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胶囊说明书
泰毕全
泰毕全(Pradaxa) ®泰毕全(Pradaxa)®,是最前沿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
泰毕全(Pradaxa)®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
1药品信息基本信息【中文商品名】泰毕全®【英文商品名称】Pradaxa®【通用名】达比加群酯胶囊【汉语拼音】Dabijiaqunzhi Jiaonang【英文通用名称】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规格】(1)110 mg (以达比加群酯计)和(2)150 mg(以达比加群酯计)【剂型】胶囊剂【单位】盒【包装】双铝泡罩包装:每盒10粒(1×10粒/板),每盒30粒(3×10粒/板)或每盒60粒(6×10粒/板)胶囊【贮藏】密封,在25ºC以下干燥保存。
【有效期】36 个月【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化学名称:β-丙氨酸, N-[[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基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N-2-嘧啶-,乙酯,甲磺酸盐化学分子式:C34H41N7O5·CH4O3S化学结构式:1nn/products/prescription_medicines/fczz.html【分子量】723.86 (甲磺酸盐)627.75 (游离物)【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颗粒。
药品包装外观图适应症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2级∙年龄≥ 75岁∙年龄≥ 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用法用量用水送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的比较
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欧洲√;美国×;
中国×
美国×;欧洲×;
中国×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主要为出血,>5%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出血,共计>15%
出血方面两者相当,达比加群酯胃肠道反应更多。
达比加群酯解毒剂研究领先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可能能通过血透去除,利伐沙班血透无效。
倘若后期有较多严重出血甚至死亡的报道,可能影响两者的市场表现
其他需注意的不良反应
有报道利伐沙班可能引起手术切口并发症。无引起心肌梗死报道。
有引起心肌梗死报道
过量解救剂
暂无
暂无
每日服用次数
1次
2次
利伐沙班服用依从性可能好于达比加群酯,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患者。
市场销售
全球(亿美元)
2013年前达比加群酯领先利伐沙班
2013年利伐沙班领先达比加群酯。
注:数据来源于PDB药物综合数据库
能否成为较早上市的国内企业?
专利保护情况
化合物专利保护至2020年
晶型专利保护至2026年
化合物专利保护至2018年
晶型专利保护至2023年
国内生产企业利伐沙班(2026年)上市晚于达比加群酯(2023年)
预期国内生产厂家
预期较多
预期较多
招投标、进院竞争对手较多
是否应该两药同时开发,以增加中标和进院几率?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的比较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结论
适应症
预防非瓣膜房颤引起的中风和血栓
美国√;欧洲√;
中国×
美国√;欧洲√;
中国√
适应症基本相同。
在中国市场,达比加群酯在“预防非瓣膜房颤引起的中风和血栓”领域领先利伐沙班;骨科方面,利伐沙班领先
诹见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
诹见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口服抗凝药华法令临床上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该药疗效确切,但在无凝血酶原监测条件下无法使用。
由于该药治疗窗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若不在2~3值之间,就需要调整剂量。
鉴于此,国内外已经研制出无需临床严密监测即可方便服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下面简介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两个药物。
1 利伐沙班利伐沙班(rivaroxaban, BAY59-7939,商品名:拜瑞妥, Xarel to)利伐沙班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口服抗血栓形成药物,选择性抑制Xa因子,减少凝血酶的生成。
利伐沙班的化学名为:5氯-N -{ (5S ) -2-氧代-3-[4-( 3-氧代-4-吗啉基)苯基]-1, 3-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1],分子式:C19H18C l N3O5S,相对分子质量Mr=436,该药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开发,2008年9月16日在加拿大批准上市,同年9月30日获得欧盟委员会许可上市[2],2009年在中国上市。
2009年3月,美国F D A顾问委员会同意了利伐沙班临床数据具有良好效益-风险比,目前南美、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批准。
利伐沙班在我国上市后,新版医保目录已经收载,2010年版《国家处方集》收载并规定的适应症是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
由于该药物治疗疾病谱广,量效关系稳定,口服方便,出血风险低的特点。
现在正在扩大适应症范围,如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
1.1药动学口服利伐沙班吸收快,食物可以增加其的吸收。
口服达峰时tmax=4h,生物半衰期t1/2=5~9h,老年患者为t1/2=11~13h[3]。
生物利用度F=80%。
多剂量给药后,c-t曲线下面积(A U C)呈剂量相关性增加,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第7天)时,未发现有药物蓄积情况。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的区别和用药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的区别及用药交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华法林是唯一的口服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破除了无法摆脱华法林的“魔咒”。
称其为“新型”,是相对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而言。
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共有4种批准上市的NOACs,包括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和直接凝血酶II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现在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四种药物之间的区别。
1.作用机制华法林是多靶点作用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肝脏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是单靶点作用的抗凝药,因此抗凝效果更为可控。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在体内转化为达比加群,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凝血酶)活性中心发挥抗凝作用。
2.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比:1)NOACs皆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且不增加致命性出血风险。
2)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与华法林相比,不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3)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均有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3.适应症[1]1)与华法林的区别房颤(心房颤动)可分为瓣膜性房颤(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换瓣术后)和非瓣膜性房颤,其中非瓣膜性房颤占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
瓣膜性房颤推荐选用:华法林钠。
——NOACs也曾在机械瓣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2],但结果均不理想。
非瓣膜性房颤推荐选用:NOACs。
——NOACs 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钠,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2)NOACs之间的区别阿哌沙班在我国仅批准用于髋膝关节术后抗凝。
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被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和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利伐沙班是拥有最多适应症的NOACs,被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治疗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在美国和欧盟还获批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2)
No Image
抗凝活性的监测
达比加群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较强的可重复性,不需常规监测抗凝活
•
性。
在有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怀疑服药过量、需急诊手术或操作等特殊情况下,
•
可检测凝血指标,帮助拟定进一步治疗策略。
谷值时(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
检测指标(下限值)
dTT (校准稀释凝血酶时间 )
Lee CJ, et al.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0; 24(4): 739-753.
Stangier J et al. Br J Clin Pharmacol . 2007; 64: 292–303.
Stangier J. Clin Pharmacokinet. 2008: 47: 285–95.
2
No Image
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
•达比加群以浓度依赖方式特异性阻断凝血酶(IIa因子)活性。 达比加群酯口服后,迅速在胃和小肠吸收,并通过酯酶催化水解作用变成活
•
性产物——达比加群。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 吸收迅速,2小时内达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比加群的平均终末半衰期在健康老年人中约11小时。 达比加群的分布容积60~70L,提示具有中度的组织分布。 主要以原形经尿液排泄(85%)。 达比加群在患者体内迅速起效,起效时间为0.5~2小时。 随着达比加群的药物浓度增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延长。
3
➢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 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适
达比加群酯
图5 2009-2011年全球依诺肝素销售情况分析(亿美元)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依诺肝素(赛诺菲) 依诺肝素(诺华) 总计 赛增长率 诺增长率 总增长率
2009 42.4
42.4
2010 37.2 4.6 41.9 ‐12%
‐1%
2011 29.4 10.2 39.5 ‐21% 120% ‐6%
素疗效同等,安全性类似。 4、RECOVER: 目的:RECOVER 研究是一项针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的Ⅲ期全球性、随机、
双盲、平行临床研究,旨在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共 纳入 2539 名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非口服抗凝药物( 静注普通肝素或皮下注 射低分子肝素) 初始治疗 8~11d 后,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及华法林组( INR 控 制在 2.0~3. 0) 。
与抗凝药物市场增长率持平,具体如图 7 所示:
图7 2009-2011年全球比伐卢定销售情况分析
500
0.12
百万美元
450 0.1
400
350 0.08
300
250
0.06
200 0.04
150
100 0.02
50
0
Total Ann. Growth Total
2009 401
2010 437 9%
结果:未见大出血事件,但最高剂量组( 300mg,2 次/d) 在接受治疗初始几 日内 20 例受试者 2 例出现多部位出血,小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提示达比加群酯较大剂量口服仍安全,治疗剂量窗为 12.5~300 mg,2 次/d。
2、BISTROⅡ: 目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达比加群酯的量效关系,并比较不同 剂量达比加群酯及依诺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的差异。 结果: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随达比加群酯剂量增加而降低,与剂量呈显著的 剂量依赖性,同样剂量下,分次给药和单次给药无显著影响。除低剂量组(100mg/d) 外,达比加群酯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安全性好,除低剂量 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外,其他各组大出血发生率均与依诺肝素组 接近。表明达比加群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术后早期应用有效而安全,合理剂量为 100~300 mg /d。 3、RE‐MODEL、RE‐MOBILIZE、RENOVATE、RE‐NOVATEⅡ: 目的:该四项研究均是针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一级预 防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纳入病例数超过 10000 例。 结果:在预防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达比加群酯至少与依诺 肝素疗效相似,但不优于较高剂量的依诺肝素,较大剂量的达比加群酯与依诺肝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要点(2024)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要点(2024)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作为小分子前体药物,无药理学活性。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可被迅速吸收,并在血浆和肝脏经由酯酶催化水解转化为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是强效、竞争性、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血浆中主要活性成分。
由于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凝血酶可预防血栓形成,达比加群还可抑制游离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1、达比加群酯适应证(1)预防存在以下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①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②左心室射血分数<40%;③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三2级;④年龄三75岁;⑤年龄三65岁,且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中的任一疾病。
(2)治疗急性DVT和/或PE以及预防相关死亡。
(3)预防复发性DVT和/或PE以及相关死亡。
2、达比加群酯用法用量(NMPA说明书,用于成人)每次150mg,每日2次。
治疗DVT和PE时,应在接受至少5d的肠外抗凝治疗后开始。
3、特殊人群用药(1)儿童:达比加群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说明书不推荐加比达群酯用于18岁以下患者。
(2)老人:三80岁者,调整剂量为每次IlOnIg,每日2次;> 75岁者,可以考虑调整剂量为每次IlOnIg,每日2次。
(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
说明书建议在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育龄女性应避免妊娠,使用达比加群酯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4)肾功能异常:①CrCl 30~50 mL/min且高出血风险患者,建议每次给药IlOmg, 每日2次;②CrCI<30mL∕mi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5)肝功能异常:①肝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②用于预防NVAF相关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时,对肝转氨酶增高>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尚无治疗经验。
达比加群酯结构式
达比加群酯结构式达比加群酯结构式近年来,化学领域的发展是繁忙而积极的,尤其是在有机合成领域。
达比加群酯(DABCO-Q)就是其中的一种合成物质,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其结构和性质。
一、化学结构达比加群酯(DABCO-Q)的结构式为C12H12N2O2,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氧化剂。
其中DABCO指的是1,4-二氮杂环己烷,Q则表示对甲苯磺酰基二氮杂烷四酸二酐。
因为其分子内含有三元环、四元环等,使得达比加群酯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质和电导率。
二、化学性质达比加群酯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特别是在不含水的反应溶剂中。
它可以与脂肪酸、烃类等反应生成酸、醇和醛。
同时,达比加群酯可以和低价金属如铝、铜、镁等反应,生成与DABCO的配合物。
三、应用领域达比加群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在芳烃的氧化反应、生物分子的合成、光电学领域、电化学传感器和锂电池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此外,在电动汽车领域,它还用作快速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电极材料。
四、研究进展目前,针对达比加群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合成方法和性质改善。
为了提高达比加群酯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地改进它的化学结构、优化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如配合物、薄膜和纳米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光电、电催化和生物领域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五、总结达比加群酯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的化学结构简单,但却具有重要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为达比加群酯的应用范围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达比加群临床用药建议
血栓栓塞的定义
• 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 外周的栓塞性事件、深静脉血栓。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3;6:460-466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常见问题的处理 小结
达比加群酯的应用指征
大出血
RR 0.80 (95% CI: 0.70–0.93)
4.0 3.5 大出血发生率(%/yr) 3.0 2.5 2.0 1.5 1.0
P=0.003 (Sup)
RR 0.93 (95% CI: 0.81–1.07)
RRR 20%
P=0.32 (Sup)
3.32 2.87
3.57
0.5 0.0
在房颤复律治疗中的用药建议
达比加群酯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抗凝药物。 在复律前至少3周和之后4周使用。 根据患者的卒中/出血风险,选择150 mg或110 mg。
RE-LY研究:心脏复律亚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
1.8 1.5 卒中/全身性栓塞 (%) 1.2
RR 1.28 (95% CI 0.35–4.76) P=0.71 RR 0.49 (95% CI 0.09–2.69)
D110 vs. warfarin RR (95% CI) 0.83 (0.59–1.17) 1.57 (0.26–9.39) 0.59 (0.26–1.33) 0.81 (0.56–1.18) 1.03 (0.81–1.31) P value 0.28 0.62 0.20 0.27 0.81
D150 vs. warfarin RR (95% CI) 1.09 (0.80–1.49) 1.01 (0.14–7.15) 1.39 (0.73–2.63) 0.86 (0.60–1.23) 1.15 (0.91–1.45) P value 0.58 0.99 0.32 0.42 0.24
达比加群酯课件
SPAF III研究:房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未确定
房颤
动脉粥样硬 化性血管病
60
P=0.02
P=0.06
50
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发生率(%)
40
血浆因素为主
细胞因素为主
30
(如凝血因子)
(如血小板)
20
10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源性卒中 •其他系统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 非心源性卒中 • 心肌梗死 •…
Oldgren J, et al. Circulation. 2014 Apr 15;129(15):1568-76.
27
治疗窗内时间百分比(TTR) 越低, 华法林预防卒中的疗效越差,卒中发生越多
根据治疗窗内时间分层 (INR 2.0–3.0) 该时间段内无卒中的患者百分比(%)
16
阿司匹林与口服抗凝药*相比, 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升高,出血风险相当,
风险率
丹麦全国房颤注册临床试验
132,372同期所有出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
CHADS2:2-6分
2
HR:1.73
VKA
1.8
(95CI:1.64-1.83)
ASA
1.6
1.4
1.2
HR:0.98
(95CI:0.93-1.04)
20
抗凝治疗贯穿了房颤患者的各个阶段的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预防房颤相关卒中
节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次记录
消融
心脏复律
无症状 阵发性
AF
持续性
长期持续性
永久性
8、Camm AJ, et al. Eur Heart J. 2010; 31(1): 2369-2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比加群酯胶囊说明书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用于预防心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血栓的发生。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达比加群酯胶囊说明书,欢迎阅读。
达比加群酯胶囊商品介绍通用名:达比加群酯胶囊生产厂家: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64药品规格:110mg*10粒药品价格:¥198元达比加群酯胶囊说明书【通用名称】达比加群酯胶囊【商品名称】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英文名称】DabigatranEtexilateCapsules(Pradaxa) 【拼音全码】DaBiJiaQunZhiJiaoNang(TaiBiQuan)【主要成份】甲磺酸达比加群酯。
化学名: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甲磺酸盐分子式:C34H41N7O5CH4O3S分子量:723.86【性状】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颗粒。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心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血栓的发生。
【规格型号】110mg*10s【用法用量】用水送服,餐食或餐后服用均可。
请勿打开胶囊。
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300mg,即每次1粒150mg的胶囊,每日两次,应维持终生治疗。
【不良反应】1.在关键部位或器官发生症状性出血:眼内、颅内、椎管内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肌肉内出血、腹膜后出血、关节内出血或心包出血。
2.满足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标准的大出血被称为危及生命的出血:致死性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伴有血红蛋白至少下降50g/L的出血;需要输血或血细胞至少达4个单位的出血,伴有低血压而需静脉使用升压药的出血;必须外科手术治疗的出血。
3.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相比,随机接受达比加群酯每次110mg、每日两次和每次150mg.每日两次的患者,总体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呈显著下降(p 【禁忌】1.已知对活性成分或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任一辅料过敏者。
2.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 【注意事项】1.房颤相关性卒中和SEE预防的临床试验中排除了肝酶增高>2ULN(正常值上限)的患者。
对这一患者亚组无治疗经验,所以不推荐该人群使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2.与其他所有抗凝药物一样,出血风险增高时,应谨慎使用达比加群酯。
在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过程中,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出血。
如果出现难以解释的血红蛋白和/或红细胞压积或血压的下降,应注意寻找出血部位。
3.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停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4.如发生严重出血,应停止治疗,并调查出血来源。
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药物不应与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联合给予,或应谨慎给予。
5.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硬胶囊包含着色剂日落黄(E110),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儿童用药】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下述适应症中没有儿童人群相关应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SEE预防。
由于缺乏18岁以下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所以不推荐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用于18岁以下患者。
【老年患者用药】80岁及以上年龄的患者治疗剂量为每日220mg,即每次1粒110mg的胶囊,每日两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妊娠尚无关于妊娠女性暴露于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的充分数据。
动物研究已表明有生殖毒性。
是否存在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未知。
在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育龄女性应避免妊娠。
除非确实必需,否则妊娠女性不应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治疗。
2.哺乳尚无达比加群对哺乳期婴儿影响的临床数据。
使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3.生殖尚无人体试验数据。
在动物研究中,对雌性动物生育力的影响表现为70mg/kg(比患者血浆暴露水平高5倍的水平)时着床数下降和着床前损失增加。
未观察到对雌性动物生育力有其他影响。
对雄性动物生育力没有影响。
在对母体有毒性的剂量下(比患者血浆暴露水平高5~10倍的水平),观察到大鼠和家兔胎仔体重和胚胎胎仔存活能力下降,而且胎仔变异性增加。
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研究中,在对母体有毒性的剂量水平下(比患者血浆暴露水平高4倍的水平),观察到胎仔死亡率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1.从III期研究RE-LY收集的房颤患者的有限数据观察到,无论达比加群酯还是华法林,联合使用其他口服或注射用抗凝药物均增加大出血发生率约 2.5倍。
2.在一项纳入健康年青男性志愿者的临床I期研究中,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相比,联合使用达比加群酯和氯吡格雷并未导致毛细血管出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
此外,与两者的单药治疗相比,在联合用药时,达比加群AUCt,ss和Cmax,ss、用于评估达比加群效应的凝血指标、或用于评估氯吡格雷效应的指标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等指标基本保持不变。
在使用300mg或6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时,达比加群AUCt,ss和Cmax,ss出现30%至40%的增加。
3.曾有一项临床II 期研究在房颤患者中考察了达比加群酯和ASA联合使用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在此项研究中随机联合使用ASA。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81mg或325mgASA和达比加群酯150mg 每日两次联合使用,可能会使出血风险从12%分别增至18%和24%。
4.用于围手术期间短期镇痛治疗的NSAIDs与达比加群酯联合给药,己显示与出血风险增高无关。
在RE-LY研究中,长期使用NSAIDs会使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增加约50%。
因此,由于出血的风险,尤其是使用消除半衰期>12小时的NSAIDs时,建议对出血的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5.达比加群酯和达比加群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而且对人细胞色素P450酶无体外作用。
因此,预期不会发生与达比加群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达比加群酯超出推荐剂量会使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
在疑似药物过量的情况下,凝血检查有助于测定出血风险。
校准定量(dTT)检查或重复性dTT检查可预测达到特定达比加群水平的时间,即使已经开始进行其他措施(如透析)。
如果出现过度抗凝,可能需要中断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治疗。
尚无针对达比加群的特定解毒剂。
如果发生出血并发症,必须终止治疗,并查找出血来源。
由于达比加群主要经由肾脏途径排泄,必须维持适度利尿。
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支持性治疗,例如给予外科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可考虑使用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浓缩物(如FEIBA)或重组VIla因子,或凝血因子II、IX或X浓缩物。
有一些实验证据支持这些药物逆转达比加群抗凝效果的作用,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以及导致血栓栓塞反弹的潜在风险数据有限。
给予了这些逆转药物后,抗凝检测可能不可靠,因此进行这些检测时应谨慎。
对于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已经使用长效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例,应考虑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所有对症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判断给予。
如有条件,大出血发生时,应考虑请抗凝专家会诊。
【药理毒理】1.达比加群酯作为小分子前体药物,未显示有任何药理学活性。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可被迅速吸收,并在血浆和肝脏经由酯酶催化水解转化为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是强效、竞争性、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血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2.由于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凝血酶可预防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还可抑制游离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3.基于动物的体内、体外试验显示:不同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了达比加群静脉给药和达比加群酯口服给药后的抗血栓形成疗效和抗凝活性。
4.根据II期研究结果,达比加群血浆浓度和抗凝效果密切相关。
达比加群可延长凝血酶时间(TT)、ECT和aPTT。
5.校准稀释TT(dTT)检测提供了达比加群血浆浓度的估测,因此可与预期的达比加群血浆浓度进行对比。
6.ECT可提供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活性的直接测量。
7.aPTT检查己获广泛应用,并且能够提供达比加群治疗所产生的抗凝强度的近似指示信息。
但是,aPTT检查的敏感度有限,而且不适用于抗凝效果的精确定量,尤其是在达比加群酯血药浓度较高时。
高aPTT值解释时应谨慎。
8.总之,推测抗凝活性的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反映达比加群水平,并且能够为出血风险的评估提供指导,例如,超过90th分位的达比加群谷浓度或谷值时测得的抗凝指标如aPTT,考虑与出血风险增高相关。
9.每日两次150mg达比加群酯给药后约2小时测量的稳态几何平均达比加群峰血药浓度为175ng/ml,范围为117~275ng/ml(第25th~75th百分位数范围)。
给药间隔结束时(即,150mg达比加群晚上剂量给药后12小时)在早晨测量的达比加群几何平均谷浓度为91.0ng/ml,范围为61.0-143ng/ml(第25th~75th百分位数范围)。
【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迅速且完全转化为达比加群,后者是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在血浆中的活性成分。
前体药物达比加群酯通过酯酶催化水解形成有效成分达比加群是主要代谢反应。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5%。
健康志愿者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后,达比加群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表现为血药浓度迅速增高,给药后0.5至2.0小时达到峰浓度(Cmax)。
【贮藏】25℃以下密封保存。
【包装】110毫克*10粒/盒。
【有效期】36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64【生产企业】BoehringerIngelheimInternationalGmbH.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的功效与作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用于预防心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血栓的发生。
达比加群酯胶囊使用常见问题达比加群酯胶囊的用法用量是什么?在用药的过程中,明确遵循用法用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有助于患者合理用药,从而是药物效果得以更好的发挥,另外也能够尽量避免因为错误用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患者一定要明确了药物的用法用量之后再使用药物。
那么,达比加群酯胶囊的用法用量是什么?小鼠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试验嘲显示,达比加群酯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小鼠麻醉前30分钟服用达比加群酯,能获得大的抑制血栓形成效应。
试验还提示,达比加群酯低剂量组麻醉前2小时给药,也能抑制血栓形成;而高剂量组,即使麻醉前3小时给药仍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酯口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高剂量组表现尤为明显,剂量越高、给药时间距离麻醉时间越短、aPTT越长。
1、对有CrCl>30mL/min患者:150mg口服,每天2次、对有CrCl15-30mL/min患者:75mg口服,每天2次、指导患者不要咀嚼,弄碎,或打开胶囊、复习对转换至或从其它口服或非肠道抗凝剂的建议、当可能时在损伤性或手术操作前暂时停止PRADAXA,然后立即在开始以上就是达比加群酯胶囊的用法用量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