:1. 汉字:正确使用汉字,包括笔画、笔顺、结构等。
2. 词语: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词义、词性、词义辨析等。
3. 句子:正确构造和理解句子,包括句型、句式、句意等。
4.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达清晰、准确。
文学文化常识:1. 古今中外文学: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2.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容。
3.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世界文化常识,包括节日、习俗、历史事件等。
古诗文阅读:1. 古诗词鉴赏: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语言美。
2. 古文阅读: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包括句读、翻译、理解等。
3. 古文常识:了解古文中的典故、成语、修辞手法等。
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发展、结尾等。
2. 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 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批注等。
写作:1. 文章写作: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写作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3. 文章修改:学会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文章质量。
结束语:新高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衔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196ba3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3.png)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7.1 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衔接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子,做到语言连贯。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子,做到语言连贯。
教学过程一历年高考题型微观知识图要二掌握选句复位连贯的四要求一、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对象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从句子连贯的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从上文来看,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
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D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
故选C。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富春江是水袖长卷,是袅袅幽香,是万种风情,她把激荡的浪花涌向了这片土地上繁衍的子民,像美妙的音符叮当作响,相伴左右。
富春江的款款江水像一条蓝幽幽的飘带,缠绕山间林舍之间,流淌,闪烁,移转,歌舞;(),隐隐绰绰,如梦如幻,宛如西子,婀娜中有矜持,蕴藉间现动人。
A.而淡淡的雾霭把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笼罩起来,映入于宽阔的江水中B.而淡淡的雾霭笼罩了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C.而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为淡淡的雾霭所笼罩,遂映入宽阔的江水之中D.而被淡淡的雾霭笼罩的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答案D解析A、B两项的主语与下文的主语不一致。
C项略显文言句式,语体不合,且选项内部分句的关系不合逻辑。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85d7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7.png)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
它涉及到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的总结:
1. 词汇选择:
-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义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准确的意思。
-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则描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程度、方式和时间等。
- 动词的准确选择: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和精确。
2. 语法结构:
- 句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结构等,可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方式。
- 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语的身份。
- 并列句和复合句:使用并列句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但相关的思想;使用复合句可以将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列和对比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 反问和夸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义。
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266a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8.png)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补写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站”得高才可看得“深”。
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
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
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
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
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
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
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
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
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
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
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
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
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六大实词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六大实词类》](https://img.taocdn.com/s3/m/40eedc0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2.png)
动词趣事
1959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广东从化温泉,参观 了流溪小学,看到墙上有条标语“人人要讲普通话”,他点 头赞好,但建议改为“人人学讲普通话”。一字之改,可以 看出周总理的思维缜密和务实精神。“要讲”和“学讲”有什 么区别呢?前者带有强迫性,非讲不可。但南方不同于北 方,小孩子不同于成年人,硬性规定“要讲”反而不切实际 。改为“学讲”就大不相同,孩子们可以先学后讲,老师也 有责任教学生怎样讲普通话,这正是学校的任务之一。
指净增数。“增加到,增长到,提高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总数。如
:原来是5,现在是10,可以说:增加了一倍,增加了100%或增加了5;增
加到两倍,增加到200%或增加到10。
b、表示减少:“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减少到,降低
到,下降到”--指余额。如:以前是10,现在是7,可以说:减少了30%或
2023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语法基础知识:词类
前言
语法基础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家对病句题、 成语题、仿用选用变换句式题、文言词类活用、文言句 式的正确把握。我们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一. 概说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 合体。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 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职员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①思想;心思 年尚少壮,意思不专 ②意义;道理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③意图;用意 文章的中心意思 ④略表心意 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 ⑤某种趋势或迹象 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⑥情趣;趣味 打乒乓球很有意思//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 思
高考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0eb5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1.png)
高考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在高考语言运用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考试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结构和逻辑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对高考语言运用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技巧。
一、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于高考语言运用部分尤为重要。
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词汇量,并且熟练掌握词义、词性和用法。
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1. 同义词辨析:高考语言运用部分经常出现同义词辨析的考查题,考生需要熟悉常见词汇的近义词和义项。
2. 词义辨析:某些词汇具有多个义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义项的含义和用法。
3. 词性转换: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词汇的词性转换,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二、语法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1. 时态:要准确使用各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
2. 语态:要能够区分和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 情态动词:要理解情态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如can、could、may、might、shall、should等。
4. 并列和从属连词:要能够正确使用并列连词(and、but、or)和从属连词(because、although、unless)等。
三、修辞修辞是文学语言的特点,也是高考语言运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运用场景。
1. 比喻:通过比较来传达某种形象或概念,常用的比喻手法有拟人、拟物等。
2. 比拟:通过比较来表达事物的相似之处。
3. 排比:通过并列排列一系列事物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节奏感。
4. 夸张与修辞问答:通过夸张和反问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观点。
四、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结构,包括开头的引入、中间的论证和结尾的总结等。
1. 引入:要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使用引言、故事、问题等方式。
2. 论证和过渡:要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使用合适的过渡词语来连接各个段落和句子。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6d2c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b.png)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汇总一、基础知识1. 字音: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包括准确无误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例如,对于多音字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字形:正确书写汉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搭配。
对于常见错别字能够准确辨识和纠正,例如“冒”和“帽”、“具”和“俱”等。
3. 词语:理解词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辨析,掌握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语义错误,如“长年累月”与“常年累月”、“刻舟求剑”与“刻船求剑”等。
4. 语法:掌握基本语法规则是语言表达的基石。
我们需要了解词类、句子成分、简单句与复杂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单复数、时态、语态等语法概念。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语言,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5. 修辞: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手法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二、语言运用1.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到重要的分隔作用。
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如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或短语,句号用于表示完整句子的结束等。
2. 句子转换:进行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转换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3. 语段衔接:选择合适的词语或句子使语段连贯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过渡词或短语,使前后文自然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切交流的基础。
除了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即在不同场合使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用语,在口语交流中使用日常用语等。
三、语言积累1. 古诗词:背诵并默写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语言积累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我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高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
![高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751b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0.png)
高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一、语法知识点1. 词类与句子成分在语法中,我们需要了解词类的分类以及句子成分的构成和功能。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同位语等。
2. 时态和语态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常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而语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常用来进行程度和大小的比较。
要正确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使用适当的变化规则和比较结构。
二、修辞手法1. 比喻和拟人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形象地表达,而拟人则是给非人物体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2. 夸张和反复夸张和反复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手法,用于加强表达的效果和印象。
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而反复则是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意境来强调和加深印象。
3. 排比和对仗排比是通过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来加强修辞效果,而对仗则是将一句话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使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更加丰富和平衡。
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1. 描述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绘人物、事物和场景,营造细腻、生动的描写效果。
例如:杨柳依依,宛如少女的长发,在微风中缓缓摇曳,仿佛在低声地述说着一段浪漫的故事。
2. 议论与解释通过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来强调观点、点明主题,使文笔更加有力量感和说服力。
例如:爱是生活的动力,爱是希望的种子,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交流。
3. 讲故事利用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并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例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他们决定去寻找宝藏,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发现了心中最珍贵的东西。
四、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力量1. 丰富意境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感官体验。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格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格](https://img.taocdn.com/s3/m/ac6eb1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e.png)
一、说出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格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⑶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⑷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⑻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⑼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必备知识梳理1.比喻⑴即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⑵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⑶两种特殊的比喻:博喻: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听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错起来写。
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⑷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②化深为浅,通俗易懂。
③表达感情。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是把物当人写。
拟物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运用比拟修辞,往往带有比较鲜明的情感色彩。
如:校园真美,花儿笑,草儿闹,柳条在拥抱。
眼前是瀑布嘶鸣,身后是张牙舞爪的敌人,他已经陷入绝地。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
如:7T88这几天请假,语文课请董老师代上。
4.夸张⑴大或小:①他的心比天大,比海宽。
②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
⑵快或慢: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⑶前或后:⑤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⑥和他喝什么酒?他酒杯没碰到嘴唇,脸就红了!5.对偶⑴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1202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8.png)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考察的内容涉及广泛且知识点繁多。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系统掌握各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以确保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语文的各个知识模块和重点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运用1.词汇与短语在语文学科中,词汇与短语是基础、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包括常见词汇和固定短语的用法、搭配以及词义辨析等。
2.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句式结构的表达方式,同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3.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是文章整体结构和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组织篇章结构,包括开头、过渡、主题句、承接词等,并且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生动性。
二、阅读理解和鉴赏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且能够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蕴意。
2.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考察学生对现代文章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观点等,同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三、写作表达1.议论文议论文是高考写作中的常见形式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选择适当的主题,论述自己的观点,同时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应用文应用文是写作中的实用性文体,包括书信、申请书、通知、简历等。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语言特点,同时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四、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同时了解不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五、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鉴赏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阅读并理解现代作家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并且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等。
六、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需要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法,例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能够准确地分析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表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5250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比喻(借喻) 借代 反问 对偶 比拟 互文
比喻 夸张 双关
• 1、(2021·八省适应性模拟)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项是( B )
• 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 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 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 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 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 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 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
辨 析 易 混 修 辞
借代
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 • 杜康——酒 尺素、双鲤——书信 干戈——战争 • 汉——唐 渔樵——隐逸生活 汗青——史书 • 吴钩——宝刀利剑类 樯橹——船 天狼——入侵的异族 • 楼兰——边境之敌 柳营——军营 山村——隐居 • 钟鼓馔玉——权贵利禄 青衫——下级官吏 鸟、兔——时光
• 2021年一开年,扶贫剧《山海情》就成了“黑马”。它是20世纪90年
代闽宁合作实现成功脱贫的一个经典篇章。这部剧不仅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 创业的举步维艰;不仅有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有变革中的“鸡飞狗跳”。“真 实”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题点二 分析修辞构成与表达效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622b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2.png)
示例2: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
示例3:这,这是……?
示例4: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野猪、黄羊……,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路,决 不混淆。
示例5:大火被渐渐扑灭,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现在遇难船旁……。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 制油污。
句号用法补充规则 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 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 示例1:行进中的学生方队 • 示例2: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
四、叹号 叹号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结束以后的停顿。 (1)有时语气较强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2)主谓倒装的句子,叹号放在句末。 (3)同问号一样,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如果其后有叹号,则可保留 叹号。 (4)叹号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5)冒号一般管到句子末尾(以句号、问号、叹号为标志),要避免冒号涵 盖范围过窄或过宽。
(6)一个句子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如果一句中有两个冒号,其中一 个需改为逗号。
(7)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 分层次。
(8)冒号不能与表示提示的“即”“如”连用。 (9)表面上像但实际上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而不能用冒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解读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高考的轮考考点,近几年重 点考查引号、破折号的用法,2023年高考出现了主观 试题,结合语境分析逗号的表达效果。以后主观题是 趋势,试题的情境化是趋势,因此要重视在具体的语 境中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f001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语言表达是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中,语言表达的考查内容将涵盖以下知识点:一、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包括名词的分类、名词的单复数变化规则、名词所有格的表示方法等。
2.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3. 动词: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4. 形容词和副词: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程度副词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5. 介词:包括介词的基本用法、常用短语搭配等。
6. 连词: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从属连词等的用法和辨析。
7. 语序:包括句子基本语序、倒装、省略等。
8. 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的引导词和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9. 句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主宾关系、动宾关系、定状补关系等。
10. 复合句的变式:包括简单句的复合句变式、短语从句的转换等。
二、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1. 比喻: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强调某种特点或形象描绘。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点或现象,以强调其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关注。
4. 对偶:通过使用相对、相反、对称的词语或结构,使语句具有韵律感和平衡感。
5. 排比: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型等排列在一起,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6. 反问: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回答,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强调某种观点。
7. 平行结构: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型等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8. 对仗:使用相对、相反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来表达同样的含义,使语言的韵律感更强。
9. 比拟:通过将两个相对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描绘出某种特点或现象。
10.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词语进行列举,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ca28ef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2.png)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
对词语的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根据语境辨析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填空(2022年新高考1卷题型);另一种是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选择题,历年常规题型)。
二题点讲解题点1从三个方面辨析近义词语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二)从用法方面辨析(三)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轻重不同(详见课件)[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1)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2)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3)这位著名导演运用美术中的色彩和构图,表现电影的气氛、意境和思想内涵。
A.称道信赖善于B.称奇信赖擅长C.称奇信任善于D.称道信任擅长小积累: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研究—研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实词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实词可根据意义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辨析。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1)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2)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3)校长找到几名同学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们都不想买,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知识点
高考语文的语言文字应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1.词语理解与运用:
1.1同义词、反义词辨析
1.2成语、熟语、惯用语的理解与运用
1.3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选择
2.句子理解与运用:
2.1复杂句子的结构分析
2.2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识别(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3句子的语气、语调和情感理解
2.4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3.标点符号使用:
3.1常见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等)的正确使用
3.2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效果
4.修辞手法识别与运用:
4.1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
4.2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5.语言表达与逻辑:
5.1清晰、连贯、有逻辑的语言表达
5.2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沟通
5.3文本的主旨、观点、态度等的提炼与理解
6.文言文阅读:
6.1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6.2文言句子的翻译与理解
6.3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7.现代文阅读:
7.1文章的主旨、结构、风格等的理解与分析
7.2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的提炼与理解
7.3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8.写作:
8.1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
8.2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特点与要求.
8.3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与得体.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基本内容,但具体的高考题目可能会根据年份和地区有所不同。
因此,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复习。
同时,也需要注意阅读和理解各类文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