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现状
自考医学考试内科护理学二(试卷编号211)

自考医学考试内科护理学二(试卷编号211)1.[单选题]下列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叙述正确是A)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B)主要由急性肾炎迁延所致C)多数起病时即为慢性过程D)发病的起始因素是非炎症反应答案:C解析:2.[单选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是()A)微血管栓塞症状B)低血压及休克C)微血管病性溶血D)出血答案:D解析:3.[单选题]患者,男性,以急性胰腺炎入院。
现腹痛剧烈,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肌肉注射杜冷丁加阿托品B)肌肉注射吗啡C)指导患者采取躯干屈曲的坐姿D)给予疼痛自控疗法答案:B解析:4.[单选题]患者,男性,51岁,因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导致“热射病”急诊入院。
患者体温41℃,为迅速降温采取的措掩中,不妥的是A)冰水、酒精擦浴B)氯丙嗪静脉点滴C)大血管处放置冰袋D)口服阿司匹林答案:D解析:5.[单选题]对冠心病具有诊断价值,并且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极为重要的一项检查为A)24小时动态心电图B)心肌放射性核素检查C)冠状动脉CT6.[单选题]护士对使用洋地黄药物患者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给药前先数心率,<60次/分不能给药B)服药期间经常询问有无不适C)发现洋地黄中毒表现及时通知医生D)嘱若一次漏服,则下一次应补服答案:D解析:7.[单选题]患者,男性,27岁,半年前被犬咬伤后未及时注射疫苗。
3天前突感已愈合伤口附近有麻木及蚁走等异常感觉,诊断为“狂犬病”。
此时患者处于疾病的A)潜伏期B)前驱期C)兴奋期D)麻痹期答案:B解析:8.[单选题]在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A)血吸虫病B)病毒性肝炎C)酒精中毒D)胆汁源积答案:B解析:9.[单选题]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败血症C)心脑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答案:C解析:10.[单选题]肝性脑病前驱明可出现的重要体征是( )A)肌张力增高B)扑翼样震颤C)巴宾斯基征阳性D)颈项强直11.[单选题]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的药物为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B)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D)雄激素答案:D解析:12.[单选题]患者,男性,49岁,确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个月。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ppt模板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代谢综合征
•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是其基础障碍
•包括一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
•基因背景的异质性→表型表达不一致
•1999年WHO的工作定义建议
•
IGT 或 DM 和 IR
•并伴有2种以上下列成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和)HDL-C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肥胖 热量摄入过多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衰老 ……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1)
—胰岛素(效应)抵抗
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低,主要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 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
组织器官水平的IR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分解↑ NO↓,CT↑
芬兰白人 芬兰白人 …………
方法
ASP ASP QTL (发病时年龄) ASP QTL (胰岛素水平较低) ASP
糖尿病的基因
未知的2型糖尿病基因
(70%)
Wolfram (<1%) MIDD (<1%) 胰岛素受体基因 (<1%)
MODY (4%)
未知的 LADA
基因 (10%)
未知的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 染色体12q 在芬兰家系中,连锁分析法,此家系中有三或以上成员受累。 其中在六个家系中,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Nature Genetics 1996; 14:90-6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
染色体
1q 2q(+15) 10q 11q 12q 20q …
人群
美国犹他州白人 墨西哥美洲人 墨西哥美洲人 匹玛印地安人
我国人群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别 、职业 3因 素的 影 响后 ,超重 者的 患病 率 明显 高 于 非 超 重
维普资讯
预防 医学情报杂 志 2 0 0 2年第 l 8卷第 5期
43 l
行病学研 究现状
吴先萍 。 杨晓妍。 张 宁梅 。 张梅 王燕 。
[ 关键词 ] 糖尿病 ;流行病学 ;研究现状
[ 中图分类号 ]R 7 . 58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献编号 ]10 06—4 2 (0 2 5—4 3 4 0 8 2 0 )0 1 —0 代组织 过 3 次大 规模 的糖 尿病横 断面调查 ,本文埘 这 3次调 查
糖尿病 的危 险因素情 况。我 国分别于 7 0年代 、8 0年代 和 9 0年 表 1 3次糖尿病流行 病学 调查基本情 况表
l 患病率
人群 2型糖 尿病患病 率的增 长趋势非常 明显 ,这是我 们深入探
表 2 我 国 3次调查 2型糖尿病患 病率
调 查
第 1次 普 查
讨 2型糖 尿病 的危 险因素 、加 强对其防治 的客观依据之 一 。
注 : *为 第 1次普查人群 包括 了 2 O岁 以下者 ,表 中数据 为除 去 这部分人群 后得到 的 2 0岁及 以 上 人 口的 患 病 率 。 第 1 次普查其诊 断标准不 同于 WHO标 准 。根 据全 国糖 尿 病 防治协作组 19 9 4年 在北 京地 区所作 分 析表 明 ,第 1次普 查 采用 的糖尿病 诊 断标 准 所 得患 病 率 高 于用 WHO标 准 所 得结 果 ,相 当于 WH O标准诊 断的糖尿 病 与糖 耐量低 减 (G 、 I q)患 病 率的总和 。可见 ,第 1 次普 查所 得患病率 比实际偏 高 .我 国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
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
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
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
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
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5%为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引起公众对疾病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等多个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血压等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老年人、肥胖人群、高盐高糖饮食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国际上提倡早期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为了探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研究者通常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系统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研究者还利用计算机模型、统计学方法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趋势。
四、研究成果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研究者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最为显著。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迅速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从1980年的1.64亿增加到2019年的4.62亿。
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将继续增加。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引起的高血糖症。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被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年轻人,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或损失,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人,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和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造成的。
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据WHO的数据,尽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但此地区定义为糖尿病高流行地区。
在亚洲,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1.16亿人患有糖尿病。
此外,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也是高糖尿病负担的国家。
在欧洲地区,东欧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北美洲,美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大约有3,470万人患有糖尿病。
在南美洲,巴西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1,590万人患有糖尿病。
非洲是糖尿病负担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据估计,该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虽然糖尿病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人口众多,糖尿病的总病例数量仍然很高。
例如,尼日利亚是非洲患病率最高的国家,约有650万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WHO的数据,6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患有糖尿病。
此外,妇女患病率居高不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有2.14亿的妇女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等。
这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糖尿病的患病率如此高。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0 0 7年 , 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 到 24 . 6亿人 , 预计 到 2 2 0 5年 , 全 糖 耐量异 常 (G 标 化 患病 率 最 高为 四川 ( . 1 和 山 东 IT) 82 %)
病发病率已达 1 % , 2 比女性和 总人 口的发病率 均高 出约 2 %。
人 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 我 国糖尿病 患病 率呈 明显上
7 0一年 龄 段 , 长 迅 猛 。 且增 12 死 亡 率 . 糖 尿 病 的死 亡 率 存 在 明显 的地 区 差 异 和 人 群 差
异 , 0— 0 / 0万不等 。近 3 从 20 1 0年来资料显示
, 糖尿病死
亡率为发达国家 高于发展 中国家 , 城市高 于农 村 , 发达 国家 多 在 2/ 0万 一 0 1 01 5 /0万之 问 , 发展中国家大多低于 1/0万 , 01 城
大城 市( .8 高于 中小城市 (. 7 , 4 5 %) 3 3 %) 富裕县镇 ( . 9 32 %) 高于贫 困县农村 ( . 3 。有人做过 比较 , 2 8 %) 发病率 较高 的 北京 、 辽宁和最低 的贵州、 新疆之间相差达 1 0倍。城市发病 率 高于农村 1 4 。I T标化患病率虽然大 城市 (. 8 高于 ~ 倍 G 57 %) 中小城市 (. 9 ) 但经济迅速 发展 的富裕县镇 和农村 IT患 42 % , G
[ 文献标识码】 A
D i1.9 9ji n 17 7 9 .0 00 .7 o:0 36 /.s . 62— 13 2 1.4 0 8 s 标化 患病率最 高为 北京 ( .6 ) 四川 ( .7 , 45% 和 4 3 %) 最低 为 浙
统计 ,0世 纪 9 2 0年代 全球 糖尿 病患 者约 为 1亿 人 , 而 , 然 到 球将有 38亿人受到糖尿病 的困扰 。 目前 , 国已成 为仅 次于 . 我
2型糖尿病患者死因构成比及其变化分析

糖 尿 病作 为一 种 慢 性 代谢 性 疾 病 , 其 患 病 率 随着 生活 水平 的提 高逐年 上升 。糖 尿病 已 经成 为危 害 人类 健康 及致 残 、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之 一 。为 了解 糖 尿病 死 亡状 况及 变化 趋 势 , 为 今 后 的各 种 并 发症 的 防 治工 作 提 供 流行 病 学依 据 。本 文 对 陕西 省 人 民 医 院 1 9 8 3 ~
11O( 2.3 ) 43( 9 .9 ) 82( 1 8. 2) 69 (1 5 .8)
22 6
7 5 31
> 0 .0 5
3个 时期 糖尿 病住 院患者死 因构成 比及 统计 结果
脑 血 管 疾 病 感 染 糖 尿 病 急 症
肾脏 病 肿 瘤 其 他
l 3( 3O .2 )
1 2( 27 .9 )
3 O( 37 . O) l 4(1 7 .3 )
1 3(1 6 .1) 1 2( 1 4 .8) 5( 6 . 2)
1 9 8 3 ~2 0 1 2年 3个 不 同时 期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均 占 首位 死 因 , 就近 1 O年结果 看 , 其死 亡年 龄 集 中在 6 0岁
以上 , 占8 4 。 以糖 尿 病 急 性 并 发 症 、 感 染 导 致 直 接
3 4 9例 , 女2 1 1例 , 年龄 2 2 ~9 6岁 , 平均年龄 7 1 . 3岁 。 无 论其 主要诊 断 如 何 , 只要 其 死 亡 诊 断 中包 含 2型糖
量, 降低 病死 率 。 主题 词 糖尿 病 , 2型 死 亡原 因 心血 管疾病 卒 中 感染 肿瘤
【 中 图 分 类 号 】 R5 8 7 . 1 【 文献标 识码】 A d o i : 1 0 . a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4 . 0 2 . 0 4 4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一、概述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已对国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逼近惊人的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问题的严重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不仅表现为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体现在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上。
糖尿病更多地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这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等,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流行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影响等。
长期的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深入了解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只有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糖尿病这一严峻挑战,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型糖尿病:通常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血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部分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阳性。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发表时间:2015-07-29T09:10:20.5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莫少伟高芳祝朝勇[导读]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发的一类多因子疾病。
莫少伟高芳祝朝勇(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 570311)【摘要】目的: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探索。
方法:对我国以及国外的相关文献对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同时在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很大差异。
结论: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发的一类多因子疾病。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62-02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中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类疾病[1],也是当前比较严重且容易对健康产生不良反应的慢性疾病。
我国主要将糖尿病分为几个类型,其中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等病因所致,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超过了糖尿病发病总人数的90.0%,因此临床中在开展对糖尿病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研究过程中,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Ⅱ型糖尿病的研究上。
1.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1.1 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当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严重的,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国际各国发病人群统计中其结果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根据国际上在1985年制定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来看[2],很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移民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群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在一些生活环境比较清苦,经济不发达地区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是较低的。
我国在1978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糖尿病健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抽取了400000人口进行了糖尿病疾病调查,其中发现人群中有4840人患有糖尿病,其糖尿病的患病为1.21%。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柳剑;蓝绍颖【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26)3【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上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且每年以新增病例100万的速度增长。
我国已经超过4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
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近1亿。
因此,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对近几年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30-232)【作者】柳剑;蓝绍颖【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通,226001;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J], 钱湘毅;王海琴2.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陈思敏;柳广南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徐亚芹4.绝经前后女性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李清珺;王小清;胡文;俞伟男5.2型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 [J], 龙丹凤;徐志伟;王小芳;吴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仅2019年,就新增了4千万患者。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其发病机制,将有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干预策略,从而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血糖代谢紊乱病症,同时也是多种代谢和营养物质紊乱的综合征。
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一型和二型两大类,另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也有少数人在20-30岁初发病。
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其中肥胖、高体重、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应激等因素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全球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1、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与死亡情况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增长更为显著。
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8.3%。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据全球糖尿病研究基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在2019年,全球有465万人死于糖尿病,并且,接下来的每4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死亡。
2、糖尿病的发病与危险因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与生活方式、基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全球各地的糖尿病流行情况也与人群的生活方式、营养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抽烟等行为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剂量的降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等药物治疗方案,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3、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1、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近年来,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患病率居具有一定营养过剩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高居不下。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态势、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1. 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患有2型和1型糖尿病的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
2.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对于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发展态势存在着明显差异。
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3. 糖尿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外,糖尿病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其长期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医学检查,医药费用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纤维素等不合理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性明显,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3.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运动不足,这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减轻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等不健康成分摄入。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群已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为什么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如此普遍呢?有很多因素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高纤维的西式快餐以及油炸、烤烟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使得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不健康,造成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其次,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快速,缺少运动时间造成了身体肥胖、代谢失调等现象。
以上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流行的重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和流行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据研究发现,我国西南等地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除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外部原因外,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高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代谢障碍等因素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需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我国成年人群的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1. 建立全国性的糖尿病数据库,整合和共享相关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完备和准确的数据支持;2. 针对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3. 加强对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身体活动等,为疾病的预防、干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面临的一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和流行病学与人类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关。
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和制定能够针对该病症的科学应对策略,力求减少患者的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1、疾病背景及流行病学1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T1DM具有以下特点:年龄通常小于3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常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
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
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
目前,中国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中国研究课题组2010至2013年在全国13个地区进行了T1DM流行病学研究,覆盖了全年龄段T1DM和10%的全国总人口,结果显示全年龄段T1DM 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1]。
2型糖尿病多在35~40 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 以上。
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2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如1型糖尿病明显,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低[2],发生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几率比1型糖尿病更高,更易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多囊卵巢综合征、冠心病等等[3]。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4.63亿人),预计2045年将增加至10.9%(7亿人)[4]。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达到11.2%2。
2、疾病治疗现状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胰岛素是主要联合用药。
(1)治疗药物1型糖尿病必须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口服药效果欠佳。
2型糖尿病则往往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降糖,达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治疗药物见表1。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内科护理学(本)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内科护理学(本)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4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请将下面的名词拖拽至合适的位置,将之与正确的示意相匹配。
题目1[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白血病]:是一类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由于干细胞恶性克隆改变,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成熟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目2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B.鼓励多饮水题目3对急性肾盂肾炎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选择一项:B.尿常规示白细胞管型题目4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选择一项:A.上行感染题目5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选择一项:A.感染题目6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及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选择一项:D.感染题目7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起始因素为()C.免疫介导炎症题目8患者男性,38岁,诊断为慢性肾炎,有明显水肿,尿蛋白+++,尿素氮18mmol/L,应给予何种饮食()选择一项:C.低盐优质低蛋白题目9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为()选择一项:A.慢性肾小球肾炎题目10引起慢性肾衰患者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选择一项:C.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题目11尿毒症最早出现的症状()选择一项:C.厌食、恶心、呕吐题目12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选择一项:C.慢性失血题目13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确诊应做的检查是()选择一项:D.骨髓检查题目14多种原因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病理改变是()选择一项:C.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题目15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是()选择一项:C.淋巴结活检题目16Grave病的甲状腺毒症表现下列不妥的是()选择一项:A.厌食、便秘题目17诊断甲亢的首选指标是()选择一项:A.血清游离T3T4测定题目18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选择一项:A.心脑血管疾病题目19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哪项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选择一项:B.糖尿病教育题目20胰岛素不良反应不包括下列哪项()选择一项:D.肝功能受损题目21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是()选择一项:D.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三、综合填充题(每空1分,共35分)请把题目下方的选项拖拽至合适位置,将肾盂肾炎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4分)题目22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好发于[女性]。
糖尿病的流行病研究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危害巨大,可导致肾衰竭、失明、足部坏疽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导致高死亡率。
在全球范围内,每1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同时在这10秒内又有2个人罹患糖尿病,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而截肢,每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增加700万,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且最新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仍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仍高于农村。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 2.85亿,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亿人患糖尿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1980年全国14个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
在不到30年后的2008年,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7 000万。
2010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 240万,相比于1980年增加超过了15倍,我国已超越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患病率如此高的群体中,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却仅为44.0%,青年人的知晓率更是远远低于中老年人。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第一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病率接近5.0%。
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我国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约25 kg/m2,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
老年人(65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20~40岁人群的10倍。
2008年对我国18个城市16 286名妊娠女性的筛查结果表明,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4.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在三级甲等医院中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的危险性已经增加,2型糖尿病初诊时,约50%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
中,胰岛素抵抗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它可发生在临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
岛素抵抗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等)有
关。虽然一些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等也部
亡证明中,过低的报告糖尿病作为死因,表明糖尿病的真正影响力被低估了 [3]。
事实证明,过去几十年里,在死亡证明中提及糖尿病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现在的趋
势也没有变化[4]。在美国1965-1974年死亡的428例糖尿病患者中,38%提及
糖尿病;1986年的样本中的数字是38%;最近的研究是39%[5]。和非糖尿病患
26(4) : 1047-1051, 2003.
[7] Roglic G, Unwin N, Bennett PH, et al. The burden of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realistic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现状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增髙。其中糖尿病性心脏病(主
要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死亡证明
根据1998年法国的一项报告,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 2%,其中肥胖者
(TRIAD) Study. Diabetes Care 29:247 - 53, 2006.
[6] Verlato G, Giacoma Z, Bomora E, et al. Mortality from site-specific
malignancies in type 2 diabetic patents from Verona.Diabetes Care
分参与其发病,然而这些危险因子尚不足以满意解释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的高
危险性。一项由342815例非糖尿病个体及5163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多危险
因子干预研究”的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其平均预期存活时间较非糖尿病个体
少10年,而通过药物降低血胆固醇以及降血压、戒烟等干预措施也不能显著改
善上述情况,说明糖尿病诊断本身,对于冠心病发生、对于心肌梗死后不良预
这并不虑及特殊的癌症,如肾脏或胰腺等部位的癌症,在糖尿病患者中代表过
高的死亡危险性[6]。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的比例占第二位,其
中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几乎是女性的2倍,这可能是大量吸烟
的结果,因为男性和吸烟相关的恶性肿瘤患病率远高于女性,发生在唇部、口
腔、咽部及喉部、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的恶性肿瘤远高于女性患者。在日
者相比,60—79岁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死于肾功能
衰竭的较多[7]。
3恶性肿瘤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在不同的报道中,
糖尿病患者的癌症死亡率分别高于、大致相当、低于相应的参考人群。
英国糖尿病患者因癌症死亡的危险性和普通人群无明显的差别,尽管
[3] Lu TH, Walker S, Johansson LA, Chien Ning H.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tudy indicated physicians’ habits in reporting diabetes
in part I of death certificate affected reported national diabetes
上,作为死因,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主要是在死亡证明中只写入其
并发症,而没有注明引起并发症的糖尿病本身,而且内科医生所写的死亡证明
更倾向于其他更为常见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要死因,
而不是以糖尿病本身为主要死因。另外,作为参考的群体常常包括未被诊断的
糖尿病患者,这将进一步低估糖尿病的死亡率。在不同的国家,糖尿病患者的死
病有很高的死亡危险性,可能因为患肝硬化的酗酒的患者会降低葡萄糖耐量。
意大利最近的一个研究认为:几乎有40%的肝硬化由肝炎病毒感染造成。
总之,糖尿病总是和早亡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报道中缩短的寿命不
一样。美国的保险统计指出在60—70岁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比加入保险的
非糖尿病人群缩短5年。在Knuiman和其同事们的报道里,年龄超过60岁确诊
后,均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Barker等研究发现宫内及婴儿期营养不良与成
年期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相关,而且在成年期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与宫内及婴儿期营养指标有关。因此,
宫内及婴儿期营养不良可作为糖尿病及冠心病众多危险因子的共同土壤,在此
基础上各种危险因子协同作用最终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
群;肝脏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加是否由于酗酒和肝炎病毒引起,还
尚不明确。 近来丹麦的研究发现:癌症的患病率在大部分肥胖糖尿病
患者中有明显升高。意大利Giuseppe Verlato等人报道:(1)女性2型糖尿
病患者的恶性肿瘤略高于普通人群;(2)女性乳腺和胰腺肿瘤高于男性;(3)
肝癌的死亡率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中均较高:(4)肥胖是女性生殖
系统的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和胆管癌高危因素[6]。
4肝硬化
糖尿病和肝硬化之间的联系在几年前就己经被注意,曾有报道:观察
所有死因时,女性患者一般以糖尿病肾病为主要死因,而男性患者更常以肝硬
化为主要死因。Balkau及其同事提出: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和酗酒相关的疾
参考文献
[1] Mulnier HE, Seaman HE, Raleigh VS, Soedamah - Muthu SS, Colhoun HM,
Lawrenson RA.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UK . Diabet Med 23 (5) : 516-21,2006.
[2] Thomason MJ, Biddulph JP, Cull CA, Holman RR. Reporting of death
on death certificates using data from the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Diabet Med 22:1031 -6, 2005.
1心脑血管疾病
毫无疑问,糖尿病患者过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过高的心血管并发症
死亡率导致的。一个决定糖尿病死因的重要因素是糖尿病的病程。威胁生命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般在多年以后才会形成,其死亡由其他疾病造成,而不是
糖尿病本身。在Pima印第安人,阶段性的糖耐量试验可以更准确的估计糖尿病
Diabetes Care 28(9):2130-2135, 2005.
本,恶性肿瘤的比率从1960—1964年的4. 5%上升到1985—1989年的9. 5%,
肝脏、胃、支气管和肺、胰腺是肿瘤的高发部位,尤其是肝癌的死亡率明显升
高,在观察期间从0.5%升到到3.2%。在目前的研究中,肝脏和肝内胆管的恶性
肿瘤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10%,这些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左右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
素,因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的患者逐渐增加。有研究证明,2型糖尿
病患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而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
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1]。糖尿病患者过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过高的心血管并
发症死亡率导致的。
2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de MARCO R等人报道,意大利糖尿病患者中,以糖尿病作为主要死因
的患者只占14%,和美国的研究结果相似;UKPDS研究中,42%的糖尿病患者的
死亡证明提及糖尿病[2];日本报道糖尿病作为主要死因,所占比例从I960—
1964年的57.7%,降到1985—1989年的33.4%,在随访期间呈下降趋势。实际
的发病时间和糖尿病病程,在这些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病程之间有
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高,是由于糖
尿病在发病之前较多地暴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中,所以和糖尿病病程之间
的关系只是反应了年龄的增长和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随
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死亡率的显著增加,几乎全部归因于糖尿病相关疾病死
亡的增多。在男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约为非
糖尿病病人群的2. 5倍,而在女性则高达3. 5-4. 5倍。其中冠心病是2型糖尿
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和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突
发事件发生率升高2—4倍,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升高
mortality. J Clin Epidemiol 58:1150 - 7, 2005.
[4] Cheng WS, Wingard DL, Kritz-Silverstein D, Barrett-Connor E. As
good as it ge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eath certificates
占60%,高血压者占5%,脂质代谢紊乱者占30%,冠心病占20—30%,眼病
者占10—35%。在胰岛素及抗生素应用以前,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感染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