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生理1北大医学部医实医检生理
•Glomerular capillary endothelium •Basement membrane •Podocytes, with filtration slits
肾小球
肾 小 球 滤 过 膜
Glomerular Filter
中层: 基底膜, 厚约330nm。决定何种溶质可以通过
网状纤维结构, 4-8nm, 带负电, 蛋白质不能通过
外层: 肾小囊脏(内)层上皮细胞层, 又称肾小球外层上皮 4-14nm, 负电, 蛋白质不能通过
神经因素: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平滑肌受肾交感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a受体—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副交感功能不详
体液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内皮
素—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 前列腺素、NO、乙酰胆碱、心钠肽等—舒张肾
血管、增加肾血流
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Glomerular Filtration
Overview: Renal Failure
尿浓缩和稀释障碍 肾性骨营养不良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Overview: Renal Function
尿量、尿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 尿量及尿液的成分: 正常尿量:1000-2000 ml,平均1500 ml 多尿 > 2500 ml;少尿 100-500 ml; 无尿 < 100 ml 95-97% 为水;固体成分占3-5%,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肾小球生成原尿的速率,单位时间内由两肾生 成的超滤液的量。 125 ml/min, 180L/day/双肾 血浆总量约 3 L, 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 660
生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肾脏的排泄功能ppt课件
一、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证据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 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的组成
【3】由消化道排出的主要是经肝代谢产生 的胆色素和肠粘膜排出的无机盐(如钙、 镁、铁等);
【4】由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泄。
二、肾脏功能概述:
(一)泌尿功能: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
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少尿的定义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每小时尿量少于15ml。
无尿的定义
–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
多尿的定义
–24小时尿量大于 2500ml。
(二)内分泌功能:
• 肾素(renin) •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 活性维生素D3 [1,25-(OH)2-D3]
功能: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 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维生素D3
致密斑 Macula densa 是钠离子浓度感受器
球外系膜(间质)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二) 肾的血液循环 renal
circulation
1、肾的血供特点
1)血流量大: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的1/5 ~ 1/4 左右。
2)皮质血流多:
皮质 94%ຫໍສະໝຸດ 动脉血压 < 80 mmHg 平滑肌已达舒张极限 动脉血压 > 180 mmHg 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习题一、单选题1.人体排泄器官中最重要的是A.肝脏B.肺脏C.肾脏D.皮肤E.消化道答案:C2.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答案:E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B.分泌醛固酮C.释放抗利尿激素D.排泄钠、氯离子E.浓缩与稀释尿液答案:C4.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C.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D.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E.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答案:D5.原尿的成分A.和终尿近似B.葡萄糖比终尿少C.Na+、K+浓度比血浆高D.蛋白质比血浆少E.葡萄糖比血浆少答案:D6.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E.全身动脉压答案:A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通过肾小球的血流量B.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每个肾单位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E.两肾每分钟生成的终尿量答案:BB.75ml/minC.125ml/minD.255ml/mlnE.300 ml/min答案:C9.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答案:A10.一般成年人肾小球滤过分数为:A.10%B.13%C.19%D.25%.E.30%答案:C11.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A.滤过膜的通透性B.滤过面积的改变C.囊内压的改变D.肾血浆流量的改变E.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答案:D12.下述情况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多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肾血浆流量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降低答案:C1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答案:C14.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答案:E15.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可能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尿素生成减少C.肾髓质直小血管血流加快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答案:B16.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致密斑B.球外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球旁细胞E.感受器细胞答案:D17.近端小管Na+重吸收量常是Na+滤过量的A.55- 65%B.65- 70%C.75- 80%D.85-90%E.95-99%答案:B18.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低渗重吸收B.等渗重吸收C.高渗重吸收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答案:B19.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的NaCl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答案:D20.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答案:A21.葡萄糖重吸收继发于哪种离子的重吸收A.K+B.Ca2+C.Cl-D.Na+E.Mg2+答案:D22.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以HCO3-的形式吸收B.以CO2的形式吸收C.主要在远端小管进行D.滞后于Cl-的吸收E.不依赖于H+的分泌答案:B23.大量饮清水使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动脉血压升高D.近端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II减少答案:A24.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NaClB.尿素C.NaCl和尿素D.KClE.NaCl和KCl答案:C2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肾脏NaCl排出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答案:D26.终尿中的钾离子主要来源于A.肾小球滤过B.近曲小管分泌C.髓袢降支粗段分泌D.髓袢细段分泌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答案:E27.正常终尿一般占原尿量的:A.1%B.5%C.10%D.20%E.50%答案:A28.机体调节重吸收水量的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答案:E29.下列哪些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A.尿崩症B.糖尿病C.交感神经兴奋D.肾动脉血压升高E.输入甘露醇答案:C3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钠保钾D.排氢排钾E.排氢保钠31.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A.神经垂体B.腺垂体C.视上核D.视前区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答案:C32.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是:A.ADHB.醛固酮C.糖皮质激素D.血管紧张素E.肾上腺素答案:A33.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A.循环血量增加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血钾浓度增高,血钠浓度降低D.交感神经抑制E.副交感神经兴奋答案:C34.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保Na+、排K+、保水C.增强髓袢升支粗段NaCl的主动重吸收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答案:A35.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答案:C36.给某患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
生理学笔记——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
就内环境稳定⽽⾔,每天排尿量不应⼩于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尿。
2.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调节⾎Na+,⾎K+的⽔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肾脏产⽣的⽣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羟化的维⽣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管舒张素等,⽽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
记忆⽅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液近⼀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全⾝⼤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利⽤,因此,肾脏内也需要产⽣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只能在脑内产⽣,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肾脏⾎液循环特征 1.肾脏⾎液供应的特点: (1)两侧肾⾎流量⼗分丰富,占⼼输出量的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质,5%~6%分布在外髓,不⾜1%分布在内髓,这与肾⼩球(主要分布在⽪质)滤过⾎液的机能相适应。
(2)肾脏⾎液经两次⽑细⾎管分⽀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球⽑细⾎管是滤过⾎液的重要结构,⽽球后⽑细⾎管内⾎压较低,有利于肾⼩管的重吸收作⽤。
2.肾脏⾎流的调节 (1)⾃⾝调节:动脉⾎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脏⾎流量维持不变。
(2)神经和体液调节:当全⾝机能状况发⽣变化时,肾脏⾎流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使肾⾎流量与全⾝⾎液分配的需要相适应。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
二、排尿反射: 当膀胱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500ml),膀胱内压 升高到15cmH2O以上时,刺激膀胱壁内感受器,使之发 生冲动,经盆神经传入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该中枢被兴 奋后,一部分冲动可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并抑制阴 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另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至膀胱,引 起逼尿肌收缩,完成一次排尿反射。同时,尿液又刺激了 尿道感受器,冲动沿阴部神经再次传入脊髓排尿中枢,使 尿道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排出。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需反复进行,促使排 尿反射一再加强,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使收缩持 续到膀胱内尿液排空为止。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肾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 肾 以排出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肾大盏 肾盂 以及体内过剩或不需要的 肾窦 水、无机盐、药物等。 二是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输尿管 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三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 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 膀胱 过程中的终产物和体内不 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 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阴茎 的过程。 尿道
第三节 排尿及其调节 一、膀胱及尿道的神经支配及排尿中枢 (一)神经支配:多数器官属双重支配。有以下3对骶神 经,属混合神经。 1、盆神经:一定成分属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逼尿肌收 缩,而使膀胱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 2、腹下神经:运动成分属交感神经,使逼尿肌舒张(不 明显),而尿道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3、阴部神经:运动成分属躯体运动神经,引起尿道内括 约肌收缩,抑制排尿。可控制和终止排尿。 (二)排尿中枢: 1、低级中枢:骶髓。 2、高级中枢: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时,冲动在传入骶髓 的同时,也通过脑干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大脑皮层 的排尿易化区可能在运动区和运动前区;但其抑制区的定 30 位尚不明确,可能在额叶和顶叶。
8
二、排尿反射: 当膀胱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500ml),膀胱 内压升高到15cmH2O以上时,刺激膀胱壁内感受器, 使之发生冲动,经盆神经传入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 该中枢被兴奋后,一部分冲动可上传至大脑皮层,产 生尿意并抑制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另一部分经副交 感神经传至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完成一次排尿反 射。同时,尿液又刺激了尿道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 再次传入脊髓排尿中枢,引起逼尿肌收缩,并抑制阴 部神经的传出冲动,使尿道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排 出。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需反复进行,促使排 尿反射一再加强,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使收 9 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排空为止。
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它与集合管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 段肾来自髓袢降支细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段
髓袢升支粗
远端小管
段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袢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 自身调节
– 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10.7~24.0kPa/ 80 ~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 机制:肌源学说 (Q = P/R)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 – 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课件PPT
37.5ml/min
150ml/min
105ml/min
45ml/min
+7.5ml/min
100ml/min
70ml/min
30ml/min
-7.5ml/min
(3). 球管平衡的机制
GFR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流量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生成EFP
重吸收量 重吸收率保持恒定
渗透性利尿时可打破球-管平衡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肾血浆流量改变(与GFR呈正变关系) 问题:交感神经兴奋,尿量为什么减少? 2、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改变 问题:为什么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出现少尿、 蛋白尿和血尿? 3、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正常自身调节) 问题:人大失血时为什么会尿量减少或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 问题:大量输入0.9%NaCl为什么尿量增多? (3)囊内压 问题:肾盂或输尿管结石时为什么会产生肾积水?
三、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皮质肾单位
分布
中外层皮质
数量
85%--90%
体积
小
入 出 球 小 入球小动脉﹥
动脉
出球小动脉
髓袢
短
肾素
多
功能
生成尿液
近髓肾单位
内层皮质 10%--15% 大 差异很小
长 几乎无 尿的浓缩与稀释
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
(二)球旁器
1.球旁细胞: 分泌肾素
2.球外系膜细 胞:
吞噬功能 3.致密斑:
Na+ 感受器
(三)肾血液循环特点及其调节
1、肾血液循环特点 (1)血流量大,分布不均
成人安静时两肾血流量1200ml/min 肾皮质 94% 肾外髓 5% 内髓 1%
肾脏的排泄功能
在小管液中,NaHCO3解离为Na+和HCO3-→在小管液中HCO3-与H+结合→小管液中的H2CO3→分解为CO2和H2O→进入细胞中,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结合成H2CO3→在细胞中解离为HCO3-与H+→HCO3-随Na+被动转运回血液,H+以H+-Na+交换的形式分泌入管腔。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可由下图表示: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肾单位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数量多,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近髓肾单位数量少,髓袢长,出球小动脉在离开肾小球后,部分形成细长的直小血管,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血浆晶体渗透压↓(如大量饮清水时)→抗利尿激素释放↓→水重吸收↓→尿量↑ 大量饮用清水使尿量增多的现象水利尿。
循环血量的↓→抗利尿激素释放↑→水重吸收↑→尿量↓→利于循环血量的恢复
2.醛固酮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增多,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因此,醛固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保钠、保水和排钾。
2.近球小体 包括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Na+变化)和间质细胞。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两大特点:一是血液供应丰富,分布不均;二是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
两套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和特点:
入球小A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成出球小A,→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血管压力较高,利于滤出) (血管压力较低,利于重吸收)
第八章 肾排泄功能
1、排泄:机体将代谢废物、多余物质、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的途径:①由呼吸器官(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②由消化道(大肠)排出:胆色素和经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③由皮肤排出:一部分水、氯化钠及少量尿素等;④由肾脏排出:肾脏排出的排泄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因而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3、肾脏的主要功能:①产生生物活性物质②生成尿液4、泌尿功能:①排出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③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①、血流量大;②、分布不均匀;③、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a、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滤过。
b、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血浆胶渗压高,利于重吸收。
6、尿的化学组成:尿液中95%-97%是水,3%-5%是溶质,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和非蛋白含氮物,在电解质中以Na+、K+、Cl-含量最多。
非蛋白含氮物中以尿素为主,还有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
7、尿的理化性质:(1)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比重1.015-1.025,渗透压一般比血浆高,PH 值5.0-7.0,最大变动范围4.5-8.0。
尿液的颜色、比重、渗透压、PH 值受尿量多少及食物性质的影响。
(2)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1000—2000ml,平均约1500 ml;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称为多尿;每昼夜尿量持续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称为无尿。
(3)尿量太多或太少,均给机体带来不良后果。
8、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9、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意义: 排钾保钠。
10、肾糖阈的意义: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尿中开始出现糖11、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的意义:尿葡萄糖排出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平行增加12、肾小球滤过率的意义: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减而出现大幅波动13、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①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V1受体);②抗利尿激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③增加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加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压,有利于尿的浓缩;④大量的抗利尿激素能导致血管收缩(V1受体),血压升高,故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AVP)。
专升本生理学第8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无尿3.肾小球的滤过4.渗透性利尿5.高渗尿6.水利尿7.滤过分数8.糖尿9.肾糖阈10.肾血浆流量答案: 1.两肾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2.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
3.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4.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肾小管对小管液中水分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加,称为渗透性利尿。
5.终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称高渗尿。
6.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
7.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即滤过分数。
8.当小管液流经近球小管时,如果其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则终尿中将含有葡萄糖,这种现象称糖尿。
9.终尿中刚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0.单位时间内流过两侧肾的血浆总量即肾血浆流量。
二、填空题1.肾小管由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______ ,有利于______ 。
3.肾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
此外,肾还具有______ 功能。
4.临床上给患者静脉注入甘露醇,患者的尿量将______,其主要机制为______。
5.排尿反射启动后,盆神经兴奋导致膀胱逼尿肌______,膀胱内括约肌_____。
6.在排尿反射过程中,进入后尿道的尿液刺激______,冲动沿阴部神经传至______ ,进一步加强其兴奋,这是一个______反馈过程。
7.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胶体渗透压______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数值______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的差值时,滤过则停止。
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 。
9.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______ 关系。
10.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_ ,尿量______ 。
11.动脉血压在______ 范围内变动时,通过自身调节可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钠尿肽
▪ 具有排钠利尿作用 ▪ 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 ▪ 具有减少血容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
▪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的重吸收 ▪ 增加磷酸盐的排出
肾脏泌尿功能的重要性
▪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对血浆不断处理 ▪ 具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的作用 ▪ 肾脏受损时会出现: ①水电解质紊乱,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肾性贫血 ③胆钙化醇分泌减少,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
D.其他物质的排泄 经肾小管还排出肌酐、马尿酸等,以及外来 有机物如对氨基马尿酸盐、酚红、青霉素、 碘锐特等。
临床上利用酚红排泄试验来判断肾小管的 排泄功能。
尿的浓缩与稀释
渗透压: 尿液=血浆→等渗尿 尿液﹥血浆→浓缩尿 尿液﹤血浆→稀释尿
肾脏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是保持机体水 平衡的重要机制。
由于自肾皮质 到肾髓质存在渗透 压逐渐升高的渗透 梯度,集合管正处 在这一渗透梯度之 中。当低渗液流经 集合管时,其中水 分被重吸收,吸收 多少,受抗利尿激 素的调节。
尿的化学成分
水占95~97%,其余为固体物质,包括有 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还有少量蛋白质、还 原糖、酮体及胆色素等。
▪ 肾脏排出水和电解质的速率存在着日周 期变化:
▪ 水:8小时睡眠时间最少; ▪ K+和Na+:夜间排出少,中午至下午较多; ▪ H+:夜间排出多,日间少; ▪ Ca+和Mg2+:夜间排出多。
▪ 了解此昼夜节律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
一、尿的输送和贮存 尿在肾生成→肾盂→输尿管→膀胱(暂
时贮存尿液)
贮尿量 膀胱内压 尿意
﹤0.4L ﹤10cmH2O 无 0.4~0.5L 15cmH2O 有 达0.7L 35cmH2O 强烈
有意识的 控制排尿 可以
可以
可以
1L
70cmH2O 极其强烈, 不可以
伴疼痛
二、尿的排放
排尿是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共同参与的反射活动。
▪ 尿频 :指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少的现象。
▪ 尿潴留 :指当骶部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或排尿 反射弧任一环节受损时,膀胱充盈尿液却不 能排出的现象。
▪ 尿失禁 :指当大脑皮层与初级排尿中枢失去 联系时,排尿反射仍存在,但不受意识控制 的现象。
骨钙不足 ④肾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
第四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1、尿量及尿的理化性质 尿量
正常成人一昼夜尿量为1~ 2L 每昼夜尿量持续超过2500ml,称多尿 持续在100~500ml之间称少尿 不足100ml称无尿。
尿的理化性质
(1) 外观:淡黄色、透明 (2) 比重 界于1.012~1.025之间 (3)渗透压 界于925~3727 kPa(360~ 1450mOsm/l)之间 (4) pH值 弱酸性,界于5.0~7.0之间
▪ 1、所谓高渗尿、低渗尿是与血浆渗透 压比较而言的。( )
▪ 2、终尿中的钾离子是肾小球滤过而来 的。( )
▪ 3、脊髓骶段初级排尿中枢受损,会出 现尿失禁。( )
▪ 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 侧肾小球形成的滤液量。( )
用。
NH4+ ↑
NH3 + H+
肾小管腔
▪ C.K+的分泌: ▪ Na+主动重吸收后,形成管内外电位梯度,
促进K+分泌进入管腔液中,形成K+—Na+交 换。H+—Na+交换与K+—Na+交换之间存在相 互竞争。
▪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钾交换
钠-钾泵 钾 通 道
钠通道
肾小管腔
▪ ①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 A. 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
▪
释放: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
▪ B.生理作用: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 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 量减少。
C.分泌的调节 :
ⅰ.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 使ADH合成和释放↑,水重吸收↑,尿量↓。相 反,如血浆晶体渗透压↓,ADH合成和释放↓, 尿量↑。
第三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一般动脉血压变动范围在80~180mmHg 内,肾血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 2、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肾脏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有明显的缩血 管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调节肾血管的 主要体液调节。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以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最强
②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情况
A.Na+ :主动重吸收,以近端小管为主;
B.Cl-:在近端小管被动重吸收。但在髓袢 升支粗段是主动重吸收;
C. 葡萄糖: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为继 发主动转运 ;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当小管液中的葡萄糖超过一定浓度时,尿中 就会出现糖,称为糖尿。 肾糖阈:指不出现糖尿的最高血糖浓度,为 8.88~9.99mmol/L 。
②醛固酮
A.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B.生理作用: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泄和水的 重吸收。具有保Na+排K+ 保水的作用。 C.分泌的调节: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 血K+和血Na+浓度:
当血K+升高或血Na+降低,都能直接促进醛 固酮分泌;血 K+下降或血Na+升高,则作用 相反 。
▪ 1、肾小球滤液中大部分溶质的重吸收 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 B、髓袢细段 ▪ C、远曲小管 ▪ D、集合管
▪ 2、每昼夜代谢产物的排出至少需要溶 解于:
▪ A、0.1L尿液 ▪ B、0.5L尿液 ▪ C、1.0L尿液 ▪ D、1.5L尿液
▪ 3、醛固酮的作用是: ▪ A、保Na+排K+ ▪ B、排Na+排K+ ▪ C、保Na+保K+ ▪ D、排Na+保K+
水利尿:大量饮入清水,血浆被稀释,血浆 晶体渗透压↓,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ADH 合成和释放↓,尿量↑。
ⅱ. 循环血量的改变:
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左心房和胸腔大 静脉中的容量感受器)受刺激兴奋,使 ADH合成和释放↓,尿量↑;循环血量↓,容 量感受器刺激↓,ADH合成和释放↑,尿量↓。
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影响ADH的合成和释 放时,尿量明显增多,严重时可达10L/d以 上,称为尿崩症。
1. 肾小球滤过膜
特点: 通透性高,滤过面积大。 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作用。 肾小球滤液又称原尿。
2.有效滤过压:
是肾小球的滤过动力,其计算式是: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 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根据测得数值代入上述计算式结果,入球端有 效滤过压为2.0kPa,出球端为0kPa,说明肾 小球的滤过作用从入球端开始,至出球端终止。
▪ 3.肾小球滤过率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的因素:
▪ 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 两侧肾脏的肾小球形成的滤液量。
▪ 正常成人约125 ml/min,每日约180L。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的改变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复习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肾→输尿管→膀胱 →尿道
排泄
▪ 定义: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终产物、 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 官向体外输送的过程。
经肾脏排泄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 粪便中的食物残渣未进入机体内环境,所 以不属于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①重吸收的概念和方式:
A.概念:小管液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其中某些成分经小管壁细胞转运重新进入周 围毛细血管的过程。
▪ 4、K+的排泄特点错误的是: ▪ A、多吃多排 ▪ B、少吃少排 ▪ C、不吃不排 ▪ D、不吃也排
▪ 5、球管平衡是指: A、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 65%~70%
▪ 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
▪ 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 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 化
▪ 判断题:
B. 重吸收方式: 主动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逆电位差和 逆浓度差的转运,需要消耗能量。主要是通 过泵蛋白的活动、入胞和出胞实现的。如 K+、Na+、氨基酸、葡萄糖、蛋白质等。
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顺浓度差和电位 差的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单纯扩散和易 化扩散是被动重吸收的主要方式。如Cl-、 HCO3-、尿素、水等。
D.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近球小管被动重吸收;
E.水:是一种渗透过程,小管液中的水 99%重吸收,仅排出1%。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75~80%,属必需重吸收;
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吸收量与体内是否缺
水有关,属调节性重吸收。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因素
▪ 主要受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影响 小管液浓度越高,水分重吸收越少,尿量越多 如:糖尿病病人,甘露醇利尿 渗透性利尿:利用某些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
排泄功能: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 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分泌与排泄一般不细分,一般并称为肾小 管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