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ppt1(课件+试题,10套)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词多义
(1)数
难以行平地,数为败:__屡__次___ 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_计___算__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_技__艺___ 数岁,河移徙:_几___
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_经__历__(_过__)_ (2)更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_另__外___
岁因以数不登:_丰__收___ (3)登 舜登用:_进___用__
(2)于 便于砥柱之漕:_介__词__,___比__
4.古今异义词
(1)以别九州 古义:_我__国__上__古__行__政__区__划__。___ 今义:_中__国__的__代__称__。__
(2)害中国也尤甚 古义:_中__原__地__区__。__ 今义: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__
(9)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_同__“___以__”__,__以__上__(_下__)__ (10)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_同__“__淤___”__,__淤__泥___ (11)北渡污兮浚流难:_同___“__纡__”__,__纡__曲__回___转__ (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_同___“__他__”__,__其__他___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穿二江成都之中:_省__略___句__ (2)秦以为然,卒使就渠:_省__略__句__ (3)甚哉,水之为利害也:_主__谓__倒__装___句__ (4)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_固__定__句___式__(无___异__:__和__…__…__相__同___) 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译文:_禹__以__为__黄__河__上__游__地__势__高__,__水__流__湍__急__汹__涌__,__难__以__在__平__地__上__顺__利__通__过__,_____ __多__次__泛__滥__冲__毁__堤__岸__,__于__是__分__开__两__渠__来__疏__引__黄__河__水__流__。____
知人论世
背景展示 古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统一规划与修建全国范围的灌溉系统。 《河渠书》的阐述也符合这一原理。“洪水猛兽”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代 人民对洪水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对洪水的恐惧。正因为如此,大禹治 水才受到中华民族的推崇乃至世界人民的赞扬。从远古到秦汉这一漫长 时期,人们一直从事着治水修渠的工作。司马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总结了人类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写成了《河渠书》一文。 瓠子堵口是西汉时黄河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
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_微__小___ (4)稍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_逐__渐__,___渐__
பைடு நூலகம்
3.虚词归纳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_连__词__,___来__
(1)以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_连___词__,__因__此__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_介__词__,___在__
(3)漕从山东西 古义:_崤__山__以__东__的__地__方__。___ 今义:_山__东__省__。__
(4)便于砥柱之漕 古义:_比__…__…__方__便__。__ 今义:_比__较__容__易__(_做__某__事__)。___
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__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肥_ 沃 (2)令齐人水工徐伯表: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表__测__量_ (3)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___名__词__作__形__容__词__,__道__直__少__曲__折_ (4)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变__成__田__地___
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5课 河渠书
内容索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_同__“__灾__”__,__灾__害____ (2)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_同__“__导__”__,__疏__导__,__疏__通____ (3)乃厮二渠以引其河:_同__“__斯__”__,__分__开____ (4)九川既疏,九泽既洒:_同__“__酾__”__,__分__流__,__疏__导____ (5)百姓飨其利:_同__“__享__”__,__享__受_____ (6)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_同__“__疲__”__,__疲__惫____ (7)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_同__“__傍__”__,__依__靠__,__沿__着____ (8)其奉邑食鄃:_同__“__俸__”__,__俸__禄____
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 巨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汉武帝派汲黯、郑 当时率十万人堵塞,未成功。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 “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此后黄河泛滥23年。直到元封二年(前109), 才派汲仁、郭昌率数万人再次堵口。 汉武帝亲临现场,并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参加堵口劳动,工程十 分艰巨。堵口采用的方法,有人解释为桩柴平堵法。堵口需要薪柴,砍 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园竹林。汉武帝还作《瓠子歌》记述了决口造成的巨 大灾难、堵口工程的艰巨性和堵口采取的措施。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 房宫作纪念。
(2)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译文:__水__的__为__利__为__害__太__大__了__!__ (3)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 译文:_江__河__决__口__都__是__上__天__的__事__,__不__容__易__用__人__力__强__加__堵__塞__,__堵__塞__了__也__未__必_______ __符__合__天__意__。_