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策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11NO.20OCT.2011*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0JK5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731)作者简介:谭从娥(1972-),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E-mail:tanconge@ (收稿日期:2011-02-19接受日期:2011-03-15)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策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谭从娥1王米渠2(1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陕西咸阳712046;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学科。
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在复杂疾病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糖尿病具有复杂疾病属性,应该以系统的多层次的流行病学方法为研究策略。
本文从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交叉所形成的分支学科--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三个方面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列举了部分糖尿病的候选基因。
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应该从宏观流行病学(如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微观流行病学(如分子遗传等)结合系统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流行病学;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587.1R1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1)20-3991-03Review on Epidemiological Studying Strate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of Diabetes Mellitus*TAN Cong-e 1,WANG Mi-qu 2(1Dept.of TCM Diagnostics,Shaanxi University of TCM,712046,Xianyang,China;2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610072,Chengdu,China)ABSTRACT:Epidemiolog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but also a wide range of applied science in area of modern medicine.As a methodology,Epidemiology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complex diseases.With a complex disease property,DM should be studied with systemic and multi-level epidemiological methods.In this article,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studying works on DM from the 3aspect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genetic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which branched from clinical medicine,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pectively,the candidate genes of DM were also enumerated in the aspect of molecular genetics.We proposed that DM 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with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the macro-epidemiology (influences come from the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nd micro-epidem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Key words:Epidemiology;Diabetes;Clinical epidemiology;Molecular epidemiology;Genetic epidemiology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R587.1R181.2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1673-6273(2011)20-3991-03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2 5万 人 口糖尿 病 普 查嘲, 病 率 为 22 % ;9 6年 全 国 1 患 . 8 19 1省 市 4万 人 群 (0 7 2 ~ 4岁 ) 尿 病抽 样 调 查 , 病 率 为 36 %t 糖 患 .2 6 ] 。 19 9 0年 以后 .全 国各 地纷 纷 开 展 了规 模 不 等 的人 群 流 行 病
调 查 , 时 间 顺 序 , 别是 1 7 ~ 9 9年 全 国 1 按 分 9 8 17 4省 市 4 0万 人 口 的糖 尿 病 调查 , 病 率 为 1 1 1 9 患 . %;9 4年 全 国 1 2 9省 市
现 , 论男 女 , 同年 龄 组 中 , 无 不 超重 者 Ⅱ型糖 尿病 患 病率 都 显 著 高 于非超 重 者 , 前者 大 约是 后者 的 3 5倍 。研究 结果 显示 , ~ B 是 Ⅱ型糖 尿病 的 独立 危 险 因素口。 MI 0 1
维普资讯
・
研究进展 ・
27 4 第 卷 l 0年 月 4第2 0 期
我 国 Ⅱ型糖尿病 的流行病 学及危 险 因素研 究
王 兰 英
f 内蒙古 包 头市 铁路 医 院功 能科 , 内蒙古包 头
044 ) 10 0
[ 要 ] 目的 : 摘 了解 我 国 Ⅱ型糖 尿病 流行 病 及其 危 险 因素 的最 新研 究进 展 。 法 : 阅 国 内外 有关 文 献并 进行 综 述 。 方 查
病是 由遗传 、 环境 、 行为 多 种危 险 因素 共 同参 与 和 ( ) 或 相互 作 用 引起 的多 因 子病 。
【 关键 词】 Ⅱ型糖 尿 病 ; 行病 学 ; 险 因素 ; 流 危 患病 率 ; 亡 率 死
【 图分 类号】 R 8 中 57
糖尿流行病学研究与趋势分析

胰岛素使用应遵医嘱,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避免低血糖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及效果评价
饮食控制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运动疗法
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
中医治疗
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调节身体机能,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06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型技术手段在糖尿病管理中应用前景
远程监测技术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推广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降低 糖尿病发病风险。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糖尿病防治经验分享,共同应对 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乳酸性酸中毒
使用双胍类药物史,血浆乳酸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 。
慢性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大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病变、冠心病、 脑卒中等,危害程度高,致残致死率高。
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影响视力和肾功 能,甚至导致失明和肾衰竭。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缺血性脑卒中、认知 障碍等;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手足麻木、 疼痛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持续增长, 已超过4亿人,其中绝大多数为2 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 显著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患病率 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并发症多且严重,如心血 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患病人数
01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患病率呈逐
教育策略。
05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法比较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优缺点分析
双胍类
优点包括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等,缺点可能导 致胃肠道反应等。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5%为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引起公众对疾病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等多个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血压等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老年人、肥胖人群、高盐高糖饮食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国际上提倡早期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为了探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研究者通常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系统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研究者还利用计算机模型、统计学方法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趋势。
四、研究成果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研究者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最为显著。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0 0 7年 , 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 到 24 . 6亿人 , 预计 到 2 2 0 5年 , 全 糖 耐量异 常 (G 标 化 患病 率 最 高为 四川 ( . 1 和 山 东 IT) 82 %)
病发病率已达 1 % , 2 比女性和 总人 口的发病率 均高 出约 2 %。
人 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 我 国糖尿病 患病 率呈 明显上
7 0一年 龄 段 , 长 迅 猛 。 且增 12 死 亡 率 . 糖 尿 病 的死 亡 率 存 在 明显 的地 区 差 异 和 人 群 差
异 , 0— 0 / 0万不等 。近 3 从 20 1 0年来资料显示
, 糖尿病死
亡率为发达国家 高于发展 中国家 , 城市高 于农 村 , 发达 国家 多 在 2/ 0万 一 0 1 01 5 /0万之 问 , 发展中国家大多低于 1/0万 , 01 城
大城 市( .8 高于 中小城市 (. 7 , 4 5 %) 3 3 %) 富裕县镇 ( . 9 32 %) 高于贫 困县农村 ( . 3 。有人做过 比较 , 2 8 %) 发病率 较高 的 北京 、 辽宁和最低 的贵州、 新疆之间相差达 1 0倍。城市发病 率 高于农村 1 4 。I T标化患病率虽然大 城市 (. 8 高于 ~ 倍 G 57 %) 中小城市 (. 9 ) 但经济迅速 发展 的富裕县镇 和农村 IT患 42 % , G
[ 文献标识码】 A
D i1.9 9ji n 17 7 9 .0 00 .7 o:0 36 /.s . 62— 13 2 1.4 0 8 s 标化 患病率最 高为 北京 ( .6 ) 四川 ( .7 , 45% 和 4 3 %) 最低 为 浙
统计 ,0世 纪 9 2 0年代 全球 糖尿 病患 者约 为 1亿 人 , 而 , 然 到 球将有 38亿人受到糖尿病 的困扰 。 目前 , 国已成 为仅 次于 . 我
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基线时间1987年1—4月1992年2—5月表1FINDRISC 队列人群的组成人数44354586年龄(岁)35~6435~64男性(%)48.047.2地区North Karelia,Kuopio,South-westernNorth Karelia,Kuopio,South-western,Helsinki-Vantaa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随机抽样【2型糖尿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章编号:1004-6194(2010)06-0567-04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郑启文,胡永华,陈大方摘要:该文从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建模角度,重点介绍了芬兰、丹麦、泰国、美国、中国目前糖尿病风险评分过程中引入变量的异同。
提出未来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建模不仅需要考虑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糖尿病,2型;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in Risk Assessment Tools for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ZHENG Qi-wen,HU Yong-hua,CHEN Da-fang.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Statistics,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Beijing 100191,China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establishing models of risk assessment for type 2diabetes mellitus,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model in the field of variable introduction,which included Finnish model,Danish model,Thailand model,American model and Chinese model.Moreover,the paper puted forward that future models of risk assessment for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should care about not on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but also heritable factors as well.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type 2;Risk assessment;Prediction model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作者简介:郑启文(1988-),女,北京,在读本科,E-mail:dorothy_325@ 通讯作者:陈大方,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n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阻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疾病。
因此,研究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统计,全球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4.62亿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6.95亿人。
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由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众多,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最多。
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而非洲大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该地区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证明,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展。
以下是目前公认的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久坐、不运动、高盐饮食、大量摄取糖分、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很多人认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疾病,确实,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发病率有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Ⅱ型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出现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不如年轻人那样适应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4. 肥胖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摄取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从而产生糖尿病。
5. 血压高血压也是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压的升高会增加肾脏、血管和其他器官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6. 胆固醇高胆固醇也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胆固醇的升高可能会导致身体内部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结论总体而言,全球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7鞋笛1助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 17 No. 1■23 •参芪降搪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有滋阴益气、养脾补肾 之效,对消渴症有良好治疗效果[li。
本研究将探讨参芪降 糖颗粒联合二甲双狐治疗G D M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G D M 患者94例,抽签平分为观察组年龄25 ~ 34 (29. 57 ± 2.75)岁;孕周24 ~ 34 (29. 21 ± 2.24)。
对照组中年龄24 ~ 36(30. 26 ±2. 83)岁;孕周 23 ~ 34 (28. 68 ±2. 35)周。
符合G D M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研究 现状》中肾阴亏虚型诊断标准[3],2)方法(1)对照组口服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次,2次/d,可增至l g/次,2次/d,至分娩前。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参芪降糖颗粒 3g/次,3次/d,至分娩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 0统计学软件,以%和n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 间以独立样本f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f检验。
2结果1)分娩前两组FPG、2hPBG及HbAl e水平均低于 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〇. 05)。
见表1。
2)观察 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〇.05)。
见表2。
表1治疗前、分娩前两组血糖水平对比U±s)时间组别FPG(mmol/L)2hPBG(mmol/L)HbA^%)治疗前观察组(n =47)9.68 ±2.0713.41 ±1.048.07 ±1.35对照组(n =47)9.59 ±2.1813.59 ±1. 128.18 ±1.06P0.8380.4220.661分娩前观察组(/| =47) 5.02±0.26a7.47 ±0. 82a 5.04 ±0.81*对照组(n=47) 6.09±0.54a8.76±0.71a 6.22±0.69a P0.0000.0000.000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0.05。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柳剑;蓝绍颖【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26)3【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上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且每年以新增病例100万的速度增长。
我国已经超过4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
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近1亿。
因此,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对近几年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30-232)【作者】柳剑;蓝绍颖【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通,226001;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J], 钱湘毅;王海琴2.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陈思敏;柳广南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徐亚芹4.绝经前后女性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李清珺;王小清;胡文;俞伟男5.2型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 [J], 龙丹凤;徐志伟;王小芳;吴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态势、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1. 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患有2型和1型糖尿病的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
2.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对于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发展态势存在着明显差异。
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3. 糖尿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外,糖尿病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其长期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医学检查,医药费用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纤维素等不合理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性明显,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3.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运动不足,这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减轻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等不健康成分摄入。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翁鸿博1,李端1,2*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 (200032)E-mail:dli@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且近年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其中95%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积极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成为关注的热点。
但关于其发病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从临床流行病学、遗传、免疫、多方面就其病因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977.5 R965.1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缺陷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关于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通过临床流行病学、遗传、免疫、病理、内分泌、代谢等多方面综合研究,目前已知糖尿病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与环境因素1.1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糖尿病病人的一级亲属的累积发病率为3.76%,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一级亲属的发病率1.10%(X2=17.66,P<0.005)。
病例一级亲属中糖尿病的遗传度为36.2%,即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作用超过1/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74%,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进一步证明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P<0.01,OR=2.74)[1]。
家族遗传中,遗传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且必须有环境因素促发致病[2],①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非超重、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组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47%、5.83%、8.48%、19.89%。
②年龄:20岁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56%,60岁时为11.3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完整版)(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完整版)(一)前言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
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上的进步,血糖监测方面从只能在医院检测血糖,发展到持续葡萄糖监测、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治疗方面从只有磺脲类、双胍类和人胰岛素等种类很少的降糖药,到目前拥有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多种胰岛素类似物等种类丰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还有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治疗等。
有鉴于此,自199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学术交流以及提高学术水平。
除了组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召开全国糖尿病年会外,还积极制定或修订糖尿病相关指南和规范,以帮助各级医师开展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
从2003至2014年,CDS相继颁布了四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制定的宗旨是坚持防治结合的方针,立足中国人群循证医学证据,着眼于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对于规范临床医疗实践、改善中国糖尿病防控现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以来,国际上不断涌现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证据,我国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更多的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为此,更新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势在必行。
自2016年9月开始,CDS邀请了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营养学、中医学、文献学等相关专家,与本学科专家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对4年来糖尿病相关领域新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汇中外精华、融百家智慧,历时一年余精心修订出这本新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
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
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
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一)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
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是一种由受损胰岛素分泌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慢性疾病。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加。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经济负担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4.7%上升至2014年的8.5%,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上升。
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有此病。
目前全球患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4亿,其中约90%患有2型糖尿病。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家族病史是发展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即使在没有家族史的人群中,也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和酗酒等。
此外,特定种族和地区也可能存在更高的糖尿病发病率。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糖尿病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2019年全球每年花费在糖尿病上的金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和失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尽管如此,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投资还是相对较少,这意味着糖尿病的经济负担将继续增加。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由于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多样且相互关联,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的策略。
其中包括促进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
政府、卫生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也需要采取措施,提供教育和宣传,改善诊断和治疗的可及性,以及加强糖尿病监测和研究。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
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
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
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
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
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群已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为什么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如此普遍呢?有很多因素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高纤维的西式快餐以及油炸、烤烟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使得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不健康,造成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其次,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快速,缺少运动时间造成了身体肥胖、代谢失调等现象。
以上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流行的重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和流行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据研究发现,我国西南等地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除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外部原因外,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高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代谢障碍等因素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需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我国成年人群的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1. 建立全国性的糖尿病数据库,整合和共享相关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完备和准确的数据支持;2. 针对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3. 加强对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身体活动等,为疾病的预防、干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面临的一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和流行病学与人类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关。
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和制定能够针对该病症的科学应对策略,力求减少患者的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反应出现问题,导致高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及冠心病等。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分子病理学研究已经对我们的理解和预防糖尿病提供了重要帮助。
一. 基因与遗传1. 1型糖尿病的遗传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autoimmune diabetes),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而导致的。
虽然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据各项流行病学观察结果,1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HLA基因、CTLA-4基因、INS基因、IL2RA基因等多个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2. 2型糖尿病的遗传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
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复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全球糖尿病联盟等组织正在开展巨大的研究,以解决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问题。
二.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肽激素,其结构复杂,其受体蛋白质则是一种外显子跨膜蛋白。
研究表明,胰岛素是维持血糖稳态的关键,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胰岛素受体功能缺陷都可以引起糖尿病。
三. 胰岛素信号途径胰岛素信号途径是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诱导复杂的分子信号网络,其细胞内级联反应包括激活各种酶、转录因子和介导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的其他信号分子。
四. β-淀粉样多肽β-淀粉样多肽(Amyloid β-peptide, Aβ)是一种由21至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通常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相关。
研究表明,Aβ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β产生过程中涉及多种分子,包括APP、γ和β分泌酶、垂体旁分泌腺和PHEX。
五.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脂肪组织的分泌和代谢,肥胖会导致胰岛素的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2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俞鸣;焦振山;巨韩芳;王宝亭;贾真琳;张宏【期刊名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年(卷),期】2006(14)1【摘要】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一般遗传模式。
方法对21个2型糖尿病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应用Falconer回归法估算遗传度,Penrose’s法、LiM-antelG-art法及江三多的阈值模型理论估计2型糖尿病分离比、遗传模式等。
结果2型糖尿病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7.6%,高于一般人群患病率;2型糖尿病遗传度为46.8%;Penrose’s法计算同胞患病率s()/人群患病率q()为3.312,接近1q/1/2;简单分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率P为0.131,低于0.25;阈值模型理论推算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理论发病率为8.0%,实际发病率为7.6%。
结论2型糖尿病有明显遗传倾向,但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具有多基因遗传特征。
【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糖尿病,2型;遗传流行病学;遗传度;遗传模式【作者】俞鸣;焦振山;巨韩芳;王宝亭;贾真琳;张宏【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J], 欧阳凤秀;王文英;沈福民2.2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祁素芬;饶绍奇;丁元林3.湘西地区苗族人群糖尿病肾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J], 符辉明;伍汉文;杨建平;傅腊莲;祝有国;张华4.2型糖尿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修良昌;覃继恒;赵小蕾;饶绍奇;丁元林5.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王明连;赵仲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遗传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2型糖尿病遗传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沈洪兵;徐耀初;喻荣彬;沈靖;钮菊英;俞顺章【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年(卷),期】1999(15)6【摘要】对363例2型糖尿病先证者家系及291例人群对照家系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显著的:糖尿病先证者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的累积发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1.09%,相对危险度(RR)为3.6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36.54,P<0.001);无论男性或女性一级亲属,先证者组的累积发病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人群对照组;诊断时年龄<55岁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其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均显著高于诊断年龄>55岁组。
二项分布显示先证者一级亲属中2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40.4%(男性42.6%,女性38.6%);2型糖尿病在同胞中的分离比为0.032,显著低于0.25,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的特征。
【总页数】3页(P492-494)【关键词】糖尿病;遗传病因;流行病学【作者】沈洪兵;徐耀初;喻荣彬;沈靖;钮菊英;俞顺章【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02;R181.33【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 [J], 范建生;徐文豪;吴炬;蒋德勇2.柳暗花明又一村——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突破将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引入新的时代 [J], 韩学尧;纪立农3.2型糖尿病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及其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J], 沈洪兵;徐耀初;喻荣彬4.我国1型糖尿病现状及防治体系的建立/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的变迁/2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 [J],5.脑梗塞遗传病因的流行病学系列研究Ⅱ——核心家系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J], 沈靖;谈永飞;姚才良;邵亚农;周炎;王心如;徐希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