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政策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主要内容: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影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未来展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
对未来收入分配政策的展望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缺乏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
税收调节未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变化
税收调节手段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05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完善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鼓励创新创业,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汇报人:
感谢观看
推进消费税改革,抑制不合理消费支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完善再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发挥慈善等社会力量再分配调节作用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完善税收调节政策
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收入分配政策
加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二、个人收入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是国民收入 分配旳构成部分。个人收入 分配既在国民收入首次分配 中进行,也在再次分配中进 行。其成果,形成居民一定 时期旳最终收入。
(一)个人收入分配旳原则
在我国,生产资料全部 制不同旳企业,首次分配 旳详细情况有所差别。
国有企业
净产值分为三个部分:向 国家交纳旳税金和利润、企 业留利、以工资等形式形成 职员收入。
集体企业
净产值主要分为三个部 分:向国家交纳旳税金、 企业利润、职员收入。
家庭承包责任制中农户
净产值分为三个部分: 向国家交纳旳税金、集体 提留、农户收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八讲----
收入分配政策
中央党校教授 博导
赵长茂
2023
导言
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 旳生产成果进行旳分配。收 入分配旳主体是政府、企事 业单位和个人(居民)。
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旳
多种措施构成一定时期旳收 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 宏观管理旳主要政策。
(2)金融渠道
金融参加再分配旳主要工具 是银行存贷款利息、保险费等。 国民收入经过这些详细形式在 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居民 之间进行再分配。
(三)国民收入分配旳原则 和现实格局
1、国民收入分配旳原则
(1)平衡国家、集体、个 人三者利益
(2)兼顾效率与公平
(3)协调投资和消费百分比
2、国民收入分配旳现实格局
3、用历史眼光审阅我国 收入差距
(1)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长
(2)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 程中必经阶段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本站推荐]》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本站推荐]》《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56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56号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列,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鱼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欣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一)建立岗位绩效工作制度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4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也技术岗位、营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里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级。
不同等级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对专业技术人显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建国以后,通过20世纪50年代两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收入分配制度。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我国的分配政策也逐步形成了多元分配格局。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收入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本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重现社会公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按劳分配多元分配格局平均主义社会公平建国以来,尤其是在1957年以前和1978年以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工作通过不断的改革,逐步使收入分配政策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中的“工资”、“收入”等概念属于同一范畴,而“收入”是指居民个人收入。
建立按劳分配原则的分配制度解放前,在矿山、搬运、建筑、纺织等行业普遍存在包工头制和封建把头制度,包工头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封建剥削极为严重。
在外商企业,同样职位的外籍员工工资高于中国职工几倍甚至几十倍。
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
同时,还存在着轻重倒置、工资关系不合理、收入分配高低悬殊、两极分化等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对旧中国的工资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出了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燃料工业部通令全国煤矿废除了包工把头制度;1950年4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废除建筑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意见》,改变了旧工资制度中最不合理的部分。
通过对相关法令和政策的逐步实施,改变了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通过1952年前后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和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
在生产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有的实行七级工资制或六级工资制,与此相配合,建立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作为评定工资等级和考工升级的依据。
企业职员多数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少数实行职务工资制,即按职务规定若干个工资标准。
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各国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等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税收政策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
本文将就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个人所得税是最常见的收入分配税收政策之一。
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收入水平进行差异化税率征收,高收入者缴纳更高的税率,低收入者则享受较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差异化税率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此外,个人所得税还可以通过设立一些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来鼓励中低收入者增加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其次,财产税也是一项重要的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措施。
财产税是按照个人及企业拥有的财产价值征收的一种税费,主要针对富人或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征收较高的税率。
通过财产税的征收,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此外,财产税还可以鼓励富人将资产进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再次,遗产税是针对个人或企业的遗产进行征收的一种税费。
遗产税是一种相对较为公平的税收形式,它不仅可以从遗产中收回部分财富,减轻富人的负担,还可以通过遗产税的征收促使富人在有生之年进行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支持。
此外,消费税也是一种重要的收入分配税收政策。
消费税对各种消费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其中高端奢侈品纳税额度更高。
通过消费税的征收,可以减少高收入者的消费欲望,抑制过度消费,并引导资源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
最后,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也可以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通过不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分红和奖励,而减少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超额报酬,实现企业内部的收入公平。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措施是调控社会贫富差距与实现收入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能够通过合理的税率设计和差异化税负的安排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2024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三篇)
2024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____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____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____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____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
2024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二)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细则,规范2024年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二、基本原则1. 社会公平原则:工资收入分配公平合理,遵循劳动者贡献与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弱势群体应得到适当照顾。
2. 经济效率原则:工资收入分配应与企业发展和绩效挂钩,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员工收入分配政策
员工收入分配政策
目的
本文旨在明确公司的员工收入分配政策,确保公平合理地分配企业收入给员工,并激励他们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收入构成
员工的收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岗位级别和工作表现确定的固定的月薪基数。
2.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和贡献度,公司将发放相应的绩效奖金。
3. 年终奖金:根据公司年度绩效评估和利润情况,合理分配的年终奖金。
4. 福利待遇:员工可以享受到公司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如社保、医疗保险、带薪假期等。
支付周期
公司将在每月固定日期结算并支付员工的工资和绩效奖金。
年终奖金将在每年年底结算并支付。
分配原则
1. 公平原则:公司致力于公平地分配收入,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
2. 绩效导向:绩效奖金的发放将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度进行评估,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成绩。
3. 长期激励:公司将根据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和发展潜力,合理分配年终奖金以激励员工长期为公司创造价值。
4. 税务合规:公司将在员工工资中扣除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给国家。
变更和解释
本文所述的员工收入分配政策将根据公司需要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和解释。
任何变更和解释将由公司决定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结论
公司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员工收入分配政策,旨在激励员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并遵守相关税务合规要求。
本政策将秉持公平、绩效导向和长期激励的原则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释。
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是指企业对其员工和相关方分配其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制度和政策。
下面是关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些详细描述:
1.工资制度:这是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
津贴、补贴等。
企业通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经验、职位等因素来制定工资制度,同时也会考虑市场薪酬水平和内部公平性。
2.福利制度:除了工资之外,企业还会提供各种福利,包括社会保险、住
房公积金、商业保险、带薪年假、带薪病假等。
这些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奖金制度:奖金是企业对员工优秀表现的奖励,通常与员工的工作绩效
和公司业绩相关。
奖金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股权激励计划:一些企业还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将部分股权分给员工
或高管,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或高管可以获得公司成长的收益,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责
任。
5.利润分享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是一种将企业利润分配给员工的制度,通
常根据员工的工资或职位等因素进行分配。
这种制度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盈利状况,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6.培训和发展计划:企业通常会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计划,以提高
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这些培训和发展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要求。
总之,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入分配的理论和政策
收入分配的理论和政策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多种理论和政策用于分析和指导收入的分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最早被广泛运用于收入分配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应该与他的边际生产力成正比。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收入差距是由于个体劳动生产力的差异所致。
尽管边际生产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原因,但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首先,边际生产力理论忽视了其他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机会不平等、资本积累等。
其次,由于无法准确测量一个人的边际生产力,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
二、相对论分配理论相对论分配理论认为,人们更关心自己的相对收入地位,而非绝对收入水平。
根据该理论,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与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关。
相对论分配理论指出,不公平的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满。
相对论分配理论的优势在于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以及维护社会和谐。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相对论分配理论很难定义什么是“相对地位”。
其次,该理论无法解释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原因,如技能差异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
三、红利再分配政策红利再分配政策是指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等手段,将富人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实现收入公平。
这种政策旨在减少贫富差距,并提供福利保障。
红利再分配政策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消除贫困。
然而,该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实施这种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其次,过度的再分配可能削弱个体的动力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育和技能提升政策教育和技能提升政策是一种通过提供优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来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
这种政策旨在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就业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第二章 工资理论与收入分配政策
第二章工资理论与收入分配政策第一节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第二节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第三节人力资本工资理论第四节效率工资理论第五节分享经济工资理论第六节决定和影响个人工资差别的因素第七节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政策【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人力资本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了解决定和影响个人工资差别的因素;系统掌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
【重点概念】边际生产率均衡价格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效率工资分享经济工资利润分享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橄榄型分配格局【引例及分析】H公司是一家广告公司,主营业务是体育用品连锁店店铺设计与装修。
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已经从成立之初几个人组建的“小作坊”式广告公司发展成为旗下具有多家生产加工企业,融生产、设计、策划和建造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公司近几年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向社会广纳贤才。
2007年3月,该公司集团总部欲组建××部,人力资源部在某招聘网站上发布用人信息,面向社会招聘该部部门经理。
随后,有应聘者来面试。
在应聘者与公司0></a>人力资源总监洽谈薪酬待遇的问题环节,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并没有直接提出该岗位的薪资水平,而是问了应聘者的薪资要求,应聘者R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薪金——××××元/月。
事后,经过各个环节的面试,最终该公司录用了R先生为部门经理,工资待遇为R先生应聘时提出的期望薪资水平。
上面这个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一般情况下,企业和就业者对某一岗位的工资水平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那么,究竟工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企业短期内和长期内工资差别变动现象遵循哪些一般规律?又是哪些因素决定和影响了个人工资差别?请你带着上述问题开始本章的学习。
第一节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次??克拉克(1847—1938)提出的。
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
财政与金融案例(一)材料财2郭雷鸣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收入分配这个问题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收入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紧密相关,因此我把它概括为三大,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难度极大。
之所以要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讲,是因为到今天我们单一的光讲工资分配是讲不清的,也不能够整体的解决现在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问题。
我讲三个问题。
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持两点论的辩证观点,在讲问题前,首先还要充分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收入关系的调整,人民生活改善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总的来看,改革开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是第一次,机关事业和企业的工资分配分离,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内部分配搞活;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第二次是1992~1993年。
1992年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实施,扩大了企业的14项自主权,其中包括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同时,国家提倡企业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又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
第三次应该说企业和机关事业是不同步的过程,可以说1999年党的15届4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要建立与现在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是到2006年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整个三次改革可以说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推进而相应进行的。
随着GDP蛋糕越做越大,劳动者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要承认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到了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特别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行列的阶段,老百姓对于公平分配、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社会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大家的心目中、感受中会日渐突出。
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政策机关事业单位是国家公务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法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正义的实现以
及机关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已
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政府制定了
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
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以完善收入分配形式和
调整收入分配比例为目标,通过推行绩效工资制、岗位工资制以及工作量
工资制等形式,实现工资收入的差异化分配。
一方面,完善工资制度,将
绩效工资与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等因素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工作表现进行定量评估,实现工资的差异化分配,从而激
励员工的努力工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通
过大幅提高基本工资水平,缩小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保障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中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机关事业单位的提供支持和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本身也应积极推行薪酬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收入
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
各方共同努力,将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并为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规定,旨在保障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低工资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政府制定了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税收政策:政府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对高收入人群实施适当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并通过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来扶持低收入人群。
3. 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保障。
4. 教育和培训:政府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5. 收入再分配: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对高收入人群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公共服务。
总的来说,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保障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 1 -。
中国收入分配类型、差距及其政策取向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
铁饼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中间的最高收入人群和边沿的最低收入人群没有什么差别。
这样的分配类型,其可能的有利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多少可攀比的;其不利之处是每个人的经济贡献不能够显示出来,人们在收入水平上铁板一块,不能做到奖勤罚懒、优绩优薪。
所以,铁饼型收入分配不能适用于发展中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
尖帽型收入分配类型的特征是社会上很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有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但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仅仅是处于贫困线和温饱水平之间。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上使用的人均收入指标在这一分配类型中,无法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状况。
尖帽型收入分配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局面,鼓励冒尖和竞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缺陷是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大多数人陷入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的发展陷阱,社会不稳定,经济无法持续的发展。
因此,尖帽型收入分配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刚刚转轨过来的初期阶段。
就是说,它只能适用于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具备了关于基本人权、公平竞争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时候,尖帽型收入分配的负面作用就可能会超过其正面作用。
橄榄型收入分配类型在现代经济学中被研究得最多。
橄榄型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
不过需要注意,“橄榄型”常常存在一个误解,即这个“橄榄”被躺着看,认为分配状况是左边和右边都小,只有不左不右的中产阶级的收入大;但是,正确的视角是把它立着看。
橄榄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腰圆膀大、小头小尾,即最富有的人口较少,社会的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构成人数最为众多的中产阶级,而最贫穷的边沿人口也占很少数。
所以,与铁饼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分配的优势是有一定收入差距,便于人们之间展开竞争;但与尖帽型收入分配相比,橄榄型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没有那么大,处于收入底层的人口较少,便于实施社会救济和保障社会稳定。
了解我国近期出台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谈谈这些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了解我国近期出台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谈谈这些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发挥了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促进收入公平:政策倡导和推动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强收入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
政策的推动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促进消费需求释放: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政策鼓励消费需求的释放,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拉动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和创业活动。
3.促进内需扩大和结构调整: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还能促进内需扩大和结构调整。
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经济多元发展和提高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4.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政策的完善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5.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通过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拉动消费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的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而言之,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在促进收入公平、扩大内需、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公平、稳定、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通常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
市场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根据个人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情况,确定个人的收入水平。
政府调节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来调节和引导收入的分配。
社会调节是指社会组织、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通过工会、合作组织等方式,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和分配。
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要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税收政策: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高收入者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税收责任,以支持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补贴。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对失业、生病、残疾等情况下的个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3.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防止他们受到过度剥削。
4.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制度。
通过规定劳动合同和社保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实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
完善和调整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收入分配政策名词解释
收入分配政策名词解释
收入分配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涉及到收入来源、财富分配、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劳动市场政策等方面,旨在确保贫富差距的合理化、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
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鼓励个人和家庭的努力,激发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确保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提供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收入分配政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如设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税收制度、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调整经济收入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良性循环。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和政策调整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和政策调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整国内收入的分配比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之下,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一些农民流向城市,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收入。
这就造成了城市的社会问题,例如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等。
其次,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也需要得到关注。
在不同的行业中,由于职业技能和产品竞争力的差异,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服务行业,例如金融和政府部门,由于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其员工的薪资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餐饮和制造业,由于人工成本较低,其员工的薪资往往较低。
这也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公平问题。
最后,区域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城市和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差异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不足,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较大。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也会与其他地区形成较大的收入差距。
鉴于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推广劳动保障制度、发展新兴产业等。
提高最低工资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个自上而下的方法。
它可以保证所有的工人、农民和劳动力的基本权利,也可以避免竞争激烈的市场导致一些企业低薪招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
然而,应该注意到,在调整最低工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的诉求。
另一个政策就是推广劳动保障制度。
这可以让员工得到基本的工资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从而在一些经济不稳定的局面下,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好的政策法规,在不同的经济、劳动力的市场条件下,调整保障水平和范围,使得劳动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八讲
收入分配政策
赵长茂
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分配的主体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居民)。
收入分配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
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各种措施构成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政策。
一、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是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净收入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收入分配格局和财产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入被分解为三个基本的部分:劳动者报酬、企业盈余和政府生产税净额。
(二)再分配
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全社会范围内的进一步分配。
又称第二次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生产单位、非生产单位、居民、政府的最终收入。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第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第五,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渠道
(1)财政渠道。
通过财政预算(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预算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利润上缴、国债发行、政府性基金收入(通过向社会征收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等;预算支出包括一般支出、专项支出。
(2)金融渠道。
金融参与再分配的主要工具银行是存贷款利息、保险费等。
国民收入通过这些具体形式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居民、政府之间进行再分配。
(三)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2、兼顾效率与公平
3、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
(四)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缺陷及其调整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缺陷
主要缺陷是劳动所得过低,资本所得过多;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比重偏高。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同步”、“两提高”的思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路径:
(1)维护和增进劳动者收入权益。
(2)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3)规范资本收益。
(4)逐步降低宏观税负。
(5)规范政府收入。
二、个人收入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组成部分。
个人收入分配既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进行,也在再次分配中进行。
其结果,形成居民一定时期的最终收入。
(一)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
2.按要素分配
(二)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在平均主义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同时,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日益突出起来。
1.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
(1)社会总体收入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88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341,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12,2008年为0.419,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2014年为0.469。
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境界线为0.4,高收入国家90年代基尼系数平均水平为0.338。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2.17:1,2000年扩大为2.79:1,2003年为3.23:1,2004年为3.21:1,2005年为3.22:1。
2009年3.33:1,2010年下降为3.23:1,2012年为3.10:1,2013年为3.03:1,2014年为2.75:1。
考虑到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误差,实际差距更大。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1990年为824元,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绝对差距18355元。
(3)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
近年来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但差距依然较大。
2012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34倍。
2012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3.95倍。
(4)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90年代中期最高收入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人均收入之比为2.23:1,2003年为4.63:1。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3.86:1(金融业99659元:农林牧渔业25820元),与2012年的3.96:1相比差距有所缩小。
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1.79: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44060元:农林牧渔业24645元)。
2.收入差距成为社会突出矛盾的原因
(1)短时间内迅速拉大
(2)历史文化传统
(3)低收入平台
(4)差距拉大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因素
3.用历史眼光审视我国收入差距
(1)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基础上的差距
(2)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
(3)并未导致“两极分化”
(4)我国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
(三)调节和规范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主要政策
邓小平晚年非常关注收入分配问题。
(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下]》第1363页)。
1990年7月邓小平讲到: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九亿多人就要革命。
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1993年9月邓小平再次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主要政策是:
1.把蛋糕做大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4.打破行业垄断
5.整治非法收入
6.加大税收监管和调节力度
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缺乏医疗保障、教育负担重,是贫困家庭难以脱贫的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