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训练题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人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与环境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D.墨西哥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且会沿食物链产生“富集效应”威胁人类健康3.某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4.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⑤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6.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7.下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A.大量使用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B.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降低室内温度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8.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9.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6天津文综卷)读图,回答下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D 据图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总体是明显减小的,即该省人口增长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故D正确。
(2015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2~3题。
2.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3.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2.D 3.B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c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
第3题,a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c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自然增长快。
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b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分配最为合理,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b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014江苏地理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解析:4.B 5.C 第4题,由图示可知,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到1987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Ⅲ,4~6)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第4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同步训练(含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1课人口与环境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4.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 B.美国C.德国 D.印度5.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C.资源 D.河流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0.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读甲、乙、丙、丁四地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13.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①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①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①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 2.D 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故选C。
2.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群体的长期定居意愿,部分在这里异地养老的老人只想在刚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此居住,①正确;特大及超大城市虽然人口多,但公共服务完善,人均资源未必少,①错误;都是异地养老,亲朋好友都少,且一般来说,中等城市数量较多,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口可能选择距原居住地更近的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可能要比在特大及超大城市多,①错误;选中等城市异地养老,很大程度上会考虑环境因素,即往往选择环境质量好、生活安逸的中等城市,①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同步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1、C2、A【解析】1、我国的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但丁出现人口负增长,不符合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故选择丙。
2、丁反映人口增长缓慢,呈现负增长,故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则劳动力不足,社会、家庭养老压力大;选A项。
考点:人口增长。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完成3—4题。
3.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4.该人口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3、A4、B【解析】3.图示90岁以上人口渐增,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即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选A正确。
4.图示国家老龄化明显,应是亚洲发达国家日本;印度和泰国属人口增长传统型模式的过渡型,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较高;中国虽已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比重大。
选B正确。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是A.a——德国B.b——尼日利亚C.c——印度D.b——日本6、造成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可能原因是①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实行计划生育③医疗卫生水平提高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B6.C【解析】第5 题,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 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 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 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一、单选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整体气候逐渐变干旱,降水减少。
各盟(市)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空间差异大,其中,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省会,包头是内蒙古著名的钢铁城市,乌海市是内蒙古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下图为2020年内蒙古各盟(市)区域图以及各盟(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内蒙古乌海市人口密度最大是因为( )A.人口数量多B.人口迁入多C.土地面积小D.水资源丰富2.呼和浩特城镇化较包头的主要优势是( )A.城市等级高B.钢铁工业发达C.能源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来看,人口数量会减少的是( )A.鄂尔多斯市B.赤峰市C.兴安盟D.阿拉善盟在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并且将持续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因素正日益成为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下图示意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4.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5.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其原因在于(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迁移人口素质提升D.自然出生人口减少6.驱动省际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 .公共服务水平 C.环境舒适度 D.落户门槛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的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
我国不同城市落户意愿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落户意愿明显降低。
下面为我国部分城市落户意愿与城市规模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增长水平 B.城市人口规模C.户籍价值变化D.落户政策变化8.在超大城市中,重庆落户意愿最低,这会导致( )A.城镇人口规模持续减小B.人口流动频率更加频繁C.城乡经济差异不断增加D.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升9.克拉玛依等西部小城市落户意愿较高的直接因素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交通便捷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山东烟台联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2.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D.对外开放度高(2023·江苏泰州期中)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省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276.22970.67203.25331.4新疆1957.31937.24303.32164.4四川2990.33229.26574.59001.3内蒙古1825.83912.34014.32453.2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3.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热条件好B.油气资源丰富C.地域面积大D.地形平坦开阔4.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C.畜牧业较发达D.二、三产业比重低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卷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为10.94‰,全年诞生人口1523万人。
相比于2017年,全年诞生人口(1723万人)削减了200万,人口诞生率达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人口诞生率的变更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B.年龄C.性别D.数量2.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B.劳动力严峻不足C.生育观念的变更D.人口老龄化严峻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诞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答案 A C B 本题组以我国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变更的相关学问。
依据数据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人口诞生率变更的缘由、影响及措施,考查调动、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实力,蕴含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人口观的发展理念。
第1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人口诞生率变更干脆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发生变更,2024年新诞生人口削减200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化的人数会削减,A正确。
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大,B、C错误;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要到15年之后,D错误。
第2题,随着中国限制诞生性别比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足够,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更,降低了人口诞生率,C正确;人口老龄化严峻对人口诞生率影响不大,D错误。
第3题,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变更其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诞生率降低,A不行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以削减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低人口诞生率,C不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人口诞生率,D不行行。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精题演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精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答案:B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赍繇丰富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4.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答案】B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商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答案:5A 6D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化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1特点。
第5题,通常判断三率的高低以0℅左右为低,1℅以下为较低,1-2℅为较高,2℅以上为高,依次可以看出甲城市80年,乙城市60年代和70年代可能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增长模式。
第6题,从图中可以丙城市9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人口不断在外迁,这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的城市化发展特点,而甲城市,人口迁移增长率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这表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1 B.2 C.3 D.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非洲B.西欧C.北美D.大洋洲
5.上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6.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7.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8.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
试根据此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11.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
下表是南美各国的社会经济资料。
据此回答12~13题。
南美洲部分国家主要社会经济资料
12.某跨国公司想到南美设立工厂,选择设厂国家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各国可劳动人口数的多寡。
如果将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视为可劳动人口数,则可劳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哥伦比亚B.玻利维亚
C.巴西D.智利
13.人口增加原因有自然增加和移民增加。
就自然增加而言,下列国家中每年增加的人口最多的是()
A.委内瑞拉B.哥伦比亚C.阿根廷D.秘鲁
读2019年末中国人口资料,回答14~15题。
14.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以上人口比重,图中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应在一定的时期继续保持人口低自然增长率状况
B.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遏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C.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有利于安排就业
D.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1.D【解析】1—4时期,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该国人口一直处于增长阶段。
4时期以后,人口负增长,故,在4时期时人口达到顶峰。
2.D【解析】德国人口为负增长,故选D
3.C【解析】该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应该处于高水平的低速发展阶段。
4.A【解析】由图可知,该国的人口曲线斜率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最有可能位于非洲。
5.C【解析】发达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对环境也产生过污染,故C错误。
6.C【解析】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由于人类过于追求经济的增长,从而加速了环境的污染。
7.C【解析】科技水平越高,人口的环境容量越大。
8.D
9.D【解析】学生赴美留学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民工涌向东南沿海城市为了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0.D【解析】图中①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应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
11.B【解析】过渡时期,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率尚未大幅下降,死亡率低于出生率。
12.D【解析】可劳动人口数是指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结合表中数据,智利非劳动人口比例为37%,在选项所列国家中比重最低。
13.B【解析】人口增加是人口总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乘积,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
14.A【解析】计算各年龄段人口比重,读三角形坐标图得出(链接:三维坐标统计图判读)
15.A【解析】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新增人口数仍然较大,给环境、社会造成较大压力。
故我国应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人口低自然增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