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9a8d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7.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由物体振动引起,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的传播而达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涉及到物理学和声学的知识。
在本文中,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物体的振动: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压缩和稀疏,从而产生声波。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根铃铛,铃铛的振动会通过空气传播出去,从而产生声音。
2. 声源的震荡:声源是指可以产生声音的物体或设备。
例如,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通过乐器的震荡而产生的,人的声带也是一种声源。
3. 气体的震动:气体的震动也是声音产生的一种方式。
例如,当我们吹口哨时,口哨内部的气体震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空气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空气分子会随着振动而相互碰撞,从而传播声音。
例如,当我们说话或者听到其他人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2. 固体传播: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物体在固体中振动时,声音会通过固体的分子、原子或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传播。
例如,当我们敲击墙壁时,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播到另一侧。
3. 液体传播: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当物体在液体中振动时,液体分子会像空气一样相互碰撞,从而传播声音。
例如,当我们在水中敲击一个玻璃杯时,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4. 超声波传播: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的声波。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传播。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例如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清洗等。
总结: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的产生方式主要包括物体振动、声源震荡和气体震动。
声音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超声波进行传播。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9a7c4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f.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人的语言、乐器的演奏,还是动物的叫声,都是声音的表现形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物理和生理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压力波,这些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出去,我们就能够听到声音。
我们可以以人的说话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
当我们说话时,声带在喉咙中振动,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嘴巴发出,经过空气传播到对方的耳朵,对方就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同样的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这是因为密度越大,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越频繁,声波传播的速度就会越快。
此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温度、湿度、空气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冬天,寒冷的空气会使声音传播得更远;而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声音的传播距离就会受到限制。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
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高。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度,用分贝来表示。
分贝是一个以人耳对声音的感知为基础,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
音量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亮。
3. 声调:声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声调,可以用音阶来表示。
4. 声色:声色是声音的音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比如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就有着不同的声色。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涉及物理和生理原理的复杂过程。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声音资源。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为日后的声音应用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d1970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6.png)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将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也一同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压缩和稀疏介质的方式传播。
这种振动的传播引起了我们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1. 空气传播在一般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
这些分子互相碰撞并传递能量,导致声波以压缩和稀疏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
当声波达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开始振动,启动听觉神经,我们才能感知和听到声音。
2. 固体传播除了空气传播外,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它能够将振动能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
这种振动传递可以通过固体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
例如,当我们敲击桌子时,桌子的振动能够通过桌面传递到桌腿,再由桌腿传递到地面,我们能够听到继续传播的声音。
三、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通讯领域声音在通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语音交流。
而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频设备如耳机、扬声器等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声音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入身体内部的声音,以便判断病情。
此外,声音还可以被用于医学图像的生成和分析,如超声波检查。
3. 娱乐行业声音在娱乐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音乐会,声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音效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为观众营造出逼真的感觉和情绪。
4. 环境监测声音也可以被用于环境监测和检测。
例如,由于声波的传播受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特性来监测环境参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c93ee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e.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播而产生。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并探讨与声音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震动,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1 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
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或被人为地震动时,物体的分子将会产生相互撞击,使得能量通过分子的连锁传递而产生震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铃铛时,铃铛的振动将产生声音。
1.2 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密切相关。
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动速度指的是振动物体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当振动速度越快时,声音的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1.3 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幅度是由物体振动的能量决定的,振动能量越大,声音幅度就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声波的传播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将介绍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1 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的振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使得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2.2 液体中的声波传播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类似于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液体分子也会通过振动方式传递声音。
不同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2.3 固体中的声波传播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来传播。
由于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并且传播距离较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墙壁听到隔壁的声音,这就是因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三、声音的现象和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实际应用。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https://img.taocdn.com/s3/m/ca097ff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f.png)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的。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一、声音的产生1. 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物体振动时,它们传输能量的方式就是产生机械波。
这些机械波会向周围传播,并让空气分子开始来回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这也就是说,声音实际上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振动的速度影响声音的频率根据物理原理,一个物体的振动速度越快,它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频率就越高,也就是说,这个物体产生的声音就会更高。
因此,声音的高低也是由产生声音的物体振动的速度所决定的。
二、声音的传播1.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所以它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在大部分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旁边的空气分子会开始振动,从而产生一个压缩波。
这个波会向外扩散,接着空气分子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就形成了一个贯穿整个空气的波动,也就是声波。
2.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概是每秒340米。
然而,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1500米。
所以,如果你在水下听到一个声音,它会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并且传播更远。
3. 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如果声波的振幅大,那么它所传输的能量也就大,声音也就更响。
当然,声波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柔。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原理。
因此,要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需要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声音的本质。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导入)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081dee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8.png)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二、声速: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bebb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c.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交流、音乐、听觉感知等方面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振动源:声音的产生需要有一个振动源。
这个振动源可以是乐器的弦、空气中的声带、物体的表面等。
当这些振动源发生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2. 媒介:声音需要通过媒介传播。
在大多数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为空气是一种常见的媒介。
当振动源发生振动时,媒介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并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以此形成声波。
3. 动力:声音的产生需要外界施加动力作用于振动源。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乐器的时候,敲击力会使得乐器的弦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原理一旦声音被产生,它会通过媒介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是一种纵波,它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媒介的性质。
1. 声波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这意味着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大约每秒钟可以传播343米的距离。
而在其他媒介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波长则是声波的传播过程中,在一个完整周期内所占据的距离。
3. 声音的衰减: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声音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中会损失能量。
衰减程度取决于媒介的性质、距离和其它环境因素等。
三、应用与意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语言交流: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是人类语言交流的基础。
通过声音,人们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
2. 音乐艺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为音乐的演奏和欣赏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精心制作的乐器和声波的传播,人们能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
3. 声学工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应用于声学工程中,如音响系统设计、噪音控制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f29d1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b.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产生和传播让我们能够交流和感知周围环境。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微小突厥,这些突厥随后传播出去,形成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例如,当乐器的弦线或膜片振动时,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当人的声带振动时,会发出语言和歌唱声。
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其频率和幅度不同,因此声音的音调和音量也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完成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会再次撞击周围的空气分子,引起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使声音能够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形成声波。
声波是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传播距离的延伸和旋转,并且会逐渐减弱。
因此,在传播路径较长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声音会变得模糊不清或无法听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温度和湿度等。
在相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成正比。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要慢,因为空气的密度和弹性都比水小。
此外,温度和湿度也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会降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而低温和低湿度则会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声音被用于听觉交流,例如日常对话、音乐和广播等;在科学研究中,声音可用于声学实验、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此外,声音的传播特性还帮助我们研究地震、海洋生物和地球内部结构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能够提供很多有关地球的信息,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它通过产生和传播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和感知环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b2f47e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1.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指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到人耳内产生的听觉感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通过周围的空气、固体或液体传播机械波。
这种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使周围的媒介分子发生压缩和稀疏,从而形成了声波。
声波的传播需要一个介质,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1. 空气传播:大部分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振动,从而形成一个声波,然后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这种声波可以在空气中自由传播,直到它遇到障碍物或者被吸收。
2. 固体传播: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声音遇到一个固体物体时,会引起物体分子的振动,然后这种振动通过固体内的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播,从而使声音传到另一侧。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主要介绍声音在通信、音乐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1. 通信:声音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人们通过声音来进行语言交流,同时声音也是电话、对讲机、广播等通信工具的基础。
通过声音的传播,人们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
2.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声音就没有音乐。
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演奏出各种不同的乐曲,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医疗:声音在医疗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身体内部的声音,从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此外,声波也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检查、声波疗法等医疗技术中。
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通过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最终到达人耳产生听觉感觉。
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应用方面涵盖了通信、音乐、医疗等多个领域。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https://img.taocdn.com/s3/m/8b6ae7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d.png)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能量。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
(5)回声及其利用:❶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❷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❸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❹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噪声的划分:❶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❷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和危害: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❷特点: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❸应用: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可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4cdf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5.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沟通交流,感受音乐的美妙,辨别周围的动静等。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下面将从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的传播速率以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媒质的传播而成为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具体来说,声音的产生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振动源: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声带、乐器、机械震动等。
当振动源发生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就会传播出去。
2. 粒子振动:振动源传播出的机械波会使媒质中的粒子发生振动。
对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来说,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沿着传播方向上下振动。
3. 波动传播:振动的粒子会将振动信号传递给周围的粒子,形成波动传播。
这种机械波就是声波,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形式。
4. 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而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二、声音的传播速率声音传播速率是指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用音速来表示。
在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率是不同的。
在理想气体(例如干燥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率约为343米/秒,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空气中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500米。
在固体或液体中,声音能够更快地传播,比如水中的声音传播速率约为1498米/秒,而铁或钢中的声音传播速率则更高。
三、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包括折射、反射和衍射等。
1. 折射:声音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导致声音的方向发生偏转。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2. 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遇到一个较大的障碍物时,会以与入射角相等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是我们在大空旷的地方喊话会有回声的原因。
3. 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当声波通过障碍物的缝隙或绕过障碍物时,会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出去。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2a44b9c28ea81c758f5786f.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记住常见的发声体:人→(声带),鸟→(鸣膜),蚊子→翅膀,蟋蟀→摩擦双翅,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敲击类乐器→被敲击面振动,瓶子.(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v声=340m/s.③回声(声音的反射).(3)声音的传导①声音的传导方式②双耳效应:能判断声源的方位.(应用→立体声)2、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快慢)决定.①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②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③乐器的音调:(2)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共同决定.(3)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应用:分辨发声体.(4)声音的波形图3、噪声(1)定义(2)等级划分:50dB、70dB、90dB.(3)控制4、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了解事情、获得信息):B超、探伤.(2)传递能量(帮我们做事):清洗、碎石.、机械运动及其描述(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①公式:v=s/t.②单位:1m/s=3.6km/h.③几种速度的计算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2、长度的测量(1)单位(从大到小)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2)刻度尺的使用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③放(贴,齐,平);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⑥记.(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3、时间的测量(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4、误差(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应用:激光准直,瞄准,排队看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月球钻入地球的影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光路图)坐井观天(3)光速: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2)反射种类(3)反射作图:(实线与虚线,箭头,两角相等)(4)平面镜成像:①成像特点:正立、等大、对称(垂直平分)、左右互反、虚像.②作图:规范、实线与虚线、箭头、(对称法作图).(5)凸面镜和凹面镜3、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光路可逆(必有反射,光速大介质中对应角大).(2)折射现象及其作图:①池水变浅了.(杀鱼:后下方)(岸上变高了)②筷子变弯了.(往上翘)③平行玻璃砖.④三棱镜.4、光的色散(1)现象:(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4)看不见的光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物像位置应用u→∞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异侧测焦距f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实像大小的分界点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v→∞不成像/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 (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①成实像时(异侧):u↑,v②成虚像时(同侧):u,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3、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3)眼睛和眼镜(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①显微镜②望远镜。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a9e295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6.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了声波,将声源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了声能。
一般情况下,声波是以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作为传播媒介而进行传输的。
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和人的声带等都是声波的产生源,而声波的振幅、频率和波形特征则通过听觉器官被人们所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又分为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方式。
空气传播:
大部分情况下,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进行的。
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速度、振幅大小和波形变化,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红外线和射线的传播常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声波的传播可能会遇到物体的遮挡,但通常不会完全被隔断。
固体传播:
另一种声音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固体媒介进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传播慢,受固体密度、弹性和形状的影响,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
例如,木头、钢铁或石块等硬质材料通常具备较好的声波传输性能,而泥巴、水泥和沙子等松散材料则弱化了声波的传播能力。
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知体验;而在工业生产、健康医疗等领域,声波的产生和利用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5e23fb2d4d8d15abf234e16.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基础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3a7be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5.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震动的方式产生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此外,还将讨论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震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发生变化时,其分子和原子会发生微小的振动。
这种振动从物体中传播出去,并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当这些波达到人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传播主要经过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1. 空气传播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震动会使周围空气中的分子也振动起来,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薄区域。
这些压缩和稀薄区域以波的形式传播,被称为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的震动传递到人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固体传播除了空气传播,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物体在固体中振动时,振动会沿着物质的结构传播,从而传递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金属物体时,声音将通过金属的分子和原子进行传播,最终达到人的耳朵。
三、声音的应用领域声音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
1. 通信领域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
电话、广播、电视等设备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实现信息的传递。
声音信号经过传输后可以恢复为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使我们能够远距离交流。
2. 音乐领域声音与音乐紧密相连。
人们通过演奏乐器、歌唱等方式产生声音,将不同的声音组合成美妙的音乐。
音乐在表达情感、放松身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医学领域声音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从中判断病情。
此外,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也被广泛应用,用于检查内脏器官和胎儿的情况。
4. 娱乐领域声音在电影、电视等娱乐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声音的合成和处理,可以产生各种特效和环境音效,增强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
5. 环境监测领域声音也被用于环境监测。
通过分析环境中的声音,可以了解到有关噪音、动物声音等信息,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8b1b6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的震动来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以乐器演奏为例,当乐器的弦线、膜面或空气柱等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征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以空气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压缩和稀疏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使空气分子相互挤压和撞击,形成类似于波纹的传播形态。
这种由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波动称为纵波。
2.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称为声速。
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遇到媒介变化时,如进入水中或固体中,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造成声音传播的路径弯曲。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壁面时发生反射,使声音沿原来的方向返回。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进入遮挡区域。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2.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大;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声波在媒介中传播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9b11e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4.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它通过媒质传播并激发人们的听觉感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让我们沟通交流,还能带给我们美妙的音乐和丰富的听觉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及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媒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受到压力的变化,从而产生声波。
以人的喉咙为例,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会振动,通过压缩和膨胀空气,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在媒质中以波形的形式传播,最终会进入我们的耳朵。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振动媒质的方式传播。
在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是最常见的情况。
当声波传入空气中时,它会引起一系列的震动。
具体来说,声波中的震动引起气体中的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从而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
通过这种方式,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通过其他媒质传播,如固体(如墙壁、地面)和液体(如水)。
不同的媒质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能量传递更快。
而在液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则相对较慢,因为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阻碍了声音传播的速度。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中的振动数量。
它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1 Hz表示每秒一个完整的振动周期。
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峰或波谷相对于平均位置的偏移程度。
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听起来越轻柔。
3. 波长:波长是声波中连续两个峰或两个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和频率有直接的关系,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4.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特定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而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通常更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3c733c9c1c708a1284a44ba.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 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1)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2)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d2c1c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f.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的机械波。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我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并分析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而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物体分子的振动。
这些分子的振动会以波的形式传播,从而形成声音。
1.声音的振动源声音的振动源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声带的振动。
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空气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此外,乐器的演奏、机器的运转等也会产生声音。
2.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调。
而声音的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况。
1.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343米/秒;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1482米/秒;在固体中,声音的速度更高,可以达到几千米/秒。
2.声音的传播路径当声音传播时,它会沿着一定路径传播。
声音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传播路径呈放射状。
三、声音在生活中的影响声音不仅仅是一种感知,它还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沟通和交流声音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之一。
通过语音交流,我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建立人际关系。
无论是面对面的对话、电话通话还是网络视频聊天,声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音乐和娱乐声音也为我们带来了音乐、电影和其他形式的娱乐。
通过声音的旋律和节奏,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环境污染然而,过多的噪音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和社会噪音等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都会产生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节第周第节上课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
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
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
(1)思考与练习—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
后当堂交流)图三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3.作业
思考与练习—1、3、4、5。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教学反思】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