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治疗共识解读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 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

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针对该指南中的治疗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概论1、治疗前评估《指南》治疗学强调遵守循证医学的原则,提出治疗前评估、针对性治疗以及治疗监测指标的整体观。

治疗脂肪性肝病之前,首先要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项目包括:(1)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血糖异常;能否证实NAFLD诊断,是否同时合并其他肝病;(2)单纯性脂肪肝抑或NASH、肝脏脂肪变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3)代谢综合征所累及其他器官的病变状态;(4)其他方面的评估,即家族史、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服药史和医患之间的配合情况等方面。

2、代谢及肝生化功能指标监测对NAFLD进行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要监测一些代谢和肝功能生化指标。

其中,代谢紊乱检测指标包括血糖(空腹和餐后2h)、HgbA1C、胰岛素、血压、BMI、腰围、腰/臀、血脂谱(FFA、TC、HDL-C、LDL-C和TG)、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和CRP。

氧应激标志物的检测指标包括谷胱甘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H、GSH)、硫代硫酸金钠(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亚硝基巯醇(S-NO)等,但是由于检测方法不成熟、费用较高,而且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所以目前仅由于临床科研。

美国胃肠病协会建议的血清肝功能生化试验包括ALT、AST、GGT、胆红素、ALP、PT、白蛋白、胆汁酸、5-核苷酶和LDH。

3、治疗目标鉴于NAFLD的主要死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和2型糖尿病,而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几乎仅见于NASH并发肝硬化的患者。

JSG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JSG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肝纤维化分期:1 期为静脉周区窦周纤维化( 1a : 轻度, 1b : 中度), 仅有门脉周围纤维化为 1c ;
2 期为窦周纤维化合并门脉周围纤维化 ; 3期为桥接纤维化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其他
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及手术干预
(1)推荐通过为期 3~12个月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肥,从而改善 NAFLD/NASH 患者的肝功能和组织结构(证据水平A,强度1)。
• NAFLD的组织学特征是大泡样脂肪变性,进一步被区分为 NAFL和NAS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2010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流行病学
全 球 NASH 的 患 病 率 约 为 3% ~ 5%,NAFLD/NASH 的诊 断主要在中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中。
Hepatol Res. 2015 Apr;45(4):363-77
• 在西方和许多亚洲国家,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和 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加, 也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NAFLD)发病率显著增加
• 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 问题。 因此需要 NAFLD/NASH 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然 而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可以用于制定指南。
诊断方法
• 血清学检查:血清转氨酶水平、细胞角蛋白( CK18) 片段 。此外, NAFLD 纤维化评分及增强的肝纤维( ELF) 指标 组合是预测肝纤维化的评分系统。
• 影 像 学 检 查 : 腹 部 超 声 、 CT 、 MRI , 瞬 时 弹 性 超 声 或 Fiborscan 可无创性地检测肝脏硬度
病理分类: NAFLD 活动性评分( NA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ppt课件

目录
流行病学 自然转归 诊断标准 病情估计 诊疗对策
监测结与论随访
流行病学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普通成人患病率 NAFLD:20-30% NASH:10-20% 肝硬化:2-3%
肥胖症患者患病率 NAFL:60-90% NASH:20-25% 肝硬化:2-8%
2型糖尿病:NAFLD:28-55%
高脂血症患者:NAFLD:27-92%
流行病学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
1、膳食结构 2、生活方式 3、IR 4、代谢综合征组分
返回
自然转归
• NAFLD患者肝病的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 检的组织学类型
• NAFL:进展慢,肝硬化发生率低(0.6-3%)。 • NASH:肝硬化发生率15-25%。
自然转归
病情进展 危险因素
年龄 >50岁
病情估计
• 根据FGP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根据OGTT 判断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
• 全血粘度、CRP、尿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代谢综合 征相关组分。
• 肝功能及血凝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疑似肝硬化患者应行胃 镜筛查并检测AFP筛查肝癌。
•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动脉硬化 • 肝脏超声结论不清时可做CT或MR检测。 • 相关检查明确有无铁负荷过重、OSAS、多囊卵巢综合症
3)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 ,累计锻炼时间至少150min
治疗对策
2、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1)药物干预:肥胖患者改变 生活方式6-12月体质量<5% ,谨慎使用二甲双胍、西布 曲明、奥利司他等。
(2)上消化道减肥手术:肝功 能衰竭,中重度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重度肥胖症患者 在药物减肥治疗无效时可考 虑上消化道减肥手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6
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和成果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包括遗传、环境、代谢等多方面因素,为疾 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早期诊断和筛查
建立敏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的检出率,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
药物治疗进展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不同阶段和并发 症,研发有效的药物,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 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 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 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 。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病因
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与肥胖、2型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关系密
切。 02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遗传 多态性等。
家属参与和支持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患者的 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照 顾和支持患者。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 程,如陪伴患者就医、协助患者 进行日常护理、督促患者按时服 药等。
家属支持
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 ,帮助他们缓解照顾患者的压力 和焦虑情绪,同时鼓励家属之间 互相支持和交流经验。
临床表现和诊断
要点一
临床表现
NAFLD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常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 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 。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症状。常规体检部分患者可发现肝脏肿大。发展至肝硬化 失代偿期则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似。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中国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和统一诊疗标准,中国肝病学会于近期发布了新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标准在新版指南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而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肝脏活检来确定。

此外,患者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二、分级和分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病情一般表现为简单脂肪肝,中度病情则为脂肪肝伴有轻度炎症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重度病情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分级和分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版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对于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来控制病情。

对于中度和重度病情,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四、药物治疗在新版指南中,药物治疗被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糖尿病药物、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

其中,利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二甲双胍等。

五、其他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其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这包括减肥、戒酒、戒烟以及避免饮食中的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为了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病率。

总结: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和统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诊疗策略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然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详细描述了NAFLD的诊断流程。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NAFL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NAFLD患者的管理和随访,以及预防NAFLD的策略。

文章总结了当前NAFLD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率的增加,NAFLD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导致HCC的第二大病因。

NAFLD不仅影响肝脏,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NAFLD的深入研究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NAFL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上,多数NAFLD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用于诊断NAFLD,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因此对于疑似NASH的患者,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防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防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防和治疗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S)累及肝脏的表现,大多数患者肝组织学改变处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首要目标为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IR,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2 型糖尿病(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次要目标为减少肝脏脂肪沉积,避免因“附加打击”而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还需阻止肝病进展,减少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判断需综合评估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B 超等肝胆影像学变化,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建议密切观察患者的生活方式、体重、腰围和动脉血压变化,每隔3~6个月复查血液生化学指标和HbA1c,6~12 个月复查上腹部B 超。

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恢复正常和肝脂肪变消退,即使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改善也不代表肝纤维化程度不加剧。

通过肝脏瞬时弹性成像、MRS、MRE动态观察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评估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有待明确。

定期肝活检至今仍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和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的目标是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程度都能显著改善,至少要达到减轻肝纤维化而脂肪性肝炎不加剧,或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缓解而纤维化程度不加重。

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体重和腰围是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并发症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对于超重、肥胖,以及近期体重增加和“隐性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的生活方式教育纠正不良行为。

适当控制膳食热量摄入,建议每天减少2092~4184 kJ(500~1000 kcal)热量;调整膳食结构,建议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膳食,限制含糖饮料、糕点和深加工精致食品,增加全谷类食物、ω-3脂肪酸及膳食纤维摄入;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严格控制晚餐的热量和晚餐后进食行为。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5]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 )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0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解读

0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解读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摘要〕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分别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例组织学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肝活检的指征、儿童NASH和静止性NASH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并存的情况,分别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脂肪肝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流程,对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词〕关键词〔关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肝活检肝硬化代谢综合征病毒性肝炎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

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针对该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概论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召开了脂肪性肝病的命名研讨会,根据组织学命名,将脂肪性肝病分为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和脂肪性肝炎,后者根据坏死炎症活动度分为三级,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四期;根据临床病因命名,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又包括胰岛素抵抗、药物、脂质紊乱、毒物中毒、减重(快速减重/消瘦)以及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脂肪肝。

因此,广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既有原发的,也有继发的。

原发性多为胰岛素抵抗、多源性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所导致的脂肪肝,继发性多为营养不良、药物和遗传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脂肪肝。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为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

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除标准
• 影像学或病理学脂肪肝归结于NAFLD之前 • 需除外酒精性肝病(ALD)、慢性丙型肝炎、自 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 特定肝病; • 除外药物(他莫昔芬、乙胺碘呋酮、丙戊酸钠、 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全胃肠外营养、炎 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β 脂蛋白缺乏血症以及一些与IR相关的综合征(脂 质萎缩性糖尿病、Mauriac综合征)等可导致脂 肪肝的特殊情况。
流行病学
亚太及我国 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 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 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 。 中国首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登记研究 于2006年11月-2009年2月进行,来自全国 12各城市、21家临床研究中心的1656患者 接受了调查。
我国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LD工作定义为:(1)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 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2)有代谢综合征相关 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减肥 和改善IR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FLD的诊断。

NAFLD的诊疗指南
中国NAFLD诊断草案 美国NAFLD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NAFLD诊断标准 中国NAFLD诊疗指南 亚太地区NAFLD诊疗指南 中国NAFLD诊疗指南 意大利NAFLD诊疗指南 欧洲NAFLD诊疗共识意见 英国NAFLD患者肝脏移植指南 美国NAFLD诊疗指南 2001 2002 2003 2006 2007 2010 2010 2010 2012 2012
流行病学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NAFLD是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 见的原因 ,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 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 2%~3。肥胖症患者NAFL患病率为60%~90%、 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 28%~55%和27%~92% 。
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 NAFLD病理特征:成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 主 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 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儿童 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
推荐NAFLD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参照美国
国 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常规 进行NAFLD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 NAS) 和
我国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
我国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
• 患者对疾病诊疗意识差,坚持3次随访(15 %,2次(11%),1次(35%)
我国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
• 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率低
我国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
• 保肝药物使用率偏低
NAFLD的危险因素
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胰岛素抵抗IR,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 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
腹部超声
影像学诊断
• CT • 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 肝/脾CT值之比小于1.0。 • 肝/脾CT比值: • 小于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 • ≤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 • ≤0.5者为重度
CT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 推荐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诊断采用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 准,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 (1)肥胖症:腰围>90cm (男性),>80cm (女性),和(或) BMI >25kg/m2。 • (2)甘油三酯(TG)增高:血清TG≥1.7mmol/L,或已诊断为高 TG血症。 •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HDL-C • <1.03mmol/L (男性),<1.29mmol/L (女性)。 • (4)血压增高:动脉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或 已诊断为高血压病。 • (5)空腹血糖(FPG)增高:FPG≥5.6mmol/L或已诊断为2型糖 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 治误区及最新指南解读
基本概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 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 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 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 肝细胞癌。
病理诊断
• •
改 变
肝纤维化分期
分 期 病 理

• •


0 无纤维化 1a 窦周纤维化 1b 窦周纤维化 1c 维化 2 维化合并门脉
肝腺泡3区轻度 肝腺泡3区中度
仅有门脉周围纤
腺泡3区窦周纤
影像学诊断
• 腹部超声 • 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 性脂肪肝: • (1)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 肝”),回声强于肾脏; •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 (3)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自然转归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明确NAF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 70g/周);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 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
NAS积分 0分 1分
5%~33% <2个 >4个 少见
2分
3分
肝细胞脂肪变: <5% >66% 小叶内炎症: 无 2 ~4 个 肝细胞气球样变:无 见
34%~66%

NAS为半定量评分系统而非诊断程序,NAS<3分可排除NASH, NAS>4分则可诊断NASH,介于两者之间者为NASH可能。规定不伴 有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但肝脂肪变>33%者为NAFL,脂 肪变达不到此程度者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