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一班数学教学教案
培智数学教案
05
课堂互动与答疑环节
学生提问及回答
1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对于课题 的问题或疑惑,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 解。
及时回答学生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准确的 回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3
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直接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 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 问题。
例题2
运用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 算。
例题3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例题4
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04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推理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组讨论及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0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学生针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成果展示
02
每个小组可以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展示,让其他
小组和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
互动交流
03
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之
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让 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 强自信心。
教材内容及结构
教材内容
培智数学教材涵盖数与代数、图 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内 容,以及拓展内容如数学游戏、 数学文化等。
培智学校数学教案
培智学校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新知识)
1.导入问题:小明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花了520元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请问这辆自行车原价是多少元?
2.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使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1.简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2.讲解如何列方程。
3.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三、练习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展示解题方法
1.随机选择一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解题的方法。
2.让其他同学评价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拓展练习
1.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
2.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课堂小结
1.对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备注:本教案中不包含标题相同的文字。
培智一年级一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精心整理培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培智一(1)年级目前有学生8人,学生智力障碍程度不一,基本上
三、教学目标:
1、绝大多数学生能遵守课堂常规,做好课前准备,部分学生能够跟着样子学。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2、能够初步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力争大多数学生能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力争部分学生建立长与短、高与矮、快与慢、轻和重等基本数学概念,建立数1,2,3的概念。
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帮助下跟着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 第 2 课时 2012年 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
通过尝试、发现,运用各类不同的物体进行堆高,2。
积累堆高的建构经验与技能。
A:能堆2块以上积木.B:能堆2块积木。
C:能拿积木。
3.具有简单的堆高技能,如将各种盒子堆高。
4。
培养学生大胆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堆2块及以上积木.教学难点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1。
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两两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搭得高。
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A:能堆3类物品。
B:能堆2类物品。
2024精选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
引入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的意义及运算法则,学习绝对值的
概念和计算。
比例与百分比
02
讲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掌握百分比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在生
活中的应用。
初步几何知识
03
介绍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理解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础
几何图形的性质。
跨学科知识融合
时间与钟表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钟表读法,培养时间管理 意识。
家长培训
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课堂
邀请家长进入课堂,与孩子们一起参与课堂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 同时,也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庭作业布置及反馈机制建立
个性化作业设计
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作业,确保作业 内容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数的认识
复习数字0-100的读写,加强数 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理解。
四则运算
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
确性。
分数与小数
巩固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它 们之间的转换方法,理解其在生
活中的应用。
拓展知识点引入与讲解
负数与绝对值
01
结果性评价方法
测验法
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试法
通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作品展示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作品并展示,以评 价其学习效果。
个性化评价标准设定
0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充分反映学生的进步 和成长。
小学培智数学教案
小学培智数学教案
时间:30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基本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黑板、彩色粉笔
3. 数学教具:卡片、计算棒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老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加法(10分钟)
教师使用教具或PPT展示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
3. 学习减法(10分钟)
同样地,教师展示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综合运用(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运用题目,让学生通过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讨论解题思路。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可以通
过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长度、重量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来学习数学。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采用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课时:形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形状的特性,如大小、边长等。
教学内容1. 引入几何形状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形状的特性。
3. 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命名几何形状。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主发现形状的特性。
3. 采用实践操作法,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没有》,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有、没有,理解有、没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有、没有来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没有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没有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有、没有的表述方法,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教室里、家里、公园等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教室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教师示范如何用有、没有进行描述,如:“教室里有桌子,没有椅子。
”(3)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用有、没有描述身边的物品。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对方带来的物品,练习使用有、没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内容:(1)有:教室里有桌子、椅子、书等。
(2)没有:教室里没有黑板擦、电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客厅,用有、没有描述客厅里的物品。
(2)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场景,用有、没有描述画中的物品。
2. 答案:(1)客厅里有沙发、电视、茶几等;没有冰箱、洗衣机等。
(2)根据自己的画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有、没有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提高观察力。
(2)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等,让学生用有、没有描述相关内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生活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分数加减运算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以例题形式,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加减运算规则3. 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4. 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
(2)应用题:利用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分数的乘除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规则,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的情况。
培智一年级一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培智一年级一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生源及学情分析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10名男生5名女生5名。
多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其中有近半学生几乎没有语言不能正常进行交流沟通。
二、指导思想为适应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用数学课程编写组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纲要》为依据编写了以生活板块内容为主线的中度弱智单元主题丛书。
根据中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
三、教材编排本册教材以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主配以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数前概念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1、建立“有、没有”、“大、小”“多、少”、“同样多”、“上、下”、“里、外”等数前概念学会认识“1、2、3”三个数字。
2、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措施指导学生了解、理解、会说、记忆数前概念和认识数字“1、2、3”。
3、听懂日常用语逐步听懂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能与同学和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
4、能描摹、抄写学过的笔画和数字。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1、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逐步能在课堂上安静的坚持比较长的时间不影响教学秩序。
2、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3、学习运用学过的数前概念或数字表述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六、教学难点1、多读多说学习说简单的句子。
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
七、具体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说话。
2、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学习使用学过的数前概念。
3、增强学生记忆能正确书写数字1、2、3。
八、教学安排9月学习数前概念“有”、“没有”、“大、小”和综合练习(一)。
10月学习数前概念“多少”、“同样多”和综合练习(二)。
培智实用数学教案—20以内数的认识
培智实用数学教案—2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写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20以内数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数的组成。
难点:2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用。
三、教学方法1.游戏法2.情境教学法3.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糖果等。
2.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糖果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盒糖果,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盒子里有多少糖果吗?”2.学生回答:“想。
”3.老师说:“那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数出盒子里糖果的数量。
”(二)教学20以内数的顺序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20,让学生按顺序排列。
2.学生分组进行排列,教师巡回指导。
3.排列完成后,老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20以内的数是怎么排列的?”(三)教学20以内数的大小1.老师出示两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完成后,老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20以内的数有什么大小关系?”(四)教学20以内数的组成1.老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用小棒表示20以内的数。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操作完成后,老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20以内的数是怎样组成的?”(五)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数比赛。
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3.比赛结束后,老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组数数的经验?”(六)运用20以内数解决简单问题1.老师出示一道数学题目:“小华有15个糖果,小明比小华少3个糖果,小明有多少个糖果?”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七)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用20以内的数写一篇小故事。
2.课后活动:与家长一起玩20以内数的游戏。
培智数学第一册教案
培智数学第一册教案培智数学第一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培智数学》是一套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加减运算、简单分数、数的补充和数的知识应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100,掌握数字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理解简单分数的概念。
5.能够进行数的补充和缺失数的填写。
6.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1.重点:数的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加减运算、数的补充和填写。
2.难点:简单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和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技能。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呈现数字0-100的数表,并让学生跟读。
2.示范练习:将随机出现的数字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3.练习:给出一定数量的数字,让学生找出缺失的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大小1.示范教学: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练习:给出一些数字对,让学生判断大小关系,并在答题卡上写出答案。
第三单元:加减运算1.示范教学:使用物品和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运算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2.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算式,让学生计算并写出答案。
第四单元:简单分数1.引导教学:用图形和物品示范分数的概念,并解释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练习:给出几个简单的分数,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分数。
第五单元:数的补充1.示范练习:给出一个数的前面或后面的几个数,让学生补充出正确的数。
2.练习:给出一些数列,让学生补充出缺失的数。
第六单元:数的应用1.示范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数学教学计
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数学教课工作计划一、学情剖析本班学生多为智力落伍学生,他们的智力残疾程度各不同样,因此学习的接受能力也各不同样。
所以对学生指定相应的教课及学习计划很有必需。
二、教材剖析(一)教课内容剖析生活数学第一册的教课内容有:一、找同样;二、数的认识;三、图形的认识。
本册教材以大批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主,配以大批图片,可以惹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踊跃学习课文的内容。
(二)教材的要点教课内容第一册教材的要点是 5 之内数的认识。
它是智障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掌握的怎样,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在第一学期利用大多数时间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就为此后的学习打下了优秀的基础。
(三)教材的教课目的1.使初入学的聋哑少儿可以初步认识一些平时用品、常用的数学数字、常用的图形等。
2.使学生认识 5 之内的数,可以娴熟地数出 5 之内物体的个数,会划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次序、数的大小和数的构成,能模拟口形读数,能正确的写出 5 之内的数。
3.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4.依据听力残疾少儿的实质状况,经过教课活动填补语言缺点,随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培育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
5.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仔细做好数学练习和书写整齐的优秀习惯。
三、提升教课质量的举措1.以《标准》为基本依照,合理安排教课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给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着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取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习的详细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添联系实质的内容,为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供给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用富裕少儿情味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欢乐的数学学习经验。
教课进度表周次时间教课内容课时第一周找水果 4 课时第二周找服饰 4 课时第三周照镜子 4 课时第周围找颜色 4 课时第五 xx 找影子 4 课时第六周分类 4 课时第七 xx 综合训练 4 课时第八 xx1 的认识 4 课时第九 xx2 的认识 4 课时第十 xx3 的认识 4 课时第十一 xx4 的认识 4 课时第十二 xx5 的认识 4 课时第十三 xx 综合训练 4 课时第十四 xx 认识长方形 4 课时第十五 xx 认识正方形 4 课时第十六 xx 认识三角形 4 课时第十七 xx 认识圆形 4 课时第十八 xx 综合训练 4 课时第十九 xx 复习第二十 xx 复习第二十一 xx 考试。
培智生活数学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教案标题:培智生活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提高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 教学内容:- 单位换算:例如长度、重量、容量等常见单位的换算,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 生活中的比例与比例应用:例如食谱中的成分比例、购物比价、图形的比例放大与缩小等。
- 货币运用与理财:例如日常消费算账、存款与贷款等。
-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例如调查问卷、图表分析、概率计算等。
3. 教学方法与活动:-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调查,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与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游戏与竞赛:设计数学游戏、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资源与评估:- 教学资源:提供数学教材、实物实例、图表、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以及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料。
- 教学评估:通过日常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活动、个人作业与项目、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教学拓展与延伸:- 拓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与技能,例如应用二元方程组求解问题。
- 延伸:提供扩展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以激发其数学创新能力与探索欲望。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2024/2/29
25
家长在家庭中辅导孩子的方法和建议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 舒适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和
诱惑。
激发孩子兴趣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故事或 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孩子对数 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2/29
制定学习计划
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孩子 的学习自觉性和计划性。
0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数
学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0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
价值观。
5
教材内容及结构
教材内容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与计量 、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 ,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弥补普通教育不足
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在普通教育中可能 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培智生活数学课 程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 支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智生 活数学课程有助于智力障碍学生在认 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取得进步。
2024/2/29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2/29
知识与技能目标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作业中的问 题,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2024/2/29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指导 学生进行改正并提供相关的辅导和帮 助。
19
05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2024/2/29
20
分析本次教学成功之处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想不想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一起,参加一个有趣的技能选拔赛呢?那就做好准备,一起来看看吧!(提醒同学们坐端正)
(二)传授知识,获得新知
故事引入:森林里首先要举行的是“捉虫子”的技能选拔赛,大家看一看谁来比赛了?
1、课件出示:2只小鸡板书:1个2
B组学生(中度):
1、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几个同数相加。
2、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几个几。
C组学生(重度):
1、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同数相加。
2、体验个别化的教学辅导,基本养成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个几,求相同加数的和,找出相同的加数。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三角形
六、教学过程
2、课件出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有几个2?
板书:2个2,2+2=4
4、课件出示:又来了2只小鸡,现在有几个2?相同的加数是几?板书:3个2,2+2+2=6
(三)举一反三,知识强化
话题引入:圣诞节你们是不是都吃苹果了呢?一起来看一看妈妈买了多少苹果?
1、课件出示:3个苹果板书:1个3
2、课件出示:又端来3个苹果,现在有几个3?
2、经历知识形成全过程,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智力障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分解
A组学生(轻度):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理解几个几,找出相同的加数,知道可以用乘法。
2、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基本掌握同数连加。
3、体悟数学学习乐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世界:1、程度轻微的学生在身体、动作发展及外表都和普通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程度较重的学生在身体、体重及骨骼发展较快,发展的速率也比较慢,成熟比较晚。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字感知和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比较;2.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数字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2.计算器;3.珠算盘;4.小玩具。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数字卡片认识1.将数字卡片1-10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交流,认识任务中的数字。
2.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的大小和形状,让学生用手指比较数字卡片之间的大小。
活动二:数字比较游戏1.准备一些小玩具,将它们分成两组。
2.分别在两组玩具前面放上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组玩具多,哪组玩具少。
3.学生用手指指向正确的数字卡片,并说出答案。
活动三:数字的组成与分解1.将一些珠算盘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个珠算盘。
2.请学生用珠算盘上的珠子表示数字,例如表示数字3,学生将珠算盘上的3个珠子滑动到一边。
3.引导学生用珠算盘上的珠子组成不同的数字,例如2和1组成数字3,5和5组成数字10等。
4.让学生改变珠算盘上的珠子位置,观察数字的改变。
活动四:数据统计与分析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学生穿的衣服的颜色,并用数字卡片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衣服有多少件,然后用一张表格记录下来。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回答问题,比较哪种颜色的衣服最多,哪种颜色的衣服最少。
活动五:数字的加法和减法1.准备一些小球或其他小玩具,让学生用手指数一下有多少个小球。
2.将一些小球取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球的数量变化。
3.利用珠算盘或计算器,让学生进行小球的加法和减法数学运算。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直观地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字的组成与分解。
同时,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智学校数学教案
板书:都是直角。
师:长方形,我们答对了吗?(出示课件演示)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称为长方形?
(指着板书内容复述,并强调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今天,同学们表现都特别好,作为奖励,我们的客人长方形要给大家看一个节目,大家欢迎。(鼓掌)
四、练习指导:
师指长方形说:长方形的四条边,上下两条边面对面、左右两条边面对面,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板书贴)。
现在长方形提出新问题了。
出示问题:对边一样长吗?
师:我们来比一比对边是否一样长。
(用课件演示对边相等。)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谁愿意试一试?
引导说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贴)
我们问一问长方形我们说的对吗?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
出示幻灯片动画(长方形宝宝)
师:长方形宝宝现在有问题要考考大家。
第一个问题:我有几条边,几个角?(出示幻灯)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板书贴:边、角;书写:四条、四个)
长方形宝宝,同学们答得对吗?
出示幻灯片:大家答对了,真棒。
二、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边:
第周第册第课时
课题:认识长方形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
2、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在你能用长方形的特征来判断哪些是长方形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看看哪些同学已经学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比长短、比高矮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感知长和短,知道有比较才有长短之分。
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挂图、吸管、饮料瓶、杯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联系生活比一比。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四、拓展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长短、高矮正确的判断,但由于不会开口说话,很难用语言描述。
第二课:比轻重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轻和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轻和重,知道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
教学难点:会比较轻和重,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土豆、萝卜教学过程: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老师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
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介绍支架。
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
”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题目三: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轻重有一定的感知,但不会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第三课:上下教学内容:认位置(上下)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方位。
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划分:3课时教学重点:感知上下,对上和下有初步的理解。
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并表示上和下。
教学准备:挂图、上下的儿歌。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
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和下、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感知上和下,能够用手势指出上及下,少数学生要进一步引导。
第四课:前后教学内容:认位置(前后)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划分:3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前和后教学难点:会区分前和后教学准备:挂图、前后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
(3)、讨论:小明在小军的前面,还可以怎样说?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
(2)、拍手(儿歌):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前和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一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进一步引导。
第五课:认位置(左右)教学内容:认位置(左右)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划分:2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左和右教学难点:正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