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记录表课堂信息- 教师姓名:[填写教师姓名]- 所教班级:[填写班级名称]- 课程名称:数学- 上课时间:[填写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填写教材版本]- 主题:[填写本课堂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研究并掌握[填写知识目标1]- 理解和应用[填写知识目标2]- 能够解决[填写知识目标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2]- 激发学生的[填写能力目标3]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1] -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2] - 培养学生的[填写情感目标3]教学内容- 内容一:[填写内容1]-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 内容二:[填写内容2]-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 内容三:[填写内容3]- 子内容1:[填写子内容1]- 子内容2:[填写子内容2]- 子内容3:[填写子内容3]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填写相关知识点]- 准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与展示:- 详细讲解[填写知识点1]- 以案例、图表等方式展示例子3. 练巩固:- 设计合适的练题,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并解决问题4. 拓展应用:-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 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感想和建议教学评估- 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课堂练中的准确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与改进:-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参考资料- [列出使用的教材、工具和参考书籍等信息]。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1。
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
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听课记录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听课记录一、概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百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学习和掌握百分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本文将记录一节六年级数学上册关于百分数的课堂听课记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
二、课堂内容1. 定义与概念1.1 什么是百分数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百分率的简称,是将每百分之一的数量作为基准,用来表示一个量与全体的比例关系。
百分数通常用百分号“”来表示,例如50就表示一半,100表示全部。
1.2 百分数的表示方法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了如何将一个数表示为百分数,例如将分数1/2表示为百分数,即50,将小数0.25表示为百分数,即25。
2. 百分数的应用2.1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物品的打折、考试成绩的评定等。
2.2 百分数的转化老师还向学生介绍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的方法,以及将分数和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讲解和练习。
3. 百分数的运算3.1 百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向学生讲解了百分数的加减法,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3.2 百分数的乘除法老师还介绍了百分数的乘除法,特别强调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乘除法计算的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技巧。
三、课堂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百分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让我更容易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尤其是在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算方面,老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对百分数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四、总结百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并且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科目数学班级四节次第1节任课教师课型新课课题商的变化规律参加对象(师傅)授课过程摘要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巧妙地导入本课教学。
二、探究新知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164=4328=46416=4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扩大)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板书)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缩小)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三、总结商的变化规律: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课堂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评课摘要(优缺点)这节课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材,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通过观察、讨论、举例,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商不变的规律。
课堂纪律全班总人数人;实到人;迟到0人;睡觉0人;不带课本0人;课堂秩序:很好教室状况1、教室卫生较干净;2、课桌排放较整齐;3、其他布置学习园地;4、班主任姓名:。
教研室教导处意见属实签名:分管副校长意见属实签名:2013年11月19日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讲课教案
生1:因为6÷4=1.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笔记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笔记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六年级数学课堂
主题:分数乘法
记录员:XXX
参与教师:XXX、XXX、XXX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起整数乘法的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分数乘法。
二、新课讲解
1.分数乘整数: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了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
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子与分母的约分:教师详细讲解了如何对分数进行约分,并举例说明约
分的过程和必要性。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
的计算方法,并强调了约分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
1.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点评,并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分数乘整数、分子与分母的约分、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等。
2.教师强调了约分在分数计算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约分的步骤和规
则。
3.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分数乘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听课记录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在这一课中,老师让每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以下浅谈我的观点:
1、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学生对生活中的圆的认识是感性的、粗浅的,但者不乏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
几点感悟
1、感受: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借鉴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上课时间:2020/10/8。
上课班级:小学六年级。
上课内容:数学。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1、老师采用图片引导学生具体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半正方形让
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2、老师提出关于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3、通过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帮助学
生熟悉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4、课堂上通过反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一上来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蛋糕吗?”这一问,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喊着喜欢。
老师接着说:“那假如老师有一个大蛋糕,把它平均分成 8 份,我吃了其中的 3 份,那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呀?”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这导入可真够吸引人的!(二)新授。
1.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长方形,说:“咱们就把这个长方形当成一块大蛋糕,现在要把它的 3/4 涂上颜色,谁来试试?”一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同学跑上去,涂得还挺像样。
老师就趁机问:“那这涂了颜色的部分表示什么呢?”同学们都抢着回答,老师点点头,说:“对啦,这就是 3/4 。
那如果我再把这 3/4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这可把大家难住了,都皱着眉头思考。
2. 老师也不着急,慢慢地引导着大家:“咱们可以先想想,3/4 里有几个 1/4 呀?”同学们恍然大悟,齐声说:“3 个!”老师笑着说:“那把 3 个 1/4 平均分成 2 份,一份是几个 1/4 呢?”同学们这下明白了,喊道:“3÷2 = 1.5 个,也就是 3/2 个 1/4 。
”老师竖起大拇指:“真聪明!那咱们就可以写成 3/4 ÷ 2 = 3/4 × 1/2 = 3/8 。
”3. 接着,老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同学们练习,大家做得可认真了,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地指点一下。
(三)巩固练习。
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些题目,有分数乘法的计算,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
同学们都埋头苦干,做完了还互相检查。
老师挑了几个同学的答案放在投影仪上展示,一边批改一边说:“这位同学呀,计算的时候要细心哦,可别把分子分母弄混啦。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四)课堂总结。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了什么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满意地说:“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回家可要好好复习哦,说不定明天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呢!”三、听课感受。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上学期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六年级一班
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
讲课题目:
分数乘整数
时间:
2018年8月27日
一,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用动漫龟兔赛跑来导入课程,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数与整数的乘法。
二,板书:3/10×3=3/10+3/10+3/10=(3+3+3)/10=9/10(米)
得出: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㈡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
2、请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20÷18的得数,验证谁估计的最准确。
3、交流验算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三)归纳算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干脆利落。
教学中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模式来探索新知,不断的发问,不断地解决,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的正向发展,易懂,易接受
评价意见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师
课题
线的认识
时间
2018年9月12日
教学过程记录
评点与建议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算一算: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通常会出现两种算法:
⑴60 + 60 + 60 + 60 = 240(厘米)
⑵60×4 = 240(厘米)
也可能出现第⑶种方法:(60 + 60)×2 = 240(厘米)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六( 2)记录者题目比的认识时间第 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一)实例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1.数一数 ,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长方形 D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 3. 议一议 ,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记录XX小学一、《倍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角。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折角的实践活动,探索角的本质特征和大小比较方法。
课堂上还进行了课本练和角的应用拓展,让学生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通过充分利用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让研究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通过总结全课和布置作业,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并在家中进一步探索。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他们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研究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3.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画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通过小组活动和汇报,引导学生分类图形,并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在小数乘法的课堂中,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其意义,进行小组讨论算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听课时间:1课时听课人:小学数学教师一、引入问题教师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引入课题:“XXX买了1/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3元,他需要支付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 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1、 游园活动开始了,3 张奖票可以换2 个玩具
奖票与玩具之间的比是什么?比值等于几?( ):( )=( )
2、奶昔真好喝!妈妈怎么做的? 2杯香焦原汁加3杯牛奶就成了。那么 香蕉原汁与牛奶的比什么?比值等于几?( ):( )=( )
(二)我是审判官: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放大或缩小,变化后的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相像。
生:用除法。
师: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
(二)、实例2
1、(出示课本第67页第2的情境图)
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67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比”虽然不等同于除法,但它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并非是比多比少,但比中也透露出两个量相差份数的信息。沟通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比的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探索研究中,通过按“前后项的相差数配制糖水”的教学环节,学生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今日之比并非是之前的比多比少”了,他们更加清楚的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5、厦华高清晰数字彩电有16:9 的宽屏幕,与未来标准接轨,超值影院享受。
6、活力28洗衣粉广告词:
去污渍 1:4 ,用量少 1:4 , 价钱低 1:4 , „„. 1:4。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
1.突出概念的本质
“比” 与“除法”不是等价概念,显然文本中描述的: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并不是“比”的本质概念。于是,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配制糖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探究的乐趣。学生从三次配制糖水中理解了“比”是两个量对等关系的记录,“比”是一种对应。知道了,在比中相应数量的糖只有一个相应数量的水与之对应,破坏了这种对应关系,比值就变了,即糖水的甜蜜度(状态)也随之变化。糖水的甜蜜度(状态)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可测量的糖和水来记录的。原本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但因为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他们具备这样的生活经验,就能轻松地领悟了“比”的内涵 。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生3:因为3÷6=1/2,2÷4=1/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长和宽的1/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说得真好,我们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A不像的图形C、E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
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变,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1)学生在“判一判”的练习中既巩固了求比值的方法,也更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有序性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通过第6小题的辨析,学生深入理解了比是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只有确定了其中一个量,另一个量才能被确定。(2)学生在“找一找”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写出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比,还大胆创造出三个数的比。这样,培养了学生类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比的视野。
师: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
(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接着板书)
12÷8= 12 : 8 =12/8= 1.5,6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师指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
(2)“:”这个读作比号,那么比号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幻灯片。(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 生:也用除法。
二、 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引出“比”的概念。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电脑出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边读概念边画线。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的比。
师: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8÷3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C的长与宽的比是8比3,40÷2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0比2,,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吗?
7
是1:173,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不对。因为小强身高单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单位不同不能这样写比。
师:对,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会判断所写的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来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 (三) 解释应用(出示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二、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
2.数一数,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并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6÷4=1.5,
3÷2=1.5,12÷8=1.5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渗透函数的思想
现在学习的“比”是为后面比例的学习作铺垫,其实更体现了一种函数思想的渗透。以照片引入情境,紧扣“像与不像与何有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自主探究发现“长与宽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比”的本质概念。再通过多次在坐标中做照片、找照片的思考与想象,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比”是一种对应,一种状态。在他们的头脑中还能够清晰地刻画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这正是函数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模型。
教师出示表格,组织学生(每人一张)在独立填写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
比、除法、分数三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公布答案。
三、 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一) 、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说我们全班有53人,那么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的比就是53 :1。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灯片)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 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出示课件)鼠标点击长方形图下面的每一句话,每点击一次长方形变化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张长方形图片怎样变就像怎样变就不像。
1、消毒液中的比1 :160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1 :160表示配制消毒餐饮具的消毒水需产品原液1份,水160份。
师:配这种消毒液如果产品原液2份,水要几份? 生:320份。
2、 安利配比瓶中的1 :1,表示什么? 生: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也1份。 师:1:2、1:3呢?
生:1:2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3份。 生:1:2和1 :3也可以表示水是产品原液的2倍、3倍。 3、产品外包装纸上印有[规格]5ml :5mg表示什么? 生:表示这瓶容液容量为5毫升,重量为5毫克。 简析:让学生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 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当比中的两个量单位不同时怎样写比(出示课件) 居里夫人提炼 1 克镭用了 8 吨沥青。 师:镭和沥青的单位不同怎样写比呢?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 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吗?(课件显示)
1、 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
2、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 1 :7;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与身高的比大约是 1:1;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 „„
3、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 63:27
4、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 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所以,许多建筑作品、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