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摆一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三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1418f2cc22bcd127ff0c7e.png)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2. 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3. 在经历猜测、观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的数。
【教学难点】:通过在数位表上小组合作摆3.4个珠子的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有序思考能力及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神奇的小珠子(一)谈话引入新课师:看老师和你们手里都有一些小珠子和数位表,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两样东西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神奇的小珠子【设计意图】简明揭示本节课所用学具,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快速进入本节课教学。
(二)活动探究1.在操作中感受位置思想(1)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1个小珠子在数位表中表示一个数吗?表示的是几?你怎么知道的?还能表示另外一个数吗?师:为什么同一个珠子表示出来不一样的数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在黑板上摆一摆,表示数。
【设计意图】用1个小珠子表示数,在学生摆和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值的重要性,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位值思想。
(2)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师:老师摆了一个数,你们知道老师摆的是几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大的数吗,这个数是几?师:刚才是11,怎么一挪就得到比11打的数了?师:你们能挪一挪,表示一个比11小的数吗?师:这个数是几?这回怎么一挪就比11小了呢?【学生活动】黑板演示,跟随老师问题,不断思考。
师:看来这个珠子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小珠子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了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出示ppt) 【设计意图】学生在1个小珠子表示数时,对位值有了初步的感受,在用2个小珠子表示数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位值思想的重要性,在一挪,一摆,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得到的数就不同。
摆一摆想一想的教案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的教案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6603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1.png)
摆一摆想一想的教案板书设计标题:摆一摆想一想的教案板书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来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2. 引入思维导图: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并给出一个示例。
3. 活动设计: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问题可以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
b. 摆一摆:每个小组将他们的思维导图摆在教室的墙上,供其他小组观看和思考。
c. 想一想:其他小组观看并思考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提出问题、建议或其他的想法。
d.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板书设计:1. 标题:摆一摆想一想2.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示例3. 摆一摆:小组思维导图的展示区域4. 想一想:其他小组的问题和建议区域5. 分享和总结:学生的想法和总结区域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2. 学生的思维导图3.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材料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的开阔性、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和其他小组的问题和建议,评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2. 组织一次学生思维导图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在不同主题下的思维导图。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在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教学活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c6a8e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8.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位值制思想,并引领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个圆片的活动,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圆片摆出的不同的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3、4个圆片的活动,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感悟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3.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感悟位值思想【教学难点】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大家喜欢变魔术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变数学魔术,你们想玩吗?道具:数位表和圆片演示:将一个圆片摆在个位,这是多少?将圆片移向十位,这是多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小圆片,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摆一摆,想一想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一)师生合作:看一看1.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想一想,用2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2.怎样给圆片搬搬家,摆出不同的数? (一人摆,一人记录,说说摆法,记录的方法)3.观察3个组成的数,个位、十位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更好的摆法?(二)同桌合作:摆一摆1.3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把所有数找全。
一人摆圆片,一人在记录单上记录。
(3分钟)2.汇报展示(无序到有序,体会好处)演示摆法。
3.比较两种摆法(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三)独立思考:画一画用4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不用圆片摆,直接画出来)(四)寻找规律:想一想1.填写组成数的个数,观察1个、2个、3个、4个圆片摆出的不同的数,你有什么发现?大家发现圆片的个数与组成的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吗?小结:组成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2.再仔细观察,圆片个数与组成的数有什么关系吗?小结:组成的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等于圆片个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7bb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f.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的基本概念。
2.能够描述简单的方位关系。
3.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左右的概念理解。
2.方位关系的描述。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摆一摆,想一想》教材内容解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左右的概念及简单的方位关系描述,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实际场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左右辨认让学生自觉坐到教室正中央,教师指定左手和右手,学生做出相应动作。
•活动二:环形游戏在教室内设置环形的活动场地,引导学生分清方位关系,依次走到下一个指定位置。
•活动三:指导学生画线以教室的门和窗为参照物,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左边或右边的窗和门。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2.实践操作法3.讨论交流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做几个左右的动作,热身教学气氛。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场景,引入左右的概念。
3. 游戏互动让学生参与各种左右方位相关的游戏,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左右方位关系,加强对概念的牢固掌握。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左右的概念及方位关系,梳理教学内容。
六、课堂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七、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游戏等方式,巩固左右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以上为《摆一摆,想一想》教案部分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b9aa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1.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 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物体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摆放物体,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摆放和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量关系、大小、多少等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学习。
但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物体、计数器等。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的说出数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数量的小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摆放和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的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的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39c9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3.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6)的板书设计题目:如何设计能让一年级学生轻松掌握的板书一、本课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念数字6,并能用数字6表示物品或个数。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物品的大小,会说出“大、小”的概念。
3.学生能够用牙签和糖果实现数目的表示和计算,并能化解数目(如用2和4组合表示数字6)。
二、本课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数字6的认知及表示、比较物品大小、牙签和糖果的运用。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大、小的比较和区分,数字6的组合表示。
三、教学策略通过贴近生活的题材,和趣味性和生动性较高的教具,为一年级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式的数学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生活情境的体验,增强数学概念的感性理解及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具设计1.数字卡牌。
设计6张大小不等的牌,每张牌上写有具体数字(1~6),并漆成不同颜色,以增强视觉效果。
2.牙签和糖果。
通过运用牙签和糖果,让学生进行计数及加减运算,并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在教学前期,用生活中的数字来设计铺设数学环境,如用印有数字6的闹钟、“6”字的横幅等。
让学生对数字6有更深的认识。
2.数字6的认知及表示。
根据实际情境,用数字卡牌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牌上数字的大小,学会描述物品的大小,并学会识别数字6。
3.比较物品大小。
在比较物品大小的环节中,利用实物进行举例,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苹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大小,并说出它们的大小是大还是小。
4.牙签和糖果的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牙签和糖果进行计数,如将一个糖果放在一根牙签上,可以代表数字1。
让学生掌握利用牙签和糖果实现数目的表示和计算,并用2和4组合表示数字6。
5.拓展思维,总结结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的物品中,体验到各种数学概念,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牢记板书的重点和难点,并给予明显的标识,便于学生记忆和引导学生的关注点。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bc08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1.png)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摆一摆,想一想,人教版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名称。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活动1.活动一: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2.活动二: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1)老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分成若干个长方形。
3.活动三:观察圆形和其他图形(1)老师出示圆形和其他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老师提问:你们能找出圆形和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圆形可以和其他图形组合成各种图案。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图案,让学生说出图案中包含哪些图形。
2.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组合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2.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组合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图形关系。
3.学生自由发挥,用平面图形创作有趣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6ceb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3.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摆一摆想一想(1)》。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排列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排列顺序。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物体排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排列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小玩具,按照指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排列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体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排列规律1. 观察物体排列2. 操作实践3. 找出排列规律4. 表达排列规律七、作业设计1. 找出家里的物体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例如,家里的书籍按照大小排列,衣服按照颜色分类排列等。
2. 设计一个物体排列的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并找出排列的规律。
答案:例如,设计一个卡片排序游戏,按照数字或颜色进行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物体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的小组合作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b73d9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3.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6)题目:摆一摆,想一想(6)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环境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数量、形状和位置的关系。
2. 通过比较运算符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3. 利用数量关系,完成简单加减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发现数量和形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进行简单数学运算。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分享答案,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和形状的关系,简单加减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6),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便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算能力等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地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知识。
二、教学过程1. 想一想:(1)将图片放到投影仪上,问学生这三个动物有几只脚,让学生思考这里面有哪些数学概念。
(2)让学生夹出一张牛,问学生这张牛是不是等于一只牛,为什么。
(3)将图片放到投影仪上,问学生两只鸭子加一只鸭子等于几只,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图示。
(4)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图,让老师来求他画的图中有几个四角的图形。
2. 摆一摆:教师将教案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图一图,问老师 2+1=多少,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家里的3样物品,设计成一个图形,通过绘图板巡视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3. 小结:让学生围成小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学表达式,让学生表演一下,一起检查对错。
其中相加用和表示,相减用差表示。
三、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乐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3c0af8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6.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摆一摆想一想》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每人一盒小棒(红色、蓝色、绿色)、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试着用小棒摆出这些形状。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用小棒摆图形的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观察、思考、创新。
4. 成果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组摆出的图形,并讲解摆图形的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填写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摆一摆想一想1. 观察物品,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
2. 用小棒摆出这些形状。
3. 观察、思考、创新,摆出不同的图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填写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用小棒摆图形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新,发现了图形的特征,提高了数学素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试着用小棒摆出更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64c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f.png)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2.通过视察、猜想等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育学生间合作实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索的价值。
教具打算: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日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老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其次位叫什么位?(十位)老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老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
假如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
分别是3、12、21和30。
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接着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索老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2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教学设计】《摆一摆,想一想》(人教)
![【教学设计】《摆一摆,想一想》(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e61d610c52d380eb62946d90.png)
《摆一摆,想一想》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位值制思想。
同时,让学生有所发现,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此外,在活动中还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在编排时,将活动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是指一位数和两位数)。
由小精灵的问题引入,并呈现了4名学生合作,用2个圆片摆不同的数的情境──其中3名学生在数位表中摆数,并读出摆的数;1名学生检查并综合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
通过这个层次的探索操作,让学生知道每个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初步感受“位值”。
第二层次让学生在第一层级活动基础上用3个圆片摆出并读出不同的数,进而发现运用圆片个数3的组成(和是3的加法),即3=0+3、3=1+2、3=2+1、3=3+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
这体现在按顺序记录的摆数结果表中。
通过这一层次的探索操作,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所摆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用4个、5个乃至更多的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并观察结果表,发现、总结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摆出的不同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及其他规律。
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总结、归纳出的规律和方法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及其个数,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层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2f793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a.png)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5《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地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棋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让他们玩,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摆一摆”和“独立思考想一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的数的分解组成,直观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1、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表、9颗珠子、统计表格(三)说教法学法学生独立试摆棋子,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棋子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c29793968011ca300915c.png)
摆一摆想一想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5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准备:投影片、数位表、黑白棋若干颗、记录表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
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与游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100以内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玩乐中感受数学的神奇奥妙,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打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摆弄、玩耍手中的棋子,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引导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在情趣高昂时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老师给大家讲个《神奇的1》故事好吗, 功的一半,尤其是一年从前,数学王国中有个小精灵名字叫“1”,一直以来他都闷闷级的小朋友,受其生不乐的,很不开心,认为自己总是最小的,让人瞧不起。
国王看见理、心理特征的影响,了,也很伤心,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来了一个魔术师,名叫“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位表” ,让他来帮帮小精灵“1”,让她变得快乐,变得自信。
与探究欲望是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魔术师挥动着神奇的魔棒,让小精灵“1”在他的身上尽情地重要环节之一。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五篇)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ee8a15022aaea988f0f7e.png)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复习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感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重要性。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3. 加深学生对数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演示铺垫1. 今天咱们要学习一个新内容,你们每组面前都有一些学具,先看一看,玩一玩。
2. 师:你们手里的这两个学具叫什么?生:数位表、珠子。
师:“数位表”很正确,这个珠子叫磁珠。
(随手拿一颗粘到黑板上)活动2【活动】活动引入演示铺垫。
1.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个位上,问学生:这是多少?2.教师演示:将一个小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上,问学生:这又是多少?4.师:神奇吗?(2)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小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来呢?引导学生回答:把圆片摆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让学生初步感受:把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5.你们也想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动动小手“摆一摆,动动大脑,想一想”一起来探寻数中的小秘密吧。
我们先来看看用2个●可以在个位和十位上摆出什么数?谁来试着摆一摆?(出示两颗小珠子,请3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5)师追问:指着其中的一个记录单,如表一: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的?②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11的?③是怎么知道这个数就是20的?④从“2”到“11”你是怎么变化的?⑤从“11”到“20”你又是怎么操作的?2.小结:这个魔术很神奇吧?看来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 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 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22bb4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4.png)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5,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观察物体的数量,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按照指定数目进行物品摆放,并理解相等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0-5,掌握书写。
2.能够简单比较数量大小。
3.理解相等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0-5。
2.物品卡片若干。
3.丝带、玩具等辅助教具。
4.教学PPT素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5,让学生认识并模仿书写。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桌上的橡
皮擦数量。
2. 活动一:数字认知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其他同学依次数数,识别卡片上的数字。
3. 活动二:比较大小
老师出示两组物品卡片,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判断哪组更多,哪组更少。
4. 活动三:摆一摆
老师指定指定数量的物品,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摆放方式。
例如:请摆放3个玩具。
5. 活动四:想一想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给定物品进行摆放,并讲解自己的布置理由。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我们学习了数字0-5的认识和书写,掌握了简单的比较大小方法,以及相等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1.自己书写数字0-5。
2.练习比较数量大小。
3.回家摆放家里的物品,数一数每种物品的数量。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7566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f.png)
-题目:请用数学语言描述以下过程:小明从盒子里拿出3个红色小球,然后放回2个红色小球,最后盒子里有5个红色小球。
-答案:小明从盒子里拿出3个红色小球,然后放回2个红色小球,最后盒子里有5个红色小球。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过程。
板书设计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小物品,想一想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节课还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发现并总结物品摆放的规律。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品的空间位置和排列方式。此外,学生还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这一章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能够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字。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已有的数数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学生将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之间的关系。
陈若迪《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及反思
![陈若迪《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5b3174a98271fe910ef96b.png)
摆一摆,想一想执教者:福州市仓山小学陈若迪【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图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特点,将“玩”结合到“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好玩。
学生已学过100以内数的组成,并有在计数器上摆珠子的经验,但是摆得无序。
【教学目标】:1.通过摆2个圆片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数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3个圆片,从无序摆到有序摆,建立数学模型。
3.通过摆4个圆片,巩固有序思考,最后感悟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4.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数位表、圆片学生:信封【教学过程】:一、数字对比导入,认识位值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1和9比,谁大?师:为什么?引导学生说:1表示1个一,9表示9个一.1说:“不见得吧,让我们到小屋子里走走吧。
”(课件演示,1和9靠在一起,变成19)1说:“看看现在我们俩谁大”师:现在的1和9,站在不同的数位上了。
9是站在(个位),1是站在(十位)。
(相机课件出现数位)师:这时的1还表示的还是1个一吗?它表示的是?(1个十)揭示数值:原来啊,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是(不一样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圆片,再放不同的数位上。
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玩出数学。
二、3个圆片,渗透有序思想。
1. 认识摆数师:现在老师给大家3个圆片,想想能摆出什么数?例:21师:这个数你认为应该怎么摆?你来说,我来摆。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第4单元 5 想一想,摆一摆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第4单元 5 想一想,摆一摆](https://img.taocdn.com/s3/m/93bd20a4336c1eb91b375db0.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银川路小学戚昌彬一、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张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四、教具、学具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圆片。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用一张小圆片“1”搬家,复习在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有不同的意义,也能产生了不同的数。
设问:如果有更多的圆片,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引出操作活动内容。
(二)教师引领,初步感受“位值”1.先猜用两个圆片在数位表里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2.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老师示范:2张圆片都放在个位里,表示(2),一张圆片移到十位里,表示(11),都移过来表示(20)。
带领学生检查是否遗漏或重复。
(三)合作体验,感知有序性1、用3个圆片摆数,学会有序提出操作要求:1.用三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要摆出所有的数。
2.怎样摆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2、交流摆法。
摆法一:先摆个位,向左移动得到3,12,21,30。
摆法二:先摆十位,依次得到数30,21,12,3。
摆法三:交换位置先21,再12,然后30,最后3。
......3、学生感知有序排列的优势。
比较多种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有序排列,一个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有序的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四)数位表搬家——脑中1、学生闭上眼睛,把数位表和圆片移到脑袋中,想象摆出数3、12、21、30。
2、用4个圆片摆数巩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前面所学的数的分解、组成的知识,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直观形象地理解并巩固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过程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在愉快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2.运用规律。
教学具准备
PPT、数位表、圆片若干。
一、介绍数位表。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出示数位表)它的名字叫作数位表。
仔细观察这张数位表,上面有哪些数位?(个位、十位)今天,我们就和数位表一起去探索我们数学中的奥秘,好吗?
二、新授课。
1、想一想,把1个圆片摆在数位表上,可以怎样摆?
生:可以摆在个位上。
师:摆在个位上,表示几呢?(1)
生:可以摆在十位上。
师:摆在十位上,表示几呢?(10)看来我们把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出不同的数.
师:1个圆片放在数位表上,我们摆出了几个数呢?(2)
2、孩子们你们想动手摆一摆吗?现在请孩子们拿出数位表和2个圆片,试一试你能摆出哪些数,一边摆一边把你摆出的数记下来,看谁摆的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师板书。
(3)提问,2个圆片摆出了几个数。
3、孩子们,好玩吗?还想继续摆一摆吗?现在请孩子们拿出3个圆片摆一摆。
(1)学生活动。
(2)汇报、板书。
(3)提问:3个圆片摆出了几个数?
(4)提问:怎样摆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生小组讨论。
汇报、演示。
生:可以先把圆片全部摆在个位上,然后把圆片从个位上依次一个一个移到十位上。
师:这个方法真好。
孩子观察,这样摆出来的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数会越来越大?
生:可以先把圆片全部摆在十位上,然后把圆片从十位上依次一个一个移到个位上。
师:这个方法也很不错。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样摆出来的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数会越来越小?
总结:我们发现摆圆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把圆片全部摆在个位上,然后依次移到十位上,这样摆出的数会越来越大。
另一种是先把圆片全部摆在十位上,然后依次移到个位上,这样摆出来的数会越来越小。
4、孩子们,你们真厉害,发现了这么多种好用的方法。
那现在你能选择一种方法摆一摆,4个圆片能摆出哪些数。
(1)学生活动
(2)汇报、板书。
(3)提问:4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
5、猜一猜,5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猜。
(2)验证。
(3)小结并板书:圆片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4)观察。
孩子们仔细观察5个圆片摆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如果孩子不能发现,提示:请孩子们观察这些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多少呢?为什么是5呢?十位上的数字是怎样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5)小结并板书:个位数字+十位数字=圆片的个数
三、运用规律。
1、想一想,6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2、写一写,7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
(1)学生独立写
(2)汇报、板书。
3、猜一猜:8、17、26、35、4
4、53、62、71、80,这是由几个圆片摆出来的?为什么?
看来这些数字中有趣的秘密可真帮了我们不少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五、总结:
1、孩子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大家掌握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开心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