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
从艺术美学角度浅析“气韵生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别 强调 对真 山水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 实动人 艺术形 象。其 中提 到“ 真” 和“ 似” 的区别 , “ 似” 是“ 得 其形 而遗
其气” , “ 真” 为 气质俱盛 , 即生动 自然 的艺术形象 。 《 笔
谢赫 , 南朝 齐 、 梁人 , 画家 、 理论 家。他 的《 古画品 录》 写于梁代 , 是 中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 完整 的绘画 品评
论著 , 对魏 晋 以来 2 7 位 画家进行评 论 , 并 首先 阐明 了
法记》 并指 出作 画 中“ 有形 病” 和“ 无形病 ” , 认 为 犯有 “ 花木不 时, 屋 小人大 , 树高于 山, 桥 下登岸” 等错 误 的
有 形病 , 虽不可 改 图但 尚易辨识 , 若 一幅 画 中缺 少气
的 阐述 , 以及 自远古 至唐会 昌元年 3 7 0 名 画家的传 记
期 。这 3 0 0多年 中的大部分 时 间都 处于政 权纷 争 、 战 乱 频繁 中, 社会矛 盾异常激 烈。随着 民族大 融合 以及
人 们 的思 想观 念渐渐挣 脱 旧的束 缚 , 呈现 出活跃的局
史料 , 是现存 中国古代 第一部 较为完整 系统 的绘 画通 史著作 , 其 中“ 论 画六 法” 一节对谢赫 的“ 六 法” 作 了进
、
“ 气韵 生动 ” 的由来及 其传 承和 发展
顾 恺之 ( 约3 4 8 —4 O 9 ) , 字长康 , 有才 绝 、 画绝 、 痴
阐 明著者 见解 , 他说: “ 唯观 吴道 玄之 迹 , 可谓 六 法俱 全, 万象 必尽 , 神人假手 , 穷极 造化也 。所 以气韵 雄壮 几不容于缣 素; 笔记磊落 , 逐 恣意于墙壁 ” , 进 一步继承
论绘画创作中的“气韵生动”
论绘画创作中的“气韵生动”关键词:气韵生动;气韵“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
气韵理论源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气本原”说,即认为充溢于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与生命的基本原质。
气韵最先见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继之被转用于文论,用以讨论作者的思想个性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和意义。
南北朝时南齐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专著。
这部专著中系统的提出了“六法”论,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绘画创作和批评“千载不易”“万古不移”的金科玉律。
“六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绘画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更标志着中国绘画已从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转向生动的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方面来。
它使中国绘画真正走上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艺术语言或艺术形象去传达和表现某种无限、不可穷尽的人格思想的新阶段。
一般来说,山水画的独立成科,是从盛唐时期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等人开始的。
其中李思训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金碧重彩的工笔山水,而吴道子、王维则对减淡重墨法的协议山水的发展有着大的贡献,开拓了中国画重笔墨的新传统,并对宋元以后文人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写意山水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重在体现画家本人在山水中所寄托的情思、思想和人生趣味,因此,绘画活动所具有的主体形意识明显增强了,画家本人的精神因素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因此这与气韵生动本质要求有着极大的相似。
从唐代作家评论山水画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杜甫在《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州趣。
又如岑参的《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言: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 …再如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山水》中所言: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中国画,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然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而在这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中,“气韵生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理念,它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国艺术的精神灵魂。
一、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岩画和帛画,这些早期的绘画形式虽然简单,却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和生动的气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画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如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的绘画,以及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每一幅中国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气韵生动的理念“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评价一幅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这一理念的提出,源于南朝齐梁间的画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他提出了绘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为第一法,其余五法为: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由此可见,“气韵生动”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何为“气韵生动”?简而言之,就是画面要具有生命力,具有一种灵动的气息,能够打动人的内心。
在中国画中,“气韵”是指画面的气势和韵味,是画家通过笔墨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意境;“生动”则是指画面要具有生命力,能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跃动。
这种“气韵生动”的画面,往往能够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于物象之外的美。
三、不同类型的中国画与气韵生动中国画有多种类型,如工笔画、写意画、水墨画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中国画,在表现“气韵生动”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工笔画以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物象,其严谨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使得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如《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通过精细的描绘,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写意画则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其洒脱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能够营造出一种超脱于物象之外的意境。
浅谈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浅谈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摘要】谢赫六法是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韵生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法则,强调了作品在表现形态的更需注重描绘出作品的气息和生命力。
气韵生动并非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要求画家能够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生动、活泼、有灵性的特质。
实践中,画家需要注重对形态的把握,同时更应该注重内在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
气韵生动不仅能够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和生动性,还能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绘画实践中,要求画家在创作中不断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从而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和魅力。
“气韵生动”不仅是绘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现和传达。
【关键词】谢赫六法、气韵生动、概念、内涵、作用、实践、要求、总结1. 引言1.1 引言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谢灵运提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方法论,其中“气韵生动”作为其中一法,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气韵生动的概念不仅在文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在其他艺术领域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气韵生动所倡导的作品必须具备生动活泼的气质,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
在文学创作中,气韵生动的内涵体现在作品中的形象生动、语言生动、情感生动等方面。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创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共鸣,进而产生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气韵生动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作品如果缺乏气韵生动,往往会显得平淡乏味,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气韵生动作为谢赫六法之一,在文学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创作者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2. 正文2.1 谢赫六法的概念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谢灵运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气韵生动”、“神韵飘逸”、“意境深远”、“词藻华丽”、“文章气祥”、“文采飞扬”六项原则。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中的首要原则,被认为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颜真卿的书风特点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书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韵生动:颜真卿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是其书法艺术的核心。
他的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呈现出一种浑厚自然、端庄稳重的风格,展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
其笔墨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笔法圆润: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笔法圆润,富有弹性,表现出一种柔中带刚的特点。
他的书法作品中多见圆弧形的笔画,流畅自如,富有节奏感。
同时,他善于运用顿笔和提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三、结构严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注重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表现出一种整齐规范的艺术风格。
他的楷书作品注重结构的对称性和稳定性,行书和草书作品则更注重字形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四、师法自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师法自然,富有自然之韵。
他的书法作品中多见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注重笔墨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具有自然之美。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气韵生动、笔法圆润、结构严谨和师法自然等特点,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
“颜体”,成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浅谈气韵生动对中国画的重要作用
策划·视界浅谈气韵生动对中气之意。
“生”还有未加工之意,乃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本真。
“动”跟“静”相对,还有“改变事物原有样子”“触动”“使起作用”等意思。
谈到具体画面的时候,便是在表达事物的本真,这个本真可能是事物的本身,也可能是事物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所在,在这个基础上描绘出引发作者或者读者深思的画面。
有气韵则生动,要生动则须以气韵为先。
画面生动的表现即所谓的“形势”的造型,这种“形势”可以分为“动势”和“静势”。
若是对动势或静势表现出来的主体,仅止于展示其形势,则“生动”无法有成。
六法中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有气韵则生动矣,气韵或在境中,抑或在境外。
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动矣。
二、求局为次,气韵为先一幅画面的形成,从构思到构图再到落笔完成,最后所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真实的物象美,更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与思绪的流动。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气韵生动则会带领读者体味到画中与象外的意境。
画中有诗,象外生境。
苏东坡称赞王维的画“画中有诗”,即有诗境,画面气韵而生动。
唐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即生于神、气、骨、韵、道,生于“得意”,得意则忘象,则不拘形似,取其意气所到而生出新象、新境。
在中国花鸟画中,对于气韵生动的表达,体现在主体对境象的纵向空间高度投入的精神体验,有空、虚、远、深才有气韵。
所以,不仅形似更要神似,则气韵为先。
谢赫《六法论》中的第一法即为气韵生动,可见气韵生动的重要性。
它在古代重要,在现代同样是极为重要的,气韵生动是画面活的灵魂。
气韵生动被推崇为绘画之最高境界,指的是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气韵原是品评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作为文化观念的气韵生动与作为鉴赏经验的异与同
作为文化观念的气韵生动与作为鉴赏经验的异与同“气韵”是中国美学批评的核心范畴,齐梁时期XXX与XX几乎同时将其作为美学批评的术语引入文学与绘画,XXX言“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南齐书·文学传论》),XX言“气韵生动”(《古画品录》)。
“气韵”与“气韵生动”表面上看仅有“生动”二字的差别,实际上却存在内涵上的差异。
本文所言“气韵”是从XX的画论“气韵生动是也”说起,认为“气韵”本身包含“生动”的含义,将“气韵”放在画论的横轴中纵向分析其美学深意。
XX最早在绘画领域使用“气韵”言:“六法者何?气韵生动是也。
”(《古画品录》)后世对其句读不同造成了差异化的理解。
根据不同的断句,“气韵生动”可被视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或命题。
互释结构下的“气韵,生动是也”可被视为一种概念或范畴。
互文见义的联合结构“气韵生动是也”可被视为一种命题。
“但无论是‘气韵,生动是也’还是‘气韵生动是也’,最终都可被简化为‘气韵’这个概念或范畴,‘气韵’是‘气韵生动’的核心”。
本文不做句读上的区分,仅聚焦于“气韵生动”的核心“气韵”在文艺领域中的意义衍变及其背后的理论思维。
浅谈“气韵生动”
浅谈“气韵生动”摘要:物象潜在的态势可以引发艺术家一种精神的感受,而气韵生动就是态势与内心感受恰如其分的结合。
中西艺术都遵循这一潜在原则,气韵生动不单指具体的内容,也体现在精神的传达。
关键词:中国画;气韵生动;美学思想;笔墨语言;艺术风格;精神“气韵生动”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艺术命题,它对后代乃至时至今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韵生动”这一命题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书中。
我们说“气韵生动”,就是指画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
现在很难看到谢赫总结六法时代的纸本或绢本绘画了,但我们却仍能看到六法之一“气韵生动”在那时代的式样——晋南北朝若干墓室壁画、画像砖石,那上边勾画草木及人物衣饰等等用线,都是顺动势而设的,而且画面上一些同类物体的形状,及勾画形状的线条,大致上是有变化之重复的。
我相信,草木或衣饰随风飘扬之态,而及让其同类物体形状及勾画形状线条变化中的重复,就是谢赫时代画家让所画物象神态生动的具体方法,同时,这两种方法的交汇使用,它们所达到的映衬、对比作用,更是谢赫时代画家让所画物象神态生动的方法。
我还相信,谢赫总结六法之一的“气韵生动”,就是建立在这些绘画方法普遍使用之基础上的。
一、谢赫与《画品》“气韵生动”是南北朝画家谢赫《画品》论述六法中的一法。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著作有《古画品录》也称《画品》,为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到4世纪的重要的画家。
《画品》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六法即《画品》理论中的内容。
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这六项要求针对的是人物画。
“气韵生动”自古便是中国画里最高境界的标准,历代画家也都为此心摹手追,气韵由原来的重视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在南北朝以后,绘画内容由人物的精神扩展到为画面的形式以至用笔,在一千多年的绘画领域充当着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艺术原则。
浅谈“六法”之“气韵生动”5500字
浅谈“六法”之“气韵生动”5500字摘要:中?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传统文化的艺木结晶,其中蕴含着中?肴嗣竦慕艹鲋腔酆屠投?成果。
“气韵生动”是古今以来中?牖?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肜?史传统文化以及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氪?统历史文化艺木的核心和灵魂,着重强调绘画艺木要有元气流畅、生生不息天地万物的韵律和节奏,形成中?攵捞氐纳竺捞卣鳌P缓铡傲?法”,千古流传,其价值中心所在是冠于“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
本文通过对历代“气”、“韵”和“气韵”意义的疏释,以及“气韵”与“生动”关系的考查,对“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作进一步的理解。
毕业关键词:六法;气韵;气韵与生动中国绘画“六法”艺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南朝时期,在著名画家谢赫所撰写的《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它是继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论后的重要绘画理论,它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人物绘画创作以及品评的方式,在这本书中,“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标准且最高标准来约束绘画行为。
谢赫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在“六法”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这意味着“气韵”一法最为重要,它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
“气韵”本来是一个词,但它原来有两个意义。
古人对其分的很清楚,如:荆浩《笔法记》中的“六要”:“一曰气,二曰韵……。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中评张?b的画:“气韵双高。
”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叙述“六要”:“气韵兼力,格制俱老。
”最早使用“气”这一概念的要数魏文帝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到“文以气为主”。
之后“气”就被广泛应用与文学艺术中。
当然,这里的“气”与“六法” 中的“气”有着明显的外在区别,但它们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共性。
“六法”中“气韵”的“气”源于当时玄学风气下的人伦鉴识。
在人伦鉴识中,气常和风、骨联系在一起,它们时常是同义。
如:《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谢赫“六法论”之“气韵生动”探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美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人雅士的书画艺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与重视,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赫的艺术理论、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主要分析谢赫“六法论”第一条“气韵生动”,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
一、“气韵生动”——“六法论”之首1.谢赫“六法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意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特殊性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此社会背景下,绘画艺术开始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
这引起社会上有识之士的不满,他们开始极力挣脱封建统治对审美与艺术发展的限制和束缚。
画家、理论家谢赫以仕女画著称,他擅长总结绘画理论,对于绘画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客观与精炼的总结,提出了指导我国绘画艺术健康发展的绘画理论,即“六法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2.“六法论”的主要内容“六法论”自问世以来,得到历朝历代学者的重视与研究。
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对谢赫“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在《历代名画记》中对其进行了集中阐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①到了近代,“六法论”依然受到热议,钱钟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在《管锥编》中论述,“六法论”应以以下读法理解,才能与谢赫的本意吻合:“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②笔者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六法论”涵盖的内容应该这样理解:第一,“气韵生动”,指在绘画作品中不能只表现色彩与形象,更要表现出一定的精神境界,赋予绘画作品鲜活的生命力;第二,“骨法用笔”,指画家在作画过程中要集中考虑骨法及其密切关联的笔法;第三,“应物象形”,指画家刻画的形象要与事物本身相似;第四,“随类赋彩”,指在着色过程中集中反映物象本身的色彩;第五,“经营位置”,指在构图过程中需要讲究位置的选择与判定;第六,“传移模写”,指临摹一方面有学习经典的作用,另一方面有传承经典的作用。
“气韵生动”的笔墨课堂
“气韵生动”的笔墨课堂【摘要】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作品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和生命力。
在笔墨课堂中,如何体现气韵生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探讨气韵生动的概念开始,分析了在笔墨课堂中如何体现气韵生动,举例说明了气韵生动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还探讨了气韵生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课堂更具气韵生动。
文章总结了气韵生动的重要性,展望了气韵生动的未来发展,并呼吁教育者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对气韵生动概念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笔墨课堂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引言:文章背景、“气韵生动”的重要性正文:概念探讨、体现方式分析、艺术形式举例、学习作用探讨、教学水平提高结论:重要性总结、未来发展展望、艺术情感培养呼吁关键词:气韵生动、笔墨课堂、艺术形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水平、审美能力、培养、未来发展、教育者。
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本文将探讨“气韵生动”的概念在笔墨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当今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能力已成为一种共识。
而“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更是教育者们引领学生走向艺术之路的重要指导。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笔墨课堂中,如何体现“气韵生动”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于“气韵生动”概念的关注,推动教育者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概述“气韵生动”的重要性“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强调作品要具有灵气和生动的表现形式。
在笔墨课堂中,注重“气韵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而且,“气韵生动”不仅仅是在传统艺术形式中有重要意义,它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注重“气韵生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增强他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气韵生动”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08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刘 涛[摘 要]在我国绘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气韵生动”提出来后一直被当作是鉴赏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它奠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美学思想的基础,促进了中国绘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气韵生动”?如何让作品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气韵生动”含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即都认为绘画作品传达生命状态、表现精神气质是达到“气韵生动”的路径。
总的来说,“气韵生动”这个美学概念的提出,提升了中国画的审美境界,准确地抓住了中国绘画的特征,阐释了中国画的独特意蕴,因此成为中国绘画创作与鉴赏的标准,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绘画;气韵;美学“气韵生动”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一、何为“气韵生动”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在六法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
《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关于绘画的品评专著。
“气韵生动”作为绘画艺术的评价标准,不仅体现在对绘画艺术的品评上,在其他的艺术门类如雕塑、书法、建筑、诗歌、舞蹈、音乐中同样是以它作为最高的品评标准的。
“气韵生动”体现的是一种气质、一种韵律、一种活跃的生动之气,是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精神上的显现。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重视对客观对象的观察,把握对象的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对客观对象的精神状态的表现,更是一种生命力的标志。
二、艺术作品如何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一)文学修养儒家思想是中国的道德典范。
画家要多读书,以此来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心灵和品格得到净化和升华,做到表里如一。
许多资深的画家在分享自己的艺术经历时,都会谈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拥有足够的艺术修养,才能创作出雅致别趣、意味深长的绘画作品。
(二)绘画技巧“气韵生动”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品评标准。
气韵生动走进传统文化读后感
气韵生动走进传统文化读后感首先得说说这个“气韵生动”,以前我觉得这词儿特玄乎,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小刷子,一点点把这层模糊给刷掉了。
它告诉我,“气韵生动”在传统文化里就像是一种灵魂的东西,不管是一幅画、一尊雕塑还是一段音乐,都要有这股子气和韵,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再说到传统的戏曲文化,那更是热闹非凡。
戏曲里的人物一出场,那身段、那唱腔,满满的都是气韵。
演员们就像一群魔法师,用他们的表演把那些古老的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我记得书里提到京剧里的脸谱,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红色是忠勇,黑色是刚正,白色是奸诈。
这就像一种特别的语言,不用说话,看一眼脸就知道这个人物是好是坏。
而且戏曲里的动作也是有韵味的,那些甩袖、台步,就像是一种独特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节奏感,就像有一股气在牵着演员走,让他们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这本书还让我对传统的建筑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走在那些古建筑群里,就觉得房子好看,雕梁画栋的。
现在我才明白,这些建筑也是有气韵的。
从整体的布局到细节的装饰,都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比如说故宫,那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就给人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就像一个威严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而那些房檐上的小兽、门窗上的雕刻,又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给这份庄严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被传统文化施了魔法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有了新的看法。
我发现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每一个宝贝都散发着独特的气韵。
我们就像一群寻宝者,只要用心去挖掘,就能发现其中无尽的魅力。
而且这股气韵也不是死的,它可以在我们现代生活里继续传承和发扬。
我想我以后再看一幅画、听一段戏或者走进一座古建筑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那种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灵魂里的气韵生动,并且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小小的传播者,把这种传统文化的气韵传递给更多的人。
气韵生动名词解释
气韵生动名词解释:1.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2.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3. 气韵生动,南齐谢赫提出的美学命题。
4.为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
5.意谓艺术作品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达到自然生动,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学境界。
6.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7.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六法”转述其说:“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1.气韵生动的起源
古人评画的标准有6项,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 传移模写。
出自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录的顾恺之的《论画》其中以气韵生动最为重要,又难以理解。
由于古人的传统中没有下定义的习惯,六朝又因修辞过重,常常将字句作象征使用,所以致使语义更加的朦胧。
但气韵生动这句话,是积累了当时众多人的体验才会出现的一句话,而被谢赫加以陈述,因为其本身具有确切的内容。
今天要是想要了解中国艺术精神就必须理解这句话的原意加以确定。
从时代背景,在广义、狭义的时代背景中确定此语的内容。
一'.从书(字)与书画的关系中寻找其起源的问题书画不同源。
中国最古的绘画是仰韶时期的彩陶上的花纹其彩陶文化期的花纹,多姿多彩,具有图案的和抽象的性质。
不像原始文字追求物象。
战国时期出现铜器上的狩猎和动物的花纹,具有活泼的写实意味我国的书与画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1•彩陶的花纹,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它的演变,随着被装饰物的目的,和时代文化气氛的推动,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
由装饰的象征性而赋予当时所要求的意味。
属于装饰的基本性格)2•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属于帮助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
追求实用时的便利。
(文字的演变,完全由便于实用这一要求所决定的)所以文字的与绘画的发展,是在两种精神状态及两种目的中进行的《周礼》将绘画之事统于《冬官》,而《春官》外史则专掌书令。
书画的关联是从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而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开始。
(开始于东汉之末)。
由于草书的出现1•适应简便的要求。
2•由于其体式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着的个性。
便不自觉中,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具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
(书法上最先受到艺术性的欣赏是后汉杜度的章草,由此流行起来,还引起了学习的狂潮,不难窥见自杜度的章草成功后,书法便在此种狂潮中卷入了艺术的宫殿。
书法从实用转移过来而艺术化了,因此书法便和绘画相同)然而书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到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之前,都是入“春蚕吐丝”的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气韵生动”
————————————————————————————————作者:————————————————————————————————日期:
2
浅谈“气韵生动”
摘要:“气韵生动”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在理论上两者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传神写照”和“气韵生动”都要求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但比较两者,不难看出,“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强调再“传神”上的审美,可以说“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具体更丰富,表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气韵在绘画理论中慢慢的确立为成熟的美学范畴。
关键词:气韵生动气韵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
气韵理论源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气本原”说,即认为充溢于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与生命的基本原质。
气韵最先见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继之被转用于文论,用以讨论作者的思想个性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和意义。
南北朝时南齐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专著。
这部专著中系统的提出了“六法”论,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绘画创作和批评“千载不易”“万古不移”的金科玉律。
“六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绘画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更标志着中国绘画已从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转向生动的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方面来。
它使中国绘画真正走上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艺术语言或艺术形象去传达和表现某种无限、不可穷尽的人格思想的新阶段。
在“六法”中,“气韵生动”作为审美创造的最高法则则置于“六法”之首,而其他“五法”则属于技法层面而依次排列于后。
“气韵生动”作为最重要的一法,概括了另外“五法”的表现特质,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最具稳定性、具有概括力的原因之一。
其他“五法”的技术因素,只有在遵循“气韵生动”这个最高法则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成功的实现自身、获得其意。
明代汪珂玉概括得好:“谢赫论画有六法,而首贵气韵生动。
善骨法用笔,非气韵不妙;应物象形,非气韵不宣;随颖
赋彩,非气韵不妙;经营位置,非气韵不真;传移模写,非气韵不化”。
几句话,把“气韵生动”对其他“五法”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出来。
所谓“气韵生动”,一句话,就是要求绘画生动的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
当初,谢赫是作为人物画的品评标准提出的,但是由于它重视对象的精神特质,实则具有一切绘画题材都可适用的普通意义。
因此,后来也作为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品评准则。
“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孜孜追求的艺术境界和矢志不渝的研究课题。
“气韵”,具体的说就是生气和神韵。
判断一幅画有无“气韵”,有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一看它是否表现出生命的力量,二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个性,三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内在的节奏、韵律,四要看它是否具有雅韵之美。
概括地说,具有“气韵生动”的绘画,一定是精、气、神、韵具有的作品。
精神,有生命力,能传达出对象的气质个性,而且具有耐人寻味的美。
从客观方面来说,“气韵”是作品对对象精神气质的表现;从主观方面来讲,指艺术家的审美趣味、艺术上所达到的境界,艺术的风格特点等的表现,艺术必须有内在的蕴涵,必须有特殊的寄托,必须栖息着人的心灵。
人的性灵的传达是中国画艺术的根本。
中国画是对象的个性、气质相关的生命律动与绘画者才情、智慧、精神美两者的统一。
既强调主体的生命,精神的表现,同时又充分地肯定着整个宇宙的自然生命与主体精神的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性。
“气韵生动”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在理论上两者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传神写照”和“气韵生动”都要求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但比较两者,不难看出,“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强调再“传神”上的审美,可以说“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具体更丰富,表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气韵在绘画理论中慢慢的确立为成熟的美学范畴。
一般来说,山水画的独立成科,是从盛唐时期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等人开始的。
其中李思训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金碧重彩的工笔山水,而吴道子、王维则对减淡重墨法的协议山水的发展有着大的贡献,开拓了中国画重笔墨的新传统,并对宋元以后文人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写意山水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重在体现画家本人在山水中所寄托的情思、思想和人生趣味,因此,绘画活动所具有的主体形意识明显增强了,画家本人的精神因素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因此这与气韵生动本质要求有着极大的相似。
从唐代作家评论山水画的
诗歌作品中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杜甫在《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州趣。
又如岑参的《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言: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再如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山水》中所言: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
雨鞋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这三首为山水画所作题咏,都共同突出了画面中的“趣”,并且与画家的出尘之思紧密联系在一起,画中的山水实际上成为画家本人超脱情怀的象征之物。
从本质上讲,画面中洋溢着山水之趣,也就是画家精神气韵的根本体现。
魏晋南北朝的元气论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
锺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就是说,宇宙元气构成万物的生命,推动万物的变化,从而感发人的精神,产生了艺术。
我们知道山水要求个意境,画山水之人寄情于景,以景抒情,这就是锺嵘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第二,气是概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畴。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就是气的运化,它既是生理活动,也是心理活动,是艺术家整个身心协调一致的活动。
而山水画家注重山水气脉相连,人的精神气脉相连,这都是气韵生动的体现。
第三,气是概括艺术生命的一个范畴。
这说明气不仅构成世界万物的本体生命,不仅构成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整体,而且也构成艺术作品的生命。
我们常说,一幅山水画有了灵气,有了生命就是这种气体现到位的表达。
当然关于“气韵生动”首次被断为四字连续,正是始于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
他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谢赫六法理论时,就提到:“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六曰传移模写。
”张彦远在每个数字后面加了一个“曰”字,非常明显地说明“气韵生动”等法理需要连读。
由此而知张彦远的这种理解符合唐代以来因山水画独立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审美理想,强调绘画创作不仅需要传写对象之精神气韵,更重要的还要体现画家自身的精神气韵;张彦远主张绘画要“意在笔先”,追求“笔不周而意周”的境界,都说明画家之意地重要性,也体现了写意审美观念在唐代的确立。
此后,经过宋元明清的画家的努力,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以体现画家内在气韵,高逸品格为主的美学思想也逐渐成为绘画的正宗理论观念,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画的什么特性。
由此可知“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中的画里画外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就说明“气韵生动”的内涵已经逐渐从六朝时期的人物画扩展到了山水画中,并从注重画面上表现对象的气韵生动逐渐转移到创作主体内在精神气韵的高度重视。
时至宋时,名家辈出,山水画已经达到了顶峰,画面中浑整灵动的气韵体现出宋人独特的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的审美理想,其纯粹而本真的生动气韵,完整地呈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与善。
它精确剥啄自然界吮吸万变的天真生趣——生动的气韵,并且以一种审美判断和审美
批评的独特眼光将自然环境丑陋狰狞的因素排除在外,进行必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从而使画中山水意象理想化,典型化,形象化。
同时,画面通过视觉元素,用笔变化再以独特的格调烘托出创作主体,也就是画家本身,的高逸情调与精神品格。
因此,通过山水寄托情思,寄情于景,以景抒情,就成了宋代山水画的又一特征,名曰“意境”。
“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是说作品的“气韵”归于画家的修养是否到家,而作品的“神采”则归于画家的笔法是否精熟。
那么要想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从根本上要从自身的修养入手。
董其昌认为尽管“气韵”有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的因素,但也有学习而得的渠道,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可使自身胸中脱去尘浊,又可使作品“气韵生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他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带任何功力凡俗的色彩,而是纯粹出于培养人格精神,涵养胸襟气度。
艺术是“人品的载体”。
蒋骥《传神秘录》上说“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既有气韵。
”第一流的人品方能有第一流的艺术,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的不得不至。
艺术就是人的怀抱之寄托,精神的形态流露,心的外现,学问的结晶。
因此,要有创作出“气韵生动”的铭心佳作,需要广大艺术工作者除去浮躁之气,去除庸俗之气,潜心读书,潜心锤炼自己的道德情操,涵养浩然之气,博洽学识,精进技艺。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神韵画出难”。
“气韵生动”的作品需要艺术作者穷其一生。
勤勉砥砺,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