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价值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答案: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详细分析如下: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到达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靠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期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靠外国,企图以此来到达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必须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经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此刻: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的时期,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反思传统观念,并逐渐形成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开始,探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

一、洋务运动:西方科技传入的契机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成为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的起点。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危机之中,不堪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凌。

为了强国富民,晚清政府推行了洋务政策,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队组织。

洋务运动带来了机械制造、航海技术、近代军事等方面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二、洋务运动的反思:传统观念的剥落然而,洋务运动也带来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冲击。

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观念的滞后和不足,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与反思。

传统礼教、封建制度成为了绊脚石,不再符合现代化的需要。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提倡革命、变革,呼吁改革封建社会,使中国步入现代化。

三、戊戌维新与百日维新:中国启蒙的探索接着,戊戌维新与百日维新成为了中国思想启蒙的新尝试。

在这两次维新中,中国知识界仍然积极探索,倡导近代化的观念,推动社会转型。

戊戌维新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创了改革的势头;而百日维新则激发了更多人的思想,推动了变革的步伐。

在这个时期,中国知识界开始加强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近代启蒙思维。

四、新文化运动:传统与现代的对抗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高潮,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以思想解放和科学精神为中心的新文化,推崇科学、民主、自由的观念,批判旧有文化与传统观念。

在这个时期,鲁迅、胡适等文化名人崛起,他们以锐利的笔触,抨击封建文化、封建习俗,呼吁革命,引领了文化变革的浪潮。

五、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的深远影响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探讨洋务运动。

让我们来看看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发起的一场自我振兴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知识,加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例如,洋务运动期间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厂、船坞和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思想启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腐败和落后,导致洋务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其预期目标。

洋务运动过于强调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忽视了人权和社会公正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西方列强压迫中国的工具。

洋务运动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思考,只是一时的政治手段和短期的经济政策。

这些问题使得洋务运动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失去了动力和影响力。

洋务运动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评价李鸿章及洋务运动

评价李鸿章及洋务运动

评价李鸿章及洋务运动摘要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即使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也不能全部责怪他,也是当时的时代所造就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理去评价他,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看到落后的清政府,所以想挽救清政府,兴办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来强化自己,在当时是非常有先进的思想,即使在以后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关键字:李鸿章、洋务运动一、李鸿章的简介李鸿章(1823-1901),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其先祖本姓许,李鸿章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密切,也是到后来他们一起兴办洋务运动。

二、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运动的原因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由于感受到西方列强的船尖炮利,感受到国家的民穷兵弱,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以李鸿章(直隶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为代表的封建大官僚发起了洋务运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①三、洋务运动做了些什么洋务运动可以归纳其三个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1867,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思想启蒙进步作用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思想启蒙进步作用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思想启蒙进步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以引进外国技术、促进国家工业发展为目标,对于当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和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洋务运动启蒙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运动期间,许多中国学者和官员开始了解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引进西方文化和思想,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新的启发。

他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弊端,并逐渐接受了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管理经验。

这为中国后来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的推动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

运动期间,中国人看到了西方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及他们所具备的先进科技。

这让中国人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振兴和繁荣。

这种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为中国在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运动期间,许多工业企业和机器制造工厂得以建立,西方先进的生产方法被引进并应用到中国的工业生产中。

这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同时,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增加了外汇收入,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洋务运动也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例如,推行科举制度改革、设立新式军队、制定新的法律和法规等等。

洋务运动通过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为中国政治体制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结起来,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启蒙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激发了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并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洋务运动在其后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它带来的思想启蒙和进步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兴起于晚清末年的1860年代末期,持续至19世纪80年代,是一次寻求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该运动是一场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制度和文化,加强国家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思想的現代化進步與啟蒙運動的開端。

它的历史作用是多方面和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它的几个历史作用。

一、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重大冲击和改革。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展奠定了基础。

从设立近代铁路、制造洋枪洋炮、修建西式建筑到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制度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标志。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洋务运动推广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厂制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经济转型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幕,为后来的变革开启了先河。

二、开创了中国工业的先河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启了自主研发机器制造的历程。

清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对工业资产的投资,在新式工厂的设立和管理上做出了很多尝试。

如中国铁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和钢铁工业提供了重要动力。

多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也被引进到中国,同时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开埠广告》文件的出台更是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变了中国的思想观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迅速向西方文化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启蒙派思想家提出了一些先进和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例如康有为所说“科学和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谭嗣同则强调了教育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性,试图推广自由民主。

这些人仿效西方办法,融合本土中华文化,建立一整套具有民主公正价值观、科学文明精神的标准,渐渐地使中国的社会思想进入了新的文化阶段。

四、为中国近代化经济打下基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经济政策,为后来的近代化经济打下了基础。

洋务运动 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  指导思想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所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戊戌变法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情感态度: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爱国救国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品德。

通过变法失败,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俄国186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赎买份地;③“村社”管理。

实质: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

意义: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日本明治维新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②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强制实行义务性教育(最深远影响)历史影响:①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卷(带答案)(2)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卷(带答案)(2)
10.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派别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C.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4.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1.下列关于《辛丑条约》错误的是( )

近代中国社会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社会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社会与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国内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平等,使得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

在这个困境中,一股思想启蒙的浪潮迅速兴起,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指明了道路。

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以理性、科学和民主为导向的思想觉醒。

启蒙运动的目标是通过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源于欧洲启蒙运动的传入,但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背景。

最早的思想启蒙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为了摆脱西方列强侵略的兴起,但它也意味着一种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的引进。

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各种翻译、传播和创新活动,中国逐渐接触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思想启蒙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近代教育的兴起。

先进的教育制度被引进中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接触和学习现代思想的机会。

曾国藩、李鸿章等维新派官员积极推动现代教育的普及,创办了西学小学、学堂等教育机构,培养出了一批有理想、有知识的年轻人。

在思想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从20世纪初兴起,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革命和进步思想迅速扩散,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

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科学为基础,倡导民主和平等,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成为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

过去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封建的体制下,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开始公开批判儒家思想的种种弊端,提倡自由、平等和科学的现代价值观。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组织力量。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致力于解放民众的思想,启发他们对封建迷信和不公平体制的认识。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异同

{历史谈话}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异同(清政府的3次自救运动)洋务、维新、保皇三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能使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

概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封建官僚发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1898年中国的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即“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在二十世纪初在西太后主持下,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

通过颁谕展开的。

了解这种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晚清社会的变迁及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不同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都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但是这三场运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时间不同: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政府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内忧外患后,维新变法发生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发生的民族危机之时;清末新政发生在,义和团爆发后,八国联军侵华瓜分的民族危亡之时。

2、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在后者是统治者自己3、目的不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维新办法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即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官员);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清末新政是统治阶级皇族内部5、探索之路不同: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图强,清末新政是变法维护其风雨飘摇的反动统治6、从内容来看:都主张学习西方,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7、性质不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8、作用不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的推进(1861-1875)

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的推进(1861-1875)

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的推进(1861-1875)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的发展背景:同治中兴,即指同治帝在位期间,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面临外患日益严重的局面,为了挽救中国的危机,同治帝积极推进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一、政治改革的探索同治中期,清朝政府经历了多次政治改革的尝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光绪改革、翰林学士改选制度的推行以及戊戌变法的实施。

这些改革都试图通过内部的改革来刺激国家的发展,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了应对外来压力,同治帝积极推动洋务运动的展开。

洋务运动是指清朝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知识,改革国家经济、军事和教育的一系列运动。

期间,各类洋务机构相继设立,如福建船政、江南机器局等,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与不足洋务运动在同治中兴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面对外患的冲击,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武器和军事战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传统的农具、纺织、制造业等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果仍然非常有限,许多机构的设立并未充分发挥作用,技术引进也存在困难和限制。

四、农业改革与商业发展同治中兴时期,农业改革和商业发展成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农业方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

商业方面,洋务运动的推动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在国内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教育与思想启蒙同治中兴时期,教育与思想启蒙成为了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改革传统的科举制度,试图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

同时,一些西方的思想也开始传入中国,使得思想启蒙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的推进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虽然在同治时期的洋务运动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备注:仅此献给在校大学生的懒汉们期末复习用。

结合课本哦)编辑:唐录健第一章1、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2)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其商品不需要重新课税;3、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级经验教训是什么?答: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2、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验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P42)(4)评价:P43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6、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①兴办近代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起步;③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开始改变。

失败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8、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②清末“新政”及其破产;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易错点12 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12  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12 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主张学习先进技术,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戊戌变法: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动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影响:此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此后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辛亥革命: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影响: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4:新文化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当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以陈独秀、胡适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冲破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高喊“科学和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大改造。

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5: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

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

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

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介 绍 国 外 变 法 经 验
著 书 立 说
公 车 上 书
百 日 维 新
维新运动的主要经过--(1)向皇帝上书)
《上清帝第五书》
1897年12月 内容: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 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 衣而不可得矣”。 (1)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新变法政 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政权结构。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目的:救亡图存 (2) (2)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纲领 (3)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 组织 各地设分会 机构
2.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论战的作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的大启蒙。它使世人进一步了 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尤其是民权思想对以后影响
很大。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1)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2) 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 (3) 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发展的经过
求强(19世纪60~70年代)
求富(19世纪70~90年代)
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代企业 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 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3)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维新运动的经过及主要内容 三、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 及历史启示
一、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说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说

初三历史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改革运动之一,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封建主义倒退与洋霸主侵略洋务运动发生在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下,国力衰弱,经济与科技相对落后。

洋务运动的提出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外国列强的入侵与侵略所迫。

面对洋人的威胁,中国政府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知识,试图借此提升中国的国力与科技水平。

二、推动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兴办了许多矿山、工厂、造船厂等现代工业企业,制造了一批军事和工业装备。

这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启蒙思想的传播洋务运动在中国社会中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如近代科学、民主、进步等。

这些观念的传播对于后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影响。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对中国的现代思想观念的兴起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挑战传统观念洋务运动同时也挑战了中国传统观念,对社会带来了冲击。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为了提升国力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和知识。

这使得中国社会的思潮逐渐发生变化,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五、表明国家改革的重要性洋务运动的兴起表明了国家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对未来的改革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政府的思想观念和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六、激发了爱国热情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受到了列强侵略与压迫,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这种情况下,洋务运动的兴起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大量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反侵略、拯救祖国的主张。

这种爱国热情为中国近代的民族意识觉醒提供了基础,成为后来反抗侵略的重要力量。

总结起来,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一、军事方面洋务派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洋务运动开设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通过西方新的洋枪洋炮的使用,西方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开始进入中国。

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为日后中国军事近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

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

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

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1.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洋务运动,这些进步和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些社会变革和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背景洋务运动是指近代中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的一系列努力。

这股运动主要受到中国社会内外的多种因素所驱动。

首先,洋务运动是对列强入侵和侵略的回应。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遭受到了诸多国家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施加,社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中国人民渐渐认识到,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理念,才能摆脱依赖他国的困局。

其次,洋务运动是中国启蒙思想的表现。

自晚清以来,一批拥护科学与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学习西方文化和知识,这种启蒙思想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潜在益处虽然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潜在益处仍然值得重视。

首先,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

应用西方技术和设备带来的优势,中国的工业体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例如,近代中国的纺织业、造船业和钢铁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其次,洋务运动对教育和文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接触到更多的西方学问和思想,教育体系发生了变革。

新式的学校和教育理念得到了推广,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的挑战和困境然而,洋务运动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首先,洋务运动的结果并不总是成功的。

虽然引进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例如技术壁垒、质量问题和管理不善等,很多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适应中国独特的情况。

其次,洋务运动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并没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一方面,由于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地位。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内部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而除了洋务运动,近代中国还经历了一系列其他社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价值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对当时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甚至可以说是推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在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生的。

英法帝国的狂妄侵略,使得一批清朝亲贵大受刺激;加上太平军的长期革命,使得一批汉人督抚深受震撼。

看守传统中国的正是日益腐败、官商勾结的清王朝,它对西方的文明进步熟视无睹,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固步自封。

处在新旧交替中的领导阶级——洋务派,知道西洋枪炮确实不是中国所能相提并论的,因此,才有了历史上的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主要是“自强求富”。

其中心思想是引进西方技术,求富求强,“中体西用”。

其目的和方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从1860年到1884年中法战争为止,主要在求国强,具体是兴建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海军;第二期是从1884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为止,主要在求国富,具体是兴建近代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还围绕着这些兴办了近代的教育,引进了近代自然学科,创办了同文馆。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相对于固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顽固派来说,更能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列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所带来的全面危机。

在顽固派还在为自己的所谓的“儒家思想”而沾沾自喜时,洋务派已经知道西方思想的进步与优越性;在面对西方文化强烈冲击时“儒家思想”已经节节败退、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洋务派已经知道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新问题,而是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包容的态度看问题;在顽固派还在用盲目乐观和骄傲看待民族危机时,洋务派已经知道不能死抱着过去的那一套天朝大国、道德之国的思想不放,而是应该发奋图强,正视自己不如人的地方,积极变革,寻求救国之道;不能一味地受传统学术的束缚,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和迫在眉睫的危机,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洋务派的破旧立新与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顽固派的裹足不前和顽固势力,成为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标或基本指导思想是“自强”和“求富”。

为此,首先,要想西方学习,具体学习的就是西方的练兵、制器之法;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中体西用”的原则。

洋务派知道向西方学习,也知道学习什么,但是他们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学习的目的。

洋务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维护清朝岌岌可危的君主专制。

而且,洋务派学习的仅仅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当时,还必须在保持儒家文化纲常名教、圣学圣道的根本地位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

而对于西方思想文化的精髓的学习,则是学一点皮毛,根本就没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洋务派创办了同文馆,但是碍于顽固派的反对,报考者寥寥无几,就算有报考者,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的。

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彻底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吗?
直至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全面失败,宣告中国自强求富运动也全面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侵略,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归因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

但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还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洋务运动的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飞跃。

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中国近代由技术层面向制度层面、再由技术层面向思想文化层面变革的过程中,洋务运动的思想文化及其随之而来的洋务思想的传播,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中西问题,而且是对国人的政治思维、政治观点进行了虽说是初步的、却又是至关重要的启蒙。

洋务运动对于旧思想和旧体制的思想风暴,使得一些仁人志士在中国以后的发展道路中,不断革新。

洋务运动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了推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