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肠瘘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护理
肠瘘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肠瘘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
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的胃肠道术后及妇科术后并发肠瘘的38例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护理。
结果:38例中其中1例因短肠综合征放弃治疗,1例阴道瘘因晚期肿瘤并发器官衰竭死亡,治愈率达95%。
结论: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引流在肠瘘治疗中至关重要,双套管引流管集冲洗、负压吸引合为一体,既可引流渗出液、脓液等,又可对腹腔进行冲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理中要做到勤观察、多思考,及时发现病情动态变化,护理人员会处理常见的堵管现象,使引流管能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肠瘘;腹腔引流;低负吸;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06-02肠瘘是外科临床危重症之一,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达50%~60%,至今仍在15%~20%。
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瘘常发生在手术后1~2周。
对生理功能扰乱严重,是外科难治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大量腐蚀性消化液外溢,造成瘘口处组织水肿、糜烂坏死,加之体液和营养物质丢失,使创口不易愈合,护理难度大,护理要求高。
我科对肠瘘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取得一定效果。
双套管引流技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引流技术,可以将腹腔内的积血、积液引流出来,同时又可以通过冲洗管注入抗菌药物,抑制及减少感染,且可以保护瘘口周围的皮肤,是外科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1,2]。
我科采用双套管低负压持续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肠瘘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胃肠道术后及妇科术后并发肠瘘患者38例。
男37例,女15例。
年龄17~72岁,平均51岁。
其中胃瘘8例,十二指肠瘘3例,小肠瘘9例,结肠瘘12例,阑尾瘘4例,阴道瘘2例,治愈38例,其中1例因短肠综合征放弃治疗,1例阴道瘘因晚期肿瘤并发器官衰竭死亡,治愈率达95%。
持续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治疗中的应用
位 小 肠 瘘 1例 。
的多 侧 孔 有 利 于 扩 大 吸 引 范 围 ,使 双 套 或 经 瘘 口插 管 灌 注 要 素 饮食 ,给患 者 恢
1 治 疗 方 法 与 结 果 :2例 肠 外瘘 患 者 管 周 围产 生 全 方 位 的 负压 促 进 瘘 道 的形 复 奠 定 了坚 实 的 营 养 基 础 ,同 时配 以生 . 2 1
流 , 因脱 落 的坏 死 组 织 阻 塞 等 原 因 , 常 往 套 管 放 置 时 间较 长 的 病 人 .需 定期 1 周
往 出现 引 流 不 彻 底 肠 液 常大 量 的潴 留 左 右 更 换 双 套 管 一 次 ;④ 在使 用双 套 管
1 资 料 与 方 法
在 腹 腔 内 、 袢 间 , 生 腹 腔 感 染 、 肿 负压 吸 引 时 , 应 注重 外 科 营 养 、 持 治 肠 产 脓 还 支
选 择 相 应 规 格 的 双 套 管 行 持 续 冲洗 负 压 成 。 内管 接 负 压 吸 引 可及 时彻 底 地 排 出 长 抑 素 、生 长 激 素 联 合 应 用 。在 瘘 的早
双套 管 引 流肠 液 的 同时 , 过生 长 抑 通 引流 , 根据 具 体 病 情 , 予 全 身性 营养 支 肠 液 及 坏 死 组织 , 脓 腔 保 持 高 效 引 流 , 期 , 给 使 持 、 感 染 , 时 加 用 生 长抑 素 以利 于减 缩 小 脓 腔 , 进 瘘道 形 成 。 动 物实 验 证 素 的使 用 减 少 消 化 道 的分 泌 与 外 溢 , 抗 适 促 有 以
肠瘘腹腔负压封闭引流冲洗的护理
肠瘘腹腔负压封闭引流冲洗的护理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治疗肠瘘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得出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治疗肠瘘非常有效,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肠瘘;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13-02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新的引流技术, VSD可有效减轻肠瘘物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利于炎症及肠管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缩短肠瘘愈合时间。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应用VSD和常规腹腔双腔引流管引流方法对40例各种肠瘘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肠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常规腹腔双腔引流管引流冲洗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3~82岁,平均62.2岁;小肠瘘4例,结肠瘘12例,直肠瘘4例;1例死于败血症,1例放弃治疗出院,其余18例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3.5天,平均住院费用52891.96元。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7~79岁,平均56.2岁;小肠瘘3例,结肠瘘14例,盲肠瘘1例,直肠瘘2例;20例均康复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41.5天,平均住院费用40638.71元。
1.2 方法?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瘘口内留置腹腔双腔引流管,其中吸引管连接负压引流袋,滴液管连接输液管,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
研究组20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即术中瘘口内放置三通连接管,其中吸引管连接中心负压装置,保持持续负压吸引,2条滴液管连接输液管,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
?2.护理?2.1 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防止移位和脱落;(2)通畅: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后才可覆盖敷料;(3)无菌: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VSD敷料,使引流管完全被VSD敷料包裹。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在肠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在肠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在肠瘘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方法 42例肠瘘患者给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引流疗效。
结果 42例患者经过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后腹腔感染得到控制,33例患者肠瘘口自行愈合,9例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瘘口未闭,行手术治疗后治愈。
结论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双套管冲洗引流是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的重要措施;做好置管前、中、后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肠瘘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255-02腹腔双套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肠瘘患者的瘘道冲洗和引流,通过有效的冲洗和低负压持续吸引,清除腹腔积液、坏死组织及细菌,使局部特别是瘘口周围保持相对清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及瘘管的形成,改善全身症状,使其严重的腹腔感染得以迅速控制,大大提高了肠外瘘的治愈率。
现将我科2010年01月~2012年10月对42例肠瘘患者放置腹腔双套管的维护和管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岁。
小肠瘘15例,大肠瘘27例。
放置双套管低负压持续吸引。
1.2 方法取直径l cm,长20~30 cm不同规格吸引管(聚氯乙烯材料)为外套管,前端用试管热封闭,皮革打孔器在管身不同方向打出直径0.3~0.5 cm侧孔;50 cm长输液管为内管,前端剪成斜面放入外套管距末端0.5—1.0 cm,外接中心负压吸引;另取12号导尿管为进水管与外套管并行,两管前端丝线绑好,外接冲洗液。
使用时根据瘘道粗细放置不同规格的双套管及冲洗管,露出体表的部分外套管保留2 cm,剪去多余长度,便于患者活动。
冲洗液一般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液,吸引负压值为10~30 kPa。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
肠外瘘一但发生,如何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并进而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⑵。
以往应用的乳胶管引流和烟卷引流都属被动引流,引流效果不佳,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肠外瘘患者8例,经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效果满意。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80岁,平均47岁。
其中小肠瘘3例,结肠瘘4例,回盲部瘘1例。
1.2 方法经临床诊断为肠外瘘后应尽早采取充分的引流措施。
即在距瘘口1-2cm处放置多孔腹腔双套引流管,妥善固定于腹壁,内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后,双套管的滴水管再接上输液管,用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管持续冲洗,冲洗滴速以40-50滴/min为宜,也可根据瘘出液的性质和量适当调整滴数,同时打开负压开关,将负压恒定在10-20kpa,这样边冲洗边应用负压吸引器恒力吸引,将瘘出的肠液及时清除,达到控制感染,促进瘘口自愈或达稳定状态。
2 结果应用腹腔双套管充分冲洗并吸引,及时引出肠液,未发生肠液漏入腹腔引起感染,同时避免了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和皮肤的刺激,本组4例病人达到瘘口自愈,2例病人瘘口达稳定状态,经确定性手术后治愈,2例病人瘘口未愈,未出现皮肤问题,但因年龄较大,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主动要求放弃治疗。
3 护理3.1 正确固定双套管双套管的内管与滴水管用胶布缠紧,并留有一定的活动度,避免内管滑脱。
外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用粘和扣固定于床边,以防病人翻身、活动时压迫、扭曲和移动管道。
3.2 注意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在持续负压吸引过程中,根据引流液的量,引流物的粘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
一般负压为10-20kpa,以能顺利吸引出引流物为宜,但引流液粘稠时负压可稍大些,同时加大滴入水的速度,以稀释稠厚的液体。
【肠外瘘应用双套管灌洗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护理体会】双套管负压引流图解
降低瘘口四周组织感染,促进瘘口愈合。结论:双套管灌洗持续低负压吸 及放置自制的滴水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术后抗感染、养分支持等治疗。
引为肠外瘘引流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②灌洗液为生理盐水,24h 持续灌洗生理盐水 1500~2000ml。
及预后。
1.3 结果 9 例经治疗 18~52d〔平均 25d〕后,引流液慢慢变清、削减,
[关键词] 肠外瘘;双套管;负压吸引护理
最终灌洗量和低负压吸引出的液体基本平衡,给予停止灌洗及低负压吸引,
引流管接引流袋自然引流,观看 3~7d,引流量少于 10ml/d,患者无发热、
肠外瘘是胃肠道手术后严峻并发症之一,早期治疗原则是充分引流、 腹痛,拔除双套管,痊愈出院。
操纵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养分支持及生长激素、生长
护理阅历。方法:对 9 例肠外瘘早期接受双套管灌洗持续低负压吸引,总 端瘘,2 例为胃空肠吻合口瘘,2 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 例为结肠
结分析护理过程及疗效。结果:选择更有效、更充分、持续低负压吸引主 癌术后吻合口瘘。
动引流,在护理中保证引流通畅,可以削减漏出液对瘘口四周皮肤刺激,
1.2 方法①9 例患者出现肠外瘘症状后均行第二次手术,行腹腔冲洗
附,致吸引管堵塞,造成无效引流及损伤四周组织。③观看引流液的性质、
肠外瘘发生后大量刺激性的消化液、脓液、粪渣积存于腹腔或盆腔,
颜色、量,有无特殊状况,具体记录,觉察异样准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使感染加重,充分引流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由于肠外瘘液量大且多粘稠,
④引流瓶引流液超过瓶体1/2时倾倒,幸免引流液吸入中心负压管致负 单腔被动引流,因引流量小,引流管易被脓血块或脱落坏死组织堵塞,往
持续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324400 龙游,浙江省龙游县 人民医院
肠外瘘发生后,插入双套管冲洗及有效 负压引流是控制腹腔感染的关键。 腹腔 感染的控制及治疗又是控制肠瘘的关 键 [3]。 因此,充分引流是治疗肠外瘘的主 要措施之一。 但由于肠外瘘液体量大、多 粘稠,传统的橡胶管、烟卷单腔管被动引 流,常因脱落的坏死组织阻塞等原因,往 往出现引流不彻底。 肠液常大量的潴留 在腹腔内、肠袢间,产生腹腔感染、脓肿 与由此而产生的全身性感染, 还可因腹 腔内组织与肠瘘口被腐蚀破损而有大出 血。 且单管腔容易堵塞,肠液常常从管周 流出,严重腐蚀引流管周围皮肤,增加病 人痛苦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滴水双套 管工作的原理就是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引 流,变单纯引流为滴水冲洗引流。 双套管 的外套管是较为质硬的塑胶管, 不易被 负压吸引致塌陷,对创口有支撑作用,可 促进瘘道形成。 外管前端封闭,避免肠壁 被负压吸引而损伤及堵塞吸引管。 周围 的多侧孔有利于扩大吸引范围, 使双套 管周围产生全方位的负压促进瘘道的形 成。 内管接负压吸引可及时彻底地排出 肠液及坏死组织,使脓腔保持高效引流, 缩小脓腔,促进瘘道形成。 有动物实验证 明,负压引流能刺激创面血管生成,形成 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瘘道愈合[4]。 加上 持 续 用 0.5%聚 维 酮 碘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在 稀释细菌数量, 清除空腔内残留异物及 细菌。 同时,聚维酮碘具有广谱的灭菌作 用,且作用持久,气味小,对皮肤黏膜刺 激小,可控制大部分细菌生长,有利于炎 症的消退。 有报道表明,稀释聚维酮碘冲 洗腹膜腔预防术区感染明显优于生理盐 水。 使局部特别是瘘口周围保持相对清 洁,促进瘘管形成,改善全身症状,提高 肠瘘自愈率。 2.2 双 套 管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①严 密 监 测 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 24 小时引流液进 出量,注意负压的大小,避免过强的负压 对肠壁及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 ②双套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中的临床护理策略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中的临床护理策略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中的临床护理策略。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出相应的临床护理策略。
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3/54),死亡率为3.7%(2/54),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感染等相关引流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肠外瘘效果显著,且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减少相关引流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肠外瘘;护理策略腹部创伤或手术创伤感染导致局限性或弥散性腹膜炎、腹内脓肿状况,当脓肿向腹壁切口或引流口穿破,形成长时间排出脓液、消化液或气体的创口时就称之为肠外瘘[1]。
引流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治疗过程中引流不到位将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内平衡紊乱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引流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此次研究中对患者采取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1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1.9±4.6)岁;包括17例小肠瘘,11例十二指肠瘘、7例胃空肠吻合瘘,9例结肠瘘,6例胃瘘,2例多发小肠瘘,2例盲肠瘘。
所有患者均符合《肠外瘘》(第2版)中关于肠外瘘的相关诊断标准;均自愿配合研究。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选取患者瘘口2 cm 处,放置腹腔双套引流管,将负压吸收器与接管和输液管接通,固定后使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爆出滴速在50滴/min作用,同时发开负压开关,调整负压值,完成冲洗负压引流装置,使用装置将瘘出物吸出,完成治疗过程。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对肠外瘘患者施行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的效果及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对我科对22例并发肠外瘘的患者进行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经验。
结果本组患者均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均顺利拔管,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可有效充分的引流,可有效减少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
结论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是治疗肠外瘘的有效方法,提高对其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预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肠外瘘;负压引流术;护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58岁;肠外瘘的具体类型包括胃瘘3例,小肠瘘14例,结肠瘘5例。
1 2 方法距瘘口2 cm左右处放置多孔腹腔双套引流管并固定于腹壁,负压吸引器接通内管后,滴水管连接输液管,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管冲洗,冲洗速度以50滴/min为宜,滴速同时可以瘘出液的性质及量做适当调整,后可打开负压开关并将负压调整至10~20 kPa,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冲洗与负压吸引相结合的装置,将瘘出的肠液及时吸出以达到控制感染及促进肠外瘘愈合的作用。
1 3 结果本组患者肠液得到及时引出后未发生肠液漏入腹腔引起感染,同时避免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及皮肤的刺激,本组17例患者瘘口自愈,4例患者瘘口达到稳定状态后经手术治愈,1例患者瘘口未愈,年龄较大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主动放弃治疗。
2 护理2 1 正确固定双套管双套管的外管用胶布固定于腹壁,内管与滴水管用胶布固定在一起,留有一定的活动度用以避免内管滑脱。
外接的引流管固定于床边,长度应适宜,以防患者翻身、活动移动管道致管道脱落。
2 2 注意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引流管的负压应根据引流管的量及引流物的黏稠度进行调整,我们的经验是一般负压为10~20 kPa就能顺利吸引出引流物,引流物稍粘稠时需调大负压,同时配合滴入水以稀释稠厚的液体。
造口袋与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联合应用于肠瘘患者的护理
造口袋与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联合应用于肠瘘患者的护理肠瘘是外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在15%~20%[1],是临床治疗、护理的难题。
治疗方法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充分有效的引流,及时有效的清除肠瘘液,防止肠瘘液对瘘口及周围组织的损害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环节[2],采用造口袋联合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肠瘘液,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又能准确记录渗液量。
我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0月对19 例肠瘘患者采用造口袋与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联合应用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9岁,平均(51±9.7)岁。
所有患者均为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其中直肠癌术后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3例,结肠癌术后3例,胰十二指肠术后3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2例,结肠憩室血管畸形伴出血术后1例;本院7例,外院转入12例;十二指肠瘘3 例,空肠、回肠瘘5例,结肠瘘11例。
19 例患者均采用造口袋与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联合应用的方法,住院时间为44~84 d,平均住院时间(61±21.32)d。
1.2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管制作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作双套管,粗细合适,保证置管、换管方便,冲洗吸引充分。
外套管可选32号胸腔闭式引流管或肛管,具有一定硬度和支撑性.不易被腹壁肌肉挤扁,内吸引管可选用输氧管、吸痰管或胃肠减压管:冲洗管可选小吸痰管,达到冲洗目的即可。
1.3造口袋联合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的操作方法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瘘口周围皮肤待干,均匀洒上造口护肤粉,在凹陷处涂上防漏膏,根据瘘口大小及形状修剪一次性造口袋中心孔并粘贴,在距瘘口附近造口袋的上方剪 2 个大小不同的圆孔,圆孔大小根据双套管管径而定。
一个小孔内放置一根小橡胶管(进水管),与输液器连接;然后将外套管(内含吸引管)从另一圆孔引出,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有效吸引。
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治疗术后急性肠瘘的临床分析
闭 式 引 流 管 :内 吸 引管 可 选 用 吸痰 管 或 胃肠 减 压 管: 外 冲洗 管 不需 过粗 , 达 到 冲洗 目的即可 , 多选 用 输 液 器头 皮 针 的细管 。应 当注 意 : 外套 管 与 内 吸引
管 之 间要 有 足够 空 问 , 内外 管 之 间有 0 - 3 — 0 . 6 c m宽 距 ,内外 管顶 端相 距 1 . 0 ~ 1 . 5 c m,可 任空气 通 畅进 入, 当腹 腔 内 有肠 液 时 , 肠 液 将 从 外套 管 的 多孔 中 进 人 内外 管 间 隙 , 再 由具有 负 压 的 内管 吸除 。当腹 腔 内无 液体 时 , 吸 引管 抽 吸 白内外 管 间 隙进 入 的 空
的 经验 : 外套管应选用硅胶管 , 因具 有 一 定 硬 度 和 支撑 性 , 不 能 被腹 壁肌 肉挤扁 , 常用 的是 3 2号胸 腔
管 持续 有 效 。 内套 吸 引 管 及 外套 管 容 易 被 粪 便 堵
塞, 造 成 引流不 通畅 。如果发 现吸 引管堵 塞 , 应 立 即
拔 出 内套 吸 引 管清 理 : 如 发 现外 套 管 堵 塞 , 应 立 即 拔出, 给 予清理 或更换 。7 ) 肠 内营养开 始时 机 。“ 肠
进肠 黏 膜增 殖 和 肉芽组 织 生长 , 保 护肠 道 黏 膜在 形 态和 功能 上 的完 整性 。二者联 用可 提高肠 外瘘 的 白
负压辅助冲洗引流在肠外瘘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E
Gma
i
l:
x
l
x20211027@126.
c
om.
24
实用临床医学 2024 年第 25 卷第 1 期
肠外瘘是指消 化 道 与 体 外 形 成 的 病 理 性 通 道,
多继发于手术后,也 可 由 炎 性 肠 病、肿 瘤、腹 部 外 伤
等引起.肠外瘘治疗强调控制感染、好营养、伤口管
重要价值 [8].收集 唇 状 瘘 患 者 瘘 口 近 端 肠 内 容 物,
对皮肤保护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降低内瘘口处 消 化 道 内 压 力,以 减 少 消 化 道 内
容漏出,促进瘘愈合 的 医 学 实 践 已 有 10 余 年,特 别
是发生于食管、远端结肠、直肠的瘘 [9].本研究采用
自制负压辅助转流 管 治 疗 直 肠 外 瘘,将 该 管 置 于 内
洗引流,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予植皮处理.开放性
创面,且漏出量大,或 为 端 瘘 者,向 漏 出 肠 管 近 端 置
管持续负压吸引,收 集 肠 液 经 过 滤 后 向 瘘 口 远 侧 回
输(图 2),负压 ≤0.
02 mPa.
对继发于 手 术 直 肠 吻 合 口 漏 和 损 伤 后 直 肠 外
瘘,先采 用 三 腔 管 冲 洗 引 流,瘘 管 形 成 后,用 自 制
2.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辅助冲洗引流在肠外瘘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南昌市第一医院 2012 年 8 月 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22 例采用负压辅助 冲 洗 引 流 进 行 伤 口 管 理 的 肠 外 瘘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结 果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第一篇: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概述】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
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
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护理目标】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
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
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
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
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
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
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做好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腹腔灌洗,根据医嘱可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
9.做好拔管后护理。
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
在医生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出液较多应通知医生处理。
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
2 治疗 效果
发 症 均 有 良好 的 效 果 。 患 者 病 情 危 重 ,卧 床 时 间 长 ,取 半 卧 位
12例吻合 口瘘 患者经 双套 管持续 冲洗 负压 吸引 ,配合 抗感 有利于引流 、减轻腹部 张力和疼痛 、防止肺 部并发 症。在骶尾受
染 、TPN营养支持等全身综合治疗后 ,l4—22 d内瘘 E1全部愈合。 压部位外贴减 压敷料 ,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禁食期 间做好 口腔
增多 , 引流液 中 出现粪 渣 样 或泥 沙样 引 流物 ,明确诊 断 为 吻合 3.2 其他方面护理
口瘘 。
3.2.1 营养支持 吻合 口瘘一经诊断 ,应 立即禁食禁水 ,采用 静
1.2 治疗方法 12例患者吻合 口瘘 明确诊断后 均给予禁食 、静 脉营养支持 ,改善全身 营养状况 ,保证足 够热卡 、蛋 白质 、维生 素
口瘘 ,可引起致命性粪性腹膜 炎 ,病死 率高达 25% ~45%¨j。由 察 2~3 d无 变化 则 可停 止 负 压 吸 引 改 接 一 次 性 引 流 袋 。
于腹腔感染往往是肠液外溢 未能得 到妥善控 制所致 ,因此 ,控制 3.1.3 严 密 观 察病 情变 化 ,做 好 对 症 处 理 冲 洗 期 间 要 严 密 监
刘莉 江 苏省 中 医 院(江 苏 南 京 210029)
【关键词 】 双套管冲洗 ; 负压吸 引; 大肠癌 ; 吻合 口瘘 ; 护 理
吻合 口瘘是大肠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据 国 的减少 ,滴速 可逐渐 调至 4O~60滴/分 ,或采取 间歇 冲洗。当引
外 报告 为 4% 一15% ,国内 报 道 为 3.2% ~8.9% 。一 旦 发 生 吻 合 流液颜色变清 ,体温恢 复正常 ,腹膜刺激 征消失 ,可 暂停冲洗 ,观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感染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感染是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中常见的并 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 方法。
VS
详细描述
为预防感染,应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定期 更换敷料和引流袋,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若发生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 理,如使用抗生素、更换敷料等。此外, 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以 降低感染风险。
引流管脱落
总结词
引流管脱落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处理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引发并发症。
详细描述
引流管脱落的原因可能包括固定不牢固、患者活动时不慎拔出等。为预防引流管脱落,应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 引流管与皮肤之间有足够的长度,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 适当的处理措施。
将双套管置入腹腔,确保引流管通畅 无阻。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连接负压吸引器
将引流管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吸引器连接,保持负压状态。
定期检查与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落。
控制负压大小,避免过度吸引导致组织损伤。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04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案例分享
案例一: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引流护理
总结词
有效引流,预防感染
详细描述
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渗出液较多,需要使用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来及时排出 渗出液,减轻腹腔压力,预防感染。护理过程中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检查负压球是 否漏气,确保有效引流。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并处理
01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 状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及观察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2例发生吻合口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并给予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
结果12例患者在3~5周中治愈。
结论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吸引,技术简单易行,临床疗效好,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是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吻合口瘘的方法。
【关键词】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吻合口瘘观察护理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消耗大,而且病死率高。
早期治疗原则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及生长激素、生长抑索的应用。
保持有效的引流是关键,直接影响治疗的进程和预后。
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12例结直肠吻合口瘘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6~ 72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直肠吻合口瘘7例,结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吻合口瘘时间:术后3~1O d。
1.2 方法双套管的外管选用前段封闭的医用硅胶管,直径0.6~O.9 cm,顶端剪2~3个侧孔,孔径为0.1~0.3 cm。
内管选用一次性输血器的一段,内管套人外管中,距外管顶端1.O~1.5 cm,将两管妥善固定,保持两管间隙至少0.3 cm。
将内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设置吸引压力为一0.04~0.02MPa。
将输液针头从外管管壁适当部位刺人内外管管壁,针头另一端连接生理盐水冲洗袋作为冲洗管。
生理盐水以60~80滴/min缓慢滴入腹腔,边冲洗边应用吸引器恒力吸引。
1.3 结果奉组12例,其中8例继续术中放置的双套管引流,3例利用原术中放置的引流管制作双腔引流管,1例通过瘘道置入自制的双腔引流管。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发表时间:2015-05-20T10:11:20.3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陈琦[导读]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1]。
陈琦(广东省中医院51012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经验。
方法: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对16例肠外瘘患者进行腹腔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总结分析护理方法及经验。
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治愈。
结论: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是治疗肠外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瘘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肠外瘘;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82-02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以往对于肠外瘘的处理措施多选择再次手术,而再次手术会带来新的创伤以及治疗费用的增加[2]。
肠外瘘一旦发生,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3]。
从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对16例肠外瘘患者实施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于我科收治的16 例肠外瘘患者,男12 例,女4 例,年龄58~87 岁,平均72.5岁;,其中11 例为外带入肠外瘘,肠外瘘的类型包括十二指肠瘘3 例,小肠瘘9 例,多发小肠瘘2例,结肠瘘2例。
1.2 方法临床确诊为肠外瘘后尽早采取充分引流,从瘘口处置入适当型号的多孔腹腔双套管,型号分为内径8mm 和内径10mm 的双套管,该套管由保护套管(外套管)、吸引管(内吸管)及一固定进水管(冲洗管)和排气管组成。
腹腔双套管的护理讲解
距尾端5-10cm处剪一小侧孔 内套管插入外套管中,内套管不超过外套管 丝线结扎
腹腔双套引流管
1.外套管 2.可更换内套管 3.输液针头 4.接负压吸引器 5.接通气管连水封瓶 6.布胶粘贴 7.接冲洗液
腹腔双套引流管
五.腹腔双套引流管的护理
1、正确固定
2、保持负压
3、调节滴速
4、体位引流
5、防止打折
2.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 根据引流液量,引流物的粘稠度进行负压的 调整,一般负压为10-20Kpa 负压过大,容易吸附导管周围组织导致出血 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通畅导致引流失效
腹腔双套引流管
3.调节冲洗滴速 一般每24h的冲洗液总量为3000-5000ml、 40-50滴/min 过快 滴入的液体不能完全被吸出,积聚在 腹腔内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过慢 滴入的液体会造成干吸而导致出血和 引流不畅。
引流管不畅通的常见原因
墙壁吸引无负压 引流瓶裂缝、瓶塞不紧、接头处漏气 冲洗管不通:过滤膜堵塞 排气孔堵塞 双套管不通:玻璃接头血凝块、内套管堵 塞,位置不当
腹腔双套引流管
7.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的变化 负压吸力过大等容易造成组织出血 及时调整负压,排除腹腔内出血 活动性出血时,立即减小负压吸引 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的变化
腹腔双套引流管
9.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引流管周围皮肤被侵蚀 及时用温水洗净,软毛巾 擦净
腹腔双套引流管
10.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腹腔双套引流管
小结
一看 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 二听 听引流液流过引流管的声音是否顺畅 三捏 沿引流管自上而下挤压引流管,防止 管道堵塞 四冲 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由生物安全性高、人体相容性好 、允许留置时间长的纯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瘘发生后 瘘 口 部 肠 液 外 溢,如 在 早 期 未 能 将漏出的肠液引流 出 腹 腔 外,可 致 肠 液 浸 蚀 瘘 周 组 织或在腹腔内聚 集、扩 散,形 成 弥 漫 性 腹 膜 炎、腹 腔 脓 肿 等 严 重 后 果 ;还 可 浸 蚀 腹 壁 瘘 口 周 围 的 皮 肤 ,导 致 皮 肤 糜 烂 和 疼 痛 。 因 此 ,及 时 、合 理 的 引 流 是 控 制 感染、保护皮肤 完 整 性 的 重 要 措 施。 以 往 采 用 单 腔 被动引流,引流管 容 易 被 脓 血 块、坏 死 组 织、粪 渣 等 堵 塞 ,导 致 引 流 量 小 ,引 流 不 彻 底 。 我 们 采 用 双 套 管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能 有 效 地 将 漏 出 的 肠 液 及 时 清 除 ,避 免 了 腹 腔 内 感 染 和 由 此 引 起 的 全 身 感 染 ,促 进 了肠外瘘的自愈率,有 效 地 保 护 了 肠 外 瘘 周 围 的 皮 肤 ,减 轻 了 病 人 的 痛 苦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效 果 。 这 种 方 法 操 作 简 单 、易 行 ,安 全 有 效 。
解 释 高 热 的 原 因 ,应 及 时 拔 管 ,管 尖 剪 下 常 规 送 检 作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 感 试 验,根 据 检 验 结 果 应 用 抗 菌 药物。 2.3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因 止 血 药 物 的 使 用 ,患 者 的 血液处于高凝状 态,再 加 上 长 时 间 卧 床,血 流 缓 慢, 以及留置管处静脉管壁的损伤等因素均为血栓形成 创造了条件。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 及肢体皮 肤 温 度、色 泽。 必 要 时 行 B 超 检 查,以 确 定 栓 塞 的 部 位 及 程 度 。 一 旦 发 现 ,立 即 拔 管 ,患 肢 抬 高制动,以免血 栓 脱 落 栓 塞 重 要 脏 器。 一 般 情 况 下 机体会自行 溶 解,严 重 时 可 行 抗 凝,溶 栓 等 对 症 治 疗 。 为 预 防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对 无 自 主 运 动 的 患 者 , 应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平时抬高下肢 15°~30°,以促 进下肢静脉回流。 2.4 输液不畅 由 于 置 管 后 静 脉 变 窄 及 导 管 周 围 血栓形成,引起静 脉 管 腔 狭 窄,导 致 静 脉 回 流 障 碍。 每 次 输 液 前 去 除 肝 素 帽 ,用 20 ml针 筒 回 抽 导 管 ,回 抽 出 来 的 血 液 切 忌 注 入 血 管 ,如 回 抽 无 回 血 ,应 停 止 输液。 2.5 穿 刺 点 出 血 不 止 因 患 者 凝 血 功 能 差 ,拔 管 后 穿刺点出血不止,用冰袋压迫局部,一般 5 min左右 出血停止。
2 并 发 症 发 生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护 理
2.1 导 管 脱 出 神 经 外 科 的 患 者 多 神 志 不 清 ,躁 动 明显,加上穿刺部 位 为 关 节 部 位,活 动 频 繁,导 管 容 易因患者的频繁伸 屈 下 肢 而 脱 出,或 因 患 者 的 暴 力 而拉出。所以对这 类 患 者 应 注 意 肢 体 的 约 束,可 用 约 束 带 固 定 肢 体 ,定 时 放 松 。 护 士 应 加 强 巡 视 ,经 常 观察导管的刻度 并 记 录。 一 旦 发 现 导 管 脱 出,立 即 局部压迫止血。 2.2 穿刺点感染 神 经 外 科 的 患 者 因 神 志 不 清 而 大 小 便 失 禁 ,经 常 污 染 敷 料 ,再 加 上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功 能 紊 乱 ,出 汗 多 。 如 发 现 穿 刺 处 敷 料 被 污 染 或 潮 湿 , 及时消毒更换,平时每天更换 穿 刺 处 敷 贴,用 5% 的 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如发现穿刺点局部出 现红肿,有脓性渗 液,或 患 者 出 现 高 热,如 果 找 不 到
到:(1)冲洗液滴完 后 及 时 补 充,保 持 冲 洗 液 的 连 续 性,使管道能得到随 时 冲 洗;(2)保 持 有 效 的 负 压 吸 引力;(3)听吸引声,通 过 听 双 套 管 的 吸 引 声 可 判 断 引流管的引流量和导管位置是否正常。正常的吸引 声为流水声与负压 吸 引 声 交 织 在 一 起 的 “呼 呼”声, 当发出细而尖的“鸣 笛”声 或 听 不 到 吸 引 声,可 能 是 吸 入 了 管 周 组 织 ,形 成 堵 塞 或 半 堵 塞 ,可 先 将 双 套 管 的内管取出用一块无菌纱布包住内管挤出堵塞物, 若仍不通可松动外 套 管,将 外 套 管 作 缓 慢 的 顺 时 针 方向旋转 360°,经 以 上 处 理 无 效 时,应 及 时 通 知 主 管医生进行处理。 2.5 观 察 引 流 液 的 性 质 、颜 色 和 量 的 变 化 因 引 流 管与窦道组织摩擦 或 负 压 吸 引 力 过 大 时,容 易 造 成 组织出血。护士应经常巡视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 颜 色 和 性 状 的 变 化 ,并 准 确 记 录 冲 洗 量 和 吸 出 量 ,统 计 每 天 漏 出 液 的 量 ,发 现 异 常 及 时 报 告 医 生 。 2.6 保 护 引 流 管 周 围 皮 肤 敷 料 潮 湿 及 时 更 换 ;引 流管周围皮肤被浸 蚀 可 用 氧 化 锌 软 膏 涂 抹,以 防 引 流 液 对 皮 肤 造 成 腐 蚀 ;如 瘘 口 周 围 皮 肤 已 经 糜 烂 ,可 完 全 敞 露 瘘 口 ,不 加 敷 料 包 扎 ,有 肠 液 瘘 出 时 及 时 吸 尽 肠 液 并 用 水 洗 ,亦 可 用 红 外 线 灯 照 射 使 其 干 燥 。
参 考 文 献
[1] 黎 介 寿 .肠 外 瘘 [M].北 京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2004:86,99. [2] 任建安,黎介寿.肠瘘治疗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J].中 国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2002,72(1):32-33.
(收 稿 日 期 :2010-08-24)
· 60 ·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1 年 1 月 第 26 卷 第 1 期
破 感 ,回 抽 有 暗 红 色 血 液 表 示 穿 刺 成 功 。 送 入 导 丝 , 退 出 穿 刺 针 ,引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引 入 导 管 深 度 以 外 留1~2cm 为宜,退 出 导 丝,连 接 肝 素 帽 及 输 液 器, 再将导管两翼用缝线固定于皮肤。再次消毒穿刺处 皮 肤 ,用 无 菌 透 明 敷 贴 固 定 ,输 液 完 毕 后 用 肝 素 液 进 行封管。 1.3 结 果 本 组 病 例 中 置 管 时 间 最 长 4 周 ,最 短 一 天 ,发 生 并 发 症 16 例 :其 中 导 管 脱 出 5 例 ,穿 刺 点 感 染2例,深静脉血栓 形 成 3 例,输 液 不 畅 5 例,穿 刺 点 出 血 不 止 1 例 。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约 为 15.4% 。
2 护 理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讨 论
2.1 正确固定双套 管 双 套 管 的 外 管 用 胶 布 固 定 于 腹 壁 ,内 管 与 滴 水 管 用 胶 布 缠 紧 ,并 留 有 一 定 的 活 动 度 ,避 免 内 管 滑 脱 。 外 接 的 引 流 管 长 度 适 当 ,用 粘 和扣固定于床边,以 防 病 人 翻 身、活 动 时 压 迫、扭 曲 和移动管道。 2.2 注意保持双套 管 的 有 效 负 压 在 持 续 负 压 吸 引 过 程 中 ,根 据 引 流 液 的 量 ,引 流 物 的 粘 稠 度 进 行 负 压调整。一般负压为10~20kPa,以 能 顺 利 吸 引 出 引 流 物 为 宜 ,但 引 流 液 粘 稠 时 负 压 可 稍 大 些 ,同 时 加 大 滴 入 水 的 速 度 ,以 稀 释 稠 厚 的 液 体 。 负 压 过 大 ,容 易吸附导管周围组 织 导 致 吸 引 管 堵 塞,造 成 无 效 引 流 及 损 伤 周 围 组 织 或 出 血 等 情 况 ;负 压 过 小 ,会 使 引 流 不 畅 导 致 引 流 无 效 ,肠 液 将 会 外 漏 ,损 害 皮 肤 及 污 染床单元。 2.3 调 节 冲 洗 速 度 一 般 24h 冲 洗 液 总 量 为 3 000~5 000 ml(滴 速 40~50 滴/min),过 快 滴 入 的 液 体 来 不 及 吸 出 ,聚 集 在 腹 腔 内 增 加 感 染 的 机 会 ; 过 慢 ,会 造 成 干 吸 而 导 致 出 血 和 引 流 不 畅 。 2.4 及 时 清 除 内 管 的 堵 塞 物 及 溢 出 的 肠 液 ,保 持 引 流通 畅。 经 常 巡 视、检 查 管 道,使 管 道 保 持 通 畅,做
肠瘘是指胃肠 与 其 他 空 腔 脏 器、体 腔 或 体 腔 外 有异常的通道,肠瘘 穿 破 腹 壁 与 外 界 相 通 的 称 为 肠 外漏 。 [1] 肠外瘘一 但 发 生,有 效 引 流 漏 出 物 是 控 制
作者简介:苏 来 玉 (1974- ),女,云 南 保 山,本 科,主 管 护 师 ,副 护 士 长 ,从 事 普 外 科 护 理 工 作
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 节 。 [2] 以 往常规应 用 的 乳 胶 管 引 流 和 烟 卷 引 流 都 属 被 动 引 流,引流效 果 不 佳。2009 年 1 月 ~2010 年 2 月,我 科 收 治 肠 外 瘘 患 者 11 例 ,经 采 用 腹 腔 双 套 管 持 续 冲 洗负压引流方法治 疗 和 精 心 的 护 理 后 效 果 满 意,现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1 年 1 月 第 26 卷 第 1 期
· 61 ·
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1 例,男 性 9 例,女 性 2 例,年龄15~80 岁,平 均 47 岁。 其 中 胃 瘘 1 例,小 肠 瘘 3 例 ,结 肠 瘘 4 例 ,回 盲 部 瘘 3 例 。 1.2 方法 在距瘘口 1~2cm 处放 置 多 孔 腹 腔 双 套引流管,妥 善 固 定 于 腹 壁,内 管 连 接 负 压 吸 引 器 后 ,双 套 管 的 滴 水 管 再 接 上 输 液 管 ,用 生 理 盐 水 通 过 输液管持续冲洗,冲洗滴速以 40~50 滴/min 为宜, 也可根据瘘出液的 性 质 和 量 适 当 调 整 滴 数,同 时 打 开负压开关,将 负 压 恒 定 在 10~20kPa,这 样 边 冲 洗边应用负压吸引 器 恒 力 吸 引,将 瘘 出 的 肠 液 及 时 清 除 ,达 到 控 制 感 染 ,促 进 瘘 口 自 愈 或 达 稳 定 状 态 。 1.3 结 果 应 用 腹 腔 双 套 管 充 分 冲 洗 并 吸 引 ,及 时 引 出 肠 液 ,未 发 生 肠 液 漏 入 腹 腔 引 起 感 染 ,同 时 避 免 了漏出液对瘘口周 围 组 织 的 腐 蚀 和 皮 肤 的 刺 激,本 组7 例 病 人 达 到 瘘 口 自 愈,2 例 病 人 瘘 口 达 稳 定 状 态,经确定性 手 术 后 治 愈,2 例 病 人 瘘 口 未 愈,未 出 现皮肤问题,但因 年 龄 较 大,并 发 多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家属主动要求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