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判断题

合集下载

刑法判断题答案

刑法判断题答案

第二章1、正确的,罪刑法定只是禁止类推解释,因为类推解释违背了预测可能性原理。

但是,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是允许的。

第三章1. 错,1997年刑法缓刑撤销、假释撤销的规定明显不利于当事人,但是,考虑从严处罚原则,因此,不应适用1979年刑法,而应适用97年刑法。

2. 错,1997年以后出台的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1-7)均自发布之日生效,但是,刑法修正案八自公布一段时间后生效。

3. 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法院在审理案件,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

4. 错,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我国刑法追究。

这并不违背于国际上通行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这是,该原则仅适用于一国主权的范围之内。

5. 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也可以追究。

6.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四章1、正确,危险驾驶罪为抽象危险犯,只要醉酒驾驶,即构成犯罪,不存在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

2、正确,不作为犯属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要件,只有法官对作为义务加以确认,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3、错误,应受刑罚处罚性属于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应然的规定,受刑罚处罚是实然的规定,两者有所不同,因此,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一)1、抢劫罪与绑架罪侵犯客体相同的,因此,同归入侵犯财产罪之中。

错误,两者侵害客体相同,但是,主次客体不同,抢劫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的财产权,绑架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的人身权,因此,抢劫罪为侵犯财产犯罪,绑架罪为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

2、盗窃正在通电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盗窃罪。

错误,盗窃正在通电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则从一重罪处理。

刑法判断题答案

刑法判断题答案

第二章1、正确的,罪刑法定只是禁止类推解释,因为类推解释违背了预测可能性原理。

但是,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是允许的。

第三章1. 错,1997年刑法缓刑撤销、假释撤销的规定明显不利于当事人,但是,考虑从严处罚原则,因此,不应适用1979年刑法,而应适用97年刑法。

2. 错,1997年以后出台的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1-7)均自发布之日生效,但是,刑法修正案八自公布一段时间后生效。

3. 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法院在审理案件,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

4. 错,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我国刑法追究。

这并不违背于国际上通行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这是,该原则仅适用于一国主权的范围之内。

5. 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也可以追究。

6.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四章1、正确,危险驾驶罪为抽象危险犯,只要醉酒驾驶,即构成犯罪,不存在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

2、正确,不作为犯属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要件,只有法官对作为义务加以确认,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3、错误,应受刑罚处罚性属于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应然的规定,受刑罚处罚是实然的规定,两者有所不同,因此,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一)1、抢劫罪与绑架罪侵犯客体相同的,因此,同归入侵犯财产罪之中。

错误,两者侵害客体相同,但是,主次客体不同,抢劫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的财产权,绑架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的人身权,因此,抢劫罪为侵犯财产犯罪,绑架罪为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

2、盗窃正在通电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盗窃罪。

错误,盗窃正在通电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则从一重罪处理。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判断试题及答案

刑法判断试题及答案

刑法判断试题及答案1.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答案:正确。

2. 只有成年人才能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未成年人也可以构成犯罪,但根据年龄和犯罪情节,可能会有特殊的法律规定。

3. 犯罪的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犯罪的预备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构成犯罪。

4.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答案:正确。

5. 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

答案:错误。

犯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6. 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

答案:正确。

7. 犯罪的客体必须是人。

答案:错误。

犯罪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其他法律保护的利益。

8. 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

答案:错误。

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9. 犯罪的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答案:正确。

10. 犯罪的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成。

答案:正确。

11. 犯罪的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

答案:正确。

12. 犯罪的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着手实施。

答案:错误。

犯罪的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尚未开始,行为人已经开始准备犯罪。

13. 犯罪的共犯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答案:正确。

14. 犯罪的教唆是指他人教唆他人实施犯罪。

答案:正确。

15. 犯罪的包庇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隐匿处所、财物,帮助其逃避法律追究。

答案:正确。

16. 犯罪的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隐匿处所,帮助其逃避法律追究。

答案:正确。

17. 犯罪的隐瞒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财物而予以隐瞒。

答案:正确。

18. 犯罪的伪造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

答案:正确。

19. 犯罪的伪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的陈述。

答案:正确。

20. 犯罪的包庇和窝藏是同一种行为。

答案:错误。

包庇和窝藏虽然都涉及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但具体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可能有所不同。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2.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开始,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结束B.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C.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计划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没有区别答案:B二、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制止李某的盗窃行为,用手中的钥匙链击打李某,导致李某轻伤。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其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状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未遂可能构成犯罪,但犯罪中止一般不构成犯罪,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题库

《刑法》题库

第五部分《刑法》本题库:判断(85题)、单项选择(75题)、多项选择(70题)、案例题(30题),总计260题。

一、判断1、甲为了达到杀死乙且自己不负刑事责任的目的,让邻居精神病人丙用刀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制造毒品罪负刑事责任。

(×)3、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概括起来,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4、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5、15周岁的张某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6、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必须是交通运输人员。

(×)7、构成传播性病罪必须是将性病传染给对方。

(×)8、交通肇事罪属于结果犯。

(√)9、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10、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三人以上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11、法律中的多人、多次的多是指“三”以上的数(含本数)。

(√)12、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3、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4、丢失枪支不报罪要求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15、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放火行为已经引起燃烧物独立燃烧。

(√)16、徐某长时间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多名残疾人进行乞讨,其行为构成组织残疾人乞讨罪。

(√)17、甲乙二人以向丙勒索财物为目的,将丙的儿子作为人质强行从学校带走,甲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18、某地发生了一起重大盗窃案,但一直未破获。

某天,甲因抢劫被刑事拘留,期间,甲向公安机关交待了某地的盗窃案系其伙同乙所为,甲交待盗窃案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19、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只能和主刑一起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A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安全D. 为了保护他人财产安全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行为人有悔改表现D. 犯罪行为人再次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犯罪。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正确。

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刑罚执行期满不满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在缓刑期间,张某再次因盗窃被抓获。

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罚?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累犯。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张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和原判的罪行合并处罚。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中止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并重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因紧急避险而损害他人财物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毁灭证据答案:A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正确2.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3. 正当防卫过当,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不同,故意犯罪是明知故犯,过失犯罪则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的。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立即上前制止,并在争执中不慎将李某推倒,导致李某头部撞击地面受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如下:首先,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次,张某上前制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再次,张某在制止过程中不慎将李某推倒,虽然造成了李某受伤,但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刑法判断题

刑法判断题

一、判断题1.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

()4.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包括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 )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 )1.对;2.对;3.对;4.错;5.错。

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可以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

()3.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国有企业领导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4.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5.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6.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

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 )7.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8.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9.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刑法判断题

刑法判断题

一、判断题1.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

()4.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包括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

()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1.对;2.对;3.对;4.错;5.错。

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可以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

()3.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国有企业领导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4.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5.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6.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

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7.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8.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9.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刑法总则题目

刑法总则题目

刑法总则题目一、判断题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制造毒品罪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4.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5.15周岁的张某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7.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8.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三人以上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9.法律中的多人、多次的多是指“三”以上的数(含本数)。

(√)10.对于教唆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1.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1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3.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此说法是(√)的。

14.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5.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国有企业领导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16.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国家就不能将之规定为犯罪而加以惩罚。

(√)17.犯罪直接客体又分为一般客体和复杂客体。

(×)18.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19.虽然不满14周岁,但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已经达到或超过16周岁的人,在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追究其刑事责任。

(×)20.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因为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刑法题库——判断题

刑法题库——判断题

1.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2.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3.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4.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被教唆的未成年人一律不承担刑事责任。

5.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必须责令他的父母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从宽处理。

7.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可以免除处罚。

8.行为人吸毒后因神智异常而实施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9.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

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也属于特殊身份。

10.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11.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是避险过当。

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3.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14.法律允许任何人在发生危险的时候进行紧急避险,因此而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6.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对于中止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共同犯罪仅指共同故意犯罪。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而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19.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对于被教唆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只追究教唆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且对其从重处罚。

20.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刑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损害他人财物答案:D二、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正确2.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错误(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本身,不包括社会危害性)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的客体。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四、案例分析题某日,甲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乙正在偷窃商品。

甲立即上前制止,并在乙试图逃跑时,用力推倒乙,导致乙受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如下:首先,乙的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次,甲的制止行为是为了保护超市的财产权利;最后,甲在制止过程中使用的力量并未超过必要限度,因为甲只是推倒乙,并未造成严重伤害。

五、论述题试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有特殊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三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特殊程序。

这些规定的意义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和挽救,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刑法试题客观判断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客观判断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客观判断题及答案1. 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答案:正确2.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公共财产。

()答案:正确3.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非法持有毒品。

()答案:错误4. 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5.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结果必须是造成他人身体伤害。

()答案:正确6. 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自然人。

()答案:错误7.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手段不包括虚假广告。

()答案:错误8. 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法定货币。

()答案:正确9. 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销售侵权复制品。

()答案:错误10.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策划实施恐怖活动。

()答案:错误11.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

()答案:错误12.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答案:错误13.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错误14. 非法经营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经营活动。

()答案:错误15. 危险驾驶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醉酒驾驶。

()答案:错误16.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披露商业秘密。

()答案:错误17.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法控制。

()答案:错误18.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以传销方式非法牟利。

()答案:错误1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答案:错误20.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犯罪行为不包括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

()答案:错误。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常识判断题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C. 刑罚个别化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结果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二、问答题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

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答案: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审理,证明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公共科目_刑法

公共科目_刑法

公共科目_刑法一、判断题1.《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一律不得类推定罪。

(√)2.张某、刘某二人因故发生争吵,刘某气急败坏,想教训张某,于是趁张某不备拔刀向张某的大腿部位刺去,不料刺中腿部动脉,张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3.李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杀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小孩在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

对此,李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4.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间谍罪、故意伤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

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来猎枪将李某打死。

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7.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失主胡某(女)发现后与欲抓刘某,刘某为逃脱,即持匕首猛戳胡某,正当胡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回来,随手操起一把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8.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窗外警车轰鸣,怕事情败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9.某甲欲杀害某乙,在持刀猛砍某乙头部数刀后,感到后悔,立即又将某乙送到医院抢救,但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某甲属于犯罪中止。

(×)10.王某被人强迫参加贩毒活动。

由于收入很高,王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来重要作用。

王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T17411.15岁得刘某教唆17岁的胡某对其邻居实施强奸,结果胡某到其邻居家后没有实施强奸行为,但实施了盗窃行为,则刘某不构成犯罪。

(×)1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的,由法院予以处罚。

(×)13.对累犯不得假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判断题第一部分1、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正确答案:】错误2、王某正在匀速行车,8岁儿童李某玩弹弓,射出的石子击中王某的左眼,王某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

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3、不作为犯罪是以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而构成的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4、14周岁以下的人实施任何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7、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正确答案:】错误8、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9、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1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间谍罪、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11、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

【正确答案:】错误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1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14、精神病人在任何时候犯罪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1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16、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正确答案:】错误17、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18、醉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意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19、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2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2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22、怀孕的妇女或者年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23、哑巴甲一日酒后入室盗窃价值2000元的财物,甲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24、因不满16周岁不受刑罚处罚的,应由政府收容教养。

【正确答案:】错误25、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我国境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正确答案:】错误26、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27、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正确答案:】正确28、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错误29、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正确答案:】正确30、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任何罪,都适用我国刑法。

【正确答案:】错误31、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拐卖外国妇女到我国境内被查获的,应当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适用我国刑法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必须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予以追究。

【正确答案:】错误33、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企事业单位领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34、凡犯罪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正确答案:】错误3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正确答案:】正确36、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37、只有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才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38、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39、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错误40、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人和物。

【正确答案:】错误41、犯罪必须具有危害结果才能予以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42、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不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不是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43、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

【正确答案:】错误4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45、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后者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正确答案:】正确46、某甲驾驶一辆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上,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

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突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死亡。

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正确47、宁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毒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小孩一起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

宁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只有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正确答案:】错误48、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49、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飞机、国际列车上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正确答案:】错误50、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5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52、甲(15周岁)与乙(16周岁)在一住宅楼前闲坐,见女学生刘某、张某在马路上行走,甲说:“我一瞧这俩女生就来气。

”乙听后便激起流氓心理,用手中弹弓向刘某、张某二人射石子,结果,打中刘某的左眼,致刘某左眼失明。

甲、乙二人系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53、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

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54、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主犯。

【正确答案:】错误55、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完全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56、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正确57、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三人以上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58、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59、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60、教唆犯罪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而不能是消极的不作为。

【正确答案:】正确61、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有时以共同犯罪论处。

【正确答案:】错误62、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6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64、个体工商户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错误65、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于深夜潜入王家,恰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将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

本案中,对赵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66、王某被人强迫参加贩毒活动。

由于收入很高,王某便积极参与,后成为贩毒集团的组织者。

王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67、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

据查,甲、乙两人并无同谋。

甲、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68、甲请乙为其到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

某日晚,甲、乙两人相约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

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1万元现金。

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正确答案:】正确69、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

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甲、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错误7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监狱。

【正确答案:】正确71、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种类共有8种。

【正确答案:】错误72、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

【正确答案:】正确73、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正确答案:】正确74、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75、我国刑法规定的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正确答案:】正确76、管制期满,由法院向犯罪分子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

【正确答案:】错误77、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见室内一女子正处熟睡状态,遂起歹意欲进行强奸,正当该女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错误78、互殴案件,后动手的是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错误79、防卫挑拨、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都是防卫过当的一种表现。

【正确答案:】错误80、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

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

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错误81、防卫过当,从其性质上讲,应该是防卫行为,只是超出了防卫的必要限度。

【正确答案:】正确82、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里的不法侵害是指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错误83、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已经为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正确答案:】错误84、实施正当防卫,防卫的强度并非不能大于不法侵害的强度,只是不能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