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营养与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营养与养生

“营养”从字义上讲就是“谋求滋养生命”,还可以释义为“养份汇集的东西”。营养学上营养是指: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术语,是指运用调神、导引、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其中的食养,即食物养生。即指通过食物来保养、调养、颐养生命。中国传统养生中的食养为国际现代营养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现代营养学为传统养生理论发展做出的实验数据验证。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约1100—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官方医制将医学分为四大类: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食医排在诸医之首,是专事食养的医生,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十八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中物理、化学的发展,借助科学方法和实验技术,食物得以向微观世界研究发展。发现氧之后,陆续发现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常量矿物元素等等。营养学在1934年美国营养学会成立后正式被承认为一门科学。随着营养学研究向微观领域深入发展,宏观营养研究从营养调查、营养素供给量、建议膳食指导等多方面不断完善。在改善国民健康的决策中,营养科学的宏观研究意义重大。

食养与营养两者研究目的相似,但研究方法和侧重角度不同。中国传统食养更重视食物整体的阴阳、性味功能;现代营养更强调单个食物中所含营养成份对人体的功效。而二者都讲究膳食平衡与膳食指导。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饮食要避免“太过”和“不足”的危害。这与现代营养讲究膳食平衡的观点非常接近。《黄帝内经》中对人们由摄取食物获得营养以维持正常活动有了明确的认识。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1943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推荐营养素供给量(RDA)的概念和一系列的数量建议。1952年我国出版了第一版《食物成分表《》,2000年公布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营养与养生主要陈述以下方面相关内容: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功效;了解食物的性味功能;探寻食物对滋养生命的作用;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更有利于健康;怎样加工食物、调配食物更有利于营养的有效吸收与利用;有关食品安全、食品中毒、食品污染等问题;探讨不同人群的营养的需求;如何平衡膳食营养;怎样预防食物带来的疾病和营养疾病;如何通过营养与养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营养与养生更好地融合运用于健康指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