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工程-南海海底基底观测网三亚示范网

合集下载

潜海,解读南海的前世今生

潜海,解读南海的前世今生

一颗赤子之心
2022年4月,86岁的汪品先院士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作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挺进深海》的演讲。

他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国在大洋钻探当中的积极性,在深网当中、深潜方向的发展,都是引起全世界羡慕的工作。

汪品先是江苏苏州人。

自1960年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学成归国,便投身于祖国海洋地质研究领域。

一个甲子的风雨春秋,染白了他的鬓发,但对深海事业炽烈的爱却伴随他一辈子……在同济大学校园,常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骑着自行车匆匆穿过。

时间追溯至1999年2月11日,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

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带着简单行李,登上了停靠在港口的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奔赴南海。

临行前,他神色凝重,告诉老伴:“我这次能活着回来,就算赢了!”20年后,回首当年一幕,这位老人赢了!不仅赢得了辉煌的晚年学术生涯,更带领中国科学家赢得南海科学研究主导权!这位老人,就是汪品先院士。

当年,汪品先赴南海参加“决心”号IODP184航次,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也是在中国海的第一次大洋钻探。

汪品先是该航次两位首席科学家之一,又是在国际大洋钻探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作为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不
潜海,
解读南海的
前世今生
※文/溪石
22
23
24力!”
潜海。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通信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6月18日专题: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Ocean Observation and Security Assurance Technology引用格式:吴园涛, 任小波, 段晓男, 等.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7): 861-869.Wu Y T, Ren X B, Duan X N, et al. Thoughts on constructing self-reliance and self-strengthening marine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detectiontechnology system.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37(7): 861-869. (in Chinese)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吴园涛1*任小波2 段晓男3 文质彬1 董丹宏4 殷建平5 沙忠利6 赵宏宇7 蒋 磊8 江丽霞1 沈 刚11 中国科学院 重大科技任务局 北京 1008642 中国科学院 科技促进发展局 北京 1008643 中国科学院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北京 10086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 1101698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三亚 572000摘要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整编(2014-2020年度)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整编(2014-2020年度)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建设全国海洋观测网是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实力的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

一、形势与现状(一)面临的形势。

保障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了舟山海洋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沿海经济开发区域,这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

面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海洋观测网发展现状已不适应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海岛旅游、海洋工程建设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海洋环境要素观测和产品服务能力的建设。

维护海洋权益,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为海洋权益维护活动、运输通道安全及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已成为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新任务。

我国部分管辖海域和大洋重点关注区域的海洋观测工作远不能满足海上维权的需求,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海洋观测信息,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

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

随着海洋运输、资源开发、海洋渔业和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海上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加。

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都需要加强海洋观测,及时、有效提供海洋观测数据和产品服务。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灾害,需要加强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海洋观测,深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

......................................................................
发展 状
2
...........................................
指导思想 本原则 发展目标
4
......................................................................
一 指导思想
4
......................................................................
本原则
4
...........................................................................................................
四 建设综合保障系统
12
五 保障措施.................................................................................13
对全球气候变 ,促 海洋科学研究,需要 强海洋 测网建设 海洋是全球气候变 的关键因素,气候变 剧了海 面 升 极端 气气候 件等灾害,需要 强气候 变 敏感区的海洋 测,深 对全球气候变 的认识,提高 海洋领域 对气候变 的能力 促 海洋科学研究的发 展,需要针对研究热点,优 选择海洋科学的重点 测内容, 提升关键海洋 象和海洋过程的 测能力,保证获取 效的 海洋科学试验 测资料
通 输 海洋渔业 海洋海岛旅游 海洋工程建设的需求,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刘海江,孙聪,齐杨,何立环,彭福利,于洋【摘要】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关键词】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网络;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和产品。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利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全球许多地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出现了诸如气候变化、荒漠化、环境污染、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解决日益复杂化和复合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更加科学地管理生态系统,各国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开展生态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非常必要。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在特定区域或生态系统分布区建立长期观测研究设施,用于对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格局与过程进行长期监测[1], 通过长期定位观测能够识别和剔除生态环境短期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研究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机制,揭示生态系统的周期性规律,为生态环境管理及调控提供支持[2]。

我国已建成大科学装置新建大科学装置分布汇总

我国已建成大科学装置新建大科学装置分布汇总

我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新建大科学装置分布汇总0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02.兰州重离子加速器03.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04.遥感卫星地面站05.短波与长波授时系统06.上海“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07.合肥HT-6M受控热核反应装置08.H1-13串列式静电加速器09.2.16米光学望远镜10.合肥环流器HL-1装置11.新疆太阳磁场望远镜12.北京5兆瓦核核供热试验堆1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4. 合肥HT-7托卡马克15. 合肥EAST托卡马克16. 北京遥感飞机17. 上海神光II装置18. 宁波种质资源库19. 子午工程20. 合肥稳态强磁场21. 贵州FAST望远镜22.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已经建成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市拥有七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即将新增的16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海底科学观测网落户城市:上海依托单位:同济大学意义:将为国家海洋安全、深海能源与资源开发、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等研究提供支撑。

因为观测网要设在东海,所以这个项目的竞争便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展开,作为中国巨无霸高校之一的浙江大学虽然论实力远胜同济大学,但无奈同济大学方面的强力后盾实在太多…杭州遗憾败下阵来,未能将这个历史上离浙江最为接近的重大科学装置带回家。

魔都的魔爪开始向东海伸去…2.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落户城市:哈尔滨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意义:将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这个项目的争夺极其激烈,黑龙江人对此应该也是深有体会。

本来哈工大材料学院的空间环境在全国就处于领先地位,再加上东北的科研机构也迫切需要一个重大科学装置来充门面,于情于理,哈尔滨都应该极其顺利的拿下这个项目。

无奈中科院中途试图独自吞下这块大蛋糕。

到手的鸭子,哈工大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让它飞了,于是哈工大为此与中科院足足周旋了长达一年的时间…直到哈工大的亲爹工信部出面并向中科院许诺了种种好处,中科院最终才答应将这个工程落户在哈尔滨。

219467650_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

219467650_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

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①李 清1,陆 海2,韩 睿1,王建军2(1.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306;2.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办公室,上海 201306)摘要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全方位㊁多领域㊁立体观测海洋㊂与业务化运行的浮标网不同,海底科学观测网对浮标平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㊁水声通信㊁系统的防护和国产仪器实验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㊂针对这些科学目标的工程实现,探讨对现有浮标的改进和功能增删以满足整个海底观测网的需求㊂关键词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海洋资料浮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水声通信中图分类号:P 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97(2023)011907d o i :10.12087/oe e t .2095-7297.2023.02.19D e s i g n o f C h i n a 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S e a f l o o r O b s e r v a t o r y B u o y Pl a t f o r m L I Q i n g 1,L U H a i 2,H A N R u i 1,WA N G J i a n ju n 2(1.S h a n g h a i W a i g a o q i a o S h i p b u i l d i n g &O f f s h o r e C o .,L t d .,S h a n gh a i 201306,C h i n a ;2.P r o j e c t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f i c e o f C h i n a 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S e a fl o o r O b s e r v a t o r y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130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 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S e a f l o o r O b s e r v a t o r y (C N S S O )i s a m a j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p r o j e c t a p p r o v e d b y t h e N a t i o n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R e f o r m C o m m i s s i o n (N D R C ),w h i c h a i m s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o c e a n f r o m v a r i o u s a s p e c t s a n d f i e l d s .U n l i k e t h e b u o y n e t w o r k o p e r a t e d b y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C N S S O r e qu i r e s s m a r t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u n d e r w a t e r a c o u s t i c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ys t e m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d o m e s t i c i n s t r u m e n t e x p e r i m e n t p l a t f o r m.I n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s c i e n t i f i c g o a l s ,i m pr o v e m e n t s n e e d s t o b e m a d e f o r t h e b u o y p l a t f o r m t o m e e t t h e r e qu i r e m e n t o f C N S S O .K e y wo r d s C N S S O ;b u o y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u n d e r w a t e r a c o u s t i c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0 引 言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海洋观测的认识局限于岸边和表层,对于海洋内部的认识比较少㊂而随着科学研究的需要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众多国家开始建立第三代海洋观测平台海底科学观测网㊂相比于调查船测量和卫星遥感,海底科学观测网可以深入海洋内部,提供定点㊁长期㊁连续的观测数据,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海洋随时间的变化[1]㊂在海底科学观测网中,浮标观测平台能够获取海气界面的科学数据,包括大气数据和近海面水体参数,是观测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文将从浮标平台的发展现状㊁海底观测网的功能需求分析㊁平台设计探讨㊁柴发太阳能混合能源系统4个部分来阐述㊂1 浮标观测平台的发展现状根据功能的不同,浮标观测平台可以包括浮标①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㊂作者简介:李清(1980 ),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生产管理方面的研究㊂E -m a i l:l i q i n g@c h i n a s w s .c o m ㊂第10卷 第2期2023年6月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O C E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10,N o .2J u n .,2023㊃120㊃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第10卷体㊁锚系㊁传感器系统㊁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㊁能源管理系统和通信系统㊂1.1浮标体浮标体是整个平台的载体,可以为系统提供足够的浮力,与锚系共同确保整个平台在海洋环境中的稳定工作㊂按照结构类型划分,浮标体可以分为圆盘型㊁船型和柱型等结构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㊁历史最悠久的是圆盘型浮标㊂圆盘型浮标通常按照直径分为大型㊁中型和小型3种类型㊂国外的浮标平台使用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多采用12m 直径和10m直径的大型浮标[2]㊂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美国的国家数据浮标中心(N a t i o n a l D a t a B u o y C e n t e r,N D B C)逐渐发展出了直径3m的标准浮标,成为美国浮标观测网的主力浮标[3]㊂我国的海洋浮标研制起步较晚,现在也进入了业务化运行阶段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含约130个浮标的近海浮标观测网,包括10m大型浮标㊁6m中型浮标和3m小型浮标,主要型号是10m大型浮标[4]㊂究其原因,我国近海渔业活动频繁,采用大型浮标可以降低丢失和损坏的风险,能够提高浮标系统的稳定性㊂而国外的海况比较良好,渔业活动较国内稀少,因此,采用易于运输和维护的3m小型浮标,只有在比较恶劣的海况才使用大型浮标㊂1.2锚系锚系通常由锚和系缆组成,能够为整个浮标系统提供足够的系泊力,与浮标体共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㊂根据系留方式的不同,锚系可以分为单点系留和多点系留㊂其中,单点系留又可以分为全锚链式系留㊁拉紧式系留㊁半拉紧式系留㊁倒S型系留和弹性系留系统[5]㊂锚的类型有有杆锚㊁无杆锚㊁大抓力锚和特种锚㊂系缆的材料类型有锚链㊁钢丝绳㊁化纤缆绳和弹性系缆原件㊂弹性系留是比较新的系留方式,可以降低海流导致的系缆运动,改善浮标的随波状态,提高浮标的数据质量[6]㊂1.3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是整个浮标系统的控制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能够完成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㊁远程控制和电源管理㊂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可以分为采集电路㊁控制芯片㊁存储设备和相应软件等㊂当前,我国浮标平台普遍采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主要支持海洋气象㊁物理海洋和少量海洋传感器的采集和控制,满足国家海洋局㊁气象局等单位的业务化运行需要㊂对于这些业务化运行的浮标平台,增减传感器数量和种类都需要重新设计,增加了工作量㊂国外的发展趋势是,研制可以应用浮标㊁潜标和水下滑翔机等多种平台的低功耗的智能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7],其关键是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㊂国内的各个机构,包括中国海洋大学㊁山仪所㊁中船重工七一五所等都设计了自身的基于C A N总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8㊁9],具有较好的扩展性㊂1.4电源管理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㊁通信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的能量来源,能够实现电源的补充和管理㊂通常,浮标平台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结合的方式实现能量的采集和存储㊂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除了供应传感器消耗之外,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㊂在没有阳光的时候,蓄电池中的能量可以满足整个系统的运行㊂其中,电源管理模块可以监测并显示电池的电压㊁电流和温度等要素,防止蓄电池过充㊁过放和过热等[10],最终,实现系统的长期平稳运行㊂1.5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浮标平台和岸基站之间的联系通道,可以实现数据和控制指令的双向传输㊂浮标上常用的通信方式有V H F㊁C D M A㊁G P R S㊁北斗卫星和海事卫星等多种方式㊂在近海和湖泊中,手机信号比较强,采用C D M A或者G P R S信号通信具有速度快㊁费用低和稳定的特点㊂在离岸较远的区域,通信基站较少,卫星通信成为唯一的方式㊂为了避免数据的泄露和高昂的流量费,国内的浮标平台普遍采用北斗卫星通信,其在寻址方式㊁信道畅通率㊁用户容量㊁通信实时性和价格方面都优于国际海事卫星通信,但是一次只能传递78个字节,每次通信需要分成多个数据包才能完成[11]㊂1.6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是整个浮标系统的工作部分,可以实现对多种海洋环境参数的测量㊂根据观测的科学目标的不同,搭载的传感器包括气象传感器㊁物理海洋传感器㊁海洋化学传感器和海洋生物传感器等㊂目前,国内浮标观测网搭载的传感器一般采用国外的产品,价格昂贵,维护比较麻烦㊂而国产传第2期李清,等: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㊃121㊃感器的问题在于,没有相应的产品,产品精度不能达到使用要求,或者没有在浮标上的使用经验㊂这些问题限制了国产传感器的研发和使用,导致与国外传感器产品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国内传感器产业萎缩甚至消失㊂2海底科学观测网浮标平台功能性分析在东海海域,海底科学观测网需要从海面到海底,全方位立体协同观测,从而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长江口东海的物质交换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东海低氧区的形成机制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索长江冲淡水与西太平洋边界海流的相互作用㊂因此,海底观测网的浮标平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㊂2.1搭载的传感器数量多㊁学科全㊁控制要求高业务化运行的浮标平台一般搭载海洋气象传感器㊁海洋物理传感器和少量海洋化学传感器,主要测量指定海域的气象特征㊁温度盐度深度和流速等水文特征㊂而海底科学观测网的目标在于对东海的全方位观测,不局限于气象和水文特征㊂因此,海底观测网的浮标平台除了搭载常见的海洋气象传感器(风速㊁风向㊁气压㊁气温㊁湿度等)㊁物理海洋传感器(流速㊁流向㊁水温㊁波浪等)外,还要搭载众多的海洋化学传感器,比如用于测量p H值㊁溶解氧㊁水气C O2㊁硝酸盐㊁甲烷等的传感器㊂另外,浮标平台还要搭载激光粒度仪㊁光合辐射仪㊁三波长荧光计㊁光量子效率仪和浮游生物成像和分类系统,来观察水体中的浊度㊁光合作用㊁叶绿素㊁有机质和生物丰富度㊂如此多的传感器,对浮标系统的测量项目㊁传输方式及接口㊁防护等级㊁供电及功耗㊁体积与安装㊁连续工作时间与维护周期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㊂浮标平台上传感器的稳定协调工作是海底观测网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㊂2.2观测网防护要求除了需要搭载传感器实现海气界面的观测之外,浮标平台还要承担守护海底缆系的作用㊂东海地区繁忙的渔业活动对于海底的缆系具有较大的威胁,需要浮标平台提供一定的示警和防护作用,来提醒渔民注意指定海域底部的缆系,从而提高整个海底科学观测网的稳定性㊂2.3水声通信要求为了实现海底科学观测网的全方位观测,除了浮标平台,还需要潜标㊁四脚架㊁观测塔等平台同时工作㊂而这些平台的能量和数据是通过海底的光电复合缆传输的㊂浮标和部分无缆的潜标必须使用无线通信,才能接入海底科学观测网㊂无线电波和激光等信息载体在水下衰减剧烈,无法实现水下信息的传输,因此声波成为水下通信的唯一载体㊂在海底观测网中,水声通信系统共有3个主要作用:将无缆区域的浮标和潜标纳入实时海底观测网,将有缆区域的无缆浮标纳入海底观测网㊁海底电缆通信故障时的数据出水应急通道㊂借助水声通信,将浮标㊁潜标㊁四脚架等平台真正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㊂2.4仪器国产化要求和国外传感器相比,国产的传感器优势在于价格便宜㊁维护方便以及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㊂缺点在于测量精度不够㊁稳定性不够和没有使用经验不足等㊂另外,某些保密性的数据也只能通过国产的仪器采集和处理㊂在海底科学观测网中,为了降低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保证声学数据的保密性,需要传感器的国产化㊂3浮标平台设计探讨3.1智能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当前浮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主要支持海洋气象㊁物理海洋和少量海洋化学传感器的现状,研制模块化程度高㊁扩展能力强㊁人机交互良好㊁具备辅助预警决策功能的智能型控制系统㊂该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主控芯片㊁C A N总线控制模块㊁分布式数据采集预处理模块和预警辅助决策模块等㊂图1所示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结构框图㊂为了保证传感器数量的迅速扩展,采用C A N总线和分布式预处理模块结合的方法㊂分布式预处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电路㊁数据处理和控制芯片以及相应的硬件模块化设计㊂当需要增加或者改变传感器时,只需要将传感器装在预处理模块上,再将预处理模块与C A N总线相连,从而实现传感器的迅速扩展㊂另一方面,还要开发易于操作的人机界面,使得科学家在岸上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发出预警,并通㊃122㊃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第10卷图1浮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F i g.1B u o y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过交互式远程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控制,从而保障海底观测网的稳定工作㊂3.2水声通信数据链为了实现潜标和浮标平台之间的水声通信,需要在浮标和海床基上加装水声通信机㊂浮标上的水声通信机基阵采用柔性线阵列,在柔性保护管内部安装发射换能器和接受水听器,外部安装透声保护罩㊂基阵主要由8个接受水听器和1个发射换能器组成,阵元间距为200m m,整体长度为2m左右㊂基阵下端配重,保证基阵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可以保持基阵垂直㊂在浮标系统中,金属锚链的振动声㊁连接头旋转的声音㊁海浪冲击标体的声音等都会影响水声通信的效果㊂为了减弱这些噪声的影响,通信机基阵需要伸出浮标底部一定距离,其下端应伸出浮标地面5m左右㊂3.3浮标平台防护措施为了保证浮标平台的安全和整个海底观测网的长期运行,需要在浮标上增加安全防护装置㊂首先是报警系统,具体包括人员闯入报警㊁事故报警和故障报警等㊂这些报警系统需要加装相应的传感器,例如舱开门㊁舱进水㊁浮标移位㊁浮标倾斜等传感器㊂其次,在浮标上要加装A I S防撞系统,实时监测浮标周围12海里海域内的过往船只,对驶入2k m范围内的船只进行识别跟踪,并利用海事和渔政系统对其发出警告㊂为了避免某些没有加装A I S 系统或者A I S系统关闭的船只,可以采用V H F电台对其广播,使其远离浮标㊂最后,为了激发渔民的主动保护意识,除了每年对渔民进行宣传之外,还可以借助观测数据开发相应的数据产品以服务渔民,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㊂例如,可以在渔船靠近时,向渔民的手机发送该海域的天气状况及预测,帮助渔民了解海上天气状况,减少损失㊂3.4仪器实验平台建设为了提高仪器的国产化水平,促进海洋传感器的发展,需要在浮标平台上搭建传感器的实验平台㊂在海底科学观测网中,每一个锚定点附近会有一个实验标和两个警戒标,在观测海底的同时,起到保护海底电缆的作用㊂而在每个浮标上会开6~ 8个仪器安装井,在保证海底观测网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将部分安装井作为国产传感器的实验平台,以验证㊁完善其使用性能㊂还可以同时搭载国外同种传感器产品,提供数据比对,以明确改进方向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㊂4柴发太阳能混合能源系统传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与太阳能板的数量成正比,通常仅能支持低频率的数据采集㊂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满足浮标平台在连续阴雨天㊁台风等极端天气的用电需求㊂为了实现多种传感器全天候的高频连续观测㊁高带宽数据的实时传输,浮标平台采用柴油发电机和太第2期李清,等: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㊃123 ㊃阳能板混合发电,经蓄电池存储转换后供所有仪器设备用电㊂4.1 柴油发电机的布置柴油发电机在各类大小船舶中应用非常成熟,工作期间的振动㊁噪声和散热大,通常布置在独立的机舱中㊂在浮标平台上,柴油发电机布置在能源室深处远离浮标中心的方向,能够降低对浮标小平台仪器㊁仪器室数采设备的影响㊂油柜布置在发电机外侧,配置油位计,如图2所示㊂柴油发电机周围应预留设备维护空间,满足定期保养和检修需求㊂图2 柴油发电机的布置F i g .2 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 d i e s e l ge n e r a t o r s 4.2 柴油发电机的冷却系统船用柴油发电机通常采用海水直接冷却的方式㊂海水经过滤后进入发电机冷却水管,具有冷却效率高的优点;缺点是冷却水管内部易发生腐蚀或堵塞㊂浮标平台以无人值守的方式长期工作在东海近岸含沙量高的海水中,需要采用间接海水冷却的方式㊂在冷却水管路中充满淡水,以内循环的方式冷却发电机㊂一部分冷却水管穿过舱壁后进入冷却水舱,由海水对冷却水管进行降温冷却㊂经验证,间接海水冷却的方式完全能够满足发电机的使用工况㊂4.3 柴油发电机的通风系统柴油发电机工作期间消耗新鲜空气,因此需要配置通风系统㊂新风从桅筒侧面的烟雾处理器进入结构风道㊁风机,一路直接送至能源室柴油发电机进风口附近,另外一路经电动风闸送至仪器室㊂发电机产生的废气经排烟管从桅筒背面一侧排至舱外,不影响舱内设备运行和人员工作㊂当人员需要进舱作业时,开启风机和仪器室的电动风闸,能够为仪器室快速注入新鲜空气,减少海上作业等待时间㊂4.4 柴油发电机油箱设计柴油发电机(以下简称柴发)选用K O H L E R13.5E F K O Z D ,可输出110~220V /50H z 共计7种电压,输出功率13.5k W ㊂油柜采用独立箱柜设计,按照系统的设备及柴发的设计工况,即75%负荷每日工作一小时,油耗为2.92L /h ,1500L 容积,可为柴发提供超过250天的续航,见表1㊂由于浮标平台为无人值守设计,需要设计远程读取液位数据,因此,在油柜顶部设计有浮球式磁性液位计;在侧面设计有翻转式磁性液位计,用物理显示的方式显示液位,保证了柴油液位监控的准确可靠,如图3所示㊂表1 柴油发电机油耗说明T a b .1 D i e s e l g e n e r a t o r f u e l c o n s u m p t i o n d e s c r i pt i o n 油耗60H z 50H z柴油,L /h (g ph ),%(载量)100%4.57(1.21)3.90(1.03)75%3.55(0.94)2.92(0.77)50%2.50(0.66)2.02(0.53)25%1.57(0.42)1.19(0.31)注:60H z 模式下16E K O Z D 油耗,50H z 模式下13.5E F K O Z D 油耗㊂㊃124㊃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第10卷图3 柴油发电机示意图F i g .3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d i e s e l ge n e r a t o r s 4.5 水循环改进及设计柴油发电机原设计采用船用柴油机,其冷却水系统为开式二级循环冷却系统,即通过泵和管路抽取外部环境水,用环境水和发电机内部的缸套水进行热交换,是为一级循环;缸套水通过闭式循环管路再冷却柴油机气缸等部件,从而带走发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是为二级循环㊂使用后的环境水通过排气管和高温气体一起排出㊂但是,该冷却水方式适合低盐水环境的内河环境使用,对于无人值守的海上浮标平台显然不适用㊂因此,需要将原有的开式二级循环系统改造为闭式三级循环冷却系统㊂在标体外围的浮力舱内单独划分出一个海水冷却水舱,使舱内有和吃水高度一致的海水,舱底布置耐腐蚀材质制成的热交换盘管,用来实现低温淡水与海水的热交换,是为一级循环;低温淡水部分设置有除气水箱,用于去除系统循环中产生的气体,气体通过水箱顶部的管路进入位于高位的膨胀水箱,再通过膨胀水箱上的透气管排出系统㊂膨胀水箱有两个功能:二级循环系统补水;承担系统运行时冷却水热膨胀释放㊂二级循环冷却水通过发电机内部的泵及热交换器和发电机内的三级循环系统进行热交换㊂通过改造,冷却水循环系统可大大提高冷却水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满足浮标平台无人值守的要求,如图4所示㊂图4 水循环系统示意图F i g .4 D i a g r a m o f t h e w a t e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s ys t e m 4.6 通风及排烟设计为满足浮标舱内设备散热及发电机运行对于新鲜空气的需求,浮标系统内还设计布置了通风系统㊂通风系统分为两路:日常设备运行通风及发电机送风㊂两路通风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风闸,考虑到海上环境对于设备的影响,进风口设计有盐雾过滤器㊂当日常设备运行时,风闸间歇性打开,通风第2期李清,等: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㊃125㊃系统可以带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为系统可靠性提供保障㊂当柴发启动运行时,设备运行的风管分闸关闭,所有空气全部用于柴发送风㊂根据柴油机的运行需求,此时柴发的需求风量需要达到10000L/h㊂5结语本文首先介绍了浮标平台的结构组成以及国内外的进展;然后,提出了海底科学观测网对于浮标平台的功能性需求,包括对浮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的要求㊁对水声通信的要求,和对海底电缆的防护要求和仪器国产化的要求;最后,针对海底观测网的这些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意见㊂总之,浮标平台未来将向智能化㊁系统化㊁网络化发展,这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㊂参考文献[1]汪品先.从海洋内部研究海洋[J].地球科学进展,2013,28(5):517520.[2]M c c a l l J,K e r u t E,H a a s G,e t a l.E v o l u t i o n o f B u o yE l e c t r o n i c s a n d T e l e m e t r y[C].O c e a n s.I E E E,1978:19.[3]T a f t B,B u r d e t t e M,R i l e y R,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n N D B CS t a n d a r d B u o y[C].I E E E,2010:110.[4]王波,李民,刘世萱,等.海洋资料浮标观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仪器仪表学报,2014,(11):24012414. [5]王军成.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3.[6]王亚洲,杨永春,李忠君,等.一种波浪浮标弹性系留系统[J].山东科学,2011,24(4):7881.[7]T o m a D M,D e l R i o J,J i r k a S,e t a l.N e X O S S m a r tE l e c t r o n i c I n t e r f a c e f o r S e n s o r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C].O c e a n s.I E E E,2015:15.[8]王晓燕,裴亮,付晓.基于C A N总线的浮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4):2021.[9]刘晓.基于C A N总线的海洋维权执法浮标的信息采集系统[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10]谈作伟,李延涛,王腾,等.一种海气界面太阳能浮标电源的设计[J].电源技术,2014,38(8):15281530.[11]李文庆,付晓,王文彦,等.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资料浮标监控与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12,25(6):2126.。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6•【字号】琼府〔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22〕1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26日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19〕94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6〕11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聚焦改革和开放,发挥区位优势,实施科技强省战略,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全面推进“一省两市三高地”建设,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一省两市三高地”区域创新体系,海口市进入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三亚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深海、航天科技创新高地,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省争取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6%,排名争取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家以上,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工程 规范,精心组织和管理,同时由于运用了大量新 的科学原理、新技术,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开展许 多研究试验和技术攻关。工程性是它的基本属性, 科研性是它有别于一般基建工程的特殊性。 工程属相和工程属性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4.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重大科技活动的基 础设施,建成后要通过长期稳定的运行和持续的 科学技术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同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2. 具有深厚的科学技术基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针对的科学问题重大,需要
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探讨才能明确其科学目
标。设施的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性高,对精密 制造、特种材料、测控测量等技术和工艺也有很 高的要求。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3.设施建设具有科研和工程双重属性
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 规划(2012-2030年)
《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
设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 海底科学观测网 9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2
3 4 5 6 7 8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摘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大科学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 一种工程性的科技活动,被称为大科学工程。
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介
由来: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念是由大科学装置发展而
来的。英文中称大科学装置为“Large Scale Scientific Facility”。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大科学 装置的内涵相应有了扩展。近年来一些国家较多地 使用“Large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这样的名称, 意为“大型研究基础设施”。

透明海洋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科技支撑

透明海洋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科技支撑

“透明海洋”: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科技支撑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陈朝晖林霄沛,1976年5月生,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副主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兼职教授和美国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长期客座研究人员。

在西边界流系统变异机理及其气候效应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Nature及子刊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80篇,2013年入选CLIVAR太平洋委员会并于2016年接任联合主席,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担任该委员会联合主席;担任PICES气候变化工作组委员、西太平洋-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2020(WP-TPOS2020)工作组委员;担任OSNAP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参与这个计划的观测,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源区(也是AMOC的关键区)参与大规模长时间的观测;还发起和作为联合主席主持了联合国海委会西太分委会AIKEC国际计划项目,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纬度西边界流区领导国际计划项目。

2012年入选首批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计划。

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

陈朝晖,男,1984年9月出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副主任。

作为本土培养的物理海洋优秀人才,近年来围绕“透明海洋”重大战略任务,在海洋多尺度过程机理研究和海洋观测与仪器研发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tific Reports,GRL,JPO,JGR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项。

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位),2016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选为国际CLIVAR NPOCE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而挺进深远海是我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6.06•【文号】国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6.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2022年6月6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二)空间布局。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广州市南沙区全域,总面积约803平方公里。

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建设时序,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充分发挥上述区域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香港的优势,加快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有力带动南沙全域发展,逐步构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海上试验场是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

国际海洋科技发达国家在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对海上试验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研究和建设。

目前,国外海上试验场多数是海军装备研发测试、船舶与海洋装备试验、海洋科学基础问题研究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试验场,而国内海上试验场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国外试验场(一)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脸场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由挪威科技大学自主海洋运行科技中心和挪威政府合作建立,于2016年底正式开放,主要用于海上机器人测试(图3-2),由于峡湾试验海域开阔且交通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测试事故。

该试验场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km,宽约Iknb水深近400m,设有静态试验场、航行试验场、陆上试验站三部分。

岸态试验场主要用于对处于系泊状态的海上机器人进行单机设备的测试任务;航行试验场的功能较为丰富,用于对以各种速度和深度航行的海上机器人(USV/AUV/UUV)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陆上试验站配有雷达、通信设施及各种分析设备,负贲对测试任务的指挥、实施及处理等工作。

使用该试验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包括KongsbergSeatex.SINTEFOcean.MaritimeRobotics和Ro11s-RoyceMaritime等,测试从海上机器人(USV/AUV/UUV)的导航和防碰系统到运行安全和风险管理项目的所有内容。

图2T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二)芬兰杰克蒙瑞智能船测试区芬兰杰克玻瑞(Jaakonmeri)智能船是全球首个与无人驾驶航运项目相关的测试区域,目前已正式运营。

该测试区是全球首个国际性测试区,为全球测试无人驾驶的海上运输、船舶或者相关的技术提供服务,服务的测试对象包括:载人智能船、无人船(USV)、无人潜航器(AUV/UUV)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观测说明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观测说明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观测说明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2.1 国家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2)2.2 适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 (2)2.3 完善现行海洋生物多样性观测标准的要求 (3)3 国内外海洋观测系统及相关标准制定情况 (3)3.1 国外海洋观测系统 (3)3.2 国内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网络 (8)4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11)4.1 基本原则 (11)4.2 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2)4.3 技术路线 (12)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14)5.1 适用范围 (14)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5.3 术语 (14)5.4 观测范围、对象和原则 (14)5.5 观测内容与方法 (15)5.5.1 生物要素观测 (15)5.5.2 环境要素观测 (16)5.5.3 威胁因素观测 (16)6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16)7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17)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观测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根据《关于征集201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7〕824号),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科技标准司下达了《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与观测标准》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统一编号为2018-46。

项目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加。

1.2 工作过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生态环境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就较早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在生物多样性观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号)的有关要求,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组。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7.05.08•【文号】国科发社〔2017〕129号•【施行日期】2017.05.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社〔2017〕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海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单位: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等总体部署,为明确“十三五”期间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技术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定《“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2017年5月8日“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制定《“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工作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实现对世界先进水平的全面跟踪,取得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海燕号”深海滑翔机、“海洋石油981”和“中海石油201”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国海洋领域论文发表总数由2008年的世界第12位上升为2013年的第2位。

全球有缆海底观测网介绍

全球有缆海底观测网介绍

全球有缆海底观测网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深海观测和海底传感器技术研发的步伐,特别重视海洋探测、水下声通讯、海底矿产资源勘探等深海技术。

目前海底观测网主要可分为无缆锚系-浮标系统和有缆观测网系统两大类(NRC,2000)。

根据观测技术可划分为海底观测站、观测链和海底观测网络(陈鹰等,2006)。

日本是最早建立有缆观测网的国家,1979年建成Tokai 海区观测网,1986年建成Boso 海区地震观测网(Joseph, 2011)。

近年来日本继续建设更为宏伟的有缆观测网,如密集海底地震和海啸网络系统(DONET)(图1、表1)。

尽管早期使用笨重的同轴电缆作为主干水下电缆,但系统框架较为完整,总体是由岸基站、海底电缆和水下仪器(海底地震仪、海啸计)组成。

美国和加拿大也是较早提出筹建海底观测网计划的国家,其中最为成熟的有加拿大的海王星海底观测网(NEPTUNE)和金星海底观测网(VENUS);美国的火星观测网(MARS)和海洋观测计划-区域尺度节点观测网(OOI-RSN)(图1)。

同时,欧洲国家也积极加入到海洋观测网建设的热潮中,如欧洲海底观测网(ESONET)。

近年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也相应建立了有缆海底观测网络,如中国台湾的妈祖观测网(MACHO)(许树坤等, 2005;李昭兴等,2010)和东海小衢山观测站(许惠平等,2011;张艳伟等,2011)。

有缆海底观测网遵循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协同发展(汪品先,2011),是继地面/洋面和空间之后的第三个观测平台(汪品先,2007),对大洋洋底动力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李三忠等, 2009a、2009b)。

传统海洋调查受到观测时空尺度和传感器的制约,不能很好地解决海洋中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细节(Dickey et al,2005),有缆海底观测手段的出现将有助于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

有缆观测网的优点是能够提供不间断电力支撑,实现长期、连续、实时的海洋立体观测,获取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海洋过程数据,为不同领域的海洋科学家研究突发性事件的过程(如台风、地震和海啸、海底滑坡)提供翔实和精确的数据,包括数月到几年周期的过程和全球尺度长期过程数据。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整理(2014-2020)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整理(2014-2020)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建设全国海洋观测网是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实力的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

一、形势与现状(一)面临的形势。

保障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了舟山海洋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沿海经济开发区域,这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

面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海洋观测网发展现状已不适应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海岛旅游、海洋工程建设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海洋环境要素观测和产品服务能力的建设。

维护海洋权益,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为海洋权益维护活动、运输通道安全及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已成为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新任务。

我国部分管辖海域和大洋重点关注区域的海洋观测工作远不能满足海上维权的需求,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海洋观测信息,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

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

随着海洋运输、资源开发、海洋渔业和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海上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加。

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都需要加强海洋观测,及时、有效提供海洋观测数据和产品服务。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

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灾害,需要加强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海洋观测,深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大科学工程-南海海底基底观测网三亚示范网

大科学工程-南海海底基底观测网三亚示范网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单位工作或学习、任何职,从中学开始,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
家 庭成 员及 主要 社会 关系
姓 名
与人关系
工作单位及职务
户籍所在地
有 何特 长及 突出 业绩
奖 惩
情 况
本人郑重声明:以上所填内容准确,真实,明白“提供虚假资料属欺诈行为,严重违纪,愿承担一切后果”。申请人签名:年 月 日
审 核
意 见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备 注
说明:此表须如实填写,经审核发现与事实不符的,责任自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岗位竞聘申请表
应聘岗位:
姓 名
性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籍贯
政治面貌
现户籍地
省 市(县)
婚姻状况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箱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学历及
学位
外语水平
计算机水平
工作单位
单位性质
裸视视力
矫正视力
身高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资格
执业资格
基层工作情况及考核结果
学习、工作经历

生态环境部关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生态环境部关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生态环境部关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2.05.16•【文号】环审〔2022〕55号•【施行日期】2022.05.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2〕55号同济大学:你单位《关于报送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同济海底办函〔2021〕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海底主基站及配套的观测平台和光电复合缆线。

设立A1、A2、A3、A4等4个海底主基站,配备坐底、潜标和地球物理观测平台,A4主基站配备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缆线包括两条干线和四条支线,总长约570公里,途经东海西北部海域。

其中,干线北支长约365公里,起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监测与数据中心(不含),止于A3主基站;干线南支长约180公里,起自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基站(不含),止于BU5分支器;支线总长约25公里,分别自A1、A2、A3、A4主基站外延。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该工程可以满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我部同意批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应严格落实报告书中的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缆线埋设应在海况较好的缓流时段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减轻悬浮泥沙扩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严格控制陆域施工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场地植被恢复,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管理,选取低噪声设备。

(二)缆线应选择安全环保、具有高防腐性能的材料和保护层,埋设足够深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溶出。

本工程缆线与现存海底管道、缆线交越段施工时,应加强施工安全保护,防止造成交越管道电缆破坏,防范油气管道破坏引发的溢油,合理配备溢油应急物资,确保发生溢油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岗位竞聘申请表
应聘岗位: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籍贯
政治面貌
现户籍地
省市(县)
婚姻状况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箱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学历及
学位
外语水平
计算机水平
工作单位
单位性质
裸视视力
矫正视力
身高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资格
执业资格
基层工作情况及考核结果
学习、工作经历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单位工作或学习、任何职,从中学开始,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家庭成员及主要社源自关系姓名与本人关系
工作单位及职务
户籍所在地
有何特长及突出业绩
奖惩
情况
本人郑重声明:以上所填内容准确,真实,明白“提供虚假资料属欺诈行为,严重违纪,愿承担一切后果”。申请人签名:年月日
审核
意见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备注
说明:此表须如实填写,经审核发现与事实不符的,责任自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