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课堂教学应合理运用学生的心理,对课堂的违纪行为作出最小干预、言语干预、反复提醒、咎由自取递进的模式干预,营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还教师一个轻松的心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篇一《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摘要:课堂教学应合理运用学生的心理,对课堂的违纪行为作出最小干预、言语干预、反复提醒、咎由自取递进的模式干预,营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还教师一个轻松的心情。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运用对一个教师来说,他的主要活动是上课,是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而在职业类学校,教师们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是一些所谓的“问题生”,有的成绩不佳,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有的非常有个性,能把青春期的叛逆性发挥到极致,所以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与指挥,并不完全是困难的事。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

如果教师能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就和学生们约法三章,接下来的工作便能顺利很多。

约定的内容可以是:上课迟到进来要喊报告;作业要独立完成,按时上交;上实验课的时候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尤其是在涉及用电安全、学校财务损坏等问题时,一定听从教师指挥,否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等。

与学生达成协议,教师首先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课堂规则的数目不宜过多;第二,课堂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有意义的,公正的;第三,对规则要有清晰的解释,并明确教给学生。

在确立相应规则时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来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我相信这样的做法对以后的执行工作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些优秀教师给了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参与制定课堂规则,但教师们要始终明白自己才是最终的领导者与决定者。

他们确定了这些规则并要求学生去执行。

教育学家认为,遵循课堂规则和程序可以算作学生的第二天性。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篇一1.教学思想的局限性思想是领导教学方向的核心表现,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教学安排和计划更加人性化、灵活化,但是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太深,虽然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古板老旧的教学思想却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新的制度下用旧的教学思想去思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身份的狭义性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呼吁广大教师“以学生为教学基本”,转变教学方式,由于过去教育将教师的身份定位过高,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不能达到一种亦师亦友,默契合作的关系,这也是由于教师对自身的身份定位过于狭义,即教师就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人,学生必须要听从教师的命令。

3.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现代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基本是照本宣科,书本概念,死记硬背,而学生无论如何必须要记住这些概念,而是否会用,有怎么用,完全看学生自己体悟能力。

部分教师觉得教学应该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一个过程。

而对自身的教学手段没有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大,学生也没有学习的欲望。

4.教学目标的主观性人在看待与自身有关的事物,通常会把事物引发的不利问题归咎于事物本身,而不会想到是自身对事物的影响造成的。

而有些教师教学也是如此,根据成绩以及学生表现主观判断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被定为“九等”的学生将会对自己感到自卑,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热情,甚至还会引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过于主观化看待导致的。

二、以教育心理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1.了解学生心理,为教学打好基础学生心理是学生行为和思考动向的一个参考,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或心理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动向分析,对症下药。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思想方面,学生的思想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关注自身发展、对个人目标的选择趋于理性和务实的体现。

而对学生思想的观察主要包含学生是否对近期国家大事有充足的了解、是否懂得礼貌和传统美德,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是什么,是否染上恶习等;情绪,学生的情绪是学生心理特点的直接表现,例如有些学生胆子较小,上课害怕回答问题,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的学生进行学习计划,但是行为懒惰,结果只是纸上谈兵,这是缺乏自律的表现;有的学生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犹豫、逃避甚至放弃,这是缺乏自励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反应学生进取心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满脑袋记着概念、理论,但是考试时用不出来,不会用,这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体现,而有的学生学不进去,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浅尝则止半途而废。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教育心理学不仅是经典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还是心理学众多分支中开展最为广泛和快速的一支。

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它已经逐步获得了独立性,不再局限于普通心理学的范围。

因此,大多数当代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都对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其研究课题发生转变。

[1]1.教学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国内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除了囊括学习心理之外,还涉及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以及心理安康等方面[1]。

然而,这些方面的先后顺序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排序,导致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较为,构造调理不够清晰、明确。

例如,现阶段,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中,局部研究人员比拟关注学习心理,某些研究人员重视品德心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重视教学心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没有到达一致。

据目前情况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过于繁多,其体系不够清晰。

致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没有清晰、权威、主流的理论指导;第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不够统一,主题形式过多;第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途径不断变化,详细情况难以把握。

[2]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创新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方面而言,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坚持实证主义,重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利用庞大的实证量化剖析,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2]。

另一种,坚持现象主义,普遍觉得个体的心理活动并不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进展观察和测试,应通过数量较大的非自然定性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

在教育心理学开展的全部过程中,大体上只存在这两类教育研究途径。

[3]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在教育心理学的深化过程中,其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严密相联、密切结合,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与时间运用并没有充分结合。

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教育⼼理学论⽂2000字 作为教师,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教育对象,把⾃⼰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于教学实践中。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教育⼼理学2000字论⽂,希望⼤家喜欢! 教育⼼理学论⽂2000字篇⼀ 《浅谈教育⼼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 摘要:学⽣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教育⼼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信⼼,顺应⼼理过程规律,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理学;教学;应⽤ 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反之,⼀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的⾓度⼊⼿发掘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

在近⼏年的从教⽣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理学知识。

因为对于初中⽼师来讲,要抓住学⽣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的⼼理,了解学⽣⼼⾥动态,才能抓住学⽣,也就能掌握学⽣的⼀切,从⽽驾驭学⽣就会得⼼应⼿,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个关键环节。

⼀、建⽴融洽的师⽣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论是成年⼈还是未成年⼈,⼈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现代⼼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体验到⾃我满⾜,引起⼼理愉悦进⽽调节⾃⼰的⾏为有显著作⽤。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作也许会事半功倍。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随着教学改革与示范建设的逐步推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一、教育心理学在军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

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

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

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1500字(精选5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摘要】__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__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虽然即有教育学来源于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属于应用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摘要】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其教育的社会性最终将实现对人的社会化转变。

因此,从当前高校宏观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心理学教学评估还是应对社会性教育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心理学发展规律,如将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向由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实现“中国梦”教育复兴目标。

简言之,以构建高校教育心理学为契机,积极拓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并从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强化教育心理学的构建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性;教育心理学;构建标准;中国梦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在担负社会职能过程中,将越来越倾向于人才培养的社会性,以“科教兴国”为战略主体的高等教育,无论在管理体制的深化上还是解决当前教育社会性问题中,都需要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性评估机制中来推进教育秩序的稳步发展。

高等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构建自我人格、增强受教育者社会意识上,教育心理学的宏观引导功能将成为解决受教育者心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实践中,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从高等教育社会性基础上来探讨未来发展路径,通过深入探析宏观心理学、微观心理学的时代精神和特点,从而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提供积极的改革环境。

一、宏观心理学向微观趋向的转变随着高等院校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在宏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的智力、知识、能力发展需求,将趋向受教育者自身人格特征及素质的养成。

也就是说,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宏观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将更多地围绕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和特点,进一步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构成要素研究上,促进教育心理学的细化发展,以微观层面来探索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从而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中心。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900字(一):基于教育心理学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小学数学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有效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从而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分析。

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教学措施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策略分析引言:数学被称为万学之基,其原因就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转换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重新改变对生活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思维能力逐渐向更加理性化的形式转变。

而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甚至对数学产生各种畏惧心理、厌恶心理。

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身心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心态中健康成长。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由于小学数学存在大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不强烈,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畏惧心理。

这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于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充分领悟,而导致了后续学习的吃力。

或者在每次考试测试的过程中都在某一类型题上犯错扣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在面对数学时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一旦学生形成这种心理,就会导致其难以充分發挥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限制了其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

其次,对于部分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而言,往往会对某一类知识点出现不在乎的轻视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原因很简单,通常是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点的听讲和认知,然而却在后续的知识巩固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等环节进行加深理解,从而导致了对这类知识点的掌握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

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一、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分析1现代教育心理压力2工作的繁重及压力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教育2.健康心理学或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3.教师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2.教师所在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四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为了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他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起着重大作用。

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沿庄镇西港学校董桂林在当代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校法定的,让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教师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能使教师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具有很大的影响性、权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一、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分析为什么我们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呢?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很愉快,反应很适度,情绪有自控,积极增进取;教育的独创性, 即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即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即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不断地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倾向。

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何在呢?1. 现代社会,教育部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心理负担过重,同时还受职称、住房、收入、子女升学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的困扰,长期面对着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它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绩效等密切相关。

在教师心理学中,研究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需求满足与教师幸福感心理需求是指个体对于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包括物质安全和心理安全。

其次,教师需要获得归属感,与同事、学生和学校形成紧密的关系。

最后,教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当教师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二、社会支持与教师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他人支持和认可的程度。

社会支持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同事、领导以及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当教师感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时,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意。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幸福感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的满意程度。

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幸福感密切相关。

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是否能够获得认可等都会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质量。

四、自我效能感与教师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教师对于自己能够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时,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意。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效果。

五、职业认同与教师幸福感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于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认同和理解程度。

职业认同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使命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时,他们会感到幸福和充实。

教育心理学本科论文

教育心理学本科论文

教育⼼理学本科论⽂教育⼼理学本科论⽂(通⽤16篇) 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教育⼼理学本科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理学本科论⽂篇1 摘要:⾃从⼈类迈⼊新世纪以来,国际的竞争⽇趋加剧,⽆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综合国⼒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才的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校⼤学⽣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巨⼤的冲击。

⾼校思政课是⾼校对学⽣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引导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与价值观。

⽽⼈的⼼理活动对⾼校思政课的成效有着⼗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校思政课中要运⽤教育⼼理学的理论进⾏创新,以提⾼⾼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思政课;教育⼼理学;运⽤ ⼀、引⾔ 《中国教育改⾰与发展纲要》曾经明确指出:“谁掌握了⾯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

”⼤学⽣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校只有培养出⾼素质的⼈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度重视与引导下,⾼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整体上来看,⾼校学⽣的思想信仰以及价值观是积极、正⾯的。

然⽽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发展⽇益膨胀,各种思想价值观互相交融,这对于思想活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有限的⾼校学⽣来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在思想上产⽣迷惘甚⾄⾛⼊歧途,这就给⾼校思政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是⼼理学与教育的产物,符合⾼校思政课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因此在⾼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以教育⼼理学为突破⼝,着眼于⾼校学⽣的思想实际,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育⼼理学视阈下的⾼校思政课教学概述 (⼀)教育⼼理学概述 教育⼼理学是⼼理学的⼀门分⽀学科,是⼼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基本⼼理规律,如今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

⽽教与学的相互作⽤是⼀个系统过程,包含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是存在⼼理规律的。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情感表达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情感表达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情感表达教师是社会中一份极富挑战性的职业,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教师情感表达。

教师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和情绪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论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情感表达。

一、教师情感表达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师情感表达是指教师通过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将情感传递给学生及教育工作中其他相关人员的过程。

教师情感表达能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同时,教师情感表达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教师情感表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情感支持与学生自尊心发展的关系教师的情感支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自己有积极的认同感。

教师情感支持的表达方式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学生的优点、倾听学生的想法等。

这些正向的情感表达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尊心的发展。

2. 情感传递与学生情绪管理的培养教师情感传递对于学生情绪管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表达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愉悦、乐观的情绪,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传递帮助学生理解并处理负面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提高教师情感表达的方法与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需求等方面,展示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情感表达的基础。

2. 注重倾听和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注重倾听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疑惑和意见,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和沟通。

3. 表现积极的情感教师应该积极传递愉悦、乐观、激励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等方式表现出自信、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这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3篇论文(一)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的必要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介入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心理咨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则,通过技巧性的对话方式使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协调、融洽和和谐的心理气氛或条件,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种关系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咨询,会使咨询者与来访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统一、心理上的共鸣"[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

大学生身心协调"情绪稳定,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心理咨询通过测试"自由联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冲突与危机以及人格特点和行为障碍,从而有效地疏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与压力。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技巧性的方式与学生会谈并且注重倾听,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是将外界教育信息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五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心理咨询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大学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心理学论文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心理学论文

所在地区吉林省四平市班级6班姓名吴红影学号30号面对诸多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教育心理学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在他们的教育工作实践中都曾发现并总结一定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到的品质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出了不少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论点从中国的孔子的《论语》、我国的第一步教育《学记》、荀况《劝学》、朱熹的《朱子全书》到世界公认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及最终成行的《教育心理学大纲》。

在教育心理学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人们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重视性。

因此在各个学校开展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学习以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现阶段所必需的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疾患也日益增加。

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经超过20部分小学对812岁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的结果显示15的学生有心里问题。

高校中的心理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率高达15其中有35的学生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心理素质较差不能承受正常的生活压力。

尤其是今年以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华南农大两周内发生4起跳楼身亡事件北京理工大学博士自杀事件……这些事情无一不在向人们敲醒警钟提高学生心理的已是当代的时事之急这也致使人们不由得去寻找其发生的理由诱发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界因素主要有社会历史、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心理品质。

外在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三者随着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学生们在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不知从何处入手才可以真正的达到社会所需要的那样因此他们往往在在拼命的学习过程中却忘记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

久而久之这就引起了心理问题。

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有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过高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惟恐考试成绩不好不能升学、从而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这同样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一《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摘要: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面对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调适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积极心态,学会心理减压,充分挖掘潜能,争做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关键词:快乐教师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教育部2002年14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可能“造就”一大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992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的不安感和无法入睡等,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力争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一、认识自我,找准人生坐标苏轼曾说:“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知人难,知己更难。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之一。

关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论文范文2篇-教育心理学论文5000字

关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论文范文2篇-教育心理学论文5000字

关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论文范文2篇-教
育心理学论文5000字
本文包含两篇关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论文范文,每篇论文均为5000字。

以下是每篇论文的简要介绍:
论文一: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该论文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首先,论文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以及它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然后,论文回顾了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从初期的实证研究到现代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接下来,论文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包括研究与认知、发展心理学、测量与评估等。

最后,论文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智力评估、教学设计和咨询等方面。

论文二: 教师教育中的心理支持和自我反思
该论文探讨了教师教育中的心理支持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论文首先介绍了教师教育的定义和目标,以及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
中的角色。

然后,论文重点探讨了心理支持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包括情绪支持、认知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接着,论文讨论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

最后,论文提出了一些在教师教育中促进心理支持和自我反思的策略,包括培训和支持计划。

以上是关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论文范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

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最新范文6篇)本文收集了六篇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涉及到不同的研究主题,包括孩子的研究焦虑、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关系、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心理治疗在学生情绪管理中的作用等。

1. 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旨在研究研究焦虑对孩子研究的影响以及缓解焦虑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过高的研究焦虑会对其研究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心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研究了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对于其研究成绩和学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的方法。

3. 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阅读策略培养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母语和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语言环境下阅读策略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环境的不同情况下,研究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方法。

4. 初中生情绪问题调查与心理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情绪问题调查,发现现今社会的研究压力对于学生的情绪问题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心理治疗方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情绪问题。

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几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依靠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6. 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

教育学心理学论文

教育学心理学论文

科目:教育学心理学论文题目:《心理学自我个性分析》学院:美术学院班级:1114班姓名:谭振学号:2011107021409心理学自我个性分析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

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经验法——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反省法——关系中认识自我。

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

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序言:我是一个处女座的男生,个性比较冲动、爱冒险、慷慨、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且脾气很大,不过都是炮仗颈,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很快就会没有事。

有时候我说话会不经过大脑,心直口快,直肠子,好听的不好听的都一口气的都说出来。

工作上学习上,我做事情都很积极、热情有活力,乐观进取有自信,有明快的决断力,坦白率真、爆发力强,勇于挑战一切,对朋友也很讲义气,但是缺点就是做事比较急缺乏耐心粗心大意的,说话欠缺考虑,三分钟热度。

经过一学期关于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从心理学角度科学的分心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这让我更加客观的认识并了解了自己。

正文: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论,人格结构包括原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

原我:是人各种最原始、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的兴奋,包括各种欲望和冲突,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的能量储备,是来自本能寻求满足的动力。

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所以由这两方面构成的个性当然是在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后才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我妈妈的性格也是开朗的性格,有想法也有远见,我性格的小部分来自于母亲,另外一大部分则来自于我的爸爸。

我从小一直是个乖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一步步走到现在。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教育心理学是高等教育的分支之一,正确应用心理学有助于人的心情舒畅,尤其是对工作压力大的媒体工作者来说作用更加明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摘要】在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指导,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课堂教育效率。

同时,能够消除学生负面及消极的学习心理,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产生较好的师生互动,营造一个愉快且融洽的人际氛围以及课堂教育环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应用一、前言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

但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够充分重视这一点,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学教育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

目前,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无意间的言语和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能从此会以消极态度对待教师,甚至讨厌这门课程,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摘要: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重要成分,而教师心理健康更是其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向学生传递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

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介绍,总结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一个话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作为对学生心里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专家指出,过高的社会期望,单一的专业评价标准,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等,使教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众多的压力在之下,教师不堪重负,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

同时,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

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而这类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近年来那些体罚、侮辱学生及伤亡致残,甚至强迫学生相互打耳光的教师屡见不鲜。

这些教师的恶行已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道德水准低,知识水平差”等来解释。

而这些恶劣事件背后隐藏的正是教师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依据,作为社会群体,衡量教师的心理健康应遵循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特殊性。

由于理解和观点的不同,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西方心理学家兰肯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认为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喜欢儿童和青少年②自我调适良好,能为学生作表率③具备教育和卫生方面的知识④明了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径⑤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室气氛⑥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情绪的需要⑦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帮助他们[1]。

国内心理工作者认为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①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②悦纳教师职业③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④健全的教育意志⑤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⑥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2]。

从中外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3]:(1)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2)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3)能积极悦纳自我(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6)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7)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一般来说,除了参照以上健康标准外,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健康,还可使他们与其他大多数教师比较,和同龄人的心理状态比较。

也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及心理测量仪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否正常。

当然如果想要相对客观准确地判断,最好是综合运用以上标准。

二、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表现一些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4]。

青年教师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的德育意识较薄弱,在明辨是非善恶处理人际关系时易出现偏差。

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常常对工作难度估计不足,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角色意识淡化。

而中年教师因为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工作家务担子重,常常处于心理紧张之中,身心均受到影响。

老年教师则因为退休,易产生惆怅心理和失落感。

人们一谈起大学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都认为他们不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自身品德修养,生活水平较中学教师不知优越多少倍。

但据有关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高校教师中,有29.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心理教师该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吧。

可事实证明即使是心理教师同样无法避免心理健康问题。

2006年,某中学一名32岁的心理健康指导的教师,最终因为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选择跳楼使自己得到解脱。

据说这位张老师是个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可正是这样优秀的老师却无法拯救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思想工作做通。

事实上,心理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心理疑惑时,自身面对的是多重刺激,矛盾和冲突,他们是心里垃圾的收容站[6]。

而这个收容站在助人的同时却容易使自己处于心力交瘁的状态。

心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处于情绪焦虑和波动之中,他们不仅要面临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还要接收他人的压力,这是其他教师所不能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本身也会出现类似张老师这样的心理问题,并且大多数都处于隐性状态。

又由于他们一直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因此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

由此可见,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要想深入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就得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际交往问题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并且他们心理问题的身心状况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渗透到教师对人际关系网络中[7]。

在这其中,与学校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较强,同事间协作机会相对较少,而且面临着来自同事间的竞争压力。

另外同事间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摩擦,进而产生沟通障碍。

学校领导管理缺乏人性化,易产生与领导间的矛盾。

而这些人际矛盾最终导致教师产生焦虑。

此外,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交往中的矛盾也应得到重视.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产生人际冲突,导致教师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2情绪心理问题教师的情绪问题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遭遇负性情绪时不能有效地调控或调控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失调的症状。

教师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忧郁和焦虑。

教师常常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不振疲乏、思维迟缓、不愿社交,对学生和周围事物漠然,烦躁不安,坐卧不安等。

此外,教师意识到别人不合理对待自己时,愤怒就会发生,并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当他们在选拔或者评比中受挫时,常产生恐惧,悲哀心理。

3 人格心理问题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多表现为教师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和抑郁,如容易对工作不满,缺乏愉悦感。

另外,一些教师的严重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强迫型人格障碍和攻击型人格障碍,他们往往为人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过分自我保护和警惕;情绪表现不稳定,忍耐性差,易激怒,有暴力攻击情绪。

4职业心理问题教师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

职业观念是个人对职业,职业选择,如何对待职业工作等方面持有的看法和态度。

很多教师不愿吐露自己的职业是教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卑微,而这正是教师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当教师身心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其教学方法可能显得不灵活,不恰当,职业行为出现异常。

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行为方面是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而它又由三种核心成分构成[8]:第一,情感衰竭,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经常表现出疲劳反感,容忍度低等症状,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有一种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

第二,去个性化,经历职业倦怠的教师,会逃避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恶,挖苦谩骂,甚至是滥施惩罚,他们还会讽刺同事。

第三,个人成就感低,教师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变化,他们常把工作中的不成功因素归结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教师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表现为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长此以往,他们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三、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

B 指心理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的总和;E指自我强度即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9]。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1工作压力大主要表现在教师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除了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家访,业务进修及各种会议等,工作时间远远多于8小时,这种长时间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势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考核压力过大。

现在许多学校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教学成绩很多时候都跟评优评先进,工资奖金挂钩,直接导致教师间的竞争加剧。

而且许多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分配不均待遇不公平等问题使得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2教育对象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由于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有的学生个性鲜明、倔强、富有思想,有的学生骄横懒散,给教师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挑战。

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广,使得教师的权威形象受到质疑。

除了要面对学生,教师还要应对家长的高期望,某些家长对教师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近乎苛刻的要求。

而有的家长过多干涉教师教学工作,对教师冷嘲热讽,甚至直接是人身攻击。

面对这些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教师易处于焦虑、急躁的不良状态。

(二)内部原因1社会高期望与自我定位的冲突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无形中给教师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一方面教师有自己的报负和理想,他们希望自己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所作为。

另一方面,教师又担心因投入太多的经历和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教师角色意识变得模糊,职业倦怠也不知不觉地产生。

2多重角色的冲突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了许多要求。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还得承担学校管理者。

同时教师还身兼家庭的多种角色和其他社会角色。

角色间的转换频繁,易出现多重角色的冲突和重叠,角色的固着也会造成教师与环境不相适应,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3脑体倒挂引发教师的心理失衡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资待遇等虽然有所提升,但和其他行业相比,经济收入,住房条件等都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经济利益至上的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款爷”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所得到的巨大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使得教师对人生,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和不公平感,继而使教师心理失衡,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