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0e2b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c.png)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笑谈》。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案例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思考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2. 课文讲解: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对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吗?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树立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六、教学拓展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生物学和动物行为的书籍,拓展学生视野。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动物笑谈》教案
![七年级语文《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f39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8.png)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文的内容,了解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描述的动物趣事,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体会动物的可爱与作者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养过动物,是否有过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作者及背景,然后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动物趣事或对动物的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如填空题、简答题等,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归纳小结: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即时批改反馈。
2.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动物相处经历的小作文,或者找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课文结构和重点内容展示。
2. 相关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动物的可爱瞬间或动物保护宣传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推荐一些关于动物保护和动物行为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参考。
七、结论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学生对动物保护和动物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章中描述的动物趣事和作者的深情厚谊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和珍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优秀7篇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4dc3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7.png)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优秀7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幽默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
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
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地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明确: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明确:“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
”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
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f05f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1.png)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和人类与之相关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懂得尊重生命,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2)运用课文中的实例,探讨动物的行为特点和人类与之相关的联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环保观念的深入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动物笑谈》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例,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分析课文中的生态环保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动物笑谈》,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如何。
3. 反思情感教育的实施情况,学生对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32ca6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2.png)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动物笑谈》。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文章的体裁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信息整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动物的趣味性科普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展示了动物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动物们的习性和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1)重点词汇:科普文章、趣味性、聪明才智、独特、幽默风趣、轻松愉快等。
(2)重点句型:展示……的……、在……的氛围中、通过……了解……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分享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作者的观点。
(2)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与动物们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动物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生存智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段介绍性的话。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物的看法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731c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e.png)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笑谈》这篇文章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权益的关注。
1.2 教学内容《动物笑谈》文章阅读与分析、生词解释、问题讨论、小组活动等。
1.3 教学时间40分钟1.4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1.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解法等。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动物笑谈》原文、生词表、问题讨论指南、教学PPT等。
2.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的形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动物笑谈》这篇文章。
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动物笑谈》,教师提供生词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3 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供的问题讨论指南,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阅读理解、问题讨论和小组分享等环节。
4.2 学生表达与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在问题讨论和小组分享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3 学生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评估他们对动物权益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计划,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动物权益小调研学生分组进行小调研,了解当前动物权益保护的现状,包括法律法规、社会团体和公众意识等方面。
6.2 小组报告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研成果,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动物的具体行动和建议。
6.3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如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倡导身边的人关注动物权益等。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191e2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6.png)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动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中的动物形象,提取相关信息。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文章中动物形象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2)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思路。
4. 合作探讨:(1)分组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动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判断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804a5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6.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过程与方法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重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
1课时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
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
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部编本《动物笑谈》课教案
![部编本《动物笑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c8d4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f.png)
部编本《动物笑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了解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选自杨红樱作品,讲述了一群动物在森林里的生活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富有童趣,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课文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故事中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动物的行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乐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动物笑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3.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自愿分享阅读《动物笑谈》的感悟和心得。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5. 分析动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七、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故事中的动物为什么会有笑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八、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动物笑谈教案优秀8篇
![动物笑谈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371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2.png)
动物笑谈教案优秀8篇动物笑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作文吧了解课文大意;2、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情感,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3、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他通过本文传达的感情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1、研读课文精彩语段,学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写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2、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字词音形义;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解读题目方式一:同学们,你们都过那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能给老师说一下吗?(《昆虫记》《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小战马》《海狼》等)我们小时候应该都读过一本法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昆虫记》,作者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真实地记录了蟋蟀、蝉等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无独有偶,进入初中阶段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动物笑谈》,感受一下鸭子鹦鹉等小动物的世界。
方式二: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
教师板书课题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大家齐读题目:动物笑谈。
2、师:笑谈,那肯定有引人发笑的情节了。
默读课文,说说可笑之处都表现在哪里?3、学生默读课文。
4、学生回答:学母鸭子叫带小水鸭,咬父亲衣服上的扣子等等。
5、师:这些可笑之处是围绕几钟动物写的?围绕这这些动物写了几件趣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生:写了四件事: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68eb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讨论:(1)组内讨论,总结文章大意。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1)讲解生字词,突破重点难点。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特点。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物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新程度。
5.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动物笑谈模板教案及反思
![动物笑谈模板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5129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1.png)
动物笑谈模板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动物特点和习性的理解和表达;(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幽默的动物笑谈表达。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素材,动物笑谈图片、动物特点介绍资料;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动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动物笑谈,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
3. 学习新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狮子”、“大象”、“猴子”等,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拓展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编写动物笑谈,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5. 总结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分组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表现得较为 passivity,没有积极参与,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同时,学生对动物笑谈的创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我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c86b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6.png)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2 教学内容:(1)课文《动物笑谈》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发现其中的趣味与哲理。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动物笑谈》的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有趣的动物故事?以此引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2.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动物笑谈》,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2.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讨论课题:课文《动物笑谈》中所展现的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动物笑谈》中汲取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4.1 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发现其中的趣味与哲理?(2)在合作探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3)在情感教育环节,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4.2 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生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73f4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c.png)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对动物权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动物笑谈》通过讲述动物们的一些趣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和权益。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生物多样性”、“动物保护”等。
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对动物权益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词汇学习: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积极发言。
五、备课资料1. 文章内容:《动物笑谈》等相关资料。
2. 教学参考书: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如《动物权益保护》。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动物权益保护的视频、文章等。
4.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生活的视频,引导他们谈论对视频内容的感受。
2. 阅读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增强对文章情节的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观察,记录家里或身边的动物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70f6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4.png)
《动物笑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笑谈》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笑谈》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笑谈?动物的笑谈有什么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物笑谈的奥秘。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生动展示动物世界的趣味性。
第二章:动物的笑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笑声特点,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培养学生对动物声音的敏感度,增强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描述的几种动物的笑声特点,如狗、鸟、猴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笑声背后的意义,如警告、求偶、社交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了解不同动物的笑声特点。
利用音频素材,让学生聆听不同动物的笑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第三章:动物的笑谈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笑谈的行为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笑谈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笑谈行为,如狗的摇尾巴、猫的抓耳朵等。
探讨动物笑谈行为的意义,如表达喜悦、减轻压力、增进友谊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笑谈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分析动物笑谈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第四章:人类与动物的笑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笑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2 教学内容分析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如生理反应、社交功能等。
探讨人类与动物笑声背后的意义,如表达喜悦、建立联系、传递信息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了解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角度思考动物笑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人教版《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版《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6f1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5.png)
人教版《动物笑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笑谈》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有趣的动物行为。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了解。
1.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笑谈》是一本关于动物行为的书籍。
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不同行为,如捕食、求偶、保护后代等。
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动物行为。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2.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不同行为,如捕食、求偶、保护后代等。
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如生存、繁衍等。
第三章:动物的沟通与交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3.2 教学方法展示动物沟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沟通方式。
3.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如声音、体态、气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沟通的意义和作用,如合作、竞争等。
第四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适应与进化的意义和作用。
4.2 教学方法展示动物适应与进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适应与进化的理解。
4.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如形态、行为、生理等。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适应与进化的意义和作用,如生存、繁衍等。
第五章:人与动物的互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
5.2 教学方法展示人类与动物互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类与动物互动的看法和建议。
5.3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如利用、保护、虐待等。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8c99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4.png)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和行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动物形象和笑谈背后的寓意。
(2)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动物的趣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和行为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的理解。
(2)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动物的趣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动物笑谈》的背景和作者。
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动物形象。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2)深入解析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动物的趣事,并进行分享。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和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日常生活,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趣事,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笑谈”的含义。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并学习本文诙谐风趣的语言。
(难点)
3.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倡导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重点)
【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鹦鹉(yīnɡwǔ) 温驯(xùn) 禁锢(ɡù) 虐待(nüè)
神采奕奕(yì) 余晖(huī) 嚎声(háo) 敛(liǎn)凫(fú)
咒骂(zhòu) 蹿(cuān ) 柠檬(nínɡménɡ) 嗔怪(chēn)
麝香鸭(shè) 鹳(ɡuàn) 蹒跚(pán shām) 怪诞不经(dàn)
二、学习研讨
【通读课文,探究思考】
1.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一句开篇即点题,总括全文。
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三四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
2.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的情景?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写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情景: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3.课文写了“我”和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三件趣事。
浏览课文,说说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把它描述出来。
这三件趣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可可到处追寻“我”。
二、可可的恶作剧:“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三、可可把毛线缠到树上。
三、拓展延伸,当堂检测
朗读“6月里的一个周末”至“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找出文中对“我”心理活动
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1)“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一个感叹号,两个问号,体现了“我”看到可可正要去做长途飞行寻找“我”感到惊讶;看到可可又要冒着迷路的危险去寻找“我”,知道可可是如此依恋“我”,感到惊喜!
(2)“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我”陷入了矛盾之中:叫它吧!不然,可可又要迷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