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课件
成本效益比较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成本比较:达比加群酯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其疗效 和安全性较好,长期使用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达比加群酯的疗效与其他药物相比,具 有较好的疗效,但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安全性比较: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 他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
04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少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用于 预防和治疗深 静脉血栓形成 和肺栓塞
禁忌症:对达 比加群酯过敏 者禁用
慎用情况:有 出血倾向、肝 肾功能不全、 孕妇、哺乳期 妇女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抗凝血 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合用 时需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
1
达比加群酯与华 法林:两者合用 可能导致出血风
副作用:达比加群
3 酯的常见副作用包 括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头晕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 达比加群酯时,应
4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 议和说明书的指导 使用,避免过量使 用。
4
达比加群酯与其 他药物的比较
疗效比较
01 达比加群酯:抗凝血效果显著,降低血栓风 险
02 华法林:抗凝血效果较弱,但价格较低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适应症比较:达比加群酯的适应症与其他药物相比, 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谢谢
03 利伐沙班:抗凝血效果较强,但价格较高
04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达比加群 酯在抗凝血效果、安全性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
安全性比较
01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
较少,安全性较高
02 华法林:不良反应较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约为0.77%。
按人口推算,我国30岁以上房颤患者数为420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长。
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升高约5倍,且房颤相关卒中致残和致死率更高。
因此,预防卒中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策略。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基石。
华法林是循证证据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药物-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常见,需频繁监测,加上医生对华法林所致出血的过度担心,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亟需疗效可靠、安全性更优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0-2011年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在欧美、2013年在我国获得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
本建议针对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将目前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澄清一些临床使用误区,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实、准确、实用的达比加群酯临床指导方案。
一、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达比加群酯为前体药物,口服后经肝脏被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达比加群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以浓度依赖方式特异性阻断凝血酶(IIa因子)活性,其不仅可与游离型IIa因子结合,还可与血栓结合型IIa因子结合。
阻断IIa因子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
达比加群的亲水性极性分子结构使其难以通过肠道被吸收,在其分子结构上添加一个亲脂性侧后成为达比加群酯,使胃肠道吸收率升高1倍。
达比加群酯口服后,迅速在胃和小肠吸收,并通过酯酶催化水解作用变成活性产物——达比加群。
这种蛋白水解过程不受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或其他氧化还原酶影响。
另外,体外研究发现,达比加群也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活性。
因此,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相互作用。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谷浓度: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浓度
INR不适合于监测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活性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VKAs
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予 华法林 二者合用时,INR > 2时,停用达比加群 转换后的最初一个月,严密监测INR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肝功能和肾功能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建议
高龄是房颤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清除缓慢,引 发出血风险。因此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均应谨慎。
药物间 相互作用少
血浆药物浓度和抗 凝效果密切相关
PD = 药效学; PK = 药代动力学; VTE =静脉药血栓物栓血塞 浆半衰期 12~14小时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小结
肾功能 (CrCl,ml/min)
≥80 > 50 ~ < 80 > 30 ~ ≤ 50
择期手术前停用达比加群酯
出血风险高或大手术
一般出血风险
2天前
24小时前
2-3天前
1-2天前
4天前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运用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运用孙劼;冯力;冯涛;李飞;董剑廷【摘要】目的探究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04±0.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40.90±2.70)s,观察组INR为(1.03±0.10)、APTT为(40.60±2.00)s;治疗后,对照组INR为(2.26±0.60)、APTT为(43.80±3.10)s,观察组INR为(2.61±0.90)、APTT为(47.90±2.90)s;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凝指标均有效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过程中应用达比加群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无附加的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心内科治疗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7(012)007【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达比加群酯【作者】孙劼;冯力;冯涛;李飞;董剑廷【作者单位】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非瓣膜性房颤作为一种较为多见的心律失常病症,是目前心脏病学中一直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NVAF患者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NVAF患者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达比加群酯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非瓦-阿-文氏(NVAF)患者。
老年NVAF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疾病多,对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要求更高。
本文旨在对达比加群酯在老年NVAF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1. 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ROCKET-AF研究以及其他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均表明,达比加群酯相对于华法林在NVAF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栓塞风险。
2. 对老年NVAF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达比加群酯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同样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且与60岁以下的患者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3. 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无关,不需要频繁检测INR值,减少了患者的困扰和医疗成本。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NVAF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能够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二、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分析1. 出血风险是抗凝治疗的主要安全性考虑因素。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NVAF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显示,其与华法林相比在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异。
2.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增加抗凝治疗的风险。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并未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其出血风险与年龄无关。
3. 达比加群酯无需定期监测INR值,减少了频繁检测带来的不便和心理负担,有助于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达比加群酯对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小,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和用药管理。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NVAF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风险可控且依从性高,适合作为老年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选择。
三、结论与展望综合以上分析,达比加群酯在老年NVAF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适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疾病多、身体状况差,在使用任何抗凝药物时都应慎重考虑。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ppt课件
*包括强效P-糖蛋白抑制剂,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克拉霉素等;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选择性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
14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
8
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年与肾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群 年龄≥75岁 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 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mL/min)
推荐剂量 110 mg 一日两次 110 mg 一日两次 禁忌症
➢ 在开始达比加群酯治疗前应通过计算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进行评估,排 除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0
达比加群110mg更适用于≥75岁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
总体
年龄<65 岁 年龄65–74 岁 年龄≥75岁
RE-LY研究亚组分析: 年龄/肾功能与大出血
达比加群 110 mg vs. 华法林 相互作用P值
达比加群 150 mg vs. 华法林 相互作用P值
0.0003
0.0001
CCL 30 - 50
著优势时选用(如长病变、小血管、糖尿病等); 2. 三联抗栓治疗时,如选择达比加群酯,应使用110mg 3. 三联抗栓时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Rev Esp Cardiol, 2013; 66(1): 12-16..
13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处理
三联抗栓治疗(双联抗血小板加用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哆嗦患者卒中防止的临床应用修议之阳早格格创做2004年的流通病教考察隐现,尔国心房哆嗦(房颤)7%.按人心推算,尔国30岁以上房颤患者数为420万.随着人心的老龄化,房颤的抱病率将持绝删少.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房颤最为宽沉的并收症,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危害降下约5倍,且房颤相闭卒中致残战致死率更下.果此,防止卒中是房颤概括管造的要害战术.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防止的基石.华法林是循证凭证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心服抗凝药物,但是由于剂量个体好别大、药物-药物/食物相互效率罕睹,需一再监测,加上医死对付华法林所致出血的过分担心,效率了其正在临床考查中的广大应用.临床上亟需疗效稳当、仄安性更劣的新式心服抗凝药物.2010-2011年直交凝血酶压造剂达比加群正在欧好、2013年正在尔国赢得担当用于防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本修议针对付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中的罕睹问题,将姑且的海内中临床应用体味举止归纳,澄浑一些临床使用误区,为临床医死提供详真、准确、真用的达比加群酯临床指挥规划.一、达比加群酯的效率体造战药代能源教达比加群酯为前体药物,心服后经肝净被酯酶转移为活性代开产品,达比加群为直交凝血酶压造剂,以浓度依好办法特同性阻断凝血酶(IIa果子)活性,其没有但是可与游离型IIa 果子分离,还可与血栓分离型IIa果子分离.阻断IIa果子阻断了凝血瀑布搜集的终尾步调.达比加群的亲火性极性分子结构使其易以通过肠讲被吸支,正在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一个亲脂性侧后成为达比加群酯,使胃肠讲吸支率降下1倍.达比加群酯心服后,赶快正在胃战小肠吸支,并通过酯酶催化火解效率形成活性产品——达比加群.那种蛋黑火解历程没有受细胞色素P450共功酶或者其余氧化还本酶效率.其余,体中钻研创造,达比加群也没有压造细胞色素P450共功酶活性.果此,达比加群酯与其余药物很少出现相互效率.心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千万于死物利用度为6%~7%.吸支赶快,2小时内达最大血药浓度(C max),与食物共时服用可使C max延后2小时.达比加群的仄衡终终半衰期正在健壮老年人中约11小时.多次给药后终终半衰期约12~14小时,2~3天后达稳态.肾功能没有齐时半衰期延少.达比加群具备中度的构造分散,分散容积60~70L.静脉给药后,主要以本形经尿液排鼓(85%),扫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映,约100ml/min,粪便排鼓占给药剂量的6%. 达比加群正在患者体内赶快起效,起效时间为0.5~2小时;随着达比加群的药物浓度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少.二、达比加群酯的临床钻研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战仄安性正在少久抗凝治疗随机评估钻研(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RE-LY)中得到考证[9-11].RE-LY考查是一项随机临床非劣效性钻研,正在寰球44个国家的951个核心进选陪随起码一项卒中危害的房颤患者18113例,随机分三组,二组患者以盲法交受牢固剂量达比加群酯(110 mg或者150 mg,每日2次)治疗,一组以非盲法交受安排剂量的华法林治疗,主要评介三组患者的卒中或者齐身性栓塞以及大出血的爆收率.通过中位数2.0年的随访,截止创造,达比加群酯150mg组卒中/齐身性栓塞的年化爆收率较华法林组隐著落矮35%(1.11%对付 1.71%,劣效考验P<0.001),大出血危害相称(3.32%对付 3.57%,P=0.32);而达比加群酯110mg组的卒中/齐身性栓塞的年化爆收率与华法林相称(1.54%对付 1.71%,P=0.30),大出血危害隐著矮于华法林(2.87%对付 3.57%,P=0.003).且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二个剂量组的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威胁死命的出血战总体出血的爆收率均隐著落矮,达比加群酯150mg还隐著落矮缺血性卒中战血管性牺牲危害.该截止提示正在分歧的患者人群中,可依据卒中战出血危害分层,采用分歧剂量的达比加群酯.RE-LY钻研中,约15%的患者去自亚洲(n=2,782),其中541例患者去自华夏.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酯相比华法林对付卒中/齐身性栓塞的危害落矮与总体人群普遍,150mg 组、110mg组战华法林组的卒中/齐身性栓塞年爆收率分别为1.39%、2.50%战3.06%.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的大出血爆收率落矮更隐著, 150 mg战110mg剂量组均比华法林组隐著落矮大出血的危害43%(2.17%、2.22%对付3.82%).鉴于RE-LY钻研人群启展了的延展钻研RELY-ABLE,纳进了正在RE-LY钻研中断后存活且仍旧交受达比加群酯单盲治疗并能继承交受随访的患者5851例.通过特殊2.3年随访创造(仄衡总随访时间为4.3年),卒中与大出血爆收率均保护正在矮火仄,与RE-LY 钻研功夫的截止普遍;达比加群酯150mg的卒中/齐身性栓塞爆收率较矮,而110mg的大出血爆收率更矮,那进一步加强了达比加群酯分歧剂量战术少久用于房颤卒中防止的支援凭证.RELY-ABLE 是停止姑且随访时间最少的新式心服抗凝治疗的钻研.三、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要领(一)符合证防止存留以下一个或者多个伤害果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战齐身性栓塞:•先前曾有卒中、短促性脑缺血收火或者齐身性栓塞•左心室射血分数<40 %•陪随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净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年龄≥75岁•年龄≥65岁,且陪随以下任一徐病:糖尿病、冠心病或者下血压(二)禁忌症•已知对付活性身分或者任一辅料过敏者•沉度肾功能没有齐(CrCl<30ml/min)患者•临床上隐著的活动性出血•有大出血下危害的徐病•共同应用所有其余抗凝药物,除非正在相互变换历程中,或者一般肝素用于保护核心静脉或者动脉置管通畅的需要剂量下•有预期会效率存活时间的肝功能没有齐或者肝病•共同使用齐身性酮康唑、环孢菌素、伊直康唑、他克莫司战决奈达隆(三)剂量的采用鉴于RE-LY钻研截止,达比加群酯150mg战110mg二个剂量皆兼具疗效战仄安性的凭证.150mg每日2次较华法林更隐著天缩小卒中战血管性牺牲,共时颅内出血、总体出血战威胁死命的出血危害隐著更矮,临床洁获益隐著劣于华法林,适用于大部分房颤患者.110mg每日2次疗效没有劣于华法林,而且大出血战致命性出血的爆收率更矮,更适用于出血危害较下的患者,如:•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度肾功能没有齐(CrCl 30–50 mL/min)•合并使东西备相互效率的药物[包罗强效P-糖蛋黑压造剂,如胺碘酮、维推帕米、奎僧丁、克推霉素等;其余大概减少出血危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采用性5-羟色胺再摄与压造剂(SSRIs)或者采用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与压造剂(SNRIs)等修议采与HAS-BLED评分去估计战评估出血危害,评分≥3分提示超过血危害,推荐使用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2次.(四)抗凝活性监测单剂心服后,达比加群的C max战药-时直线底下积(AUC)与达比加群酯的剂量呈正比率,具备线性药代能源教特性及较强的可沉复性,没有需惯例监测抗凝活性.正在某些情况下,如要害器官的宽沉出血、猜疑服药过量、需慢诊脚术或者支配等特殊情况下,为评估服用达比加群酯患者的抗凝状态,可检测凝血指标,帮闲拟定进一步治疗战术.检测达比加群酯活性较稳当的指标是校准稀释TT (dTT)、蝰蛇毒凝血时间(ECT),慢迫情况下或者无法检测上述二项指标时,aPTT检测对付推断抗凝过分也有帮闲.谷值时(正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的当dTT检测>200,或者ECT检测大于仄常上限3倍,或者aPTT检测大于仄常上限2倍时,提示出血危害删下.INR没有符合用于检测达比加群酯抗凝活性.(五)达比加群酯与其余抗凝药物之间的替换从华法林变换为达比加群酯治疗时,最先应停用华法林,待INR<2.0时,可坐时赋予达比加群酯. 从达比加群酯变换为华法林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肌酐扫除率决断何时启初华法林治疗: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酯停药前3天启初赋予华法林;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酯停药2天前赋予华法林.从达比加群酯变换为肠讲中抗凝治疗(如肝素战矮分子肝素),应正在达比加群酯终次给药12小时后. 从肠讲中抗凝治疗变换为达比加群治疗,应正在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如患者正正在交受保护治疗(如静脉赋予肝素),应正在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六)患者的随访博业医护人员应定期对付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举止随访,包罗:•用药顺从性:如有大概,查看药物包拆确认是可服药并小心询问服药情况;•稀切瞅察战注意提示齐身性、脑部或者肺部栓塞的所有征象;•所有没有良事变更加是出血事变:血黑蛋黑火仄落矮常常提示存留隐性出血;•合并用药情况,包罗处圆药战非处圆药;•抽与血样检测血黑蛋黑、肝功能战肾功能.修议每三个月一次,如有需要,也可每月一次或者每六个月一次.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一)老年与肾功能没有齐患者老年是房颤患者出血的下危果素;肾功能没有齐引导药物扫除率缓缓,激励出血危害.果此老年与肾功能没有齐的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应审慎(参表1).表1 分歧特性患者达比加群酯剂量推荐患者群推荐剂量* 对付于中度肾功能没有齐患者(肌酐扫除率为30~50ml/min),应当每年起码举止一次肾功能评估.RE-LY钻研的亚组分解证据了达比加群酯正在老年患者中的仄安性.≥75岁的患者中,达比加群酯110mg组大出血爆收率与华法林相似(4.43%对付 4.37%;P=0.89),达比加群酯150mg组有下于华法林的趋势(5.10%对付 4.37%;P=0.07).没有管年龄怎么样,二个剂量组的达比加群酯颅内出血的爆收率均隐著矮于华法林组.正在分歧肌酐扫除率的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二个剂量组的达比加群酯正在卒中/齐身性栓塞战大出血圆里的劣效性或者等效性与RE-LY钻研的总体人群相普遍.RE-LY钻研中已纳进沉度肾功能没有齐(CrCL<30ml/min)患者.正在启初达比加群酯治疗前应通过估计肌酐扫除率对付肾功能举止评估,并以此排除沉度肾功能没有齐的患者.(二)中科围脚术期的使用所有抗凝治疗均会减少出血危害,临床医死对付围脚术或者支配期的出血危害存留一定瞅虑.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没有减少房颤患者围脚术或者支配期的大出血爆收率.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脚术大小及出血危害姑且停用达比加群酯(参表1).表1 有创或者脚术支配前停药时间* 如需慢迫支配,应久停达比加群酯.正在大概的情况下延缓脚术或者支配至终次给药后起码12小时.如果没有克没有及推早脚术,大概减少出血危害,应权衡出血危害与支配的紧张性.(三)房颤复律治疗中的使用心净复律大概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产死事变危害,抗凝治疗可隐著落矮该危害.达比加群酯可动做华法林的代替药物正在复律之前起码3 周战之后4周使用.可鉴于患者的获益/出血危害,采用达比加群酯150mg或者110mg.RE-LY钻研1270例患者中共举止1983次心净复律.截止隐现,达比加群酯150mg、110mg战华法林三组复律后30天的卒中/齐身性栓塞爆收率均较矮,分别为0.3%、0.8%战0.6%,二种剂量的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相比均无隐著好别;三组的大出血爆收率也相称.(四)射频消融围脚术期的使用有多项小规模钻研评介了达比加群酯正在导管射频消融围脚术期的应用(参表3),达比加群酯用于消融后的栓塞战出血危害与华法林相称,达比加群酯可动做导管消融围脚术期的备选抗凝规划.对付于需要举止射频消融脚术的,达比加群酯的停药战回复应依照有创支配举止处理.可于术前12~24小时停用达比加群酯,术中根据ACT值予肝素化,革除鞘管1~3小时后回复达比加群酯,脚术完毕后当早或者次日早朝回复使用.表3 达比加群正在房颤患者围脚术期的钻研钻研达比加群华法林血栓栓塞事变出血事变2012 Kaseno K[24]110例(110mg)101例牺牲或者血栓栓塞0 对付 04.5%对付 12.9%(P<0.05)2013Kim JS[26]191例(150mg)572例 1.0% vs. 1.2%(P=)2.1% vs. 2.1%(P=1.0)2013 Bassiouny M[28]344例(150mg)344例 3.2%对付4.1%(P=)1.2% vs. 1.5%(P=)五、临床罕睹问题的处理(一)遗漏服药的处理若患者得慎遗漏服药,依照如下准则处理:若距下次用药时间大于6小时,仍能服用达比加群酯漏服的剂量.如果距下次用药缺累6小时,直交服用下一次剂量.没有必补充漏服剂量而使用单倍剂量药物.(二)过量及出血的处理如爆收服用达比加群酯过量或者出血并收症,该当根据简直情况,赋予处理,需要时须终止治疗,并查找出血本果,根据患者简直情况采与以下针对付性步伐(参表4):1. 久停或者延后赋予达比加群酯,由于半衰期短,停药后很快抗凝血效率消得;2. 由于达比加群主要通过肾净道路排出,必须保护适度利尿;3. 对付症治疗,如局部压迫、补充体液(包罗血液战新陈冰冻血浆)战血管活性药物、脚术止血;4. 正在服用药物后2小时内,可思量心服活性冰;5. 如爆收威胁死命的出血,可思量使用活化的凝血酶本复合浓缩物(PCC)或者沉组活化VIIa果子(rFVIIa);6. 达比加群的蛋黑分离率较矮,对付于肾功能没有齐患者或者需更慢迫治疗时,透析可动做治疗采用之一.表4出血的应付于步伐(三)慢性冠脉概括征的处理当房颤患者爆收慢性冠脉概括征时或者交受PCI术后,常需要三联抗栓治疗即正在单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前提上加用一种抗凝药物(华法林或者一种新式心服抗凝药物).此时,需要概括评估患者卒中(CHA2DS2-VASc评分)、出血(HAS-BLED评分)、冠脉/支架血栓的危害,鉴于以下准则:1. 房颤患者需举止PCI时,应尽大概采用金属裸支架,以缩小对付三联抗血栓治疗的需要.药物洗脱支架仅正在某些特定的临床战或者解剖情况下、预期比金属裸支架具备隐著劣势时采用(如少病变、小血管、糖尿病等).2. 房颤合并ACS或者择期PCI术后应举止一定时间的三联抗栓治疗.置进金属裸支架4周或者置进药物洗脱支架后3或者6个月内(莫司类支架三联用药3个月,紫杉醇类支架三联用药6个月),可使用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加用达比加群酯;今后可停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直至谦1年;1年后可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用达比加群酯治疗,下危的血栓栓塞者也可合用一种抗血小板药(参表5).3. 三联抗栓治疗时,应使用达比加群酯110mg.4. 三联抗栓治疗时,可共同使用量子泵压造剂或者H2受体拮抗剂以缩小消化讲没有适或者出血.表5房颤合并冠脉支架置进患者的抗栓战术RE-LY钻研中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亚组分解,证据了达比加群酯正在与那类药物共同使用的仄安性.无论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或者华法林,共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均隐著删下大出血爆收率,合用单联抗血小板药物时更明隐.无论是可共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达比加群酯110mg组的大出血危害均矮于华法林组,防止卒中/齐身性栓塞的疗效没有劣于华法林;而达比加群酯150mg组的大出血爆收率均与华法林组相似.总之,二种剂量达比加群酯的临床获益没有受合并抗血小板药物的效率.(四)慢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心服抗凝药物与溶栓药物共同使用大概减少出血危害,常常没有推荐对付那些患者使用溶栓治疗;若应用,应正在获益/危害比概括评估后,正在周到监测下审慎使用.若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没有超出2天,dTT、ECT或者aPTT已超出当天参照值的仄常上限,或者可思量.姑且尚缺累凝血酶压造剂治疗慢性缺血性卒中的灵验性凭证,且慢迫抗凝对付于慢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复收或者革新预后的凭证也没有精确,所以卒中慢性期本去没有主弛使用抗凝药.慢性期后何时回复达比加群酯与决于梗塞里积以及产死新栓塞的危害,应根据患者的简直情况赋予个体化治疗.RE-LY钻研中,已进选慢性卒中14天内或者宽沉致残性卒中6个月内的患者,果此,没有推荐达比加群酯用于此类患者.达比加群酯150mg每日2次是唯一正在临床钻研中证据可隐著落矮缺血性卒中爆收率的新式心服抗凝药物,果此正在服用其余抗凝药功夫爆收慢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不妨思量换用达比加群酯150 mg 每日2次治疗.(五)消化讲没有良反应的处理RE-LY钻研创造达比加群酯治疗组消化没有良下于华法林组(消化没有良定义包罗上背部痛痛、背部痛痛、背部没有适战消化没有良).所报导的消化没有良症状常为姑且性,且程度沉微.服用达比加群酯时可采与下列要领以缩小消化讲症状的爆收,如以整杯火服下、与食物共时服用(可延缓血药浓度降下)等.一朝爆收消化讲症状,可依据临床惯例对付症处理,比圆用量子泵压造剂(PPI)或者H2受体拮抗剂治疗.达比加群酯的吸支战代开虽然呈酸依好性[6],但是并已瞅察到量子泵压造剂(PPI)或者H2受体拮抗剂(如泮托推唑战雷僧替丁)对付达比加群酯疗效的效率.(六)药物相互效率达比加群酯战达比加群短亨过细胞色素P450代开,而且对付人细胞色素P450酶无体中效率.达比加群酯是中流转运体P-gp的底物,联用P-gp压造剂、诱导剂或者其余效率P-gp的药物时会出现药代能源教相互效率:1. 强效P-gp压造剂齐身性酮康唑战决奈达隆隐著减少达比加群的血药峰浓度(C max)战药时直线底下积(AUC0-∞),禁忌与达比加群酯共同应用;2. P-gp压造剂胺碘酮、奎僧丁、维推帕米战克推霉素也可减少达比加群的C max战AUC0-∞,修议举止稀切的临床瞅察,更加是沉度至中度肾功能没有齐患者;3. P-gp诱导物(如利祸仄、卡马西仄或者苯妥英等)会落矮达比加群血药浓度,果此应防止共同使用;4. 天下辛是P-gp底物,但是达比加群酯与天下辛共同使用时,已瞅察到对付天下辛爆收效率,也已瞅察到达比加群表露量爆收具备临床相闭性的改变.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少久使用NSAIDs会使达比加群酯战华法林的出血危害减少约50%,应审慎使用.量子泵压造剂:临床钻研并已瞅察到泮托推唑战其余量子泵压造剂(PPI)与达比加群酯共同使用,对付达比加群酯疗效圆里的效率.H2受体压造剂:雷僧替丁与达比加群酯共同使用已对付达比加群吸支程度爆收临床上相闭性效率.六、结语尔国存留房颤患者多、抗凝治疗率矮及抗凝强度缺累等情况,房颤患者的卒中防止还任沉讲近.达比加群酯动做尾个被担当上市用于房颤卒中防止的新式心服抗凝药,疗效或者仄安性劣于或者没有劣于华法林,无需监测,剂量可采用,药物相互效率较少.为遍及战典型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特造定本修议.期视能有帮于临床医死即时、精确、典型使用达比加群酯,落矮致残战致死率,革新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参考文献[1]周自强, 胡大一, 陈捷等.华夏心房哆嗦现状的流通病教钻研. 中华内科纯志, 2004; 43: 491-494.[2]中华医教会心血管病分会. 华夏部分天区心房哆嗦住院病例回瞅性考察. 中华心血管病纯志, 2003;31: 913-916. [3]胡大一,孙艺黑, 周自强等. 华夏人非瓣膜性心房哆嗦脑卒中伤害果素的病例-对付照钻研. 中华内科纯志, 2003; 42: 157-161.[4]孙艺黑, 胡大一. 华法林对付华夏人心房哆嗦患者抗栓的仄安性战灵验性钻研. 中华内科纯志, 2004; 43: 258-260. [5]Camm AJ, Lip GY, De Caterina R, et al. Focused update ofthe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 update of the 201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ur Heart J,2012; 33(21): 2719-2747.[6]Lee CJ, Badhwar G, Ansell JE.Oral IIainhibitors.HematolOncolClin North Am, 2010; 24(4): 739-753.[7]Stangier J, Rathgen K, Stähle H, et al. The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and tolerability of dabigatran etexilate, a new oral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in healthy malesubjects.Br J ClinPharmacol, 2007; 64: 292–303.[8]Stangier J.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of the oral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dabigatranetexilate.ClinPharmacokinet, 2008: 47: 285–295.[9]Ezekowitz MD, Connolly S, Parekh A, et al. Rationale anddesign of RE-LY: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anticoagulant therapy, warfarin, compared withdabigatran.Am Heart J, 2009;157:805–810.e1-2.[10]Connolly SJ, Ezekowitz MD, Yusuf S,et al. Dabigatran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Med, 2009;361:1139–1151.[11]Connolly SJ, Ezekowitz MD, Yusuf S,et al.Newly identifiedevents in the RE-LY trial. N Engl J Med, 2010;363:1875-1876.[12], 2013;44(7):1891-1896.[13]Connolly SJ, Wallentin L, Ezekowitz MD, et al. ,2013;128(3):237-243.[14]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华夏证明书籍[15]Huisman MV, Lip GY, Diener HC, et al. Dabigatranetexilate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resolvinguncertainties in routine practice. ThrombHaemost, 2012;107:838–847.[16]vanRyn J, Stangier J, Haertter S, et al.Dabigatran etexilate-anovel, reversible, oral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interpretationof coagulation assays and reversal ofanticoagulant activity. ThrombHaemost, 2010;103:1116-1127.[17]vanRyn J, Baruch L, Clemens A. Interpretation of point-of-care INR results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dabigatran. AmJMed, 2012;125:417–420.[18]Heidbuchel H, Verhamme P, Alings M, et al. ,2013;15(5):625-651.[19], 2011;123(21):2363-2372.[20]Diener HC, Connolly SJ, Ezekowitz MD, et al.Dabigatrancompared with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revious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or stroke: a subgroupanalysis of the RE-LY trial. Lancet Neurol, 2010; 9(12):1157-1163.[21], 2012; 126(3): 343-348.[22]Nagarakanti R, Ezekowitz MD, Oldgren J,et al. Dabigatran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 analy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version. 2011; 123(2): 131-135.[23]Lakkireddy D, Reddy YM, Di Biase L,et al. Feasibility andsafety of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for periprocedural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registry. J Am CollCardiol, 2012;59(13):1168-1174.[24]Kaseno K, Naito S, Nakamura K,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periprocedural dabigatra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theter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Circ J, 2012;76(10):2337-2342.[25]Snipelisky D, Kauffman C, Prussak K, et al. A comparison ofbleeding complications post-ablation between warfarin anddabigatran.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2; 35(1): 29-33.[26]Kim JS, She F, Jongnarangsin K, et al. Dabigatran vswarfarin fo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Heart Rhythm, 2013;10(4):483-489.[27]Imamura K, Yoshida A, Takei A, et al.Dabigatran in the peri-procedural period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efficacy, safety, and impact on duration ofhospital stay.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3 Apr 14.[Epub ahead of print].[28]Bassiouny M, Saliba W, Rickard J, et al. Use of dabigatranfor periprocedural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 2013;6(3):460-466.[29]Dzik WS. Reversal of drug-induced anticoagulation: oldsolutions and new problems. Transfusion, 2012;52 Suppl1:45S-55S.[30]Marlu R, Hodaj E, Paris A, et al. , 2012; 108: 217–224.[31]Hohnloser SH, Oldgren J, Yang S, ,2012;125(5):669-676.[32]Ruiz-Nodar JM, Marín F, Lip GY. Antithromboticmanagement and type of stent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vEspCardiol, 2013;66(1):12-16.[33], 2013; 127(5): 634-640.[34]Jauch EC, Saver JL, Adams HP Jr,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2013;44(3):870-947.[35]P.A. Reilly, S.J. Connolly, M.D. Ezekowitz, et al.Concomitant use of P-glycoprotein inhibitors with dabigatran or warfarin in the RE-LY trial. Eur Heart J, 2011;32(Suppl1):6.。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要点(2024)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要点(2024)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作为小分子前体药物,无药理学活性。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可被迅速吸收,并在血浆和肝脏经由酯酶催化水解转化为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是强效、竞争性、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血浆中主要活性成分。
由于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凝血酶可预防血栓形成,达比加群还可抑制游离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1、达比加群酯适应证(1)预防存在以下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①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②左心室射血分数<40%;③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三2级;④年龄三75岁;⑤年龄三65岁,且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中的任一疾病。
(2)治疗急性DVT和/或PE以及预防相关死亡。
(3)预防复发性DVT和/或PE以及相关死亡。
2、达比加群酯用法用量(NMPA说明书,用于成人)每次150mg,每日2次。
治疗DVT和PE时,应在接受至少5d的肠外抗凝治疗后开始。
3、特殊人群用药(1)儿童:达比加群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说明书不推荐加比达群酯用于18岁以下患者。
(2)老人:三80岁者,调整剂量为每次IlOnIg,每日2次;> 75岁者,可以考虑调整剂量为每次IlOnIg,每日2次。
(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
说明书建议在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育龄女性应避免妊娠,使用达比加群酯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4)肾功能异常:①CrCl 30~50 mL/min且高出血风险患者,建议每次给药IlOmg, 每日2次;②CrCI<30mL∕mi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5)肝功能异常:①肝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②用于预防NVAF相关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时,对肝转氨酶增高>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尚无治疗经验。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372・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Jul30(14)达比加群酯在房颤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孙智慧(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房颤行P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
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Fib、TT、APTT、D-二聚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1年后T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6.67%fe 对照组20.00%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o结论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PCI术后患者,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当,出血事件少,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房颤;PCI术后;达比加群酯;华法林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4-2372-02心房颤动是最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
PCI 术后需采取抗栓治疗,以避免形成支架内血栓⑴。
高危房颤患者则需长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⑵。
目前,临床针对房颤PCI术后患者多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疗效较好。
但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需反复多次监测凝血指标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患者依从,性较差。
达比加群酯属于新型凝血酶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固定剂量便具有强效、稳定抗凝作用,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
关键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常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血栓栓塞是血栓从形成部位脱落,在随血液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堵塞某些血管,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坏死及瘀血、水肿的病理过程,抗凝治疗主要是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及进一步发展。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肝肾毒性、药物蓄积、易出血或抗凝不足发生血栓栓塞等安全性问题[1]。
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口服抗凝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重要。
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近期达比加群酯临床治疗研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规范化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
一项全球性、随机、非劣效性临床试验RE-LY试验[2],旨在研究两个剂量的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相比,对房颤患者卒中或全身栓塞的预防效果。
该项研究共入选18113例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不同剂量达比加群酯组(150或110 mg,bid,盲法)与华法林组(目标INR为2.0~3.0,据此调整用药剂量,非盲法)。
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150 mg组、110 mg组与华法林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年发生率分别为1.11%(RR=0.66,非劣效性检验P<0.001)、1.53%(RR=0.91,P <0.001)和1.69%;年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1%(P=0.31)、2.71%(P=0.003)和3.36%,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10%(P<0.001)、0.12%(P<0.001)和0.38%,年死亡率分别为3.64%(P=0.051)、3.75%(P=0.13)和4.13%。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19
总结
• 达比加群酯是首个被批准上市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新型口服 抗凝药:
• 是目前唯一可同时降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的新型口服抗凝 药物
• 显著降低颅内出血和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 • 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更佳 • 拥有两种剂型,提供了更灵活的治疗选择
• 正确、规范使用泰毕全® ,将有助于降低致残和致死率,改善 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
van Ryn J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0;103:doi:10.1160/TH09-11-0758
致命性出血
• 考虑给予rFVlla或 PCC*
• 活性炭滤过*
*仅仅基于非临床数据的治疗推荐,尚 无在健康志愿者或患者中的使用经验
18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处理
• RE-LY研究发现达比加群酯治疗组消化不良高于华法林组(消化不良定义 包括上腹部疼痛、腹部疼痛、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所报道的消化不良 症状常为暂时性,且程度轻微。
• 置入金属裸支架4周或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3或6个月 • 此后可停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直至满1年 • 1年后可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高危的血栓栓塞者
也可合用一种抗血小板药。
*莫司类支架三联用药3个月,紫杉醇类支架三联用药6个月
Rev Esp Cardiol, 2013; 66(1): 12-16..
• 150mg剂量较华法林更显著地预防卒中和血管性死亡,同时颅内出血、总体出血和 威胁生命的出血风险显著更低,临床净获益显著优于华法林,适用于大部分房颤患 者。
• 110mg剂量提供与华法林同等的卒中预防,而且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更适用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如:
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
达比加群临床用药建议 ppt课件
时间 (小时)
ppt课件
达比加群酯正处于临床研发过程中,其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尚未获得注册批准
6 6
达比加群在患者体内迅速起效
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时间曲线与达比加群血浆药时曲线平行,提 示在迅速起效
1200 1000
2.4 800 600 400 0.8 200 0 0 24 48 72 96 120 144 168 192 216 0 1.6
1.8
1.5 1.2 0.9
达比加群血浆浓度 (ng/mL)
aPPT = 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ECT = 蝰蛇毒凝血时间; INR = 国际标准化比率; PD = 药效学; PK = 药代动力学; TT = 凝血酶凝血时间 ppt课件 Stangier J et al. Br J Clin Pharmacol 2007;64:292–303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 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
ppt课件
1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常见问题的处理 小结
ppt课件 2
抗凝血药作用机制
内源性凝血途径
华法林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a Ⅺa Ⅸa Ⅹa Ⅱa
纤维蛋白原
ppt课件
Ⅶa
组织因子
肝素类
抗凝血酶Ⅲ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8 8
达比加群药效评估: 血浆浓度与凝血指标平行
200
几何均数 (n=6) 200 mg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血浆浓度 INR aPTT比
20 4 16 3
达比加群血浆浓度 (ng/mL)
INR和aPTT, ECT (比)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
RR 0.90 (95% CI: 0.74–1.10) P<0.001 (NI)
RR 0.65 (95% CI: 0.52–0.81)
1.8
P<0.001 (Sup)
1.5 1.54
1.2
1.71
RRR 35%
0.9
1.11
0.6
0.3
0.0
事件数/患者数:
达比加群 110 mg BID
183/6015
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相比, 达比加群酯150 mg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
特征
患者(n)
临床净获益
卒中/全身性栓塞 死亡 严重出血 肺栓塞 心肌梗死
达比加群 110 mg BID
达比加群 150 mg BID
6015
6076
7.34
7.11
1.54
1.11
3.75
3.64
2.87
3.32
0.12
0.15
0.82
药物间 相互作用少
血浆药物浓度和抗 凝效果密切相关
PD = 药效学; PK = 药代动力学; VTE =静脉药血栓物栓血塞 浆半衰期 12~14小时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RE-LY®研究设计
伴1个危险因子的房颤患者 不存在禁忌症*
0.30
0.09
0.12
数据表示%/年; *临床净获益由卒中/全身性栓塞(SSE), 心梗, 死亡 或大出血组成; BID =一天两次; D = 达比加群; NI =
12
非劣性; Sup = 优效性; W = 华法林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875–6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临床应用达比加群酯五要点
文/ 杨晓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周震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药剂科)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
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而抑制血栓的
形成,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
的剂效关系,用量的个体差异小,只需固定
剂量服用,与食物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较
少,通过口服,且无需常规检测凝血指标等
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
足6小时,则按原用药时间直接服用下一
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若出现出血,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必要时终止
轻度出血者,一般延后给予下一剂药
中重度出血者,可给予对症治疗,物理压迫止血,停药,在服用药物后2小时内,可考虑口服活性炭,达比加群的蛋白结合率较低,透析可作为治疗选择。
达比加群可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因此,其抗凝作用可以逆转,在危及生命的出血或紧急手术时,可使用专用拮抗剂依达塞珠单抗逆转其抗凝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约为0.77%。
按人口推算,我国30岁以上房颤患者数为420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长。
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升高约5倍,且房颤相关卒中致残和致死率更高。
因此,预防卒中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策略。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基石。
华法林是循证证据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药物-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常见,需频繁监测,加上医生对华法林所致出血的过度担心,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亟需疗效可靠、安全性更优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0-2011年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在欧美、2013年在我国获得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
本建议针对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将目前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澄清一些临床使用误区,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实、准确、实用的达比加群酯临床指导方案。
一、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达比加群酯为前体药物,口服后经肝脏被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达比加群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以浓度依赖方式特异性阻断凝血酶(IIa因子)活性,其不仅可与游离型IIa因子结合,还可与血栓结合型IIa因子结合。
阻断IIa因子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
达比加群的亲水性极性分子结构使其难以通过肠道被吸收,在其分子结构上添加一个亲脂性侧后成为达比加群酯,使胃肠道吸收率升高1倍。
达比加群酯口服后,迅速在胃和小肠吸收,并通过酯酶催化水解作用变成活性产物——达比加群。
这种蛋白水解过程不受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或其他氧化还原酶影响。
另外,体外研究发现,达比加群也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活性。
因此,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相互作用。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
吸收迅速,2小时内达最大血药浓度(C max),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C max延后2小时。
达比加群的平均终末半衰期在健康老年人中约11小时。
多次给药后终末半衰期约12~14小时, 2~3天后达稳态。
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
达比加群具有中度的组织分布,分布容积60~70L。
静脉给药后,主要以原形经尿液排泄(85%),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应,约100ml/min,粪便排泄占给药剂量的6%。
达比加群在患者体内迅速起效,起效时间为0.5~2小时;随着达比加群的药物浓度增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二、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研究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长期抗凝治疗随机评估研究(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RE-LY)中得到验证[9-11]。
RE-LY试验是一项随机临床非劣效性研究,在全球44个国家的951个中心入选伴有至少一项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18113例,随机分三组,两组患者以盲法接受固定剂量达比加群酯(110 mg或150 mg,每日2次)治疗,一组以非盲法接受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主要评价三组患者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以及大出血的发生率。
经过中位数2.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达比加群酯150mg组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年化发生率较华法林组显著降低35%(1.11%对 1.71%,优效检验P<0.001),大出血风险相当(3.32%对 3.57%,P=0.32);而达比加群酯110mg组的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年化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1.54%对 1.71%,P=0.30),大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华法林(2.87%对 3.57%,P=0.003)。
且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两个剂量组的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威胁生命的出血和总体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达比加群酯150mg还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和血管性死亡风险。
该结果提示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可依据卒中和出血风险分层,选择不同剂量的达比加群酯。
RE-LY研究中,约15%的患者来自亚洲(n=2,782),其中541例患者来自中国。
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酯相比华法林对卒中/全身性栓塞的风险降低与总体人群一致,150mg组、110mg组和华法林组的卒中/全身性栓塞年发生率分别为1.39%、2.50%和3.06%。
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的大出血发生率降低更显著, 150 mg 和110mg剂量组均比华法林组显著降低大出血的风险43%(2.17%、2.22%对3.82%)。
基于RE-LY研究人群开展了的延展研究RELY-ABLE,纳入了在RE-LY研究结束后存活且仍然接受达比加群酯双盲治疗并能继续接受随访的患者5851例。
经过额外2.3年随访发现(平均总随访时间为4.3年),卒中与大出血发生率均维持在低水平,与RE-LY 研究期间的结果一致;达比加群酯150mg的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较低,而110mg的大出血发生率更低,这进一步强化了达比加群酯不同剂量策略长期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支持证据。
RELY-ABLE 是截至目前随访时间最长的新型口服抗凝治疗的研究,4.3年的总随访时间支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长期应用。
三、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方法(一)适应证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年龄≥75岁•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二)禁忌症•已知对活性成分或任一辅料过敏者•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30ml/min)患者•临床上显著的活动性出血•有大出血高风险的疾病•联合应用任何其他抗凝药物,除非在相互转换过程中,或普通肝素用于维持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通畅的必要剂量下•有预期会影响存活时间的肝功能不全或肝病•联合使用全身性酮康唑、环孢菌素、伊曲康唑、他克莫司和决奈达隆(三)剂量的选择基于RE-LY研究结果,达比加群酯150mg和110mg两个剂量都兼具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
150mg每日2次较华法林更显著地减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同时颅内出血、总体出血和威胁生命的出血风险显著更低,临床净获益显著优于华法林,适用于大部分房颤患者。
110mg每日2次疗效不劣于华法林,而且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更适用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包括强效P-糖蛋白抑制剂,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克拉霉素等;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建议采用HAS-BLED评分来计算和评估出血风险,评分≥3分提示高出血风险,推荐使用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2次。
(四)抗凝活性监测单剂口服后,达比加群的C 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达比加群酯的剂量呈正比例,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较强的可重复性,不需常规监测抗凝活性。
在某些情况下,如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怀疑服药过量、需急诊手术或操作等特殊情况下,为评估服用达比加群酯患者的抗凝状态,可检测凝血指标,帮助拟定进一步治疗策略。
检测达比加群酯活性较可靠的指标是校准稀释TT(dTT)、蝰蛇毒凝血时间(ECT),紧急情况下或无法检测上述两项指标时,aPTT检测对判断抗凝过度也有帮助。
谷值时(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的当dTT检测>200,或ECT检测大于正常上限3倍,或aPTT检测大于正常上限2倍时,提示出血风险增高。
INR不适合用于检测达比加群酯抗凝活性。
(五)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替换从华法林转换为达比加群酯治疗时,首先应停用华法林,待INR<2.0时,可立即给予达比加群酯。
从达比加群酯转换为华法林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决定何时开始华法林治疗: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酯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酯停药2天前给予华法林。
从达比加群酯转换为肠道外抗凝治疗(如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应在达比加群酯末次给药12小时后。
从肠道外抗凝治疗转换为达比加群治疗,应在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如患者正在接受维持治疗(如静脉给予肝素),应在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六)患者的随访专业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用药依从性:如有可能,检查药物包装确认是否服药并仔细询问服药情况;•密切观察和注意提示全身性、脑部或肺部栓塞的任何征象;•任何不良事件尤其是出血事件:血红蛋白水平降低通常提示存在隐性出血;•合并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抽取血样检测血红蛋白、肝功能和肾功能。
建议每三个月一次,如有需要,也可每月一次或每六个月一次。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一)老年与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是房颤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清除率缓慢,引发出血风险。
因此老年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应谨慎(参表1)。
表1 不同特征患者达比加群酯剂量推荐患者群推荐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 110 mg 一日两次* 对于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为30~50ml/min),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功能评估。
RE-LY研究的亚组分析证实了达比加群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
≥75岁的患者中,达比加群酯110mg组大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4.43%对 4.37%;P=0.89),达比加群酯150mg组有高于华法林的趋势(5.10%对 4.37%;P=0.07)。
不论年龄如何,两个剂量组的达比加群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
在不同肌酐清除率的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两个剂量组的达比加群酯在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方面的优效性或等效性与RE-LY研究的总体人群相一致。
RE-LY研究中未纳入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30ml/min)患者。
在开始达比加群酯治疗前应通过计算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并以此排除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二)外科围手术期的使用任何抗凝治疗均会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或操作期的出血风险存在一定顾虑。
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不增加房颤患者围手术或操作期的大出血发生率。
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手术大小及出血风险暂时停用达比加群酯(参表1)。
表1 有创或手术操作前停药时间* 如需紧急操作,应暂停达比加群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