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心乐之 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 ___________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推荐下载】游白水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游白水阅读答案篇一: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
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篇二: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1.文中“折”的意思是?参考答案:弯转的意思。
2.文中“少北”的意思是?参考答案:意思是稍微向北走。
3.文中作者用什么描写了中水?参考答案:分别是热甚,雪溅雷怒,掬弄珠璧,浴于汤池等词语。
4.为什么作者会以“书以付过”呢?参考答案:因为山川和人世间的事情的交织在一起,让作者无法入睡。
篇三:《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篇一:《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篇三:《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游白水书付过》对比阅读
《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游白水书付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3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薛萝:意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素重:向往。
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疏条交映()蝉吟鹤唳()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2)仁智之乐,岂徒语哉!(2分)17、【甲】文第二段作者在描写“异水”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3分)18、【甲】【乙】两文描写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其手法和作用。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
(12分)【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游白水书付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游白水书付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②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③,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④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更,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⑤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游白水书付过》【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③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④缒:当作“缝”,音同字误。
缝,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⑤馀甘:即橄榄。
3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盖.竹柏影也盖: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3)顾.影颓然顾:______ (4)书.以付过书:______ 3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312.【乙】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文中画线句子主要写了哪一处的景色?313.【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散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10.大概是只回头看写311.(1)想到没有和自己同游共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瀑布七八十丈高(或:七八百尺)。
312.瀑布(写“悬水”“潭水”也可)313.甲文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一): 找找古文阅读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的问题及答案(问:这地方为什么叫‘ 佛迹院’用原文回答)只有这个了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二): 游白水书付过是这个吧: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三): 《游白水书付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顾影颓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浴于汤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投以骨C.①循山而东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D.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顾:回头看但;只3.A4.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5.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四):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5)睡(6)写2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4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击汰中流,掬弄珠璧5答: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使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安睡.,所以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五):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的一些练习!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折处辄为潭(辄解释)_______(2)殆可熟物(熟解释)_______(3)观山烧,壮甚(壮解释)_______(4)书以付过(书解释)_______二、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写水.请写出文中具体写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也许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编辑本段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11]水际:水边.[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17]馀甘:即橄榄.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2.“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六): 游白水书付过的练习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急~~~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是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入睡.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七): 游白水书付过(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游踪,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本文写作特色方面,谈谈你的体会时间顺序:十月十二日、暮、二鼓作者十月十二日这天白天的游踪:(1)游白水佛迹院.(2)浴于汤池(3)观悬水百仞(4)测潭深浅(5)寻觅佛迹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材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八): 游白水书付过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上文写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答:水边的山石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翻译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答案。
文言文有白水书付过的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有白水书付过的答案及翻译【篇一:文言文有白水书付过的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 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 ):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 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
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边文言文选段,达成第21—25 题。
(12 分)【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扬,随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峰,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喝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寂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说明】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 zhuì)石:用绳索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情景,一说山火⑨度:超出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2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 相互轩邈(2) 窥谷忘反(3) 食余甘煮菜(4) 顾影寂然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23、请用“ / ”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诵停留。
( 限标二处)(2分)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4、这两则短文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情。
( 2 分)答案:(三) 21、( 1)比高(2) 看到(3)吃(4)回头看22、( 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狠的巨浪就像奔跑的骏马。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课外文言阅读: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游白水[1]书付过[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②,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③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④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③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④馀甘:橄榄。
8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心乐.之②其源殆可熟.物③折处辄.为潭④顾.影颓然8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85.(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但表达思想情感却很不同。
请说说有何不同。
【答案】83.①以……为乐;②就;③使……熟(煮熟);④回头看(看)。
84.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沿着山路往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一百仞)。
85.【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或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
③殆:大概。
④辄(zhé):就。
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
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
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
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循山而东.向东②暮.归倒行傍晚③掬.弄珠璧(用双手)捧着④不复甚寐.睡觉(睡着)【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沿着山路向东走。
东:向东;②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
暮:傍晚。
③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
(12分)【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标二处)(2分)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4、这两则短文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情。
(2分)答案:(三)21、(1)比高 (2)看到(3)吃(4)回头看22、(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标二处)(2分)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4、这两则短文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情。
(2分)答案:(三)21、(1)比高 (2)看到(3)吃(4)回头看22、(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2019年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山东省中考真题)-范文word版 (2页)
2019年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山东省中考真题)-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山东省中考真题)游白水书付过①(山东省中考真题)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心乐之 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 ___________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游白水[1]书付过[宋]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2019最新】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201X山东临沂中考试题)word版本 (2页)
【2019最新】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201X山东临沂中考试题)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201X山东临沂中考试题)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缒(zhu ):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⑤掬(jū):捧。
⑥馀甘:即橄榄。
25.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每句只划一处)(2分)(1)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全石以为底()(2)悄怆幽邃()(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浴于汤池()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2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期末考前专项训练:专题 05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游白水①书付过(节选)(宋代)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③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④。
甚俛⑤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⑥中流,掬弄珠壁⑦。
【注释】①白水,即白水山,在今广东省。
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殆:大概,差不多。
③缒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④烧火:火烧云。
⑤俛:同“俯”,头低下。
⑥击汰tài:击水。
⑦掬弄珠壁:用手拨弄水中的月影。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游览“佛迹”时所处的具体位置是( )A.佛迹院B.山而东C.水崖D.数谷2.很多名胜因景致特点而得名。
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测白水山得名的原因。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浴于汤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二则B.度数谷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C.其源殆可熟物惟手熟尔——《卖油翁》D.至江山月出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通“途”,路。
④奚:何,什么。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适遇牧马童子( )②黄帝再拜( )5.后人将“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归纳为成语____________,现在通常比喻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对黄帝的____________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从文中对黄帝的____________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吃②回头看
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每以小句1分)
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意思相近即可。
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
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殆:大概,恐怕。
少北:稍向北。
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及翻译
1.文中“折”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弯转的意思。
2.文中“少北”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意思是稍微向北走。
3.文中作者用什么描写了中水?
参考答案:分别是热甚,雪溅雷怒,掬弄珠璧,浴于汤池等词语。
4.为什么作者会以“书以付过”呢?
参考答案:因为山川和人世间的事情的交织在一起,让作者无法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