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本(电子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标准形式。
2. 学会运用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时,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景: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以5m/s的速度匀速前进,小华以3m/s的速度匀速前进。
问他们相距多远时,小明追上小华?提问:同学们,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未知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方程 x^2 5x + 6 = 0。
2. 新课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4)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讲解:例题1:求解方程 x^2 5x + 6 = 0。
例题2:求解方程 2x^2 8x + 6 = 0。
4. 随堂练习:(1)求解方程 x^2 6x + 9 = 0。
(2)求解方程 3x^2 12x + 9 = 0。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 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 x^2 7x + 10 = 0。
(2)求解方程 4x^2 12x + 9 = 0。
2. 答案:(1)x1 = 2,x2 = 5。
(2)x1 = x2 = 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托班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
托班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托班教案电子版篇1一、活动目标:1、进一步掌握故事角色的对话和学习角色的动作。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让孩子学习在集体中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磁带,兔子、大灰狼头饰、“小棒”,布置简单的场景等。
三、活动指导:1、复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加深印象。
2、引导孩子一起学学小兔、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动作,看谁学得最像。
3、请一些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表演,孩子轮流当观众。
4、让孩子们来说说谁表演得最好,应该怎样表演更好?四、观察与反思:孩子们对“小兔乖乖”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天天都说要听这个故事,在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大家都比较专注,当观众的孩子能很安静地看同伴进行表演,心琪扮兔妈妈在对话及表情方面都表演得比较好,孩子们对故事中兔妈妈敲门和小兔开门的对话掌握得比较牢固,对其他的一些对话还不够熟练,只有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会掌握。
孩子们在表演时经常顾着说角色对话而忘了动作的表演,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并且在表情方面还比较欠缺,不够丰富,故事中那种高兴、害怕、凶狠的表情还不能表现出来。
在下次的游戏中,老师要在动作、表情这些方面多引导孩子,使孩子们玩得更开心。
托班教案电子版篇2活动目标: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一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请闭上眼睛认真地听一听。
(播放风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呼呼的北风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再让我们一块来看一看,谁愿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冬景图)2.师:你们真会观察!你们发现了这是什么季节吗?学生说一说冬天里的感受。
师:现在,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说说你们现在的感觉。
师:的确,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教案设计电子版模板
一、基本信息
1. 课题名称:
2. 教学年级:
3. 教学科目:
4. 教学时间:
5. 教师姓名: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2.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导入方式:
(2)教学环节:
(3)时间分配:2. 新课讲解
(1)讲解内容:
(2)教学环节:
(3)时间分配:
3. 练习巩固
(1)练习方式:
(2)教学环节:
(3)时间分配:4. 总结提升
(1)总结内容:
(2)教学环节:
(3)时间分配:5. 课堂小结
(1)课堂总结:
(2)教学环节:
(3)时间分配:
四、作业布置
1. 作业内容:
2. 作业要求:
3. 作业时间: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
2. 教学亮点:
3. 教学不足:
4. 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2. 教学视频:
3. 教学案例:
4. 教学评价: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
2. 同行评价:
3. 教学评价: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电子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
-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 学生能够认识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安全问题。
-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交通安全宣传海报。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 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安全。
二、教学重点1. 交通安全基本规则。
2. 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识别。
3. 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交通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或图片。
2. 交通标志和信号模型。
3. 交通安全知识卡片。
4. 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模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交通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吗?如何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二)讲授新课1. 交通安全基本规则- 介绍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机动车等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基本交通规则。
- 强调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注意观察的原则。
2. 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识别- 展示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如禁行标志、限速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等。
-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加深记忆。
3. 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分析违反交通规则可能带来的危害。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文明出行,尊重他人的安全。
(三)实践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校园或家庭附近常见的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设计交通安全宣传海报- 分发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模板,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海报。
- 各小组展示海报,分享设计理念和创意。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发言情况。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章“概率与统计”中的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
2. 学会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彩票的中奖概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介绍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随机事件概率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随机事件概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练习题的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6. 答疑环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概念2. 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4.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组数据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
2. 答案:(1)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2)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概率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概率与统计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和适用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公开课教案电子版(通用5篇)
公开课教案电子版(通用5篇)公开课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孔、园”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电影情境导入1.播放四大场景(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组合的微电影。
2.引出课文——有人用文字记录下了电影里的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体把握文本。
课文呈现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四个场景,把四个不同的场景编在一起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场景歌”。
(板书课题)3.师范读,生注意“一”字的读音。
4.指导读好“一”的变调。
师总结:在数量词中“一”后面字的读音决定着“一”的读音。
当后面的字是四声时,“一”字就读第二声“yí”,其他时候都读第四声“yì”。
5.生练读。
三、学习第1、2节1.电影回顾,出示海滩图片。
让学生说说电影的这个场景里有什么。
(海鸥、帆船、军舰、港湾)2.合作读词语。
3.了解“港湾”。
引导学生从“港、湾”两字都有三点水来理解港湾和水相关。
师总结:港湾就是指停泊船只或者临时避风用的水域,港湾是个地方,所以课文里说“一处港湾”。
4.识记“帆、艘、军、舰”。
(1)对比“艘、舰”的相同点,了解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
“艘”是用来计算船的量词,“舰”就是指大型的军用船,通过右边部分读音的呈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
(2)同样的方法识记“帆”字:左边的巾字表示帆是用布做成,右边凡字提示读音。
(3)借助图片识记“军”:图中穿着蔚蓝色衣服的是“空军”,穿着白色衣服的是“海军”,穿着松枝绿色衣服的是“陆军”,他们举的旗子叫“军旗”,他们行的礼叫“军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军人”,电影中出现的就是军人驾驶的——“军舰”。
5.指导朗读,电影配音。
师引语:蔚蓝的大海上,一只海鸥从海面飞过,海上行驶着一艘军舰,一只帆船。
这里就是军舰、帆船最美的港湾。
教案电子版(模板)
教学课件
所用软件
PPT
版本
2010
文件上传下载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备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案
编号:001
课程类型
课 型
教学模式
专 业
课 程
参考教材
章 节
教学内容
设 计 者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境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技能点
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
2. 能够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因。
2. 知识讲解:(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这三种遗传变异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遗传和变异概念:遗传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原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重组:概念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特点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例杂交水稻的培育3. 染色体变异: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特点较大规模的变化;实例猫叫综合征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遗传是指________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________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函数的性质与应用”的3.1节“函数的单调性”。
内容包括: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方法;2. 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与图像特点;3.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 能够运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气温的变化、股票的涨跌等;(2)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这些变化趋势?2. 知识讲解:(1)回顾函数的定义;(2)介绍函数单调性的概念;(3)讲解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2)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及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函数单调性;2. 判断方法:符号法、图像法、导数法;3. 性质与应用:单调性定理、单调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课后习题3.1节第1、2、3题;(2)拓展题:研究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2. 答案:(1)课后习题答案;(2)拓展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优劣;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函数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等);(2)探讨函数单调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这是教学难点,需要详细讲解符号法、图像法、导数法等判断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和小华在踢足球,小明踢球的力度与角度会影响球飞行的距离,请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小明计算最佳踢球力度和角度。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2. 讲解新课(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推导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求解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x^2 5x + 6 = 02x^2 4x 6 = 0(2)讨论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2. 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x^2 7x + 2 = 05x^2 20x + 20 = 0(2)结合实践情景,编写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并求解。
2. 答案:(1)x1 = 2, x2 = 1/3x1 = 2, x2 = 2(2)答案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问题编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探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2)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细程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学会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的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分数线连接分子和分母。
3)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数值越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4) 讲解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先通分,将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具体的例题,如:“比较分数的大小,3/4和2/3哪个大?”引导学生按照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4.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七、作业设计1) 1/2和1/32) 4/5和3/43) 8/9和5/62. 答案:1) 1/2 > 1/3,因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2) 4/5 > 3/4,因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3) 8/9 > 5/6,先通分,得到8/9 = 16/18,5/6 = 15/18,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高中数学电子本教案
高中数学电子本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其解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电子设备、投影仪、教学PPT、练习题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背景。
2.概念讲解:通过PPT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示范演练: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思考和推导。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题的讨论和解答,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复习:通过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和重点,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仍需要加强练习。
希望能够在课后的学习和练习中,更加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优秀8篇)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优秀8篇)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
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
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电子本
小学数学教案电子本
课题: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 进位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难点:
1. 进位的概念和运算。
2. 两位数以上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铅笔等文具。
3. 准备数学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加法,并且简单解释加法的定义。
二、学习加法运算(15分钟)
1. 教师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 随堂检测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加强练习和复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加法运算的教学,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和练习题目,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模板范文电子版
一、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历史演变以及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分类和建筑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历史演变以及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二)新课讲解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1)结构:木结构为主,梁、柱、枋、椽等构件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框架。
(2)装饰:雕刻、壁画、彩绘等装饰手法丰富多样。
(3)布局:讲究对称、均衡,强调中轴线。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1)夏商周时期:出现最早的宫殿、宗庙等建筑。
(2)秦汉时期:建筑规模宏大,出现斗拱、飞檐等建筑特色。
(3)唐宋时期:建筑艺术达到鼎盛,出现许多著名建筑。
(4)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趋于成熟,出现许多民间建筑。
3.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品(1)宫殿:故宫、明十三陵等。
(2)寺庙:少林寺、峨眉山金顶等。
(3)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等。
(4)民居:徽派建筑、晋派建筑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价值。
2. 布置作业:收集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历史演变以及代表作品。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表示方法、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会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题目中。
3. 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能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是乘除运算的法则。
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复数的几何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在坐标系中表示复数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有何关系?2.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讲解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实部和虚部的概念。
(2)介绍复数的表示方法,如代数表示法和极坐标表示法。
3.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讲解复数的加减运算,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2)讲解复数的乘除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复数的几何意义(1)讲解复数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复数的几何意义4. 例题及解答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4i, 23i;2+3i, 12i;(2)将复数1+i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电子版高中语文教案(精选7篇)
电子版高中语文教案(精选7篇)电子版高中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一、导入新课、走进作者1.看对联,猜人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2.看图片,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3.知人论世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4.预习检测大家对课文已进行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我们一起来正音。
接着梳理文言知识。
精彩的展示源于大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5.揭示学习目标诵读感知,理清思路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二、解题理思路1.解题标题是*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气助词;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理思路再次回到题目,请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一生答)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一)归去之因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大家听录音,从第一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子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二)归去之悟过渡语:因为心为形役,内心被外在形体所役使因为迷途,视入仕为迷途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所以,陶渊明弃官而去了。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拼音教案全册模板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拼音教案全册模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声调。
2.培养学生独立拼读音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3.通过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声母:b、p、m、f、d、t、n、l2.韵母:a、o、e、i、u、ü3.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4.音节拼读【教学安排】共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案】第一课时:声母b、p、m、f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含有b、p、m、f的物品。
二、新课教学1.教师依次出示b、p、m、f四个声母的图片,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自主拼读音节,教师检查。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2.学生复述。
第二课时:声母d、t、n、l一、复习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声母?2.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1.教师依次出示d、t、n、l四个声母的图片,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自主拼读音节,教师检查。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2.学生复述。
第三课时:韵母a、o、e一、复习1.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声母?2.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1.教师依次出示a、o、e三个韵母的图片,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自主拼读音节,教师检查。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2.学生复述。
第四课时:韵母i、u、ü第五课时: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六课时:声调第三声、第四声第七课时:音节拼读(一)第八课时:音节拼读(二)第九课时:音节拼读(三)第十课时:音节拼读(四)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第十二课时:期末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一、教学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2. 二次函数的性质3. 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2. 学会求解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以及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抛物线运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讲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通过示例介绍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性质。
(3)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介绍求解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典型例题,一个涉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另一个涉及二次方程的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两个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二次函数2. 内容:二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y = 2x^2 + 4x + 3x^2 5x + 6 = 02. 答案:(1)图像:抛物线;顶点:(1, 1);对称轴:x = 1;开口方向:向上(2)x1 = 2,x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了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 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缩放和翻转;2. 探讨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值问题、距离问题等。
教案电子档6篇
教案电子档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案电子档6篇制定教案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写教案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电子档6篇,感谢您的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