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顺序
记叙顺序线索人称
记叙文阅读——分清记叙人称、顺序和线索【方法指导】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2)以时间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情感为线索(5)以某物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6)以题目为线索(如:《6个馒头》中以6个馒头为线索);(7)双线交织(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文章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来脉络清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紧凑集中,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分清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我们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等):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经典训练(一)阅读《娘》,回答1—4题。
娘(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2)“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记叙文的人称、顺序和线索
第二天一早,我桌上多了一份精致的礼物,
虽然没有留名,但在我转头的瞬间,那位男 生摸着头,羞愧的低下头,这时春风拂过, 令我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我在成长道路 得到最珍贵的礼物——宽容。
开头:花开花落,蓦然回首,童年的列车已
经到站,再无往返。此刻的自己也蜕去稚嫩, 迈着坚定的步伐,让梦想由此起航!
记叙文的人称、顺序
记叙文写作总得要求: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写作训练 的重点是记叙文。 记叙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形动人”、“以情感 人”。 这里的“形”,指的是形象,指的是具体生活的图景。 记叙文是要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的。 这里的“情”,指的是感情,指的是作者的真情 实感。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记叙文尤为如 此。记叙文就是要以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以一种健 康而深厚的感情去感染读者的。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 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 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 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 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 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 一 个 环 节 。
★事情前后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 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 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 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 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 宜 随 意 转 换 , 否 则 就 容 易 造 成 混 乱 。
我可以和他理论,我可以再次向老师汇报我可以 向大家说明这一切!可我没有,他现在火气正旺, 先忍一忍吧!别再让矛盾恶化。我背上书包,拉 上窗帘,关上教室门,低着头走了,因为我知道 周围的闲言碎语,凛冽的目光只会在那道心伤上 撒一把盐,我选择宽容,紧要咬牙唇,不让眼泪 落下来,加快步伐,现在我只想回家。
《灯》阅读理解答案
《灯》阅读理解答案《灯》阅读理解答案《灯》阅读理解答案,你找到资料了吗?那么,关于《灯》阅读理解答案的资料是怎么样的呢?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灯》阅读理解答案,一起来看看吧!《灯》阅读理解答案篇1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
每当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15岁的姑娘点燃。
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
”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
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初中了!”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
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
”凤想起了同村的丽。
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
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
静夜里传来夜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
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脸,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
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
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
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1)本文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凤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表现了凤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某一方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阅读题的一种类型,记叙文的雅俗、顺序、线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好这些,才能更好的做记叙文阅读题。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
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
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线索 叙事顺序 结构类型
小说的线索叙事顺序结构类型小说的线索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人物为线索。
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即所谓的“物线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即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
3.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一般来说,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一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二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
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导致。
4.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三、小说的结构构思1. 小说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小说叙事的顺序(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记叙文2理清线索明确顺序
•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出现在结尾)
记叙的顺序一——顺叙及其作用
• 顺叙——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记叙顺序: P132 2014朱自清《儿女》 表格填空题。第三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1分)
知识梳理 P125 二、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 类型
人线 物线 情线 事线 时线
地线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变化( 是最基本的一条线索)。 中心事件。
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
回顾知识
• 1、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2、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 题目扩展法、段落合并法,主要信息提取法 • 3、概括事件的表述方法 • 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复习专题2:
理清线索, 明确顺序。
真题回顾——线索和记叙顺序
• 线索题: P128 2016刘成章《三角梅》 2.本文有两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 注意——原文—优—先暗原线则:、儿踩子关的键情字绪眼 变化
• ① 捡到; 归还 • ②“不屑”或“想不通”; 不好意思
当堂训练 《义重情深的恩赐》T1
•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 些方面。
• 划分段落层次,围绕“恩赐”概括事件。
• 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 • ②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 • 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
故乡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线索
故乡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线索一、开篇引入二、故乡的地理位置我的故乡位于中国的南方沿海城市,紧靠大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这里四季宜人,气候温和湿润,被誉为“人间仙境”。
三、故乡的自然风光故乡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散步在故乡的海岸线上,可以感受到海风的轻拂,沙滩的柔软。
远望大海,蓝天白云与海水交相辉映,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山峦起伏,森林郁郁葱葱,四季景色各异,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四、故乡的人文底蕴故乡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故乡的古建筑、庙宇、园林等都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里,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新春贺岁、端午龙舟赛等,每逢佳节,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五、故乡的美食文化故乡的美食文化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这里有新鲜的海鲜,香气四溢的特色菜肴,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当地的小吃还是正餐,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故乡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地方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六、故乡的人民故乡的人民热情友好,善良淳朴。
他们勤劳奋发,热爱生活。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农田、渔船上,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故乡的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营造了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七、故乡的经济发展故乡的经济发展迅猛,正日益崛起。
这里有繁荣的旅游业和渔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故乡的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物质保障。
八、故乡的未来展望故乡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故乡正在积极发展和创新。
未来,故乡将继续发展旅游业,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美好的旅游景区。
同时,故乡也将加大环保力度,保护好自然环境,让后代子孙能够继续享受到故乡的美好。
九、结尾总结故乡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永远怀念的地方。
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人民和文化。
我希望故乡能够越来越美好,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它。
作文叙事线索有哪些类型
作文叙事线索有哪些类型
1. 人物线索
以人物的见闻、经历、活动或者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
比如在写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时,以“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串联起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感受。
2. 物品线索
某个具体的物品在故事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
这个物品可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比如一支钢笔、一个旧书包等,通过它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 事件线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围绕这个事件展开叙述。
比如写一次班级的拔河比赛,整个故事围绕比赛的筹备、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来写。
4. 时间线索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比如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天到冬天,从过去到现在等。
这种线索使叙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 空间线索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随着空间的变化展开故事。
例如写一次旅行,按照旅行中经过的不同地点来叙述所见所闻。
6. 情感线索
以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如从悲伤到喜悦,从愤怒到平静等。
这种线索能够深入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不同的线索类型在叙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作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内容和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叙事线索,让故事更加生动、有条理。
记叙文顺序及线索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顺叙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插叙的内容,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顺叙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叙事线索分类
叙事线索分类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老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掌握了以上安排线索的方法,我们在叙事文章时,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好材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线索与顺序
线索与顺序
考点精讲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
2.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简称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
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
有的题目
本身就是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有
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
3.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在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也会
使用补叙和分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亨进行平行叙述和交叉
叙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叙文的四大类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写景记叙文和状物记叙文也常常是以"我"为中心,通过"我"的行为、思想
感情来组织文章,因此写人、叙事记叙文理清思路的方法大多适用于写景、状物记叙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章线索分析》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章线索分析》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某种感情等等。
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的作用: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3、你能结合所学课文说说设置线索的方法有哪几种吗?以“人”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以“物”为线索,如《白杨树》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乡愁》《我的老师》4、文章中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三颗枸杞豆》,先用倒叙的写法引出回忆,然后按时间的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
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②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③以事物为线索如《繁星》,围绕“繁星”,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的深切感受。
《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
再现儿时在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⑤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⑥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特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使读者清楚的看到“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⑥多种线索混合使用如《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
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文章基本要素
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材料,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因此,人们称思想、材料、表达为文章三要素。
文章的思想是文章表达出来的意思。
一篇文章不管内容多丰富,都得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所以这个主要意思又叫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或简称中心。
有时借用文学理论的说法,叫主题或主题思想。
也有叫主旨、要职的。
在古代多简称为一个“意”字。
因此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叫“立意”。
不同体裁,其中心思想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一般说,在议论文里表现为一种观点;在说明文里表现为一种知识;在记叙文里较复杂。
记叙文主要靠形象感染读者,有的在文中点明用意,有的则含蓄、朦胧。
其中如新闻报道,则表现为一种信息,只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材料是指人、事、景、物、数据、大家公认的道理等,凡是可以用来支撑观点、表现思想的东西都可用作文章的材料。
选择材料通常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要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与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要;其次,要典型,也也就是在同类材料中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第三,要真实,人们不能事事耳闻目睹,但是可以从材料来源上鉴别它的真实性;第四,要新鲜生动,只有读者感兴趣的材料,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表达是指组织材料以表达中心的方式方法。
包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称表现技巧)等。
有时人们所说的表达方法(技巧)包括了结构和表达和表现手法。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所谓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所谓作者思路就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结构的一种设计和安排.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能够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一般来说,所谓文章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根据不同问题的谋篇布局,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散文的一线串珠式,蒙太奇式等等.二是指文章内部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的问题。
火眼金睛辨“雄雌”——论线索和顺序的区别
火眼金睛辨“雄雌”——论线索和顺序的区别作者:刘真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6期[摘要]线索和顺序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线索起组织材料的作用,不涉及安排材料的次序;顺序是安排材料在文章中的次序的标准,不涉及贯穿材料的功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辨明易混、易错点,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线索;顺序;辨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6-0050-02线索和顺序是阅读类文本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小学生学习各类文本的重要知识点。
由于专业性和权威性语文教参的缺失,网上解释的随意性和偏颇性,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这两者的概念和作用常常混淆不清。
比如,“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说法,根本就没有理清楚线索和顺序的区别。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分析。
一、一条红线贯情节(一)什么是线索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
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是运行血气的通道,是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渠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虽然功能不同,但共同维系着这个有机体的正常运作,维系着各部分器官的通道就是经络。
一篇文章也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构成,它们同样为了表现主题而互相配合,协调工作,而联系各种材料的就是线索。
在记叙性的文章中,我们往往称线索为叙事线索。
(二)线索和情节线索和情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情节,又叫故事情节,很显然,属于故事或小说的范畴。
什么是情节?即“……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及其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演变的历程。
”准确地说,情节应该是整个故事的演变过程,而不是某个具体事情。
线索起着组织情节的作用。
例如,《半截蜡烛》中的故事情节:在半截蜡烛中藏情报—德军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又想端走蜡烛—德军夺回蜡烛—杰奎琳把烛台端起来—蜡烛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 1 、线索:: • (1) 以人物为线 (2) 以时间为线 ( 3 )以人物为 线 (4) 以事件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 )以某物 为线 ( 7 )以题目为线 ( 8 )明暗两线 • 2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 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 晰。 • 3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 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 “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 清晰,主旨鲜明。
习题Βιβλιοθήκη 1.依据上文内容在第⑥小节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短语(写在下面横线 上)。(3分) 是一个 温暖的故事 ,是一道 古朴的风景 , 是一段 如诗的岁月 。
2.选出下列古诗句中跟上文所写的内容和意境最相近的一项:(2 分)【 D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上》)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 居》)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 春》)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颇具画面感和意境美,试以第④小节划线 句为例进行赏析。(3分)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与乡村景物 的和谐协调与完美融合,构成一幅古朴如诗的风景画,透 露出作者对炊烟浓浓的喜爱与欣赏。
•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 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 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 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 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 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 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 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 ⑤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 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 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 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平 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 ⑥袅袅的炊烟,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 段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 对乡村的依恋。 • ⑦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慢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 刚从城里打工归来。他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 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 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 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免费课程 ⑧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 像一个乡村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二.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及作用 • (1) 顺叙 (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 倒叙 (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
• (3) 插叙 (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 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二是思考文章为 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 吟赏炊烟 • 王苗苗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 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 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 心的乡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 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 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 有关。【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 【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 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 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 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 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 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而 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 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 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4.第②小节中有甲、乙、丙三个描写不同季节炊烟特点的句子, 请任选一句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不少于30字。 (2分) 我选择的是【 】: 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 着,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 5.第⑧小节作为全文的结尾,可谓意味深长,请仔细琢磨句中的 关键词语“最后的牧歌”和“寻找它、欣赏它”,简要阐述这 个结尾的深刻含义。(4分) “最后的牧歌”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恬淡、优美、 和谐的牧歌式的“炊烟”(即乡村生活)越来越少,并趋于 消失。“寻找它、欣赏它”表达了对炊烟的留恋和喜爱,对 美好乡村生活的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炊烟即将消失的惋惜、 失落和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