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比如:班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一群朋友出去吃饭平摊的费用等。

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数学定义。

(2)教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给出平均分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式。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实例演练(1)设计多种情境的例子,让学生在实例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计算的规律和技巧。

5.操练与拓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复习与检测(1)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复习平均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平均分知识的情况。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应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通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发言和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练习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小测验:安排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掌握情况。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通过实例运用此概念;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2. 黑板、白板笔等教学用具;3. 练习册、作业本等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准备一组水果,例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将其数量分别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下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全班同学。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用平均分的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二、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水果分给全班同学,并记录下自己分配的方案。

2. 请几个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哪个方案更公平。

三、概念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件或用电子白板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并用数学语言解释。

2. 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小明一周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5、90、93、88、75,他5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 让学生用手中的作业本计算并回答问题,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解答,并与全班同学一起核对答案。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计算出平均分,并用最简便的方式解答问题。

然后几个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小组讨论比较,看哪个小组用的方法最简单、最快速。

五、拓展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小明这周只去了3天学校,他的平均出勤率是多少?2.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方法。

六、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归纳平均分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提问学生:平均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展示平均分的应用;2. 给学生布置一道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他们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同样多平均分教具学具:演示教具: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1)作业P13 的“做一做”A 、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平均数、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组数据,例如某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的大小来讨论如何表达这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2. 学习任务(1) 学习平均数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的大小,对数据进行排序,找出其中的中间值,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学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对一些数据进行求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3. 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其平均数。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购物时计算每个人的平均花费、运动员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5. 知识巩固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实践检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实际的场景问题,进行平均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 总结教师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手段1. 课件通过PPT展示数据、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名师教案

《平均分(一)》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习除法,首先必须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课本在例1中“分一分”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3种不同的分物方法,在对比中突出同样多的分法,在直观中认识,抽象出“平均分”的含义;在例2 的学习中,既关注到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又关注了通过操作后得到的结果。

(二)核心能力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既注重动手操作,又注重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分一分”的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平均分(一)》名师教学课件、《平均分(一)》巩固练习、《平均分(一)》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导入师:(出示准备出游食品主题图)看,向阳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和家长们准备了一些食品,你能说一说,都准备了什么?师:这么多食品,要怎么处理?你有什么建议?师:把这些食品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建议呢?师:请你认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出游一起分东西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为引进“平均分”做了铺垫,同时又积累了分东西的经验。

】2.问题探究(1)平均分的含义师:把这些糖分成3份,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拿出你的糖果分一分。

学生摆糖果,动手分。

全班交流,学生演示。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把这6块糖分成了3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结果。

出示下图:师:这3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师:这种分法为什么公平?师:像这种,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能够求解平均分2. 能够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多个数的平均分2. 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的知识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包括平均分的概念解释、求解方法的演示和相关例题2. 准备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的知识3. 准备学生练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纸张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学生成绩的平均分、班级上体重的平均值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平均值。

第二步:讲解教师结合PPT和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特别是带小数的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第三步:练习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第五步: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平均分的知识。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并解释平均值的含义,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的探究兴趣。

2. 呈现新知识通过举例分析,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老师提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方法和策略。

4. 梳理归纳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的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6. 提高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对平均分的应用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1.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实物举例、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

2. 学时安排本教学设计为一节课的内容,学时安排为45分钟。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

2. 评价标准完成课堂练习,能够正确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散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萝卜图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电脑动画课件。

小兔子:“嗨,你好!我拔了6个萝卜,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小仙鹤:“哎呀呀,这个问题太难了,快请教一下咱们的小朋友吧。

”?小兔子:“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

小朋友们,我想把6个萝卜分给几个好朋友,可以怎样分呢?你们能帮帮我吗?”?[评: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兔子分萝卜的情境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

谈话:同学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萝卜图片摆一摆,分一分。

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2.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份,每份2个;分成3份,一份1个,一份2个,一份3个;分成2份,一份是2个,一份是4个;分成2份,每份3个……)?[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所倡导的。

这里教师设计的“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的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

]3.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2. 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掌握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平均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例: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参加了一个游戏,他们每次的得分如下:小明:80分、90分、70分、85分小红:75分、85分、90分、80分问:谁的得分更高?2. 引入(10分钟)通过示意图表,解释平均分的概念。

图表如下:小明:80分、90分、70分、85分小红:75分、85分、90分、80分总分:325分总分:330分平均分:325 ÷ 4 = 81.25分平均分:330 ÷ 4 = 82.5分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平均分是指所有分数的总和除以总数。

步骤:1)计算小明和小红的总分。

小明的总分:85 + 90 + 80 + 75 + 95 = 425小红的总分:70 + 75 + 85 + 90 + 80 = 4005. 进一步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并应用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问题1:一家饭店共有5个服务员,他们的工资如下:小红:2000元/月小明:2500元/月小亮:3000元/月小华:1800元/月小丽:2100元/月问:这家饭店每个服务员的平均工资是多少?问题2:一杯果汁饮料的价格为10元,小明和小红两个人一起喝了5杯果汁,他们各自付了多少钱?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拓展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方法与学时安排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学时安排:本节课预计用时100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学习、勇于探究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与计算方法掌握。

2.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平均分的概念及解题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及习题。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做好课前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5分钟)1. 讲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平均分》,指出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班级平均分、家庭开销平均分等。

第二步:呈现新知识 (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呈现平均分的定义以及基本计算方法,讲解平均分的意义与应用。

2. 举例说明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巩固知识 (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试着计算几道简单的平均分的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2. 随堂训练,让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

第四步:拓展应用 (15分钟)1. 设计一个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如:班级考试成绩平均分、运动会比赛平均成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家庭开销平均分、团队合作平均工作量分配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归纳总结 (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平均分知识的重要性及应用。

2.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笔记总结,强化对平均分知识的记忆。

第六步:作业布置 (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是一些练习题,也可以是一些生活中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明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珍惜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平均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参加了一次长跑比赛,小明用时15分钟,小红用时25分钟,那么他们两个人平均每分钟跑了多少米呢?由此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平均数?为什么要用平均数?2.概念讲解(10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出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然后,教师通过多个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解释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关于平均数的案例,提醒学生仔细阅读,并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每个案例的平均数。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4.深化理解(25分钟)学生完成案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平均数能否完全代表一组数据的特征?-什么情况下平均数可能失真?-如何判断数据的分布状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5.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学生们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要求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明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求解平均值的基本步骤;(3)能够运用平均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平均值的计算方法;(2)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值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值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值吗?平均值有什么用?”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约1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平均值?具体是如何应用的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解平均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4.练习与训练(约20分钟)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些平均值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答,收集学生的解答和讨论过程,以了解学生对平均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讲解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超市销售量的平均值、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等,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平均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讨论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手段2.黑板报:记录学生的讨论结论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物教具:如水果、文具等,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平均值的概念。

4.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求平均数的算式和步骤- 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平均数应用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例如:班级有30个学生,他们的体重平均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板书等形式,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解方法。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出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平均数,并在黑板上演示不同思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4. 合作探究(20分钟)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几个实际问题的求解,例如:班级考试平均分多少?一家饭店每天的客流量平均数是多少?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以实际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计算平均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带领学生分析不同思路的优缺点。

6. 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当天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今天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1. 幻灯片2. 板书3. 实物示范4. 小组合作活动五、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表现评价-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的配合程度- 解答问题的准确性2.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是否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情况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会对如下几点进行反思和改进:1. 观念引导: 本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来使学生逐渐领悟平均数的意义,学生是否能够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列式:8÷4=2,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二.探求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14+12+11+13)÷4=52÷4=13(个)“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高1.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1)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

教师板书。

(2)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3、活动:求平均年龄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明确平均分的概念。

2. 能够确定一组数据的平均分。

3. 能够运用平均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平均分?2. 如何计算平均分?3. 平均分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数据,如:一组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用纸、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在黑板上写下几组数字:80, 75, 85, 90, 95。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组数字有什么共同点。

3.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几组数字的平均分是多少。

4. 引导学生提出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5. 与学生一起计算出这几组数字的平均分。

Step 2 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展示定义:“平均分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值。

”2. 讲解计算方法:将数据中每个数值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1. 布置练习题。

如:一组数值为:60, 70, 80, 90, 100,请计算这组数值的平均分。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互相检查。

Step 5 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上的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0分,请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并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 小结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 收集一些实际数据,计算它们的平均分。

2. 思考如何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写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有一些学生对于平均分的应用仍然没有很好的掌握,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需要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认识平均分作为对平均数的基础认知,是小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第一步。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求平均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平均分。

设计一堂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认识平均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3)举一反三地应用求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求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求平均分的过程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求平均分的方法3. 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相似特性的物品(如相同尺寸的苹果、相同规格的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均分。

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探究活动(15分钟)(1)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用相同数量的小方块拼成一个图形,然后求该图形的平均边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

(2)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思考求平均分的方法。

3. 讲解和练习(25分钟)(1)教师以“早晨每个学生吃了多少苹果”为例,讲解求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几个求平均分的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班级平均年龄”,“班级卫生情况得分平均值”等。

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平均分的知识。

5. 总结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和鼓励。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平均分的实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你和你的3个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3)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求解。
2.教学难点
(1)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用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例子,通过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后,他们逐渐开始掌握了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平均分,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课堂氛围很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教材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该课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平均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3、加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平均数;加强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互动方式。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求解平均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均数,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3、教师利用小组讨论和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2、知识讲解:通过实例及图片等方式,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平均数的求解方法。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道平均数的计算题目,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堂练习: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试题,让学生在熟悉了求解平均数的方法后,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5、让学生自行总结:让学生自行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开始评估:教师在开始课堂时先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学生对平均数的大致认识和应用情况。

在讲解和操作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和引导学生的思考,保证学生跟上学习进度。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认识均匀分》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0 页、 31 页教课目的:1、经历均匀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均匀分的特色,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红若干份。

2、在活动中提升着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沟通的态度。

教课要点:在比较中,感觉均匀分的特色,领会均匀分的含义。

教课难点:经过操作,理解均匀分的含义,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的方法。

教课准备:大、小题纸各一张,一个信封(装有12 根小棒、 8 个圆片)教课流程:课前讲话:1、在题纸的上方写好名字和班级,小的那张放在抽屉里,大的这张反面向上放在课桌上。

2、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带来的东西,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侧,题纸放在中间,带来的圆片和小棒放在课桌的右上角。

准备好了吗?他的姿势告诉我,他准备好了。

哦,你也告诉我了!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学会了用身体语言来说话,好样的。

3、说半天了,你知道怎么称号我吗?你怎么知道呀?你真擅长捕获信息,向你学习!能上课了吗?能,上课!一、1、张老师想认识一下同学们以前的口算掌握的怎么样,我们先来一组:出示“快速抢答”对,看到算式,直接说出得数,看谁的答案能第一个飞到张老师的耳朵里。

师: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3×4=4×5=3×3=3× 5=6×2=6×4=6×3+5=4× 6-8=听出来了,大家掌握得真不错,可是,这位同学的速度更胜一筹,你是第一名,接下来是这位同学,你是第二名(黑板上出示 6 个桃子的图片,并写出第 1 名、第 2 名)这 6 个“智慧桃”,要分给第 1 名和第 2 名这两位同学,假如是你,你准备如何分?生:给 **5 个,给 **1 个;给 **4 个,给 **2 个;给 **3 个,也给 **3 个(学生说,师操作)①生: 3、3 公正,为何?由于每人分得相同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平均分(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谈话:小朋友们,无锡是水蜜桃之乡,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孙悟空从无锡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特别想吃那诱人的桃。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小猴子们听了孙悟空的话,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
2.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

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2个不是平均分、1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二、明确学习任务
1.问:你能把上面的分法分分类吗?
2.观察、思考、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3.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

三、自主共学,交流反馈
(一)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平均分。

指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追问: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2)加深认识。

讨论交流: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小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反馈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怎样使得它们平均分?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题图)问: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一眼看出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 )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提问: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为什么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追问:为什么这样分都是平均分?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分给了4个小朋友。

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题意。

(12根小棒,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
几份。

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按每4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2)摆一摆:先摆一摆,再填空:
(3)说一说: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提问:12根小棒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问:12根小棒还有其它分法吗?
(4)再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5)讨论:分成了几份,每份同样多吗?每次分小棒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每份分的少,分的份数就多,每份分的多,分的份数就少)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

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四、当堂训练
1.做“想想做做”第2题第(1)(2)(3)。

第一题让学生明确要求,问:图中先圈了2个,就是要怎么分?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
先圈一圈,再填空。

第二题、第三题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分法和结果。

学生齐读。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3”什么意思?(指图说)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五、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

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

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