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案例分析
传播学分析案例:纸牌屋
![传播学分析案例:纸牌屋](https://img.taocdn.com/s3/m/d9df6cfd52ea551811a687b1.png)
从《纸牌屋》看现代媒体的信息传播
英语学院133班史国浩
随着现代媒体工具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范畴也愈加广泛。
从最早的广播、报纸,发展到电视、网络,一直到今日的SNS,媒体作为社会的“无冕之王”,也由最初的传播报道慢慢发展到左右民众想法的程度。
在这次的作业中,我想抛开媒体的客观性,以热门美剧《纸牌屋》作为例子,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纸牌屋》第一季的故事中,Frank Underwood利用记者Zoe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通过《华盛顿先驱报》和头条网,以内幕透露的形式暴露唐纳德带有左翼激进倾向的教育法案,从而使得唐纳德的教育改革法案胎死腹中。
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舆论压力和
信息的不对称性达
成了自己的目的。
情节继续推进,在法案关键的投票环节,Frank面对教师工会负责人的刁难,利用电视媒体,网络传播平台(头条网,推特)对民意进行导向。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就在Frank因为电视辩论失败之后,他成功地挖掘出对其有利的新闻(即一名小男孩因为教师罢工被黑帮射杀),将草根事件通过草根网络平台(推特)发布,在“教师罢工”作为社会最热门话题的时间点(即信息传播的最有利时间点),为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注入了一剂对自己有利的新闻,从而影响了投票进程.
Frank的成功在于—-他认识到了法案的成功通过在于民众舆论的支持,而正是他抓住了信息的传播规律,即信息传播的第一关,即发布的源头,从而在民意的掌控中具有了话语权,最终成功将民意导向,打赢了这场媒体战。
传播学案例分析
![传播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c31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4.png)
传播学案例分析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规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传播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媒体、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传播学案例,来探讨传播学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传播案例——苹果公司的产品发布会。
苹果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产品发布会,通过这些发布会来向公众展示他们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这些发布会不仅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
苹果公司通过精心策划的发布会,成功地将新产品的信息传播给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从而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这个案例展示了传播学在营销和宣传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精心策划的传播活动,可以将产品信息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从而达到营销和宣传的目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失败的传播案例——某汽车公司的广告宣传活动。
这个汽车公司在一次广告宣传活动中,推出了一则广告,但是这则广告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广告内容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社会话题,导致了广告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引起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反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传播活动中需要慎重考虑内容和形式,避免触碰敏感话题,以免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响,影响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传播案例——某知名明星的社交媒体营销。
这位明星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生活、工作和创作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追捧。
通过精心策划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这位明星成功地将自己的形象和作品传播给了全球范围内的粉丝,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传播学不仅可以应用于商业营销和品牌宣传,也可以应用于个人形象塑造和社会影响力的建立。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无论是商业营销、品牌宣传,还是个人形象塑造和社会影响力的建立,传播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传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1e23dfa58da0116c174933.png)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四)案例:网络中频繁出现的热点词汇成为了新一时代的象征符号。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出现了两个传播学中的关键词——网络与象征符号。
那么接下来的分析,我就从这两方面展开:1)网络传播的盛行案例中简介明了的一句话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网络传播日益盛行的趋势。
而也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普及、受众广,才致使一些流行词汇逐渐成为了新一代的象征符号。
首先,网络传播存在哪些特点,使得它在近些年间普遍起来呢?我想,可以归结为六大点:①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中最突出的特点。
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
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
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
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传播学案例分析沉默的螺旋
![传播学案例分析沉默的螺旋](https://img.taocdn.com/s3/m/e8bafa080b4e767f5bcfce13.png)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在那场争论中,出现这样的一 种结果,有着必然的社会背景,而沉默的螺旋 理论在其中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这种 结果如何出现的程序上的支 持,并不是问题的 本质。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 个特定的时期和特定争议中,非理性的、不正 确的观点完全可以主导事态的发展,很多时候, 对社会 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所以,我们更应 该希望产生一种更加有利于理性和建设性的意 见表达并成为多数和优势的机制产生。
第二方面: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 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 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 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支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 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 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可以想象,在顾雏军被拘以后,倒顾的声音更 是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在有关社会伦 理和社会规范的争议问题上,多数意见更是可 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
案例:郎顾之争
第四阶段: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 元巨亏。10天后,公司公告称,公司因涉嫌 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8月 2日,科龙正式发布公告,证实传闻:顾雏军 等5名公司高管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刑事强 制措施。 4月以来,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国内学者 再度“集体失语”,直到此次张维迎作出 “与顾雏军不熟”的表示。
郎顾之争传播学分析
大家不难看出,这是件极富争议的一 个话题,却在短时间内出现“舆论一 边倒”的现象。我们可以以传播学中 “沉默的螺旋”理论来做一下分析, 事实上,该事件中从一开始就体现出 来的观点的非此即彼对立性到后来的 观点空前的一致性,而且中间伴随了 “意见环境”形成后通过话语霸权体 现的巨大压力,这是体现这一理 论 的典型案例。
传播学案例分析 沉默的螺旋
![传播学案例分析 沉默的螺旋](https://img.taocdn.com/s3/m/04b38617fc4ffe473368abe5.png)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的概念是很抽象的,所以我用一个现象 来说明它。
当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 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 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 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 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 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 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谢谢大家
死》
案例分析一 傅雷之死
傅雷夫妇为什么要自杀? 因为他们身处文革的时代,他们的意见地位十分“劣势” 在当时,文革就是一种主旋律,一种无可撼动的“优势”。在 ‘四人帮’代表的国家意志下,全国各地,不论城市农村,几乎都在 搞文革,全都倾向了所谓“纯粹的社会主义”。即便有些人不认同它, 甚至反对它,但是迫于周围巨大的环境压力也不得不参与进来。在那 个恐惧四布、人命如蚁的年代,天天都有人自杀。当然也有说真话的。 不过相比闹文革的庞大人群来说,实在过于渺小。况且敢于说真话的 人,几乎都遭受了迫害。 这些“劣势”人群的意见遭受了“优势”意见人群的群起围攻。 有自己结束生命的,有受迫害而死的。所以当“劣势”人群再一度失 势后,更多想讲真话的人就选择了“沉默”,有些甚至投靠了“优势” 意见的阵营。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四人帮的嚣张气焰,进行了更为疯狂 的文革运动,让“劣势”人群变得更加“沉默”了,也就让“优势” 人群更加优势。所以这种沉默的循环,也就是“沉默的螺旋”也不失 为一种解释文革为什么会持续十年的方法。
2010年3月25日,诺埃尔·纽曼在家中逝世,享年 93岁。
诺埃尔·纽曼逝世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唁函中说: “德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人物。” 默克尔称赞她是德 国民意调查领域的中流砥柱,对德国舆论研究数十年 来的影响无人能及,帮助了德国更好地理解社会的价 值和观念。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c9f847e21af45b207a89d.png)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0 吴清泉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一、案例阅读1. 阅读下述关于《感悟亲情》的作文教学案例的三个不同场景片断:【案例一】场景1: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感悟亲情》,向学生讲解亲情的伟大可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亲情。
举例说明写作时细节很重要,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场景2:教师给学生看图片《父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父亲那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讲感人的故事《母亲》(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姐姐》(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创造了动人的气氛,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写自己的亲情故事。
分析图片的细微之处和故事的情节,说明表现情感时细节的作用。
场景3: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
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最后每位同学谈了自己对亲情的看法,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行德育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中(教室、实验室、纪念馆),由特定的人员(学科教师、实验教师,讲解人员)组织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发生预期的变化(知识、操作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这几个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传播系统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如下图)来解释。
经典传播学案例
![经典传播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bb03cb4b35eefdc9d3335d.png)
一、佩恩基金研究——20世纪20年代“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型调查研究1928年,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佩恩基金会答应提供经济援助。
研究进行了3年,从1929年一直到1932年,其结果分为10卷,于30年代初出版。
一种媒体与一部分特殊受众间关系的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调查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
调查策略: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调查、实地实验和布鲁默的个人自传法.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和构成;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一共对几种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即电影对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1.观众和影片内容:在1929和1930年间,每个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一次电影。
2.信息的获取:即使8岁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
(事实性材料的记忆超乎寻常得高)3。
态度的改变:一些电影确实改变了儿童的态度,年纪越小效果越明显;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问题并且观点相同的电影比只看1部电影效果要明显;由电影引起的态度改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4。
情感的刺激:成人已经学会了对电影离奇的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5。
对健康的损害: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这一后果可能会对健康和正常的成长产生负作用。
6。
对道德水平的侵蚀: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的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与所有实验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
7。
行为的影响:电影迷和不常看电影的孩子相比,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更低;电影的内容确实会对儿童的生活和某些活动如游戏、穿着方式、发型和沟通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电影还会产生大量的白日梦和幻想;电影确实对调查所研究的那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作用。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a32c2da38376baf1fae3c.png)
瓮春秀 055《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似一阵狂热的龙卷风,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音乐风暴发生的原因。
我觉得“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下面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下它“一夜爆红”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个人的兴趣和要求而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但该理论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受到传媒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矫情的PK环节,也没有夸张渲染,《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只是靠着实力和诚心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辽宁彰武县女孩黄鹤光脚站在舞台唱歌,她说“觉得特别踏实、舒服”。
而“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个子不高,相貌不扬,常常受到城里同学欺负,但在节目中放声歌唱,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
还有张玮、赵露、黄勇等诸多选手,虽然“草根”,但他们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观众普遍表示,中国之大,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民间有许多好歌手。
这些歌手远比很多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歌手优秀得多。
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的煽情桥段早已让人厌烦,而以平凡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更适合观众今天的口味。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
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传播学视野下新网红走红原因探析以papi酱为例
![传播学视野下新网红走红原因探析以papi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2800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5.png)
传播学视野下新网红走红原因探析以papi酱为例一、本文概述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催生了新的文化现象——网红。
这些新网红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成为网络世界中的焦点人物。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新网红走红的原因,并以知名网红papi酱为例,具体阐述其成功的背后逻辑。
通过对其走红过程、传播策略以及受众心理等多方面的探讨,本文希望能够揭示新网红现象的本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网红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阐述其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重点分析papi酱的走红过程,包括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创意内容以及互动策略等方面。
接着,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papi酱成功走红的原因,包括受众心理、传播渠道、内容创新等多个维度。
还将对papi酱走红现象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思,思考其对于网络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网红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新网红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网红现象,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papi酱的成名之路papi酱,本名姜逸磊,是一位中国内地的女演员、短视频创作者,因其在网络上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而迅速走红。
她的成名之路充满了传播学的智慧和时代特色,从内容创作、平台选择到受众互动,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网络传播的脉搏上。
papi酱的短视频内容多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涵盖了生活、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言辞,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
这种轻松、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受众的接受门槛,使得她的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在平台选择上,papi酱紧紧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选择了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内容。
这一选择不仅让她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创作和分享,还使得她的内容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到各类受众,实现了内容的快速传播和影响力的最大化。
传播学概论分析抖音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传播学概论分析抖音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f54aad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7.png)
持续学习与发展:不断教育与自我提升
2. 自我提升与专业素养
创作者作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核心力量,需要不断进 行自我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包括对于历史文化知 识的深入学习、内容创作技巧的提升、新技术的掌握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创作者可以保持自己的专业 性和独特性,从而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
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系
同时,抖音平台上的弹幕、 评论等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他们可 以在观看短剧的同时,与其 他观众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感受。这种实时的 互动进一步增强了观众之间 的联系和归属感
3
病毒式传播:社交媒体 的助力
病毒式传播:社交媒体的助力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还离不开病毒式传播 的推动。在抖音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分享、 点赞、评论等方式将短剧传播给自己的朋友、 家人和其他网友。这种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播方 式使得短剧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吸引 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持续学习与发展:不断教育与自我提升
3. 跨领域合作与交流
为了获取新的创意和想法,创作者可以与其他领域的艺 术家、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例如,可以与历史学家、 博物馆专家、作家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出更具深度的内 容。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艺术节、研讨会等活动,与 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10
结语:持续学习与发展 是关键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激 烈的竞争。要想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创作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寻找独特 的角度和题材,同时注重观众的反馈和需求,以吸引和保持观众的关注
此外,有效的互动也是增强观众参与感和忠诚度的关键。通过与观众的积极互动,可 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为短剧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传播
网络传播学案例分析
![网络传播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f1c610c5da50e2524d7fb3.png)
杨娇的大红
新人杨娇勇夺“中国互联 网好声音”大奖 这位从手机中走出来的女 孩,通过她的歌声让草根梦想 照进了现实。而通过手机绽放 好声音的还不止这些草根用户, 韩红、欧弟、钱枫、熊汝霖等 明星也都是唱吧的忠实粉丝。
IMC
活动 创新点
1
•
•
现实KTV
•
不断构想
2
3
4
5
sing
各种自媒体兴起
•
开创新时代
原因分析
IMC sing
观点1 观点2
功能特性,唱吧从各个角度 •
满足用户需求,诸如网络聊 天、移动社交、LBS服务、 手机游戏等应用。“包房K歌 秀”以KTV包间的模式为用
观点3
唱吧所诠释的娱乐精神和快 乐大本营倡导的娱乐精神极 为切合。在本次节目中,唱 吧体现了相当“接地气”的 一面------无论是普通用户, 还是明星,或者是当红主持 人,都能在唱吧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乐趣,恰恰是这种 “不拘一格”的服务形态, 才会让节目激发更多观众的 “共鸣”。 •
甚至社会建构方式的重要现象。
sing IMC
陈华:唱吧不是现象级产品 兼具工具和社区属性
观点内容 唱吧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内
置混响和回声等效果,可以将你的声音进
行修饰美化。
新浪科技讯 11月26日上午消息,在近日举办的2012创业 家杂志年会上,唱吧创始人陈华表示,当唱吧刚刚上线的 时候,有人说唱吧是一个现象级产品,可能用了一阵子大
imc可持续性社交属性工具属性观点内容使用热度是很持续幵列关系的交互观点内容新增用户也是非常稳定对亍未来唱吧丌止是作为我们自己和用户玩的平台还能丌能跟其他的公司实体产生更多的互动比如说我们最近跟很多的唱片公司有合作我们会推他们的艺人和新歌同时跟传统的企业品牌迚行合作
经典传播学案例
![经典传播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6b79aab0717fd5360cdca4.png)
一、佩恩基金研究——20世纪20年代“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型调查研究1928年,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佩恩基金会答应提供经济援助。
研究进行了3年,从1929年一直到1932年,其结果分为10卷,于30年代初出版。
一种媒体与一部分特殊受众间关系的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调查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
调查策略: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调查、实地实验和布鲁默的个人自传法。
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和构成;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
一共对几种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即电影对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1.观众和影片内容:在1929和1930年间,每个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一次电影。
2.信息的获取:即使8岁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
(事实性材料的记忆超乎寻常得高)3.态度的改变:一些电影确实改变了儿童的态度,年纪越小效果越明显;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问题并且观点相同的电影比只看1部电影效果要明显;由电影引起的态度改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情感的刺激:成人已经学会了对电影离奇的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5.对健康的损害: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这一后果可能会对健康和正常的成长产生负作用。
6.对道德水平的侵蚀: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的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与所有实验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
7.行为的影响:电影迷和不常看电影的孩子相比,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更低;电影的内容确实会对儿童的生活和某些活动如游戏、穿着方式、发型和沟通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电影还会产生大量的白日梦和幻想;电影确实对调查所研究的那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作用。
优秀典型课程教学案例展示——传播学
![优秀典型课程教学案例展示——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def1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7.png)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学科。
它以研究各类媒体的运作原理、传播规律以及信息传递的影响为主要研究目标。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优秀典型课程教学案例的展示对于传播学的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可以加深对传播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以下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传播学课程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案例:《品牌传播与社交媒体运营》该课程以品牌传播为核心,结合社交媒体运营的实践,探讨品牌传播的新趋势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学生将了解品牌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渠道的选择和社交媒体的运营技巧。
同时,该课程也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小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案例:《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该课程旨在探讨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通过分析媒体融合的案例和实例,学生将了解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跨媒体应用和新闻产品创新。
同时,该课程也关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伦理和专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思考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第三案例:《网络公关与危机传播管理》该课程以网络公关和危机传播管理为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危机传播能力。
学生将学习网络公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并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案例:《媒体与社会变迁》该课程旨在研究媒体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学生将了解媒体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并深入探讨现代社会对媒体的新期待和挑战。
同时,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与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解决。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传播学课程案例展示,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这些案例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借鉴,推动传播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4dcdcaa1c7aa00b52acb3d.png)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一)案例:以下是来自某一课程教案的一段话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
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是教育者,他是整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
他自身的知识系统、说话的方式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等都会影响整个教育过程。
当然,教育者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演讲者、教材的编制者等能够传播教育信息的人都属于教育者,他们为受教育者提供信息,是信息的发送者。
所谓教育信息,就是教育传播的内容,它是以某种符号,如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载体传送出去的。
而这个案例中的教育信息来自音乐《烛光里的妈妈》的歌词(属于书面语言符号),来自电视小品《背影》里的视频画面(属于非语言符号),以及来自教师对这两类教育资源的讲解(属于口头语言符号)。
另外,教育媒体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通道与桥梁。
在这个案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传递的教育信息?这时就借助了音箱进行播放;如何让学生看到电影画面?此时也借助了电脑与投影的功能;而这几样都属于教育媒体中的电子媒体的使用。
当然,教师在讲解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用到黑板作为辅助讲解记录的媒体,还有可能以自身的母亲身份作为具体形象对学生进行讲解,而这两种媒体就是传统媒体。
最后,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无疑是典型的受教育者。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来获取信息,并将之转化为能够让自身吸收的知识。
除此之外,案例里的学生(受教育者)给了教育者一定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来体现教育过程中的反馈。
教育者便可以通过这些反馈信息认识到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理解程度。
传播学案例分析分析
![传播学案例分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d2452d3968011ca2009107.png)
五.双向传播理论
“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 活动。传播学上指出,人类的传播活动均是具有 双向性的,在双向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 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关系。但这种双向性又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 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双向性则 较弱。
四.活动与渠道
相对于其他品牌厂商的宣传,iPhone的宣传攻势显得比较低调且更有连 续性。首先,在手机发布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关于 iPhone手机谍照、功能上的介绍、技术的详细信息,甚至网友都参与涉 及iPhone的外形和功能。这段时间,尽管iPhone没有露面,但仍在网络 上掀起了持续的热潮,让iPhone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能让消费者, 尤其是经常上网的年轻人早一步接触iPhone手机,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宣 传,让商务人士开始关注这一产品。 手机发布后,苹果公司没有随即展 开宣传攻势,而是非常低调的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中播放了它第一个广告— —好莱坞众多明星出现在广告中,传达出iPhone将于6月上市的信息。从 先前的讨论、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和广告中出现的信息来看,苹果公司并 没有完成对IPhone除基本技术革新、功能外的详细介绍,致使很多心急 的消费者通过电话、邮件与相关部门、媒体联系,询问信息。此举造成了 iPhone的人 气不断上升。这样的传播达到了比单纯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宣 传更好的效果。 苹果采用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媒体,以透露信息为主,继 而采用视频广告出现。这些都是年轻人能够获取信息而且乐于去获取的渠 道,也再次印证了苹果公司将年轻人作为首要受众的结论。
七.总结
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的整个营销过程无疑是非常成功 的。Steven Jobs用最少的钱制造了持续且成功的话 题。这些都为苹果iPhone手机的销售推波助澜。目前, iPhone手机暂时只在美国上市,但各大专卖的 iPhone手机基本都销售一空。据调查公司的调查, iPhone手机尽管价格昂贵,却有85%的年轻人熟悉 它的性能,其中更有1/4愿意购买。iPhone的营销定 位非常成功,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又同时兼顾了通 讯市场的另一个主力军——商务人士。当然,苹果公 司是一个企业,在产品推广、市场营销上自然不存在 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e2bf3558fb770bf78a55b8.png)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新闻与传播学类4班莫清慧2013300710160一、案例呈现:【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12月3日早上5点多,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的图片,图中大妈一脸痛苦,外国小伙一脸无辜。
报道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
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
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最后双方在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当天7点48分转载了此组图片。
随后,这条新闻被广泛传播。
凤凰网联系到了图片拍摄者李先生,据他介绍,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他驾车路过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时,看到一名四五十岁的女子摔倒在路上,一名外国男子将其扶至路边,两人发生拉扯。
凤凰网记者还联系到了外国男子的女友王女士,她证实,经检查女子有轻微的皮外伤。
稿件还证实,支付1800元是在警方的调解之下。
然而,北京警方12月3日晚回应称,外籍男子因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将被进行处罚。
在警方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12月2日10时33分许,一辆载有两人的摩托车转弯时在斑马线上撞上一名身穿黑色大衣的女子。
该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
二、反映问题:1部分记者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知不足,职业素质的缺失,导致了新闻报道未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仅通过片面的采访和图片就断定事实从而写出带着巨大偏颇性的报道,给当事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民众对于国人碰瓷现象的深恶痛绝,类似的报道一经发布便能引起网友的巨大反响,反映了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愤怒,加之该报道中明显的“国别”标签,不仅反映出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羞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对于外国人文明素质的概念性理解,即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讲文明、更有素质等。
生活中的传播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传播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e64ab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f.png)
生活中的传播学案例分析1、结合国内的现状,微博平台形式众多的自媒体,通过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参与:例如短视频形式(@papi酱、@张猫);写实漫画形式(@匡扶摇)等等形式。
在此背景下,利用现有技术和有限资金参与草根作品制作,来更好实现草根创造性与媒体业的碰撞。
2、将电影以及其衍生产品,如漫画、游戏等系列作品作为一个跨媒体叙事的案例来审视。
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启示录(Star Wars: Revelations)》就是一部由粉丝拍摄、创作并在网络上分享的40分钟“电影”,它不仅有预告片,还有海报以及自己后期的特效处理,制作十分精良。
3、超文本和跨媒体应用作品《白宫风云》《黑道家族》。
在跨媒体叙事方面,跨媒体叙事是随着媒体融合而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叙事者从提供消费者参与的机会来考虑整个故事的架构,从而引发粉丝知识社区的积极参与。
扩展资料:传播学基础知识层次1、传播学与社会学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我们知道: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
2、传播学与心理学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
作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来充实和丰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
3、传播学与人类学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这一特殊的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但是,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莱茨克认为传播者的个性结构和自我形象影响信息传播效果。
众所周知的是,入行娱乐圈没几年的娜扎因《轩辕剑之天之痕》一举成名,随后接拍过很多部电影电视剧大红大紫,但同时也饱受外界争议,正如她在录制《偶像来了》节目中所说“我好像做什么都是错”,可见星途历经坎坷。
娜扎美貌与气质并存,一出道就以温柔美丽的形象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与支持。
可以说她是幸运的,没有经历太多挫折就能在娱乐圈崭露头角。
但这也可以说是她的弱点,她虽然迅速走红,但毕竟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进入娱乐圈的新人,心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内心还不够强大。
在《偶像来了》节目中一句“没有家人陪伴,内心很脆弱”尽显小女生本质,“闺蜜私房话”过程中再露想家情绪,可见娜扎对于家庭的浓厚依赖。
传播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近期娜扎公布与当红新生代偶像张翰的恋情更是引发网络大轰动,亲自写作的长微博《他真的很好》将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一一透露,字里行间却充满外界争议带来的困扰与无奈。
在娜扎没有代表作品和张翰郑爽恋情背景影响之下,娜扎受到网友的质疑与指责:没有作品只会拿男人上位。
娱乐圈本来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身处在这个圈子里你的一言一行都会遭到一些人质疑。
正如宁静前期节目中所言“作为偶像你每个方面都得经受公议”更是无比犀利的做出了总结。
在受众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个性结构、媒介环境、社会环境。
个性结构包括兴趣、动机、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对事物的趋向、选择。
在娜扎在微博上发表长文《他真的很好》回应与张翰恋情之后,网友对待此事有三种态度:一类是支持、赞美祝福者;一类是质疑、辱骂者;还有一类是漠不关心的路人甲。
支持者一类中的受众大多都是娜扎张翰的粉丝,始终坚定地追随偶像的脚步。
而批判者大多都是郑爽的粉丝,他们认为娜扎介入张翰与郑爽的恋情导致其分手,因而为郑爽抱不平。
可能还有一些所谓的“五毛党”水军来炒作。
最后一类路人甲则是对娱乐事件不感兴趣则对此不关心。
社会环境因素可以是周围的整个社会,也可以指接受者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所属的群体、或者与之交往的其他个人。
群体影响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处在不同群体的人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
在这些祝福或者是批判的人中,还有一部分具有从众心理的人。
这一部分人本身对郑爽张翰并不了解,但周围的朋友同学可能大多都是爽粉或者是翰粉,每天听他们赞美或者辱骂郑爽或张翰,受他们的影响,这一部分人在对待张翰娜扎恋情事件上也持相同态度。
另外,媒介形象因素也会影响接收者对内容的选择、对内容的体验方式和反应的方式。
媒介形象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等一系列独特特征。
娜扎是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长文回应恋情的,微博作为一个用户多且杂的公众平台,主要以传播年轻人关注的娱乐信息为主。
张翰娜扎恋情公布后曾一度占据微博热搜头条,还有一批潜在的“五毛党”在推波助澜,因此备受关注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