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3 善于法律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逐步提供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白未成年人活动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不要硬拼,要智斗;明白法律援助的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少年如何与违法行为做斗争难点:诉讼的种类及作用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再现2020年8月28日,杭州市西湖派出所接到报警,有10余人聚集在杭州市国资委门口反映诉求,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派出所警力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
这些群众是因为投资问题,与杭州市国资委下的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产生了矛盾纠纷。
现场民警查明情况后,依法劝导他们走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劝返他们有序离开现场。
然而,28日13时许,人群再度聚集,并且现场有人情绪失控,做出了过激行为,不仅对证国资委的大门进行冲撞,还对门口的保安员拉扯、殴打,导致国资委大门损坏和保安员受伤。
后经调查取证,多人因扰乱公共秩序且殴打他人导致其受伤,被依法行政拘留6天。
思考:1、只为维权,为何被公安机关拘留?2、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和途径依法维权呢?参考:1、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为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处罚2、警方提醒: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通过正当途径来消除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
如果采取极端手段企图达到自己诉求的,警方将依法严惩。
展示课题: 5.3 善用法律(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和方式。
2、诉讼(含义、作用、类型)。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做守法公民的要求(三)案例分析1我叫刘媛媛,今年13岁,2020年6月3日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和奶奶生活。
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善用法律》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同时,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初步认知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
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厉行维护权利的意识”。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本目主要介绍了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
重点说明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的具体途径,如何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详细介绍了诉讼途径维权方式。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维权要依法。
其二,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
其三,依法维权的诉讼途径。
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本目主要介绍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
本目从正当防卫、有勇有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见义勇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二,善于斗争的要求。
其三,对本课进行小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法维权的途径教学难点:依法维权的途径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李某向王某借款5万元,说明一年后归还,一年后李某拒不归还借款,王某多次索要未果,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某的诉讼属于( C )A.刑事诉讼B.行政诉讼C.民事诉讼D.无理取闹2.张女士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发现了一个背包,对颜色和款式都特别喜欢,于是下单购买。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道法《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课题《5.3 善用法律》册别八年级上册班级课时1课时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教学难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男子讨债不成欲亲生》。
设问:你怎样看待男子的行为?你会给这名男子哪些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道法课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活动1:材料分析。
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为中学生王某被人打伤;材料二为村委会欲撕毁与村民的橘园承包合同。
设问: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权益受到损害,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2:观察图片。
分别展示四副图片,分别对这些图片中的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的功能,学会合理运用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权益。
活动3:案例分析。
案例内容:某中学通过打官司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思考:该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围绕材料、图片和案例内容,展开探究,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本环节通过设置材料分析、观察漫画、案例分析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环节三:探究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做法 活动1:观察图片。
分别展示三副图片:图片一为国家保护和鼓励见义勇为;图片二为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图片三为采取策略勇救溺水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抽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作用,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举例说明。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
如模拟购物时遇到侵权,如何维权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法律》优秀教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善⽤法律1.知识⽬标: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如何同违法犯罪作⽃争。
2.能⼒⽬标:逐步提⾼依法保护⾃⼰、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增强勇于⽃争、善于⽃争的勇⽓和信⼼;树⽴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争。
1.重点:如何同违法犯罪作⽃争。
2.难点:运⽤法律武器保护⾃⼰的途径。
⼀、导⼊新课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学事件再起波澜,⼗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了进⼊⼤学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出主意。
学⽣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法律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法,同时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环节⼀:王娜娜维权求助抱着纠结的⼼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定当得上⽼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机号码。
思考:(1)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2)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学⽣回答:(1)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教师补充】“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但是对越过考试直接冒名顶替上⼤学,却⽆相应罪名。
”韩骁律师说,“刑法并⾮对此⾏为没有规制,现在虽然没有‘顶替⾝份罪’,但其冒⽤⼿段如涉及伪造户籍、⾝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罪、伪造居民⾝份证罪。
”韩骁律师指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该⾏为也构成民事侵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校园欺凌、盗窃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作用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有勇有谋。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善用法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题的内容。
这个框题由“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和“有勇有谋,应对犯罪”两目组成,意在帮助学生在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和积极预防犯罪的基础上,认识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2、教材内容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有勇有谋,敢于并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对应课标的内容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由于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对依法维权认识和行为方面还是存在偏差。
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道法

八年级上册 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课题 5.3善用法律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前两框“法不可违”和“预防犯罪”旨在知法,第三框旨在知法的基础上用法护法。
本节课选取第五课第三框,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主要讲述依法维权的途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违法无小事,要自觉遵章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作为《做守法的公民》最后一框,本框也是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最终落脚点,不仅为后边的八年级下册法律专册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道德修养: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法治观念: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健全人格: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意识: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形成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
重点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商家“反向抹零”被罚材料阅读江苏扬州一商家因“反向抹零”多收顾客4分钱而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款2600元引起争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3善用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法治观念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善用法律,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在生活中善用法律。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善用法律?通过总结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5课第3框《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2.知道诉讼的含义、特点,了解诉讼的类型。
3.明确依法维权的意义。
能力目标: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2.培养法律意识,善用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维权机构和诉讼。
难点:依法维权的意义。
教学方法:一案到底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问答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思考:小女孩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用智慧的力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新课学习:(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寻求法律救助活动一:读案例,提建议小翠的父母因嫌弃她是一个女孩,自她出生后就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
随着小翠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小翠便自己去要抚养费,可父母总是搪塞推诿,就是不给。
小翠非常生气,也很无奈……探究思考:请你帮小翠想些解决的办法。
教师总结: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活动二:案例分析刘某与A装修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了公证,负责楼房外墙的装饰。
在一次施工中,不慎摔碎骨折,住院治疗。
A装修公司支付了部分医疗费后再不露面,刘某东凑西借才勉强支付医疗费,因伤情不能干重活。
出院后几次找A装修公司讨要医疗费和误工费无果,决定聘请律师打官司,又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律师费,在律师的提醒下,他申请法律援助,最后胜诉,获得应有的赔偿。
思考:上述材料中涉及哪些法律服务机构?教师归纳: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5.3《善用法律》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善用法律》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认同我国法律体系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诉讼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坚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避免因冲动而采取不当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鼓励学生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塑造勇敢、坚强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做到既保护自己又维护社会正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包括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以及寻求国家法律救济的具体方式。
2.诉讼的含义、地位和类型:使学生深刻理解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并能准确区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让学生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责任,又要掌握有勇有谋的斗争方法。
难点:1.正确引导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的行为选择:如何在鼓励学生勇敢斗争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自身的局限性,做到善于斗争,避免受到伤害。
2.对不同诉讼类型的准确判断:一些案例可能涉及多种法律关系,需要学生准确分析并判断属于哪种诉讼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案例: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的父母非常生气,想要直接去找欺负小明的同学算账。
提问学生:小明的父母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在遇到侵害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2.展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遇到欺诈行为,应该如何维权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善用法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2.5.3善用法律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一、设计根据1.学情根据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
学生亟需理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等各种权利,使其安康快乐地成长。
2.内容根据本课所根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的〞中的“才能〞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别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进步运用法律的才能〞。
本课所根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详细对应的内容是“增强青少年依法标准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才能〞;“初步认知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概念〞。
二、核心素养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擅长斗争的才能,进步公共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2.才能目的:逐步进步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才能。
3.知识目的: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
五、教学重、难点遇到损害,依法求助。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2.4国家宪法日〞视频导入师:自十八大提出的的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的以来,宪法和人们的生活越发亲密,为了进步人们善用法律和维权意识,我国将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日,下面通过视频来理解一下。
活动一:出谋划策出示材料:刘丽丽事件1.假如你是刘丽丽,还应该怎么做?学生总结:遇到损害,依法求助〔板书:“法〞字〕〔二〕讲授新课一、遇到损害依法求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法律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
2.理解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3.掌握几种法律救济途径:调解、协商、仲裁和诉讼。
4.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教学重点1.法律在身边。
2.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3.法律救济途径。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2.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几种法律救济途径,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法律在身边【教师讲解】介绍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强调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法律案例和相关图片,理解并记忆法律在身边的特点和作用。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运用了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在身边的认识,明确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运用了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如何寻求法律帮助【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调解、协商、仲裁和诉讼等。
强调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法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和练习题,以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消费者是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的。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如: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消费者,你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八上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请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本课,畅谈我们身边的侵权案例,访谈:当我们遇到侵权问题时,如何处理?
过渡:侵权时有发生,结局却未必相同。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跟多处理的办法?到底哪一种最合理呢?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阿普,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二、讲授新课
(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播放视频:《不做沉默的羔羊》
引导学生感悟处理侵权问题的正确做法——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过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这里,我想请同学们继续深入的思考一下,对于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你有哪些看法呢?
栏目:“元芳”,你怎么看?
讨论法律对于生活的作用,突出法律的重要性。
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要更多的了解法律。
过渡: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栏目:法律知多少?
通过设置的几个与未成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律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过渡:我们不但要树立法律意识,还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到在书中58页的阅读感悟栏目中提到了几种法律服务机构。
接下来就请几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说明)知识讲解: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
律师事务所: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
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
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总结:了解了这些法律服务机构,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受到非法侵害,我们除了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还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栏目:法律讲堂——小峰维权记
阅读思考:学生阅读案例,体会小峰当时的心情。
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小峰,当你得知自己创作的歌词获奖却没有接到获奖通知书时,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提出最佳维权建议。
提问: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总结: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知识讲解:诉讼及其三种类型
诉讼的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的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举例说明几种诉讼的受案范围)
过渡: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展示材料: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讨论:对“网友说”中观点的看法。
解读法律条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过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敢于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那我们究竟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行为呢?
栏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四、教师寄语
课程进行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于如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