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裂囊肿的影像诊断(1)

合集下载

腮裂囊肿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腮裂囊肿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收稿日期 :2008 - 06 - 19)
作者单位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讨 论
腮裂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 ,腮弓与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 关闭不全所致 ,多位于颈部舌骨水平 ,胸锁乳突肌上 1Π3 的前缘 附近[1] 。可多年无变化或无症状 。腮裂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 ,合并感染后表现出炎性症状 ,癌变罕见 。
本病超声检查时若囊肿透声良好 ,病理检查肉眼观为灰色
图 1 腮裂囊肿声像图
结 果
经病理证实为腮裂囊肿的 28 例患者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 断一致者共 19 例 ,占 67. 8 %。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实性肿块而 未明确诊断者 6 例 ,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 1 例 ,淋巴结 2 例 。28 例囊性肿块中 19 例肿块位于左右颈动脉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 缘深部 ,为较大 、单一的椭圆形无回声区 ,其包膜边界清晰 、表 面光滑 ,囊内为均匀无回声暗区 ,肿块后方回声增强 (图 1) ,彩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示 :周边可见少量片状 、团状血流信 号 ,内部无血流信号 ;另外 6 例与上述 19 例位置相邻或相似 , 但其超声图像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 ,内部透声均匀 ,边界清 楚 ,包膜完整 ,无明显后方回声增强 ,CDFI 示内部血流不明显 , 或仅见少许血流 ,周边血流部分增多被误诊为颈部实性包块 ; 1 例靠近左下颌甲状软骨的囊性肿块 ;2 例表现为位于颈部大 血管旁弱回声 ,CDFI 示其内部及一侧均可见双向血流 ,而误诊 为颈部淋巴结 。
资料与方法
的浆液样液体时 ,涂片检查多为脱落上皮及胆固醇结晶 ;若为 低回声或弱回声团块 ,根据发病部位及病史应考虑腮裂囊肿实 性变可能 ,进一步解剖发现其内容物虽为液体 ,但已变得非常 黏稠 ,并非常见的浆液 ,表明囊肿可能因长期慢性感染 ,脱落上 皮增多或浓缩作用使阻生物质增多 ,介质密度增大影响透声 , 表现出实性特点 。

鳃裂囊肿影像诊断

鳃裂囊肿影像诊断

鳃裂囊肿( Branchial cleft cyst )u鳃裂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畸形u由胚胎发育期中的鳃裂残余上皮组织形成u常位于颈侧部u尽管是胚胎发育异常所见,但临床以30岁左右人多见概述颈部巨大鳃裂囊肿1例u胚胎发育第四、五周,四个外胚层沟向内凹入,称之为鳃沟。

同时内胚层形成咽囊。

凹入的外胚层和内胚层彼此相向生长而被中胚层隔离形成分立的鳃弓经。

鳃源性囊肿被覆上皮有两种:u外胚层鳞状上皮(来自鳃沟)u内胚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源于咽囊)若感染出血, 囊壁纤维化增厚, 壁内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感染时囊壁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u黑箭头-鳞状上皮u白箭头-生发中心:在淋巴小结产生淋巴细胞时,有淋巴母细胞(成淋巴细胞lymphoblast)位于淋巴小结的中央部(称此为原始滤泡primary follicle),随着反复分裂而逐渐变小,遂成为淋巴细胞而被推向于淋巴小结的周边部位,这样在活泼的不断产生淋巴细胞的淋巴小结内,由于有处于分裂的淋巴母细胞占据中央部位,所以称此部位为生发中心或淋巴母细胞中心。

临床表现u鳃裂囊肿病程多发展缓慢,早期可无症状u肿物长大后颈部或咽部常有间歇性肿痛或胀痛,吞咽时明显,咽部牵拉感u易感染,破溃后经久不愈,形成鳃裂瘘,瘘管的内口一般为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附近u临床上,囊肿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软,继发感染则突然增大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囊液密度增高。

如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内侧,颈内外动脉的外侧,边界清晰囊样,密度均匀,应多考虑为鳃裂囊肿。

u一般在T1WI呈均匀低信号、边界清楚, T2WI呈均匀高信号;由于囊内成分不同(粘液、胆固醇、碎屑、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信号可表现不同。

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若继发感染则囊液内信号增高,囊壁增厚。

分型按照不同的发生部位,鳃裂囊肿分为4型第一鳃裂囊肿(少见,1-4%)u常特发于耳周部位u第一鳃弓组成上颌突和下颌突,为Meckel软骨。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作者单位:518020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作者简介:黄国鑫(1971~),男,辽宁人,医师,从事头颈部CT 、MRI 研究鳃裂囊肿的MRI 和CT 诊断黄国鑫 徐坚民 陈宇 张国志 张景忠 【摘要】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MR 和CT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鳃裂囊肿病人(第一鳃裂囊肿2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的CT 或MRI 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耳前区反复感染或瘘,其特征为瘘道与外耳道平行;第二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CT 和MRI 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后内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根据Bailey 的分型,本组9例中2例属Ⅰ型,7例属Ⅱ型,囊肿在T 1加权上呈低至高信号,T 2加权常呈高信号,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

结论:MR 和CT 对第一、二鳃裂囊肿的定位及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鳃裂囊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R73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13(2000)0520356203MRI and CT diagnosis of the branchial cleft cysts H Uang G uoxin ,Xu Jianmin ,Chen Y u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enzhen People ’s H ospital 518020【Abstract 】 Objective :T o evaluate the MRI and 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chial cleft cysts.Methods :11cases with branchialcleft cyst proven by surgury and pathology ,including 2of first branchial cleft cysts and 9of second branchial cleft dysts were collected.The MRI and CT findings were analysed.R esults :The cysts of the first branchial cleft usually presented as recurrent in flammation and fistulas (sinus tract )around the ear.The fistula was characteristically found medial to the concha of the ear and parallel to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M ost second branchial cleft cysts usually appeared as painless and fluctuant masses in the lateral portion of the neck adjacent to the anteromedial border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t the mandibular angle.These cysts were typically well 2circumscribed and hom oge 2neous surrounded by a uniformly thin wall on CT and MRI.The cystic fluid varied from hypointense to slightly hyperintense relative to mus 2cle on T 1WI and appeared usually hyperintense on T 2WI.Conclusion :MRI and CT are useful method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ocation and nature of the branchial cleft cysts.【K ey w ords 】 Branchial cleft cysts Magnetic res onance imaging T om ography X 2ray computed 鳃裂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有关MRI 和CT 诊断报道也较少见,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一、二鳃裂囊肿11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RI 和CT 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腮裂囊肿的MRI诊断

腮裂囊肿的MRI诊断

前内侧、颌下腺内侧、颈A鞘前外方,上至下颌角水 平,下至胸廓纵隔内。③囊内信号升高或囊壁增厚, 周围组织间隙欠清,T。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 信号,增强后囊壁有强化,提示感染。
4.鉴别诊断:鳃裂囊肿应与甲状舌骨囊肿、淋 巴水瘤、腮腺囊肿、神经鞘瘤及淋巴结囊形转移瘤鉴 别。甲状舌骨囊肿有其特定好发部位,位于甲状舌 骨肌前正中线或旁正中线;淋巴水瘤好发于2岁以 内儿童,多位于颌下间隙内,可单房或多房,呈分隔 状,有向周围结构间隙生长特点;腮腺囊肿位于腮腺 区,腮腺周围脂肪向内推移;神经鞘瘤有囊变,但也 有实性部分,增强后强化明显。淋巴囊性转移瘤壁 较厚而且不规则,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与鳃裂囊肿 较难鉴别。鳃裂囊肿极少发生癌变。
图1 男,15岁,左侧第 二鳃裂囊肿 1a T:WI,横断 面示左侧颈动脉鞘外后侧不规 则囊性病灶,呈均匀高信号(箭 头)1b T-WI,横断面,示病 灶仍呈高信号
作者单位:515011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刘世忠);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梁碧玲、黄穗乔)
万方数据
·225·
图2 女,20岁,左侧第二鳃裂囊肿2a T:WI,横断面,左侧胸锁乳突肌深面,椭圆形囊性病灶,呈均匀高信号2b T-wI 横断面,病灶呈均匀低信号2c、d T。WI增强扫描,横断和冠状面,示囊壁有轻度强化
【关键词】腮裂囊肿;MRI
腮裂囊肿是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所形成颈侧部 囊性肿块,约占口腔颌面部囊肿的4.98%[11。临床 上以第二腮裂发育异常多见,其次为第一腮裂,第 三、四腮裂较少见。本文着重分析41例鳃裂囊肿 MRI表现,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MRI诊 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
4l例患者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85 岁,平均26.5岁,病程约10余天至13年。左侧颈部 24例,右侧16例,左、右并发1例,合并感染有1 1 例。

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Di g o tc v l f m a ne i e o nc m a ng i he s c nd b an hi l c e t c s a n s i a ue o g tc r s na e i gi n t e o r c a l f y t
ZHENG ig。Lj W e— u n.ZHAO a g,QIXin ln N n U nJ a Qin a ~o g
显 的信 号 特 征 及部 位 特 征 . 术 前 及 鉴 别 诊 断 有 重 要 价 值 。 对
【 键 词 】 第 二 鳃 裂 囊 肿 ; 共 振 成 像 ; 别诊 断 关 磁 鉴 中 图 分类 号 : 7 1 6 R 4 . R 8. ; 4 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9 l (0 1 0 —3 10 10 —0 l 2 1 ) 91 2 -3
a dp too ywe es mma ie . s l : l f1 ae ftp 1 c o dn O t eBaly y e n ah lg r u rzd Reut Alo 1cs so y e I c r igt h i ' t p .Sh we n tema n tc s a es o d i h g ei
[ sr c] 0betv : t d h g ei r s n n ei gn ig o t au ft e sc n rn ha cetc s. eh Abtat j cie To su yt ema n tc eo a c ma igda n si v l eo h e o d b a c il lf y t M t — c
【 摘
要 】 目的 : 讨 B i y I 型 第 二 鳃 裂 囊 肿 在 MRI 的 特 征 表 现 , 高 术 前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方 法 : 顾 性 分 析 1 例 探 a e i l 上 提 回 l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超声成像特征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超声成像特征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超声成像特征张波;杨筱;姜玉新;李文波;齐振红;谭莉;张璟;杨倩【摘要】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鳃裂囊肿共14例,包括第一鳃裂囊肿5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鳃裂瘘管共5例,包括第一鳃裂瘘管1例,第二鳃裂瘘管2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第四鳃裂瘘管1例。

13例(92.8%)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仅1例形态不规则;12例(85.7%)边界清晰,2例(14.3%)边界不清;7例(50%)呈无回声,其中2例内部多数点状回声漂浮,挤压时可移动; 2例(14.3%)为囊实性;4例(28.6%)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4例(28.6%)周边条状血流,10例(71.4%)未见血流信号。

4例(80%)鳃裂瘘管超声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低回声,2例(40%)显示瘘管回声;1例(20%)为片状低回声,形状不规则;3例(60%)为实性,2例(40%)为囊实性;彩色多普勒显示2例(40%)内部可见条状血流,1例(20%)边缘条状血流,2例(40%)未见血流信号。

结论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诊断信息。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gray-scale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achial cleft cysts and brachial cleft fistulas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and clinical records of 19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brachial cleft cysts and brachial cleft fistulas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th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chial cleft abnormalities were analyzed . ResultsFourteen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achial cleft cysts (5 were First, 9 were Second), 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achial cleft fistulas (1 was First, 2 were Second, 1 was Third, 1 was Fourth).On the ultrasound, the brachial cleft cysts manifested as round or oval in 92.8%(13/14) , and 85.7% (12/14) had a sharp border;50.0% (7/14) were echo-free, and floating echo points could be found in 2 of them.Also, 14.3% (2/14) had solid cysts with small cystic structure , and 28.6%(4/14) had purely heterogeneous solidcysts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 CDFI ) showed 28.6% ( 4/14 ) were peripherally vascularized and 71.4% ( 10/14 ) were not vascularized .In the 5 patients with brachial cleft fistulas , 4 (80%) had hypo-echoic strips or irregular shape , 2 (40%) showed the fistula, 3 (60%) were solid, and 2 (40%) were mixed solid and cyst.CDFI showed 2 (40%) were inner-part vascularized , 1 (20%) was peripherally vascularized , and 2 (40%) were not vas-cularized .Conclusion Brachial cleft cysts and brachial cleft fistulas have typical ultasound manifestations , which can guide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ese diseases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312-317)【关键词】鳃裂异常;鳃源瘤;瘘;超声;诊断【作者】张波;杨筱;姜玉新;李文波;齐振红;谭莉;张璟;杨倩【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1827年Von Baer首次提出鳃裂的概念,随后Heusinger第一次使用鳃裂瘘管这个名词,随着胚胎学研究的进步,Wenglowski于1912年提出了鳃裂囊肿起源的理论[1]。

29=鳃源性囊肿(鳃裂囊肿切除术)临床路径

29=鳃源性囊肿(鳃裂囊肿切除术)临床路径

鳃源性囊肿(鳃裂囊肿切除术)临床路径一、鳃源性囊肿(鳃裂囊肿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鳃源性囊肿(ICD-10:Q18.002)行鳃裂囊肿切除术(ICD-9-CM-3:29.2 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颌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临床表现:病史:颈部肿物。

如囊肿继发感染可自发破溃或被切开引流,可反复发作,形成瘘管。

2.体格检查:为囊性肿块,边缘清楚,光滑,较固定,无压痛,可有大小变化;如形成瘘管则在颈部见瘘管开口,时有分泌物或脓液溢出。

3.辅助检查:超声、MRI(必要时),了解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4.当肿块不能与甲状腺特别是异位甲状腺鉴别时,应当进行甲状腺核素扫描和T3、T4等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颌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行鳃裂囊肿切除术(ICD-9-CM-3:29.2 001)(四)标准住院日: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先天性鳃裂囊肿(ICD-10:Q18.002)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如囊肿或瘘存在明显感染,不进入路径,需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后2–3个月后再行手术。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影像学检查:超声、胸片(正位)、心电图。

螺旋CT对第二鳃裂囊肿的诊断分析

螺旋CT对第二鳃裂囊肿的诊断分析

值 得 临床 推 广 应 用 和 进 一 步 开
展研究。
物 ,但 由于 强 心 苷 起 效 慢 ,治 疗 范 围窄 ,且 易 中 毒 , 一 受
体激动剂 因收缩外周血管 ,可导致 心室后负荷增加 ,而且二
者 均 可 增 加 心 肌 耗 氧 量 , 因 此 ,在 临 床 使 用 受 到 一 定 的 限 制 。米 力 农 是 一 类 作 用 机 制不 同于 洋 地 黄 类 及 儿 茶 酚 胺类 的 新 型 药 物 ,它 通 过 选 择 性 地 抑 制磷 酸二 酯 酶 Ⅲ ,减 少 环 磷 酸 腺 苷 (AM 的 降 解 ,从 而 提 高 心 肌 细 胞 内 c MP的 含 量 , c P) A 促 进 C 2 内流 ,使 肌 浆 网 C “ 度 增 高 ,既 表 现 正 性 肌 力 a的 + a浓 作 用 ,又 可 以 提 高 心 室 舒 张期 顺 应 性 阍 同 时 ,米 力 农 还 可 。 使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中 环 磷 酸 鸟 苷 (G ) c MP增 加 , c MP 和 A 降 低 C 2 度 ,松 弛 血 管 平 滑 肌 ,扩 张 外周 动静 脉 ,以舒 张 a浓 + 血 管 [ 因此 , 临 床 使 用 米 力 农 具 有 强 心 、扩 张 血 管 、 降 低 7 1 。
C T资 料 , 旨在 探 讨 C T对 第 二 鳃 裂 囊 肿 的 诊 断 价 值 , 以 提
高C T诊 断 水 平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本 组 患者 l 5例 , 其 中 男 9例 , 女 6例 ; 年 龄 1 ~ 2 2 7 岁 ,平 均 3 8岁 ;病 程 3个 月 一 8年 ,平 均 l 6个 月 。 1 5例 均
3 讨 论

鳃裂囊肿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鳃裂囊肿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神经 , 其能够将有效 的参考 提供给临床手术定位 ] 。 总之 , 在肘管综合 征 的定位 诊断 和鉴 别诊 断中 , 神 经肌 电图检查能够将可靠 的依据提供给 临床 , 也 能够作 为一项敏
感 指标 帮 助 临 床 对 治 疗 效 果 进 行 观 察 , 具 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南 医学 ,2 0 0 9 , 2 0 ( 9 ) : 2 7 2 — 2 7 3 .
情 况下拉紧而变狭窄 , 进 而 长 时 间 压 迫 尺 神 经 。 小 指 和无 名
指尺侧的感觉障碍等是其最早 的临床表现 。现 阶段 , 临床上 常用的一种诊 断手 段 就是 神 经肌 电 图 , 包 括 两个 方 面 的诊 断, 即神 经传 导速 度测 定及肌 电 图, 特 别是在 临床早 期发 现 和治疗肘管综合征 中发挥着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5 ] 。 目前 , 在肘 管综 合征的诊断 中, 神 经肌电图起 的积极作用 日益引起 了临
性损害口 j 。 2 结 果
经S N C V 减慢和肘 以下 尺神 经 S N AP波 幅降 低 , 分别 占总
数的 5 6 . 7 ( 1 7 / 3 0 ) 和4 6 . 7 ( 1 4 / 3 0 ) , 腕 以下 尺 神经 S NA P
未引 出所 占 比例 较低 , 仅为 1 0 . 0 ( 3 / 3 0 ) 。从 这里 可 以看 出, 肘管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 神经肌 电图具有较慢 的
较低 的感觉 点位 波幅 , 纤颤 电位 、 募 集减少 、 有 MUP的变 化 等 。通 过神 经肌 电 图对尺神 经肘 段跨 肘 1 0 c m, 刺激 间 隔为 1 c m, 小指展肌将 CMA P潜伏期及波幅详细记 录下 来。如果

36例鳃裂囊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36例鳃裂囊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r ha l . e b e
I e r s B a c i ytU l o o rp y K y Wo d J r ha c s; l a n ga h n l x s
鳃裂囊 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 是胚 胎腮裂发育异 常所致 , 本 文总结在我 院住 院治疗后被病理证实 为鳃 裂囊 肿的 3 6例病 例 , 对其超声特点和有关 临床资料加 以回顾性分 析。
i ig .Re u t n 3 a e , ih f q e c l a o i n i g e e a f dn s n s l s I 6 c s s h g r u n y u t n c f d n s w r s ̄H ws Mo t c n o r f t e e r s i o . s o t u s o ma s s w r s me a e u a . h s e e e o wh t r g l r
【 sr c J j cie T aa s te lao i fa rs f bac i cs a d te dansc a e fr te ei s Ab ta t Obe tv o nl e h ul snc et e o r ha ytn i ot vl o l o .Meh d y x u n l h g i u h sn to s
3 , 6例 并对其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本组 3 6例中, 高频 超声表现 为大部分肿块形态尚规则 ,
境界 尚清 , 有包膜 , 后方 回声 多增 强。内部 回声多变 , 部分为均质无 回声区(03 ) 占 2 .%; 1/6 , 78 部分为透声欠佳甚至较差的液
性暗区(63 )占 7 .%, 内可见悬浮光点 、 2/6 , 22 其 附壁 的乳头状突起 、 钙化灶等 。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为 8 .%。结论 应用 89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的 影像学诊断
2017.11.1科内学习-刘斌
一 腮腺解剖
耳屏、下颌角、 颧弓组成的三 角形区域内
腮腺(parotid gland)
(一)形态与分部
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朝向外侧,尖伸向内侧,突
入咽旁,左右基本对称 以下颌支后缘或腮腺内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分为浅 、深两部 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卵圆形,向前延伸,覆 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深面,向内侧可延伸 至咽侧壁旁
病变多位于腮腺区浅表部位 圆形、类圆形病变 CT表现为单发/多发单囊性均匀的水样密度
,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强化 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
病例: 右侧腮腺 表皮样囊肿
2.腮腺炎
(inflammatory)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症(inflammatory)
U线:通过下颌 后静脉最背侧点
与同侧颈椎骨最 背侧点的连线 以U线代替面神 经来划分,便于 确定位置 以下颌后静脉的 移位方向划分
3.MRI:
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等优点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其对肿瘤 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显示优于CT; 对确定恶性肿瘤的侵及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的定位具有较大的价值,此外对范围较大的肿瘤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升高↑
CT表现:
①腮腺体积弥漫性肿大; ②腮腺正常腺体脂肪性低密度消失,被炎性 增生结节代替;叶间间隔及包膜增厚; ③周围渗出;皮肤增厚。
(一)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见,期间可多次反复发作 ,至青春期多可自愈。 病因不明,可能与涎腺导管逆行性感染、儿童免 疫功能低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腮腺反复肿胀,进食后尤为明显,成年 后一般不再发作。 检查:涎腺X线造影是诊断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主

颈部鳃裂囊肿1例报告

颈部鳃裂囊肿1例报告
0 ) 无统计学意义 。 5 ,
i am uecrel eoe ai t n J . x y e ,97, n os ona o nvsu r ao [ ] E pE eR s 19 f l zi
6 9 1 4: 7 .
2 3 免疫调节作用 : . 反应停 可 以通过增 加 m N R A降解 , 强 增 抑制 因子 的作用而减少 T F— 的产生 J诱导 C T细胞 N , D
且有统 计学 意义 ; 在毒性 反应 中, 对照 组恶心 、 吐明显高 于 呕
[ ] Mo i L T admi xriihb o c o n u r 8 r r A . l o d eets nii r at no mo ea h i e ty i t
ncoi f t p ab n ae n N erdt n J . x er s a o a h yeh i gmR A dgaa o [ ] JE p s c rl n o i
0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5, 可能与 反应停 的镇静作用 相关 , 胃肠 致
乳腺癌诊治进展 ,0 4 ( ) 1 20 , 1 :.
[ ] 于燕霞 , 利花 , 英. 3 赵 祝 沙利度 胺在恶 性肿 瘤治疗 中的 作用 [ ] 癌症进展 ,0 5 ( )3 4 J. 20 ,3 :5 . [ ] D ma J h l o ie i a niiro n i eei 4 a t R .T ad md s n i bt fag gns o i h o o s [ ] Po a cdSi S 19 ,14 8 . J . reN t A a c U A,9 4 9 :0 2 l
me 1 9 1 7: 6 5 d, 9 3, 7 1 7 .
[ ] D i E h i m d di u o oua r ei te 9 r sF .T a d iea e l o n mm n m d t d r a vs l o y vi

鳃裂囊肿 ppt课件

鳃裂囊肿  ppt课件

ppt课件
54
手术应取正确体位与适当切口, 以 便充分暴露术野。术中需细致解 剖, 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如面神 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等。
ppt课件
55
第一鳃裂囊肿发生部位在胸锁乳 突肌前缘, 外耳道至舌骨平面的 范围内,途径腮腺筋膜或腮腺实 质,通过面神经总干浅面或深面, 面神经是由第二鳃弓在胚胎期发 育而形成,由颈部向上覆盖第一 鳃弓区域,故第一鳃裂囊肿与面 神经关系密切,在手术时必须解 剖面神经以免损伤。
ppt课件 23
多有囊性感;有感染者,深部粘 连处不能移动, 穿刺可抽出囊液。 也可出现吞咽困难, 进食时有异 味及咽侧胀满感等症状。
ppt课件
24
一般可以根据发病的部位大致进 行囊肿来源的判断。第一鳃裂囊 肿(瘘)外瘘口多位于下颌角后 下方至舌骨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前 缘,内瘘口多位于外耳道软骨、 骨性部分、耳屏及乳突等处,瘘 管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囊肿可位 于瘘管的任何部位。
ppt课件
30
CT:不仅可以准确定位, 而且对 病变的范围、大小、是否合并感 染等都能准确诊断。鳃裂囊肿通 常表现为沿胸锁乳突肌上、下走 行,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块影, 中心密度低, 不强化, 但囊壁(边缘) 可强化, 境界清楚。
ppt课件 31

若病变位于颈前三角区, 第二鳃裂囊肿最多 见。若囊壁增厚, 边缘不光滑, 强化扫描可 见囊壁明显强化, 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 晰, 囊内容物密度增高, 提示囊肿有感染。
ppt课件 56

可采用耳后切口或S型切口,便于显露外耳 道后下壁, 辨认并保护面神经主干,从而 将囊肿与瘘管组织仔细分离;如瘘管穿越 耳廓或外耳道软骨,须切除部分软骨以免 残余复发;对于反复感染、粘连重者,建 议使用手术显微镜,解剖面神经,必要可 行腮腺部分切除术。

鳃裂囊肿影像诊断

鳃裂囊肿影像诊断
>
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男
发 现 右
,岁63
颈 部 肿
皮样囊肿







10~40

10~40


<2

10~30

<10

-
2cm
-
THANKS
发 临 影鉴





述A




制 现 现断
> >
> >
> > >
.
> >
>1型, 最表浅, 位于腮腺与下颌角之间。
>2型,最常见 (约95%)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内侧
颈动脉间隙周围、颌下间隙。
>3型,少见, 甲状软骨水平以下,颈后区多见。 >4
> >
> >
> >
>
>
> >
> >
> > > > >
男,23Y 右颌下 肿物2年 近来增大
> >
. .Leabharlann 男,32Y 发现右颈 部肿物 三月余










3 30
月 余
> > > >
> > > >
>






78

【交流】鳃裂囊肿超声诊断

【交流】鳃裂囊肿超声诊断

【交流】鳃裂囊肿超声诊断鳃裂囊肿定义:鳃裂囊肿是发生在颈部的一种先天性囊性病变。

鳃裂囊肿系由胚胎期第二、三、四对腮裂未闭造成,10~40岁常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质软,有波动感,压之不变形,生长慢,临床以第二对腮裂未闭为多见,多发生于颈内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及颌下。

鳃裂囊肿属于鳃裂畸形,是先天性疾病,为胚胎鳃裂上皮残余组织所形成的畸形之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鳃裂与鳃弓未完全融合或完全未融合所致。

鳃裂囊肿分类:第一鳃裂囊肿:从外耳道至颌下三角。

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腮腺区及下颌角水平以上的肿块,肿瘤生长缓慢,表面光滑,界清,质软,穿刺可抽出豆渣样物质。

囊肿感染破裂或先天形成的第一鳃裂瘘则表现为腮腺区或耳屏前,或耳垂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的瘘口,溢出豆渣样分泌物,发生感染则形成瘘口溢脓,此时应与耳部炎症鉴别,通常检查鼓膜及鼓室正常。

手术切开可见瘘管或囊肿和外耳道软骨相连。

第二鳃裂囊肿:颌下区到甲状腺水平(最为常见)。

第二鳃裂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鳃裂囊肿,多见于青壮年,通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下颌角下缘之间,即舌骨的水平。

生长缓慢,并发感染时增长迅速,扪囊肿质软,界限清楚,无搏动感,穿刺有棕色含胆固醇结晶的液体。

第二鳃裂瘘外瘘口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1/3处。

第三、四鳃裂囊肿:颈根区, 一般位置较高为第三鳃裂囊肿, 较低为第四鳃裂囊肿(罕见)。

第三鳃裂囊肿常位于喉室外侧。

瘘外口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处,行程与第二鳃裂瘘相似,内口于喉上神经内支侧面进入梨状隐窝或食道入口。

临床表现:鳃裂囊肿为先天性病变,多见于10~40岁,常为单侧。

囊肿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查体可表现为表面光滑的无痛性肿块,质软,有波动感,压之不变形。

有些可在病变处皮肤上看到细小瘘口,挤压时可见白色分泌物,或呈条索状走行,则为鳃裂瘘(窦)。

由于病变内含有丰富淋巴组织,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时,病变常同时肿大疼痛,甚至可破溃。

鳃裂囊肿最常位于颈前三角区,并可根据囊肿所在位置判定其来源,通常以下颌角和舌骨为标志分类:第1 鳃裂来源: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少见,约占5%~8%;第2 鳃裂来源:位于下颌角与舌骨之间颈上部,最常见,约占90%~95%;第3、4 鳃裂来源:位于颈中下部或锁骨附近,罕见。

【医学影像笔记】第0082期(第二鳃裂囊肿Secondbranchialcleftcyst)...

【医学影像笔记】第0082期(第二鳃裂囊肿Secondbranchialcleftcyst)...

【医学影像笔记】第0082期(第二鳃裂囊肿Secondbranchialcleftcyst)...第二鳃裂囊肿Second branchial cleftcyst组织胚胎学人胚第4周末,有4对发育良好的鳃弓出现。

相邻弓之间的沟叫腮沟,共5对,内侧咽壁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5对咽囊,其位置与鳃沟相对,鳃沟底的外胚层和咽囊顶的内胚层相贴,合称鳃膜。

鳃弓、鳃沟、咽囊和鳃膜,称鳃器官。

第1对鳃弓不久发育成上颌隆起和下颌隆起,参与颜面的形成。

第2对鳃弓参与舌骨及颈部的形成,第2鳃弓向尾侧增长迅速,逐渐覆盖3、4鳃弓,第2对鳃弓与下方其他鳃弓之间的腔隙,称为颈窦。

以后第2对鳃弓与其它鳃弓愈合,鳃沟和颈窦消失,颈部光滑成形,若不消失则形成鳃裂囊肿。

下图为咽囊的演化:按照不同的发生部位,鳃裂囊肿被分为第1,2,3,4鳃裂来源,以第2鳃裂囊肿多见,位于颈外侧区,下颌骨下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或下方,鳃裂囊肿易感染,破溃后经久不愈,形成鳃裂瘘,瘘管的内口一般为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附近。

临床上,囊肿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软,继发感染则突然增大。

示意图临床表现鳃裂囊肿尽管是胚胎发育异常所致, 但临床以30岁左右的人多见。

鳃裂囊肿生长缓慢,主要症状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大小不定,易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常发热,疼痛。

病理生理病理学显示鳃源性囊肿被覆上皮有两种,来自鳃沟者属外胚层鳞状上皮,源于咽囊者属内胚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也有同时衬以上述两种上皮者。

上皮下富有淋巴组织,甚至有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形成。

若感染出血,囊壁纤维化增厚,壁内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异物巨细胞反应,囊壁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分型I型:囊肿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阔肌的深面;II型:最常见,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浅面,颈动脉间隙的外侧,颌下腺后方;III型: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外动脉至咽侧壁之间;IV型:囊肿位于咽粘膜间隙。

影像诊断CT:鳃裂囊肿通常表现为沿胸锁乳突肌上、下走行,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块影,中心密度低,不强化,但囊壁(边缘)可强化,境界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2WI均为高信号。
鉴别诊断
• 腮裂囊肿应与局部囊实性肿瘤鉴别,如淋巴管瘤 、 腮腺囊肿、神经鞘瘤及囊状淋巴结转移瘤等。
• 淋巴管瘤约 80%好发于2岁以内儿童,多位于颈后 三角区,可单房或多房, 呈分隔状,有向周 围结 构间隙生长特点。
• 腮腺囊肿位 于腮腺区,腮腺周围脂肪向内推移。 • 神经鞘瘤可有囊变 ,但一般有实 性部分,增强后
实性强化明显。 • 囊状淋巴结转移瘤,有原发肿 瘤病史 ,淋巴结增
大,密度减低 ,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可见囊 壁强化 ,淋巴结外脂肪间隙消失,仔细观察囊变 的淋巴结内可见小的壁结节。
淋巴管瘤
谢谢
• 当囊壁增厚,边缘不光滑,强化扫描可见囊壁明 显强化,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晰 ,周围脂肪 密度增高,囊内容物密度增高,提示囊肿有感染。
• 囊内信号 T1WI大部分为低信号 、小部分为稍高信 号 ,T1WI信号改变取决于囊 内的液体成分,囊内 蛋白含量高 ,含胆固醇结晶或伴有感染时,信号 升高。
影表现特点
• 颈部圆形或类圆形囊状密度影,沿胸锁乳突肌上 、 下走行 ,边界清,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 病变位于颈前三角区,第二腮裂囊肿最多见,其 次为第一腮裂,第三、四腮裂少见,以舌骨为中 心,上 、下发展 ;胸锁乳突肌内侧偏前 、颌下 腺 内侧 、颈动脉鞘外方,上至下颌角水平 ,下 至胸廓纵隔内。
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以30岁多见,常为无意中发现的颈部或 腮腺区无痛性肿块 .太小不定 ,生长缓慢 ,部 分可 合并有瘘管 ;继 发感 染者 ,可 伴有疼痛及 发热 ,瘘管 有脓 性分泌物 流出。
• 查体::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或腮腺区可触及肿物, 质韧、 活动度差,继发感染者可有压痛。
右侧腮裂囊肿(未感染),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内 侧、颌下腺后内侧及颈动脉鞘外侧,增强后囊状低 密度影内未见强化。冠 状位重 建图像 .清晰显示 上下走行 的梭形囊状低 密度 影。
鳃裂囊肿
branchial cleft cyst
鳃裂囊肿的发生
属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所形成的颈侧部囊性肿块, 约占口腔颌面部囊肿的4.98%,系胚胎发育过程中鳃 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
hyoid :舌骨 Sterno-cleidomastoid ;胸锁 乳突肌
鳃裂囊肿通常以下颌角和舌骨为标志分类。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多源于 第一鳃裂;位于下颌角与舌骨之间颈上部者为第二鳃裂来源;而位于颈中下部或锁 骨附近者,则为第三、第四鳃裂起源。在以往的统计资料中,鳃裂囊肿以颈上部第 二鳃裂好发,第一鳃裂囊肿少见,第三鳃裂囊肿罕见。
• 左侧腮裂囊肿伴感染 显示 左颈部囊状低密度影 , 囊内未见强化,囊 壁较厚 、囊壁有强化,周围组 织结构受压。 冠状位重建图像,可见左侧颈部明 显隆起 。矢状位重建 图像 可 见囊 状低密 度影 位 于下颌骨 cleft cyst
Axial T1-weighted image shows a welldefined mass (m) along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left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胸锁乳 突肌 (arrowhead箭头 ), lateral to the carotid space颈动脉间隙 (white arrow), and posterior to the submandibular gland下颌下 腺 (black arrow)—the classic location for a second branchial cleft cyst.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mass is due to either proteinaceous蛋白质 debris or prior hemorrhage出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