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幸福观
论薇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福瑞斯特太太的刻画
艺术视点一、引言就像小说的题目一样,《一个迷途的女人》通过对一位妇女堕落描写,进一步反映了以艾维皮特斯为首的商业资本家逐渐取代以福瑞斯特先生为代表的西部早期拓荒者,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这一历史性转变。
小说表现了现代物质文明影响下早期拓荒者的衰败,也体现了作者对西部乃至整个美国越来越物质化、金钱化的不满,被评论家认为是拓荒时代的挽歌。
本文将从阶级观念,价值观念和福瑞斯特夫人迷失过程三个方面诠释薇拉凯瑟对主人公的刻画。
二、阶级意识阶级意识是反映一定阶级的特殊地位和利益的社会群体意识。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必然将产生物质利益对立和政治权力冲突,而这种冲突和对立也将在人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
阶级意识包括阶级的欲望、情感、习惯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某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该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是由一定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在这个故事中铁路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是民主传播的重要工具,并为所有敢于西进的先驱者提供了机会。
凯瑟以铁路为引子,在文中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在草原上的自耕农和手工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还有来自大西洋另一端的银行家们和牧场主们,他们通过投资来发展“我们伟大的西部”。
在整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金钱和地位成为了衡量阶级的重要标准。
福瑞斯特夫人虽然对大家都很热情友好,但她持有鲜明的阶级差别意识,这种意识甚至在对待男孩的态度中也能体现出来。
首先她很明确地知道年轻的尼尔·赫伯特是法官的侄子,乔治·亚当斯是一个绅士农场主的儿子,而其他的小男孩都只不过是“城镇里小男孩”,因为他们都是肉店,杂货店和移民的儿子。
当这群小男孩打算在福瑞斯特妇人家附近野餐时,男生选出乔治去征求福瑞斯特夫人的同意,因为他知道礼貌用语。
在小说的一开始,福瑞斯特夫人把和他同一阶级的人如赛勒斯·达尔泽尔和奥格登当做“贵族铁路”来招待。
尼尔小的时候也很喜欢待在福瑞斯特的豪宅中,因为这所房子有“沉重的帘子”和“巨大的核桃木家具”就像是一座宫殿一样。
薇拉·凯瑟作品的主题意蕴_逃离与回归——以《我们中的一员》和《云雀之歌》为例
薇拉·凯瑟作品的主题意蕴_逃离与回归——以《我们中的一员》和《云雀之歌》为例薇拉·凯瑟作品的主题意蕴:逃离与回归——以《我们中的一员》和《云雀之歌》为例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作家,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于世。
其中,两部作品《我们中的一员》和《云雀之歌》凸显了她独特的创作主题意蕴——逃离与回归。
逃离,是薇拉·凯瑟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逃离可以是个体对世俗种种束缚的反抗,也可以是对困境、苦难或内心困扰的遁走。
在《我们中的一员》中,主人公亨利·霍华德以越境搭船逃离家庭的束缚。
亨利面对的是一个传统农家中形式固定的生活,他感受到了家庭对个体的约束和无尽的责任。
他渴望自由,渴望一种真实而深沉的人生。
于是,他选择逃离。
薇拉·凯瑟通过亨利的逃离,探讨了个体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但是,凯瑟并不将逃离视作彻底的解脱,她表达了逃离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个体需要通过内心的成长与发展得以解脱的观点。
而与逃离相伴的是回归。
在《云雀之歌》中,主人公卡西·韦尔顿曾是一个农家女孩,为了逃离家庭的固定生活,她选择长征参军,体验了历尽艰难却感受到自由呼吸的生活。
然而,在战争的荒野上,她真正意识到了家庭、土地的珍贵,回归故土的渴望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作为农家女孩,她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薇拉·凯瑟通过卡西的回归,向读者传达了对家庭、土地、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执着。
逃离与回归,代表了薇拉·凯瑟作品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这种复杂性扩展到了作品中对大自然的描绘上。
荒野与人类的关系既是逃离的背景,也是回归的对象。
《我们中的一员》中,亨利的越境搭船正是为了追寻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而《云雀之歌》中,卡西对大自然的感悟使她更加向往回归农村,和农田、土地重新建立联系。
薇拉·凯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她主张逃离并非与大自然抗争,而是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菲德拉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Phaedra)是美国现代女作家薇拉-凯瑟(1873-1947)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收录在《精灵花园》(The Troll Gar-den,1905)中。
其它六篇分别是《弗莱维亚和她的艺术家们》、《雕塑家的葬礼》、《花园小屋》、《魂断荒漠》、《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保罗事件》。
《菲德拉的婚姻》是根据故事中的一幅画命名的,讲述的是伦敦画家特雷芬尔和艾伦女勋爵之间不匹配的婚姻悲剧。
叙事者是美国画家麦克马斯特,故事是他根据特雷芬尔的仆人詹姆斯所提供出的零零散散的信息拼凑出来的。
麦克马斯特非常仰慕特雷芬尔的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敢登门拜访,在他死后三年才下定决心前往伦敦观赏他未完成的画作《菲德拉的婚姻》并为其写传记,却不幸得知守寡的艾伦无视丈夫的遗愿,决定出售他的遗作和画室,准备嫁给格雷沙姆上尉。
一心想要保护主人画作的詹姆斯不顾一切、冒险偷画的举措打动了麦克马斯特,于是麦克马斯特来到艾伦夫人的订婚典礼劝说她改变主意,却为时已晚,这幅画早已被利益熏心的犹太画商买走,带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
评论家对《菲德拉的婚姻》赞誉之词不多,出现在一些零散的评论里,而且批评的声音多于赞美的声音。
赫尔迈厄尼-李(Hermione Lee)认为该篇是凯瑟模仿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的见习之作,不仅语言生硬无味,而且人物死气沉沉; 玛里琳-阿诺德(Marilyn Arnold)认为它是《精灵花园》里最不容易让人记住的一个短篇【2】.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菲德拉的婚姻》的表层文本仍然延续《精灵花园》集的主线书写,和其它六篇故事一脉相承,反映了凯瑟对艺术家身份、女性、婚姻的一种思考。
"二元对立原则";最初是由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所提出来的重要的语言学理论,用于研究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语言与言语、句段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试论薇拉·凯瑟的婚姻观与女性意识
求 自己的真爱—— 小时 候 的玩 伴埃 米尔 。一个具有 新思 想 的进 步青 年 ,有学 识 ,支持女 性创 造事业 、追求平 等和 自
由。在埃 米尔 的鼓 舞下 ,玛丽 亚开 始质疑父 权社会 道德 的 权威 。然 而 ,受传 统夫 权至上 思想 毒害至 深的玛丽 亚却 不 能下定决 心和 旧生 活决 裂 ,始 终徘 徊在遵从 父权道 义和 追 求 自我幸 福之 间 ,最 终 和埃 米尔 一起 死在 了丈夫 的枪 下 ,
父权 制度她 ,在女 性 “ 贞德 ” 的要 求下 只能逆来顺 受 、保 持沉默和 “ 无能” 。尽管 如此 ,这种貌 合神离的婚姻一年 后 便 以弗兰克杀死妻子 而结束 。 ( 二)玛 丽亚和埃米 尔惊险的婚 外情 。在男权 社会 中,
婚 姻 对 女 性 来 说 ,只 不 过 是 把 自己 从 一 个 男 人 手 中 转 移 到 了另一个男人手 中。玛 丽亚为 了摆脱父权 ,与弗 兰克结婚 , 婚后 又落入夫权手 中。玛丽 亚想摆 脱不幸婚 姻 的束 缚 ,追
薇拉 ・ 凯瑟通 过悲剧婚 姻 的描写 ,鼓励女性在婚姻 中勇 于追 求独 立 ,实 现 真正 的男 女 平等 。笔 者于 此 ,对 《 , 啊 拓荒者 ! 中四对爱情 纠葛 、婚姻悲剧 的加 以分析 ,认 为凯 》 瑟 的悲剧婚姻观和她 的女性意识息息相关 。
一
瑟认 为这种在婚 姻 中交 出一切 权力 ,听 由丈夫 摆布 ,心 甘 情愿 沦为男性 的性欲工 具和 生育机 器 的女 性是 自甘堕落 的
然而 ,他 们 的结合并不 如想象 的那 样完美 无瑕 。亚历 山德 拉得有 主见 ,行事果 断 ,经济 独立 ,事业 成功 和卡尔则 温 顺 、软弱 ,一事无成对 她在婚姻 中获得主导权有 重要意义 , 但是这 种 阴盛 阳衰 的组合 又违 背 了婚姻 中男女 真正平等 的
现实与理想——薇拉·凯瑟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薇拉 ・ 凯瑟 ( 1 8 7 3 — 1 9 4 7 ) 与舍 伍 德 ・ 安德 森 一起 被认 为 是美 国文 学从 现 代文 学 向当代 文学 转 型期 的代
表人 物 。凯 瑟 曾获得 普利 策 文学 奖 , 她最 知名 的 著作有 《 啊, 拓荒 者 》 、 《 我 的安东 尼 亚》 、 《 一个 迷 途 的女人 》
一
步阐释凯瑟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
一
、
“ 第二 性” 的生存 境 遇
F e m i n i s m , 女性 主义 , 又译 作 女 权 主义 。据 《 剑 桥 高 阶英 汉 双解 词 典 》 解释“ 指 的 是一 种 坚持 女 性应 当
和男性 一样 享有平 等 对待 的信 仰 以及 为 达到这 一 理想状 态 而进行 的一 系列 活动 。 ∽据 耿 幼壮在 《 女 性主
( 牧稿 日期 】 2 o I 2 一l 2 —o 6 【 作者简介】 汪桃红 ( 1 9 8 0 -) , 女. 湖北省黄冈市人 , 江苏科技 大学外国请学 院英语 系讲 师。
・
8 9・
2 0 1 3童
漳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学社 会 科学 版 )
义》 一 书 的总结 , “ 女性 主义 的理论 千 头万绪 , 归 根结底 就是 一句话 ‘ 在 全人 类 实现男 女平 等 ” ’ m) 女性 主义
浅析薇拉·凯瑟笔下女性形象
浅析薇拉凯瑟笔下女性形象
付晓雪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女作家.本文通过对她的两部最著名的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尼娅”两个女性拓荒者形象的分析,阐释了凯瑟小说中极具特色的突破传统的女性形象的四个特点:坚强果断,自立自强,乐善好施,渴望家庭.这些独立女性,依靠自己的能力,充分利用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打造出了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天空.
【总页数】2页(P98,94)
【作者】付晓雪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西安 7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薇拉·凯瑟笔下女性形象 [J], 付晓雪;
2.薇拉·凯瑟笔下的边疆生活 [J], 李莉;李佳玉
3.论薇拉·凯瑟笔下的女性拓荒者形象 [J], 李晓云;李敏静
4.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的女性形象与古典神话 [J], 宋运田
5.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J], 陈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薇拉·凯瑟及其小说《波西米亚女郎》
论薇拉凯瑟及其小说《波西米亚女郎》
李文华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2
【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李文华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薇拉·凯瑟小说的双重叙事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拓新 [J], 袁丽华;高瑾
2.现代主义小说的时间美学研究——兼论薇拉·凯瑟经典小说的时间艺术 [J], 王立欣;杨林;
3.薇拉·凯瑟小说的生态伦理意义
——以《啊,拓荒者!》为例 [J], 刘莹莹
4.薇拉·凯瑟《迷失的女人》小说的地理叙事研究 [J], 王静
5.薇拉·凯瑟《迷失的女人》小说的地理叙事研究 [J], 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变的视角不变的主题--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薇拉·凯瑟作品中的爱情主题
多变的视角不变的主题--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薇拉凯瑟作品中的
爱情主题
郝妍焱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女性和爱情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中短篇小说的两大主题。
其中,拓荒女性及其爱情历程向来是评论家们热议的主题。
但是,在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中,也不乏作者对另类女性的同情。
她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实践着自己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却命运各异。
选取作家的两部作品《阿佛罗狄忒来啦!》和《我的死对头》,运用叙事学理论,特别是聚焦模式理论,结合文本分析,挖掘作品中爱情主题嬗变的深层原因,进而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关注“爱情、幸福”字眼下传统道德观的挣扎和理想爱情的幻灭。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郝妍焱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迷途”到“回归”——薇拉·凯瑟中后期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J], 蒋芳
2.清新的早晨与无聊的面孔--解读薇拉·凯瑟作品中乡村与城市生活的矛盾 [J], 徐
仁凤
3.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 [J], 柯可;张桂军
4.人与土地的主题关怀——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解读 [J], 万莉;陈泓锦
5.成长视角下薇拉·凯瑟小说中的拓荒者形象解读 [J], 刘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薇拉凯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薇拉凯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薇拉凯瑟(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文学观念和艺术创作都极具创新性和前卫性,特别是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让人深受触动。
一、关于薇拉凯瑟薇拉凯瑟出生于1882年,出生在英国的伦敦,从小家庭就很优裕,父亲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母亲也是很有文化的女性。
虽然家庭背景如此,但薇拉凯瑟的生活并不幸福。
她在13岁时失去了母亲,这样的打击给她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阴影和负面影响。
同时,她的父亲又对她和姐姐采取了束缚和控制的方式,这也给薇拉凯瑟的思想和情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挑战。
在文学创作方面,薇拉凯瑟具有前卫的思想和创新的作品。
她的代表作包括《牧羊人》、《到灯塔去》、《袋鼠皮》等。
其中,《到灯塔去》被认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
二、女性自我认知的拓展薇拉凯瑟在其作品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对女性自我认知拓展的探索和追求。
在薇拉凯瑟的视野中,女性身上的潜力和能力远不止于传统社会所承认的那些。
她提出了“金斯利”这个形象,来探讨女性自我认知的问题。
金斯利是一个想象中的人物,她从破旧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寻求自己真正的内在追求,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同时,薇拉凯瑟也在其作品中创造了一些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如《到灯塔去》中的女主人公,她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拥有自己的决策权和行动能力。
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和挑战,它对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三、对女性角色的性别分工的质疑薇拉凯瑟在她的作品中,对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性别分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质疑。
在她看来,男女之间的差异是一种社会结构所造成的,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对女性的剥削。
她认为,女性应该有自主的人生选择,应该得到教育和思想拓展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真正的追求。
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文化,寻求独立自主,免于被束缚的生活方式和观点,为当时的女性作出了出色的示范。
论薇拉·凯瑟短篇小说《菲德拉的婚姻》中的二元对立
论薇拉凯瑟短篇小说《菲德拉的婚姻》中的二元对立王晶【期刊名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薇拉·凯瑟短篇小说《菲德拉的婚姻》的表层文本延续《精灵花园》集的主线书写,反映了男女之间、艺术家与非艺术家、情欲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二元对立。
这些二元对立项并非单纯的并置,故事的含义深藏于其中,其秩序被颠覆、被倒置,即女优于男,非艺术家优于艺术家,理想世界优于情欲世界,反映了凯瑟以一种崭新的、变革性的角度审视了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以及艺术家与非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
%The surface text of willa Cather’s The Marriage of Phaedra a continuation of the main theme of The Troll Garden,which repudiat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le/female,artist/non-artist,realistic world/ideal world binary oppositions. HoweVer,these binary op-positions are not a simple juxtaposition.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story lies beneath these dichotomies,in which the order is suspected and inVerted,that is,the later is better than the former,thus reflecting Cather’s Views on marriage between man and woman as well as artist and non-artist’s attitude toward art.【总页数】4页(P23-26)【作者】王晶【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相关文献】1.论薇拉·凯瑟短篇小说中的艺术家形象 [J], 王阳阳2.薇拉·凯瑟短篇小说的主题研究 [J], 丁玫3.薇拉·凯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J], 王晶4.二元对立视阈下浅析薇拉·凯瑟《来吧,爱神》中伊甸·波尔的觉醒 [J], 尚蓥卿5.二元对立视阈下浅析薇拉·凯瑟《来吧,爱神》中伊甸·波尔的觉醒 [J], 尚蓥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长的心路历程——读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5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M arch 2008[收稿日期]2007-10-19[作者简介]刘喜波(1971-),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1524072)成长的心路历程)读薇拉#凯瑟的5我的安东妮亚6刘喜波(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成长;心路历程;5我的安东妮亚6[摘 要]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述美国拓荒运动的伟大女作家。
她以内布拉斯加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中,尤以5我的安东妮亚6最为出色。
主人公安东妮亚的一生不断地追寻自我,并在努力拼搏后,在大草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本论文通过对安东妮亚的童年,青年和中年生活经历的分析,展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讴歌早期移民自强不息的拓荒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08)02-0122-02The Course of P sychological G row t h )))O nW illa Cather .s My AntoniaL IU X i -bo(Schoo l o f F oreign Languag es ,Q i q i har U n i ve rsity ,Q i qiha r 161006,Ch i na)K ey word s:grow t h ;psycho log i ca l course ;M y A ntonia Abstract:W illa Ca t her is t he first grea t fe m a l e w riter i n Am er ican litera t ure devoted he rself to the descr i pti on o fAm erican p i oneer m ove m ent .Am ong the novel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 fN ebras ka ,M y A ntonia i s the best one .T he pro tagon i st ,A ntonia ,seeks f o r self throughout her life ,and fi nds her sp iritua l hom eland i n the pra i r i e after hard ordea l s .T his paper sho w s t he pro tagon i st .s ha rd g row i ng p il g ri m age t hrough the analysis o f her t hree diff e rent gro w i ng pe ri ods and eulog i es the p i onee ri ng sp irit o f early i m m i g rants . 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学艺术领域被誉为0挽歌作者0。
处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女性_解读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音乐会_
基金项目:南航青年科研基金资助。
:(),女,,,处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女性——解读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音乐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潘玉莎[摘 要]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在其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音乐会》中塑造了女主人公乔治亚娜这一生动的女性形象。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乔治亚娜的婚姻生活经历以及她晚年时期偶然参加一场音乐会时的复杂体验,展示了薇拉·凯瑟对女性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进行命运抉择的思考。
[关键词]凯瑟 女性 现实 理想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出生于弗吉尼亚,成长于美国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
内布拉斯加州的小城红云镇成为她几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例如《哦,拓荒者们!》(1913)和《我的安东妮亚》(1918)。
她创作的这些叙述美国西部拓展经历的作品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经典长篇之外,薇拉・凯瑟还创作过许多短篇小说。
“凯瑟的小说创作生涯以短篇小说开头,也以短篇小说结尾”(M ur phy 2),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同样展示着凯瑟一生中所关注过的主题。
凯瑟在早期写作生涯中写下的短篇小说,其风格变化不定,含义隽永,反映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探索。
虽然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凯瑟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深受亨利・詹姆士的影响,而且凯瑟自己也在女作家沙拉・奥纳・袭维特(Sa rah O rne Jewet t )的建议之下转而创作自己擅长的西部边疆题材,但是这并不会降低她早期写下的这些短篇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反,在这些早期文字中,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一个作家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凯瑟在190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精灵花园》(T he T r oll Gar den )是她的第一部小说类作品,她早期写下的七个短篇都收录了进去。
非常有趣的是这七个故事都和艺术有关,例如其中的《一场瓦格纳音乐会》异常细致地描写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在听了一场音乐会后为自己逝去的艺术追求而泪流满面。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_评薇拉_凯瑟的作品
[收稿日期]2004-06-29[作者简介]唐 炯(1973-),女,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第22卷 第5期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2 No.52004年10月 Journal of Sou theast Guizhou National Teacher c s College Oct.2004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评薇拉#凯瑟的作品唐 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薇拉#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
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
薇拉#凯瑟早期作品5我的安东尼娅6中,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
而且人类的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如5教授的住宅6,5死神来访大主教6。
小说中,凯瑟强调精神价值。
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
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拓荒精神;追求理想[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91(2004)05-0118-03Searching for lost Spiritual Land)))Analysis of Willa Cather .s WorksTANG Jiong(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 ty 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Abstract :Willa Cather is noted for her novels,especially Nebrasba novels which sing high praise of the pioneer spirit.In Cather .s early works,My Antonia,the pioneer spirit is not only rooted in adults but also in children.Moreover the theme of people .s struggle and their search for ideal runs runs through Cather .s major works such as The Professor .s House,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Cather stresses spiritual value and shows sympathy to common people throughout her novels.Her major characters,are pioneers,artists,saints who search for their own spiritual world in their lifetime.Key words :pioneer spirit;search for ideal对薇拉#凯瑟的研究时下正是热闹非凡。
一个迷途的女人 观后感
一个迷途的女人观后感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
本文简析了薇拉·凯瑟在其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对女主人公的塑造。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指出作者在小说中的话语有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倾向;并且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妇女的经济地位指出女主人公"迷途"的必然性。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女人她长得很好看,其次她的声音很甜蜜,再者她活波可爱。
一个女人有这3样优点,还不足以打动任何一个男人吗?所以男人都围着她转,这也是理所当然啊。
不要告诉我说她最后堕落了,她居然跟艾维那样无耻的人有一腿。
你听她说过吗,艾维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坏,事实上他也真的帮他们做了些事。
而这些忙,别人,上尉的有地位的朋友是帮不了的。
在你们最困苦的时候能帮助你们的才是你们真正的朋友,且不说他的动机是什么。
至少我们自己应该感激,感激通过他人的帮助我们还健康的活着。
作者的憎恶很明显倾向尼尔这一边,在后半部的叙述上看上去都是在通过尼尔的眼睛和尼尔的想法来表述着一切,作者的憎恶明显有偏向性,不能公正的客观的描述人物,容易把我们引向一个憎恶福瑞斯特太太的情感心理。
只是让我遗憾的是她最后居然跟艾维这种丑八怪有些暧昧,人毕竟是现实的产物,有时候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福瑞斯特对他太太的事情全部都知道,这件事情也确实令我震撼的了。
按照他的道理说,对她好,就是尊重她。
尊重她的一切,包括她的不忠。
上尉不能给他的,他也只好默认她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取。
我估计这就是她到场抛媚眼,笑呵呵的根源了。
她缺少性生活。
作者在这一方面没有着任何的笔墨,她是在故意忽视这一点吗,但却偏偏相反,她越是想忽视这一点,我就越是强烈的想知道这一点,这一点貌似就是她不忠的根源,她行为上反常的根源。
找寻诗意栖居--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精神生态观
找寻诗意栖居--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精神生态观
呙艳妮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小说的女作家。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凯瑟深刻地意识到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必将危害到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她的系列西部拓荒小说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盛行下的人性危机,表达出对人们崇尚物质的现代社会的不满,流露出作者对美好拓荒时代的怀念和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找寻。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凯瑟所坚守的拓荒精神,所阐述的生存理想,为人类走出精神荒原、找寻诗意家园提供了价值取向。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呙艳妮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永州 425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J], 呙艳妮
2.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社会生态观 [J], 呙艳妮
3.精神荒芜的伊甸园命中注定的死魂灵——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精神生态
学分析 [J], 兰海英
4.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J], 呙艳妮
5.成长视角下薇拉·凯瑟小说中的拓荒者形象解读 [J], 刘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啊拓荒者!》中麦丽婚姻悲剧的原因探析
外国文学《啊,拓荒者!》中麦丽婚姻悲剧的原因探析文/蒋美浩摘要:《啊!拓荒者》是美国杰出小说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
讲述了以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一家为代表的拓荒者,在美国西部大草原上艰苦创业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本文主要从影响婚姻的几个主要因素、人物个性特征、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等多角度,分析了小说主要人物麦丽˙沙巴塔婚姻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啊,拓荒者;个性相容性;伦理道德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薇拉·凯瑟(1873-1947)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以美国早期西部拓荒时代,东欧和北欧移民来到美国后的艰苦创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一家与其他拓荒者一起,在西部大草原上,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大自然的一次次不懈的奋斗,终于努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故事。
书中主要人物麦丽,是亚历山德拉的邻居,两人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小说一开始就描述这个人物,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十六岁因为懵懂的爱情与弗兰克私奔结婚,到经历了世事的磨难,仓促的婚姻逐渐破裂,终于遇上真正的恋人,爱上另一位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的弟弟艾米,但最终并没有获得一个喜剧的结尾,相爱的人不能比翼双飞,反而双双殒命于喝醉酒的麦丽丈夫弗兰克的枪口下,悲剧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析麦丽婚姻悲剧的原因。
一、从性格特征与婚姻关系分析(一)个性相容性是影响婚姻的主要原因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很多,其中个性相容性最为重要。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相容性(character compatibility CC),指对配偶行为的满意程度,主要指个性心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内在的性格,但也包括吸烟、饮酒等外在的细节。
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决定了人的心理过程。
”[2]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活上各自的目标是否相同或者互补,都影响着婚姻的持久性。
决定一见钟情到一世钟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婚姻中双方各自心理特征的各方面是否配合得恰到好处。
从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看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
从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看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作者:张宝国徐自琛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3期摘;;; 要: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一直被学界视为美国现代文明进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
她的大草原系列作品,寻求“精神家园”、“歌颂农耕文明”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共同主题。
在此语境下,本文以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MyAntonia)为例,看看她在20世纪初是如何进行“家园”书写,如何捍卫“精神美”的。
关键词:大草原系列;;; 精神家园;;; 主题;;; 书写卢卡奇(Lucás)在其《小说理论》中提出:“所有的小说都是…恋家症‟的(All fiction is homesickness)。
”[1]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小说都是“家园”书写。
小说为读者,甚至有时候也是为了作家本人,构建每一个迷途的流浪者都期盼找到并返回分别很久的“精神家园”。
将卢卡奇这一小说理念移植到美国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当属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Willa Cather),因为凯瑟一直被学界视为美国现代文明进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2]。
纵观她大草原系列的6部作品,寻求“精神家园”、“歌颂农耕文明”一直贯穿始终,成为这6部作品共同的主题。
在此语境下,本文拟以凯瑟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My Antonia)为例,看看她在20世纪初是如何进行“家园”书写,如何捍卫“精神美”的。
一、女性在追求“家园”途中的挫折从上述作品中,笔者分析出虽然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萌芽与苏醒,但女性始终受到父权社会的压迫,在寻求精神家园的道路上依然荆棘坎坷,依然挫折不断。
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的女主人公,作为第二代移民与女性拓荒者,安东尼亚的成长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她一家本是应着母亲的强烈要求来到美国的。
她的父亲——雪默尔达先生(Mr.Shimmerda)始终不能适应美国西部的草原环境。
《教授的房子》中的象征寓意
浅析《教授的房子》中的象征寓意【摘要】薇拉凯瑟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
在《教授的房子》中,为了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她采用了多种写作技巧。
这部作品中存在着很多的象征寓意,通过解读这些寓意,读者可以看到在物质横流的世界,教授不能融入其中。
他是个孤独的个体,他所怀念并向往的是自然,是单纯,是过去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体现了个体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关键词】教授;象征寓意;主题《教授的房子》发表于1925年,是薇拉凯瑟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她作品的主题多为表现人的思想与社会现实的鸿沟。
圣彼得教授生活在被物质所充斥的人们身边,同事和朋友甚至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在追逐金钱和物质,而他却向往自然和本真的一切,经常怀念着自己的学生奥特兰向他所描绘的自然的世界。
对现实生活他无比失望,感觉人生没有丝毫意义,于是把自己的理想置于学生奥特兰身上,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实现自我价值,教授的孤独灵魂在丑恶的现实和崇高的理想之间痛苦的挣扎着。
教授用自己的奖金建了一栋新的房子,妻子和女儿都已经搬进去了,但是他却宁愿待在旧房中,新旧房子因此具有了对比的象征寓意。
新的房子中充斥着妻子和女儿的物质追求和奢侈,已经被商品化。
它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教授却难以接受,于是躲在拥挤而脏乱的旧书房里面,他习惯于生活在旧房子中,难于改变自己,而旧房子也代表旧的文化价值,教授将它视为自己的隐居之处,理想之地,远离现实,远离了家人,与世隔绝。
在旧书房中,教授才能看到真实的自我,本真的自我,虽然孤独,却能享受着这难得的孤独。
在这里,他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感受到自己依旧在真正的活着。
在文章最后,由于待在旧房子中,教授差一点身亡,可是他仍旧不肯离开。
宁愿死,他也不喜欢住到新房子中去。
因为他害怕失去过去,失去一片他心中的净土,失去真实的自我。
旧房子中的窗,也有其象征意义,教授通过那个窗来看世界,来看湖,来看自己逝去的青春。
他是如此的孤独。
当他对现实世界感到窒息的时候,他则通过窗,来呼吸到新的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幸福观
【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中以拓荒者人物形象居多,这些人物形象无论身份如何,但都具有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
他们坚信幸福在于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本文以凯瑟的两部西部题材的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为例,探究作家笔下的幸福观。
【关键词】拓荒者;幸福观;自我实现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以丰富的心灵和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凯瑟创作了农民、艺术家、职员等大量的人物形象。
尽管这些人物性格迥异,工作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是开拓者,都具有开拓精神。
他们坚信幸福在于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对他们而言,狭义上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拥有的强烈归属感和责任感,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激活,而且享受不断接近人生责任的过程。
对他们而言,以精神为导向的道德生活完全高于纯粹的物质生活。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在凯瑟笔下鲜有幸福的婚姻。
她认为婚姻并不一定是幸福停靠的港口。
相反,它还可能滋生暴力。
由于不和谐的婚姻而导致的种种家庭暴力暴露了白人文化中男性至上的意识形态,她拒绝将男性气质和英雄主义等同起来。
凯瑟描写的多数女性人物都能获取婚姻以外的成功和幸福,婚姻于她们是最后的选择。
[1]p91现以凯瑟的两部西部题材的小说为例,探究作家笔下的幸福观。
一、亚历山德拉:在土地上实现自我潜力
亚历山德拉,是小说《啊,拓荒者!》中的女主角。
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促使她完成了父亲的夙愿,将狂野的分水岭耕耘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这片土地的执着信念,使她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动摇。
当她身心俱疲的时候,黄灿灿的谷物神就会化身为身强力壮的男子,走入她的梦中。
即使其他的人对分水岭丧失信心,包括她最亲密的朋友卡尔·林斯特拉姆,决定离开这里到其他的地方碰碰运气,亚历山德拉却始终选择坚守。
父亲的叮嘱,促使她苦口婆心地说服心灰意冷的兄弟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
凭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土地永不停息的奉献精神,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后,亚历山德拉终于取得了成功。
逐渐地,柏格森农场繁荣起来,分水岭草原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亚历山德拉感到对这片土地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她将最珍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给她带来了生活的富足,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平静和幸福。
即使在遭遇严重的家庭灾难时,在深爱的弟弟埃米尔不幸死亡的致命打击下,她仍然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深深的爱恋。
无论走到哪里,再没有比回到这片土地更令她感觉平静和自由的。
正如卡尔·林斯特拉姆所说,她在自己的天空下书写绚烂。
[2]p84她在这片土地找到了幸福,生命的意义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毫无疑问,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归属感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如果没有归属感,就会感觉远离同伴,远离家人,远离社会,远离整个外面的世界。
这样,也就无法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更难以在荒原这样恶劣而残酷的环境下实现梦想。
卡尔·林斯特拉姆,亚历山德拉孩童时最好的朋友,选择去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
在纽约,他从事过木雕工作,但是廉价、新颖的金属材料已经取代了精美的木质雕刻,纽约的生活使他大失所望。
一番痛苦经历之后,他最终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卡尔告诉亚历山德拉,尽管外面的世界好像更大、更自由,然而人却像浮萍一般四处飘零,游离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方向,更没有归属感。
二、安东妮亚: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永不向厄运妥协
凯瑟在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展现了另一种追逐幸福的方式,幸福在于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奋进中的不懈努力。
安东妮亚生活在一个移民家庭。
父亲是波西米亚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带领全家离开古老的家乡来到了内布拉斯加草原。
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极端恶劣的环境和更为艰苦的生活。
这位性情温和、本性敏感的老人,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忍受寂寞、绝望和思乡的痛苦,自杀而亡。
面对家庭的困境,深受父爱,聪慧、好学的安东妮亚不得不辍学为那些相对富足的移民者做活,以贴补家用,维持生计。
后来,她离开农场到城里的一户富人家做女佣。
天真无邪、毫无戒心的安东妮亚爱上了火车乘务员拉里。
厚颜无耻的拉里却欺骗并抛弃
了她,怀有身孕的安东妮亚孤身一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漂泊。
坎坷的命运没能把安东妮亚击倒,回到内布拉斯加大草原,她表现的更成熟,更稳重。
她带领着家人用勤劳和智慧,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
通过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衬托,可以看出安东妮亚真正珍惜和渴望的幸福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知足常乐的精神。
20年后,安东妮亚自孩提时最好的朋友,已到中年的(叙述人)吉姆,突然造访。
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他惊讶地看到一群孩子围坐在安东尼娅身旁听她绘身绘色地讲家族的故事。
主人公安东妮亚,尽管已是“满脸沧桑”,但仍然“充满活力”。
一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幸福生活在充满勃勃生机的农场上。
小说从侧面阐述仅有的物质富足不能等价于幸福。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无论是成功的事务官吉姆还是富人泰妮太太,他们一生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吉姆娶了一位地位显赫的绅士的独生女,但是由于夫妻双方性情上的差异,他们的生活从来都没有和谐过、幸福过。
与安东妮亚的深厚友情,让吉姆沮丧的个人生活多有慰藉。
泰妮也是安东妮亚的老朋友,经历了在西方“最冒险的”淘金生活,得到了“世上最踏实的成功”后,泰妮回到旧金山居住。
她终生未婚,过着乏味而无聊的生活。
真正的幸福,在于创造和享受幸福。
小说预示着精神的富裕要比财富的富足重要的多。
尽管遭受了所有的苦难和绝望,安东妮亚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实现了在草原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
家园的梦想。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来的波西米亚家族的传统,也在时刻提醒着后人前辈们那段艰辛的拓荒之旅。
三、凯瑟的生活和事业对其现实幸福观的影响
凯瑟早期作品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在一个歧视女性,贬低女性价值和才智环境下,她们极度的焦虑感和纠结感。
《啊,拓荒者!》是凯瑟作品的转折点。
这部发表于1913年的小说,使凯瑟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声音,她的写作风格,和她熟悉的经久的主题。
《啊,拓荒者!》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安东妮亚的原型是安妮,波西米亚移民的女儿,她在十二岁就到了美国在凯瑟邻居家做女佣。
安妮永不消尽的精力、热情和对生活客观积极的态度一直激励着凯瑟。
安妮的整个人生都是敏锐、积极的,对一切事情都是心智盎然。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她也总是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情。
她拥有一片面包和一个孩子的幸福感远比别人拥有百万美元要快乐得多,她从来都是很高兴的。
薇拉·凯瑟和安妮的友情一直持续到作家的辞世。
四、幸福观
人类高尚的品质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薇拉·凯瑟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无论她们做什么,主人公往往都会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
她们都会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在一个新的天地努力工作实
现自我,创造幸福的生活。
她们坚持传统的道德观,珍视宝贵的品质—勤奋、真诚、善良、执着、坚持不懈。
即使在厄运面前,她们
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而是对世上的人和事充满着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她们追求自由和心灵的平静,倡导一种简单有意义的生活。
她们认为幸福意味着个人潜能的充分实现。
也就是,一个人能够去做或者成就她与生俱来的事情。
与世俗的成功相比,精神的富足是更具价值和意义的。
这种对生活和幸福的态度体现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观和现代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
【参考文献】
[1] 李莉. 薇拉·凯瑟的记忆书写研究[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91.
[2] cather, willa. o pionee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84.
[3] cather, willa. my antoni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7.
[4] 朱炯强. 薇拉·凯瑟精选集[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5] 李丽波. 永远的拓荒者:论美国西部女作家薇拉·凯瑟及其创作[j]. 宁夏社会科学, 2000 (4).
[6] 蔡春露. 美国拓荒时代的新女性—评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 [j]. 外国文学研究,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