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之欧阳数创编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2.高频下降型:2 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 000 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
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 000~25 000例[26,27]。
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8]。
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2011年新指南中增加到每年160~400人/10万[7,8]。
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儿童罕见[7,8]。
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6]。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突发性耳聋(SSNHL)是一种突然发生,以急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为特征的耳部疾病。
患者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迅速丧失听力,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并对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标准突发性耳聋的诊断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
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的指南,诊断SSNHL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突然发生单耳听力减退:听力下降30dB以上,最低频率测试均低于90dB;2. 症状发生时间小于或等于3天;3. 患者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如中耳感染、外伤等。
二、治疗方法1. 高剂量类固醇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SSNHL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推荐使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每日剂量相当于泼尼松龙60mg,分2~3次服用,连续10~14天。
治疗应在发病后尽早开始,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2. 限制耳内压力:避免过度用力或气压突变的活动,如潜水、高海拔地区旅行、用力吹鼻子等。
这将有助于减轻内耳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3. 辅助治疗:许多研究表明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治疗包括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物理疗法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辅助治疗的临床证据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三、治疗后的随访与康复治疗后的随访十分重要,通过定期复查听力测试,可以确保患者的耳聋症状得到恢复。
此外,康复治疗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听力和适应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康复:通过语言和听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听觉交流能力。
2. 心理支持:突发性耳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的提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3. 辅助听力设备: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听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PPT未改
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1)、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
为60 mg),晨起顿服;连用3 d,如有效,可再用2d后 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 • (2)、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 推算,甲泼尼龙40 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 素。
听力损失≥30 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 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
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 建议方案: • ①糖皮质激素; • ②5%葡萄糖250 ml+金纳多87.5mg静脉滴注,连用10 d。
• 2.高频下降型: • 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 • 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
• 1.其他听力学检查:
• 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 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 骨cT检查。
•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 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 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 HIV等。
•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 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 及毛细胞损伤等。
四、一 内耳微循环障碍
– 内耳血供特殊
• 分支与主干管径之比小 • 动脉分支后到达耳蜗前庭器官之前都要经过螺旋状弯曲 • 供应内耳的血管为终末支,并且内耳的没有侧枝循环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 1.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 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 素有效率最高,为95.83%。
• 提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 ②5%葡萄糖250ml+金纳 多87.5mg静脉滴注,连用10天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16/23
2.高频下降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 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效率 最高,为68.33%;对耳鸣疗效最好是利多卡因+激 素组,有效率达100%。
3.纯音测听:包含250、500、1000、、3000、4000、 8000Hz骨导和气导听阈。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8/23
检验
4.声导抗检验:包含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 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验,并依据病 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 验。
疫性疾病、白血病等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4/23
可能发病机制与病因
• 常见病因: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本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 疾病、肿瘤等。
• 可能发病机制: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效障碍、血管栓塞或 血管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转载)72 h内忽然产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掉,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降低≥20 dBHL.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突发性聋依据听力损掉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降低型.低频降低型.平展降低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1.低频降低型: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降低,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掉≥20 dBHL.2.高频降低型:2 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降低,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掉≥20 dBHL.3.平展降低型:所有频率听力均降低,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降低,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注:中频降低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 000 Hz处有切迹)我国罕有,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毁伤所致,多与遗传身分相干,今朝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降低型).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向,但今朝尚缺少大样本风行病学数据.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 000~25 000例[26,27].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呈逐年上升趋向[28].德国突聋指南陈述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新指南中增长到每年160~400人/10万[7,8].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纪为50岁,男女比例根本一致,儿童罕有[7,8].我国突聋多中间研讨显示,发病年纪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别,左侧略多于右侧[6].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体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间研讨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6].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心理机制尚未完整解释,局部身分和全身身分均可能引起突聋,罕有的病因包含:血管性疾病.病毒沾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时代可以或许明白病因[29,30],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经由过程长期随访评估推想或确认的[31].一般以为,精力重要.压力大.情感摇动.生涯不纪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重要诱因[32,33].今朝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含: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效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毁伤等.不合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醒不合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别:低频降低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降低型多为毛细胞毁伤;平展降低型多为血管纹功效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7,8].是以,建议依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纳响应治疗措施.1.忽然产生的听力降低.2.耳鸣(约90%)[6].3.耳闷胀感(约50%)[6].4.眩晕或头晕(约30%)[6].5.听觉过敏或重听.6.耳周感到平常(全聋患者罕有).7.部分患者会消失精力心理症状,如焦炙.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涯质量.一.必须进行的检讨1.耳科检讨:包含耳周皮肤.淋凑趣.外耳道及鼓膜等.留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2.音叉检讨:包含Rinne实验.Weber实验以及Schwabach实验.3.纯音测听:包含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及8 000 Hz的骨导和蔼导听阈.4.声导抗检讨:包含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5.伴随眩晕时,应进行自觉性眼震检讨,并依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实验和/或Roll实验.二.可能须要进一步完美的检讨(应依据具体情形选择)1.其他听力学检讨: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响(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含言语辨认阈和言语辨认率)等.2.影像学检讨: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留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依据病情须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讨.3.实验室检讨:血通例.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效(纤维蛋白原等).C反响蛋白等.4.病原学检讨: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5.对伴随眩晕须要进一步明白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依据其具体情形选择进行前庭和均衡功效检讨.注:对于有装备噪声或较强刺激声的检讨(如MRI.ABR等),除因疑惑脑卒中等紧迫情形而必须立刻检讨外,一般不推举在发病1周内安插检讨.1.在72 h内忽然产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降低≥20 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掉,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产生.2.未发明明白病因(包含全身或局部身分).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到平常等.4.可伴眩晕,恶心.吐逆.突发性聋起首须要消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轻微疾病,其次需除外罕有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类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沾染如风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分解征)等.双侧突发性聋需斟酌全身身分,如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Cogan分解征等).内排泄疾病(甲状腺功效低劣等).神经体系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弥散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沾染性疾病(脑膜炎等).血液体系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脱水症.镰状细胞贫血等).遗传性疾病(大前庭水管分解征.Usher分解征.Pendred分解征等).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性聋等.中国突发性聋多中间临床研讨数据显示:依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点意义;改良内耳微轮回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用,合理的结合用药比单一用药后果要好;低频降低型疗效最好,平展降低型次之,而高频降低型和全聋型后果不佳[6].依据上述研讨成果,本指南推举下列治疗措施.一.根本治疗建议1.突聋急性发生发火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取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含血液稀释.改良血液流淌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口服给药:泼尼松天天1 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 mg),晨起顿服;连用3 d,若有用,可再用2 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打针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 mg或地塞米松10 mg,疗程同口服激素.激素治疗起首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解救性治疗,包含鼓室内打针或耳后打针[34,35].鼓室内打针可用地塞米松5 mg 或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耳后打针可以应用甲强龙20~40 mg,或者地塞米松5~1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假如患者复诊艰苦,可以应用复方倍他米松2 mg(1 ml),耳后打针1次即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赞成,亲密监控血压.血糖变更的情形下,可以斟酌全身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3.突发性聋可能会消失听神经继发性毁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赐与养分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养分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结合应用.5.高压氧的疗效国表里另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计划.假如通例治疗后果不佳,可斟酌作为解救性措施.6.疗程中假如听力完整恢复可以斟酌停药,对于后果不佳者可视情形延伸治疗时光.对于最终治疗后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固后,可依据听力损掉程度,选用助听器某人工耳蜗等听觉帮助装配.二.分型治疗推举计划全聋型.高频降低型.平展降低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6].1.低频降低型:①因为可能消失膜迷路积水,故须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必心理盐水.②平均听力损掉<30 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含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培他司汀.改良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斟酌鼓室内或耳后打针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掉≥30 dB者,可采取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③少部分患者采取②的计划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赐与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良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2.高频降低型:①改良微轮回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后果较好;③可斟酌应用养分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3.全频听力降低者(包含平展降低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良内耳微轮回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结合用药治疗.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间临床研讨用药计划和疗效成果供参考[6].1.低频降低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计划中,金纳多+激素组有用力最高,为95.83%.建议计划: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250 ml+金纳多87.5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2.高频降低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计划中,金纳多+激素组有用力最高,为68.33%;对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用力达到100%.建议计划:①糖皮质激素;②0.9%心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0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③0.9%心理盐水250 ml+2%利多卡因10 ml静脉滴注,连用10 d.3.平展降低型和全聋型:巴曲酶.巴曲酶+金纳多.金纳多+激素.金纳多+巴曲酶+激素四组治疗计划中,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组有用力最高,平展降低型为87.39%.全聋型为78.31%.建议计划:①糖皮质激素;②0.9%心理盐水100 ml+巴曲酶5~10 BU,隔日1次,巴曲酶初次10 BU,之后每次5 BU,共5次,每次输液时光许多于1 h,每次应用前检讨血纤维蛋白原,假如低于1 g/L,则暂停1 d后再次复查,高于1 g/L方可持续应用;③0.9%心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0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一.疗效分级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程度,或达此次患病前程度.2.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进步30 dB以上.3.有用:受损频率听力平均进步15~30 dB.4.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进步缺少15 dB.二.剖断办法解释国表里对突发性聋疗效剖断的指标包含:①痊愈率;②有用力;③各降低频率听力进步的绝对值;④听力进步的比例;⑤言语辨认率[10,11,14,15,16,36,37,38,39,40,41,42,43].本指南建议盘算痊愈率和有用力.全频听力降低(包含平展降低型和全聋型),须要盘算所有频率的听阈值;而高频降低型和低频降低型只须要盘算受损频率的听阈值即可.1.低频降低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降低型预后较差.2.听力损掉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3.发病一开端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4.开端治疗的时光越早,预后越好.5.复发重要出如今低频降低型.6.伴随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注:突聋有必定的自愈率,文献陈述为32%~65%[9,36],但临床经验标明该数据可能被高估[44].相干研讨对于突聋根本上没有分型,势必会影响自愈率的成果[36].从本次突聋多中间研讨成果可以看出,各类不合听力曲线类型的突聋预后差别很大,低频降低型痊愈率可达到78.16%,而全聋型只有14.29%[6].是以必须进行分型,依据各型所占比例,才可能推算出总体自愈率.。
突发性耳聋诊断及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陈晟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然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SSHL)通常被称为突发性耳聋,是作为无法解释的,快速的听力丧失(通常在一只耳朵中)发生的,在即刻或几天内发生。
•应该被视为医疗紧急情况。
任何经历SSHL的人都应立即去看医生。
•SSHL的病人推迟看病,因为他们认为听力损失是由于过敏,鼻窦感染,耳垢堵塞耳道或其他常见病症引起的。
•延缓SHHL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十分之九的SSHL只有一只耳朵听不到。
•通过进行听力测试来诊断SSHL。
•如果测试在三个连接的频率中显示出至少30分贝的损失,则听力损失被诊断为SSHL。
例如,30分贝的听力损失会使会话语音听起来更像耳语。
•许多人注意到他们早上醒来时都有SSHL。
其他人首先注意到是当他们尝试使用耳聋的耳朵听电话时。
还有人在他们的听力消失之前,听到一个响亮而令人震惊的“流行音乐”声。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人常常头昏眼花,耳鸣响或两者皆有。
•大约一半的SSHL患者会自发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通常在发病后一到两周内。
接受耳鼻喉科医师治疗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将会恢复听力。
•SSHL发病率为每年每5000人1人受累,通常是四十和五十岁的成年人。
每年SSHL的新病例实际数量可能要高得多,因为病情往往没有被诊断出来。
许多人快速恢复,永远不会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我国定义:•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突发性聋
治疗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 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 药。 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 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 杏叶提取物)。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有研 究报道,如果1月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但是突 聋的时间长于3个月的患者不推荐 。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 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 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 • • Ps:助听器:有部分残余听力,特别适合耳聋伴耳鸣患者 声桥:中重度以下患者或不愿佩戴助听器者 人工耳蜗:双侧重度耳聋或单侧伴严重耳鸣患者
治疗
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 不易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 ,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 (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 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 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无效,和/ 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 的药物治疗。 2、高频下降型:①改善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 +糖皮质激素。 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 虑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预后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分 型 痊愈率(%) 77.1 29.0 总有效率(%) 90.7 66.0
低频下降 高频下降
平坦下降 全 聋
34.6 14.5
82.6 70.3
预后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5、复发主要发生于低频下降型和中频上降型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
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 ◎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 、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应积极治疗 低频下降型的治疗原则:
方案一 一般通用 听力损失<30dB 听力损失≥30dB 由于可能存在内耳积水,故应限盐、限液 自愈率高,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培他司汀、 改善静脉回流药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 糖皮质激素
谢谢 !
听觉过敏或重听 ◎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
检查
◎
必须进行的检查
耳部检查: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 耳镜检查:注意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皮肤肿胀、疱疹等,鼓膜情况 音叉试验:Rinne试验、Weber试验、Schwabach试验 纯音测听:骨、气导曲线 声导抗检查:鼓室图、镫骨肌声反射 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
我国突聋诊疗旧指南
◎
突发性聋
特指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特发性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一、基本治疗建议 1. 突聋急性发作期(3 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 皮 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 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 1mg/kg(最大剂量 建 议为 60 mg),晨起顿服;连用 3d,如有效,可再用 2d 后停药,不 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 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 40mg 或地塞米松 10mg,疗程同口服激 素。
定义 72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 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 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 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 250、500Hz 处听力损失≥20dBHL。
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 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 白 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 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1. 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 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 95.83%。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 250ml+金纳多 87.5mg 静脉 滴注,连用 10d。 2. 高频下降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 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 68.33%;对 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效率达到 100%。建议方案 : 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 250ml+金纳多 105.0mg 静脉滴注, 连用 10d;③0.9%生理盐水 250ml+2%利多卡因 10ml 静脉滴注,连 用 10d。 3. 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巴曲酶、巴曲酶+金纳多、金纳多+激 素 、金纳多+巴曲酶+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 组有效率最高,平坦下降型为 87.39%、全聋型为 78.31%。建议方 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 100ml+巴曲酶 5-10BU,隔日 1 次,巴曲酶首次 10BU,之后每次 5BU,共 5 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 1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 1g/L,则暂停 1d 后再 次复查,高于 1g/L 方可继续使用;③0.9%生理盐水 250ml+金纳多 1. mg 静脉滴注,连用 10d。
一文读懂---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 ①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 mg或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②耳后注射可 以使用甲强龙20~40 mg,或者地塞米松5 ~10 mg,隔日1次,连用4~5次。如果患者复诊 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 mg(1 ml) ,耳后注射1次即可。③对于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 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2.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 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低频下降型:1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 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95.83%。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250 ml +金纳多87.5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
高频下降型:2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 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68. 33%; 对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效率达到100%。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0 mg静脉滴注,连 用10d;③0.9%生理盐水250 ml +2%利多卡因10 ml静脉滴注,连用10 d。
疗效判断
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 3.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 ~ 30 dB。 4.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简称SSNHL)是指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2小时内)内耳传导的听力严重下降,临床上多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耳聋。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突发性聋的诊疗指南,以帮助患者尽早获得有效的治疗。
一、突发性聋的病因突发性聋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耳疾病:内听动脉阻塞、迷路梗死、迷路出血、内耳感染等;2. 唯物毒性:如耳毒性药物、噪声、化学物质;3.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4. 免疫性疾病:如格雷夫斯病、乙型肝炎等;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组织明沃军。
二、突发性聋的诊断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询问患者突发感音过程及伴随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对听力进行初步检查,注意检查鼓膜、外耳道及耳咽管是否有异常。
2. 纯音听阈测定:采用空气障音传导和骨刺音传导测定听力阈值,确定患者的听力水平。
3. 类比画图编译法:在编译纸上按音阶递增的方式记录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
4. 突发性聋需与其他听力障碍鉴别:包括感音性聋、传导性聋、混合性聋等。
5. 相关检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抗体检测、感染性指标检测等。
三、突发性聋的治疗1. 药物治疗:a. 糖皮质激素治疗:短期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b. 血液促渗药物:通过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如甘露醇、组织活性蛋白酶等。
c. 耳病毒灵: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有效,操作简单,副作用少。
2. 注射治疗:a. 自体内耳囊肿液负压注射。
b. 自体血清注射。
3. 理疗治疗:a. 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听力功能恢复。
b. 激光治疗:通过提高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内耳氧合情况。
4. 注意休息:患者在病程中需休息,减轻听力负担。
5. 忌烟酒:戒烟限酒,注意保护听力。
四、突发性聋的预防1. 避免噪音:减少高分贝噪音,保护耳膜。
2.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耳毒性药物,确保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年,卷(期):2015,50(6)被引用次数:1次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1997(2)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8)3.郭维,杨仕明,杨伟炎,顾瑞我国突发性聋临床防治研究论文评价[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4)4.杨伟炎,杨仕明关于突发性聋诊断和疗效标准的讨论[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5)5.余力生,杨仕明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11)6.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5)7.Ganzer U;Albegger KW;Arnold W Leitlinie " H(a)rsturz".Konsensusbericht im Auftrag des Pr(a)sidium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Hals-Nasen-Ohren-Heilkunde,Kopf-und Hals-Chirurgie 20048.Michel O;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Hals-Nasen-Ohren-Heilkunde;Kopf-und Hals-Chirurgie 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German guidelines "sudden idiopath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2011(5)9.Stachler R J;Chandrasekhar SS;Archer S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udden hearing loss 2012(3 Suppl)10.Wilson WR;Byl FM;Laird N The efficacy of 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A double-blind clinical study 1980(12)11.Cinamon U;Bendet E;Kronenberg J Steroids,carbogen or placebo for sudden hearing loss: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study 2001(9)12.Desloovere C;Meyer-Breiting E;von Ilberg C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of therapy of sudden deafness:initial results 1988(10)13.Desloovere C;Lorz M;Klima A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fluence of hemodynamical and hemorheological factors on spontaneous recovery and therapy results 1989(1)14.Kronenberg J;Almagor M;Bendet E Vasoactive therapy versu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a double-blind clinical study 1992(1)15.Michel O;Matthias R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 with a stable prostacyclin analog 1991(5)16.Probst R;Tschopp K;Ludin E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dextran/pentoxifylline medication in acute acoustic trauma and sudden hearing loss 1992(3)17.Meier R;Tschopp K;Podvinec M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open study of therapy of sudden deafness with flunarizine 1993(6)18.Klemm E;Bepperling F;Burschka MA Hemodilution therapy with hydroxyethyl starch solution (130/0.4) in unilateral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dose-finding,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trial with 210 patients 2007(2)19.Westerlaken BO;de Kleine E;van der Laan B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using pulse therapy: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2007(4)20.Nakashima T;Teranishi M;Yoshida T In reference to 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ntinuous intratympanic dexamethasone delivered via a round window catheter for severe to profoundsudden idiopath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systemic therapy 2009(12)21.Ragab A;Shreef E;Behiry E Randomis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clinical trial of ozone therapy as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2009(1)22.Rauch SD;Halpin CF;Antonelli PJ Oral vs intratympanic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randomized trial 2011(20)23.Wu HP;Chou YF;Yu SH Intratympanic steroid injections as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11(5)24.Cvorovic L;Jovanovic MB;Milutinovie Z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intratympanic steroid injection as salvage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2013(6)25.Kang HS;Park JJ;Ahn SK Effect of high dose intravenous vitamin C o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prospective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3(10)26.Byl FM Jr Sudden hearing loss:eight years' experience and suggested prognostic table 1984(5 Pt 1)27.Hughes GB;Freedman MA;Haberkamp TJ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199628.Teranishi M;Katayama N;Uchida Y Thirty-year trends in sudden deafness from four nationwide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in Japan 2007(127)29.Conlin AE;Parnes LS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Ⅰ.A systematic review 2007(6)30.Haynes DS;O' Malley M;Cohen S Intratym-panic dexamethasone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systemic therapy 2007(1)31.Penido Nde O;Ramos HV;Barros FA Clinical,etiological and progression factors of hearing in sudden deafness2005(5)32.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鼻咽喉科全书:耳科学 200233.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199834.杨晓琦,余力生,马鑫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顽固性低频型感音神经性聋[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11)35.Li J;Yu L;Xia R Postauricular hypodermic injection to treat inner ear disorders:experimental feasibility stud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 2013(3)36.Chen CY;Halpin C;Rauch SD Oral steroid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ten 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03(5)37.Moskowitz D;Lee KJ;Smith HW Steroid use in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1984(5 Pt 1)38.Veldman JE;Hanada T;Meeuwsen F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ilemmas in rapidly progressiv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 sudden deafness.A reappraisal of immune reactivity in inner ear disorders 1993(3)39.Schreiber BE;Agrup C;Haskard DO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2010(9721)40.郑亿庆,区永康,许耀东,张雪媛,孙建军,刘阳,林勇生,刁明芳,陈东兰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药物治疗的多中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5)41.王明明,樊兆民,罗建芬,侯志强,艾毓,王海波,许珉,祝康,侯瑾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药物治疗的多中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5)42.陈国郝,张榕,王英歌,叶胜难,林昶,程金妹,邱建新,吴开乐,余得志平坦型突发性聋药物治疗的多中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5)43.郑虹,戴晴晴,周莲,冯宁宇,邱建华,陈阳,温立婷,韩宇,陈俊全聋型突发性聋药物治疗的多中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5)44.Mattox DE;Simmons FB Natural history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1977(4 Pt 1)1.陈成芳,王明明,樊兆民,张道宫,吕亚峰,王洪亚,王海波血脂与突发性聋发病及疗效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10)引用本文格式: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6)。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2015版)
分型
可能的具体发病机制
低频下降型 膜迷路积水
高频下降型 毛细胞损伤
平坦下降型 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
全 聋 型 内耳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或内耳出血
•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 耳鸣(约90%) • 耳闷胀感(约50%) • 眩晕或头晕(约30%)
临床表现
• 听觉过敏或重听 •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关于突聋诊疗指南的解读
• 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实际上都非常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是在不 同的解读后,出现相差较大的重要原因是跟不同的保险机制,不同的临床经 验等因素有关
• 我们要从各个不同的学派中吸取好的内容,但不应盲从,要根据据我国临床 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的突发性诊疗常规和指南,以 规范目前较为混乱的治疗状况
无效 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 <30dB
判定方法说明
• 国内外对突发性聋疗效判定的指标包括:
– ①痊愈率; – ②有效率; – ③各下降频率听力提高的绝对值; – ④听力提高的比例; – ⑤言语识别率。
• 本指南建议计算痊愈率和有效率 • 全频听力下降(包括平坦下降和全聋型),需要计算所有频率的听阈值;而高频下
鉴别诊断
• 首先需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 重疾病
• 其次需排除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梅尼埃病、 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 耳带状疱疹等
鉴别诊断
• 双侧突发性聋需考虑全身因素:
–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Cogan综合征)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弥散性脑炎、多发性硬化) – 感染性疾病(脑膜炎) – 血液系统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脱水症、镰状细胞贫血) – 遗传性疾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Usher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 – 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性聋等
突聋指南-小讲课
• 除外:全身(脑卒中、NPC、听神经瘤),局部(MD、OM等)
治疗
• 依型而定,以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类药物为基础 • 常用药物:(抗病毒未提及)
• • • • • • • • • • 激素:全身用药,地塞米松10mg*3d,有效加用2d,无效即停(或口服强的松1mg/kg) 改善微循环、抗氧化:金纳多(银杏叶提取液 105mg加入NS 250ml),连用10d 降低纤维蛋白原:巴曲酶(NS 100ml+10u首剂,后5U每次,定期检测Fbg) 营养神经:甲钴胺针(1针 QOD) 组胺类药物;敏使朗(1# Tid) 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2% 10ml加入NS 250ml),适于高频耳鸣 补救措施: 激素局部用药:鼓室注射、耳后注射 高压氧 助听器、人工耳蜗
疗效判定(受损频率的提高)
• 痊愈:正常 • 显效:30dB~ • 有效:15-30dB • 无效:~15dB • 痊愈率、有效率
预后
•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较差 •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 5.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 •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 自愈率问题
临床表现
• 突发听力下降 • 伴耳鸣(90%) • 伴耳闷胀感(50%) • 伴眩晕或头晕(30%) • 伴听觉过敏或重听 •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者常见) • 心理症状(焦虑、睡眠障碍)
检查
• • • • 必须: 1.耳科体检 2.音叉、纯音测听、声导抗(含镫骨肌反射) 3.伴眩晕行眼震检查
• • • • • •
总结
国内外的差异
• 1. 激素以口服为主(贵) • 2.较少用改善内耳血液流变学类药(贵) • 3.就诊流程:全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专科(时常长)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共二十九页
突聋的临床表现
•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 耳呜(约90%)
• 耳闷胀感(约50%)
• 眩晕或头晕(约30%)
• 听觉过敏或重听 •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chánɡ ) jiàn)
• 所有频率范围都出现病变,轻度的听力下降,病人(bìngrén)也会感觉 听力下降的非常明显。病因主要是血管纹的功能障碍和/或耳蜗供应血
管血供障碍以及组织缺氧。 • 血管痉挛
共二十九页
全聋/接近(jiējìn)全聋的极重度聋
125
250
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dB 90
• 高频下降型:
– 糖皮质激素
– 0.9%NaCl 250ml+金纳多105.0mg静脉滴注,连用10d。
– 0.9%NaCl 250ml+2%利多卡因10ml静脉滴注,连用10d。
• 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
– 糖皮质激素 – 0.9%NaCl 100ml+巴曲酶5-10Bu,隔日(ɡé rì)1次,巴曲酶首次lO
共二十九页
突聋的治疗(zhìliáo)
• 基本治疗 建议 (zhìliáo)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
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
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 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共二十九页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lmg/kg(最大剂量建议 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 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 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 服激素。 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 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 (mìqiè)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 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
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
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
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
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
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
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
我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
定义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 处听力损失≥20dBHL。
2. 高频下降型: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 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4. 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000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n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流行病学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
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000-25000例。
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2011年新指南中增加到每年160-400人/10万。
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儿童罕见。
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
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心研究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
病因及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
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因此,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1.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 耳呜(约90%)。
3. 耳闷胀感(约50%)。
4. 眩晕或头晕(约30%)。
5. 听觉过敏或重听。
6.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检查一、必须进行的检查1. 耳科检查: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
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2. 音叉检查: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3. 纯音测听:包括250、500、1000、2000、3000、4000及8000Hz 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 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5. 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二、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 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 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4. 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5. 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注:对于有设备噪声或较强刺激声的检查(如MRI、ABR等),除因怀疑脑卒中等紧急情况而必须立即检查外,一般不推荐在发病1周内安排检查。
诊断依据1. 在72h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 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 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鉴别诊断突发性聋首先需要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其次需除外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等。
双侧突发性聋需考虑全身因素,如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Cogan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弥散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感染性疾病(脑膜炎等)、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脱水症、镰状细胞贫血等)、遗传性疾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usher综合征、Pendred 综合征等)、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性聋等。
治疗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指南推荐下列治疗措施。
一、基本治疗建议1. 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 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
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
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mg或甲强龙20mg,隔日1次,连用4-5次。
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20-40mg,或者地塞米松5-10mg,隔日1次,连用4-5次。
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mg(1ml),耳后注射1次即可。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3. 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 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 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 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
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 低频下降型: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
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2. 高频下降型: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 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1. 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