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及借鉴

合集下载

国外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推行 。其发展大体经历 了两个阶段 :
第 一 阶段 (9 9 ~ 9 6 :主 要 对包 括 石油 公 司 、天 然 气 用契约制来解决这项问题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契约范围内经 营 自主 17 年 18 年)
海岸设施、宇航公司 、电报电话公 司、铁路 、旅馆 、全 国卡车公 权的发挥 。尤其对于竞争型的国有企业 ,法国政府 通常在契约 中 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 ,仍可获利 ,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 给予很大 的 自由经营空 间。 实行私有化 。具体做法是 : ()企业 公开上市 ; ()整体 出售 1 2
逐 步 地 焕 发 出勃 勃生 机 。 回顾 企 业 改革 的历 程 ,展 望 未 来 ,企 业 骤进行 ;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 ;实际推行 中先易后难 ,由 改革应 向何处去 ,尤其是 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改革 ,是我们建立现 小 到大 。
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 ,国有企业市场经 济微 观主体所面临 的重要历史
()改造 的形式不 拘一格 :整体 出售 、 内部收购 、股票上 5 课题。为此 ,我们将西方主要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 的经验做 以扼 市、国有 民营等多种 形式综合使用 ,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 要 的 比较研 究 , 以他 山之 石 。攻 我 之 玉 。 的相 互 衔 接 配 套 。
企 业 ,以及 公 用 事 业 和 自然 垄 断 性 行 业 。包 括 :天 然 气 公 司 、航 决策的否决权 ,这种俗称黄金股的特权 ,目的是使 国家可以较少 空 公司 、机场 、钢铁 、供水 、造船 、电力 、全 国公共 汽车公 司 的资本 投入 ,来影响重要企业的决策 ,使其与国家发展 的 目标相
的启 示 和借 鉴 。
政府从财政负担 中大为解脱。实现 了私有化 的企业为了在激烈 的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作者:杨志芬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几种比较典型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几点比较典型的特点,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国有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以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怎样有效地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一直是各国政府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国也是如此,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多特有的经营以及管理模式,如何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国有企业管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这些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能够为我国建立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西方国家中,不同的国家对于其国有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往往具有本国的特色。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比较典型的管理模式,分别是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一、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一)法国的计划管理模式法国的国有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众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国的国有化程度最高,它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直是计划管理的模式。

法国的国有企业包括垄断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两类。

由于这两类企业具有不同的经济目标,针对各自的经济目标,法国政府对其采用了不同的较为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

对于垄断性国有企业,由于其垄断性很强,法国政府为了进行合理的管理,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控制程度比较高的管理模式,采用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比较严格,国有企业的自主权较少,主要权利掌握在法国政府中。

但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不直接控制的方法,让其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使得国有企业可以同私人企业一样进行平等的竞争, 从而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概述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成功的运营模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管理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比较分析几个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并探讨其中值得借鉴的方面。

德国国有企业德国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合作。

政府在决策和监管层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

此外,德国国有企业具有高度专业化和创新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从德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中,可以借鉴其高度专业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并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注重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

政府在运营中更多扮演监管者的角色,鼓励竞争与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美国国有企业也注重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股东治理模式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从美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中,可以借鉴其强调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的理念。

将市场竞争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效益水平,并通过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英国国有企业英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注重效率和利润。

政府将运营权委托给独立的董事会,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

此外,英国国有企业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竞争性。

从英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中,可以借鉴其注重效率和利润的理念。

通过明确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目标,鼓励企业在运营中注重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结论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各具特点,从德国的高度专业化和创新能力、美国的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以及英国的效率和利润导向,都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管理者借鉴。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借鉴这些运营模式中的有益经验,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注:本文为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模式比较与借鉴系列的第一部分,后续文章将继续深入比较分析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纪玉山张跃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内容摘要:现代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西方国有企业的兴衰起伏,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证明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生存空间。

西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表明:更好地承担公共职能和实现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两大主要目标;股份制改造和创造良好竞争环境,是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借鉴一、国有企业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存在几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一样悠久,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的出现,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约30年。

出于战争需要,美国对一部分私人企业实行了国有化,还投资兴建了一些国有企业。

此后,英、法等国也将一部分私人工矿企业收归属国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等国的国有军需企业也大量增加。

国有企业大发展时期,始于30年代大危机以后,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以法国为例,法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国有化浪潮。

1936年,执政的社会党为缓和民众与大型垄断组织的矛盾,对铁路、航空、部分军需企业等实行了国有化,建立了法国国有铁路公司,控制了两大飞机制造厂,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对部分军工企业实行了国有化。

第二次国有化浪潮发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许多企业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无力自我恢复,为迅速完成经济重建,法国政府在1945到1946年间,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律,先后将雷诺汽车公司、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兰西煤炭煤气公司、法兰西银行、国民工商银行以及30多家保险公司收归属国有。

1981至1982年,法国掀起了第三次国有化浪潮,主要原因是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后,法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国内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使经济增长放缓。

为启动生产,缓解社会矛盾,法国政府于1982年2 月颁布了国有化法律,决定采取大规模的国有化措施。

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国际比较

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国际比较

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国际比较摘要:国有企业是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其进行监管以确保其有效运营。

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比较,分析了其监管机制的不同之处,并探讨了各国政府在监管中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研究发现,政府应采用多种监管手段,如制定规范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监管机构和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查等,以确保国有企业不受政治影响,遵守市场规则,保持竞争力和创造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府监管,比较分析,监管机制,挑战正文:一、国有企业的概念和背景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完全拥有的企业,通常在国家经济中担当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步放开经济管制,开放市场,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不同的国家对国有企业都存在不同的监管机制,以确保其在市场经济中有效运作。

二、中国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机制和成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有企业的拥有者,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始终是一个重点问题。

政府采取了多种监管手段,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查、设立独立监管机构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存在效率低下、资本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三、美国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机制和成效美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小,其经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政府对国有企业采用的是轻监管机制,透明度较高而且快速反应能力较强,但由于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很难掌握国有企业的内部运营情况。

四、德国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机制和成效在德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小,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承担,以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长期效益。

政府对国有企业采用的是规范监管机制,该机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态度和财务稳定性有着严格控制,但由于过于严格的监管机制会损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创新能力。

五、法国国有企业政府监管的机制和成效法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体系相对较为复杂,政府采取了很多手段,如设立独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法规等,以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和高效运营。

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的私有企业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和借鉴,以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管理特点及模式比较1. 美国私有企业管理模式美国的私有企业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强调员工自由、创造力和个人发展。

此外,美国企业注重高效的组织结构,通过分权管理来加快决策速度。

与此同时,创新和风险投资也是美国私有企业管理的显著特点。

2. 德国私有企业管理模式德国的私有企业管理注重团队合作与稳定性。

德国企业有着较为扁平的组织结构,并且在决策时更注重民主和共识。

德国企业在培养员工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3. 英国私有企业管理模式英国的私有企业管理强调灵活性和市场驱动。

英国企业拥有灵活的组织结构,注重创新和市场导向。

此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是英国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对西方国家私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1. 引入企业文化借鉴美国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2. 注重组织架构优化借鉴美国和德国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来提高决策速度和响应能力。

分权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和高效。

3. 加强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借鉴德国和英国的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增强市场导向和创新意识借鉴英国的管理模式,可以注重市场导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追求创新,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增强竞争力。

总结西方国家的私有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员工培训和市场导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和借鉴这些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为我国的私有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公司治理成为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各有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美国是全球公司治理的典范之一,其公司治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股东权益保护,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股东权利、董事会和公司高管。

在股东权利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股东权益保护,股东有权利参加股东大会、行使投票权、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履行职责等。

此外,美国还采用了“激励机制”,即通过授予高管股票期权等方式,使其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

在董事会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独立董事制度,即董事会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以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董事会委员会,例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以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在公司高管方面,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激励方面,美国公司通常会授予高管股票期权、股票奖励等,以激励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约束方面,美国公司通常会设置高管的薪酬上限、福利待遇等,以避免高管薪酬过高和滥用职权等问题。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注重公司内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以及与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发展。

日本的公司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两大要素:股东会和董事会。

在股东会方面,日本的公司治理体系注重股东利益的长期稳定性和股东会的合法性。

日本的公司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长期股东,他们与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股东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此外,日本的公司通常会采用“三方面协议”,即股东、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协议,以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性和股东利益的保护。

在董事会方面,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董事会的内部稳定性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日本的公司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内部董事,他们与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国外一些国家国有企业改革浅析

国外一些国家国有企业改革浅析
视界
Vision
西方部分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说明,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国有企业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弥补 市场失灵的有效媒介;员工持股是减少企业内部私有化阻力的有效措施;由竞争性领域到垄断性行业的先易后难 方式有利于私有化的顺利推进。
国外一些国家国有企业改革浅析
文=陈 功
从俄罗斯的叶利钦和普京改革的效果对比看,全面的私有化并没有形成企业的有效所有者 和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因而没有形成有效的投资激励机制;而普京通过重新国有化增强政府的 调节作用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危机,步入复苏增长期。由此可见,大规模私有化并不必然 促进经济改善,政府仍需保持对经济的战略指导作用。
88
现代国202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面的私有化改革也使得一些具有战略性质的大企业落入 少数财阀手中,形成了寡头企业,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
(一)西欧主要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1979年,英国开始私有化运动,法国、意大利和 德国的私有化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英法意德的私有化改革均是按照先易后难,先竞
争性部门和盈利企业、后垄断性部门和亏损企业的顺序 进行。四国的私有化均起到了改善财政状况、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作用,但同时伴随着高失业率。
四国之中,英国的私有化范围最大,国有经济占 比已降至2%以下。英国政府采取奖励本企业员工购买 股票的政策来缓解员工对私有化的反对。法、意、德的 国有经济比重在改革之后保持在10%左右,在能源、公 共事业等领域保留了国有控股地位。
(二)美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及放松管制 美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的结合。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快速出售了大部分军工企业。 里根政府时期将一些联邦政府公司售给了私人经营,之 后美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案例较少。截至目前,美国的 国有企业还有17家联邦政府公司及5家政府资助公司。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放松管制改革。美国 政府取消了对国有通讯业及公共汽车业的管制,取消了 对绝大部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电 讯服务方面的限制,并在电力、天然气、铁路、航空、 公路、电信、金融等领域放开价格、放松市场准入及退 出。放松管制导致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下降,有利于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 西方主要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说明,即使是在市 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国有企业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 控、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媒介;员工持股是减少企业内 部私有化阻力的有效措施;由竞争性领域到垄断性行业 的先易后难方式有利于私有化的顺利推进;国有企业的 私有化与企业重组相结合是促进私有化顺利实施、提高 私有化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市场发育成熟、私人资本实 力雄厚的情况下,公共产品的供给可采取国有企业与私

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 其对中国的借鉴
基本内容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工业污染场地管理也愈 发受到重视。西方国家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正在 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 经验
西方国家的工业污染场地管理起步较早,其中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污 染场地管理方面具有典型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
5、强化区域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西方国家的 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工业污染问题。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 同推动全球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中国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现状 分析
目前,中国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首先,责任制度不够明确,部分企业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其次,监管机制 不够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手段有待加强;最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与 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谢谢观看
深入推进长江保护修复:中国的 挑战与应对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承载了丰富的生态功能和文化意义。然而,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深入推进长江保护修 复已成为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的挑战
1、工业污染严重:长江沿岸集聚了众多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产 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由于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违法排污现 象时有发生,导致长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3、德国:德国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重视预防和风险评估,实行“谁污 染谁治理”的原则。德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企业 进行污染场地治理。同时,德国还通过立法强制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前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污染问题。

西方国家管理国企的基本做法_张金昌

西方国家管理国企的基本做法_张金昌
在美国,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一般 由董事会进行。董事会成员由政府或政 府专门机构选择, 由议会或政府首长任 命。董事会可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 主 要发生在联邦一级的国有企业) , 也可 以聘请经营者 ( 主要发生在州一级的国 有企业) 。英国国有企业的经营, 大多采 用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董事会 是政 府和企 业经营 者之间 的桥梁 和隔 离带。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由董事会领 导下的总经理负责。
18 中国经贸导刊 2000 年第 1期
p 企业 改 革
由 地方政 府聘请 和任命 的经理 人或 银 行家担任, 但都需州参议员认可。在美 国, 董事任期一般为 5~ 6 年, 最长的田 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董事任期为 9 年。董 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董事会一般下 设 几个委 员会来 具体负 责和执 行相 关 工作, 如执行委员会 ( 负责日常经营) 、 决策咨询委员会 ( 负责决策商议) 、审计 委员会 ( 负责监督) 等, 委员会一般每月 召开一次例会。
p 企业 改 革
行管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一 般不加 干涉, 但常常 通过白 皮书 ( 议 定 书) 的形 式 对国 有企 业 提出 要 求。这些要求包括投资回收率、资产收 益、提高生产力的幅度、定价政策、减少 补 贴 等 方面 , 约 束 期限 一 般 为 3~ 5 年。
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采取董事会 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在英国, 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主要 通过财政部和主管大臣。财政部通过财 政 预算和 确定对 国有企 业资助 额的 大 小、审批由各主管部门提交的投资报告 等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 并对财政 拨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财政大臣有
权 对企业 储备剩 余物品 以及董 事会 成 员的薪金提出建议, 企业发行股票也需 征求财政大臣的意见。国有企业有关政 策的规定, 一般由财政部的一位次官负 责, 近年来, 财政部在国有资产管理中 的地位在逐步增强。对国有企业的具体 管理, 分别由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来进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方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方式的比较与借鉴(一)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方式的比较与借鉴(一)引言国有企业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运营方式多样,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旨在比较和借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美国国有企业运营方式美国国有企业以联邦政府控制、监督和运营为特点。

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设立独立监管机构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并确保其遵守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的原则。

此外,美国国有企业注重市场经济原则的运用,提倡企业的自主经营、市场竞争和自主盈利。

德国国有企业运营方式德国国有企业在运营方式上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政府通过设立独立机构和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确保国有企业的运营符合社会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公共利益的要求。

此外,德国国有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投资,以保持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法国国有企业运营方式法国国有企业重视公平竞争和社会公正。

法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推动市场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效益化。

此外,法国国有企业注重员工参与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和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借鉴与启示1. 美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说明国家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让我国国有企业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2. 德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可为我国国有企业提供参考,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

3. 法国国有企业注重公平竞争和员工参与,可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启示,推动市场化改革和民主管理。

结论通过比较和借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可以发现各国在国有企业的管理监督、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竞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801)。

国外国有企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国有企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国有企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作者:林修凤游栋明来源:《现代企业》2008年第11期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大量存在,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普遍存在,所不同的仅是比重和地位有区别。

一、国有企业将长期存在从英国1657年成立并由政府直接经营的邮政总局开始,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第一次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第二次在1974年2月至1979年5月。

到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开始私有化时,英国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投资额占英国投资总额的20%。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危机使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与此同时,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更使人们对国家的作用寄予厚望。

法国从30年代开始的近六十年时间里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到1991年,法国的国有企业达2268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投资额占法国总投资额的27.5%,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有化程度最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希拉克政府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私有化法案”规定,对竞争性、半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私有化,超出这个范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需另定法律。

2003年成立国家参股局统一管理国有资产。

法国铁路公司、石油公司、国防军工企业、电视文化企业仍由国家控股。

美国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出现过国有化的高潮,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立法管制来实现对经济的控制。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美国的国有经济不算发达(联邦政府经营管理的企业80多家,产值仅占1%),但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方面,国家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芬兰在二战后依靠国家的力量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创办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芬兰开始国有企业民营化,民营化方案经议会批准后,则完全由政府按照市场规则以及市场价格等情况择机实施,不规定具体实施时间表。

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集团经济研 究 2 O ・0月下旬刊( 第 2 0期) O6 1 总 1

特作用 。
化而在本质一 是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 L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国有企 业地位 和功 能的再
在我 国国企 长期不仅仅是作为企 应 的 , 企 改 革 只 是 促 使 国企 适 应 新 国 业 存在 , 更重 要的是过分 强调其 代表 的 生 产 力 发 展 要 求 , 现 实 生 产 力 条 在
维普资讯
西国企改对国启及借意 方有业革我的示其鉴义
文 /梁树新
充分 尊重客 观经济规 经过近 二十年 的私有化 改革 , 在 政治 上的 原因 , 即重新执 政的工党 对 经济的 过程 中, 既要 坚持马克 思主义 又不能死 守 8 O年代 西方各 国原有 国企 的 经营 效 新 自由主 义经 济学 思想 的接 受和 采 律 , 不断探索新 的历 史条件下 的社 率开 始有 了明显提高 , 步减轻 了政 纳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其 经 济 上 的 根 教条 , 逐 府 原来沉 重的财政 负担 , 并且也促 进 源— — 国 有企 业 曾 经 的 比 较优 势 正 在 会主义发展道路 。我们要使国企在发
竞 确立 , 给传 统的国有 经济带来 了 巨大 秩序 的国有产 权分配和 转让 , 更不是 的 主 导 、 争 的 激 烈 和 内在 机 制 的 缺
的挑 战和新 时代所要 求的新任务 , 国 对 国有经济 的全盘否定。各国政府 只 陷使国企的生存和发展举 步维艰。如 而对 国 何 看 待 这 个 矛 盾 呢 ? 我 们 应 该 看 到 , 有经济原有的经济主体地位逐渐 显现 是 将在市场 竞争 中更有 效率 ,
更 出在市场体制下的劣势。中国的国企 家整 体 利 益 无损 的国 企 以适 当的 方 式 国 企 问题 不 是 中 国 独 有 的 问题 , 不 该 何 去 何 从 成 为 全 社 会 乃 至 世 界 关 注 推 人市场 , 使其效率 的提高和 国家 是社 会主义制 度的 问题 , 促 国企 问题是 的 焦点 。改 革 的 艰 巨性 和 长 期 性 已是 整体效益的递增 。因而改革对象经过 个世 界性 的难 题。但 即便如此 , 当 在 有 目共 睹 , 们 应 该 从 观 念 上 到 实 践 了严格的分类和仔细的选择 。与此相 今 发 达 的 西 方 国 家 国 企 也 并未 消 亡 。 我 其私 并 国企 的不可或缺是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 中, 以科学客 观的态度 面对这个 世界 应 , 有 化 的 规 模 也 是 有 限 制 的 , 国 性 的难题 , 取 以尽可能小 的成本来 未动摇 国企发挥 其在国 民经济 中的独 要 求 , 有 经 济 因其 占有 方 式 的 社 会 争 取 得 国 企 改 革 的 平 稳 过渡 。

西方国家为什么从分业到混业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家为什么从分业到混业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家为何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分业到混业是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

发达国家基本上经历了简单混业—人为分业—高级混业的一个历程。

最初,由于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诸如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各种基金等并不发达,因此,那时候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并没有什么限制。

早期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而工商企业融资也多数是内源性融资,银行提供的基本上是短期自偿性贷款,银行也做一些贴现、租赁和简单证券投资业务,不过,这部分业务规模并不大。

银行表面上是“混业”经营,但和我们今天说的“混业”还有本质区别,充其量也就是“简单混业”。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为了应付危机,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出台,在金融领域首当其冲。

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

接着,美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以及《1968年威廉斯法》等一系列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管制。

人为分业模式逐渐形成,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纷纷效仿。

70年代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一些国家的所谓“金融百货公司”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对美国金融机构冲击巨大。

美国金融机构举步维艰,为了保护本国银行业的利益,确保金融市场不出现大的动荡,美国政府在1989年和1982年先后通过了《取消存款机构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和《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等有关法律,放开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利率上限,从法律上允许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适当融合。

90年代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使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分业经营的障碍在法律上得到清除,沿用了50多年的一直被视为束缚美国银行经营业务、削弱美国银行业在全球竞争优势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终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被束之高阁。

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经验

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经验

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经验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于普遍面临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机制不活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探索改革国有企业体制的途径。

其中,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的一些实践做法,对当前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格外具有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新加坡政府通过国有私营的控股公司组织形式充当发展和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

其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与我国拟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较为相似,对开展相关试点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也因此成为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参照样本。

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对淡马锡模式可以借鉴,但并不会照搬,这一点财政部已作出回应。

1.发展历程。

淡马锡(全称为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成立于1974年,由新加坡政府100%控股,授权其持有和管理35家国有企业,设计国有股权3.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

经过40年的发展,淡马锡培育起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国有股东权益也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

截至2014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价值为223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自成立以来年化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6%。

2.资本运营方式和特点。

淡马锡的资本运营兼顾投资与出售,进退并重。

一是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对接收的一部分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整体出售、关闭清算或推动上市并逐步减持等方式清理退出。

二是持续优化投资组合。

过去10年,淡马锡投资总额近1800亿新元,并出售了1100亿新元的资产。

三是拓展培育新业务。

通过设立企业发展部,应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寻求具备回报潜能的商业机会,包括处于初创期、需要较长孕育期的项目,特别是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可能改变行业规则的企业。

淡马锡的资本运营,也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完全遵循商业化原则;二是强烈的资金成本意识;三是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四是贯穿始终的风险管控;五是运营高度透明。

3.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

长期以来,淡马锡形成了以董事会为核心、政府对董事会充分授权的公司治理机制。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分析及借鉴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分析及借鉴
监 督 机 制 , 出 竞 争 性 行 业 的 市 场 化 运 的 承 包 合 同制 ; 据 企 业 产 品 的 种 类 和 构 表 、 种情 报资料 以及 他们 的会 计 账 突 根 各
作 。这些 经验值得 我们 借鉴 。

用 途 , 立 生 产 周 期 长 、 统 配 套 复 杂 、 目和年终 决算 , 国会 能 了解 国有资 产 成 系 使 技 术风 险大 的军事 生产 部和周 期 短 、 结 经 营 活动 的具体 情 况 , 时 , 同 国会 还 拥
业投 资 规模 与方 向 ; 用价 格 、 收 等 价格 与 投 资控 制 、 事 任 免 、 利 税 人 企业 经 营 业 化 管 理 , 但 也 需 要 承 担 众 多 社 会 职
新 经济手段 对企 业活 动进行 调节 ; 国家 方 向 和 财 产 管 理 等 方 面 。 在 政 府 一 级 , 能 。 针 对 于 众 多 的 竞 争 性 行 业 , 加 坡 由 派 遣 监 督 员 或 监 督 团 , 企 业 实 行 财 物 大 致 建 立 以 下 的管 理 分 工 : 政 和 业 务 政 府 根 据 本 国 的 公 司 法 , 法 成 立 了数 对 行 依 监 护 ; 时 , 府 还 有 权 决 定 企 业 的 劳 领 导 归 属 对 口 的 主 管 部 门 , 政 监 督 权 家 国 有 控 股 公 司 , 国 有 控 股 公 司 来 对 同 政 财 由 动 人 事 、产 品 定 价 及 利 润 分 配 制 度 , 以 主 要 属 于 政 府 经 济 、 政 与 预 算 部 及 国 众 多 的 所 控 制 企 业 进 行 持 股 和 管 理 。 财 例 确 保 国 家 对 企 业 发 展 及 分 配 方 面 的 决 家 审 计 法 院 。 如 , 新 加 坡 政 府 成 立 了 淡 马 锡 控 股 公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三种模式及启示-123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三种模式及启示-123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三种模式及启示19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开始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和调整经济运行,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国家干预经济改变了西方国家原来墨守的政府“守夜人”角色的观念,许多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有化改革。

70年代后,多数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阶段,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经济改革,将国有经济大规模私有化。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一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二是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为代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适度放宽的管理模式; 三是美国瑞典等国为代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一、高度集权的监管模式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采取集权管理模式,其特征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进行导向,以达到短期和长期经济发展目标。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企合一、管理高度集权,发展规划都置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下。

1、日本模式日本是较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突出特点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以官民(或政企)合一的形式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即使是私有企业如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政府在其中的决策影响痕迹也随处可见,更不用说国有资产的经营治理了。

日本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表现出浓厚的政府主导集权色彩。

日本的国有企业分为直营事业、特殊法人事业和第三部门三类[1]。

直营事业资产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均由政府掌握,资产经营主体也不具有法人地位,其设立、经营范围、投资规模及方向、事业计划和产品价格都受政府和国会的严格控制,企业的自主权十分有限。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因为其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

特殊法人事业是由国家投资,并有国家根据特别法律设立的特殊法人企业,这类企业与国家行政分离,实行独立核算和独立经营制度,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并且执行一些特别的经济职能,设立必须依据国家特别法律,也受政府间接管理。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述六国国有企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管理体制,以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私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廉价原材料、引导投资、增加就业、调控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实行分类管理;2.国有企业也应引入私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3.国家不宜面向所有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应通过国有控股公司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监督;4.应重视国有企业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强人大、审计和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监督;5.逐步形成国有企业灵活进入和退出的机制。

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均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者的体制,奉行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波动和加深、战争的破坏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由国家进行宏观调节和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宏观调节的基础和手段,各国都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形成了规模不等、管理方式各异的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方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及方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西方所有国家,特别是二战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各个国家都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方法。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国有企业是与私人企业同时存在的,它们既可以各自独立运转,也可以相互参股混合运转。

而后者逐渐占有主要地位,新建立的国有企业一般均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

原来国有国营的企业也逐渐改造为股份公司,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实行的是混合经济体制。

(一)美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美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借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际,罗斯福总统果断采取国家干预措施,对灌溉、供水、防洪等公共水利工程和运河、铁路、公路、港口、电讯进行投资,建起了一批国有企业,二战又陆续建立了一批国营企业,它为其他类型的企业经营活动乃至整个社会再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西方企业经营监督模式比较与借鉴

西方企业经营监督模式比较与借鉴
施 。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间接监督 , 二是直接监督。各 个 管理层次都 有 明确 的权限和责任 以及相 互制约的权责 关 系 , 进各 个管理层次尽职尽责。 促 ( 监事会 的监督 与殷份公司其它机构相 比, 三) 各国
( ) 二 部门监督 。以国有公司为例 , 按监督 主体和监督
满 足采购单位需求 . 而且 町节约大量财政资金 , 为推行 部 门预算 、 零基预算提供 了空间 , 有效地推进 预算管理
改 革
第七 , 预算支m实行财政集 中支付的办法 。所谓财 政 集中支付 , 是指预算支 出由财政部门设立 的专 门机构 集中办理 , 改变各单位支 出“ 分散支付” 的管理形式 在
改革预算管理 , 推行部门预算 , 仪是财政的 自我 不 革命 . 更涉及部门利益的调整。编制部 门预算没有剥夺 各部¨的既得利益 , 但印使各部门财政 资金的用途法律 化、 目化 . 项 部门调 整的余地大大减少。 过就要求各部门 要统一思想 . 严格执法 . 维护 预算的法律权威:另外 为 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 编制部 门预算 的时
维普资讯
委托银行代发 四是公用 经费和专项资金使用实行政府 采购。这些措施 , 在很 大程度 卜 改善 了财政资金分 散管 理的现状 , 有利于提 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 五, 完善预算 管理 监督体系。预算监督 指对 预算 编制 、 执行 、 决算等运行垒过 程的 监督 : 预算监督体 系包
部门 、 审计部 门和议会监督四种
行使 权 利 和 承担 义务 不 同 . 为錾 分 理 监 督 务 事 务 监督 和公 司 章 程 财 些监督模式在 些 市 场经 济 发 达
下来 , 各种 监督模式并不是截然 ,
联 结 其 同构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及借鉴一、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特征1.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德国,1965年颁布了《股份公司法》,明确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

无论是国有股份公司,还是其他类型股份公司,都依照这个法律设立和运行。

为了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德国制定了相应的竞争法规,包括《反限制竞争法》、《监督联合法》等。

德国要求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颁布了多种关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法律,如《共同决定法》、《共同决定权修改法》、《企业法》和《雇员参预决定法》。

德国对国有资产监管也有相关法律。

2. 科学的管理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严密科学的内控机制,监事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各自发挥了监督、管理和资本运营职能。

作为世界级"百年老店"--西门子公司至今仍运转有序,发展健康,主要依靠的就是严密的内控制度。

3. 推行股份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

德国1998年修订的《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了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框架为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

德国的股份公司,以分工分权为基本原则,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互相分工分权并互相监督制衡,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的治理体系。

再如,整个澳大利亚虽然国有企业的数量不多,其经济总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不高,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比较健全的,而且真正形成了有序运营与相互制衡的制度。

美国的市场经济发达,政府对公司治理原则制定的直接参与程度较低,其公司治理原则是在《修订的标准商业公司法》和法学会推出的《公司治理原则》总的框架下,由非官方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发起并制定。

例如,从董事会的角度有全美公司董事协会制定的《NACD董事准则》;另外还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会计师协会,甚至著名企业制定的相关规则。

由于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的介入,使公司治理原则更加细化、深入,也省去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监管。

4. 设立股权署,行使国家股东职能。

法国设有股权署,它的前身是国家股权局,隶属于财政部国库司,其职责是部分行使国家股东职能。

2003年3月,财政部国库司下属国家股权局升格为股权署,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企业的股东权利,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对困难企业的拯救,而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各国都非常重视,但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不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因此表现在监督管理方式及手段上不尽相似,各具特色。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议会监督美国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议会审计委员会负责。

政府相关机构也行使部分监督职能。

监督内容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准入、销售领域及价格等。

监督对象主要为董事长、董事和首席执行官。

英国议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立法来确定的。

任何国有企业的建立、改组或私有化,都必须由议会通过立法程序来决定,否则不具备法律效力,国有企业改变经营方向或改组、撤销,必须征得议会同意。

议会经常就国有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管理状况等听取汇报并进行辩论。

英国议会内设有许多与国有企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有化工业委员会。

这些专门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向议会提交国有企业营运的书面报告,对政府有关部门或国有企业提出质询,并认真监察它们所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

在法国,国有企业的设立、撤销、所有权处置由议会行使,其产权能否出售由议会立法确定或授权政府部门决定。

对于国家股份在90%以上的国有企业,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命由主管部长提名,经议会内阁会议讨论通过后以法令形式直接任命。

(二)国家审计法院监督在法国,一般情况下,国家审计法院每隔两年要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一次审计评估。

国家审计法院有权对国有企业的账目进行事后稽核,有权查阅会计档案和有关信息资料,随时召见企业领导人和财务主管人员,而且可以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业职员执行罚款或审判。

国家审计法院每两年提供一份有关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其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

审计报告呈送财政经济部、国民议会和参议员负责国有企业监督的议员。

在意大利,审计法院依法对国有全资企业实施审计监督,其中对数十家重要的大型企业各派一名资历较深、业务熟悉的审计法官,常驻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对包括上市的含有国有股份的企业进行审计,并有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协助审计。

在德国,联邦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由联邦审计法院负责,审计的依据是联邦预算法。

根据该法规定,股权比例在25%以上的联邦和州政府股权投资,以及联邦和州政府拨款或兴建的项目,都要列入联邦和州政府审计法院的审计范围。

审计结论不必取得被审计者同意,但被审计者可以提出不同建议。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法院无权处置,只有报告权和披露权。

美国审计署具有庞大的审计力量,监督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及公众财产。

审计署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控制通常有三种机制:一是企业内部审核机制,要求企业按规定定期报送报表,说明财务经营状况,审计署对这些报表进行审查复核;二是各级行政当局,包括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和州市镇政府,也设有一定的机构对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三是任何公民认为国有企业存在舞弊行为,均可以给议员写信,议员将信批转给审计署,由审计署进行调查并做出结论。

(三)政府监督1.技术主管部门监督。

英国是一个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享有极大的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政府一般只通过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及企业行为。

但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关部门甚至直接参与某些特大型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英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同样由议会行使,经营管理权则由内阁相关部门行使。

公司董事会成员及董事长均由政府主管大臣任命,国有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由政府主管部门的大臣决定。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

由于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因此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管理。

法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充分行使所有权、领导权和监督权。

法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是全方位的,但重要的是财务监督。

法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事前和事后监督机制。

事前监督是指由财政经济部向国有企业派出国家监督员,由主管部门派出政府专员,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事后监督是指由财政经济部派出代表(财务稽查员),负责监督国有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

2.财政部监督。

英国政府的财政部通过预算确定对国有企业的资助额度,具体审批由各主管部门决定。

国有企业必须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财政拨款的执行情况。

对财政拨款的使用,财政部和主管部门都负有监督责任,且财政大臣有权对企业剩余物品以及董事会成员的薪金等提出建议。

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亦须征得财政大臣的同意。

在德国,联邦财政部在管理国有企业方面设有三个司,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某些国有企业管理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了解掌握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推荐监事会主席并通过监事会确定董事会人选;批准国有企业的设立、解散、合并、增资、出售以及国家参股企业的股份买卖;选择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对国有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的处置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等。

意大利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方式。

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证券委、法律仲裁委员会、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政府派出的"金股份"代表分别实施。

其中,证券委隶属于经济财政部,其主要职责是:审批企业上市资格;审查上市公司要披露的企业信息报告;从多方面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干预。

(四)企业内部监督1.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对企业实施监管。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是英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国企的监管往往也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企业董事会中有一半以上的董事都是独立于公司以外、有管理经验、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决定主要经营者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标准和关键部门人选的提名。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居主导地位,在英国企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通过"金股"模式对企业实施监管。

在英国,国家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企业,不是一改了之,撒手不管,而是设立了若干行业监管办公室,并根据"公司法"中有关"特权股"的原则,持有"金股"。

国家设置"金股",有权任命董事会中的1~2名董事。

该董事根据政府部门的指令可以行使"金股"权力,拥有一票否决权,有权阻止外国投资者的恶意收购和董事会的重大不当行为。

在意大利,国有企业私有化后,政府派出的"金股份"代表,在企业做出的决策有损国家和公司整体利益时,有权阻止,行使否决权,直至召开股东大会撤换董事会和监事会。

对一般生产型企业保留3年"金股份"权力,以后逐步退出,但对从事公共事业的企业,政府将长期保留"金股份"。

三、可借鉴的方法1. 政府以股东身份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

目前我国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没有实行资本金管理,没有行使按股份分红的权利,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仍然留在企业,作为未分配利润由企业支配,大股东没有行使实质性资本收益。

随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国家作为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管理应列入议事日程,政府应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并应取得股权收益,成为实实在在的股东。

2. 国有企业经营信息与决策应尽可能公开透明。

西方国家的政府要求企业信息公开透明,社会各方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参与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厂务公开等,收到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信息公开、决策透明仍有较大差距。

现在我国的审计署实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社会反响很大,效果不错。

类似这样的一些工作方式,有的也可以借鉴使用。

3. 对国有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在权、责、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内部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对企业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控制、监督、考核与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目前,国资委在国有企业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宝钢集团实施了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又如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没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督促和引导企业切实建立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各级权责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做好财务监督、业绩考核等对出资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