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D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 C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 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 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 A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正确答案: 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B、C、D、正确答案: C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 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人类文化演变的九大定律
第九定律:万物五相选择律 什么是万物五相选择律
万物的发展往往有五个方向。人类文化也是一 样,可以是彻底中国文化的、以中国文化为主 西方文化为辅的、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为辅 的、中西文化减半的、彻底西方文化的。
象形文字想问题直观具体综合性强形象思维突出阴科学发达把人的本身当作实验仪器来体征体验体察某种规律性的现象如卜辞神农尝百草太极西方文字印欧语系文字流线型单向的想问题条分缕析逻辑抽象抽象思维阳科学发达把事物归类从一个点演绎出一个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三定律
人类文化演变的九大定律与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定律: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
第八定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率(哲理方面) 什么是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
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是指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走向 反面。这里特指中西文化对立转化律。
审美递增递减律→喜新厌旧→厌烦中国传统文化→全盘 西化→喜旧厌新→重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物质方面:中西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相关条件很难转 化。
心理方面(观念):民主制
人生下来就有权欲。权欲原动力指的是人类一种权势 欲、一种控制欲、一种希望比别人优越的感觉。权欲 强有力地推动人类文化发展。 权欲→政治、军事文化
权欲与知识:追求知识实质也是追求一种权欲。 中国的军事文化为什么比西方落后?
中国的军事文化为什么比西方落后?
(1)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人们获得了安居乐 业的生活模式,因此产生了反战、厌战倾向。
(2)中国的主流思想道家和儒家都反对战争、主张天 下太平,认为兵者乃不详之器。
(3)中国有很长时间提倡知识分子读经书、取功名、 诗书礼乐都与并无缘。 (4)西方人在强有力的权欲的驱动下使得其军事力量不断 发展,军事技术不断进步。
第七定律:审美递增、递减律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领悟彼此之间在情感、意境、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感悟。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历史发展变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明特色。
各种历史因素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语言文化各具特色,这种特色促进了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让西方国家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并针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特点的成因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必备工具,通过不同的语言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或思想。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差异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摩擦出的文化差异是许多语言爱好者或研究者追求的重点。
语言文化特点的差异不仅呈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特色,也让世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应当结合历史变革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剖析。
(1)历史因素。
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均处于发展阶段。
而西方国家的变革发展更早于中方,无论是经济、政治或科技、文化等事业均比中方发达。
①历史因素对后期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容忽略,两个国度人员的交流往往会受到历史环境的约束,从而形成明显的语言差异。
(2)发展因素。
发展是促进一切事物变动改革的核心因素,也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
毋庸置疑,尽管西方国家承接着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但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阶段更加先进。
西方国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均超出中国许多,国家发展因素引导了语言文化交流的方向,中西方发展水平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语言文化上的明显差异。
(3)文化因素。
面对强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正忙于经济、政治等事业发展,对于文化事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西方国家在长期变革发展中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不仅积极发展了本国的文化特色,对海外先进文化也积极吸收学习,更加巩固了西方文化的深厚基地。
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语言文字对中西文化的影响-大纲
第四讲语言文字与中西文化1、语言是文化形成的根底语言的词汇和规则一旦形成系统,就以其独特的象征作用建立起第二信号系统。
不断将感觉、信号、物象情境等转化成语言,同时又能将语言在观念中复原成他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
因而人类就有了暂时离开感觉所及的具体事物具体情境,具体实践而进行思维和想象的能力了,就可以用语言来指称一切抽象和具体的各种概念与事物来展开互动了。
2、文字的产生树立起文明文化开展的一个界碑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它既记录了语言,有突破了语言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增进了语言的抽象化程度与思维表达形式的能力,推动了一个民族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3、语言文字是社会文化的符号和向导,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建制。
4 西方与东方:语音中心主义与文字中心主义〔参见陆扬?解构之维?〕法国学者德里达〔Drrida〕的?论文字学?(De La Grammatologie〕1967年出版,标志了与西方传统诠释理论的"语音中心论"、逻各斯中心论〔logocentrisme〕相对立的诠释观念的形成, 这种新的观念可称之为"文字中心论"。
德里达立足于"文字"的解释体系强有力地冲击了西方传统的诠释学与语言学。
对于我们理解汉语汉字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提供了帮助。
逻各斯〔Logos〕是古希腊哲学及神学的术语,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在哲学上表示支配世界万物的规律性或原理;在神学方面则表示上帝的旨意或话语。
在西方文化史上,逻各斯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也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西方各门科学如词尾的“学〞字〔-logy/-logie〕,均起源于逻各斯这个词,“逻辑〞〔logique〕一词也是由它引申出来的。
我们可以将logos视为一个包含语言和理性的概念。
德里达在该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即中国文明是"在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开展起来的伟大的文明"。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第一讲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物理:1.生态环境横向(暂时临时)决定率(地理、气候、资源)2.语言文字纵向(时间上)诱导暗示律3.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当代世界过分考虑之)生理:4.物(食)欲原动力律食、色、性也。
——孟子5.情(性)欲原动力律心理:6.权欲原动力律(以上三欲论)7.审美递增递减律哲理:8.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西方科举—推荐9.万物(五行)选择律下面是具体解释:1.环境横向决定性影响1)环境横向决定性影响2)纵向(历史发展)递减(影响变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环境的产物4)环境影响与历史发展进程呈2.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1)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导致其影响的长期性文字→中:整体性具体性直观性综合看问题2)长期性特点导致其纵向因素较强→西:流线型单向分门别类3)语言的诱导、暗示作用“妈妈”的普遍性—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现象4)语言→(控制)思维→行动→文化语言是思考的本质部分,制约思维与心态,“催眠术”自主性是很小的3.技术社会:正面与负面强调技术的同时要考虑到道德的弥补媒介:新闻、出版、网络受误导制约因素是否建立?媒介篡权:从编辑作用看公仆作用向皇权的转移;权威与非权威4.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资本论》5.情(性)欲原动力律1)文学艺术的内在源泉2)弗洛伊德:文明发展与压抑情欲的升华(人类之所以有文明是因为性压抑造成的)局限性鲁迅文学创作3)佛教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都可以在佛教原理中找6.优越感、名誉——控制欲——祸福的杠杆对知识的执着是权欲(权欲也可以是好的)(以上为三欲论)《三欲论与一国多制互补论》《三欲原动力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科学依据:巴甫洛夫(性反射、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无条件发射自我防卫:一切侵略者都需要保护别人理论依据:马克思的三个需要:生存需要(食欲)、享乐需要(性欲)、发展需要(权欲)恩格斯的引证7.喜新厌旧——喜旧厌新西化与国粹文学艺术(新旧)(诗歌小说散文)英国建国茶与咖啡川菜与麦当劳8.东西互进文学哲学科举与选举艺术西方美术从文艺复兴后9.神秘的五1)神秘的五:五指五分五德五蕴五运六艺五味五方五肢2)裤管的形状3)作文:起、承、发、转、回应4)社会阶段:五阶段论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1.主根:实根→阳根(物理性)原因特定场合实在虚根→阴根(精神性)原因总体系统纵向单因横向辅因2.副根:副根A、副根B、副根C……N根原因3.近根:主、副(也不是真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近根原因4.远根:主、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远根原因5.纵向:纵向物理、生理、心理、哲理原因6.横向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律阴阳循环促进根源互相建构,强加于对方存在矛盾本课结论1)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促进律2)中西文化发展出路:合而不融—因时选择—循环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此生彼克(不是融合而是拼合)对不同人不同文化有不同态度→二元标准三个层次:科技层次儒家西方人文主义层次佛家道家层次3)世界文化——中西,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第二讲、中西地理与文化比较一、宇宙天体循环与地球气候循环二、文化大循环三、地形、气候、资源三要素1、中西地形比较中国地形(平原)西方地形(地中海→古希腊文化)时间越前影响越大,时间越近环境对人类影响越小,环境所在,相应的文化现象存在山、水、平原:北纬30——40之间的地区,是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文化变迁也最敏感●中国隔绝机制(天然屏障)利弊:不想扩张领土,只为传播文化,中原一带发展辉煌,农耕文化未被灭亡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自大的心态,缝补家族社会→开放心态,原意接纳其他民族、其他思想●西方:开放机制利:易与其他国家交流、互通贸易,商业易于发展→(商业文化vs农耕文化(中国))交往多易造成摩擦、战争●环境与心态改变环境可以改变心态,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文化环境与人类的心理、生理是同步相关的,与心态是相互呼应的例:中:“门虽设而常关”隔离、障碍西:没有围墙没有门例:防范心理不严2、中西气候比较1)中原一带:内陆性气候:夏季湿润、雨量丰沛;拥有大量的森林、耕地阔叶雨林—阔叶林气候→农耕文化2)地中海一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干燥、雨量不多;森林稀少,被河流搬运到农田和海洋的有机质有限;农作物、海生物贫乏西方只有贫瘠的土地和沙化的海洋贫穷的海——硬叶林文化→游牧、商业3)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东西两侧的冬夏气候特征刚好相反a)夏:东南亚、中、日、韩降水量大,气候湿润阿富汗、土耳其、地中海反之b)冬:喜马拉雅山以东各国干燥,以西湿润3、中西资源及文化取向比较●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远超过了长江流域→北方是中心●阔叶林森林文明土地肥沃:顺应自然→农耕+畜牧业+家庭小工业+内陆贸易→农业文化的倾向性(再生性、循环性)静态、稳定性、安居乐业,追求天下太平,重血缘关系→家族主义●硬叶林草场文明土地贫瘠:征服自然→畜牧业+农耕+商贸(海上)→商业文化的倾向性(征服性、破坏性)动态、流动性、冒险性,进取尚武,掠夺性,好战好斗,重个人主义→帮派主义●家族主义→反对党派(孔子)→礼教家国主义(强化王权→血缘关系造成的离心力的弥补)(义务至上)重农抑商→价值观系统:儒(仁义礼智信)与道(道法自然,反人智)仁:人、爱●帮派主义→主张党派→契约分权制→抑制抗争(限制王权)(权利、利益)重商抑农→价值观系统:重商主义与耶教(勇敢、智慧、节制、正义、谨慎)缺乏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爱●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距今一万年前:全新世气候上升,第四冰期结束,人类走向冲积平原,第一次农业文明☆距今(5000—40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中国文明、地中海古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气候与文化?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8000—3000年前温暖湿润文化发展最适宜期?为什么西方的奴隶制非常发达?地理气候→商贸“战争”及由此而塑造成的人性、文化至少一般社会人口处于奴隶阶层奴隶来源于战争奴隶制发达→战争的频率高将战俘作为奴隶中国:奴隶制不发达,甚至没有虽有奴隶现象,但无奴隶制度环境→农耕社会:“天下太平”天然屏障人性家族社会结构对待战俘要求以道义为主,认同“一家人”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分类是以西方(古希腊、罗马)为典型的辜:中央集权式国家:知识分子精英与皇帝分享权力“学而优则仕”(经济地位差异的变化大)阶级成分相比西方要小得多中国无法实行资本主义:家族社会人际观念强农耕社会而资本主义要求有高度的竞争心、冒险心、扩大市场如果,则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分化成多个多国资本的积累剥削狼性丛林法则?为什么中国会产生周期性的南北战争周期性的地理环境气候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侵略长城的意义:没有战争的潜在能力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也”从民族心理结构来看,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关系类似于整个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关系家族结构→热爱和平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两种经济模式的冲突荷马史诗——欧洲对亚洲或西方对东方的最著名的侵略战争描写西方:海盗式地理、资源、人口压力与殖民西方人进行领土扩张与殖民侵略的内在动力与最好借口人权:生命权、生存权**商业、市场→扩张:1500 欧洲人控制着世界9%的土地1800 35%1878 67%1914 8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二战后,欧洲的殖民主义被迅速瓦解中国的风水科学→科学性:氡、地磁场、宇宙射线、阴阳向背日本、韩国将把风水作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并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为风水正名:三大协调作用协调促进身心健康(命运)协调人际关系(势运)协调经济发展(财运)第三讲、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语言文字是纵向的影响因素,判断独立的民族可以由独立的语言文字来判断精通母语、外语和相应的外汉翻译技巧,是精通西方文化的极为重要的前提语言文字对于文化比较的影响是重大的(母语→有色眼镜)语言文字的影响根深蒂固语言→(影响)思维→(影响)对接受思想的选择→(影响)思想指导行动→文化一、语言的起源问题(禁区)1866 巴黎语言协会宣布对其的研究是非法的1901 强调此法律有效一般学者观点心理需要●劳动起源说:恩格斯:劳动改造类人猿的器官,可能会发出复杂的音节●其他起源:摹声说(拟声说):亚里士多德海岱尔●感叹说:发泄情感的需要伊壁鸠鲁●契约说(社会约定说):卢梭、亚当斯密(发展一定时候)●手势说:[德]冯特[丹]金涅肯[苏联]马尔[丹]拉斯克●语言主要是有声语言●原因系统说:辜:(将各种理论整合为一个系统,用不同的理论解释不同的现象;前面的学说只认为“唯一正确”,而辜认为都正确)1)物理条件:生理结构生活模式(群居)环境条件(森林里有声条件,海上则有可能手势,当遮蔽物多,手势不方便,应对环境条件产生相应语言2)心理条件(三欲论对语言)a)食欲(生存需要)“妈妈”的来源b)权欲(自我保护需要)声音本身有价值,有作用恐吓对方c)性欲(种族繁衍需要)华美、柔和的诗歌语言来源●语言最初的形式是多种形式并用身体语言、声音、他心通感知形式(人类之间不用任何方式也可以交流)颜色、光、实物表达二、中西语言、文字举隅语形、语音、语义、语法——不同语言有不同四种形式,因此产生了不同文化的存在形式→文化虽受“八大”制约但受语言重要影响2.1字形:中国汉字:甲骨文:带有明显象形特点——象形文字,思维模式受象形引导,把真理直接显示出来金文附:甲骨文常识1)15万片,总数5000个,40%被认识,2000字左右。
东西方文化对比
谁也不会否认, 西方是一种理性 饮食观念,不论 食物的色、香、 味、形如何,而
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 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 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 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 涵盖得了的。
营养一定要得到
保证,讲究一天
要摄取多少热量、
维生素、蛋白质
等等。
住
系"为称,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二维空间,纹意的寓意表达,写意的,如中国
的传统国画. 例如:旗袍是中国女 性着装文化的典型 标志,它不仅在整体 造型的风格中符合 中国艺术和谐的特 点,同时又将具有东 方特质的装饰手法 融入其中,其独特魅 力在于它所包容的 文化内涵.
西方则强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分离,明确提出主观为我,客观为 物,"物"与"我"是相对立的,不容混 淆的,致使他们习惯于理性观察世 界和探讨规律,并形成一种追求自 然法则以获得真理的作法.因而, 表现出以一种理性的或科学性的 态度对待服饰.服饰在西方常被看 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 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 有"软雕塑"之称.在结构处理上,以 立体裁剪为本,注重试缝,修订和 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使 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 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讲 究服饰的外轮廓线,使服装成为科 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西方 服饰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受当时浓厚的哲学思辩思想,雕塑 等造型艺术的深远影响,历来崇尚 人体美,注重三维效果,是具象的, 写实的,如西方的油画.
的 行 在 媒 生记
中 国
家
中
。
发之
印 象 纷 纷 呈 现 给 欧 洲 读 者
《中西文化对比》第二章 第一讲 汉英文化比较_OK
东西方文化差异
• 1、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渊源不同:
• 西方文化的主源有:希腊文化、犹太宗教和现代工业主义, 具体可以用柏拉图、旧约全书和加俐略来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 渊源。
• 西方人的文学、艺术、哲学、纯数学及世界观主要源于古希 腊文化;西方人的信仰、道德、伦理及民族主义主要受犹太教 的影响;西方人的权力及权力观源于现代工业主义。此外,发 源于尼罗河的埃及文化及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巴 比伦文化也曾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西方文化的三种 渊源没有任何一种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8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无时无刻影响着语言。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 语言文字当中,处处都打有文化的烙印,语言活动
过程中,时时可觅见文化的踪迹。一个译者必须是 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仅熟悉两种语言,更重要的 是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们在文化背景,渊源,风俗, 习惯,政治经济制度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因
东方形成了以血缘和婚姻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安土重迁,老死不出乡的民族心态。 “家天下”的宗主统治、事君如事父的忠孝思想及大一统的家长式专 制体制。限制了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
西方形成了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邦联诸国。长期不断 迁徙和商业海洋冒险破坏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成了以 地区划分和财产多寡差别为基础的国家体制。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 强调民主与独立自由等权利。
2.这是我第一次看着一个女人流泪,而且不必对她的眼泪负责。
3 .If other’s hate is a mountain, WangGui ‘s hate is the sky.
2019年《中西文化比较》课后测试题
2019年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后测试题1.1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 75.0分1【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B、新生活运动时期C、文革时期D、五四时期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正确答案: B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2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3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3【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中西方语言文字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语言文字文化的比较中西方语言文字文化的比较[摘要]语言文字,作为自古以来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产生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它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各族人民互相了解,但是,每个民族或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或文字,这就需要在研修对方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沟通。
正因为语言文字的不同才造成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上的迥异,这体现在中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方面,其产生的文化效应更是波及中西方各种领域。
通过汉语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字碰撞出的文化效应,以及在当今世界大同化的时代里,汉语受西语影响下的未来发展,是下面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西方语言文字;文化;比较引言印欧语系是世界最大的语系,使用人数大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70%。
其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属于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种,汉语就在这个语系之中。
中西方的语言从目前来看主要在汉语与英语的交流中展开,当然,法语以及德语、俄语等其他语种的交流也是很多的。
一、中西方语文中体现出的价值观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得以统一思想结构的工具。
持有某种语文的民族头脑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这一论断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给后人留下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所使用的语文的影射。
如果说他们所产生的思想有些是有区别或是对立的,那也是他们的语文产生的区别和对立。
同样的语种都能产生分歧,更可况不用语种之间。
中国与西方诸多国家的巨大差别也可以归结于语文的使用上。
(一)从中西语文中的代词看如今,英语在西方社会成为了一种通用语,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与其抗衡。
中国的学生更是深受英语的"折磨"。
因此,以英语作为西方语言的代表进行举例说明。
英语的代词你(you)、我们(we)、他们(they)、男的他(he)、女的他(she)等代词都是小写的,只有一个代词我(I)是大写。
仅从这点事实就可以简单推导出英美人具有自我中心主义。
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
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中西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
之所以拿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比,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国截止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新的文化系统,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拼盘而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脱离原有的儒家文化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沟通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写照,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的深入与紧密。
但是,在这种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下,国家之间的摩擦和争执也越来越频繁,这当中,既有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的缘故,但更多的则是由于文化的异同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互取长短,服务于今天的时代。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具体体现: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科学观的异同相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现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所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现代教育、民主政治都是西方人的成果。
[试题]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身份: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作者简介:博士生导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曾发表理论专著及英汉译本《老子道德经》、《毛泽东诗词》、《未来之路》等35种著作和论文100多篇。
我主要讲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如何造成文化之间的不同,以及语言文字的诱导和暗示作用,并重点分析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别。
首先我想给文化下一个定义。
第一,我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环境、知识、技术成果等一切别具特色的物质对象。
第二,文化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决定,我个人认为,文化由九大因素决定,即环境、语言文字、科技、物欲原动力、情欲原动力、权欲原动力、审美、阴阳、万物选择。
语言文字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语言文字又是怎样作为一种纵向的诱导或者暗示因素对文化产生作用,并且在很多场所表现为制约性因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面临一个对语言学权威观点的挑战。
西方语言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语言(包括文字)的形成是任意的,必然的因素很少,把人叫做人,把天叫做天,把男人叫做男人,把女人叫做女人,这些都是随心所欲的称呼,没有必然性。
几乎所有教课书都把“人具有任意性”作为一个公理来看待,西方语言学界也认为这是语言学的基础。
而我个人的看法正好与此相反,我认为语言文字的产生昭示了一个规律性,即语言是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因素的较深作用下必然要产生的。
当然其中也有任意因素,任意是相对的,非任意也是相对的,但是哪一个是主要的,这其中有一个关系:早期往往是必然性因素占主要,慢慢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任意性因素才慢慢增强。
越是远古,人类越不可能任意地创造一种文字或者语言,只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不能像现代人一样进行抽象思维。
远古人类的创造能力很简单,比如象形字产生于图画文字,而全世界的语言文字如果向前追溯,就会发现它们都产生于图画文字。
文字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智力发展运行的轨迹慢慢地从具体走向抽象。
而西方语言文字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其他文化借鉴过来的,并不是直接发展出来的。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发表时间:2012-02-08T16:04:36.1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叶阳普[导读] 中西方因为地域和地理环境及民族的不同,使得语言存在巨大差异,也就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化。
叶阳普信阳广播电视大学 464000 摘要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造成文化的不同,也造成说话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语言作为一种纵向的诱导或者暗示因素对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很多场合表现为制约因素。
语音、语形、语义、语法的差别对文化产生一定作用,引发相关文化效应。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音语形语义语法互构语言学中西方因为地域和地理环境及民族的不同,使得语言存在巨大差异,也就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化。
人文环境、只是、科技、语言文字等都属文化因素,但就语言文字讲,其对语言文化有制约、暗示、引导等作用。
首先,文字的渊源、起因、发展造成语言文化的差异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远古的文字起源都是一些国画形式的文字,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字。
比如中国,国画文字到象形文字,从繁体到简体,现在依然可见诸多象形文字,包括已被多元转化来的象形字,属视觉转化、意向转化。
而西方,从国画汉字到流线型文字,到符号化的文字,强调的是一种运行轨迹,是事物间的转化联系,文字语言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文字发展的不同势必造成语言的差异,中西语言文化不同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甚至是有很大差异。
就常见的中西方语言习惯来讲不尽相同。
西方习惯称呼是把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写信时先写收件人,后写地址,可按中国的习惯是称呼时姓在名字前面,不可以颠倒,写信是地址为先,收件人置后。
西方可直呼家长辈的名字,认为这样更切亲,而放在中国就是不懂礼,严重的就是大逆不道、不孝。
可见,语言文化体现也制约了其价值观。
其次,具体到语言的语音、语形、语义、语法,其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1.语音差异。
语音分为语调、音调、音节。
中国语调有感叹、疑问、陈述等。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试谈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摘要: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
但是这些描述客观事物的颜色词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受到各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本文就红、黄、白、黑六种基本色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不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颜色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语言应用1.引言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颜色词汇,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作为表达客观视觉感的词语,颜色词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强化了语言的形象。
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描绘事物的颜色,赋予事物以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
颜色一旦浸入文化的染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因此,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的心里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有时候也是大相径庭的。
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着重比较中英语言中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联想意义和语言应用两方面的差异。
2.颜色词在联想意义上的文化差异2.1红色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崇红情结是有目共睹的。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红与太阳与火有关,太阳给万物带来生机与温暖,而火意味着光明与兴旺。
所以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成功、好运。
在中国,红色都是运用在美好吉利的事物上。
从中国文化中意味着人生大事的传统婚俗习惯中便可看出: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大红轿。
新娘也要披红,新房则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蜡烛、红被褥、红箱笼……亲朋好友要送“红包”,媒人叫“红娘”。
红色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欢快的气氛,而且寓意着新婚夫妻婚后日子的幸福、红火。
从汉语以及西班牙语词汇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从汉语以及西班牙语词汇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摘要中国和西班牙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自身文化内涵。
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汉语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并了解文化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语;西班牙;词汇;文化差异1. 引言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任何语种皆由单词构成句子,由句子构成文章,而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
西班牙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字,分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和汉藏语系汉语族,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在语法、词汇和表达形式方面差别极大,对其词汇文化涵义进行对比,不仅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更能反映出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增进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2. 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差异表现2.1 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虽然西班牙语与汉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从谱系关系这个角度说是比较疏远的,但这两种语种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究其原因,由于西班牙的思维表达方式和中国是想通的,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是西班牙国家还是中国,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文化内涵①。
比如狐狸(zorro )这种动物,西班牙语和汉语中都代表“狡猾”。
西班牙语里说 A lgu ien ser astuto com o un zorro ,形容一个人狡猾得像狐狸,翻译成汉语的话也是同样的意思。
同样,在汉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人“愚蠢、笨拙”,往往用“蠢驴、笨驴”来形容,西班牙语在这一点上类似于汉语: burro 意为persona necia e igno-rante (愚蠢无知的人)。
如: Pedro es un burro ,nunca hace nada bien 。
浅谈语言与文化
浅谈语言与文化经过将近八周的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我对语言与文化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老师精彩的讲演,各个生动的希腊神话、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的造词逻辑等等都一一真实而生动地在我的面前被揭开了面纱,这让我体会颇深。
下面,我想粗略地谈谈本人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希望能够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语言作为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其一直未丢失的“华夏之语言”是其文化缔结并不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一种文化的兴衰又切实关乎到这一文化下的语言的存亡,一种文化的性质内涵也同样决定了在此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的表现方式。
文化与语言的交相影响的关系自语言与文化并存时便存在了的,而且这种关系也将伴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愈发地明显起来。
另外,从文化的范畴来谈的话,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
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
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
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从文化与语言的相互理解上来看: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九)作业
1、中国人常说“十商九奸”,实际上这句话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西方人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与中国人大同小异的,说明中国人的认识
是:(3.34分)
•A.武断
•B.狭隘
•C.以偏概全
•D.一语中的
2、西方语法没有: (3.34分)
•A.性
•B.数
•C.量
•D.格
3、“我思故我在”不能说成“在我故思我”是因为汉语重:(3.34分)
•A.重音
•B.语序
•C.语义
•D.语法
4、西方诗歌的特点是:(3.34分)
•A.一韵到底
•B.从不押韵
•C.频频换韵
•D.押两到三个韵
5、语法差异映照在西方文化上的效应为:(3.34分)
•A.一语中的
•B.定位功能
•C.直观综合
•D.活用功能
6、属于中国语义特点的是:(3.34分)
•A.一音多义
•B.清晰义
•C.达义
•D.分类义
7、西方文字的特点有:(3.34分)
•A.视觉型
•B.画面感强
•C.语形为主
•D.平面流线型
8、不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是:(3.34分)
•A.象形味
•B.直观型
•C.符号化
•D.艺术型
9、中国语法有:(3.34分)
•A.时态
•B.语态。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文献综述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专业:英语班级:09英语2班作者:黄珊指导老师:雷顺海摘要:中西日常交流有很多的不同。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
随着世界交流的发展,很容易出现许多语言交流中的误解和错误,这不利于我们的交流。
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关键词:语言;文化;交流;发展;关系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吉林医药学院中西文化比较(辜正坤)课后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辜正坤)课后答案一、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一)1 在对待西化的态度上,一直是西化占上风。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 中国人对西化经历了一个先是盲目地吸收,然后又盲目地排斥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 关于五四时期白话诗与格律诗的搏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文学形式的搏斗B、是文学内容的搏斗C、是审美价值观的搏斗D、是政治上的选择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 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中的:A、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B、物欲原动力律C、审美递增、递减D、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二)1 人的艺术审美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不能一下子被另一种审美情趣代替。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 大多数人被排斥在艺术的审美圈子之外,这是艺术发展的大致趋势。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 审美不可以:A、自我营造B、自我塑造C、自我积淀D、自我积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 下列哪项体现了审美递增规律:A、吃面包越吃越不想吃B、脏话说多了就没有感觉了C、过了热恋时期没有当初的激情D、熟能生巧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三)1 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不是:A、阴阳循环B、彼此割裂C、互进互退D、相互作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辜正坤提到的东西方文化的关系:A、互根B、互补C、互帮D、互抗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 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文化衰落的时候,西方文化会:A、衰落B、兴盛C、灭亡D、都有可能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 阴阳两极既是对立的,又是转化的,阴直接转化为阳,阳直接转化为阴。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 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西方文化不可能同时都兴盛,或者同时都衰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三)1 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不是:A、阴阳循环B、彼此割裂C、互进互退D、相互作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辜正坤提到的东西方文化的关系:A、互根B、互补C、互帮D、互抗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 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文化衰落的时候,西方文化会:A、衰落B、兴盛C、灭亡D、都有可能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 阴阳两极既是对立的,又是转化的,阴直接转化为阳,阳直接转化为阴。
语言文字文化类比推理
语言文字文化类比推理语言、文字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探讨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是文化的表达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文中有很多成语和谚语,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科技和商业相关的词汇,反映了英美文化的实用主义和商业化倾向。
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可视化形式,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字系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比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而拉丁字母是西方文化的象征,它简洁明了,适合用于科学技术和商业交流。
文字的形状、结构和书写方式都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
三、语言文字与文化的相互影响语言和文字不仅仅是文化的表达和载体,它们还会影响和塑造文化。
语言和文字的特点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比如,汉语中的“家”字包含了亲情、家庭和温暖的意义,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和关爱。
而英语中的“individual”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四、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上有着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字,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点。
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是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社会交流合作的基础。
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对其他语言和文字的尊重和理解上。
保护和传承各种语言和文字,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共同进步。
语言文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多样性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通过类比推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分【期中开卷,随堂,1个小时左右,3到问答题】加平时成绩10分【签到等】
期末要求较严格,闭卷,机器阅卷。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目前没有找到一种语言是没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文化是没有局限性的。
因为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语言比较悠久,文字较为短暂,但是文字出现后一般就不变动了,传输信息的准确性更高,但二者都是重要的。
辜正坤:原因系统说:
1.物理条件:生理结构;生活模式;环境条件
2.心理条件:1.食欲(生存需要);2:权欲(自我保护需要);
3.性欲(种族繁衍需要)
……
2、中西语言、文字举隅
语音、语法、书写形式【语形、字形】、。
这四个点是如何影响语言文字的。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是要有这四点】
2.1字形
汉字字形:甲骨文、金文
了解了语言文字上的中西差异就极为有助于了解中西其他方面的差异。
目前也有一些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所以把字形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上。
虽然说到中文,往往是指汉字,因为它最具有代表性,使用范围最广。
汉文化在很多情况可以代表找中国文化但是不等于中国文化。
图画文字:模仿外界。
发展为象形文字:不一定画的很像,图像性较弱。
在加入声音符号,就是形声字了。
有了偏旁,有结构,有的部分表示形状,有的部分表示声音。
目前85%左右是形声字。
不仅表形,还要表音。
汉字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文字是象形的、不是符号化的,不需要翻译,而西方的符号化文字需要翻译一下才行。
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巨大优点。
印欧语字形:总印象:蚯蚓卷曲流线型。
欧洲人容易被误导暗示出一种模式,容易受到这种局限和制约,由于仅仅是符号,所以文字是可以被随意设计出来的。
中国人文字象形就不是这样,字早出来后很少有人再去造字。
2.1.1中西字形比较
中:象形综合性结构(附:六书(许慎东汉))【中国人考虑问题就是很全面的,整体的,综合性结构。
综合性结构往往是图化构成的,使得中国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同图画思维的能力很强】【语言思维是声音、逻辑性概念为主】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上下、日月、江河、武信、考老、令长
西:完全符号化,平面流线型结构。
【使得理性思维强化,讲究reason 这方面比中国人强】中西文化效应:1)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高度的符号化,将东西转化成许多的符号、概念,经过大脑翻译、推理过程。
但是中国人就不会这样,而是讲究直观地把握真理】;2)华丽性【象形文字,图画的东西,就自然很华丽,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枯藤老树昏鸦……特别动人能够触动心里的东西产生共鸣。
怎么欣赏古代诗词曲呢?需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很强的呈像能力:面对大量诗词术语要能够生动的在脑海中想象出来。
汉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
合形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写的诗是音美、形美……容易走向华丽性。
华丽性构成了中国文学作品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西方就不是特别讲究文采,把西方的文学作品翻译过来时译者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把词汇弄得华丽一些。
汉译英和英译汉采取的态度方法就不一样】与叙事性(例如诗歌、散文等。
史诗问题)【西方文字是叙事能力强,善于把故事条分缕析地讲出来,不是像中国人一样特别注重抒情,而是擅长叙事,比如写史就是容易写成很长的史诗,一些著名的悲剧喜剧也是很长的。
史诗往往是史料加神话,又是像诗一样的东西。
西方即使是诗也会主要是宣传哲学原理,但是中国人不是特别强调】【19世纪浪漫派运动兴起时西方人发现写诗也应该是注重情感的,印象派也是注意到了。
中国人写诗讲究含蓄,以很少的东西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西方的诗很多是直接抒发,过于直接】;3)整体综合思维(中庸)【中国人】与偏颇、极端性(二元对立)【西方人主张走向极端,二者必有其一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比如对于人与人之间矛盾,必然要到法院去裁定,所以西方法律发达,同时百姓对于一些事情都是要求助于律师,请教法律条文,这也导致了西方的人们对于真理的直观判断缺失了,本来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法律却凌驾于人类之上,主宾移位/主客移位。
】;4)语言文字产生的必然性【中国人认为语言文字是有必然性的,因为是象形的。
其实就连汉字的声音也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语言文字产生的任意性【西方人认为文字是没有必然性的,是任意性为主的。
】。
●记忆与书写速度问题:全拼与五笔(26-125个偏旁部首)经过指法训练,每分钟可以
输入120-180个汉字。
● A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全拼击键数:27
●莎士比亚全集自然码:击键数:8
●英语记忆与书写:先快后慢【英文词汇会很多,因为词之间没有关联性。
中国常用的字
仅3000多个就可以,因为可以通过字之间的组合来产生新的词汇。
英文即使用到前缀后缀等也是不行的,还是会不断产生新的单词来满足需求,这就是英文的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
●汉字记忆与书写:先慢后快(其原理有如全拼与五笔输入法的差别)【之前汉字输入很
慢,但是科学家们研讨、发明各种编码,五笔发明后就可以很快了】
从文字的发音中就可以提现出民族的精神在里面,中国的声音具有高度的音乐性,因为是通过音调。
日本的语言发音带着武士道的精神,法语中带着优雅,德语中条分缕析,美国人发音随意……
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翻译者一不小心就会在语言华丽性上超过原著?
为什么中国学者在同等条件下容易比西方人博学?
答:【前提:在大多数场合、在同等条件下:让中西方人阅读同一本书,是用两种文字印刷的,一本是汉语,一本是英文,中国人看中文,英国人看英文;中国人和英国人学历相同;聪明程度、智商、身体条件都差不多;书的内容都一样;看书时间一样;】谁先把书看完?常人认为应该差不多看完。
但是老师分析是中国人会提前看完。
不是因为聪明程度、智商等,而是因为由于文字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的汉字印出来的书即使内容一样,但是也会比较薄。
同样内容的书所需要的汉字会比英文少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因素强化了这种情况。
汉字本省的书写形式:汉字图像化,看起来适应性更强,大脑更容易接受。
否则大脑容易疲惫。
3.汉字是见字知意。
但是英文是需要看到文字后再“翻译”,汉字就节省了理解的时间。
4.汉字的书写是多种形式的,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但是英文只有从左到右。
5.书写大小。
汉字大,西方文字往往比较小。
西方文字容易造成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