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考历史材料题
福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BC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长城答案:ABCD3.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5.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什么?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军阀割据D.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答案:D6.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黄海大战答案:D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哪一年?A. 1949年B. 1953年C. 1956年D. 1960年答案:B8.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汕头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A. 京剧B. 书法C. 油画D. 武术答案:C10.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是福建人?A. 林则徐B. 郑成功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
答案:孙中山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_。
答案:北京4. 1950年,中国与_______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苏联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_______,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带答案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C.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D.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3.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4.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A.云南B.北京C.浙江D.陕西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6.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7.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8.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A.水稻、干栏式房屋B.粟、半地穴式房屋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D.粟、干栏式房屋9.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0-2021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含答案)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诗句。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A.水排
B.风车
C.筒车
D.曲辕犁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玄奘西游是唐朝时期的中印交往的史实,B项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史实,D项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时期的史实。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2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2020-2021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
2020-2021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霍去病B.卫青C.蒙恬D.张骞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5.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6.《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
”这表明A.政权系统,尚不完备B.秦始皇帝,才能非凡C.君相矛盾,尚不突出D.皇权至上,大权独揽7.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8.“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9.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1)
专题04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1.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地区朝代机构新疆西汉设置①______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元朝设立②______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台湾清朝设置③______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见证历史(1) 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 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
图二、图三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有何历史意义?(2) 材料二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3) 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有关?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写出一点)?材料二:阅读如图《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载: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2) 材料二图片内容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两件)材料三:读图(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今天我国哪个省份有关?(4)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这些历史事件向世界证明了什么?(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的认识。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华侨中学历史中考模拟预测卷(无答案)
2024福建历史中考押题卷(黑卷)1. 图 1 所示是河姆渡遗址中的考古发现, 据此可知河姆渡人 ( )A.生活在新石器时代B.具备独特的建筑智慧C.能制作简易艺术品D.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和频繁, 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状况的诗句是 A.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 B.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C.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一年三百六十日 , 多是横戈马上行3.《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教授):文(古籍) 、行(品行) 、忠(忠诚) 、信(诚信) 。
”其中与操行 、 礼义有关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说明孔子注重A.教育公平B.道德教育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 4.为解决图2所示的问题, 秦始皇A.结束了六国的分裂局面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采取了化异为同的措施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5.丝绸之路开辟后, 中国培育的桃树沿甘肃 、新疆经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 中亚地区的牛 、羊 、 驴 、骡等优惠品种也经西域传入中原 。
这表明丝绸之路是B.乐舞融汇之路 D.物种互通之路6.南北朝时期, 北方民族依照周代进行射礼 、讲武和田猎等活动 。
民歌中出现“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的汉族女子形象 。
材料描述的现象印证了这一时期A.诗词歌赋兴盛B. 民族文化交融C.南北政权并立D.社会经济繁荣 7.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根据图3 推断“?”处应填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8.宋代是我国出版史上一个兴旺的时代 。
其出版的著作内容涉及当时各个知识部门, 前代人的著 作也陆续出版 。
就数量而言, 宋代出书数量之多, 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 。
这一现象主 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发明B.科举制度的确立C.印刷术的改进D.社会风气的开放表1是九年级(1)班同学们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史料 。
2024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A. 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 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 “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 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2. 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
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
这体现了孔子注重()A. 学而不厌B. 因材施教C. 温故知新D. 不耻下问3. 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
这反映的是A. 国都变迁B. 分封制走向瓦解C. 百家争鸣D. 大一统得到巩固4. 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
这一现象应缘于()A. 丝绸之路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隋大运河的开通D. 郑和下西洋5. 据表可知,《齐民要术》()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 强调因地制宜C. 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D. 注重工具革新6. 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
其研究的主题应是()A. 对外关系的演变B. 行政区划的变迁C. 传统节日的魅力D. 绘画技巧的成熟7. 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
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温度差异B. 土壤条件C. 生活水平D. 人口迁移8. 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
这反映出当时的()A. 重文轻武 B. 宋辽和战 C. 政权更迭 D. 民族交融9. 《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厦门历史中考总复习模拟练习题
厦门历史中考总复习模拟练习题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8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32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四川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从历史上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六辅渠2、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的五铢钱C、北宋的“交子”D、南宋的会子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4、唯心变法运动是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兼具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它是今天我国哪所著名大学的前身A、南京大学B、天津大学C、清华大学D、北京大学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整顿经济秩序D、三大改造6、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于光中先生“乡愁”的基本政策是A、民众公投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国际裁决7、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一场,由于缺乏经验,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场运动是A、“大跃进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运动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8、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倒流到公元前6世纪末,当你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前往希腊罗马考察时,你能看到的现象有①雅典妇女经常参与政治活动②罗马最高行政长官是2名③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达④斯巴达社会俨如大军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含答案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把鲜卑拓跋姓改为汉姓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文化,故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故D符合题意;统一黄河流域、开发江南经济、笼络守旧势力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
6.“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他们被称为“五胡”,与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加速了民族融合。题意要求不包括的内迁民族,故本题答案选D。
2020-2021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头部复原像最可能在下列哪座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A.昆明B.成都C.西安D.北京2.下面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的是()A.B.C.D.3.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①制造石器②会建造房层③会使用火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 )①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②复原其外貌特征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④推测其生活的年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学到的精神有①创新精神②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敬业精神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黔西观音洞人8.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9.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A.水稻、干栏式房屋B.粟、半地穴式房屋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D.粟、干栏式房屋10.《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11.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4.B
解析: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
【点睛】
抓住题干图表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是解题的关键,从关键词“汉武帝”的措施,排除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措施。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文帝、景帝有关,B项与汉武帝有关,D项与法家韩非有关。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套试题】厦门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阿坝州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30分)17.右图是英军随军画师绘的《1860年中国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A.俄国B.美国C.法国D.日本【答案】C18.“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
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19.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
他是()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答案】B20 “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
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答案】B21.有学者评价。
“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
“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案】D22.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
这一事件是()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答案】C23.右图为连环画《双枪女英雄》的封面。
图中的女英雄抗击的侵略者是()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日本军队D.美国军队【答案】C24.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剪刀,插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25 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当时,英国出现的一位文学巨匠是()A.但丁B.托尔斯泰C.卢梭D.莎士比亚【答案】D26 1789年7月14日,当路易十六听到某一消息时,询问身边的廷臣昂古尔公爵:“社是一场叛乱吗?”昂古尔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021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
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美国政府的做法是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6.“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A.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法西斯专政C.兴建公共工程D.实行计划经济7.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
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相关战役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8.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9.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练习(含解析)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30.(·厦门)QQ与微信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主要得益于( )A.蒸汽时代的到来B.电气时代的到来C.网络技术的发展D.报刊事业的发展【答案】C20.(·泉州)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
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A.电力工程师B.汽车司机C.软件工程师D.飞机驾驶员【答案】C(·佛山)15.“自动控制技术是在无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采取对控制信息进行测控、变换、传递和计算,用以达到对被控对象实现自动化的功能技术,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材料表明自动化技术( )A.是造成工人失业的根本因素B.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源于现代计算机技术D.是现代生物工程的重大突破【答案】C25.(·广东)“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
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
“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答案】B7、(·安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A.原子能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遗传工程【答案】B23、(·铜仁)沪昆高铁贵阳北至我市玉屏东于年6月开通,该列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快捷。
请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下列哪次科技革命成果(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以上都不是【答案】C17、(·襄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 蒸汽机技术的成熟B. 内燃机的广泛使用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答案】C48.(·娄底)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答案】B40.(·怀化)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已经揭开从那时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2020年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
2020年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18世纪中期,它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它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材料叙述的是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良C.电动机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2.世界上第一台机器出现在()A.织布行业B.纺纱行业C.动力制造业D.交通运输业3.观察下边的图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4.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A.凯伊B.哈格里夫斯C.瓦特D.斯蒂芬森5.“该宣言发表于1848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十月革命的爆发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的建立D.“第一国际”的成立6.“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7.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8.“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种情况最早应始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9.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确立君主立宪制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维护国家统一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10.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题专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8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题专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8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它确立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伟大尝试”和“革命胜利”各指什么?(3分)(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新纪元”的标志和“新阶段”的理论各指什么?(3分)参考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巴黎公社(1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等)(1分)(2)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1分)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等。
)(1分)2.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4分)(2)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请你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2分)(3)举出一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分)(4)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假如请你组织一次现代化建设成就展(以展板形式反映成就),为此:(4分)A.请你确定成就展的主题内容:B.你收集材料的途径有:C.你收集的材料的表现形式有:D.此外,你认为还要解决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解放生产力(或调整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任说出一方面即可2分)。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
2020年厦门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
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柳公权D.王羲之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6.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7.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9.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10.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11.“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1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最新完整版
福建省2022届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图1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甲骨文现代汉字马犬牛A.土地制度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D.天文历法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图2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4.“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他”指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5.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A.强调不误农时B.主张种植水稻C.关注农具革新D.重视因地制宜6.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
这体现了()A.江南地区的开发B.运输工具的改进C.劳动人民的智慧D.计算能力的提高7.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这一结论的佐证史料是()A.B.C.D.8.图7到图8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9.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
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关汉卿B.李时珍C.宋应星D.曹雪芹10.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
2020-2021厦门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杨秀清B.李秀成C.洪秀全D.石达开2.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这一伟大行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
“伟大行动”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洋务运动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4.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据此可知中国()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
这一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6.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这句话揭示了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B.英制睡帽难以运到中国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7.“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
”“十室之邑,必有烟馆。
”这说明清朝()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
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租地农场引起无地或少地农民不满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旧的世界秩序D.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4.下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
向外传播大约是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5.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进行了三次技术革命,以下职业按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6.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
……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08-09年七年级会考)姓名座号材料一隋炀帝这个人自负才学比别人高,刚愎自用,从来听不得批评,容不得不同意见。
他常说,我生性不喜欢人谏,如果是达官贵人还想进谏以求名,我更不能饶他。
功臣高颍私下议论隋炀帝纵情声色,被人告发,遭杀身之祸。
大臣们怕遭杀身之祸,偷安高位,阿谀奉承,助长了炀帝的刚愎自用。
隋炀帝刚愎自用的最大危害,就是好大喜功,炫耀国威,滥用民力。
营造东都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二百万人。
为了炫耀国威邀请西域各国前往洛阳,沿途郡县对国宾招待备至,耗费巨资。
外宾在市肆上吃喝不必付钱,还夸耀说:中国富饶,酒食不要钱。
炫耀国威、滥用民力的最大危害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使正在振兴的社会很快濒于绝境。
摘自《国史概要》材料二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在中国古代,大规模农民起义后,出现好皇帝,几乎是一条规律。
隋朝覆亡的具体原因和特征,直接警戒着贞观时期的君臣行为。
没有隋炀帝的“大业”就没有唐太宗的“贞观”。
摘自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1)材料一揭示了隋朝灭亡的什么原因?1、刚愎自用,容不得不同意见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3、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特征,直接警戒着贞观年间的君臣行为2、唐太宗能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发可从两方面进行回答1、认识到必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懂得虚心地从历史和他人身上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自己或者国家能够不断进步2、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必须以人民为基础,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体现民本主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二、(07-08年八年级会考)材料一1958年1月,当毛泽东的火车开进南宁之时,他就感到有必要修改经济指标:……一年完成十二年的粮食增产计划……农业部的报告已经指出1958年的粮食产量将达到四千亿公斤,比1957年增长一倍以上……摘自《历史不再徘徊》材料二1958年6月8日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信阳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放出中国第一颗小麦高产卫星,创下亩产小麦1052.5公斤的记录。
6月12日又报道该社放出小麦亩产1765公斤的第二颗卫星。
……1958年夏、秋两级的粮食征购,让嵖岈山区的老百姓们大难临头、惊恐不安。
遂平县实际粮食产量2440万斤,可下来的增量任务是9000万斤。
综合:任彦芳《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大饥荒》材料三1959年6月至1960年6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饿死2762人,打死398人,逼死148人,冻死105人,其他原因死亡192人;1960年6月至1961年1月死亡282人。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公社共死亡4487人,占总人口40929人的12%。
摘自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1)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由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冒然发动“大跃进”,促使全国农业出现浮夸风,农业大量减产,陷入三年困难时期(2)结合学过的知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政策的制定必须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而不是唯上、唯心3、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盲目崇拜三、材料分析题(09-10年九年级质检)材料一“我们相信这是不言而明的真理: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创世主赋予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材料二“7月4日对于美国的奴隶意味着什么?让我来回答吧。
对于长期遭受压迫凌辱的奴隶,7月4日是一年中最最屈辱和残酷的一天。
对于他们来说,你们今天的庆祝活动仅是一场欺骗,你们吹嘘的自由知识一种亵渎的放肆,你们标榜的民族伟大充满骄横自负,你们的喧闹声空虚而毫不心肝,你们对暴君专制的谴责无异于厚颜无耻的言辞,你们所谓的自由平等的高唱更是虚伪至极,是对这些口号本身的嘲弄。
”——(美)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1)材料一揭示了《独立宣言》的什么主题?揭示了人生而平等,(都有不可割让的平等权利)(2)材料二揭露美国独立后还存在什么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存在黑人奴隶制度(3)这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得到解决的?这一历史进程有何启示?1、这一不合理制度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度开始得到解决。
2、从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自由、平等是人们共同的、长期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几代人共同的坚持和努力四、材料分析题(同安区2011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材料一:康乾之时确实有一种盛世气象。
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整整100多年是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
但是,如果说汉唐盛世曾经是阳春天气的话,那么康乾盛世不过是晚秋晴日。
历史的运行不会使盛世长存。
这种转机在乾隆后期已经出现,渐积而渐多。
到嘉庆时代盛世色彩终于褪色,露出了百孔千疮。
此时的封建社会,确实已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
”——《中国近代史晚清篇》材料二: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晚清篇》材料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由盛转衰(2)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材料二中“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的(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大,才能避免弱肉强食的命运,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振兴中华等,言之有理即可五、材料分析题(同安区2011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相信这是不言而明的真理: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创世主赋予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材料二:你们真正的独立和自由,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
——(美)乔治·华盛顿《告别辞》(1796年9月17日)(1)材料一揭示了《独立宣言》的什么主题?(3分)揭示了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割让的平等权利(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主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这一主题(至少一个)(2分)反映了政府的统一,是人民享有独立自由权利的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发(6分)自由民主是人们长期的共同的追求,是人们渴望享有的权利。
但权利的享有必须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没有国家、政府的统一,人民的自由民主就无处谈起,所以人们要享有权利就必须自觉维护国家政府的统一。
可以得出“权利义务关系的统一性”六、材料分析题(思明区2011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描述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七种神情:一是提着篮子入考场时像乞丐;二是点名时被官吏呵斥像囚犯;三是回到考试期间暂住的号舍里,上面露头,下面露脚,像秋末的蜜蜂;四是出考场后像出笼的病鸟;五是等待放榜时坐立不安,像被抓住的猕猴;六是知道名落孙山后面色死灰,像叮了药饵的苍蝇;七是大骂考官有眼无珠,然后心灰意冷,但过了一段时间,气也平了,又想再试一次,像刚破壳的小鸡。
——摘自北师大出版社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我们可以把欧洲中世纪的文化比喻为一个作茧自缚的蚕,这个作茧自缚的蚕是如何蜕变而成为飞蛾的呢?从作茧自缚到自由展翅,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欧洲的文艺复兴可说是欧洲文化的羽化过程。
一场军事斗争的胜利固然可以在蚕茧上撕开一个小口,一场政治的运动或许也可以在蚕茧上撕开一道裂缝,但是只要通过文化的大革新,通过用古希腊——罗马文化这样的利器,西方文化才最终破茧而出。
——摘自2010年06月01日新浪读书材料三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口。
——出自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的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示名言请回答:(1)材料一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清科举制的危害(4分)四书五经;明清科举制的危害;钳制思想;加强专制统治;制约创新思维,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导致读书人精神萎靡(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二点得3分,答到三点以上得4分)(2)文艺复兴促进“欧洲文化的羽化过程”的精神武器是什么?文艺复兴有何历史作用?人文主义;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思想专制阻碍社会的进步;自由、民主能促进社会进步;倡导自由、民主七、材料分析题(10—11年同安区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
为达到这一目标,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成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许多省宣布自己是亩产“千斤省”,有的地方竟然虚报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
有的报上还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之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高指标,浮夸风(或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存在什么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针对材料一二的问题,后来党中央是如何解决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上述两则材料对你有何启示?经济建设应该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实事求是;要加强与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八、材料分析题(11年厦门市中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赶超是要付出代价的。
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建成了庞大的工业化基础。
表面看来,苏联在经济上也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