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ppt模板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代谢综合征
•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其基础障碍
•包括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
•基因背景的异质性→表型表达不一致
•1999年WHO的工作定义建议
•
IGT 或 DM 和 IR
•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成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和)HDL-C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方法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 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人群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5%为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引起公众对疾病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等多个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血压等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老年人、肥胖人群、高盐高糖饮食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国际上提倡早期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为了探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研究者通常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系统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研究者还利用计算机模型、统计学方法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趋势。
四、研究成果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研究者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最为显著。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0 0 7年 , 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 到 24 . 6亿人 , 预计 到 2 2 0 5年 , 全 糖 耐量异 常 (G 标 化 患病 率 最 高为 四川 ( . 1 和 山 东 IT) 82 %)
病发病率已达 1 % , 2 比女性和 总人 口的发病率 均高 出约 2 %。
人 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 我 国糖尿病 患病 率呈 明显上
7 0一年 龄 段 , 长 迅 猛 。 且增 12 死 亡 率 . 糖 尿 病 的死 亡 率 存 在 明显 的地 区 差 异 和 人 群 差
异 , 0— 0 / 0万不等 。近 3 从 20 1 0年来资料显示
, 糖尿病死
亡率为发达国家 高于发展 中国家 , 城市高 于农 村 , 发达 国家 多 在 2/ 0万 一 0 1 01 5 /0万之 问 , 发展中国家大多低于 1/0万 , 01 城
大城 市( .8 高于 中小城市 (. 7 , 4 5 %) 3 3 %) 富裕县镇 ( . 9 32 %) 高于贫 困县农村 ( . 3 。有人做过 比较 , 2 8 %) 发病率 较高 的 北京 、 辽宁和最低 的贵州、 新疆之间相差达 1 0倍。城市发病 率 高于农村 1 4 。I T标化患病率虽然大 城市 (. 8 高于 ~ 倍 G 57 %) 中小城市 (. 9 ) 但经济迅速 发展 的富裕县镇 和农村 IT患 42 % , G
[ 文献标识码】 A
D i1.9 9ji n 17 7 9 .0 00 .7 o:0 36 /.s . 62— 13 2 1.4 0 8 s 标化 患病率最 高为 北京 ( .6 ) 四川 ( .7 , 45% 和 4 3 %) 最低 为 浙
统计 ,0世 纪 9 2 0年代 全球 糖尿 病患 者约 为 1亿 人 , 而 , 然 到 球将有 38亿人受到糖尿病 的困扰 。 目前 , 国已成 为仅 次于 . 我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3
总结
总结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国内外指南的公布,CDS专家 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更新2型糖尿病指南,结合现有循证医 学证据和专家观点,来阐明我们自己的立场。相信新指南 的发布,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 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谢谢收听
要点九:CKD
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 险,红色为极高风险。根据eGFR情况,CKD分期仍采用1~5期,其中3期分成3a、3b期,对此没有什么变化
要点九:CK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更新要点
✤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给表格; ✤ 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新添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 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 要辅助工具。
4 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
SGLT2抑制剂。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 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A )
要点五:糖尿病治疗路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
若HbA1c不达标
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CKD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 标为减轻体重的 5%~10%。(A)
超重超和重肥和胖肥的胖成的人成2人 型糖2体型尿重糖病管尿患理病者方患的式者体包的重括 管理生方活式方包式括干生预活、方药
式干物预、、手药术物等、综手合术手 等综段合。手(段A)。(A)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 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 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糖尿病的分型(WHO,1999)
1. 1型糖尿病
1.1免疫介导 1.2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3.1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3.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3胰腺外分泌疾病 3.4内分泌疾病 3.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3.6感染所致 3.7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4.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 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 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 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 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 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为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 (增加母、 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性。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或餐前血糖<5.6mmol/L(100 mg/dL),餐后 2小时血糖≤6.7 mmol/L(120 mg/d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 下。 妊娠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者可在分娩后停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除外), 多数患者不需要口服降糖药。分娩后血糖正常者应在产后 6周行75 克葡萄糖OGTT,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并进行终身随访。 合并高血压:严格控制血压。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 剂(ACEI)、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 剂。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T2DM的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T2DM的全面、科学的防治建议。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 T2DM的流行病学特点2.1 发病率近年来,我国T2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T2DM患者已达1.14亿。
2.2 危险因素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
3. 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3.1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T2DM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3.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关键环节,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进而引发高血糖。
4. T2DM的诊断与评估4.1 诊断标准T2DM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4.2 评估指标T2DM评估主要包括:血糖、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等。
5. T2DM的治疗策略5.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2 药物治疗T2DM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5.3 并发症防治T2DM并发症防治包括:心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6. T2DM的护理与管理6.1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是T2DM管理的关键,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血糖控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7鞋笛1助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 17 No. 1■23 •参芪降搪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有滋阴益气、养脾补肾 之效,对消渴症有良好治疗效果[li。
本研究将探讨参芪降 糖颗粒联合二甲双狐治疗G D M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G D M 患者94例,抽签平分为观察组年龄25 ~ 34 (29. 57 ± 2.75)岁;孕周24 ~ 34 (29. 21 ± 2.24)。
对照组中年龄24 ~ 36(30. 26 ±2. 83)岁;孕周 23 ~ 34 (28. 68 ±2. 35)周。
符合G D M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研究 现状》中肾阴亏虚型诊断标准[3],2)方法(1)对照组口服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次,2次/d,可增至l g/次,2次/d,至分娩前。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参芪降糖颗粒 3g/次,3次/d,至分娩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 0统计学软件,以%和n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 间以独立样本f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f检验。
2结果1)分娩前两组FPG、2hPBG及HbAl e水平均低于 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〇. 05)。
见表1。
2)观察 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〇.05)。
见表2。
表1治疗前、分娩前两组血糖水平对比U±s)时间组别FPG(mmol/L)2hPBG(mmol/L)HbA^%)治疗前观察组(n =47)9.68 ±2.0713.41 ±1.048.07 ±1.35对照组(n =47)9.59 ±2.1813.59 ±1. 128.18 ±1.06P0.8380.4220.661分娩前观察组(/| =47) 5.02±0.26a7.47 ±0. 82a 5.04 ±0.81*对照组(n=47) 6.09±0.54a8.76±0.71a 6.22±0.69a P0.0000.0000.000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0.05。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发表时间:2015-07-29T09:10:20.5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莫少伟高芳祝朝勇[导读]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发的一类多因子疾病。
莫少伟高芳祝朝勇(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 570311)【摘要】目的: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
方法:对我国以及国外的相关文献对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同时在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很大差异。
结论: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发的一类多因子疾病。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62-02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中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类疾病[1],也是当前比较严重且容易对健康产生不良反应的慢性疾病。
我国主要将糖尿病分为几个类型,其中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等病因所致,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超过了糖尿病发病总人数的90.0%,因此临床中在开展对糖尿病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研究过程中,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Ⅱ型糖尿病的研究上。
1.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1.1 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当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严重的,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国际各国发病人群统计中其结果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根据国际上在1985年制定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来看[2],很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移民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群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在一些生活环境比较清苦,经济不发达地区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是较低的。
我国在1978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糖尿病健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抽取了400000人口进行了糖尿病疾病调查,其中发现人群中有4840人患有糖尿病,其糖尿病的患病为1.2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以血糖水平过高为特征,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 疾病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占人口总数的8.8%。
根据调查,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和一些西太平洋岛国。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患病率也相当高。
3. 性别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差异较大。
男性患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女性在特定生理期间(如妊娠期和更年期)容易发生糖尿病。
4. 年龄差异:糖尿病发病年龄有一定的倾向性,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和儿童也越来越容易患上糖尿病。
5. 遗传和家族史:遗传倾向是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糖尿病,那么他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6.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是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等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流行趋势1. 高发生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数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6.43亿人。
2. 儿童糖尿病的增加: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改变,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缺乏锻炼、高糖饮食和肥胖是导致儿童糖尿病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糖尿病并发症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力问题和神经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的质量生活下降,并增加医疗负担。
4.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随着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愈发明显,预防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本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在危险因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都对患病风险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这些因素,干预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和合理膳食。
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更多影响因素并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综合分析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患病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膳食、预防、研究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
2型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行综述,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社会对2型糖尿病问题的重视,提高人们对预防控制疾病的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减少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的研究和实践意义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逐步展开。
2. 正文2.1 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个体患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遗传背景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异常,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态势、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1. 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患有2型和1型糖尿病的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
2.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对于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发展态势存在着明显差异。
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3. 糖尿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外,糖尿病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其长期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医学检查,医药费用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纤维素等不合理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性明显,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3.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运动不足,这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减轻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等不健康成分摄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完整版)(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完整版)(一)前言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
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上的进步,血糖监测方面从只能在医院检测血糖,发展到持续葡萄糖监测、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治疗方面从只有磺脲类、双胍类和人胰岛素等种类很少的降糖药,到目前拥有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多种胰岛素类似物等种类丰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还有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治疗等。
有鉴于此,自199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学术交流以及提高学术水平。
除了组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召开全国糖尿病年会外,还积极制定或修订糖尿病相关指南和规范,以帮助各级医师开展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
从2003至2014年,CDS相继颁布了四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制定的宗旨是坚持防治结合的方针,立足中国人群循证医学证据,着眼于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对于规范临床医疗实践、改善中国糖尿病防控现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以来,国际上不断涌现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证据,我国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更多的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为此,更新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势在必行。
自2016年9月开始,CDS邀请了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营养学、中医学、文献学等相关专家,与本学科专家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对4年来糖尿病相关领域新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汇中外精华、融百家智慧,历时一年余精心修订出这本新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型糖尿病指南
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多 方面措施。
针对心血管、视网膜、肾脏等常见并发症进 行预防和治疗。
新型降糖药物研发进展关注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刺激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 糖素分泌。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新型胰岛素制剂
包括超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提供更灵活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
长期随访和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和管理制度,定期评估 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 署
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部署
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包括 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 ,以及生活方式、家族史等危险
因素的评估。
预防策略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和药物治疗(如降压药、调脂 药、抗血小板药等)来降低心血
建立患者社群或论坛,鼓励患者分享治疗经验和 生活心得,形成互助互勉的氛围。
自我监测技能培养方法分享
血糖监测技能培训
01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频率和注意
事项等,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采取措施。
并发症预防知识传授
02
教育患者识别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网膜病变、糖尿
病肾病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共同关注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心理科与精神科合作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和干预。
营养科与运动医学科合作
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促进患 者康复。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挖 掘和分析,为2型糖尿病的精准管理 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
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
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
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一)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
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群已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为什么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如此普遍呢?有很多因素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高纤维的西式快餐以及油炸、烤烟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使得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不健康,造成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其次,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快速,缺少运动时间造成了身体肥胖、代谢失调等现象。
以上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流行的重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和流行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据研究发现,我国西南等地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除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外部原因外,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高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代谢障碍等因素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需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我国成年人群的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1. 建立全国性的糖尿病数据库,整合和共享相关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完备和准确的数据支持;2. 针对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3. 加强对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身体活动等,为疾病的预防、干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面临的一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和流行病学与人类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关。
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和制定能够针对该病症的科学应对策略,力求减少患者的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类型,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
1. 糖尿病定义和分类1.1 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1.2 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 Type 1 Diabetes (T1DM)- Type 2 Diabetes (T2DM)- Gestational Diabetes- Other specific types of diabetes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据估计,2017年全球有4.2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2 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种族、生活方式等。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3.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2 胰岛素分泌不足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 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评估4.1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7.0 mmol/L- OGTT 2小时血糖≥ 11.1 mmol/L- 随机血糖≥ 11.1 mmol/L 且伴有糖尿病症状4.2 评估-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胰岛素敏感性测试5. 2型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 增加体力活动- 减重5.2 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治疗- 其他降糖药物5.3 并发症管理- 心血管病变- 肾病- 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6. 2型糖尿病的预防6.1 生活方式预防- 健康饮食- 定期锻炼- 控制体重6.2 药物预防- 针对高风险人群的药物预防7. 结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需要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流行病学
摘要
关于生态和移民的研究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相关性质。
在最近几年来,从个人角度,关于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和风险的研究数据逐渐积累2型糖尿病的研究。
本文阐述了关于影响2型糖尿病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讨论了各种方式方法。
随机性干预的研究表明,改变饮食和体力活动可以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通过身体肥胖的改变,但是也通过其他的途径。
从合作研究和调查试验已经表明,高消费的谷物产品产品和用于交换的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几个新的有进展的假设关于饮食和2
型糖尿病的发展是最近正在被调查的。
轻至中度酒精量也可能降低风险的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大量饮酒和香烟吸烟可能会增加风险,预防体重增加通过能量平衡摄入和支出,对于现在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最重要的。
此外,其他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在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中可以发挥。
关键词: 究竟摄入量, 吸烟,饮食,流行病学, 病因, 生活方式, 身体运动,2型糖尿病
介绍: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大概1.35亿人,并且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已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国家[1]。
此外,在几个国家的研究表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年中[2-4]。
糖尿病的两种主要类型是1和2型糖尿病。
从全球来看,2型糖尿病占有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
2型糖尿病中是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诊断出儿童和青少年与糖尿病相关联,而且发病率过早。
并发症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心脏疾病,中风,视力不佳,威胁性视网膜病,肾功能衰竭,这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
由于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长期影响健康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预防措施,本文将给出一个简要的概述,关于生活方式和2型的糖尿病之间的发展关系,并且将讨论各种方法。
生态移民研究
移民研究和长期趋势表明,西方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有较高关联。
例如,印度
人在亚利桑那州的患病率最高,在世界上;2型糖尿病一半以上的人是35岁以上。
该2型糖尿病的在这个人群目前的流行化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从产生的在20实际下半期的快速增长来看。
在同一时期,有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美国工业的生活方式转变的特点是缺乏体力活动,西方饮食和肥胖的高发因素,另一例子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激增通过一项西方生活方式的调查,当时日本移民到美国从而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成因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遗传特征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期间内保持不变。
从与这些发现移民研究中,西方久坐生活方式已与2型糖尿病相关。
更高的收入人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生活方式干预的高危人群
在非随机玛尔摩研究表明,一个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方案在糖耐量中是可行的。
近日,随机干预研究表明改变饮食和身体能防止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作。
这些措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减肥。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调查表明坚持运动能降低糖尿病的的发病率,此外,这些改变生活方式必须保持一段时间,不同的早期研究,研究高危人群以外的其他人员依从性低,糖耐量的影响一直存在。
一家挪威生活方式干预表明,胰岛素和锻炼计划等在降低人的心血管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中,一个4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程序(例如,包括轰轰烈烈的运动)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没有胰岛素敏感性的改进是观察参与者在温和的生活方式的方案,但是这可能是由于有限的
参加本试验数量(处于适度的生活方式程序)。
总之,随机干预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改变饮食和身体活动可以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研究表明,探讨是否为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型的生活方式方案可以成功实施,这对一般人群是必要的。
体育活动
体力活动对胰岛素的分泌有着很强的敏感度,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告发率有着一定的作用。
第一,身体活动是用于保持必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和防止体重增加。
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肥胖,胰岛素sensitivitythrough的
分泌机制。
运动已被证明能增加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的合成,由于运动增加,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这个相当于可以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活动,毛细管的增殖,并增加肌肉质量许多观察性研究报告表明体力活动和风险之间有关联,2型糖尿病的独立的身体质量指数,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能源支出是一个更好的预测糖耐量比心肺适应度网络。
关于体力活动类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剧烈活动或体力活动总结。
最近的研究表明,MOD-中心表明,全方位强度的活动也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较高的关联,胰岛素敏感性使得2型糖尿病降低。
在荷兰老人的两项研究,经常已自行车出行者与较高葡萄糖耐受性没有任何关联,但运动可以使胰岛素所作用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从而增强机体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
控制,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吸烟和饮酒对糖尿病的影响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吸烟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包括主动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
且吸二手烟越多,患病的几率越大。
香烟的烟雾和烟油中除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氰氢酸、苯本吡等致癌物质外,还含烟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交感神经,并升高血糖的激素,使血糖波动,对病人不利。
另外,吸烟会使血管收缩,使糖尿病病人血管内壁不光滑,血糖粘度增大,阻塞血管的机会进一步加大而引起脑梗塞、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阻塞肾脏和眼底血管加重糖尿病,肾病或造成视力障碍。
本的研究人员对3万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较瘦的男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
重指数(BMI)数值在22以下的较瘦男性,如果每天的酒精摄入量(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g/ml)在23—46克,那么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比不喝酒的人高1.9倍;如果每天的酒精摄入量超过了46克,那么患上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会比不喝酒的人高2.9倍。
此外,酒精也会阻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专家表示,酒精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
首先人如果长期摄入酒精,酒精会对胰岛细胞产生氧化应激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胰岛细胞在酒精作用下容易坏死。
胰岛素的分泌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胰岛素中含有降血糖的酶,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活性,其降血糖的效果就最好。
但是,这些酶如果长期处在酒精环境下,其生物活性就会因为被抑制而大大降低,使得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长此以往,容易引起人体内的糖代谢出现异常。
另外一方面,长期酒精的
摄入会引起肝脏代谢的相关问题,如出现酒精性肝硬化的人,其糖的代谢就会不正常,进而影响胰岛,引起胰岛功能紊乱。
因此,胰岛素分泌少的瘦子长期喝酒,确实容易患病。
结论
通过随机干预生活方式的方案,研究表明,以改变饮食习惯,增加力活动,和减轻体重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预防体重增加和平衡能量摄入和支出对预防2型糖尿病有着很强的重要性,此外,饮食和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可以一个不同的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糖尿病,同时研究与中介端点试验表明高消费的全谷物食品和交换的不饱和脂肪食物对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有较高影响。
经常适度饮酒也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而高酒精摄入化和吸烟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