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部编教材《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一、文学知识
1.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文体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二、教材注释梳理:
(1)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
..: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
..: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4)堪.:能忍受。
(25)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6)者.:代词,……的人。
(27)好:喜好、爱好。
(28)乐:以……为快乐。
(29)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0)曲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1)于:介词,对,对于。
(32)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3)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4)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35)川上
..:河边。
川,河流。
(3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37)三军:指军队。
(38)夺:改变。
(39)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40)笃.志.:坚定志向。
笃:坚定。
(41)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42) 仁:仁德。
三、教参翻译: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
5.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
7.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11.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
12.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
四、字词归纳
1、一词多义(实词)
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给。
)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
乐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
其①仁在其中矣。
(代词,它的)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
知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懂得。
)
③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
2.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
(2)不亦君子
..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可能、许可。
)
(4)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
)
(5)思而不学则殆.(古义:疑惑。
今义:危险、几乎)
(6)择其善者
..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
(7)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8)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
(9)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通假字
(1)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5.重点虚词
而:
(1)表顺承关系: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曲肱而枕之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关系: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不义而富且贵
(3)表并列关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表修饰关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2.倒装句
贤哉,回也(谓语前置,正确的语序是“回贤哉”。
)
3.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出自本文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五、文章梳理
1.文章结构
《论语十二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部分: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三部分: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
【答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为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而如果我们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我们读书学习也一样,光听课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不会掌握规律,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光不切实际的想,也是胡思乱想,也不会学到知识与本领。
4、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
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
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5.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交流点拨】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
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
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6、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
在“义”与“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
这些思想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交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从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找智慧。
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交流】①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②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③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④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⑤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